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部五
○類書類
△藝文類聚一百卷(明活字本)
題:“唐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士渤海男歐陽詢撰?!迸c宋本同。明陸氏刻本脫去“渤海男”三字,每條惟空一格。此則逐條提行,每半葉十四行,行十三字。目後有墨圖記云:“乙亥冬錫山蘭雪堂華堅允剛活字銅板校正印行?!迸f為吳方山藏書。(每卷首有“姑蘇吳岫家藏”朱記。
△藝文類聚一百卷(明刊本)
此吳郡陸子玄刻本,與華本大致相同。陳子準以馮己蒼校宋本訂正脫訛。馮云,八十五至八十七三卷中,宋本亦雜亂無緒。陳云,似有後人增入處,非率更原書也。有詢自序、胡纘宗序、陸采跋。
△北堂書鈔一百六十卷(舊鈔本)
唐虞世南撰。此永興在隋時官秘書郎所作。今世行本,為明陳禹謨攙亂增改,已失原書面目,此猶舊傳真本,即王厚齋所云趙安仁家之本。錢遵王所云,嘉禾收藏家有原書,尋訪十馀年而始得者也。舊藏愛日精廬張氏。(卷首有“楝亭曹氏藏書”朱記。)
△龍筋鳳髓判二卷(明刊本)
唐張鷟撰。此明弘治間吳門沈潤卿津刻本,前有祝允明序,據(jù)序云,允明得之先外大父武功徐府君家,乃元人錄本。則是本實出元鈔也。末有都穆跋。
△龍筋鳳髓判二卷(舊鈔本)
是本依沈潤卿刻本傳錄。陳子準丈得徐楨卿鈔藏本,校改謬訛。原書六十二篇,中闕第十五、十九、二十一至四十二凡二十四篇。沈本題下不列篇第,改為一條、二條等,蓋舊已闕佚也。(卷首有“稽瑞樓”朱記。)
△稽瑞一卷(舊鈔本)
題:“維嵩白雲(yún)子劉賡輯,關西靈長氏許光祚訂?!贝藭┮姟冻缥目偰俊放c《玉海》,未著賡為何時人。案:自序有“文部尚書奏天下瑞”云云??肌锻ㄨb》,天寶十一載,詔改吏、兵、刑部為文、武、憲部。時官文部尚書者為楊國忠也。肅宗時,仍復舊制。是賡為唐人,書即成是時可知。其全書之例,以上古迄六朝符瑞事,編為四言韻語,而詳注其出處。注中所引《緯書》及《田俅子》、《隨巢子》、王隱、臧榮緒《晉書》、何法盛《晉中興書》、《梁大同起居注》、《天監(jiān)起居注》等書,今俱亡佚,是亦采輯古書之淵藪也。《崇文總目》列“史部傳記類”,今易置“類書類”。
△白孔六帖一百卷(舊鈔本)
唐白居易撰《六帖》,三十卷。宋孔傳續(xù)之為《六帖新書》,亦三十卷。見《文獻通考》。南宋時合之,析為百卷。王厚齋所見已如此。此明人依宋本鈔傳。每半葉十行,行十七字?!栋滋肪硎淄醢彩佬颡q未佚,與黃朝英靖康《緗素雜記》所云合。又有韓仲通、韓駒序。
△小名錄二卷(舊鈔本)
唐陸龜蒙撰并序。專錄古人小名,凡神仙、玉女、婦人、臧獲亦所不遺?!短扑囄闹尽贰ⅰ冻缥目偰俊肪阕魑寰?,疑此出後人補輯矣。卷末有“萬歷二十六年六月在北濠買書”一行下,鈐“太原廷璋”朱記。舊為葉石君藏書。(卷首有“葉氏”朱記。)
△新刊監(jiān)本冊府元龜八卷(宋刊殘本)
宋王欽若等奉敕纂。原書一千卷,今存卷二百四十九、二百五十一至二百五十四,又二百六十一、二百六十二、二百七十六凡八卷。每半葉十三行,行二十四字。舊為宋內(nèi)府、明內(nèi)府藏本,繼藏汲古閣毛氏、愛日精廬張氏。(卷中鈐宋璽曰,“御府圖書”、“緝熙殿寶”,明璽曰,“文淵閣印”。又“汲古藏書記”、“毛晉私印”、“字子晉”、“毛褒字華伯號質(zhì)庵”諸朱記。)
△冊府元龜五卷(宋刊殘本)
此北宋刊本。存一冊,起卷九百一至九百五。每半葉十四行,行二十四字。字體方勁精好。卷中“朗”、“儆”、“警”、“驚”、“殷”等字減筆,而“徵”、“讓”、“署”俱不減,當是祥符書成後最初刊本。零璣斷璧,亦足珍也。
△事物記原集類二十卷(校宋本)
不著編纂姓氏。趙氏《讀書附志》、陳氏《書錄解題》俱謂宋高承撰。趙作十卷,陳作二十卷。正統(tǒng)間刻本,分卷十,文多脫訛。友人邵朗仙以毛氏校宋本訂作。宋本作二十卷,與《解題》合。凡標題各類之“部”字,俱作“門”字,引《宋朝會要》,“宋”作“國”字,亦有作“本朝”者。明刊本於州郡方域門中“驛”字條下脫去四條:一曰《敕書樓》,《談苑》曰,太祖令天下置敕書樓,今州縣所有是也。一曰《鼓角樓》,《唐百官志》曰,“節(jié)度使辭日,賜雙節(jié),行則建節(jié),立六纛入境;州縣立節(jié)樓,迎以鼓角。今州郡有樓,以安鼓角,俗謂之鼓角樓,蓋自唐始也。一曰《酒務》,唐德宗建中元年,制禁人沽酒,官司置店,自沽收利,以助軍費?!短浦尽吩?,正元二年,天下置肆以沽也。《通典》云,隋開皇三年罷酒坊。則茲事起自隋前,而唐復之也。一曰《遞鋪》,蓋自三代有也?!秶Z》曰晉以傳召伯宗,又吳王曰,徒遽來告我。注云,徒步遽傳也。孟子曰,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皆周事也。其事自周始也。馀校定脫文、羨字,不勝枚舉。
△書敘指南二十卷(明刊本)
宋任廣撰,呂柟序。凡分一百八十三類,采掇簡要,各疏出處,以供啟劄之用。是書北宋有槧本,流傳絕少。今世行本為康熙間金氏所刻。此嘉靖六年御史吳興沈松得沁水李瀚藏本,序而刻於山西。李鈔自中秘者。
△職官分紀五十卷(舊鈔本)
宋孫逢吉撰。引用書凡三百二十種,中多已佚之書。原序謂取楊侃《職林》而廣之。楊書二十卷,今亦不傳矣。原序題秦觀作。計其年月不符,辭亦不類,當出後人依讬。
△錦繡萬花谷前集四十卷後集四十卷續(xù)集四十卷(明刊本)
不著撰人姓名。案,自序為淳熙間人。明會通館有刻本,多舛訛重復。嘉靖間,錫山秦汴得宋刻本重梓之。前列《考證》一首。黃氏《千頃堂書目》又載有《別集》三十卷,不見自序,當出後人續(xù)增。故秦氏雖家有其書而未刻也。(卷首有“張照”朱記。)
△新編古今事文類聚前集六十卷後集五十卷續(xù)集二十八卷別集三十二卷新集三十六卷外集十五卷遺集十五卷(元刊本)
宋祝穆撰《前》、《後》、《續(xù)》、《別》四集。其《新集》、《外集》,元富大用撰。《遺集》,元祝淵撰。案:此本目前有凡例一條云:是編告成,惟本朝諸賢所著之文,不敢僭書其諱,謹依《文選》各以字書云云,不著姓名。是合刻。此書疑出建陽書肆所為也。前列淳祐丙午穆自序。
△紀纂淵海一百九十五卷(宋刊本)
題:“金華潘自牧編?!鼻坝凶孕?。卷一至三十六為《論議部》,卷三十七至七十九為《性行部》,卷八十至卷百一為《識見部》,卷百二至百十一為《人倫部》,卷百十二至百十五為《人道部》,卷百十六至百二十一為《人情部》,卷百二十二至百三十五為《人事部》,卷百三十六至百三十七為《人己部》,卷百三十八為《物理部》,卷百三十九至百四十五為《敘述部》,卷百四十六至百四十九為《接物部》,卷百五十至百五十三為《問學部》,卷百五十四至百五十六為《言語部》,卷百五十七至百五十九為《政事部》,卷百六十至百六十五為《名譽部》,卷百六十六至百七十為《著述部》,卷百七十一至百七十五為《生理部》,卷百七十六至百七十九為《喪紀部》,卷百八十至百八十二為《兵戎部》,卷百八十三至百八十五為《釋部》,卷百八十六至百八十八為《仙道部》,卷百八十九至百九十五為《閫儀部》。每部又有子目,總千二百四十有六門。其卷一至十八,宋本闕,鈔補。每半葉十三行,行二十二字。案,是書詳於纂言,不主紀事,與他類書異。明萬歷中,陳文燧偕蜀郡蔡呈奇、顧爾行重編百卷本付梓,增入《天文》、《地理》、《物類》各部,顛倒次序,盡失原書之舊,即所存原本各部中,亦多闕失。如《論議部》“憎人及胥門”下脫去“眾口難調(diào)”一門,《性行部》“反覆門”下脫去“面是背非”一門,“絕物門”下脫去“徑直”一門,《問學部》“代筆門”下脫去“醇正”一門,其《生理部》易為《民業(yè)部》,“園池門”下脫去“李氏園”一門,《閫儀部》“悼亡門”下脫去“哀挽”一門。其每條中脫失全文字句,尤不可稱數(shù)。潘氏《原序》亦未載。今備錄其文曰:“世無類書,博聞強記者不能無遺;世有類書,因陋就簡者恃以自足。此類書之作,前輩本以備遺忘、便采掇,而非以為後學茍且之資也。更生之《說苑》,義慶之《世說》,所以謂類書濫觴於此。至於歐陽率更之《類聚》以藝文為主,徐堅之屬辭比事以《初學》為名,白樂天掇拾奇字間出己語則又謂之《六帖》,迨我本朝,興國有御覽,冊府有《元龜》,晏公有《類要》,孔平仲有《續(xù)世說》,孔傳有《六帖》,類書至此,有謂大備矣,尚安可復有所謂記纂者耶?蓋一定不易者,事也;而千變?nèi)f化者,言也。前輩類書,其於記事提要者詳矣,而纂言鉤玄,大有未滿人意。遂使觀者如循一路之跡,若守一隅之指,拘系牽連,往往凝滯於事實之內(nèi),而不能推移變化於言意之表,此記纂之作,非得已而不已者與!自牧自少嗜書,欲用前輩類書記事體參以纂言,自成一編,獨唱無和,或作或止。東陽賈君昉成甫來室吾妹,間語及之,於是慨然縱臾,十涉春秋,繙卷數(shù)萬,而書稍就。當其相與共校取,舍辨離合,一語一事,有竟日不得其門而入者,則吹析毫毛,度絜銖只,勞苦而後得之。時有意向未合,討論或遺者,又得金華汪君淳叔川贊決而增益之。至於校理差誤,考訂偏旁,則又叔川之功為多。記纂之成,蓋非出一人之胸臆矣。夫博聞強記,人皆愿學,而因陋就簡,世之通患,此書之作,庶幾天下之義理,古今之議論,若轉圓石於千仞之山,左右逢原,無齟齬拘攣之患,或者可以少補於學者與?凡為部貳拾有二,為門一阡二陌四十有六,合一百九十五卷,總八十萬言。嗚呼!天下之書,浩穰無窮,而家藏目睹,所及有限;今是書雖告成,而未敢以為極備也。嗣是有得,當又陸續(xù)而增補之。嘉定己巳九月朔從事郎新差充福州州學教授潘自牧序?!?
△新編通用啟劄截江綱六卷(元刊本)
不著編輯姓氏,亦無序跋??迹核卫碜跁r,書肆本有《群書會元截江綱》三十五卷,當出一人所撰。此書專載“慶壽”一門。其卷一至卷三,標目有《慶壽事實》、《年甲事實》、《排日事實》、《圣壽箋表》、《謝賜表狀》、《賀謝啟劄》、《遣送駢劄》、《謝壽儀劄》、《謝惠詩詞》,其卷四以下,標目自《皇太后》至《僧道》,凡二十五類,分門極為詳析,所采詩詞皆南宋人作,或注名,或注字號,多本集佚篇。(每卷首有“史氏家傳翰院收藏書畫圖章”朱記。)
△小字錄一卷(明活字本)
宋陳思撰。起魏武帝小字阿瞞,止蘇潁濱子遲小字梁、適小字羅,蓋即陸魯望書而增益之。小字,即小名也。宋有刊本。此明弘治間吳郡孫鳳以活字板印行。後有黃蕘圃跋。據(jù)蕘翁跋語,知此板後歸昆山吳氏。於“陳思纂次”一行後,添出“昆山後學吳大有??币恍?。書中捥改之跡顯然,此尚是初印本也。(卷首尾有“康瓠齋秘笈”、“蜀石經(jīng)一卷有半人家”、“王氏子鼎珍藏書畫印”、“士禮居藏”、“黃印丕烈”、“蕘圃”、“平江黃氏圖書”、“蕘圃手?!敝T朱記。)
按: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三編》影印本。
△全芳備祖五十八卷(舊鈔本)
宋陳景沂撰并序。又韓境序?!肚凹范呔?,為花部;《後集》三十一卷,為果部、卉部、草部、木部、農(nóng)桑部、蔬部、藥部。每部分事實、賦詠二門,而事實又分碎品、紀要、雜著諸目,賦詠分各體詩及詞,采南宋人作為多,間有本集已佚者。
△山堂先生群書考索前集六十六卷後集六十五卷續(xù)集五十六卷別集二十五卷(元刊本)
宋章如愚撰。南宋率多類事之家,是書最為精博。此元刊小字巾箱本,雕槧亦工,不同麻沙書肆所刻?!肚凹妨?,其目:六經(jīng)、諸子諸經(jīng)、諸子百家、韻學、字學、諸史、圣翰、書目、文章、禮、禮品、樂、律呂、歷數(shù)、天文、地理,凡十六門?!夺峒妨寰?,其目:官制、官、士、兵、民、財、賦稅、財用、刑,凡九門?!独m(xù)集》五十六卷,其目:經(jīng)籍、諸史、文章、翰墨、律、歷、律歷五行、禮、樂、封建、官制、兵制、財用、輿地、君道、臣道、圣賢,凡十七門?!秳e集》二十五卷,其目:圖書、經(jīng)籍、諸史、禮樂歷、人臣、士、財用、兵、夷狄、邊防,凡十門。案,其標目分合,輿《四庫》本絕異,當是俊卿舊第也。目後有墨圖記云:“延祐庚申圓沙書院新刊?!泵堪肴~十五行,行二十四字。舊為邑中浦氏藏書。(卷首有“浦玉田藏書”朱記。)
△新箋決科古今源流至論前集十卷後集十卷續(xù)集十卷別集十卷(元刊本)
《前》、《後》、《續(xù)》三集,題:“閩川林駉德頌?!薄秳e集》題:“前進士三山黃履翁吉父編?!奔概c德頌同為三山人,亦同時,故既序其書,而復補作《別集》。明刊本以《前集》、《續(xù)集》互倒,且於《太極論》前增《太極圖》及《朱子太極圖解》,全失原本之舊矣。此本《前集》目後有正書墨圖記云:“延祐丁巳孟冬圓沙書院刊行?!庇钟戌娛接浽疲骸把拥v丁巳?!倍κ阶挠浽疲骸皥A沙書院,板印清朗,元刻佳本也?!?
△玉海二百卷附詞學指南四卷(元刊本)
宋王應麟撰。元至元六年浙東道宣慰使司都元帥也乞里不花刊板於慶元路儒學。公之孫厚孫、寧孫承命???。書寫者為王秉、王升、楊德載三人。并刻《詩考》、《詩地理考》、《漢藝文志考》、《通鑒地理通釋》、《踐阼篇補注》、《急就篇補注》、《王會篇補注》、《漢制考》、《小學紺珠姓氏》、《急就篇》、《六經(jīng)天文編》、《鄭氏易注》、《通鑒答問》十三種附於後。當時修改未竟,逮至正十二年慶元路總管阿殷圖復命厚孫校正誤漏六萬字,遂為完書。明代以板置國子監(jiān),遞有修補。入國朝尚存。此猶元時印本也。目錄後列慶元路儒學刊造《玉海》書籍提調(diào)官姓氏。卷首有自題四言韻語,及至元三年浙東道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牒,又厚孫跋。胡助、李桓、阿殷圖、王介序,薛元德後序。
△六帖補二十卷(影鈔宋本)
宋楊伯嵓撰。是書增補白、孔之未備,徵引宋代逸事及詩句為多。此依宋刻本傳錄。卷末列校正諸人姓名曰,鄉(xiāng)貢進士州學教諭張應采,免解進士州學教諭徐應采,貢補進士州學直學陸誼,免解進士州學直學孔應選,免解進士州學直學鄭章,迪功郎新吉州太和縣主簿孔應得,迪功郎新瑞州新昌縣尉州學學正鄭逗。當時刻於衢州學宮者。有竹坡呂午序,淳祐甲辰俞仕禮後跋。
△重添校正蜀本書林事類韻會二十七卷(宋刊殘本)
不著撰人名字。直齋《書目》云,無名氏,蜀書坊所刻,規(guī)?!俄嶎愵}選》而加詳焉。案:《韻類題選》為袁轂作,轂為絜齋高祖,與東坡交,其書以韻類事,纂集精要。直齋稱之,今已不傳。此書傳本亦稀,斷珪殘璧,幸而獲存,彌可寶已。原書一百卷,今存卷三四,卷五十、五十一,卷五十三、五十四,卷五十九至六十一,卷八十至九十四,卷九十八至一百,凡二十七卷。每半葉十二行,行大字二十,小字二十五。宋諱“匡”、“殷”、“貞”、“徵”、“桓”字皆減筆。字體端勁,板刻清朗,南宋初年刻本也。烏程嚴鐵橋舊藏。
△新編事文類聚翰墨全書一百三十七卷(元刊本)
題:“前鄉(xiāng)貢進士省軒劉應李希泌編?!狈病都准肥?,《乙集》九卷,《丙集》五卷,《丁集》八卷,《戊集》五卷,《己集》七卷,《庚集》廿四卷,《辛集》十卷,《壬集》十二卷,《癸集》十一卷;《後甲集》八卷,《後乙集》三卷,《後丙集》六卷,《後丁集》八卷,《後戊集》九卷。前有大德十一年前進士考亭熊禾去非序。
△十二先生詩宗集韻二十卷(宋刊本)
題:“絳人裴良甫編并序?!笔壬?,謂杜文貞、李青蓮、高常侍、韓文公、柳柳州、孟貞曜、歐陽文忠、曾文定、蘇文忠、王荊公、黃文節(jié)、陳后山也。按禮部韻,每韻字下分載其詩句,采摭頗詳,古人押韻,意匠可參觀而得。書中遇宋諱,或易字,或減筆。每半葉十行,行二十三字。舊為明四明袁氏藏書。
△圣宋千家名賢表啟四冊(宋刊殘本)
不著編纂姓氏,亦無序跋。存四冊,卷數(shù)俱為書估■〈穵刂〉改,不知原書有若干卷。其書分類采取宋人表啟,或全篇,或句聯(lián),供人掇拾。當時書肆所刻《兔園冊》,如《啟劄青錢》之類,然所引佚書如《漢官典職》、《漢舊儀》、王隱《晉書》、《晉中興書》、干寶《晉紀》、《晉諸公贊》等書,饕古者亦有取焉。每半葉十四行,行二十三字。
△新編簪纓必用翰苑新書前集七十卷續(xù)集四十二卷(鈔本)
是書《前集》題:“莆陽錦水亭主人纂輯,潭陽三槐堂主人較閱?!薄独m(xù)集》不題撰人。《前集》自“左右丞相”至“干請”凡七十八門。目錄之前,又隱括作書體例標識於首,曰《官制》,曰《歷代事實》,曰《皇朝事實》,曰《自敘》,曰《旁引》,曰《群書精語》,曰《前賢詩詞》,曰《四六警語》,此其自述書例也?!独m(xù)集》自“宰相”至“生辰”凡六十三門,惟載箋表,不及事實,詩詞又所采皆全文,未經(jīng)刪竄,是討求南宋駢文者必資之書也。通體抄白古雅,疑明人從宋槧傳錄者。
△諸史偶論十卷(舊鈔本)
不著纂輯人姓名。前有無名氏序,謂司馬溫公作。核其書,乃備科舉試策之用,當出南宋人所為,偽讬溫公也。鈔本甚舊,尚出明初人。藏書家圖記重重,皆以舊佚而寶之。(卷首有“吳岫”、“昆山葛鼏藏書之印”、“季振宜藏書”、“辛夷館印”、“季振宜印”、“王原祁印”、“麓臺”諸朱記。)
△重刊增廣分門類林雜說十五卷(舊鈔本)
金王朋壽編并序。朋壽,字魯老,平陽人,事跡未詳。是書即唐于立政《類林》而增益之。案:于氏書見《玉?!?,目分五十,此則廣至百門,起“孝行”,止“禽獸蟲魚”,每門系以贊語。其徵引之書,史部為多,有今已亡佚者。如《東觀漢紀》、謝承《後漢書》、司馬彪《續(xù)漢書》、蕭廣濟《孝子傳》、《陳留風俗傳》、《會稽典錄》、《洛陽宮殿簿》、《石虎鄴中記》之類。曾刊於大定間。明人依其式以鈔者。舊為吳方山藏書。(卷末有“姑蘇吳岫家藏”朱記。)
△漢唐事箋對策機要前集十二卷後集八卷(元刊本)
題:“進士旴黎朱禮德嘉者?!庇兄琳陼B江謝升孫序。禮事實無考。旴黎為建昌新城地,建昌江一名旴江,新城就黎灘鎮(zhèn)置縣,亦號黎川??肌督魍ㄖ究颇俊?,無朱禮名,此所稱進士,殆鄉(xiāng)貢進士也。其書取漢、唐政典,分門纂記,加以論斷,并為箋釋。《前集》皆屬漢事,《後集》皆屬唐事。敘次貫穿,議論平允,實有裨於經(jīng)世之學,不徒供科舉之用也。按謝序云:“《漢唐事要》,吾友朱君所作”。是此書原名《漢唐事要》。其所為“封策機要”者,想當時刊書人所加,以邀易售,故《前集》第七卷又有《新箋事要策場足用》之名。書估無誤,妄改名目,絕可哂也。目錄後有正書墨圖記曰“至正丙戌日新堂刊”。舊為泰興季氏藏本,見《延令書目》。(卷中有“周印天球”、“文點”、“停雲(yún)館珍藏”、“彭城開國錢氏藏”、“季振宜印”、“滄葦”、“裘日修審定”、“董誥印”、“蔗林”諸朱記。)
○右類書
○小說類
△世說新語三卷(明刊本)
宋臨川王劉義慶撰,梁劉孝標注。是書紹興間董令升刻之嚴州者。得晏元獻手校本,最為精善。後陸放翁有刊本。明嘉靖間袁氏得陸本翻雕之,猶存三卷之舊。每卷各分上下,惟汪彥章所作《敘錄》二卷已闕,有紹興八年董弅原跋及袁褧序。
△因話錄六卷(舊鈔本)
唐趙璘撰。是書所紀,析為宮、商、角、徵、羽五部,以君、臣、民、事、物分屬其文。趙為唐室名臣,故紀載皆有關系,非泛作小說者可比。舊為述古堂錢氏藏本。(卷首有“虞山錢曾遵王藏書”朱記。)
△續(xù)世說新語十卷(明刊本)
題:“唐李垕撰?!逼鋾紕⑺?,迄隋末,多取《南》、《北》二史為之。篇目於劉書外增“博洽”、“介潔”、“兵策”、“驍勇”、“游戲”、“釋教”、“言驗”、“志怪”、“感動”、“癡弄”、“兇?!笔婚T。宋時有刻本,明萬歷間梁溪安茂卿刻之,俞安期復得焦弱侯本為之校正重刊。安期有序。
△大唐傳載一卷(舊鈔本)
不著撰人姓氏。所記皆唐代公卿遺事,至寶歷年止。繹書名當出唐人所撰。《自序》云:“八年夏,南行極嶺嶠,暇日攏舟,傳其所聞而載之?!被蚴窃桶四甓?。此書與《博異志》、《甘澤謠》等書同為明人鈔本,合裝一冊。(卷首有“悔虞陵秋家藏”朱記。)
△教坊記一卷附北里志一卷青樓集一卷(舊鈔本)
《教坊記》,唐崔令欽撰。所記皆開元中樂部事;其《後記》一篇,則諄諄以聲色示戎?;蛑^陳直齋斥其鄙俗。今案:《書錄解題》中有《北里志》,而無此書,未知何據(jù)?《北里志》,唐孫棨撰?!肚鄻羌罚恢诵帐?,題“雪蓑釣隱輯”。舊為述古堂藏書,合裝一冊。卷末欄外左角有“錢遵王述古堂藏書”八字。楮墨精絕,審其筆跡,與《茶錄》等書似出一手。(卷首有“黃氏如珽之印”朱記。)
△雲(yún)溪友議三卷(校宋本)
唐范攄撰并序?!短浦尽繁救?,《直齋書目》作十二卷。今商氏《稗?!繁疽嗍恚瑹o三字標題及自序。此為明刻,猶存三卷之舊,較商本為完善。書中多錄一時聞人詩句,曰“友議”,實詩話也。卷後朱筆一行,題“康熙甲戌中秋馮本較一過”,不知何人之筆。近元和徐紹乾又以墨筆校宋本。宋本每半葉十一行,行廿二字。(卷首有“葉萬石君”、“歸來草堂”諸朱記。)
按: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續(xù)編》影印本。
△雲(yún)仙雜記十卷(明刊本)
題:“唐金城馮贄編并序?!标愂稀稌洝分^其出後人依讬。所記古事,皆注所自出,俱不經(jīng)見者,足供文人漁獵之資。昆山菉竹堂葉氏得舊本,倩友人俞質(zhì)夫?qū)懚讨?,有序。質(zhì)夫,名允文,工書。
按: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續(xù)編》影印本。
△南唐近事三卷(舊鈔本)
宋鄭文寶撰并序。南唐亡後,先作此書,後作《江表志》。馬氏、陸氏南唐事,采用二書為多。舊為錢氏述古堂藏本。(卷首有“虞山錢曾遵王藏書”朱記。)
△儒林公議一卷(舊鈔本)
宋田況撰。後有嘉靖庚戌季夏雁里子柄一跋,謂作於守蜀之際,故卷末稍記蜀事。當元昊之叛,況受經(jīng)略夏竦辟為判官,從事西陲,多所匡贊。故卷中多記元昊事。卷末有“嘉靖壬辰孟春良日玉泉子允升錄於萬竹山房”一行。(卷首有“何焯之印”、“慕園”、“惕甫借觀”諸朱記。)
△甲申雜記一卷聞見近錄一卷隨手雜錄一卷(影鈔宋本)
宋王鞏撰。所記皆宋世數(shù)朝之事,足補史傳所未載。乾道間,其從曾孫名從者合為一編而刻之。又附《補闕》二十六事,亦從所輯。跋云:“乾道四年夏六月,以同舍吳君一能本?!堵勔姟贰ⅰ都咨辍范浰I,錄如右。”又有從二跋及張邦基序。
△重雕改正湘山野錄三卷續(xù)錄三卷(鈔本)
此從宋刻元鈔本傳錄。宋刻上卷少一葉,中卷少末葉,馀皆元人補鈔。宋刻不題名,每半葉九行,行十九至二十一字不等。仁宗以前御諱有闕筆,馀皆不闕。元鈔《續(xù)錄》題:“吳僧文瑩如晦編。”下卷“都尉李和文公”注云:“犯御名?!卑矗汉臀?,名遵勖,勖,為神宗嫌名,知亦從北宋本出也。以毛氏《津逮秘書》本相校,舛訛甚多,其中卷末《真宗欲擇臣僚》條,“伴虜使射弓時雙”下脫去“備者,惟陳康肅公堯咨可焉,陳方以詞職進用”十六字,遂至不可讀矣。此為錢塘胡心耘所貽。
△鐵園山叢談六卷(舊鈔本)
題:“百衲居士蔡絳。”舊無序跋,陳氏《書錄》作五卷,謂絳謫官時作。邑中龐氏藏有雁里草堂鈔本,即長塘鮑氏刻入?yún)矔咭?。此則商邱宋筠藏本。(卷首有“宋氏蘭揮藏書善本”朱記。)
△續(xù)墨客揮犀十卷(舊鈔本)
宋彭乘撰?!吨饼S書錄》載,《墨客揮犀》本有《續(xù)集》,亦十卷,後來傳本絕稀,各家書目皆謂已佚。此葉石君藏書,卷末有題記云:“正德己巳歲夏日,以舊刻本摹於志雅齋?!保ň硎子小叭~樹廉印”、“石君”、“孫從添印”、“慶增氏”、“金庭玉隖人家”諸朱記。)
△西齋話記一卷(舊鈔本)
宋祖無擇撰。專記宋初及同時人雜事,共三十五則。書中遇“匡”字缺筆,殆從宋刻傳錄也。
△默記三卷(舊鈔本)
宋王铚撰。所記多宋初遺事,足補舊史之闕。舊為錢遵王藏書,葉石君嘗假而鈔之。此邑中歸氏所鈔,即出錢本,板心有“江鄉(xiāng)歸氏藏本”六字。
△河南郡氏聞見錄二十卷(舊鈔本)
宋邵伯溫撰。此出明人手鈔,與汲古刻本字句略有異同。卷中有朱筆、藍筆點校。末有無名氏藍筆題記云:“戊午六月十九日校閱畢。炎蒸旬日,如坐沸湯中,兼之農(nóng)民望雨切,是晚忽得大雨三尺許,暑氣頓消,大快。”(卷首有“九龍山人”、“顧氏圖書”、“翰泰之印”、“昇階”諸朱記。)
△清波雜志十二卷(宋刊本)
宋周煇撰。自序謂,早侍先生、長者,與聆前言往行,暇日,因筆之。時居都下清波門,目為《清波雜志》。前有紹熙癸丑張貴謨序,後有括蒼章斯才、毗陵張訢、吳興陳晦、山陰楊寅、邗城張巖楚、龔頤正、天臺徐似道諸跋,皆作於紹興、慶元中。每半葉十二行,行二十字。書中“徵”字闕筆,“慎”作“真”,“惇”作“亨”。楮印俱工,惜少《別志》二卷。案,厲樊榭《宋詩紀事》,周煇作“周燀”,以馬曰琯見舊本《清波雜志》作“燀”,謂當從之。豈知宋槧本明明作“煇”不作“燀”耶?馬氏所見,想系影鈔本亥豕之誤,而樊榭遽從之,則大謬矣。舊為傳是樓藏書。(卷首有“乾學之印”、“健庵”二朱記。)
按: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續(xù)編》又《續(xù)古逸叢書》影印本。
△桯史七卷(宋刊殘本)
宋岳珂撰?!吨饼S書目》云,《桯史》,猶言柱記也?!都崱酚枴皸H”與“楹”同。大約取楹書之義。所記時事,意主於辨賢奸,別是非,皆有為而作也。原書十五卷,今存卷一至卷七。每半葉九行,行十八字。
△桯史十五卷(元刊本)
題:“相臺岳珂。雲(yún)間陳文明批點?!鼻坝凶孕?,書中涉宋帝朝詔等字,俱空一格,蓋猶依宋本刻者。舊為吳文定藏書,又歸傳是樓。(卷首有“吳寬”、“乾學”、“徐健庵”、“王澍印”諸朱記。)
按: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續(xù)編》影印本。
△癸辛雜識前集一卷後集一卷(舊鈔本)
宋周密撰并序。是書,商氏《稗海誤》以《齊東野語》為《前集》,以《別集》作《後集》,而《後集》、《續(xù)集》則全闕。此明人鈔本,猶原帙也。惟闕《續(xù)集》、《別集》四卷。
△歸潛志十四卷(舊鈔本)
元劉祁撰并序。所記皆金源遺事,兼錄同時聞人之詩,有《中州集》未載者。第十二卷,專錄崔立碑事最詳。元至大間有孫和伯刻本,流傳絕稀。千頃堂、傳是樓藏本,與王文簡所見者,皆僅八卷,此雖足本,與《敏求記》所載同,然尚闕“十一”一卷,中有朱筆改字,卷末題識云:“借竹垞藏本校過?!?
△山房隨筆一卷(舊鈔本)
元蔣正子撰。正子,字平仲,舊題“全愚”或作“子正”者訛。舊為汲古閣藏書。明人號狷庵者所鈔,較《稗?!繁竟虅伲缩U氏??瘫荆笾孪嗨?,惟翟惠父《詠鬼門關》云,“小昌休苦笑揶揄”,此本作“猖”。卷末記賈似道死事,“汝也宜得一檢”,此本“宜”作“直”,似鮑本訛。(卷首有“狷庵手鈔”、“毛晉私印”、“汲古主人”諸朱記。)
△南村輟耕錄三十卷(元刊本)
題:“南村陶宗儀撰?!贝酥琳缢瘫尽D酷嶙杂洠悍参椴剖八潦?。有孫作序。
△靜齋至正直記四卷(鈔本)
題:“闕里外史孔齊行素者?!毙兴厥ヒ幔愿竿酥疄殇嚓枙?,遂家焉。後寓四明。是編紀至正間雜事,曰“直記”者,直筆也。敘述瑣雜,略寓勸懲之旨,亦間及當時鉅公軼事。後有歸震川跋,,似出依讬。此書舊為毛叔美鈔藏本。
○右雜事
△山海經(jīng)十八卷(校宋本)
此明吳琯《古今逸史》本,頗有訛字。邑人郡朗仙假得士禮居黃氏校宋本,改正為多。宋本無大題,首行頂格,題“《南山經(jīng)》第一”,越數(shù)格,題“郭氏傳”。
△山海經(jīng)十八卷(明刊本)
此本開卷首行頂格題曰:“《山海經(jīng)》序?!贝涡蓄}:“晉記室參軍郭璞撰?!薄缎颉丰峤宇}“《山海經(jīng)》目,總十八卷”。雙行注云,“本三萬九百十九字,注二萬十字,總五萬一千二百六十字?!币韵隆赌仙浇?jīng)》至《海內(nèi)經(jīng)》皆注,本若干字,注若干字。又曰,《海內(nèi)經(jīng)》及《大荒經(jīng)》皆逸在外。後接《向秀上書狀》。以下,首卷不題《山海經(jīng)》,惟題“《南山經(jīng)》第一”,次行曰“郭氏《傳》第一”,迄第十八卷皆同。武進臧庸堂謂宋本若此者,猶六朝、唐人之舊式也。舊為平津館藏書。(卷末有“孫星衍印”、“東魯觀察使者”二朱記。)
△穆天子傳六卷(舊鈔本)
舊題曰“古文”,又“晉郭璞注,荀勖校定”。向為楊五川藏書,依元刊本傳錄。葉心有“萬卷樓雜錄”五字。後馮巳蒼得之,以錫山秦氏鈔本校過,改正訛字,補錄序首結銜五行,其文云:“侍中中書監(jiān)光祿大夫濟北侯臣勖。(一。)領中書會議郎上蔡伯臣嶠,言部。(二。)秘書主書令譴勛給。(三。)秘書校書中郎張宙。(四。)郎中傳瓚校古文《穆天子傳》已訖,謹并第錄。“(五。)別本皆無之。孱守老人跋云:“此冊為楊夢羽儀所藏。崇禎己卯借得錫山秦汝操繡石書堂鈔本,并取家所有范欽本校讀一過,兩日始終卷。老眼已昏,燈下更自草草。識於空居閣?!苯裆戏街旃P皆其手跡,可寶也。(卷首有“上黨馮氏藏本”、“魚虞巖珍藏印”、“稽瑞樓”諸朱記。)
△海內(nèi)十洲記一卷漢武洞冥記四卷(舊鈔本)
《十洲記》題“東方朔撰”,皆記神仙幻化之事?!抖蹿び洝奉}“漢郭憲撰”,紀載之事,多不足信,而文采可觀。昔人皆謂六朝人偽作。此出明人鈔本,與《集異記》合裝一冊。舊為邑中孫氏藏書。(卷首末有“孫從沾印”、“孫慶增家藏”二朱記。)
△漢武帝內(nèi)傳一卷外傳一卷(舊鈔本)
不著撰人姓氏。其文詞華縟近齊、梁人。昔唐人謂《漢武故事》為齊王儉作,疑亦儉等所為也?!短綇V記》所載,非全本,此猶完善。舊為良常山人藏本。(卷首有“王澍”、“天官大夫”二朱記。)
△拾遺十卷(明刊本)
偽秦方士王嘉撰?!端逯尽纷魇捑_撰。記上古至晉時異事。末卷,記諸名山。王子年書,本二卷。其有論語低一行加“錄曰”二字者,為綺所作。前有綺序。舊藏邑人孫岷自家。卷末記云:“是書有大父校本,此其副也。”(卷末有“孫江之印”朱記。)
△集異記一卷(舊鈔本)
唐薛用弱撰。記隋、唐間詭怪之事。晁氏《讀書志》云,一題“《古異記》”。舊為邑中孫氏鈔藏。(卷首有“孫從沾印”朱記。)
△博異志一卷(舊鈔本)
題:“谷神子名還古纂?!被蛟恍锗嵤?。是書見《崇文總目》、晁氏《讀書志》、陳氏《書錄》,皆作《博異志》。或作《博異記》者訛。舊為邑人孫明志鈔本。(卷首有“孫氏藏本”朱記。)
△廣異記六卷(舊鈔本)
不著撰人姓氏。記隋末至唐上元中神異之事,而開元、天寶間尤多。乾元、上元僅止一條。卷中稱武太后、玄宗皇帝,又有“國家克復二京”之語,其出唐人所撰無疑。惟諸家書目俱未著錄,亦無序跋可證,不知稽瑞主人何處得之。(卷首有“稽瑞樓”朱記。)
△續(xù)幽怪錄四卷(宋刊本)
題:“李復言編?!薄赌夸洝丰嵊小芭R安府太廟前尹家書籍鋪刊行”一行。每半葉九行,行十八字?!皹洹?、“慎”、“廓”字有闕筆。案:晁、陳兩書,俱謂李復言《續(xù)玄怪錄》,續(xù)牛僧孺《玄怪錄》而作也。分“仙術”、“感應”二門。此則總二十三則,不分門。晁云十卷,陳云五卷,《述古堂書目》又作三卷,俱與此本不合,殆尹氏得其書重編以刻者?!靶备淖鳌坝摹?,避宋諱也。書中“殺”字俱作“煞”字。卷中有“鄭印敷數(shù)”之章,乃桐庵先生故物也。
按: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續(xù)編》又《續(xù)古逸叢書》影印本。徐乃昌隨盦《徐氏叢書續(xù)編》覆刊本。
△杜陽雜編三卷(舊鈔本)
唐蘇鶚撰并序。黃琴六丈從秦西巖致爽閣鈔本校過。(卷首有“黃琴六讀書記”印。)
△前定錄一卷續(xù)前定錄一卷(舊鈔本)
唐鍾輅撰并序。記有唐卿大夫前定事,凡二十三則。續(xù)錄不著撰人?!冻缥目偰俊芬嘧鬏`撰,《通志略》“續(xù)”作“廣”。卷數(shù)同,凡二十四則。
△劇談錄二卷(明刊本)
唐康駢撰并序?!短浦尽贰㈥耸稀蹲x書志》、《通志略》俱作三卷,陳氏《書錄》“駢”作“軿”,此明人翻雕宋本。舊藏郡中文氏,繼歸葉氏。卷末有文從鼎題識一行云:“萬歷戊子仲冬漫閱?!保ň硎啄┚阌小叭~萬石君”、“歸來草堂”、“孫印從添”、“廣增”諸朱記。)
△宣室志十卷補遺一卷(舊鈔本)
題:“唐張讀圣朋撰。”陳氏《書錄》“朋”作“用”,晁氏《讀書志》作“明”。此明人手鈔宋本。帝諱仍用減筆。舊為吳方山藏書,以朱筆校過。(卷首有“姑蘇吳岫家藏”朱記。)
△闕史二卷(舊鈔本)
題:“唐參寥子高彥休撰。”案:自序作於甲辰歲,為唐僖宗中和四年。陳氏《書錄》謂其為乾符中人。各家書目所載,書名俱有唐字,此本無之。明茶夢主人手鈔,卷中朱筆,即其所校。(卷首有“姚舜咨”朱記。)
△甘澤謠一卷(舊鈔本)
唐袁郊撰。是書見晁氏《讀書志》、陳氏《書錄》、《文獻通考》,皆云凡九篇,已全。《太平廣記》中反多數(shù)篇,非原書也。中有《圓澤傳》一篇,蘇文忠嘗刪改而書之,今訛入集中。舊為楊五川藏本,茶夢主人假而錄之,後歸葉石君。有名凱之者,於崇禎庚辰歲假得葉本所錄。有楊儀二跋及姚咨跋。
△括異志十卷(舊鈔本)
題:“襄國張師正纂?!贝藭┮婈愂稀稌洝?,尚有《後志》十卷,惜無之。所記皆北宋名臣異事。每段末注,聞之某某,或云,某筆以相示,則師正亦北宋時人也?!赌夸洝丰嵊小敖▽幐樯虫?zhèn)虞叔異宅刊行”一行。卷末有“正德十年歲次乙亥仲春癸丑日虞山逸民俞洪重錄畢”二行。(卷首末有“祝仲子承緒父”、“南陽叔子藏本”二朱記。)
按: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續(xù)編》影印本。
△江淮異人錄一卷(舊鈔本)
宋吳淑撰。是書閣本從《永樂大典》錄出。此本出明人所鈔,與《仙苑編珠》、《疑仙傳》合訂一冊。舊為文衡山藏書,後歸汲古閣,蓋猶原本也。(卷首有“子晉”及“汲古主人”二朱記。)
△燈下閑談二卷(舊鈔本)
不著撰人。各家書目未載,惟見《館閣書目》,所記皆唐及五代時異聞,當出宋人所作。《目》後有“陳道人書籍鋪刊行”一行,是宋時有刊本也。卷後孱守居士題識云:“崇禎甲戌借葉林宗本錄,仲昭所書。”
△臥游錄一卷(舊鈔本)
宋呂祖謙撰。此書見陳氏《書錄》。謂成公晚歲,病廢臥家,取史傳所載古今人境勝處錄之,而以宗少文臥游之語,寘諸卷首。亦見公弟監(jiān)倉子約所作公《年譜》,為公臨歿時作。前有嘉定九年王深源序,後有墨筆一行云:“崇禎癸酉冬日寫?!?
△陰德錄一卷(明刊本)
不著撰人名氏。各家書目亦未載。所錄皆宋代名卿陰德事,采自宋人說部諸書,今已有不傳者。如《王氏談淵》、《曾魯公軼事》、《古今類事》之類。書中遇宋帝及后字,俱空格,疑亦宋人所輯。惜卷尾已殘闕。(卷首有“來雲(yún)館”朱記。)
○右異聞
△博物志十卷(明刊本)
晉張華撰并序。周日用等注。明弘治間衢州推官賀志同所刻。有都穆跋。馮巳蒼校過跋云:“茂先博學多異聞,而所言平平不足采乃爾,抑亦後人謬讬,非舊本耶?不然,側理青鐵,余恐其稱冤也。天啟壬戌六月二十一日訒道人識。”(卷末有“馮巳蒼讀書記”朱記。)
△酉陽雜俎二十卷續(xù)集十卷(校宋本)
唐段成式撰。趙清??瘫尽t~虞巖以宋本校過并記。舊式每半葉十行,行十九字。此刻有成式自序及宋周登、鄧復及明趙琦美《刻書序》。
△清異錄二卷(明刊本)
宋陶穀撰。前有隆慶壬申河間俞允文序云:“葉伯寅有元時孫道明鈔寫本六卷,凡十五門,二百三十事,遺缺過半,後復得鈔本,不第卷次,凡三十七門,六百四十八事,比道明本為備,而文獨簡略,為陶宗儀刪定本。今參??闭卸烧`難正者并復存之?!庇指剑骸巴貘P洲來翰云,仆向有《清異錄》,意欲梓行,得足下先之,是藝苑中髡、孟不落莫矣。”後有“隆慶六年壬申葉氏菉竹堂繡梓印行”十五字。
△續(xù)博物志十卷(明刊本)
宋李石撰。較明游潛所撰《博物志補》自勝。惟既云《續(xù)志》何以與張書復出數(shù)條,豈李氏著此書時,張氏原書未佚,今則已非其舊,故致彼此復沓耶?此亦賀志同所刻,有都穆跋。卷末有“開化庠生方衛(wèi)謹錄”一行。
○右瑣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