正文

第二十回 王婆子細說情由

桃花庵鼓詞 作者:清·佚名


第廿一回 三個月先父去世 第廿二回 二賢妻蘇家索子 第廿三回 蘇狀元歸宗認母 第廿四回 后代根一擔雙挑 序言 《桃花庵》又名《桃花庵鼓詞》四卷廿四回,每回七字單句,僅第五回、第六回為八字,目錄題「新刻繡像桃花庵目錄」卷首附圖,有石印本及光緒十三年京都琉璃廠刊本,不題撰人,書中多破體字,如「竇」字作「豆」、「谷」字作「谷」、「師父」作「師付」、「滋」字作「旨」、「蘇」字作「禾」等等不一。 書序蘇州城內(nèi)張員外,因洪武爺與陳有諒大戰(zhàn),兵敗破荒而逃,在內(nèi)無糧草,外無救兵危亡之際,實時贈于廿萬石倉谷援助。事后洪武爺獲勝即位,重加封賞,由于張員外官金不授,皇命恩賜世襲進士。張員外謝恩回家,幾年身亡。留下一子,名叫張才,字學富,十六歲取妻竇氏,守制三午,日日家中誦讀詩書,正值三月虎丘山迎春大會,欲往游覽,遂告知竇氏,出外觀會。 在會上遇見桃花庵中少尼陳妙禪與師父前來觀游,兩人搭上線,張才隨妙禪師徒回返桃花庵中,妙禪瞞過師父老道姑,將張才打扮成女尼,要求老道姑收其為徒。爾后兩人行影不離,夜日不分地行歡作樂,張才留于庵中三月有余,終極病懨纏身,未幾離世。妙禪懷孕在身,待產(chǎn),后生一子,托付媒婆王三思將遺孤送回松竹庵竇氏夫人處撫養(yǎng)。途中,王婆遇蘇州府大人盤詰,因無法遮攔,遂順水推舟以紋銀十兩賣于蘇大人,蘇大人為其取名蘇寶玉。 十五年后,寶玉長成,一日途經(jīng)竇氏房宅門前,被竇氏看見,引進收為義子,詳述其夫婿出走十五年,乍見寶玉如同夫婿像貌,咸慨良深。此時王婆七十有余,家無柴米度日,想起當年還有一件藍衫可以打換幾兩銀子,遂來至城中干女兒處商議,干女兒將藍衫拿至竇氏處請議,竇氏一見,萬分驚嘆,遂將王婆叫至客舍詰問,方知事情緣由,遂囑咐王婆領路,往桃花庵中走訪。 妙禪見竇夫人來庵參拜佛像,自承素果茶食,亦欲探其子消息,幾番對辭,兩相情結(jié)化開,急于赴蘇大人處認親。時值蘇大人領著州府各縣舉子進京送考,蘇寶玉入試,連過幾場,皇榜出示,寶玉中了頭名狀元,又為承相招了女婿,蘇大人派人報喜回府,同時打點回家 一路領著竇玉進了蘇州地界,各縣大小官員迎接,翌日俱來叩喜,大廳上崛宴席,命狀元一一拜見,竇氏聞訊前來叩喜,蘇大人接至后堂,竇氏詰問蘇府要人,遂引出王婆道其根源。 蘇大人百般無奈,請出府堂大人、教授商議,因狀元出于張門,禮宜歸宗,蘇大人撫養(yǎng)成人,名登金榜,膝下無后,亦不可缺,隨即裁定雙挑入贅。即承相女,生子承挑蘇門,另擇妻妾成婚,生子承挑張門,蘇大人與竇氏皆喜,終得兩全其美。 《桃花庵》一書,作品藝術水平低俗,立意構(gòu)思與才子佳人如同一轍,內(nèi)容簡單,大部份多在論及張才與陳妙禪相遇后,在桃花庵中作樂,張才貪歡,留念忘返,以致病懨身亡。書中最無知者老道姑,她對張才是男是女一概分辨不清,任憑妙禪說張才的樣兒,道姑皆以為是。尤其是在男女歡幸的動作上,更是蒼白的癡愚不近常理。 本書在人物方面,僅以張才、妙禪、王婆、蘇大人、竇氏夫人為主體回繞在他們身上打轉(zhuǎn),十八回以后提到蘇寶玉的成長,進京會試中了頭名狀元以及入贅承相府等祇幾筆帶過,在句情上濃縮故事的發(fā)展過程作個結(jié)局,對古典小說該有的浪漫情調(diào),掌握變反應,融入人物的真實性,它沒有;在形象、性格與鮮明的表征方面,僅將妙禪視作淫蕩女,情有獨鐘于張才,待其身亡,卻孤守一生,判若從前的豪放女亦不合乎常理。竇氏啟歸來,十五午后見寶玉面,口若懸河即認作親夫般地念慮過頭,認其子為義子,顯得草率而為,諸如類似寫作,似有頭重腳輕。在整個架構(gòu)上,強調(diào)的是桃花庵中一段男女之情。書名《桃花庵》乃因庵后有桃樹一株之故,整個故事情節(jié)以書尾詩詞全然概恬,此后了無新意。 張才可為風流男,忽遇窈窕陳妙襌,少年難禁原心樂,張才理當染黃泉,妙姑雖為淫蕩女,一生恩愛無二男,庵中產(chǎn)下狀元子,母子見面十五年,蘇門教子成名早,竇氏可為女中賢,志在張門留根業(yè),得收夫骨張家還,可算一部勛烈傳,提筆寫在桃花庵。 新刻桃花庵卷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