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莊子集釋卷六下

莊子集釋 作者:清·郭慶藩


外篇秋水第十七【一】

  【一】【釋文】借物名篇?! ∏锼畷r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一】。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二】。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三】。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四】?!?br />
  【一】【注】言其廣也。

  【疏】河,孟津也。涇,通也。涘,岸也。涯,際也。渚,洲也,水中之可居曰洲也。大水生于春而旺于秋,素秋陰氣猛盛,多致霖雨,故秋時而水至也。既而凡百川谷,皆灌注黃河,通流盈滿,其水甚大,涯岸曠闊,洲渚迢遙,遂使隔水遠看,不辨牛之與馬也?!  踞屛摹俊肚锼防钤疲核诖海瑝延谇?。白虎通云:水,準也?!豆嗪印饭艁y反?!稕芰鳌芬艚?jīng)。司馬云:涇,通也。崔本作徑,云:直度曰徑。又云:字或作涇。《兩涘》音俟,涯也?!朵尽匪抉R云:水中可居曰渚。釋名云:渚,遮也,體高,能遮水使從旁回也?!堆隆纷钟肿餮?,亦作?,并同?!恫晦q牛馬》辯,別也。言廣大,故望不分別也?!  径俊臼琛亢硬?,河神也,姓馮,名夷,華陰潼堤鄉(xiāng)人,得水仙之道。河既曠大,故欣然歡喜,謂天下榮華盛美,盡在己身。

  【釋文】《河伯》姓馮,名夷,一名冰夷,一名馮遲,已見大宗師篇。一云:姓呂,名公子,馮夷是公子之妻。◎慶藩案:〔文選〕枚乘七發(fā)注引許慎曰:馮遲,河伯也。釋文云:河伯,姓馮名夷,一名馮遲。遲夷二字,古通用也?;茨淆R俗訓馮夷得道以潛大川,許注:馮夷,河伯也,華陰潼鄉(xiāng)堤首里人,服八石,得水仙。詩小雅四牡篇周道倭遲,韓詩作委夷。顏籀匡(俗)〔謬〕正(謬)〔俗〕云:古遲夷通,此其證。高注淮南原道篇:馮夷,或曰馮遲,古之得道能御陰陽者也。《為盡》津忍反。

  【三】【疏】北海,今萊州是。望洋,不分明也,水日相映,故望洋也。若,海神也。河伯沿流東行,至于大海,聊復顧眄,不見水之端涯,方始回旋面目,高視海若,仍慨然發(fā)嘆,托之野語。而百是萬之一,誠未足以自多,遂(為)〔謂〕無如己者,即河伯之謂也。此乃鄙俚之談,未為通論耳?!  踞屛摹俊侗焙!防钤疲簴|海之北是也?!睹婺勘Z》莫剛反,又音旁,又音望。本一作望?!虮R文弨曰:今本盳作望。《洋》音羊。司馬崔云:盳洋,猶望羊,仰視貌。《向若》向徐音向,許亮反。司馬云:若,海神?!驊c藩案釋文引司馬崔本作盳洋,云盳洋猶望羊,仰視貌。今案洋羊皆假借字,其正字當作陽。論衡骨相篇武王望陽,言望視太陽也。太陽在天,宜仰而觀,故訓為仰視?!堵劦腊佟防钤疲喝f分之一也?!蚣沂栏冈唬豪钴壴疲郝劦腊?,萬分之一也。今案聞字對下(聽)〔睹〕字為言。聞道雖多而不知其無窮也,以意度其然而自信其有進焉者,及(昧)〔睹〕(一)其無窮,乃始爽然自失也。百者,多詞也,李注非是。◎慶藩案百,古讀若搏,與若韻。漢書鄒陽傳鷙鳥絫百,與鶚韻。蔡邕獨斷蠟祝辭歲取千百,與宅壑作韻?!  舅摹俊咀ⅰ恐湫《荒茏源螅瑒t理分有素,跂尚之情無為乎其間。

  【疏】方,猶道也。世人皆以仲尼刪定六經(jīng)為多聞博識,伯夷讓國清廉,其義可重。復有通人達士,議論高談,以伯夷之義為輕,仲尼之聞為寡,即河伯嘗聞,竊未之信。今見大海之弘博,浩汗難窮,方覺昔之所聞,諒不虛矣。河伯向不至海若之門,于事大成危殆。既而所見狹劣,則長被(●)〔嗤〕笑于大道之家。

  【釋文】《今我睹》舊音睹。案說文,睹今字,睹古字,睹,見也。崔本作今睹我,云:睹,示也。《大方之家》司馬云:大道也。《理分》扶問反,后同?!  拘!浚ㄒ唬﹥啥米忠老抡母摹?br />
  北海若曰:“井?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一)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一】。今爾出于崖(二)涘,觀于大海,乃知爾丑,爾將可與語大理矣【二】。天下之水,莫大于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shù)?!救慷嵛磭L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三)天地而受氣于陰陽,吾在〔于〕(四)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四】!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五】號物之數(shù)謂之萬,人處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馬體乎?【六】五帝之所連(五),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七】。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八】?”

  【一】【注】夫物之所生而安者,趣各有極?!  臼琛亢H糁硬M劣,舉三物以譬之。夫坎井之?,聞大海無風而洪波百尺,必不肯信者,為拘于虛域也。夏生之蟲,至秋便死,聞玄冬之時,水結為冰,雨凝成霰,必不肯信者,心厚于夏時也。曲見之士,偏執(zhí)之人,聞說虛通至道,絕圣棄智,大豪末而小泰山,壽殤子而夭彭祖,而必不信者,為束縛于名教故也。而河伯不至洪川,未逢海若,自矜為大,其義亦然。

  【釋文】《以語》如字,下同?!蛲跻唬?,本作魚,后人改之也。太平御覽時序部七、鱗介部七、蟲豸部一引此,并云井魚不可以語于海,則舊本作魚可知。且釋文于此句不出?字,直至下文?井之?,始云?本又作蛙,戶蝸反,引司馬注云,?,水蟲,形似蝦?,則此句作魚不作?明矣。若作?,則戶蝸之音,水蟲之注,當先見于此,不應至下文始見也。再以二證明之:鴻烈原道篇,夫井魚不可與語大,拘于隘也,梁張綰文,井魚之不識巨海,夏蟲之不見冬冰,(水經(jīng)贛水注云:聊記奇聞,以廣井魚之聽。)皆用莊子之文,則莊子之作井魚益明矣。井九三,井谷射鮒,鄭注曰:所生魚無大魚,但多鮒魚耳。(見劉逵吳都賦注。)困學紀聞(卷十)引御覽所載莊子曰,用意如井魚者,吾為鉤繳以投之,呂氏春秋諭大篇曰,井中之無大魚也,此皆井魚之證。后人以此篇有?井?之語,而荀子亦云坎井之?不可與語東海之樂,(見正論篇。)遂改井魚為井?,不知井自有魚,無煩改作?也。自有此改,世遂動稱井?夏蟲,不復知有井魚之喻矣?!队谔摗芬粜?。本亦作墟。風俗通云:墟,虛也。崔云:拘于井中之空也?!蛲跄顚O曰:崔注拘于虛曰,拘于井中之空也。案崔訓虛為空,非也。虛與墟同,故釋文云,虛本亦作墟。廣雅曰:墟,?也。(?古居字。)文選西征賦注引聲類曰:墟,故所居也。凡經(jīng)傳言丘墟者,皆謂故所居之地。言井魚拘于所居,故不知海之大也。魚居于井,猶河伯居于涯涘之間,故下文曰,今爾出于涯涘,觀于大海,乃知爾丑也?!断南x》戶嫁反。◎慶藩案文選孫興公天臺山賦注引司馬云:厚信其所見之時也。釋文闕?!蛴职杆抉R訓篤為厚,成疏心厚于夏時,即用司馬義。其說迂曲難通。爾雅釋詁:篤,固也。論語泰伯篇篤信好學,謂信之固也。禮儒行篤行而不倦,謂行之固也。后漢延篤字叔堅,堅亦固也。凡鄙陋不達謂之固,夏蟲為時所蔽而不可語冰,故曰篤于時。篤字正與上下文拘束同義?!肚俊匪抉R云:鄉(xiāng)曲之士也?!  径俊咀ⅰ恳云渲?,故可與言理也。

  【疏】河伯駕水乘流,超于崖涘之表,適逢海若,仍于瀚海之中,詳觀大壑之無窮,方鄙小河之陋劣。既悟所居之有限,故可語大理之虛通也。

  【三】【疏】尾閭者,泄海水之所也;在碧海之東,其處有石,闊四萬里,厚四萬里,居百川之下尾而為閭族,故曰尾閭。海水沃著即焦,亦名沃焦也。山海經(jīng)云,羿射九日,落為沃焦。此言迂誕,今不詳載。春雨少而秋雨多,堯遭水而湯遭旱。故海之為物也,萬川歸之而不盈,沃焦瀉之而不虛,春秋不變其多少,水旱不知其增減。論其大也,遠過江(海)〔河〕(六)之流,優(yōu)劣懸殊,豈可語其量數(shù)也!

  【釋文】《尾閭》崔云:海東川名。司馬云:泄海水出外者也?!缎怪废⒘蟹?,又與世反?!驊c藩案文選嵇叔夜養(yǎng)生論注引司馬云:尾閭,水之從海外出者也,一名沃焦,在東大海之中。尾者,在百川之下,故稱尾。閭者,聚也,水聚族之處,故稱閭也。在扶桑之東,有一石,方圓四萬里,厚四萬里,海水注者無不燋盡,故曰沃燋。較釋文所引加詳?!读繑?shù)》音亮。注及下同。  【四】【注】窮百川之量而縣于河,河縣于海,??h于天地,則各有量也。此發(fā)辭氣者,有似乎觀大可以明小,尋其意則不然。夫世之所患者,不夷也,故體大者(快)〔怏〕(七)然謂小者為無余,質小者塊然謂大者為至足,是以上下夸跂,俯仰自失,此乃生民之所惑也?;笳咔笳吣粝葮O其差而因其所謂。所謂大者至足也,故秋毫無以累乎天地矣;所謂小者無余也,故天地無以過乎秋毫矣;然后惑者有由而反,各知其極,物安其分,逍遙者用其本步而游乎自得之場矣。此莊子之所以發(fā)德音也。若如惑者之說,轉以小大相傾,則相傾者無窮矣。若夫睹大而不安其小,視少而自以為多,將奔馳于勝負之竟而助天民之矜夸,豈達乎莊生之旨哉!  【疏】存,在也。奚,何也。夫覆載萬物,莫大于天地;布氣生化,莫大于陰陽也。是以海若比形于天地,則無等級以寄,言受氣于陰陽,則是陰陽象之一物也。故托諸物以為譬,猶小木小石之在太山乎,而海若于天理在乎寡少,物各有量,亦何足以自多!

  【釋文】《而縣》音玄。下同?!垛笕弧酚诹练?,又于良反?!吨埂芬艟?。

  【五】【疏】礨空,蟻穴也。稊,草似稗而米甚細少也。中國,九州也。夫四海在天地之間,九州居四海之內,豈不似蟻孔之居大澤,稊米之在大倉乎,言其大小優(yōu)劣有如此之懸也。

  【釋文】《礨》力罪反,向同,崔音壘,李力對反?!犊铡芬艨?。壘孔,小穴也。李云:小封也。一云:蟻冢也。◎家世父曰:釋文引崔云,礨空小穴也。李軌云,小封也。一云蟻冢。今案礨空自具兩義,言高下之勢也。礨者,突然而高;空者,洼然而下。大澤之中,或墳起,或洿深,高下起伏,自然之勢常相因也,故謂之礨空。司馬相如上林賦丘墟掘礨,亦同此義。言丘墟之勢,或掘而成穴,或壘而成垤也。《稊米》徒兮反。司馬云:稊米,小米也。李云:稊草也。案郭注爾雅,稊似稗,稗音蒲賣反?!洞髠}》音泰。

  【六】【注】小大之辨,各有階級,不可相跂?!  臼琛刻?,名號也。卒,眾也。夫物之數(shù)不止于萬,而世間語便,多稱萬物,人是萬數(shù)之一物也。中國九州,人眾聚集,百谷所生,舟車來往,在其萬數(shù),亦處一焉。然以人比之萬物,九州方之宇宙,亦無異乎一豪之在馬體,曾何足以介懷也!

  【釋文】《人卒》尊忽反。司馬云:眾也。崔子恤反,云:盡也?!蚣沂栏冈唬横屛囊抉R云,卒,眾也,崔云,盡也。案人卒九州,言極九州之人數(shù)。卒者,盡詞也。九州之大,人數(shù)之繁,其在天之中,要亦萬物之一而已。崔說是?!蛴衢性唬喝俗涠郑丛敽瘟x。司馬訓卒為眾,崔訓卒為盡,皆不可通。且下云人處一焉,則此不當以人言。人卒疑大率二字之誤。人間世篇,率然拊之,釋文曰,率或作卒。是率卒形似易誤之證。率誤為卒,因改大為人以合之。據(jù)至樂篇人卒聞之,盜跖篇人卒未有不興名就利者,是人卒之文,本書所有,然施之于此,不可通矣。大率者,總計之辭。上云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又云計中國之在海內,計與大率,其義正同。

  【七】【注】不出乎一域。

  【疏】五帝連接而揖讓,三王興師而爭奪,仁人殷憂于社稷,任士劬勞于職務,四者雖事業(yè)不同,俱理盡于毫末也。

  【釋文】《五常之所連》司馬云:謂連續(xù)仁義也。崔云:連,續(xù)也。本亦作五帝?!虮R文弨曰:今本作五帝?!蚣沂栏冈唬航瞎牛ㄇf)〔藏〕本連作運,似從運為妥?!端鶢帯穫雀础!度问恐鶆凇防钤疲喝危芤?。勞,服也。

  【八】【注】物有定域,雖至知不能出焉。故起大小之差,將以申明至理之無辯也。

  【疏】伯夷讓五等以成名,仲尼論六經(jīng)以為博,用斯輕物,持此自多,亦何異乎向之河伯自多于水!此通合前喻,并釋前事少仲尼〔之〕(八)聞輕伯夷之義也。

  【?!浚ㄒ唬┶w諫議本作墟。(二)趙本作涯。(三)趙本無于字。(四)于字依世德堂本補。(五)闕誤引江南古藏本連作運。(六)河字依正文改。(七)怏字依釋文及世德堂本改。(八)之字依正文補。

  河伯曰:“然則吾大天地而?。ê粒埠馈衬?,可乎【一】?”

  【一】【疏】夫形之大者,無過天地,質之小者,莫先毫末;故舉大舉小,以明稟分有差。河伯呈己所知,詢于海若。又解:若以自足為大,吾可大于兩儀;若以無余為小,吾可小于毫末。河伯既其領悟,故物我均齊,所以述己解心,詢其可不也?! ”焙H粼唬骸胺?。夫物,量無窮【一】,時無止【二】,分無?!救浚K始無故【四】。是故大知觀于遠近,故小而不寡【五】,大而不多【六】,知量無窮【七】;證向今故【八】,故遙而不悶,【九】掇而不跂【一0】,知時無止【一一】;察乎盈虛,故得而不喜,失而不憂【一二】,知分之無常也【一三】;明乎坦涂【一四】,故生而不說,死而不禍【一五】,知終始之不可故也【一六】。計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一七】;其生之時,不若未生之時【一八】;以其至小求窮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亂而不能自得也【一九】。由此觀之,又何以知(毫)〔豪〕(一)末之足以定至細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窮至大之域【二0】!”

  【一】【注】物物各有量。

  【疏】既領所疑,答曰不可。夫物之器量,稟分不同,隨其所受,各得稱適,而千差萬別,品類無窮,稱適之處,無大無小,豈得率其所知,抑以為定!

  【二】【注】死與生皆時行?!  臼琛啃滦虏蛔 ?br />
  【三】【注】得與失皆分。

  【疏】所稟分命,隨時變易。

  【四】【注】日新也。

  【疏】雖復終而復始,而未嘗不新。

  【五】【注】各自足也。

  【疏】此下釋量無窮也。以大圣之知,視于遠理,察于近事,故毫末雖小,當體自足,無所寡少也。

  【六】【注】亦無余也。

  【疏】天地雖大,當(離)〔體〕(二)無余,故未足以自多也。不多則無夸,不寡則息企也。

  【七】【注】攬而觀之,知遠近大小之物各有量?!  臼琛恳源笕酥?,知于物之器量,大小雖異,各稱其情,升降不同,故無窮也。此結前物量無窮也?!  景恕俊咀ⅰ肯?,明也。今故,猶古今?!  臼琛看讼箩寱r無止義也。向,明也。既知小大非小大,則證明古今無古今也。

  【釋文】《證向》許亮反。崔云:往也。向郭云:明也。又虛丈反?!  揪拧俊咀ⅰ窟b,長也。

  【一0】【注】掇,猶短也。

  【疏】遙,長也。掇,短也。既知古今無古今,則知壽夭無壽夭。是故年命延長,終不厭生而悒悶;稟齡夭促,亦不欣企于遐壽;隨變任化,未始非吾。

  【釋文】《掇》專劣反。郭云:短也?!抖悔枴啡缱帧R槐咀髌?。下注亦然?!蚣沂栏冈唬汗笞ⅲb,長也,掇,猶短也。說文:掇,拾取也。易疏:患至掇也,若手拾掇物然,言近而可掇取也。悶,如老子其政悶悶,不詳明。跂者,所以行也。淮南子原道訓跂行喙息,馬蹄篇蹩●為仁,踶跂為義,謂煩勞也。知時無止,順謂行之而已。故者非遙,無漠視也;今者非近,無強致也。郭象注未愜。

  【一一】【注】證明古今,知變化之不止于死生也,故不以長而悒悶,短故為跂也。

  【疏】此結前時無止義也。

  【一二】【疏】此下釋分無常義也。夫天道既有盈虛,人事寧無得喪!是以視乎盈虛之變,達乎得喪之理,故儻然而得,時也,不足為欣;偶爾而失,命也,不足為戚也?!  疽蝗俊咀ⅰ坎炱湟挥惶摚瑒t知分之不常于得也,故能忘其憂喜。

  【疏】此結前分無常義也。

  【一四】【注】死生者,日新之正道也。

  【疏】此下釋終始無故義也。坦,平也。涂,道也。不以死為死,不以生為生,死生無隔故。明乎坦然平等之大道者如此。

  【釋文】《坦》吐但反。

  【一五】【疏】夫明乎坦然之道者,〔其〕(三)生也不足以為欣悅,其死也不足以為禍敗。達死生之不二,何憂樂之可論乎!

  【釋文】《不說》音悅。

  【一六】【注】明終始之日新也,則知故之不可執(zhí)而留矣,是以涉新而不愕,舍故而不驚,死生之化若一。

  【疏】此結前終始無故義。

  【釋文】《不愕》五各反?!渡峁省芬羯??!  疽黄摺俊咀ⅰ克饔邢抟病?br />
  【疏】強知者乖真,不知者會道。以此計之,當故不如也。

  【一八】【注】生時各有年也。

  【疏】未生之時,無喜所以無憂;既生之后,有愛所以有憎。

  【一九】【注】莫若安于所受之分而已。

  【疏】至小,智也;至大,境也。夫以有限之小智,求無窮之大境,而無窮之境未周,有限之智已喪,是故終身迷亂,返本無由,喪己企物而不自得也。

  【二0】【注】以小求大,理終不得,各安其分,則大小俱足矣。若毫末不求天地之功,則周身之余,皆為棄物;天地不見大于秋毫,則顧其形象,裁自足耳;將何以知細之定細,大之定大也!

  【疏】夫物之稟分,各自不同,大小雖殊而咸得稱適。若以小企大,則迷亂失性,各安其分,則逍遙一也。故毫末雖小,性足可以稱大;二儀雖大,無余可以稱小。由此視之,至小之倪,何必定在于毫末!至大之域,豈獨理窮于天地!  【釋文】《之倪》五?反,徐音詣。郭五米反。下同。

  【校】(一)豪字依世德堂本改。(二)體字依上疏文改。(三)其字依下句補?! 『硬唬骸笆乐h者皆曰:‘至精無形,至大不可圍?!切徘楹酢疽弧浚俊薄  疽弧俊臼琛啃?,實也。世俗議論,未辯是非,僉言至精細者無復形質,至廣大者不可圍繞。未知此理情智虛實。河伯未達,故有此疑也。

  北海若曰:“夫自細視大者不盡,自大視細者不明【一】。夫精,小之微也;垺,大之殷也;故異便(一)【二】。此勢之有也【三】。夫精粗者,期于有形者也【四】;無形者,數(shù)之所不能分也;不可圍者,數(shù)之所不能窮也【五】,可以言論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論,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六】。

  【一】【注】目之所見有常極,不能無窮也,故于大則有所不盡,于細則有所不明,直是目之所不逮耳。精與大皆非無也,庸詎知無形而不可圍者哉!

  【疏】夫以細小之形視于曠大之物者,必不盡其弘遠,故謂之不可圍。又以曠大之物觀于細小之形者,必不曉了分明,故謂之無形質。此并未出于有境,豈是至無之義哉!

  【二】【注】大小異,故所便不得同。

  【疏】精,微小也。垺,殷大也。欲明小中之小,大中之大,稟氣雖異,并不離有(中)〔形〕(二),天機自張,各有便宜也。

  【釋文】《垺》李普回反。徐音孚,謂盛也。郭芳尤反,崔音裒?!吨蟆芬?,眾也。◎慶藩案殷,大也,故疏云大中之大,不當訓眾。《異便》婢面反。徐扶面反。注皆同。  【三】【注】若無形而不可圍,則無此異便之勢也。

  【疏】大小既異,宜便亦殊,故知此勢未超于有之也。

  【四】【注】有精粗矣,故不得無形。

  【疏】夫言及精粗者,必期限于形名之域,而未能超于言象之表也。

  【釋文】《精粗》七胡反。下同。

  【五】【疏】無形不可圍者,道也。至道深玄,絕于心色,故不可以名數(shù)分別,亦不可以數(shù)量窮盡。

  【釋文】《能分》如字。

  【六】【注】唯無而已,何精粗之有哉!夫言意者有也,而所言所意者無也,故求之于言意之表,而入乎無言無意之域,而后至焉。

  【疏】夫可以言辨論說者,有物之粗法也;可以心意致得者,有物之精細也;而神口所不能言,圣心〔所〕(三)不能察者,妙理也。必求之于言意之表,豈期必于精粗之間哉!

  【釋文】《不能論》本或作諭。

  【?!浚ㄒ唬╆I誤引張君房本便下有耳字。(二)形字依下正文期于有形句改。(三)所字依上句補。

  是故大人之行,不出乎害人(一)【一】,不多仁恩【二】;動不為利【三】,不賤門隸【四】;貨財弗爭【五】,不多辭讓【六】;事焉不借人【七】,不多食乎力【八】,不賤貪污【九】;行殊乎俗【一0】,不多辟異【一一】;為在從眾【一二】,不賤佞諂【一三】;世之爵祿不足以為勸,戮恥不足以為辱【一四】;知是非之不可為分,細大之不可為倪【一五】。聞曰:‘道人不聞【一六】,至德不得【一七】,大人無己【一八】?!s分之至也【一九】?!?br />
  【一】【注】大人者,無意而任天行也。舉足而投諸吉地,豈出害人之涂哉!

  【疏】夫大人應物,譬彼天行,運而無心,故投諸吉地,出言利物,終不害人也。

  【二】【注】無害而不自多其恩。

  【疏】慈澤類乎春陽,而不多遍行恩惠也。

  【三】【注】應理而動,而理自無害。

  【疏】應機而動,不域心以利物?!  踞屛摹俊稙槔酚趥畏础?br />
  【四】【注】任其所能而位當于斯耳,非由賤之故措之斯職。

  【疏】混榮辱,一窮通,故守門仆隸,不以為賤也。

  【釋文】《故措》七故反。

  【五】【注】各使分定。

  【疏】寡欲知足,守分不貪,故于彼貨財,曾無爭競也。

  【六】【注】適中而已。

  【疏】率性謙和,用舍隨物,終不矯情,飾辭多讓。

  【七】【注】各使自任。

  【疏】愚智率性,工拙襲情,終不假借于人,分外求務?!  景恕俊咀ⅰ孔愣?。

  【疏】食于分內,充足而已,不多貪求,疲勞心力。

  【九】【注】理自無欲。

  【疏】體達玄道,故無情欲,非關茍貴清廉,賤于貪污。

  【一0】【注】己獨無可無不可,所以與俗殊。

  【疏】和光同塵,無可不可,而在染不染,故行殊乎俗也。

  【釋文】《行殊》下孟反。下堯桀之行同。  【一一】【注】任理而自殊也(二)。

  【疏】居正體道,故不多邪辟,而大順群生,故曾無乖異也。

  【釋文】《辟異》匹亦反。

  【一二】【注】從眾之所為也。

  【疏】至人無心,未曾專己,故凡厥施為,務在從眾也。

  【一三】【注】自然正直?!  臼琛克匦灾邑?,不履左道,非鄙賤佞諂而后正直也?!蚣沂栏冈唬捍笕酥蟹参迨拢罕静缓θ?,非為仁也;無貴賤貨利之在其心,何有辭讓也;不導人以為利,何有貪污也;行自殊俗,非為異也;順從乎眾,非為諂也。事焉不借人,如許行之云并耕而治,饔?而食;不多食乎力,如老子之云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顧)〔為〕(三)而民自樸;彼貪污者自止,而無事乎賤之矣。郭象注未能分明。

  【一四】【注】外事不接(四)于心。

  【疏】夫高官重祿,世以為榮;刑戮黜落,世以為恥。既而體榮枯之非我,達通塞之有時,寄來不足以勸勵,寄去不足以羞辱也?!蚣沂栏冈唬菏乐舻摬蛔阋詾閯?,戮恥不足以為辱,承上,言無為而民自化。仁讓無所施,貪諂無所庸,又何以爵祿戮恥為也!郭象云外事不棲于心,誤。

  【一五】【注】故玄同也。

  【疏】各執(zhí)是非,故是非不可為定分;互為大小,故細大何得有倪限;即天地毫末之謂乎!

  【一六】【注】任物而物性自通,則功名歸物矣,故不聞。

  【疏】夫體道圣人,和光韜晦,推功于物,無功名之可聞。寓諸他人,故稱聞曰。

  【一七】【注】得者,生于失也;物各無失,則得名去也。

  【疏】得者,不喪之名也。而造極之人,均于得喪,既無所喪,亦無所得。故老經(jīng)云,上德不德。

  【一八】【注】任物而已。

  【疏】大圣之人,有感斯應,方圓任物,故無己也?!  踞屛摹俊稛o己》音紀。

  【一九】【注】約之以至其分,故冥也,夫唯極乎無形而不可圍者為然?!  臼琛考s,依也。分,限也。夫大人利物,抑乃多涂,要切而言,莫先依分。若視目所見,聽耳所聞,知止所知,而限于分內者,斯德之至者也。

  【校】(一)闕誤引張君房本人下有之涂也三字。(二)趙諫議本無而字也字。(三)為字依老子原文改。(四)世德堂本作棲,趙本無此句。  河伯曰:“若物之外,若物之內,惡至而倪貴賤?惡至而倪小大【一】?”

  【一】【疏】若物之外,若物之內,謂物性分之內外也。惡,何也。言貴賤之分,小大之倪,為在物性之中,為在性分之外,至何處所而有此耶?河伯未達其源,故致斯請也?!  踞屛摹俊稅褐痢芬魹酢O峦?。

  北海若曰:“以道觀之,物無貴賤【一】;以物觀之,自貴而相賤【二】;以俗觀之,貴賤不在己【三】。以差觀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則萬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則萬物莫不小;知天地之為稊米也,知(毫)〔豪〕末之為丘山也,則差數(shù)睹矣【四】。以功觀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則萬物莫不有;因其所無而無之,則萬物莫不無;知東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無,則功分定矣【五】。以趣觀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則萬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之,則萬物莫不非;知堯桀之自然而相非,則趣操睹矣【六】。

  【一】【注】各自足也。

  【疏】道者,虛通之妙理;物者,質礙之粗事。而以粗視妙,故有大小,以妙觀粗,故無貴賤。

  【二】【注】此區(qū)區(qū)者,乃道之所錯綜而齊之(一)也。

  【疏】夫物情倒置,迷惑是非,皆欲貴己而賤他,他亦自貴而賤彼,彼此懷惑,故言相也?!  救俊咀ⅰ克顾^倒置也。

  【疏】夫榮華戮恥,事出儻來,而流俗之徒,妄生欣戚。是以寄來為貴,得之所以為寵;寄去為賤,失之所以為辱;斯乃寵辱由乎外物,豈貴賤在乎己哉!

  【四】【注】所大者,足也;所小者,無余也。故因其性足以名大,則毫末丘山不得異其名;因其無余以稱小,則天地稊米無所殊其稱。若夫觀差而不由斯道,則差數(shù)相加,幾微相傾,不可勝察也。  【疏】差,別也。夫以自足為大,則毫末之與丘山,均其大矣;以無余為小,則天地之與稊米,均其小矣。是以因毫末〔以〕(二)為大,則萬物莫不大矣;因天地以為小,則萬物莫不小矣。故雖千差萬際,數(shù)量不同,而以此觀之,則理可見。◎家世父曰:道者,通乎人我者也;物者,心有所據(jù)以衡人者也;俗者,徇俗為貴賤者也;差者,萬物之等差也;功者,人我兩須之事功也;趣者,一心之旨趣也。繁然殽亂,而持之皆有道,故言之皆有本。貴賤大小,辨爭反復,而天下紛然多故也?!  踞屛摹俊镀浞Q》尺證反。《可勝》音升。

  【五】【注】天下莫不相與為彼我,而彼我皆欲自為,斯東西之相反也。然彼我相與為唇齒,唇齒者未嘗相為,而唇亡則齒寒。故彼之自為,濟我之功弘矣,斯相反而不可以相無者也。故因其自為而無其功,則天下之功莫不皆無矣;因其不可相無而有其功,則天下之功莫不皆有矣。若乃忘其自為之功而思夫相為之惠,惠之愈勤而偽薄滋甚,天下失業(yè)而情性瀾漫矣,故其功分無時可定也。

  【疏】夫東西異方,其義相反也,而非東無以立西,斯不可以相無者也。若近取諸身者,眼見耳聽,手捉腳行,五藏六腑,四肢百體,各有功能,咸稟定分,豈眼為耳視而腳為手行哉?相為之功,于斯滅矣。此是因其所無而無之,則萬物莫不無也。然足不行則四肢為之委頓,目不視則百體為之否塞,而所司各用,無心相為,濟彼之功,自然成矣,斯因其所有而有之,則萬物莫不有也。以此觀之,則功用有矣,分各定矣。若乃忘其自為之功而思夫相為之惠,則彼我失性而是非殽亂也,豈莊生之意哉!

  【釋文】《自為》于偽反。注內自為相為皆同。余如字。

  【六】【注】物皆自然,故無不然;物皆相非,故無不非。無不非,則無然矣;無不然,則無非矣。無然無非者,堯也;有然有非者,桀也。然此二君,各受天素,不能相為,故因堯桀以觀天下之趣操,其不能相為也可見矣。  【疏】然,猶是也。夫物皆自是,故無不是;物皆相非,故無不非。無不非,則天下無是矣;無不是,則天下無非矣。故以物情趣而觀之,因其自是,則萬物莫不是;因其相非,則萬物莫不非矣。夫天下之極相反者,堯桀也,故舉堯桀之二君以明是非之兩義。故堯以無為為是,有欲為非;桀以無為為非,有欲為是;故曰知堯桀之自然相非。因此而言,則天下萬物情趣志操,可以見之矣。

  【?!浚ㄒ唬┦赖绿帽局掠姓咦?。(二)以字依下句補。

  昔者堯舜讓而帝,之噲讓而絕【一】;湯武爭而王,白公爭而滅【二】。由此觀之,爭讓之禮,堯桀之行,貴賤有時,未可以為常也【三】。梁麗可以沖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四】;騏驥驊騮,一日而馳千里,捕鼠不如貍狌,言殊技也【五】;鴟鵂夜撮蚤,察毫末,晝出瞋目而不見丘山,言殊性也【六】。故曰,蓋師是而無非,師治而無亂乎?是未明天地之理,萬物之情者也【七】。是猶師天而無地,師陰而無陽,其不可行明矣【八】。然且語而不舍,非愚則誣也【九】。帝王殊禪,三代殊繼。差其時,逆其俗者,謂之篡(一)夫【一0】;當其時,順其俗者,謂之義〔之〕(二)徒【一一】。默默乎河伯!女惡知貴賤之門,小大之家【一二】!”

  【一】【疏】夫帝王異代,爭讓異時。既而堯知天命有歸,故禪于舜;舜知歷祚將改,又讓于禹。唐虞是五帝之數(shù),故曰讓而帝也。(子)之,燕相子之也。噲,燕王名也。子之,即蘇秦之女婿也。秦弟蘇代,從齊使燕,以堯讓許由故事說燕王噲,令讓位與子之,子之遂受。國人恨其受讓,皆不服子之,三年國亂。齊宣王用蘇代計,興兵伐燕,于是殺燕王噲于郊,斬子之于朝,以絕燕國。豈非效堯舜之陳跡而禍至于此乎!  【釋文】《之噲》音快,又古邁反,又古會反。之者,燕相子之也。噲,燕王名也。司馬云:燕王噲拙于謀,用蘇代之說,效堯舜讓位與子之,三年而國亂?!  径俊咀ⅰ糠蝽樚鞈硕芴煜抡?,其跡則爭讓之跡也。尋其跡者,失其所以跡矣,故絕滅也。

  【疏】殷湯伐桀,周武克紂,此之二君,皆受天命,故致六合清泰,萬國來朝,是以時繼三王,故云爭而王也。而時須干戈,應以湯武,時須揖讓,應以堯舜。故千變萬化,接物隨時,讓爭之跡,不可執(zhí)留也。白公名勝,楚平王之孫,太子建之子也。平王用費無忌之言,納秦女而疏太子,太子奔鄭,娶鄭女而生勝。太傅伍奢被殺,子胥奔吳,勝從奔吳,與胥耕于野。楚令尹子西迎勝歸國,封于白邑,僭號稱公。勝以鄭人殺父,請兵報讎,頻請不允,遂起兵反,楚遣葉公子高伐而滅之,故曰白公爭而滅。

  【釋文】《而王》往況反。《白公》名勝,楚平王之孫,白縣尹,僭稱公,作亂而死。事見左傳哀公十六年。

  【三】【疏】爭讓,文武也。堯桀,是非也。若經(jīng)緯天地,則賤武而貴文;若克定禍亂,則賤文而貴武。是以文武之道,貴賤有時,而是非之行,亦用舍何定!故爭讓之禮,于堯舜湯武之時則貴,于之噲白公之時則賤,不可常也。

  【四】【疏】梁,屋梁也。麗,屋棟也。沖,擊也。窒,塞也。言梁棟大,可用作攻擊城隍,不可用塞于鼠穴,言其器用大小不同也。

  【釋文】《梁麗》司馬李音禮,一音如字。司馬云:梁麗,小船也。崔云:屋棟也?!驊c藩案初學記二十五引司馬云:麗,小船也。與釋文小異?!蛴衢性唬核抉R云,梁麗小船也,崔云屋棟也。然小船與屋棟,皆非所以沖城。詩皇矣篇與爾臨沖,毛傳曰:臨,臨車也,沖,沖車也。正義曰:兵書有作臨車沖車之法,墨子有備沖之篇,知臨沖俱是車也。然則此云可以沖城,其為是車明矣。徐無鬼篇君亦必無陳鶴列于麗譙之間,郭注曰:麗譙,高樓也。司馬曰:麗譙,樓觀名也。此所云梁麗,疑是車之有樓者,若左傳所稱樓車矣。文選辨亡論沖棚息于朔野,李善注曰:字略作●,樓也,可為沖車有樓之證?!驊c藩案司馬訓梁麗為小船,非也。俞氏以為樓車,亦近附會??剂凶訙珕柶洪T鬻歌,余音繞梁欐,三日不絕。梁欐,即此所云梁麗也。力命篇居則連欐,文選司馬長卿上林賦連卷欐佹,〔司馬彪〕注:欐佹,支(柱)〔重累〕(三)也。欐者附著,佹者交午。欐與麗同。廣韻:麗,著也。玉篇:麗,偶也。柱偶曰麗,梁棟相附著亦曰麗,正謂椽柱之屬。當從崔說為勝。為梁麗必材之大者,故可用以沖城,不當泥視?!吨稀氛湎し?。爾雅云:塞也。崔李同。說文都節(jié)反。

  【五】【疏】騏驥驊騮,并古之良馬也。捕,捉也。貍狌,野貓也。夫良馬駿足,日馳千里,而捕捉小鼠,不及貍狌。是技藝不同,不可一概而取者也。

  【釋文】《騏》音其?!扼K》音冀。《驊》戶花反。《騮》音留。李云:騏驥驊騮,皆駿馬也?!恫丁芬舨健1居肿鞑?。徐音付?!敦偂妨χ础!稜酢芬粜?,向同。又音生。崔本作鼬,由又反?!妒饧肌菲渚_反。

  【六】【注】就其殊而任之,則萬物莫不當也。

  【疏】鴟,鵂鹠也,亦名只狐,是土梟之類也。晝則眼暗,夜則目明,故夜能撮捉蚤虱,密視秋毫之末,晝出瞋張其目,不見丘山之形。是知物性不同,豈直鴟鵂而已!故隨其性而安之,則物無不當也。

  【釋文】《鴟》尺夷反。崔云:鴟,鵂鹠;與委梟同?!兑勾椤菲呃ǚ?。崔本作最,音同。《蚤》音早。說文:跳蟲嚙人者也?;茨献?,鴟夜聚蚤,察分毫末。許慎云:鴟夜聚食蚤虱不失也。司馬本作?,音文,云:鴟,鵂鹠,夜取?食。今郭本亦有作?者。崔本作爪,云:鵂鹠夜聚人爪于巢中也?!蛲跻唬壶犠?,涉釋文內鴟鵂鹠而衍。(埤雅引此已誤。)案釋文曰,鴟,尺夷反,崔云,鴟鵂鹠,而不為鵂字作音,則正文內本無鵂字明矣?;茨现餍g篇亦云鴟夜撮蚤?!驊c藩案爪蚤通用,故崔本作爪。蚤?字形相近,故司馬本作??;茨现餍g篇高注:鴟,鴟鵂也,謂之老菟,夜鳴人屋上也。夜則目明,合聚人爪以著其巢中,故曰察分秋毫;晝則無所見,故曰形性詭也。許注曰:鴟夜聚食蚤虱不失也。撮蚤之說,許高異議。王引之云,揆之事理,當以許注為雅馴?!恫_》尺夷反,向處辰反。司馬云:張也。崔音眩,又師慎反。本或作瞑?!驊c藩案釋文,瞋或作瞑。疑作瞑者是也。說文:瞋,怒目也。瞑,合目也。瞑目則無所見矣。隸書●或作真,冥或作●,形相似而誤。管子小問篇桓公瞋目而視,祝鳧已(疵)〔疪〕(四),韓子守道篇瞋目切齒傾耳,淮南道應篇瞋目敝然,攘臂拔劍,今本瞋并誤瞑,皆其例。

  【七】【注】夫天地之理,萬物之情,以得我為是,失我為非,適性為治,失和為亂。然物無定極,我無常適,殊性異便,是非無主。若以我之所是,則彼不得非,此知我而不見彼者耳。故以道觀者,于是非無當也,付之天均,恣之兩行,則殊方異類,同焉皆得也。

  【疏】蓋,不盡之辭也。師,猶師心也。夫物各師其(域)〔成〕心,妄為偏執(zhí),將己為是,不知他以為非,將我為治,不知物以為亂;故師心為是,不見己上有非;師心為治,謂言我身無亂。豈知治亂同源,是非無主!故治亂同源者,天地之理也;是非無主者,萬物之情也。暗于斯趣,故言未明也。

  【釋文】《師是》或云:師,順也?!稁熤巍分崩舴?。注皆同。

  【八】【疏】夫天地陰陽,相對而有。若使有天無地,則萬物不成;有陰無陽,則蒼生不立。是知師是而無非,師治而無亂者,必不可行明矣。

  【九】【注】天地陰陽,對生也;是非治亂,互有也;將奚去哉?

  【疏】若夫師是而無非,師天而無地,語及于此而不舍于口者,若非至愚之人,則是故為誣罔。

  【釋文】《不舍》音舍。下同。

  【一0】【疏】帝,五帝也。王,三王。三代,夏殷周。禪,授也。繼,續(xù)也。或宗族相承,或讓與他姓,故言殊禪也。或父子相繼,或興兵篡弒,故言殊繼也?;蜻t速差互,不合天時;或氓俗未歸,逆于人事。是以之噲慕堯舜以絕嗣,白公效湯武以滅身,如此之流,謂之篡奪也。

  【釋文】《篡夫》初患反,取也。下如字。

  【一一】【疏】夫干戈揖讓,事跡不同,用舍有時,不可常執(zhí)。至如湯武興兵,唐虞揖讓,上符天道,下合人心,如此之徒,謂之為義也。

  【一二】【注】俗之所貴,有時而賤;物之所大,世或小之。故順物之跡,不得不殊,斯五帝三王之所以不同也。

  【疏】河伯未能會理,故海若訶使忘言,默默莫聲,幸勿辭費也。夫小大無主,貴賤無門,物情顛倒,妄為臧否。故女于何推逐而知貴賤大小之家門乎?言其不知也。

  【釋文】《女惡》音汝。后放此。下音烏。

  【?!浚ㄒ唬╆I誤引張君房本篡下有之字。(二)之字依世德堂本補。(三)重累二字依文選注改。(四)疪字依管子改。

  河伯曰:“然則我何為乎,何不為乎?吾辭受趣舍,吾終奈何?【一】”

  【一】【疏】奈何,猶如何也。河伯雖領高義,而未達旨歸,故更請決疑,遲聞解釋。我欲處涉人世,攝衛(wèi)修道,于何事而可為乎?于何事而不可為乎?及辭讓受納,進趣退舍,眾諸物務,其事云何?愿垂告誨,終身奉遵。

  北海若曰:“以道觀之,何貴何賤,是謂反衍【一】;無拘而志,與道大蹇【二】。何少何多,是謂謝施【三】;無一而行,與道參差【四】。嚴乎若國之有君,其無私德【五】;繇繇乎若祭之有社,其無私?!玖?;泛泛(一)乎其若四方之無窮,其無所畛域【七】。兼懷萬物,其孰承翼【八】?是謂無方【九】。萬物一齊,孰短孰長【一0】?道無終始,物有死生【一一】,不恃其成【一二】;一虛一滿,不位乎其形【一三】。年不可舉【一四】,時不可止【一五】;消息盈虛,終則有始【一六】。是所以語大義之方,論萬物之理也【一七】。物之生也,若驟若馳【一八】,無動而不變,無時而不移【一九】。何為乎,何不為乎?夫固將自化【二0】。”

  【一】【注】貴賤之道,反復相尋。

  【疏】反衍,猶反復也。夫貴賤者,生乎妄執(zhí)也。今以虛通之理照之,則貴者反賤而賤者復貴,故謂之反衍也。

  【釋文】《反衍》如字,又以戰(zhàn)反。崔云:無所貴賤,乃反為美也。本亦作畔衍,李云:猶漫衍合為一家?!驊c藩案文選左太沖蜀都賦注引司馬作叛衍,云:叛衍,猶漫衍也。釋文闕?!斗磸汀贩挤?。

  【二】【注】自拘執(zhí)則不夷于道。

  【疏】而,汝也。夫修道之人,應須放任,而汝乃拘執(zhí)心志,矜而持之,故與虛通之理蹇而不夷也。

  【釋文】《與道大蹇》向紀輦反,徐紀偃反。本或作與天道蹇。崔本蹇作浣,云:猶洽也。

  【三】【注】隨其分,故所施無常。

  【疏】謝,代也。施,用也。夫物或聚少以成多,或散多以為少,故施用代謝,無常定也。

  【釋文】《謝施》如字。司馬云:謝,代也。施,用也。崔云:不代其德,是謂謝施。

  【四】【注】不能隨變,則不齊于道。

  【疏】夫代謝施用,多少適時,隨機變化,故能齊物。若執(zhí)一為行,則與理不冥者也。

  【釋文】《參》初林反?!恫睢烦跻朔?。  【五】【注】公當而已。

  【疏】體道之士,望之儼然,端拱萬乘,楷模于物,群彼萬國,宗仰一君,亭毒黎元,必無私德也。

  【釋文】《嚴乎》魚檢反,又如字。

  【六】【注】天下之所同求。

  【疏】繇繇,●長之貌也。若眾人之祭社稷,而社稷無私福于人也。

  【釋文】《繇繇》音由。

  【七】【注】泛泛然無所在。

  【疏】泛泛,普遍之貌也。夫至人立志,周普無偏,接濟群生,泛愛平等。譬東西南北,曠遠無窮,量若虛空,豈有畛界限域也!

  【釋文】《泛泛》孚劍反。字又作泛?!额场分谭??!队颉酚诒品?,舊于目反。

  【八】【注】掩御群生,反之分內而平往者也,豈扶疏而承翼哉!  【疏】懷,藏也。孰,誰也。言大圣慈悲,兼懷庶品,平往而已,終無偏愛,誰復有心拯赦而接承扶翼者也!

  【九】【注】無方,故能以萬物為方。

  【疏】譬彼明鏡,方茲幽谷,逗機百變,無定一方也?!  疽唬啊俊咀ⅰ磕唤宰?。

  【疏】萬物參差,亭毒唯一,鳧鶴長短,分足性齊。

  【一一】【注】死生者,無窮之(二)變耳,非終始也。

  【疏】虛通之道,無終無始,執(zhí)滯之物,妄計死生。故老經(jīng)云,迎不見其首,隨不見其后。

  【一二】【注】成無常處。

  【疏】應物無方,超然獨化,豈假待對而后生成也!

  【一三】【注】不以形為位,而守之不變?!  臼琛科┍岁庩?,春生秋殺,盈虛變化,榮落順時,豈執(zhí)守形骸而拘持名位邪!

  【一四】【注】欲舉之令去而不能。

  【釋文】《令去》力呈反。

  【一五】【注】欲止之使停又不可?!  臼琛糠蚰曛矇?,時之●促,出乎天理,蓋不由人。故其來也不可舉而令去,其去也不可止而令住,俱當任之,未始非我也。

  【一六】【注】變化日新,未嘗守故。

  【疏】夫陰消陽息,夏盈冬虛,氣序循環(huán),終而復始;混成之道,變化日新,循理直前,無勞措意也。

  【一七】【疏】前來所辨海若之談,正是語大道之義方,論萬物之玄理者也。

  【一八】【注】但當就用耳?!  臼琛糠蛏鷾缌髦x,運運不停,其為迅速,如馳如驟。是(尤)〔猶〕百年倏忽,何足介懷也!

  【一九】【注】故不可執(zhí)而守。

  【疏】夫流動變化,時代遷移,迅若交臂,驟如過隙,故未有語動而不變化,言時而不遷移也。

  【二0】【注】若有為不為于其閑,則敗其自化矣。

  【疏】萬物紛亂,同稟天然,安而任之,必自變化,何勞措意為與不為!

  【?!浚ㄒ唬┶w諫議本作泛。(二)趙本之下有一字。

  河伯曰:“然則何貴于道邪【一】?”

  【一】【注】以其自化。

  【疏】若使為與不為混一,則凡圣之理均齊。既任變化之自然,又何貴于至道?河伯更起斯問,遲以所疑。  北海若曰:“知道者必達于理,達于理者必明于權,明于權者不以物害己【一】。至德者,火弗能熱,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獸弗能賊【二】。非謂其薄之也【三】,言察乎安?!舅摹?,寧于禍福【五】,謹于去就【六】,莫之能害也【七】。故曰,天在內,人在外【八】,德在乎天【九】。知天(一)人之行,本乎天,位乎得;【一0】蹢?而屈伸【一一】,反要而語極【一二】?!?br />
  【一】【注】知道者,知其無能也;無能也,則何能生我?我自然而生耳,而四支百體,五藏精神,已不為而自成矣,又何有意乎生成之后哉!達乎斯理者,必能遣過分之知,遺益生之情,而乘變應權,故不以外傷內,不以物害己而常全也。

  【疏】夫能知虛通之道者,必達深玄之實理;達深玄之實理者,必明于應物之權智。既明權實之無方,故能安排而去化。死生無變于己,何外物之能害哉?。ㄒ裕泊恕炒鸷硬?,次明至道之可貴。

  【釋文】《五藏》才浪反。

  【二】【注】夫心之所安,則危不能危;意無不適,故苦不能苦也。

  【疏】至德者,謂得至道之人也。雖復和光混世,處俗同塵,而不為四序所侵,不為三災所害,既得之于內,故外不能賊。此明解道之可貴也。

  【三】【注】雖心所安,亦不使犯之?!  臼琛勘。p也。所以水火不侵,禽獸不害者,惟心所安,則傷不能傷也,既不違避,亦不輕犯之也。

  【釋文】《其薄》如字。崔云:謂以體著之。

  【四】【注】知其不可逃也。

  【疏】所以傷不能傷者,正言審察乎安危,順之而不可逃,處之而常適也。

  【五】【注】安乎命之所遇。

  【疏】寧,安也。禍,窮塞也。福,通達也。至德之人,唯變所適,體窮通之有命,達禍福之無門,故所樂非窮通,而所遇常安也。

  【六】【注】審去就之非己。

  【疏】謹去就之無定,審取舍之有時,雖復順物遷移,而恒居至當者。

  【七】【注】不以害為害,故莫之能害。

  【疏】一于安危,冥于禍福,與化俱往,故物莫能傷。此總結以前無害之義。

  【八】【注】天然在內,而天然之所順者在外,故大宗師云,知天人之所為者至矣,明內外之分皆非為也。

  【疏】天然之性,韞之內心;人事所順,涉乎外跡;皆非為也。任之自然,故物莫之害矣。

  【九】【注】恣人任知,則流蕩失素也。

  【疏】至德之美,在乎天然,若恣人任知,則流蕩天性。

  【一0】【注】此天然之知,自行而不出乎分者也,故雖行于外,而常本乎天而位乎得矣。

  【疏】此真知也。位,居處也。運真知而行于世,雖涉于物千變萬化,而恒以自然為本,居于虛極而不喪其性,動而寂者也。

  【釋文】《之行》如字?!  疽灰弧俊咀ⅰ颗c機會相應者,有斯變也。

  【疏】蹢?,進退不定之貌也。至人應世,隨物污隆,或屈或伸,曾無定執(zhí),趣(人)〔舍〕冥會,以逗機宜?!  踞屛摹俊钝棥氛梢娣?,又持革反?!?》丈綠反,又音濁?!肚臁芬羯?。

  【一二】【注】知雖落天地,事雖接萬物,而常不失其要極,故天人之道全也?!  臼琛侩m復混跡人閑而心恒凝靜,常居樞要而反本還源。所有語言,皆發(fā)乎虛極,動不乖寂,語不乖默也。

  【釋文】《反要》于妙反。

  【?!浚ㄒ唬╆I誤引江南古藏本天作乎。

  曰:“何謂天?何謂人【一】?”

  【一】【疏】河伯未達玄妙,更起此疑,問天人之道,庶希后答。

  北海若曰:“牛馬四足,是謂天;落馬首,穿牛鼻,是謂人【一】。故曰,無以人滅天【二】,無以故滅命【三】,無以得殉名【四】。謹守而勿失,是謂反其真【五】。”

  【一】【注】人之生也,可不服牛乘馬乎?服牛乘馬,可不穿落之乎?牛馬不辭穿落者,天命之固當也。茍當乎天命,則雖寄之人事,而本在乎天也。

  【疏】夫牛馬稟于天,自然有四腳,非關人事,故謂之天。羈勒馬頭,貫穿牛鼻,出自人意,故謂之人。然牛鼻可穿,馬首可絡,不知其爾,莫辨所由,事雖寄乎人情,理終歸乎造物。欲顯天人之一道,故托牛馬之二獸也?!  径俊咀ⅰ看┞渲梢?,若乃走作過分,驅步失節(jié),則天理滅矣。

  【疏】夫因自然而加人事,則羈絡之可也。若乃穿馬絡牛,乖于造化,可謂逐人情之矯偽,滅天理之自然。

  【三】【注】不因其自為而故為之者,命其安在乎!  【疏】夫率性乃動,動不過分,則千里可致而天命全矣。若乃以駑勵驥而驅馳失節(jié),斯則以人情事故毀滅天理,危亡旦夕,命其安在乎!豈唯馬牛,萬物皆爾。

  【四】【注】所得有常分,殉名則過也。

  【疏】夫名之可殉者無涯,性之所得者有限,若以有限之得殉無涯之名,則天理滅而性命喪矣。

  【五】【注】真在性分之內。

  【疏】夫愚智夭壽,窮通榮辱,稟之自然,各有其分。唯當謹固守持,不逐于物,得于分內而不喪于道者,謂反本還源,復于真性者也。此一句總結前玄妙之理也。

  夔憐蚿,蚿憐蛇,蛇憐風,風憐目,目憐心【一】。

  【一】【疏】憐是愛尚之名。夔是一足之獸,其形如(诐)〔鼓〕,足似人腳,而回踵向前也。山海經(jīng)云,東海之內,有流波之山,其山有獸,狀如牛,蒼色,無角,一足而行,聲音如雷,名之曰夔。昔黃帝伐蚩尤,以夔皮冒鼓,聲聞五百里也。蚿,百足蟲也,夔則以少企多,故憐蚿;蚿則以有羨無,故憐蛇;蛇則以小企大,故憐風;風則以暗慕明,故憐目;目則以外慕內,故憐心。欲明天地萬物,皆稟自然,明暗有無,無勞企羨,放而任之,自合玄道。倒置之徒,妄心希慕,故舉夔等之粗事,以明天機之妙理。又解:憐,哀愍也。夔以一足而跳躑,憐蚿眾足之煩勞;蚿以有足而安行,哀蛇無足而辛苦;蛇有形而適樂,愍風無質而冥昧;風以飄飖而自在,憐目域形而滯著;目以在外而明顯,憐心處內而暗塞。欲明物情顛倒,妄起哀憐,故托夔蚿以救其病者也?!  踞屛摹俊顿纭非簖敺?,一足獸也。李云:黃帝在位,諸侯于東海流山得奇獸,其狀如牛,蒼色,無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風雨,目光如日月,其音如雷,名曰夔。黃帝殺之,取皮以冒鼓,聲聞五百里?!稇z》音蓮?!锻p》音賢,又音玄。司馬云:馬蚿蟲也。廣雅云:蛆渠馬蚿?!锻p憐蛇蛇憐風風憐目目憐心》司馬云:夔,一足;蚿,多足;蛇,無足;風,無形;目,形綴于此,明流于彼;心則質幽,為神游外。

  夔謂蚿曰:“吾以一足踸踔而行,予無如矣。今子之使萬足,獨奈何?【一】”

  【一】【疏】踸踔,跳躑也。我以一足跳躑,快樂而行,天下簡易,無如我者。今子驅馳萬足,豈不劬勞?如何受生獨異于物?發(fā)此疑問,庶顯天機也。

  【釋文】《(足今)》敕甚反,郭菟減反,一音初稟反。《卓》本亦作踔,同。敕角反。李云:●卓,行貌?!虮R文弨曰:今本卓作踔?!驊c藩案卓,獨立也,與踔●聲義同。漢書河間獻王傳卓爾不群,說苑君道篇踔然獨立。(踔,敕角切。)說文:●,(竹角切。)特止也。徐鍇系傳:特止,卓立也。通作趠逴。廣雅:趠,絕也。李善西都賦注,逴(救角切。)躒,猶超絕也。義并同?! ⊥p曰:“不然。子不見夫唾者乎?噴則大者如珠,小者如霧,雜而下者不可勝數(shù)也(一)。今予動吾天機,而不知其所以然?!薄疽弧?br />
  【一】【疏】夫唾而噴者,實無心于大小,而大小之質自分,故大者如珠璣,小者如蒙霧,散雜而下,其數(shù)難舉。今蚿之眾足,乃是天然機關,運動而行,未知所以,無心自張,有同噴唾。夔以人情起問,蚿以天機直答,必然之理,于此自明也。

  【釋文】《唾》吐臥反?!秶姟菲諓灧矗址急挤?,又孚問反?!度珈F》音務,郭武貢反?!犊蓜佟芬羯!驊c藩案文選陸士衡文賦注引司馬云:天機,自然也。釋文闕。

  【校】(一)趙諫議本無也字。  蚿謂蛇曰:“吾以眾足行,而不及子之無足,何也【一】?”

  【一】【疏】蚿以眾足而遲,蛇以無足而速,然遲速有無,稟之造化,欲明斯理,故發(fā)此疑問。

  蛇曰:“夫天機之所動,何可易邪?吾安用足哉【一】!”

  【一】【注】物之生也,非知生而生也(一)。則生之行也,豈知行而行哉!故(二)足不知所以行,目不知所以見,心不知所以知,俯然而自得矣。遲速之節(jié),聰明之鑒,或能或否,皆非我也。而惑者因欲有其身而矜其能,所以逆其天機而傷其神器也(三)。至人知天機之不可易也,故捐聰明,棄知慮,魄然忘其所為而任其自動,故萬物無動而不逍遙也。

  【疏】天然機關,有此動用,遲速有無,不可改易。無心任運,何用足哉!

  【釋文】《俯然》亡本反。

  【?!浚ㄒ唬┶w諫議本無也字。(二)趙本無哉故二字。(三)趙本無也字。

  蛇謂風曰:“予動吾脊脅而行,則有似也。今子蓬蓬然起于北海,蓬蓬然入于南海,而似無有,何也?”【一】  【一】【疏】脅,肋也。蓬蓬,風聲也,亦塵動貌也。蛇既無足,故行必動于脊脅也。似,像也。蛇雖無足,而有形像,風無形像,而鼓動無方,自北徂南,擊揚溟海,無形有力。竊有所疑,故陳此問,庶聞后答也。

  【釋文】《蓬蓬》步東反,徐扶公反。李云:風貌?!蚣沂栏冈唬河衿?,肖也。所以行者,足也;動吾脊脅而行,無足而猶肖夫足也。有形則有肖,無形則亦無所肖也。

  風曰:“然。予蓬蓬然起于北海而入于南海也,然而指我則勝我,?我亦勝我。雖然,夫折大木,蜚大屋者,唯我能也,故以眾小不勝為大勝也。為大勝者,唯圣人能之?!薄疽弧俊  疽弧俊咀ⅰ宽涮鞕C,無所與爭,斯小不勝者也(一)。然乘萬物御群材之所為,使群材各自得,萬物各自為,則天下莫不(二)逍遙矣,此乃(三)圣人所以為大勝也?!  臼琛匡L雖自北徂南,擊揚溟海,然人以手指撝于風,風即不能折指,以腳●踏于風,風亦不能折腳,此小不勝也。然而飄風卒起,羊角乍騰,則大廈為之飛揚,櫟社以之摧折,此大勝也。譬達觀之士,穢跡揚波,混愚智于群小之間,泯是非于囂塵之內,此眾小不勝也。而亭毒蒼生,造化區(qū)宇,同二儀之覆載,等三光之照燭,此大勝也。非下凡之所解,唯圣人獨能之。●亦有作?字者,?,藉(蓋)也(四)。今不用此解也。

  【釋文】《?》音秋。李云:藉也。藉則削也。本又作●,子六反,又七六反,迫也?!蚣沂栏冈唬豪钴壴疲?藉也,藉則削也,本(文)〔又〕作●。指者,手向之;?者,足蹴之。荀子強國篇巨楚縣吾前,大燕?吾后,勁魏鉤吾右,楊倞注:?,踧也,言蹴踏于后也?!墩鄞蟆分喾础!厄愦蟆芬麸w,又扶貴反。

  【校】(一)趙諫議本無者也二字。(二)趙本無莫不二字。(三)趙本無乃字。(四)蓋字依釋文刪。

  孔子游于匡,宋人圍之數(shù)?,而弦歌不惙(一)【一】。子路入見,曰:“何夫子之娛也【二】?”

  【一】【疏】輟,止也。宋當為衛(wèi),字之誤也???,衛(wèi)邑也??鬃幼贼斶m衛(wèi),路經(jīng)匡邑,而陽虎曾侵暴匡人,孔子貌似陽虎。又孔子弟子顏克,與陽虎同暴匡邑,克時復與孔子為御。匡人既見孔子貌似陽虎,復見顏克為御,謂孔子是陽虎重來,所以興兵圍繞??鬃舆_窮通之命,故弦歌不止也。

  【釋文】《孔子游于匡宋人圍之數(shù)》色主反?!?》子合反。司馬云:宋當作衛(wèi)???,衛(wèi)邑也。衛(wèi)人誤圍孔子,以為陽虎。虎嘗暴于匡人,又孔子弟子顏克,時與虎俱,后克為孔子御,至匡,匡人共識克,又孔子容貌與虎相似,故匡人共圍之?!恫粣贰繁居肿鬏z,同。丁劣反。  【二】【疏】娛,樂也??锶思葒?,理須憂懼,而弦歌不止,何故如斯?不達圣情,故起此問。本亦有作虞字者,虞,憂也。怪夫子憂虞而弦歌不止?!  踞屛摹俊度胍姟焚t遍反。

  【?!浚ㄒ唬┶w諫議本作輟。

  孔子曰:“來!吾語女。我諱窮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一),時也。【一】當堯舜(二)而天下無窮人,非知得也;當桀紂而天下無通人,非知失也;時勢適然?!径糠蛩胁槐茯札堈撸瑵O父之勇也;陸行不避兕虎者,獵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視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三】;知窮之有命,知通之有時,臨大難而不懼者,圣人之勇也【四】。由處矣,吾命有所制矣【五】?!?br />
  【一】【注】將明時命之固當,故寄之求諱。

  【疏】諱,忌也,拒也。窮,否塞也。通,泰達也。夫子命仲由來,語其至理云:“我忌于窮困,而不獲免者,豈非天命也!求通亦久,而不能得者,不遇明時也。夫時命者,其來不可拒,其去不可留,故安而任之,無往不適也?!狈蜃佑@明斯理,故寄之窮諱,而實無窮諱也。

  【釋文】《吾語》魚據(jù)反。

  【二】【注】無為勞心于窮通之間。

  【疏】夫生當堯舜之時,而天下太平,使人如器,恣其分內,故無窮塞。當桀紂之時,而天下暴亂,物皆失性,故無通人。但時屬夷險,勢使之然,非關運知,有斯得失也。

  【三】【注】情各有所安。

  【疏】情有所安而忘其怖懼。此起譬也。

  【釋文】《蛟》音交?!稘O父》音甫?!顿睢沸炻姆?。

  【四】【注】圣人則無所不安?!  臼琛渴ト酥獣r命,達窮通,故勇敢于危險之中,而未始不安也。此合喻也。

  【釋文】《大難》乃旦反。  【五】【注】命非己制,故無所用其心也。夫安于命者,無往而非逍遙矣,故雖匡陳羑里,無異于紫極閑堂也?!  臼琛刻帲蚕⒁?。制,分限也。告敕子路,令其安心?!拔曳A天命,自有涯分,豈由人事所能制哉!”

  【釋文】《閑堂》音閑。  【?!浚ㄒ唬╆I誤引江南古藏本作遇。(二)闕誤引張君房本堯舜下有之時二字,下句桀紂下同。

  無幾何,將甲者進,辭曰:“以為陽虎也,故圍之。今非也,請辭而退【一】。”

  【一】【疏】無幾何,俄頃之時也。既知是宣尼,非關陽虎,故將帥甲士,前進拜辭,遜謝錯誤,解圍而退也。

  【釋文】《無幾》居起反?!秾⒓住啡缱帧1疽嘧鞒旨?。

  公孫龍問于魏牟曰:“龍少學先王之道,長而明仁義之行;合同異,離堅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窮眾口之辯;吾自以為至達已。【一】今吾聞莊子之言,汒焉異之。不知論之不及與,知之弗若與?今吾無所開吾喙,敢問其方?!径俊?br />
  【一】【疏】姓公孫,名龍,趙人也。魏牟,魏之公子,懷道抱德,厭穢風塵。先王,堯舜禹湯之跡也。仁義,五德之行也,孫龍稟性聰明,率才弘辯,著守白之論,以博辯知名,故能合異為同,離同為異;可為不可,然為不然;難百氏之書皆困,窮眾口之辯咸屈。生于衰周,一時獨步,弟子孔穿之徒,祖而師之,擅名當世,莫與爭者,故曰,矜此學問,達于至妙,忽逢莊子,猶若井蛙也。

  【釋文】《公孫龍問于魏牟》司馬云:龍,趙人。牟,魏之公子?!渡賹W》詩照反。《長而》張丈反?!吨小废旅戏??!吨芬糁?。

  【二】【疏】喙,口也。方,道也。孫龍雖善于言辯,而未體虛玄,是故聞莊子之言,汒焉怪其奇異,方覺己之學淺,始悟莊子語深。豈直議論不如,抑亦智力不逮。所以自緘其口,更請益于魏牟。

  【釋文】《汒焉》莫剛反,郭音莽?!墩撝妨Х??!都芭c》音余。下助句放此?!端_》如字。本亦作關,兩通。本或作閡。《吾喙》許穢反,又昌銳反。

  公子牟隱機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獨不聞夫坎井之?(一)乎?謂東海之鱉曰:‘吾樂與!出跳梁(二)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則接腋持頤,蹶泥則沒足滅跗;還虷蟹與科斗,莫吾能若也。【一】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坎井之樂,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時來入觀乎【二】!’東海之鱉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縶矣【三】。于是逡巡而卻,告之海曰:‘夫千里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四】。禹之時十年九潦,而水弗為加益;湯之時八年七旱,而崖不為加損。夫不為頃久推移,不以多少進退者,此亦東海之大樂也?!疚濉俊谑强簿?聞之,適適然驚,規(guī)規(guī)然自失也?!玖俊  疽弧俊臼琛抗芋w道清高,超然物外,識孫龍之淺辯,鑒莊子之深言,故仰天嘆息而嗤笑,舉蛙鱉之兩譬,明二子之勝負??簿q淺井也。蛙,蝦蟆也。干,井欄也。甃,井中累磚也。跗,腳趺也。還,顧視也。虷,井中赤蟲也,亦言是到結蟲也。蟹,小螃蟹也。科斗,蝦蟆子也。腋,臂下也。頤,口下也。東海之鱉,其形弘巨,隨波游戲,暫居平陸。而蝦蟆小蟲,處于淺井,形容既劣,居處不寬,謂自得于井中,見巨鱉而不懼。云:“我出則跳躑〔乎〕井欄之上,入則休息乎破磚之涯;游泳則接腋持頤,蹶泥則滅趺沒足;顧瞻蝦蟹之類,俯視科斗之徒,逍遙快樂,無如我者也?!?br />
  【釋文】《隱機》于靳反。《大息》音泰。《埳井》音坎,郭音陷?!吨?》本又作蛙也,戶蝸反。司馬云:坎井,壞井也。?,水蟲,形似蝦蟆?!驊c藩案荀子正論篇注引司馬云:?,蝦蟆類也。與釋文小異?!吨M》必滅反。字亦作鱉?!段針贰芬袈?。下之樂大樂同?!短芬魲l?!毒伞饭诺┓础K抉R云:井欄也。褚詮之音西京賦作韓音?!驊c藩案文選班孟堅西都賦注引司馬云:井干,井欄也,積木有若欄也。謝元暉同謝諮議銅雀臺詩注引司馬云:干,井欄;然井干,臺之通稱也。互有異同,并視釋文所引為詳?!蛴职父僧攺哪咀鞲伞Uf文正篆作●,井垣也。漢書枚乘傳單極之?斷干,晉灼曰:干,井上四交之干?!懂L》側救反。李云:如闌,以磚為之,著井底闌也。字林壯繆反,云:井壁也。《赴水》如字。司馬本作踣,云:赴也。◎盧文弨曰:赴疑是仆字?!鄂辍菲湓路?,又音厥?!赌鄤t沒足滅跗》方于反,郭音附。司馬云:滅,沒也。跗,足跗也。李云:言踴躍于涂中。《還》音旋。司馬云:顧視也。《虷》音寒,井中赤蟲也。一名蜎。爾雅云,蜎,蠉。郭注云:井中小蛣?赤蟲也。蜎,音求兗反,蠉,音況兗反。蛣?,音吉厥。《蟹》戶買反?!犊贫贰房嗪谭础?贫?,蝦蟆子也。  【二】【注】此猶小鳥之自足于蓬蒿。

  【疏】擅,專也。跱,安也。蛙呼鱉為夫子,言:“我獨專一壑之水,而安坎井之樂,天下至足,莫甚于斯。處所雖陋,可以游涉,夫子何不暫時降步,入觀下邑乎?”以此自多,矜夸于鱉也。

  【釋文】《夫擅》市戰(zhàn)反,專也。《一壑》火各反?!  救俊咀ⅰ棵鞔笾挥斡谛?,非樂然。

  【疏】縶,拘也??簿M小,海鱉巨大,以小懷大,理不可容,故右膝纔下而已遭拘束也。

  【釋文】《已縶》豬立反。司馬云:拘也。三蒼云:絆也?!斗菢贰芬粼溃治褰谭??!  舅摹俊臼琛垮已?,從容也。七尺曰仞。鱉既左足未入,右膝(以)〔已〕拘,于是逡巡卻退,告蛙大海之狀。夫世人以千里為遠者,此未足以語海之寬大;以千仞為高者,亦不足極海之至深。言海之深大,非人所測度,以坎井為至,無乃劣乎!

  【釋文】《逡》七旬反?!  疚濉俊臼琛宽?,少時也。久,多時也。推移,變改也。堯遭洪水,命禹治之有功,故稱禹時也。而堯十年之中,九年遭潦;殷湯八歲之間,七歲遭旱。(而)旱〔而〕崖不加損,潦亦水不加益,是明滄波浩汗,溟渺深弘,不為頃久推移,豈由多少進退!東海之樂,其在茲乎!

  【釋文】《九潦》音老。《弗為》于偽反。下同。《頃久》司馬云:猶早晚也。

  【六】【注】以小羨大,故自失。

  【疏】適適,驚怖之容。規(guī)規(guī),自失之貌。蛙擅坎井之美,自言天下無過,忽聞海鱉之談,茫然喪其所謂,是以適適規(guī)規(guī),驚而自失也。而公孫龍學先王之道,篤仁義之行,困百家之知,窮眾口之辯,忽聞莊子之言,亦猶井蛙之逢海鱉也。

  【釋文】《適適》始赤反,又丈革反,郭菟狄反。《規(guī)規(guī)》如字。又虛役反,李徐紀睡反。適適,規(guī)規(guī),皆驚視自失貌。

  【?!浚ㄒ唬┶w諫議本?作蛙。(二)世德堂本跳上無出字,闕誤同,引江南古藏本作出跳,無梁字。

  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猶欲觀于莊子之言,是猶使蚊負山,商蚷馳河也,必不勝任矣【一】。且夫知不知論極妙之言而自適一時之利者,是非坎井之?與【二】?且彼方跐黃泉而登大皇,無南無北,奭然四解,淪于不測;無東無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通【三】。子乃規(guī)規(guī)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辯【四】,是直用管窺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五】!且子獨不聞夫壽陵余子之學行于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六】。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yè)【七】?!薄  疽弧俊咀ⅰ课锔饔蟹?,不可強相希效(一)。

  【疏】商蚷,馬蚿也,亦名商距,亦名且渠。孫龍雖復聰明性識,但是俗知,非真知也。故知未能窮于是非之境,而欲觀察莊子至理之言者,亦何異乎使蚊子負于丘山,商蚷馳于河海,而力微負重,智小謀大,故必不勝任也?!  踞屛摹俊吨埂芬艟常笸??!段谩芬粑??!渡掏i》音渠,郭音巨。司馬云:商蚷,蟲名,北燕謂之馬蚿。一本作蜄,徐市軫反。《不勝》音升?!犊蓮姟菲湔煞础?br />
  【二】【疏】孫龍所學,心知狹淺,何能議論莊子窮微極妙之言耶?祇可辯析是非,適一時之名利耳。以斯為道,豈非(坎)〔坎〕井之?乎!此結譬也。

  【三】【注】言其無不至也。

  【疏】跐,踰也,亦極也。大皇,天也。玄冥,妙本也。大通,應跡也。夫莊子之言,窮理性妙,能仰登旻蒼之上,俯極黃泉之下,四方八極,奭然無礙。此智隱沒,不可測量,始于玄極而其道杳冥,反于域中而大通于物也。

  【釋文】《方跐》音此。郭時紫反,又側買反。廣雅云:蹋也,蹈也,履也。司馬云:測也?!洞蠡省芬籼?。《奭然》音釋?!端慕狻窇糍I反?!驊c藩案無東無西,失其韻矣,今本乃后人妄改之也。王念孫曰:無東無西,當作無西無東,與通為韻。(案大雅皇矣篇同爾弟兄,與王方為韻,而今作同爾兄弟。逸周書周祝篇惡姑柔剛,與明陽長為韻,而今作剛柔。管子內業(yè)篇能無卜筮而知兇吉乎,與一為韻,而今作吉兇。文選鵩鳥賦或趨西東,與同為韻,而今作東西。答客難外有廩倉,與享為韻,而今作倉廩。皆后人不達古音,任意而妄改之者也。)

  【四】【注】夫游無窮者,非察辯所得?!  踞屛摹俊端髦匪追?。

  【五】【注】非其任者,去之可也。

  【疏】規(guī)規(guī),經(jīng)營之貌也。夫以觀察求道,言辯率真,雖復規(guī)規(guī)用心,而去之遠矣。譬猶以管窺天,詎知天之闊狹!用錐指地,寧測地之淺深!莊子道合二儀,孫龍德同錐管,智力優(yōu)劣如此之懸,既其不如,宜其速去矣?!  玖俊咀ⅰ恳源诵П?,兩失之。

  【疏】壽陵,燕之邑。邯鄲,趙之都。弱齡未壯,謂之余子。趙都之地,其俗能行,故燕國少年,遠來學步。既乖本性,未得趙國之能;舍己效人,更失壽陵之故。是以用手據(jù)地,匍匐而還也。

  【釋文】《壽陵余子》司馬云:壽陵,邑名。未應丁夫為余子。《邯》音寒。《鄲》音丹。邯鄲,趙國都也?!驊c藩案余子,民之子弟。周禮小司徒,凡國之大事致民,大故致余子,鄭司農云:余子,謂羨也,以其羨卒也。蓋國之大事則致正卒,大故則并羨卒而致之也。逸周書糶匡篇成年,余子務蓺;年儉,余子務穡;年(儉)〔饑〕,余〔子〕倅(務)運(二)。漢書食貨志余子亦在于序室,蘇林曰:未任役為余子,即司馬未應丁夫是也。《匍》音蒲,又音符?!顿搿菲驯狈矗忠舴?。

  【七】【疏】莊子道冠重玄,獨超方外;孫龍雖言辯弘博,而不離域中;故以孫學莊談,終無得理。若使心生企尚,躊躇不歸,必當失子之學業(yè),忘子之故步。此合喻也。

  【?!浚ㄒ唬┶w諫議本有也字。(二)年饑余子倅運句依逸周書原文改。

  公孫龍口呿而不合,舌舉而不下,乃逸而走【一】。

  【一】【疏】呿,開也。逸,奔也。前聞莊子之談,(以)〔已〕過視聽之表;復見魏牟之說,更超言象之外。內殊外隔,非孫龍所知,故口開而不能合,舌舉而不能下,是以心神恍惚,形體奔馳也?!  踞屛摹俊犊趨怼菲饟?jù)反。司馬云:開也。李音袪,又巨劫反。

  莊子釣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內累矣!【一】”  【一】【疏】濮,水名也,屬東郡,今濮州濮陽縣是也。楚王,楚威王也。莊生心處無為,而寄跡綸釣,楚王知莊生賢達,屈為卿輔,是以赍持玉帛,爰發(fā)使命,詣于濮水,先述其意,愿以國境之內委托賢人,王事殷繁,不無憂累之也。

  【釋文】《濮水》音卜,陳地水也?!冻酢匪抉R云:威王也?!断妊伞废?,謂宣其言也。

  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一】

  【一】【疏】龜有神異,故刳之而卜,可以決吉兇也。盛之以笥,覆之以巾,藏之廟堂,用占國事,珍貴之也。問:“此龜者,寧全生遠害,曳尾于泥涂之中?豈欲刳骨留名,取貴廟堂之上邪?”是以莊生深達斯情,故敖然而不顧之矣。

  【釋文】《巾笥》息嗣反,或音司?!抖刂防钤疲翰刂泽樱仓越怼?br />
  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涂中【一】。”

  【一】【疏】大夫率性以答莊生,適可生而曳尾,不能死而留骨也。

  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于涂中【一】。”

  【一】【注】性各有所安也。

  【疏】莊子保高尚之遐志,貴山海之逸心,類澤雉之養(yǎng)性,同泥龜之曳尾,是以令使命之速往,庶全我之無為也。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一】?;蛑^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二】?!庇谑腔葑涌郑延趪腥杖埂救?。

  【一】【疏】姓惠,名施,宋人,為梁惠王之相?;菔┎┳R贍聞,辯名析理,既是莊生之友,故往訪之。

  【釋文】《惠子相》息亮反。下同?!读骸废嗔夯萃酢?br />
  【二】【疏】梁國之人,或有來者,知莊子才高德大,王必禮之。國相之位,恐有爭奪,故謂惠子,欲代之()言〔相〕(一)也。

  【三】【注】揚兵整旅?!  臼琛炕菔┞剣酥?,將為實錄,心靈恐怖,慮有阽危,故揚兵整旅,三日三夜,搜索國中,尋訪莊子。

  【釋文】《子恐》丘勇反?!?》字又作搜,或作廋,所求反,李悉溝反,云:索也。說文云:求也?!虮R文弨曰:今本作搜。

  【?!浚ㄒ唬┫嘧忠勒母?。

  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得腐鼠,鹓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一】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二】?”

  【一】【疏】鹓鶵,鸞鳳之屬,亦言鳳子也。練實,竹食也。醴泉,泉甘味如醴也。嚇,怒而拒物聲也?;菔┛智f子奪己,故整旅揚兵,莊子因往見之,為其設譬。夫鳳是南方之鳥,來儀應瑞之物,非梧桐不止,非溟海不停,非竹實不食,非醴泉不飲。而凡猥之鳶,偶得臭鼠,自美其味,仰嚇鳳凰。譬惠施滯溺榮華,心貪國相,豈知莊子清高,無情爭奪。  【釋文】《鹓》于袁反。《鶵》仕俱反。李云:鹓鶵乃鸞鳳之屬也?!鄂啡芬舳Y。李云:泉甘如醴?!秶槨繁疽嘧骱簦?。許嫁反,又許伯反。司馬云:嚇怒其聲,恐其奪己也。詩箋云:以口拒人曰嚇。

  【二】【注】言物嗜好不同,愿各有極?!  臼琛盔|以腐鼠為美,仰嚇鹓鶵;惠以國相為榮,猜疑莊子??偤锨捌┮病?br />
  【釋文】《嗜》時志反?!逗谩泛魣蠓??! ∏f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莊子曰:“倏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二】?!?br />
  【一】【疏】濠是水名,在淮南鐘離郡,今見有莊子之墓,亦有莊惠遨游之所。石絕水為梁,亦言是濠水之橋梁,莊惠清談在其上也?!  踞屛摹俊逗懒骸繁疽嘧麇敉?。司馬云:濠,水名也。石絕水曰梁?!虮R文弨曰:今本豪作濠。

  【二】【疏】倏魚,白倏也。從容,放逸之貌也。夫魚游于水,鳥棲于陸,各率其性,物皆逍遙。而莊子善達物情所以,故知魚樂也。

  【釋文】《倏魚》徐音條。說文直留反。李音由,白魚也。爾雅云,鮂,黑●。郭注:即白儵也。一音筱,謂白倏魚也?!虮R文弨曰:倏,當作鯈,注同。此書內多混用。又鮂,黑●也。舊鮂為●,今據(jù)爾雅改正?!稄娜荨菲呷莘础!遏~樂》音洛。注、下皆同。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一】?”

  【一】【疏】惠施不體物性,妄起質疑,莊子非魚,焉知魚樂?

  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一】?”

  【一】【注】欲以起明相非而不可以相知之義耳。子非我,尚可以知我之非魚,則我非魚,亦可以知魚之樂也?!  臼琛咳粢晕曳囚~,不得知魚,子既非我,何得知我?若子非我,尚得知我,我雖非魚,何妨知魚?反而質之,令其無難也。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一】?!?br />
  【一】【注】舍其本言而給辯以難也。

  【疏】惠非莊子,故不知莊子。莊必非魚,何得知魚之樂?不樂不知之義,于此無虧,舍其本宗,給辯以難。

  【釋文】《以難》乃旦反?! ∏f子曰:“請循其本【一】。子(一)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二】?!薄  疽弧俊臼琛垦q尋也?;菔┙o辯,有言無理,棄初逐末,失其論宗。請尋其源,自當無難。循本之義,列在下文。

  【二】【注】尋惠子之本言云:“非魚則無緣相知耳。今子非我也,而云汝安知魚樂者,是知我之非魚也。茍知我之非魚,則凡相知者,果可以此知彼,不待是魚然后知魚也。故循子安知之云,已知吾之所知矣。而方復問我,我正知之于濠上耳,豈待入水哉!”夫物之所生而安者,天地不能易其處,陰陽不能回其業(yè);故以陸生之所安,知水生之所樂,未足稱妙耳。

  【疏】子曰者,莊子卻稱惠之辭也?;葑釉谱臃囚~安知魚樂者,足明惠子非莊子,而知莊子之不知魚也。且子既非我而知我,知我而問我,亦何妨我非魚而知魚,知魚而嘆魚?夫物性不同,水陸殊致,而達其理者體其情,(足)〔是〕以濠上仿徨,知魚之適樂;鑒照群品,豈入水哉!故寄莊惠之二賢,以標議論之大體也。

  【釋文】《方復》扶又反?!镀涮帯凡龖]反。

  【?!浚ㄒ唬╆I誤引張君房本子上有且字。

外篇至樂第十八【一】

  【一】【釋文】以義名篇。《樂》音洛。

  天下有至樂無有哉?有可以活身者無有哉【一】?今奚為奚據(jù)?奚避奚處?奚就奚去?奚樂奚惡【二】?

  【一】【注】忘歡而后樂足,樂足而后身存。將以為有樂耶?而至樂無歡;將以為無樂耶?而身以存而無憂。

  【疏】此假問之辭也。至,極也。樂,歡也。言寰宇之中,頗有至極歡樂,可以養(yǎng)活身命者無有哉?

  【釋文】《至樂》音洛。篇內不出者皆同。至,極也。樂,歡也。

  【二】【注】擇此八者,莫足以活身,唯無擇而任其所遇(一)乃全耳。

  【疏】奚,何也。今欲行至樂之道以活身者,當何所為造,何所依據(jù),何所避諱,何所安處,何所從就,何所舍去,何所歡樂,何所嫌惡,而合至樂之道乎?此假設疑問,下自曠顯。  【釋文】《奚惡》烏路反?!  拘!浚ㄒ唬┦赖绿帽居鱿掠姓咦?,趙諫議本無。

  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貴壽善也;所樂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聲也【一】;所下者,貧賤夭惡也【二】;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聲;若不得者,則大憂以懼。其為形也亦愚哉!【三】

  【一】【疏】天下所尊重者,無過富足財寶,貴盛榮華,壽命遐長,善名令譽;所歡樂者,滋味爽口,麗服榮身,玄黃悅目,宮商娛耳。若得之者,則為據(jù)處就樂?!  径俊臼琛控毟F卑賤,夭折惡名,世閑以為下也。  【三】【注】凡此,失之無傷于形而得之有損于性,今反以不得為憂,故愚。

  【疏】凡此上事,無益于人,而流俗以不得為苦,既不適情,遂憂愁懼慮。如此修為形體,豈不甚愚癡!

  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積財而不得盡用,其為形也亦外矣【一】。夫貴者,夜以繼日,思慮善否,其為形也亦疏矣【二】。人之生也,與憂俱生,壽者惛惛,久憂不死,何苦也!其為形也亦遠矣【三】。烈士為天下見善矣,未足以活身。吾未知善之誠善邪,誠不善邪?若以為善矣,不足活身;以為不善矣,足以活人?!舅摹抗试唬爸抑G不聽,蹲循勿爭【五】?!惫史蜃玉銧幹詺埰湫?,不爭,名亦不成。誠有善無有哉【六】?

  【一】【注】內其形者,知足而已(一)。  【疏】夫富豪之家,勞神苦思,馳騁身力,多聚錢財,積而不散,用何能盡!內其形者,豈其如斯也!

  【二】【注】故親其形者,自得于身中而已。  【疏】夫位高慮遠,祿重憂深,是以晝夜思量,獻可替否,勞形怵心,無時暫息,其為形也,不亦疏乎!

  【三】【注】夫遺生然后能忘憂,忘憂而后生可樂,生可樂而后形是我有,富是我物,貴是我榮也。

  【疏】夫稟氣頑癡,生而憂戚,雖復壽考,而精神惛暗,久憂不死,翻成苦哉。如此為形,豈非疏遠,其于至樂,不亦謬乎!

  【釋文】《惛惛》音昏,又音門。

  【四】【注】善則適當,故不周濟?!  臼琛空\,實也。夫忠烈之士,忘身徇節(jié),名傳今古,見善世閑,然未知此善是(有)〔否〕虛實。善若實也,不足以活身命;善必虛也,不應養(yǎng)活蒼生。賴諫諍而太平,此足以活人也;為忠烈而被戮,此不足以活身也。

  【五】【注】唯中庸之德為然。

  【疏】蹲循,猶順從也。夫為臣之法,君若無道,宜以忠誠之心匡諫;君若不聽,即須蹲循休止,若逆鱗強諍,必遭刑戮也。  【釋文】《蹲》七旬反。郭音存,又趣允反?!堆芬粞?,又音唇。《勿爭》爭斗之爭。下同?!蚣沂栏冈唬和馕锲Z于?水,釋文引字林云,踆,古蹲字。史記貨殖傳下有(踆)〔蹲〕鴟,徐廣云:蹲,古作踆。玉篇足部:踆,退也。?部:逡,退也。踆逡字同。漢書巡行郡國作循行。蹲循,猶逡巡也?!驊c藩案蹲循即逡巡。廣雅:逡巡,卻退也。管子戒篇作逡遁,(漢鄭固碑同。)小問篇作遵循,(荀子同。)晏子問篇作逡遁,又作逡循,漢書平(常)〔當〕傳贊作逡遁,(萬)〔萭〕(二)章傳作逡循,三禮注作逡遁,字異而義實同。

  【六】【注】故當緣督以為經(jīng)也。

  【疏】吳王夫差,荒淫無道,子胥忠諫,以遭殘戮。若不諫諍,忠名不成。故諫與不諫,善與不善,誠未可定矣。

  【校】(一)趙諫議本此句作厚形知足。(二)當字萭字均依漢書改。

  今俗之所為與其所樂,吾又未知樂之果樂邪,果不樂邪【一】?吾觀夫俗之所樂,舉群趣者,誙誙然如將不得已【二】,而皆曰樂者,吾未之樂也,亦未之(一)不樂也【三】。果有樂無有哉?吾以無為誠樂(二)矣【四】,又俗之所大苦也。故曰,“至樂無樂,至譽無譽。【五】”

  【一】【疏】果,未定也。流俗以貪染為心,以色聲為樂。未知此樂決定樂耶?而倒置之心,未可謂信也。  【二】【注】舉群趣其所樂,乃不避死也。

  【疏】誙誙,趣死貌也。已,止也。舉世之人,群聚趣競,所歡樂者,無過五塵,貪求至死,未能止息之也。

  【釋文】《誙誙》戶耕反,徐苦耕反,又胡挺反。李云:趣死貌。崔云:以是為非,以非為是。誙誙,本又作脛脛?!  救俊咀ⅰ繜o懷而恣物耳。

  【疏】而世俗之人,皆用色聲為上樂,而莊生體道忘淡,故不見其樂,亦不見其不樂也?!  舅摹俊咀ⅰ糠驘o為之樂,無憂而已。

  【疏】以色聲為樂者,未知決定有此樂不?若以莊生言之,用虛淡無為為至實之樂。

  【五】【注】俗以鏗槍為樂,美善為譽?!  臼琛克滓愿毁F榮華鏗金槍玉為上樂,用美言佞善為令譽,以無為恬淡寂寞虛夷為憂苦。故知至樂以無樂為樂,至譽以無譽為譽也。

  【釋文】《鏗》苦耕反。《鎗》七羊反。

  【?!浚ㄒ唬╆I誤引江南古藏本未之俱作未知之,趙諫議本作未知。(二)闕誤引江南古藏本誠樂作而誠者為樂。

  天下是非果未可定也。雖然,無為可以定是非?!疽弧恐翗坊钌恚o為幾存【二】。請嘗試言之。天無為以之清,地無為以之寧,【三】故兩無為相合,萬物皆化【四】。芒乎芴乎,而無從出乎【五】!芴乎芒乎,而無有象乎【六】!萬物職職,皆從無為殖【七】。故曰天地無為也而無不為也【八】,人也孰能得無為哉【九】!  【一】【注】我無為而任天下之是非,是非者(一)各自任則定矣?!  臼琛糠蛴袨閳?zhí)滯,執(zhí)是競非,而是非無主,故不可定矣。無為虛淡,忘是忘非,既無是非而是非定者也?!  径俊咀ⅰ堪傩兆悖ǘ﹦t吾身近乎存也。

  【疏】幾,近也。存,在也。夫至樂無樂,常適無憂,可以養(yǎng)活身心,終其天命,唯彼無為,近在其中者矣?!  踞屛摹俊督酢犯浇??!  救俊咀ⅰ拷宰郧鍖幎?,非為之所得?!  舅摹俊咀ⅰ坎粸槎院?,故皆化,若有意乎為之,則有時而滯也。

  【疏】天無心為清而自然清虛,地無心為寧而自然寧靜。故天地無為,兩儀相合,升降災福而萬物化生,若有心為之,即不能已。

  【五】【注】皆自出耳,未有為而出之也。

  【釋文】《芒乎》李音荒,又呼晃反。下同。《芴乎》音忽。下同?!  玖俊咀ⅰ繜o有為之象。  【疏】夫二儀造化,生物無心,恍惚芒昧,參差難測;尋其從出,莫知所由;視其形容,竟無象貌。覆論芒芴,互其文耳?!驊c藩案芴芒,即忽荒也。(爾雅太歲在巳曰大荒落,史(書)〔記〕?書荒作芒。三代世表帝芒,索隱:芒,一作荒。)淮南原道篇游淵霧,鶩忽恍,高注:忽恍,無形之象。文選七發(fā)李注引淮南正作忽荒。人間篇曰,翱翔乎忽荒之上,賈誼鵩賦寥廓忽荒兮,與道翱翔。是其證。

  【七】【注】皆自殖耳。

  【疏】職職,繁多貌也。夫春生夏長,庶物繁多,孰使其然?皆自生耳。尋其源流,從無為種植。既無為種植,豈有為耶!

  【釋文】《萬(萬)〔物〕職職》司馬云:職職,猶祝祝也。李云:繁(植)〔殖〕貌。案爾雅,職,主也。謂各有主而區(qū)別?!虮R文弨曰:舊殖訛淔,(三)今改正。

  【八】【注】若有為則有不濟(四)也。

  【九】【注】得無為則無樂而樂至矣。

  【疏】孰,誰也。夫天地清寧,無為虛廓而升降,生化而無不為也。凡俗之人,心靈暗昧,耽滯有欲,誰能得此無為哉!言能之者,乃至務也。若得之者,便是德合二儀,冥符至樂也。

  【?!浚ㄒ唬┶w諫議本無者字。(二)趙本足作定。(三)世德堂本作殖。(四)世德堂本濟作齊。

  莊子妻死,惠子吊之【一】,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二】。

  【一】【疏】莊惠二子為淡水素交,既有死亡,理須往吊。

  【二】【疏】箕踞者,垂兩腳如簸箕形也。盆,瓦缶也。莊子知生死之不二,達哀樂之為一,是以妻亡不哭,鼓盆而歌,垂腳箕踞,敖然自樂。

  【釋文】《箕踞》音據(jù)?!杜琛分^瓦缶也。

  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一】!”

  【一】【疏】共妻居處,長養(yǎng)子孫,妻老死亡,竟不哀哭,乖于人理,足是無情,加之鼓歌,一何太甚也!

  【釋文】《長子》丁丈反。

  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一】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二】。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一),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三】。人且偃然寢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四】?!?br />
  【一】【疏】然,猶如是也。世人皆欣生惡死,哀死樂生,故我初聞死之時,何能獨無概然驚嘆也!

  【釋文】《無概》古代反。司馬云:感也。又音骨,哀亂貌。

  【二】【疏】莊子圣人,妙達根本,故睹察初始本自無生,未生之前亦無形質,無形質之前亦復無氣。從無生有,假合而成,是知此身不足惜也?!  救俊臼琛看蟮涝诨秀敝畠龋旎⒚林?,和雜清濁,變成陰陽二氣;二氣凝結,變而有形;形既成就,變而生育。且從無出有,變而為生,自有還無,變而為死。而生來死往,變化循環(huán),亦猶春秋冬夏,四時代序。是以達人觀察,何哀樂之有哉!

  【四】【注】未明而概,已達而止,斯所以誨有情者,將令推至理以遣累也。

  【疏】偃然,安息貌也。巨室,謂天地之閑也。且夫息我以死,臥于天地之閑,譬彼炎涼,何得隨而哀慟!自覺不通天命,故止哭而鼓盆也。

  【釋文】《巨室》巨,大也。司馬云:以天地為室也。《噭噭》古吊反,又古堯反?!秾⒘睢妨Τ史?。

  【校】(一)闕誤作萬物皆化,今又變而之死,云:化下有生字,又作有。

  支離叔與滑介叔觀于冥伯之丘,昆侖之虛,黃帝之所休【一】。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惡之【二】。

  【一】【疏】支離,謂支體離析,以明忘形也?;?,猶骨稽也,謂骨稽挺特,以遺忘智也。欲顯叔世澆訛,故號為叔也。冥,闇也。伯,長也。昆侖,人身也。言神智杳冥,堪為物長;昆侖玄遠,近在人身;丘墟不平,俯同世俗;而黃帝圣君,光臨區(qū)宇,休心息智,寄在凡庸。是知至道幽玄,其則非遠,故托二叔以彰其義也。  【釋文】《支離叔與滑》音骨。崔本作●?!督椤芬艚纭!妒濉防钤疲褐щx忘形,滑介忘智,言二子乃識化也?!囤げ稹防钤?,丘名,喻杳冥也?!独觥妨﹂T反。《之虛》音墟。《所休》休,息也。

  【二】【疏】蹶蹶,驚動貌。柳(生)者,易生之木;木者,棺槨之象;此是將死之征也。二叔游于昆侖,觀于變化,俄頃之間,左臂生柳,蹶然驚動,似欲惡之也。

  【釋文】《左肘》竹九反。司馬本作胕,音趺,云:胕,足上也?!蚣沂栏冈唬赫f文:瘤,腫也。玉篇:瘤,瘜肉。廣韻:瘤,肉起疾。說文亦以瘜為寄肉。瘤之生于身,假借者也;人之有生,亦假借也;皆塵垢之附物者也。柳瘤字,一聲之轉?!鄂牾辍芳o衛(wèi)反,動也。《惡之》烏路反。后皆同。

  支離叔曰:“子惡之乎【一】?”

  【一】【疏】相與觀化,貴在虛忘。蹶然驚動,似有嫌惡也。

  滑介叔曰:“亡,予何惡【一】!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塵垢也【二】。死生為晝夜【三】。且吾與子觀化而化及我,我又何惡焉【四】!”  【一】【疏】亡,無也。觀化之理,理在忘懷,我本無身,何惡之有也!

  【二】【疏】夫以二氣五行,四支百體假合結聚,借而成身。是知生者塵垢穢累,非真物者也。

  【釋文】《垢也》音茍。

  【三】【疏】以生為晝,以死為夜,故天不能無晝夜,人焉能無死生!  【四】【注】斯皆先示有情,然后尋至理以遣之。若云我本無情,故能無憂,則夫有情者,遂自絕于遠曠之域,而迷困于憂樂之竟矣。

  【疏】我與子同游,觀于變化,化而及我,斯乃(是)〔理〕當待終,有何嫌惡?既冥死生之變,故合至樂也。

  【釋文】《之竟》音境。

  莊子之楚,見空髑髏,髐然有形,撽以馬捶,因而問之【一】,曰:“夫子貪生失理,而為此乎【二】?將子有亡國之事,斧鉞之誅,而為此乎【三】?將子有不善之行,愧遺父母妻子之丑,而為此乎【四】?將子有凍餒之患,而為此乎【五】?將子之春秋故及此乎?【六】”

  【一】【疏】之,適也。髐然,無潤澤也。撽,打擊也。馬捶,猶馬杖也。莊子適楚,遇見髑髏,空骨無肉,朽骸無潤,遂以馬杖打擊,因而問之。欲明死生之理均齊,故寄髑髏寓言答問也。

  【釋文】《髑》音獨?!扼t》音樓?!扼u》苦堯反,徐又許堯反,李呼交反。司馬李云:白骨貌有枯形也?!稉辍房嗟醴?,又古的反。說文作●,云:旁擊也。《馬捶》拙?反,又之睡反,馬杖也。

  【二】【疏】夫子貪欲資生,失于道理,致使夭折性命,而骸骨為此乎?

  【三】【疏】為當有亡國征戰(zhàn)之事,行陳斧鉞之誅,而為此乎?

  【四】【疏】或行奸盜不善之行,世閑共惡,人倫所恥,遺愧父母,羞見妻孥,慚丑而死于此乎?

  【釋文】《愧遺》唯季反。

  【五】【疏】餒,餓也。或游學他鄉(xiāng),衣糧乏盡,患于饑凍,死于此乎?

  【釋文】《凍》丁貢反。《餒》奴罪反。

  【六】【疏】春秋,猶年紀也。將子有黃發(fā)之年,耆艾之壽,終于天命,卒于此乎?  于是語卒,援髑髏,枕而臥【一】。夜半,髑髏見夢曰:“子(一)之談者似辯士。視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則無此矣。子欲聞死之說乎?【二】”

  【一】【疏】卒,終也。援,引也。初逢枯骨,援馬杖而擊之,問語既終,引髑髏而高枕也。

  【釋文】《援》音袁。《枕而》針鴆反。

  【二】【疏】睹于此,子所言皆是生人之累患,欲論死道,則無此憂虞。子是生人,頗欲聞死人之說乎?莊子睡中感于此夢也。  【釋文】《見夢》賢遍反。

  【校】(一)闕誤引張君房本子上有向字。

  莊子曰:“然【一】。”

  【一】【疏】然,許髑髏,欲〔聞〕(一)其死說。

  【?!浚ㄒ唬┞勛忠郎险难a。

  髑髏曰:“死,無君于上,無臣于下;亦無四時之事,從(一)然以天地為春秋,雖南面王樂,不能過也【一】?!?br />
  【一】【疏】夫死者,魂氣升于天,骨肉歸乎土。既無四時炎涼之事,寧有君臣上下之累乎!從容不復死生,故與二儀同其年壽;雖南面稱孤,王侯之樂亦不能過也。

  【釋文】《從然》七容反,從容也。李徐子用反,縱逸也。  【?!浚ㄒ唬╆I誤引張君房本從作泛。

  莊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復生子形,為子骨肉肌膚,反子父母妻子閭里知識,子欲之乎【一】?”

  【一】【疏】莊子不信髑髏之言,更說生人之事。欲使司命之鬼,復骨肉,反妻子,歸閭里,頗欲之乎?

  【釋文】《復生》音服,又扶又反?! △求t深矉蹙頞曰:“吾安能棄南面王樂而復為人閑(一)之勞乎【一】!”

  【一】【注】舊說云莊子樂死惡生,斯說謬矣!若然,何謂齊乎?所謂齊者,生時安生,死時安死,生死之情既齊,則無為當生而憂死耳。此莊子之旨也?!  臼琛可畈嬽绢O,憂愁之貌也。既聞司命復形,反于鄉(xiāng)里,于是(矉)〔憂〕愁矉蹙,不用此言。誰能復為生人之勞而棄南面王之樂耶!

  【釋文】《深矉》音頻?!鄂尽繁居肿黝?,又作?,同。子六反?!额O》于葛反。李云:矉顣者,愁貌?!抖鴱汀贩鲇址?。

  【?!浚ㄒ唬╆I誤引張君房本人閑作生人。

  顏淵東之齊,孔子有憂色。子貢下席而問曰:“小子敢問,回東之齊,夫子有憂色,何邪?”【一】

  【一】【疏】顏回自西之東,從魯往于齊國,欲將三皇五帝之道以教齊侯,尼父恐不逗機,故有憂色。于是子貢避席,自稱小子,敢問夫子憂色所由?! 】鬃釉唬骸吧圃杖陠?!昔者管子有言,丘甚善之,曰:‘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一】?!蛉羰钦?,以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適也,夫不可損益【二】。吾恐回與齊侯言堯舜黃帝之道,而重以燧人神農之言。彼將內求于己而不得,不得則惑,人惑則死?!救?br />
  【一】【疏】褚,容受也。懷,包藏也。綆,汲索也。夫容小之器,不可以藏大物;短促之繩,不可以引深井。此言出管子之書,孔丘善之,故引以為譬也。

  【釋文】《褚小》豬許反。◎慶藩案玉篇:褚,裝衣也。字或作●。一切經(jīng)音義引通俗文曰:裝衣曰●。說文系傳:褚,衣之橐也。集韻:囊也。字或作●。說文,●,●也,所以〔載〕(一)盛米。又曰:●,載米●也。系傳曰:●〔亦〕(二)囊也。左成三年傳,鄭賈人有將置于褚中以出,蓋褚可以囊物,亦可以囊人者也?!督帯犯衩头矗乘饕??!都场肪蛹胺?。

  【二】【注】故當任之而已。

  【疏】夫人稟于天命,愚智各有所成;受形造化,情好咸著所適;方之鳧鶴不可益損,故當任之而無不當也。

  【釋文】《所適》適,或作通。

  【三】【注】內求不得,將求于外。舍內求外,非惑如何!

  【疏】黃帝堯舜,五帝也。燧人神農,三皇也??诸伝貙⑷饰宓壑酪哉f齊侯。既而步驟殊時,澆淳異世,執(zhí)持圣跡,不逗機緣,齊侯聞此大言,未能領悟,求于己身,不能得解。脫不得解,則心生疑惑,于是忿其勝己,必殺顏回。

  【釋文】《皇帝》謂三皇五帝也。司馬本作黃帝?!虮R文弨曰:今本作黃帝。案皇黃古通用,陸氏謂三皇五帝,非?!抖亍分庇梅??!渡醿取芬羯?。

  【校】(一)載字依說文補。(二)亦字依系傳補。又●字原刻均訛作●,今正之。

  且女獨不聞邪?昔者海鳥止于魯郊,魯侯御而觴之于廟,奏九韶以為樂,具太牢以為膳【一】。鳥乃眩視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二】。此以己養(yǎng)養(yǎng)鳥也,非以鳥養(yǎng)養(yǎng)鳥也【三】。夫以鳥養(yǎng)養(yǎng)鳥者,宜棲之深林,游之壇陸,浮之江湖,食之??,隨行列而止,委蛇而處【四】。彼唯人言之惡聞,奚以夫譊譊為乎!咸池九韶之樂,張之洞庭之野,鳥聞之而飛,獸聞之而走,魚聞之而下入,人卒聞之,相與還而觀之【五】。魚處水而生,人處水而死,彼必相與異,其好惡故異也(二)【六】。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七】。名止于實,義設于適,是之謂條達而福持【八】?!?br />
  【一】【疏】郭外曰郊。御,迎也。九韶,舜樂名也。太牢,牛羊豕也。昔有海鳥,名曰爰居,形容極大,頭高八尺,避風而至,止魯東郊。實是凡鳥而妄以為瑞,臧文仲祀之,故有不智之名也。于是奏韶樂,設太牢,迎于太廟之中而觴宴之也。此臧文仲用為神鳥,非關魯侯,但飲鳥于魯廟之中,故言魯侯觴之也?!  踞屛摹俊肚遗芬羧?。后同?!逗xB》司馬云:國語曰爰居也。止魯東門之外三日,臧文仲使國人祭之;不云魯侯也。爰居,一名雜縣,舉頭高八尺。樊光注爾雅云:形似鳳凰?!驊c藩案文選江文通雜體詩注引司馬云:海鳥,爰居也。(太平御覽九百二十五引鳥下有即字,爰居作鶢鶋。)不若釋文之詳。《御而》音訝?!队x》音傷?!队趶R》司馬云:飲之于廟中也?!毒派亍烦_b反。舜樂名?!  径俊臼琛糠蛏貥诽?,乃美乃善,而施之爰居,非所餐聽,故目眩心悲,數(shù)日而死。亦猶三皇五帝,其道高遠,施之齊侯,非所聞之也。

  【釋文】《?!沸榉?。司馬本作玄,音眩?!兑暋啡缱帧P焓兄练?。《臠》里轉反。

  【三】【疏】韶樂牢觴,是養(yǎng)人之具,非養(yǎng)鳥之物也。亦猶顏回以己之學術以教于齊侯,非所樂也。

  【四】【疏】壇陸,湖渚也。?,泥?也。?,白魚子也。逶迤,寬舒自得也。夫養(yǎng)鳥之法,宜棲茂林,放洲渚,食魚子,浮江湖,逐群飛,自閑放,此以鳥養(yǎng)之法養(yǎng)鳥者也。亦猶齊侯率己所行,逍遙自得,無所企羨也。

  【釋文】《壇》大丹反。司馬本作澶,音但,云:水沙澶也?!妒持芬羲??!?》音條,又音攸(二),李徒由反,一音由?!虮R文弨曰:今本作又音筱?!峨S行》戶剛反?!段酚谖7??!渡摺芬灾Х?,又如字。

  【五】【疏】奚,何也。繞,喧聒也。咸池,堯樂也。洞庭之野,謂天地之閑也。還,繞也。咸池九韶,惟人愛好,魚鳥諸物惡聞其聲,愛好則繞而觀之,惡聞則高飛深入。既有欣有惡,八音何用為乎!

  【釋文】《譊譊》乃交反。《咸池》堯樂名?!吨畼贰啡缱帧!度俗洹反绾龇?。司馬音子忽反,云:眾也。《還而》音患,又旋面反。  【六】【疏】魚好水而惡陸,人好陸而惡水。彼之人魚,稟性各別,好惡不同,故死生斯異。豈唯二種,萬物皆然也。

  【釋文】《其好》呼報反。

  【七】【注】各隨其情。

  【疏】先古圣人,因循物性,使人如器,不一其能,各稱其情,不同其事也。是知將三皇之道以說齊侯者,深不可也。

  【八】【注】實而適,故條達;性常得,故福持。

  【疏】夫因實立名,而名以召實,故名止于實,不用實外求名。而義者宜也,隨宜施設,適性而已,不用舍己效人。如是之道,可謂條理通達,而福德扶持者矣。

  【?!浚ㄒ唬╆I誤引江南古藏本故異也三字作好惡異。(二)世德堂本作筱,此從釋文原本。

  列子行食于道從,見百歲髑髏,攓蓬而指之曰:“唯予與汝知而未嘗死,未嘗生也【一】。若(一)果養(yǎng)乎?予果歡乎【二】?”

  【一】【注】各以所遇為樂。

  【疏】攓,拔也。從,傍也。御寇困于行李,食于道傍,仍見枯朽髑髏,形色似久。言百歲者,舉其大數(shù)。髑髏隱在蓬草之下,遂拔卻蓬草,因而指麾與言。然髑髏以生為死,以死為生,列子則以生為生,以死為死。生死各執(zhí)一方,未足為定,故未嘗死,未嘗生也。

  【釋文】《道從》如字。司馬云:從,道旁也。本或作徒?!虮R文弨曰:殷敬順列子天瑞篇釋文云:莊子從作徒。司馬云:徒,道旁也,本或作從。與此本異?!驊c藩案道從當為道徒之誤。從徒形相似,故徒誤為從。列子天瑞篇正作食于道徒。《攓》居輦反,徐紀偃反,又起虔反。司馬云:拔也?;蛞糌??!杜睢凡綎|反,徐扶公反?!驊c藩案攓,正字作●。說文:●,拔取也。攓為●之借字,故司馬訓為拔也。亦通作搴。離騷朝搴阰之木蘭。(說文引此正作●。)爾雅:芼,搴也。樊光曰:搴,猶拔也。釋文:搴,九輦反。漢書季布傳搴旗者數(shù)矣,李奇注亦曰:搴,猶拔也。

  【二】【注】歡養(yǎng)之實,未有定在。

  【疏】“汝欣冥冥,冥冥果有怡養(yǎng)乎?我悅人倫,人倫決可歡乎?”適情所遇,未可定之者也。

  【釋文】《若果》一本作汝果,元嘉本作汝過?!娥B(yǎng)》司馬本作暮,云:死也?!队韫吩伪咀髯舆^?!稓g乎》司馬本作嚾,云:呼聲,謂生也?!蛴衢性唬吼B(yǎng),讀為恙。爾雅釋詁:恙,憂也。若果恙乎?予果歡乎?恙與歡對,猶憂與樂對也。言若之死非憂,予之生非樂也。恙與養(yǎng),古字通。詩二子乘舟篇中心養(yǎng)養(yǎng),傳訓養(yǎng)為憂,即本雅詁矣。司馬本養(yǎng)作暮,乃字之誤。

  【?!浚ㄒ唬┶w諫議本若作汝。

  種有幾(一)【一】?得水則為繼【二】,得水土之際則為?蠙之衣【三】,生于陵屯則為陵舄【四】,陵舄得郁棲【五】則為烏足【六】,烏足之根為蠐螬,其葉為胡蝶。胡蝶胥也【七】化而為蟲,生于灶下,其狀若脫,其名為鴝掇【八】。鴝掇千日為鳥,其名為干余骨。干余骨之沫為斯彌【九】,斯彌為食醯【一0】。頤輅生乎食醯,黃軦生乎九猷【一一】,瞀芮生乎腐蠸【一二】。羊奚比乎不筍久竹【一三】生青寧(二)【一四】;青寧生程【一五】,程生馬,馬生人【一六】,人又反入于機。萬物皆出于機,皆入于機【一七】。

  【一】【注】變化種數(shù),不可勝計?!  臼琛筷庩栐煳铮D變無窮,論其種類,不可深計之也。

  【釋文】《種》章勇反。注同?!队袔住肪迂M反。《可勝》音升?!  径俊臼琛繚櫄馍?,從無生有,故更相繼續(xù)也?!  踞屛摹俊兜盟畡t為繼(去掉纟)》此古絕字。徐音絕,今讀音繼。司馬本作繼,云:萬物雖有兆朕,得水土氣乃相繼而生也。本或作斷,又作續(xù)斷?!虮R文弨曰:古絕字當作?,此繼(去掉纟)乃繼字。◎家世父曰:釋文引司馬本作繼,言萬物雖有兆朕,得水土乃相繼而生也。本或作斷,又作續(xù)斷。疑作續(xù)斷者是也。說文:藚,水舄也。爾雅,藚,牛唇,郭注引毛詩傳:水蕮也,如藚斷,寸寸有節(jié)。藚,續(xù)字,即本草之云續(xù)斷也。

  【三】【疏】?蠙之衣,青苔也,在水中若張綿,俗謂之蝦蟆衣也?!  踞屛摹俊兜盟林H則為?》戶媧反?!断櫋凡教锓?,徐扶賢反,郭父因反,又音賓,李婢軫反。《之衣》司馬云:言物根在水土際,布在水中,就水上視不見,按之可得,如張綿在水中,楚人謂之?蠙之衣。

  【四】【疏】屯,阜也。陵舄,車前草也。既生于陵阜高陸,即變?yōu)檐嚽耙病?br />
  【釋文】《生于陵屯》司馬音徒門反,云:阜也。郭音純?!秳t為陵舄》音昔。司馬云:言物因水成而陸產,生于陵屯,化作車前,改名陵舄也。一名澤舄,隨燥濕變也。然不知其祖,言物化無常形也。人之死也,亦或化為草木,草木之精或化為人也。

  【五】【疏】郁棲,糞壤也。陵舄既老,變?yōu)榧S土也。

  【六】【疏】糞壤復化生烏足之草根也。  【釋文】《陵舄得郁棲則為烏足》司馬云:郁棲,蟲名;烏足,草名;生水邊也。言郁棲在陵舄之中則化為烏足也。李云:郁棲,糞壤也。言陵舄在糞化為烏足也?!蚣沂栏冈唬籂栄?,芣衛(wèi),馬舄,郭注:今車前草,江東呼為蝦蟆衣。爾雅蕍舄,郭注:今澤蕮,一曰水舄,一曰馬舄,一曰澤舄,三者同類,而所生不同。陸機詩疏:藚,澤舄,葉如車前。圖經(jīng)亦云澤舄生淺水中。則陵舄生于陵屯,當別一物。釋文引司馬云,物因水成而陸產,生于陵屯,化作車前,改名陵舄。車前生道邊,亦(云)不生陵屯也。

  【七】【疏】蠐螬,(●)〔蝎〕(三)蟲也。胥,胡蝶名也。變化無恒,故根為蠐螬而葉為胡蝶也。

  【釋文】《烏足之根為蠐》音齊?!扼芬舨?。司馬本作螬蠐,云:蝎也。◎慶藩案太平御覽九百四十八引司馬云:烏足,草名,生水邊。螬蠐,蟲也。與釋文異。《其葉為胡蝶》音牒。司馬云:胡蝶,蛺蝶也。草化為蟲,蟲化為草,未始有極?!逗阋病芬幻?。◎俞樾曰:釋文曰,胡蝶胥也,一名胥。此失其義,當屬下句讀之。本云,胡蝶胥也化而為蟲,與下文鴝掇千日為鳥,兩文相對。千日為鳥,言其久也;胥也化而為蟲,言其速也。列子天瑞篇釋文曰:胥,少也,謂少時也。得其義矣。◎家世父曰:釋文引司馬云,胡蝶一名胥也。疑胥也不當為胡蝶之名。爾雅:蚅,鳥蝎,郭注:大蟲如指,似蠶。毛詩傳:蠋,桑蟲。說文:蠋,蜀葵中蠶也。廣志:藿蠋有五色者,槐蠋有采有角。爾雅所云桑繭樗繭棘繭欒繭蕭繭,皆蠋類也。老而成蛹,則為胡蝶。胡蝶生卵,就火取溫,又成蠋。生于灶下者,就溫也。埤雅云:繭生蛾,蛾生卵。郭注爾雅:●羅,即蠶蛾,疏謂蠶蛹所變,是也。胡蝶與蠶蠋之屬互相化。胥也云者,謂互相化也。博雅:原蠶,其蛹●蚼。此云鴝,蓋蚼之假借字。

  【八】【疏】鴝掇,蟲名也。胥得熱氣,故作此蟲,狀如新脫皮毛,形容雅凈也。

  【釋文】《化而為蟲生于灶下》司馬云:得熱氣而生也?!镀錉钊裘摗匪ǚ础K抉R音悅,云:新出皮悅好也?!驊c藩案集韻十七薛引司馬云:蟲新出皮悅好貌。與釋文小異?!镀涿麨轼z》其俱反?!抖蕖范』罘础?br />
  【九】【疏】干余骨,鳥口中之沫,化為斯彌之蟲。

  【釋文】《鴝掇千日為鳥其名為干余骨》干,音干。《干余骨之沫》音末。李云:口中汁也?!稙樗箯洝防钤疲合x也。

  【一0】【疏】酢甕中蠛蠓,亦為醯雞也。

  【釋文】《斯彌為食》如字。司馬本作蝕?!鄂怠吩S兮反,李音海。司馬云:蝕醯,若酒上蠛蠓也。蠛,音眠結反,蠓,音無孔反?!蚣沂栏冈唬毫凶犹烊鹌箯洖槭初?,頤輅生乎食醯,黃軦生乎九猷,九猷生乎瞀芮,瞀芮生乎腐蠸。是頤輅黃軦數(shù)者,皆食醯之類也。方言:蠀螬,自閩以東謂之蝤蠀,梁益之閑謂之●。輅當為●;猷當為蝤。漢書王褒傳蜉蝣出乎陰。皆群飛小蟲也。郭注爾雅蠛蠓云:小蟲似蚋,喜亂飛。瞀芮當為?。荀子醯酸而?聚焉,亦食醯之類也。此假言小蟲自相化。

  【一一】【疏】軦亦蟲名。

  【釋文】《頤》以之反。《輅生乎食醯》輅,音路,一音洛?!饵S軦》音況,徐李休往反。司馬云:頤輅黃軦,皆蟲名。《生乎九猷》音由。李云:九宜為久。久,老也。猷,蟲名也。◎盧文弨曰:案列子作斯彌為食醯頤輅,食醯頤輅生乎食醯黃軦,食醯黃軦生乎九猷,九猷生乎瞀芮。

  【一二】【疏】瞀芮,蟲名。腐蠸,螢火蟲也,亦言是粉鼠蟲。

  【釋文】《瞀》莫豆反,又莫住反,又亡角反?!盾恰啡玟J反,徐如悅反?!渡醺芬糨o?!缎S》音權,郭音歡。司馬云:亦蟲名也。爾雅云:一名守爪,一云蚡鼠也。

  【一三】【疏】并草名也。

  【釋文】《羊奚比》毗志反?!逗醪?上筍下子)》息尹反。司馬云:羊奚,草名,根似蕪菁,與久竹比合而為物,皆生于非類也。

  【一四】【疏】羊奚比合于久竹而生青寧之蟲也。

  【釋文】《久竹生青寧》司馬云:蟲名?!虮R文弨曰:殷敬順云,莊子從羊奚至青寧連為一句。司馬之說固如是,郭本乃分之。列子(上筍下子)作筍。

  【一五】【疏】亦蟲名也。

  【釋文】《青寧生程》李云:未聞。

  【一六】【疏】未詳所據(jù)。

  【釋文】《程生馬馬生人》俗本多誤,故具錄之。

  【一七】【注】此言一氣而萬形,有變化而無死生也。

  【疏】機者發(fā)動,所謂造化也。造化者,無物也。人既從無生有,又反入歸無也。豈唯在人,萬物皆爾?;驘o識變成有識,〔或〕有識變?yōu)闊o識,或無識變?yōu)闊o識,或有識變?yōu)橛凶R,千萬變化,未始有極也。而出入機變,謂之死生。既知變化無窮,寧復欣生惡死!體斯趣旨,謂之至樂也?!蛴衢性唬河之斪骶茫种`也。久者,老也。上文黃軦生乎九猷,釋文引李注曰:九宜為久;久,老也。是其義也。人久反入于機者,言人老復入于機也。列子天瑞篇正作人久入于機。

  【校】(一)闕誤引劉得一本幾字有若?為鶉四字。(二)闕誤引張君房本上六句作斯彌為食醯,食醯生乎頤輅,頤輅生乎黃軦,黃軦生乎九猷,九猷生乎瞀芮,瞀芮生乎腐蠸,腐蠸生乎羊奚,羊奚比乎不筍,久竹生青寧。(三)蝎字依釋文原本改。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