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禪林僧寶傳卷第五

禪林僧寶傳 作者:(宋)釋覺范


  潭州石霜諸禪師

  禪師名慶諸、廬陵新淦陳氏子也。生而神俊、標(biāo)致閑暇。年十三、獨游南昌。 愛西山、往游覽忘返。沙門紹鑾與語奇之。謂人曰、此兒自奮如此。他日未易量 也、容納之。諸事之、十年如一日。乃剃發(fā)、詣嵩岳受具。時洛下毗尼之學(xué)盛。 諸睨視講席、良久而去。有勸之者、諸不答。聞湘中有南宗法道、往造大溈。時 佑禪師、席下萬指。諸愿籍名役作、勤勞杵臼間最久。佑見之簸處曰、檀信物不 可拋撒。曰不敢。佑俯拾得一粒曰、此非拋撒者耶。諸擬對之。佑曰、勿輕此一 粒。百千粒從此粒生。曰即如是、此粒從何生乎。佑為大笑。明日升座曰、大眾 米里有蟲。然諸疑終不決。至道吾智禪師所依止。問曰、和尚百年後。有人問極 則事、如何向伊道。智喚沙彌、沙彌至。智曰添凈瓶水著。卻問諸曰、汝適何所 問。諸理前語、智即起去。諸於是悟其旨。時方為二夏僧。去隱於瀏陽之陶家坊、 人無知者。有僧自洞山來。諸問、價公比有何言句。曰洞山曰、初秋夏末。直須 向萬里無寸草處去。然對之者、多不契。諸曰、何不道、出門便是草。洞山旋聞 其語、驚曰。瀏陽乃有古佛耶。自是僧多往依之。乃住成法席、號霜華山。山去 道吾密邇。智公將化、以諸為正傳、棄其眾從諸。諸迎居正寢。智行必掖、坐必 侍。智歿時、眾巳輻湊如云。謂眾曰、一代時教。整理時人手腳。凡有其由、皆 落在今時。直至法身非身、名為極致。而我輩沙門、全無肯路。若分即差、不分 即坐著泥水。但由心意、妄說見聞。僧問、如何是西來意。曰空中一片石。僧禮 拜、曰會么。曰不會、諸曰、賴汝不會。汝若會打破汝頭。諸坐室中、僧窗外問。 咫尺之間、為什么不見師顏。諸曰、我道遍界不曾藏。僧至雪峰、舉似存禪師而 曰。石霜意旨如何。存公曰、什么處不是石霜。後傳此語至諸。諸笑曰、老漢有 什么死急。諸不出霜華二十年。學(xué)者刻意、師慕至堂中。有不臥、屹然枯株者。 天下謂之枯木眾。唐僖宗聞其名。遣使赍賜紫伽梨、諸不受。光啟四年戊申二月 二十日巳亥。安坐而化。閱世八十有二、坐五十有九夏。葬全身於寺之西北隅。 謚普會、塔曰無相。有得法上首兩人。龍湖聞禪師。九峰虔禪師。

  邵武龍湖聞禪師

  禪師名普聞。唐僖宗太子。生而吉祥、眉目風(fēng)骨。清真如畫、不茹葷。僖宗 鍾愛之。然以其無經(jīng)世意。百計陶寫之終不回。聞霜華之風(fēng)、夢寐想見。中和元 年、天下大亂、僖宗幸蜀。親王宗室皆逃亡、不相保守。聞斷發(fā)逸游、人無知者。 造石霜、諸與語嘆異曰。汝乘愿力而來乃生帝王家。脫身從我、火中芙蓉也。聞 夜入室、懇曰。祖師別傳事、肯以相付乎。諸曰、勿謗祖師。曰天下宗旨盛大、 豈妄為之耶。諸曰是實事。曰師意如何。諸曰待案山點頭、即向汝說破。聞俯而 惟曰、大奇。汗下再拜、即日辭去。至邵武城外、見山郁然深秀。問父老、彼有 居者否。曰有一苦行、隱其中。聞?chuàng)懿?、望煙起處獨進。苦行見至、欣然讓其廬 曰。上人當(dāng)興此。長揖而去、不知所之。聞飯木實飲谷而住十馀年。一日有老人 來拜謁。聞曰、丈夫家何許、至此何求。老人曰、我家此山、有求於師。然我非 人龍也。以疲墮行雨不職。上天有罰、當(dāng)死。賴道力可脫。聞曰、汝得罪上帝、 我何能致力。雖然汝當(dāng)易形來。俄失老人所在。視座榻旁、有小蛇尺許。延緣入 袖中屈蟠。暮夜風(fēng)雷挾坐榻。電盅砰雨射、山岳為搖振。而聞危坐不傾。達(dá)旦晴 霽、垂袖蛇墮地而去。頃有老人至、泣淚曰。自非大士之力。為血腥穢此山矣。 念何以報厚德。即穴巖下為泉曰。他日眾多無水、何以成叢林。此泉所以延師也。 泉今為湖、在半山、號龍湖。邦人聞其事、富者施財、貧者施力。翕然而成樓觀。 游僧至如歸。湖之側(cè)有神、極靈禍福。此邦民俗畏敬之。四時以牲饗祭。聞?wù)炔?至廟、與之約曰。能食素持不殺、戒乃可為鄰。不然、道不同、不相為謀。何山 不可居乎。是夕邦之父老、夢神告語曰。聞禪師為我受戒、我不復(fù)血食。祭我當(dāng) 如比丘飯足矣。自是神顯異跡、護持此山。聞將化、令擊鐘集眾、跏趺而坐。說 偈、我逃世難來出家。宗師指示個歇處。住山聚眾三十年。對人不欲輕分付。今 日分明說似君。我斂目時齊聽取。於是斂目安坐、寂然良久。撼之已化矣。塔于 本山、謚圓覺禪師。史不書名、但書僖宗二子。建王宸、益王升。然亦失其母氏 位、及薨年月。傳不書、聞受業(yè)受具所。讀偈曰、我逃世難來出家。疑石霜亦其 落發(fā)師與。

  筠州九峰虔禪師

  禪師名道虔、劉氏。福州侯官人也。容姿開豁明濟、氣壓叢林。至霜華、諸 禪師見之。謂人曰、此道人從上宗門爪牙也。諸歿時、虔作侍者。眾請?zhí)弥械谝?座、嗣諸住持。方議次、虔犯眾曰。未可、須明先師意旨、乃可耳。眾曰、先師 何意。虔曰、只如道。古廟香爐、一條白練如何會。第一座曰、是明一色邊事。 虔曰、果不會先師意。於是第一座者、起炷香誓曰。我若會先師意。香煙滅則我 脫去。不然煙滅不能脫。言卒而脫去。虔拊其背曰、坐脫立亡不無。首座會先師 意、即未也。廬于普會塔之旁。三年而去。經(jīng)行於末山之下、住崇福寺。僧問無 間中人、行什么行。曰、畜生行。曰、畜生復(fù)行什么行。曰、無間行。曰、此猶 是長生路上人。曰、汝須知有不共命者。曰不共什么命。曰長生氣不常。復(fù)曰、 大眾還得命么。欲知命、流泉是命、湛寂是身。千波競起、 是文殊境界。 一亙 晴空、是普賢床榻。其次借一句子、是指月。於中事是話月。從上宗門中事、如 節(jié)度使符信。且如諸先德。未建許多名目、指陳巳前。諸人約什么體格商量。這 里不假三寸、試話會看。不假耳根試采聽看。不假兩眼試辨白看。所以道、聲前 拋不出。句後不藏形。盡乾坤都來、是汝當(dāng)人個目體。向什么處、安眼耳鼻舌。 莫向意根下、圖度作解。盡未來際、亦未有休歇分。所以古人道、擬將心意學(xué)玄 宗。大似西行卻向東。先是馬大師、歿於豫章開元寺。門弟子懷海智藏輩。葬舍 利於?;枋T。海亦廬塔十馀年。乃浴馮川上車輪峰。逢司馬頭陀勸海留止。因 不復(fù)還石門。虔自九峰往游焉、遂成法席。為泐潭第一世、繼海遺蹤也。吳順義 初、告眾安坐而化。塔于寺之西。號圓寂、謚大覺禪師。得法上首殷禪師。

  吉州禾山殷禪師

  禪師名無、殷生吳氏、福州人也。七齡雪峰存禪師見之。愛其純粹、化其親 令出家。年二十、乃剃落受具。辭游方至九峰虔公。問汝遠(yuǎn)來何所見。當(dāng)由何路、 出生死。對曰重昏廓辟、盲者自盲。虔笑以手揮之曰、佛法不如是。殷不懌、請 曰、豈無方便。曰汝問我。殷理前語、問之。曰奴見婢殷勤。殷於是依止十馀年。 虔移居石門、亦從之。及虔歿、去游廬陵。至永新、見東南山奇勝。乃尋水而往、 有故寺基。蓋文德中、異僧達(dá)奚道場。遂定居學(xué)者云集。唐後主聞其名、詔至金 陵。問佛法大意、久之有旨、延居楊州祥光寺。懇辭歸西山。詔住翠巖、又住上 藍(lán)寺。賜號澄源禪師。建隆元年庚申二月示有微疾。三月二日令侍者開方丈。集 大眾曰、後來學(xué)者、未識禾山、即今識取。於是泊然而化。閱世七十、坐夏五十。 謚法性禪師、塔曰妙相。

  贊曰、石霜言、遍界不曾藏。而其子聞公、臨化曰。今日分明識似君。我斂 目時齊聽取。九峰言、盡乾坤是汝當(dāng)人自體。何處安眼耳鼻舌。而其子殷公臨化 曰。後來學(xué)者、未識禾山、即今識取。予觀其父子兄弟。語言行履、如形著影出、 聲呼谷應(yīng)。而近世禪者、尚佇思、可悲憐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