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戰(zhàn)國策卷十八 趙一

戰(zhàn)國策 作者:(漢)劉向


      鮑本趙 初分晉,得趙國。北有信都、真定、常山、中山,又得涿郡之高陽鄚州鄉(xiāng)。東有廣平、鉅鹿、清河、河間、渤海之東平、舒、中邑、文安、束州、成平、章武河以北。南至浮水、繁陽、內(nèi)黃、斥丘。西有太原、定原、上黨。

  知伯從韓魏兵以攻趙

  知伯從韓、魏兵〔一〕以攻趙,圍晉陽而水之,城下〔二〕不沉者三板。郤疵〔三〕謂知伯曰:「韓、魏之君必反矣。」知伯曰「何以知之?」郗疵曰:「以其人事知之。夫〔四〕從韓、魏之兵〔五〕而攻趙,趙亡,難必及韓、魏矣。今約勝趙〔六〕而三分其地。今城不沒者三板,臼灶生蛙,人馬相食,城降有日,而韓、魏之君無憙〔七〕志而有憂色,是非反如〔八〕何也?」

  〔一〕 鮑本二國兵從之。

  〔二〕 鮑本「下」作「之」。○ 補(bǔ)曰:疑衍,或是「之」字。

  〔三〕 姚本元和姓篡,郤,己姓,青陽氏之後,趙有郤疵?!□U本晉人。補(bǔ)曰:郤,刺黎反,孫本作「郗」,說文作「絺」。

  〔四〕 鮑本「夫」作「矣」?!稹∫槐咀鳌阜颉?,「夫」當(dāng)屬下句。

  〔五〕 鮑本「兵」作「君」?!?br />
  〔六〕 姚本四本無「勝趙」二字。

  〔七〕 鮑本「憙」作「喜」?!?br />
  〔八〕 鮑本補(bǔ)曰:猶而。


  明日,知伯以告韓、魏之君曰:「郤疵言君之且反也?!鬼n、魏之君曰:「夫勝趙而三分其地,城今且將拔矣。夫三〔一〕家雖愚,〔二〕不棄美利於前,背信盟之約,而為危難不可成之事,其勢可見也。是疵為趙計(jì)矣,使君疑二主之心〔三〕,而解〔四〕於攻趙也。今君聽讒臣之言,而離二主之交,為君惜之。」趨而出。郤疵謂知伯曰:「君又何以疵言告韓、魏之君為?」知伯曰:「子安知之?」對曰:「韓、魏之君視疵端而趨疾〔五〕?!?br />
  〔一〕 姚本錢、劉作「二」?!□U本「三」作「二」?!?br />
  〔二〕 鮑本補(bǔ)曰:「愚」下恐當(dāng)有「必」字?!≡涁Я野福簠钦f未是。

  〔三〕 鮑本二主自稱曰「主」,亦非當(dāng)時(shí)語。

  〔四〕 鮑本「解」,「懈」同。

  〔五〕 鮑本視端,畏之;趨疾,避之。恐疵要之與見知伯而辭屈也。


  郤疵知其言之不聽,請使於齊,知伯遣之。韓、魏之君果反矣。〔一〕

  〔一〕 鮑本彪謂:智伯至是,眩於得而不顧其禍,殆天奪其魄者。至以謀人之言,質(zhì)人以反,夫非狂昏癡瞢,孰肯自承其反哉?

  知伯帥趙韓魏而伐范中行氏

  知伯帥趙、韓、魏而伐范中行氏〔一〕,滅之。休數(shù)年,使人請地於韓。韓康子欲勿與,段規(guī)〔二〕諫曰:「不可。夫知伯之為人也,好利而鷙〔三〕復(fù)〔四〕,來請地不與,必加兵於韓矣。君其與之。與之〔五〕彼狃〔六〕,又將請地於他國,他國不聽,必鄉(xiāng)之以兵;然則韓可以免於患難,而待事之變。」康子曰:「善?!故故拐咧氯f家之邑一於知伯。知伯說,又使人請地於魏,魏宣〔七〕子欲勿與。趙葭〔八〕諫曰:「彼請地於韓,韓與之。請地於魏,魏弗與,則是魏內(nèi)自強(qiáng),而外怒知伯也。然則其錯兵於魏必矣!不如與之?!剐釉唬骸钢Z?!挂蚴谷酥氯f家之邑一於知伯。知伯說,又使人之趙,請蔡〔九〕、皋狼之地;趙襄子弗與。知伯因〔一0〕陰結(jié)韓、魏,將以伐趙。

  〔一〕 鮑本補(bǔ)曰:范氏,士會之後。荀林父將中行,後因以官為氏。

  〔二〕 鮑本韓人。晉舊姓,故魏亦有。補(bǔ)曰:姓譜,段,鄭共叔段之後。

  〔三〕 鮑本鷙,殺鳥也,喻其殘忍。

  〔四〕 姚本四本只作「復(fù)」,劉作「愎」。 鮑本補(bǔ)曰:韓子作「鷙愎」。

  〔五〕 鮑本「與之」不重?!稹≡涁Я野福喉n子復(fù)有。

  〔六〕 鮑本狃,犬性驕也。補(bǔ)曰:狃,習(xí)也。

  〔七〕 鮑本「宣」作「桓」。○ 補(bǔ)曰:韓子、說苑亦並作「宣」,恐「桓」字訛,下同。

  〔八〕 鮑本魏人,亦晉舊姓。

  〔九〕 鮑本「蔡」作「藺」。○ 蔡非趙地,皋狼屬西河。補(bǔ)曰:恐名偶同。漢志,西河郡有皋狼縣,又有藺縣?;颉柑A」字訛?!≡涁Я野福喉n子作「蔡」。

  〔一0〕鮑本無「因」字。○ 札記丕烈案:韓子有。


  趙〔一〕襄子召張孟談而告之曰:「夫知伯之為人,陽親而陰疏〔二〕,三使韓、魏,而寡人弗與焉,其移兵寡人必矣。今吾安居而可?」張孟談曰:「夫董閼安于,簡主〔三〕之才臣也,世治晉陽,而尹澤〔四〕循〔五〕之,其餘政教猶存,君其定居晉陽?!咕擦吃唬骸钢Z?!鼓耸寡恿晖酢财摺硨④囼T先之晉陽,君因從之。至,行城郭,案〔八〕府庫,視倉廩,召張孟談曰:「吾城郭之完,府庫足用,倉廩實(shí)矣,無矢奈何?」張孟談曰:「臣聞董子之治晉陽也,公宮之垣〔九〕,皆以狄蒿苫楚廧之〔一0〕,其高至丈餘,君發(fā)而用之?!轨妒前l(fā)而試之,其堅(jiān)則箘簬〔一一〕之勁不能過也。君曰:「足〔一二〕矣,吾銅少若何?」張孟談曰:「臣聞董子之治晉陽也,公宮之室,皆以鍊銅為柱質(zhì)〔一三〕,請發(fā)而用之,則有餘銅矣。」君曰:「善?!固柫钜远ǎ瑐涫匾跃?。

  〔一〕 姚本曾、錢無「趙」字。

  〔二〕 鮑本他日陰疏,今則顯矣。

  〔三〕 鮑本「主」作「子」?!稹⊙a(bǔ)曰:一本作「主」?!≡涁Я野福喉n子作「主」。

  〔四〕 鮑本「尹」作「君」?!稹【凉?,趙臣,繼安于者。補(bǔ)曰:大事記,晉陽,漢太原郡所治,龍山在西北,晉水所出。一本「尹澤」。大事記謂「澤」字誤,韓子、國語作「尹鐸」?!≡涁Я野福骸笣伞?、「鐸」同字耳。

  〔五〕 姚本曾、錢皆作「修」。

  〔六〕 鮑本君,謂襄子。

  〔七〕 鮑本「王」作「君」?!稹〈讼遄映迹坏梅Q王。「王」當(dāng)作「生」。正曰:韓子云,趙襄子召延陵生令將云云??x王氏謂鮑失考?!≡浗癖尽竿酢棺鳌妇?,乃誤涉鮑也。

  〔八〕 鮑本「案」,「按」同。行也。

  〔九〕 鮑本垣,牆也。

  〔一0〕鮑本「狄」作「荻」。○ 荻,萑葦屬。爾雅「蕭荻」注,即蒿。又蘩醜,秋為蒿。苫,蓋也。楚,荊也。以是為牆。「廧」,「牆」同?!≡浗癖尽干弧棺鳌笚?,「之」下有「有楛」二字。丕烈案:韓子作「皆以荻蒿楛楚牆之,有楛高至于丈」。此「苫」字當(dāng)作「苦」,即韓子之「楛」字。韓子「有楛」二字依此,策文當(dāng)衍。今本反依之添入,誤也。

  〔一一〕鮑本補(bǔ)曰:箘,音窘。簬,即簵,見禹貢。

  〔一二〕鮑本「足」上有「矢」字?!稹≡涁Я野福喉n子作「吾箭已足矣」。

  〔一三〕鮑本質(zhì),礎(chǔ)也。


  三國之兵乘晉陽城,遂戰(zhàn)。三月不能拔,因舒軍而圍之,決晉水而灌之。圍晉陽三年,城中巢居而處,懸釜而炊,財(cái)食將盡,士卒病羸。襄子謂張孟談曰:「糧食匱,城〔一〕力盡,士大夫病,吾不能守矣。欲以城下〔二〕,何如?」張孟談曰:「臣聞之,亡不能存,危不能安,則無為貴知士也。君釋此計(jì),勿復(fù)言也。臣請見韓、魏之君。」襄子曰:「諾?!?br />
  〔一〕 鮑本「城」作「財(cái)」?!稹≡涁Я野福喉n子作「財(cái)」。

  〔二〕 鮑本謂將降。


  張孟談於是陰見韓、魏之君曰:「臣聞脣亡則齒寒,今知伯帥二國之君伐趙,趙將亡矣,亡則二君為之次矣?!苟唬骸肝抑淙?。夫知伯為人也,麁中〔一〕而少親,我謀未遂而知,則其禍必至,為之奈何?」張孟談曰:「謀出二君之口,入臣之耳,人莫之知也?!苟磁c張孟談陰約三軍,與之期曰〔二〕,夜〔三〕,遣入晉陽。張孟談以報(bào)襄子,襄子再拜之。

  〔一〕 鮑本「麁」作「麤」?!稹 耕洝梗复帧雇枰病U唬合鄥柹偃蕫??!≡涁Я野福喉n子作「麤」。

  〔二〕 鮑本無「曰」字,補(bǔ)「日」字。○ 札記丕烈案:韓子有,作「日」。

  〔三〕 鮑本曰既夜。


  張孟談因朝〔一〕知伯而出,遇知過〔二〕轅門之外〔三〕。知過入見知伯曰:「二主殆將有變?!咕菜摹吃唬骸负稳纾俊箤υ唬骸赋加鰪埫险勳掇@門之外,其志矜,其行高。」知伯曰:「不然。吾與二主約謹(jǐn)矣,破趙三分其地,寡人所親之〔五〕,必不欺也。子釋之,勿出於口。」知過出見二主,入說知伯曰:「二主色動而意變,必背君,不如令殺之?!怪唬骸副纭擦硶x陽三年矣,旦暮當(dāng)拔之〔七〕而饗其利,乃有他心?不可,子慎勿復(fù)言。」知過曰:「不殺則遂親之?!怪唬骸赣H之奈何?」知過曰:「魏宣子之謀臣曰趙葭,康子之〔八〕謀臣曰段規(guī)〔九〕,是皆能移其君之計(jì)。君其與二君約,破趙則封二子者各萬家之縣一,如是則二主之心可不變,而君得其所欲矣?!怪唬骸钙期w而三分其地,又封二子者各萬家之縣一,則吾所得者少,不可。」知過見君之不用也,言之不聽,出,更其姓為輔氏,遂去不見。

  〔一〕 鮑本兵交,使在其間,胡得朝之?

  〔二〕 姚本一云「知果」?!□U本「過」,一作「果」,智伯之族。補(bǔ)曰:晉語,「智宣子將以瑤為後,知果曰:『不如宵也。』弗聽」。知果,別族,於太史為輔氏。通鑑取此,與策先後不同。

  〔三〕 鮑本以車為門,而轅外向。

  〔四〕 鮑本君,智伯。

  〔五〕 鮑本言親與二國約。

  〔六〕 鮑本箸,言附其城。

  〔七〕 鮑本無「之」字。○ 札記丕烈案:韓子有。

  〔八〕 鮑本「宣」上有「桓」字,「康」上補(bǔ)「韓」字。○ 補(bǔ)曰:恐缺「韓」字?!≡涁Я野福喉n子有。

  〔九〕 鮑本二謚皆非當(dāng)時(shí)語。


  張孟談聞之,入見襄子曰:「臣遇知過於轅門之外,其視有疑臣之心,入見知伯,出更其姓〔一〕。今暮不擊,必後之矣?!瓜遄釉唬骸钢Z?!故箯埫险勔婍n、魏之君曰〔二〕:「夜期殺守堤之吏,而決水灌知伯軍。」知伯軍〔三〕救水而亂,韓、魏翼而擊之〔四〕,襄子將卒犯其前,大敗知伯軍而禽知伯。

  〔一〕 鮑本恐智伯以過之去之決,有感動矣。

  〔二〕 鮑本「曰」作「日」?!稹≡涁Я野福喉n子作「至於期日之夜」。

  〔三〕 鮑本原無「軍」字,補(bǔ)「軍」字?!稹≡涁Я野福喉n子有。

  〔四〕 鮑本左右夾擊。


  知伯身死,國亡地分,為天下笑,此貪欲無厭也。夫不聽知過,亦所以亡也。知氏盡滅,唯輔氏存焉?!惨弧?br />
  〔一〕 鮑本彪謂:段規(guī)之策,智伯、智過之察,孟談皆如在其目中,可謂明也已矣。此一時(shí)三晉、智氏皆有士,三晉之應(yīng)之如響,智氏獨(dú)不用之而亡,則士豈非天下之重寶乎?雖然,水灌晉陽,城之不沈者三板,於此時(shí),使智伯殺韓、魏之君,亦難聽矣。其次,欲其分封二子,是豈不可為與?智伯惟沒於利,故昏於智,故孟子之說曰,「何必曰利」?

  張孟談既固趙宗

  張孟談〔一〕既固趙宗,廣〔二〕封疆,發(fā)五百〔三〕,乃稱簡之塗〔四〕以告襄子曰:「昔者,前國地君之御〔五〕有之曰:『五百之所以致天下者,約〔六〕兩〔七〕主勢能制臣,無令臣能制主。故貴為列侯者,不令在相位,自將軍以上,不為近大夫。』今臣之名顯而身尊,權(quán)重而眾服,臣願捐〔八〕功名去權(quán)勢以離眾。」襄子恨然曰:「何哉?吾聞輔主者名顯,功大者身尊,任國者權(quán)重,信忠在己而眾服焉。此先聖之所以集國家,安社稷乎〔九〕!子何為然?」張孟談對曰:「君之所言,成功之美也。臣之所謂,持國之道也。臣觀成事,聞往古,天下之美同〔一0〕,臣主之權(quán)均之〔一一〕能美,未之有也。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君若弗圖,則臣力不足?!箰砣挥袥Q〔一二〕色。襄子去之。臥三日,使人謂之曰:「晉陽之政,臣下不使者〔一三〕何如〔一四〕?」對曰:「死僇〔一五〕?!箯埫险勗唬骸缸笏抉R〔一六〕見使於國家,安社稷,不避其死,以成其忠,君其行之〔一七〕?!咕唬骸缸訌氖??!鼓嗽S之〔一八〕。張孟談〔一九〕便厚以便名〔二0〕,納地釋事以去權(quán)尊,而耕於負(fù)親之丘〔二一〕。故曰,賢人之行,明主之政也〔二二〕。

  〔一〕 鮑本補(bǔ)曰:「談」,史作「同」,太史公避父諱也。

  〔二〕 鮑本「廣」作「廟」。○ 補(bǔ)曰:一本「廟」作「廣」,是。

  〔三〕 鮑本「百」作「霸」。○ 下同。伯業(yè)不振,今復(fù)發(fā)之。補(bǔ)曰:即「伯」,古通。

  〔四〕 鮑本稱者,舉其說也。此士國地君之御?!≡涁Я野福捍瞬呶亩嗖豢赏?,當(dāng)闕。

  〔五〕 鮑本國地猶武安之類,御則之塗。

  〔六〕 鮑本約者,自斷之辭。

  〔七〕 鮑本衍「兩」字。補(bǔ)曰:恐字有誤?!≡浗癖緹o「兩」字,乃誤涉鮑也。

  〔八〕 鮑本「捐」作「損」?!稹⊙a(bǔ)曰:一本作「捐」。

  〔九〕 姚本劉改作「也」。

  〔一0〕鮑本有美而同,必相嫉。

  〔一一〕鮑本補(bǔ)曰:外記「之」作「而」?!≡涁Я野福捍送庥浉亩?。

  〔一二〕鮑本雖欲決去,而猶愴然,明不得已也。一說,決,猶別。

  〔一三〕鮑本不為國用。

  〔一四〕札記今本「何如」誤「如何」。

  〔一五〕鮑本「僇」,「戮」同。

  〔一六〕鮑本失其名。

  〔一七〕鮑本行,猶用也,疑當(dāng)作「任」。補(bǔ)曰:左司馬,恐孟談自謂之辭。行之者,許之,僇之,推□也。

  〔一八〕鮑本使談自從其所欲之事,以其薦賢自代,故許其去。

  〔一九〕鮑本此下著書者美之也。

  〔二0〕鮑本便,安。厚,重也。去權(quán)所以安其重,損名所以安其名。

  〔二一〕鮑本趙地,缺。

  〔二二〕鮑本此美襄子。


  耕三年,韓、魏、齊、燕〔一〕負(fù)親以謀趙〔二〕,襄子往見張孟談而告之曰:「昔者知氏之地,趙氏分則多十城,復(fù)來〔三〕,而今諸侯孰〔四〕謀我,為之奈何?」張孟談曰:「君其負(fù)劍而御臣以之國〔五〕,舍臣於廟,授吏大夫〔六〕,臣試計(jì)之?!咕唬骸钢Z?!箯埫险勀诵?,其妻之楚〔七〕,長子之韓,次子之魏,少子之齊。四國疑而謀敗〔八〕。〔九〕

  〔一〕 鮑本「燕」作「楚」。○ 補(bǔ)曰:下文有楚無燕,必有一誤。

  〔二〕 鮑本言五國昔約親,今背之。正曰:上言「負(fù)親之丘」,不應(yīng)此義頓異??帧肛?fù)親」字衍,或上有缺文。

  〔三〕 鮑本言分地多自與,韓、魏嘗以為言矣,今復(fù)來也。正曰:「復(fù)來」字恐舛誤在上。當(dāng)云「而今諸侯復(fù)來」,句似順。

  〔四〕 鮑本衍「孰」字。補(bǔ)曰:孰為我謀?!≡浗癖緹o「孰」字,乃誤涉鮑也。

  〔五〕 鮑本君自為御。

  〔六〕 鮑本授談之吏以為大夫,示尊顯之也。

  〔七〕 鮑本使妻之楚。

  〔八〕 鮑本談,趙之謀臣,而其妻子分適四國,故四國更相疑,以為厚趙也。

  〔九〕 鮑本彪謂:孟談,有道之士也。國有危難,不顧萬死,出入行陣,以就其謀,功成事遂,則委而去之。已去而復(fù)出,以銷國家之難。非有道,孰能出處語默若是之裕哉?范蠡始終之際賢矣,方之孟談猶一間也。正曰:孟談可謂謀智之士,有道則未也。


  晉畢陽之孫豫襄〔校一〕

  〔校一〕此篇姚本與上篇《張孟談既固趙宗》連篇,鮑本分為兩篇?,F(xiàn)據(jù)文義,從鮑本。

  晉畢陽〔一〕之孫豫讓,始事范中行氏而不說,去而就知伯,知伯寵之。及三晉分知氏,趙襄子最怨知伯,而將其頭以為飲器〔二〕。豫讓遁逃山中,曰:「嗟乎!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三〕。吾其報(bào)知氏之讎矣?!鼓俗冃彰?,為刑人,入宮塗厠,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厠,心動,執(zhí)問塗者,則豫讓也。刃其捍〔四〕,曰:「欲為知伯報(bào)讎!」左右欲殺之。趙襄子曰:「彼義士也,吾謹(jǐn)避之耳。且知伯已死,無後,而其臣至為報(bào)讎,此天下之賢人也?!棺溽屩?。豫讓又漆身為厲〔五〕,滅鬚去眉,自刑以變其容,為乞人而往〔六〕乞,其妻不識,曰:「狀貌不似吾夫,其音何類吾夫之甚也。」又吞炭為啞,變其音。其友謂之曰:「子之道甚難而無功,謂子有志則然矣,謂子智則否。以子之才,而善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子之得近而行所欲,此甚易而功必成。」豫讓乃笑而應(yīng)之曰:「是為先知報(bào)後知,為故君賊新君,大亂君臣之義者無〔七〕此矣。凡吾所謂為此者,以明君臣之義,非從易也。且夫委質(zhì)而事人,而求弒之,是懷二心以事君也。吾所為難,亦將以愧天下後世人臣懷二心者。」

  〔一〕 鮑本畢萬之後。正曰:無明據(jù)。晉語,伯宗索士庇州犁,得畢陽。及欒弗忌之難,諸大夫害伯宗,畢陽實(shí)送州犁于荊。讓乃其孫,義烈有自來矣。

  〔二〕 鮑本補(bǔ)曰:史,漆其頭。說苑,異日智伯與襄子飲,而灌襄子之首,後敗智伯,漆其首為飲器。索隱云,案大宛傳,匈奴以月氏王頭為飲器。裴氏引韋昭云「稗榼也」,晉灼曰「虎子也」,皆非。稗榼所以盛酒,非用飲者。皆以韓子、呂氏春秋并云「漆智伯頭以為飲器」故也。

  〔三〕 鮑本修其容色。補(bǔ)曰:司馬子長用此語,「死」作「用」。

  〔四〕 姚本曾本作「〈扌午〉」?!□U本「捍」,「銲」同。集韻,矛鐏謂之銲。刃,施刃其端。

  〔五〕 鮑本補(bǔ)曰:索隱曰,癩,惡瘡。凡漆有毒,近之多患疥腫,若癩病然。故讓以漆塗身,令若癩?!竻枴?、「癩」,聲近假借。

  〔六〕 鮑本補(bǔ)曰:史作「行」?!≡涁Я野福菏纷鳌感衅蜢妒小?,與此策文多不同也。

  〔七〕 鮑本補(bǔ)曰:「無」字下恐有缺字。


  居頃之,襄子當(dāng)出,豫讓伏所當(dāng)〔一〕過橋下。襄子至橋而馬驚。襄子曰:「此必豫讓也。」使人問之,果豫讓。於是趙襄子面數(shù)豫讓曰:「子不嘗事范中行氏乎?知伯滅范中行氏,而子不為報(bào)讎,反委質(zhì)事知伯。知伯已死,子獨(dú)何為報(bào)讎之深也?」豫讓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二〕中行氏以眾人遇臣,臣故眾人報(bào)之;知伯以國士〔三〕遇臣,臣故國士報(bào)之〔四〕?!瓜遄幽肃叭粴U泣曰:「嗟乎,豫子!豫〔五〕子〔六〕之為知伯,名既成矣,寡人舍子,亦以〔七〕足矣。子自為計(jì),寡人不舍子?!故贡h(huán)之。豫讓曰:「臣聞明主不掩人之義,忠臣不愛死以成名。君前已〔八〕寬舍臣,天下莫不稱君之賢。今日之事,臣故〔九〕伏誅,然願請君之衣而擊之,雖死不恨。非所望也〔一0〕,敢布腹心。」於是襄子義之,乃使使者〔一一〕持衣與豫讓。豫讓拔劍三躍,呼天擊之〔一二〕曰:「而可以報(bào)知伯矣〔一三〕?!顾旆鼊Χ馈K乐?,趙國之士聞之,皆為涕泣。〔一四〕

  〔一〕 鮑本「所當(dāng)」二字作「以」?!稹⊙a(bǔ)曰:一本「伏所當(dāng)過」。 札記丕烈案:史記作「所當(dāng)」。

  〔二〕 鮑本原無「范」字,補(bǔ)「范」字?!稹≡涁Я野福菏酚浻小?br />
  〔三〕 鮑本國士,名蓋一國者。

  〔四〕 鮑本為國士所為以報(bào)之。

  〔五〕 姚本劉去「豫」字?!□U本無「豫」字?!稹≡涁Я野福菏酚洘o。

  〔六〕 鮑本衍「子」字?!≡涁Я野福菏酚浻小?br />
  〔七〕 鮑本「以」作「已」。○ 札記丕烈案:史記作「已」。

  〔八〕 札記今本「已」誤「以」。

  〔九〕 鮑本補(bǔ)曰:「故」,「固」通。

  〔一0〕鮑本言有此心,望不及此。

  〔一一〕札記今本「者」下誤衍「者」字。

  〔一二〕姚本錢無「呼天」二字,劉作「呼天而擊之」。

  〔一三〕鮑本而,自呼也。

  〔一四〕姚本續(xù)云:司馬貞引戰(zhàn)國策,「衣盡血,襄子回車之輪,未周而亡」。此不言衣出血者,太史公恐涉怪妄,故略之耳。今本無此,乃後人所刪。說苑,「襄子自置車庫中,水漿不入口三日,以禮豫讓」?!□U本刺客傳有。彪謂:襄子、豫子皆千載人也。豫子能報(bào)舊君,能厲天下後世之為臣。使他人為之,必一失於此矣?;蛞云錈o成事為空自苦。夫壯士能行其志而已,成不成則有命焉,吾何以必之哉?智伯有如此臣,以國士遇之,而不免於亡,殆與郭君善善為輩者歟!補(bǔ)曰:讓,義士也,史遷列之刺客,而蘇轍氏古史亦謂之非賢,失之矣。朱子綱目附見於三晉始命之下,則以其事在前,不得特書以表之爾。大事記解題略見,而記不書,未知呂子之旨。按索隱引策云,「衣盡出血,襄子回車,車輪未周而亡」。今無此文,或以其怪而刪之歟。


  魏文侯借道於趙攻中山

  魏文侯借道於趙攻中山〔一〕。趙侯將不許。趙利曰:「過矣。魏攻中山而不能取,則魏必罷〔二〕,罷則趙重。魏拔中山,必不能越趙而有中山矣。是用兵者,魏也;而得地者,趙也。君不如許之,許之大勸,彼將知矣〔三〕利之也,必輟。君不如借之道,而示之不得已?!?br />
  〔一〕 鮑本魏十七年,此元年。

  〔二〕 鮑本音疲。

  〔三〕 姚本劉無「矣」字?!□U本「矣」作「趙」?!稹⊙a(bǔ)曰:此本「趙利」又舉人姓名,皆難解,疑有舛誤。 札記丕烈案:韓子有此事,云「彼將知君利之也」?!岗w」字當(dāng)是,吳氏失考也。


  秦韓圍梁燕趙救之〔校一〕

  〔校一〕此篇鮑本在《魏策》。

  秦、韓圍梁〔一〕,燕、趙救之。謂山陽君〔二〕曰:「秦戰(zhàn)而勝三國,秦必過周、韓而有梁。三國而勝秦,三國之力,雖不足以攻秦,足以拔鄭〔三〕。計(jì)〔四〕者不如構(gòu)三國攻秦。」〔五〕

  〔一〕 鮑本衍「韓」字。秦獻(xiàn)公二十三年戰(zhàn)少梁,此九年。正曰:據(jù)鮑說以為魏敗韓、趙于澮之年。少梁,即獲公叔痤之戰(zhàn),不聞燕、趙之救也,時(shí)方敗趙,趙豈得救之?此皆無據(jù)之言。且策云圍梁,不云少梁,圍梁必惠王徙都大梁后,不可考矣。徙都大梁在惠王三十一年。

  〔二〕 鮑本楚宣策言此人,正同時(shí)也。

  〔三〕 鮑本新鄭。鄭近梁,故云。正曰:韓哀侯二年已滅鄭,此鄭即謂韓。

  〔四〕 鮑本為梁計(jì)。

  〔五〕 鮑本原在趙策。正曰:證據(jù)不明,且當(dāng)從舊。


  腹擊為室而鉅

  腹擊〔一〕為室而鉅,荊敢〔二〕言之主。謂腹子曰:「何故為室之鉅也?」腹擊曰:「臣羈旅也,爵高而祿輕,宮室小而帑不眾?!踩持麟m信臣,百姓皆曰:『國有大事,擊必不為用。』今擊之鉅宮〔四〕,將以取信於百姓也?!怪骶唬骸干??!埂参濉?br />
  〔一〕 鮑本他國人,仕趙。

  〔二〕 鮑本楚人,仕趙。正曰:無據(jù)。荊軻,衛(wèi)人,荊豈專為楚姓?

  〔三〕 鮑本帑,金幣所藏。正曰:「帑」,「孥」通。詩注,子孫也。金幣與「眾」義不協(xié)。

  〔四〕 姚本曾改作「室」。

  〔五〕 鮑本此曰「主」、曰「主君」,主父故在也。然則上章「王」當(dāng)作「主」。正曰:齊侯使高張唁公,稱「主君」。子家子曰「齊卑君矣。主君,大夫之稱也」。秦策,甘茂引樂羊曰「主君之功」。魏策,魯侯擇言稱「主君之尊」云云,蓋三晉以大夫?yàn)橹T侯,故猶仍之。趙稱襄主、簡主是也。策後亦多稱「主」,武靈自稱「主父」,與稱「主」者不同。此策時(shí)不可考。鮑妄置於惠文時(shí),故為之說。又齊、韓、魏攻秦,在惠文元年。滅中山在三年。大事記從世家,以年表為誤。愚考中山亡,實(shí)在前。見齊策。主父死在四年,上章五年,自有所指,初不與此相涉,安得以此改彼文也?補(bǔ)曰:鉅宮以信百姓,誑主甚矣。


  蘇秦說李兌

  蘇秦〔一〕說李兌曰:「雒陽〔二〕乘軒車〔三〕蘇秦〔四〕,家貧親老,無罷車駑馬〔五〕,桑輪蓬篋羸〔六〕幐,負(fù)書擔(dān)橐〔七〕,觸塵埃,蒙霜露,越漳、河〔八〕,足重繭〔九〕,日百而舍,〔一0〕造外闕,願見於前,口道天下之事。」李兌曰:「先生以鬼之言見我則可,若以人之〔一一〕事,兌盡知之矣。」蘇秦對曰:「臣固以鬼之言見君,非以人之言也?!估顑兑娭LK秦曰:「今日臣之來也暮,後郭門〔一二〕,藉〔一三〕席無所得,寄宿人田中,傍有大叢〔一四〕。夜半,土?!惨晃濉撑c木梗鬥曰:『汝不如我,我者〔一六〕乃土也。使我逢疾風(fēng)淋〔一七〕雨,壞沮〔一八〕,乃復(fù)歸土。今汝非木之根,則木之枝耳。汝逢疾風(fēng)淋雨,漂入漳、河,東流至海,汜濫無所止。』臣竊以為土梗勝也〔一九〕。今君殺主父而族之〔二0〕,君之立於天下,危於累卵。君聽臣計(jì)則生,不聽臣計(jì)則死。」李兌曰:「先生就舍,明日復(fù)來見兌也?!固K秦出。

  〔一〕 鮑本「秦」作「子」?!稹⊙a(bǔ)曰:字誤,下同?!≡涁Я野福簠鞘涎a(bǔ)曰,字誤,下同。非也。又曰,太史公所謂異時(shí)事有類之者皆附之,蘇秦其此類邪?是也。策文本如此。

  〔二〕 姚本元和姓纂,洛陽,蘇秦之後,今無聞。

  〔三〕 鮑本補(bǔ)曰:一本「乘軒里」。既曰「乘軒車」,而下又云:「無罷車駑馬」,則此作「里」字為是。河南志,洛陽城東御道北孝義里西北隅,有蘇秦冢?!≡涁Я野福菏酚浾x引策云,「蘇秦,洛陽軒里之人也」。則張守節(jié)所見本是「里」字,可證一本之善也。

  〔四〕 鮑本「秦」作「某」?!稹≡涁Я野福乎U改誤甚,策文無作「某」之例。

  〔五〕 鮑本「罷」,「?!雇*q敝也。車勞敗敝。

  〔六〕 鮑本「羸」作「贏」?!稹≌唬赫f見秦策蘇秦章。

  〔七〕 鮑本「橐」作「囊」。○

  〔八〕 鮑本「漳河」作「河漳」?!稹⊙a(bǔ)曰:濁漳合清漳,東北至阜城,入北河。漢初,漳猶入河,其後河徙日東,而漳自入海。策中凡言「漳河」、「河漳」者,以漳入河相連也。此下又有「漳河」字。

  〔九〕 鮑本繭,足胝也。

  〔一0〕鮑本日行百里乃就舍。

  〔一一〕鮑本無「之」字?!?br />
  〔一二〕鮑本郭門後至,不及其開時(shí)。

  〔一三〕鮑本藉,謂借。

  〔一四〕鮑本補(bǔ)曰:叢,見秦策。

  〔一五〕鮑本土亦言梗,因木為類也。補(bǔ)曰:說見齊策。

  〔一六〕姚本曾去「者」字。 鮑本補(bǔ)曰:愚謂有「者」字語勝。

  〔一七〕鮑本淋,言其大能沃物。

  〔一八〕鮑本「沮」作「阻」?!稹≡涁Я野福骸缸琛棺终`。

  〔一九〕鮑本此喻不切於兌之事,蓋以鬼事發(fā)其言耳。

  〔二0〕鮑本殺在四年,言族,則其宗多死者。


  李兌舍人謂李兌曰:「臣竊觀君與蘇公談也,其辯過君,其博過君,君能聽蘇公之計(jì)乎?」李兌曰:「不能?!股崛嗽唬骸妇床荒?,願君堅(jiān)塞兩耳,無聽其談也。」明日復(fù)見,終日談而去。舍人出送蘇君,蘇秦謂舍人曰:「昨日我談粗而君動,今日精而君不動,何也?」舍人曰:「先生之計(jì)大而規(guī)高,吾君不能用也。乃我請君塞〔一〕兩耳,無聽談?wù)?。雖然,先生明日復(fù)來,吾請資先生厚〔二〕用?!姑魅諄恚终贫?。李兌送蘇秦明月之珠〔三〕,和氏之璧〔四〕,黑貂之裘,黃金百鎰〔五〕。蘇秦得以為用,西入於秦?!擦?br />
  〔一〕 鮑本「塞」上有「堅(jiān)」字?!?br />
  〔二〕 鮑本言使兌厚而用之。正曰:用,財(cái)費(fèi)也。

  〔三〕 鮑本覽冥訓(xùn)注,隋侯珠云。 札記今本「月」誤「日」。

  〔四〕 鮑本卞和所獻(xiàn)楚文王者。補(bǔ)曰:趙得楚和氏璧,秦昭王欲以十五城易之。李兌所送必非。

  〔五〕 鮑本「鎰」作「溢」,又改作「鎰」。○

  〔六〕 鮑本補(bǔ)曰:蘇秦之死在慎靚王四年,去主父見殺時(shí)遠(yuǎn)甚。此策言殺主父事,非秦明矣。其代、厲與?首尾亦與秦策蘇秦章類,抑本秦言事,而勦入後事歟?土梗、木梗之喻,與齊策止田文說同。彼亦秦死後事,而指為秦皆不合。太史公所謂異時(shí)事有類之者皆附之。蘇秦其此類耶?


  趙收天下且以伐齊

  趙收天下,且以伐齊。蘇秦〔一〕為〔二〕齊上書說趙王曰:「臣聞古之賢君,德行非施於海內(nèi)也,教順慈愛,非布於萬民也,祭祀時(shí)享,非當(dāng)於鬼神也。甘露降,風(fēng)雨時(shí)至〔三〕,農(nóng)夫登〔四〕,年穀豐盈,眾人喜之〔五〕,而賢主惡〔六〕之。今足下功力〔七〕,非數(shù)痛加於秦國,而怨毒積惡,非曾深凌於韓也〔八〕。臣竊外聞大臣及下吏之議,皆言主前專據(jù)〔九〕,以秦為愛趙而憎韓。臣竊以事觀之,秦豈得愛趙而憎韓哉?欲亡韓吞兩周之地,故以韓為餌〔一0〕,先出聲於天下,欲鄰國聞而觀之也〔一一〕??制涫虏怀桑食霰匝鹗尽惨欢弛w、魏??痔煜轮@覺,故微韓以貳之〔一三〕。恐天下疑己,故出質(zhì)以為信。聲德於與國,而實(shí)伐空韓〔一四〕。臣竊觀其圖之也,議〔一五〕秦以謀計(jì),必出於是。

  〔一〕 鮑本「秦」作「厲」?!稹⊙a(bǔ)曰:史作「厲」。

  〔二〕 鮑本補(bǔ)曰:去聲。

  〔三〕 鮑本無「至」字。○ 札記丕烈案:史記作「時(shí)雨至」。

  〔四〕 鮑本穀熟曰登。

  〔五〕 鮑本「喜」作「善」?!稹⊙a(bǔ)曰:一本「喜之」?!≡涁Я野福菏酚涀鳌干啤?。

  〔六〕 鮑本惡,心不安也。以其無以致之故。

  〔七〕 鮑本謂戰(zhàn)伐。

  〔八〕 姚本曾本,「非素深于韓、齊也」?!□U本補(bǔ)曰:「曾」恐即「增」。

  〔九〕 鮑本言行之不疑。

  〔一0〕鮑本趙時(shí)惡韓,故秦以亡韓悅趙,趙遂以為愛己也。補(bǔ)曰:秦兩「憎韓」及「以韓為餌」之「韓」,史並作「齊」,說見後。且亡韓吞兩周,文義明,作「齊」則不順。

  〔一一〕鮑本觀其愛趙。

  〔一二〕鮑本虛以伐韓示之。

  〔一三〕鮑本「微」下補(bǔ)「伐」字?!稹⊙a(bǔ)曰:「微」下有缺文,史作「徵兵於韓以威之」。貳,猶疑?!≡浗癖尽肝ⅰ瓜掠小阜ァ棺郑苏`涉鮑也。

  〔一四〕鮑本如上文,則伐韓非秦所急也。此言實(shí)伐者,韓之在秦掌握中物耳,故不急於伐??众w不以為德,故終伐之。其伐之,亦欲以吞周而非愛趙也。正曰:實(shí)欲伐空虛之韓。

  〔一五〕鮑本議,猶意。正曰:一本「議以為秦計(jì)謀」。


  「且夫說士之計(jì),皆曰韓亡三川,魏滅晉國〔一〕,恃〔二〕韓未窮,而禍及於趙〔三〕。且物固有勢異而患同者,又有勢同而患異者。昔者,楚人久伐而中山亡〔四〕。今燕盡韓之河南〔五〕,距沙丘,而至鉅鹿〔六〕之界三百里〔七〕;距於捍關(guān),至於榆中千五百里〔八〕。秦盡韓、魏之上黨,則地與國都〔九〕邦屬而壤挈者〔一0〕七百里。秦以三軍強(qiáng)弩坐羊唐〔一一〕之上,即地去邯鄲二十里。且秦以三軍攻王之上黨而危其北,則句注之西〔一二〕,非王之有也。今魯〔一三〕句注禁常山而守〔一四〕,三百里通於燕之唐、曲吾〔一五〕,此代馬胡駒〔一六〕不東,而崑山之玉〔一七〕不出也。此三寶者,又非王之有也。今從於彊秦國〔一八〕之伐齊,臣恐其禍出於是矣。昔者〔一九〕,五國〔二0〕之王,嘗合橫而謀伐趙,參分趙國壤地,著之盤盂〔二一〕,屬之讎柞〔二二〕。五國之兵有日矣,韓〔二三〕乃西師以禁〔二四〕秦國,使秦發(fā)令素服而聽〔二五〕,反溫、枳〔二六〕、高平〔二七〕於魏,反三公、什清〔二八〕於趙,以王之明知也。夫韓事趙宜正為上交〔二九〕;今乃以抵〔三0〕罪取伐,臣恐其後事王者之〔三一〕不敢自必也。今王收〔三二〕天下,必以王為得〔三三〕。韓?!踩摹成琊⒁允峦酰煜卤刂赝?。然則韓〔三五〕義王以天下就之〔三六〕,下至韓慕王以天下收之〔三七〕,是一世之命,制於王已。臣願大王深與左右群臣卒計(jì)而重謀,先事成慮而熟圖之也?!埂踩恕?br />
  〔一〕 鮑本晉國,謂安邑。

  〔二〕 鮑本「恃」作「是」?!稹⊙a(bǔ)曰:恃,非所恃也?!≡浗癖尽甘选棺鳌甘恰梗苏`涉鮑也。丕烈案:史記作「市朝未變,而禍已及矣」,與策文不同。

  〔三〕 鮑本三晉,脣齒之國,故韓亡則魏滅,魏滅而禍及於趙,不待韓滅盡也。

  〔四〕 鮑本此言楚受秦伐,趙無秦患,故破中山滅之。故秦昭八年,再敗楚,遂言趙破中山。正曰:大事記,中山恃魏,楚、魏久連兵,中山失助而亡。今詳此言亦失考。年表,武靈王二十五年攻中山,而秦、韓、魏、齊擊楚,敗唐昧,亦此時(shí)也。說見燕、魏等策。

  〔五〕 鮑本盡,言得其地。補(bǔ)曰:「盡韓之河」,史作「燕盡齊之北地」。

  〔六〕 鮑本鉅鹿,冀州郡。

  〔七〕 鮑本自此皆言近趙。

  〔八〕 鮑本衍「千」字。榆中屬金城。補(bǔ)曰:「距於」云云,史作「秦之上郡,近捍關(guān),至於榆中,千五百里」。榆中、上郡見前。自上郡至榆中,則千五百里為是。楚有捍關(guān),說見前策。大事記云,捍者,捍敵之捍,非關(guān)名也。此趙捍敵之關(guān),非獨(dú)楚有之。趙之捍關(guān),陸地之關(guān);楚之捍關(guān),水道之關(guān)也。

  〔九〕 鮑本國,謂趙。

  〔一0〕鮑本言為秦所取。挈,言取之易。

  〔一一〕鮑本「唐」作「腸」?!稹≡涻U改「唐」為「腸」。丕烈案:因史記有羊腸之西而改耳。此多不同,未是也。

  〔一二〕鮑本屬鴈門。補(bǔ)曰:括地志云,句注山在鴈門縣西北。

  〔一三〕鮑本「魯」作「踰」。○ 補(bǔ)曰:字義未詳?!≡浗癖尽隔敗棺鳌港u」,乃誤涉鮑也。丕烈案:史記作「踰句注,斬常山而守之」。

  〔一四〕鮑本守,猶閉。

  〔一五〕鮑本「吾」作「遇」?!稹≌唬寒?dāng)作「曲逆」。遇,音顒。史注,中牟、曲遇、聚,鄭州縣,非此所指。按齊策權(quán)之難章云,燕戰(zhàn)勝兵罷,趙可以取唐、曲逆。唐,即唐縣;曲逆,蒲陰縣。並屬中山。此「曲」下必「逆」字也,一本止作「唐曲」,亦缺誤?!≡浗癖尽肝帷棺鳌赣觥?,乃誤涉鮑也。丕烈案:「吾」、「逆」聲之轉(zhuǎn)也,當(dāng)存舊。史記無「之唐曲吾」四字,文不同。

  〔一六〕鮑本補(bǔ)曰:「胡駒」,史作「胡犬」。郭璞云,胡地野犬,似狐而小也。

  〔一七〕鮑本後志,金城臨羌有崑山。正曰:禹貢,雍州貢球琳、瑯玕。爾雅,崑崙虛之璆琳、瑯玕。李斯傳,崑山之玉。正義云,崑岡在于闐國東北,出玉。按,武帝以于闐山出玉,故號玉所出曰崑崙。

  〔一八〕鮑本「國」作「與」。○ 札記今本「國」作「與」,乃誤涉鮑也。丕烈案:史記作「王久伐齊,從彊秦攻韓」。

  〔一九〕鮑本無「昔者」二字。○

  〔二0〕鮑本齊、楚、魏、韓、燕。

  〔二一〕鮑本「參」作「三」?!稹”P盂,取太公為武王作盤盂之銘。補(bǔ)曰:言其日見而不忘。

  〔二二〕鮑本「讎柞」,「酬酢」同。言其相屬伐趙於酬酢之間。

  〔二三〕鮑本「韓」作「齊」。○ 下并同。正曰:專據(jù)史文輒改,大不然也。

  〔二四〕鮑本禁,閉拒之。

  〔二五〕鮑本今令其國素服者,兵敗以喪禮自居也。史不書。

  〔二六〕姚本一作「根柔」?!□U本「枳」作「軹」?!稹K屬河內(nèi)。

  〔二七〕鮑本高平,屬臨淮,安定亦有。正曰:括地志云,高平故城,在懷州河陽縣西。言臨淮者,繆。安定,秦地,亦非。溫、枳皆河內(nèi),故當(dāng)以懷州者為正。

  〔二八〕姚本續(xù)云:史記改「三公、什清」作「巠分、先俞」。 鮑本「公」字疑誤。安定有三水,朔方有三封,勃海有三戶,皆近趙。張儀塞什谷之口,當(dāng)屯留之道,則什近屯留。後志中牟注有清口,皆趙地也。正曰:「三公」二字有誤。史云,反高平、根柔於魏,反巠分、先俞於趙。根柔未詳,文已明。括地志云,句注山一名正陘山。爾雅云,陵西踰、鄢門。疑此巠分乃巠山,先俞即西俞也?!≡涁Я野福盒鞆V注云,一作「王公」,即出於此。當(dāng)各依本文。吳氏專以張守節(jié)說為據(jù),未是也。

  〔二九〕鮑本「韓」作「齊」,無「正」字?!稹∫云溆兄緸橼w閉秦?!≡浗癖尽疙n」上有「齊」字,乃誤涉鮑也。鮑改「韓」為「齊」。今本兩存,尤誤之甚者也。今本無「正」字,鮑本無。丕烈案:史記無。

  〔三0〕鮑本「抵」作「邸」?!稹 港 梗傅帧雇?,坐也。正曰:姚本作「抵」,當(dāng)也?!≡涁Я野福菏酚涀鳌傅帧埂?br />
  〔三一〕鮑本無「者之」二字?!稹⊙a(bǔ)曰:一本「事王者之」云云?!≡涁Я野福菏酚浻?。

  〔三二〕鮑本「收」下補(bǔ)「齊」字?!稹≡涁Я野福菏酚涀鳌附裢跷闩c天下攻齊,天下必以王為義」。

  〔三三〕鮑本「得」下「韓」作「齊」?!?br />
  〔三四〕姚本「危」,曾作「抱」?!□U本「危」上補(bǔ)「齊」字。○ 札記鮑改「韓」為「齊」,讀上屬。丕烈案:鮑讀誤也。史記作「齊抱社稷以厚事王」。史記「齊」,即此文「韓」,不得上屬。

  〔三五〕鮑本「韓」作「齊」?!?br />
  〔三六〕鮑本趙得天下之交而屈就齊,故齊以為義。

  〔三七〕鮑本「韓」作「齊」。○ 就之,上也,故收言下。正曰:就者,屈就之;收者,收結(jié)之?!≡涻U改「韓」為「齊」。丕烈案:吳氏有正,見上。史記作「王以天下善秦,秦暴,王以天下禁之」。此策文有誤字。

  〔三八〕姚本此段與史記文多不同,蓋訛謬,當(dāng)用史記全篇觀之?!□U本趙惠文十六年有。正曰:史趙世家,惠文十五年,燕昭王與趙、韓、魏、秦共擊齊,齊敗走,燕獨(dú)深入,取臨淄。十六年,秦復(fù)與趙數(shù)擊齊,齊人患之,蘇厲為齊遺趙王書云云,於是趙乃輟,謝秦不擊齊。大事記,是時(shí)齊地皆入燕,獨(dú)莒、即墨僅存。蘇厲之書皆不及之,恐非此時(shí)事。按策多為韓言,乃趙將擊韓,而厲為韓止之者,其間事實(shí),皆明為韓,而首云伐齊、為齊殊不合,決有誤。而史一切以「韓」為「齊」,抑馬遷之所改歟?然趙伐韓事,亦不知在何時(shí),其文及地名亦多舛異不同,強(qiáng)為之說。鮑專據(jù)史文輒改,大不然也。 札記丕烈案:吳說是也。策文本皆作「韓」,或以史記「齊」字亂之。


  齊攻宋奉陽君不欲

  齊攻宋,奉陽君不欲??驼埛铌柧唬骸妇呵锔咭?,而封地不定,不可不熟圖也。秦之貪,韓、魏危,衛(wèi)〔一〕、楚正〔二〕,中山之地薄,宋罪重,齊怒深,殘伐亂宋,定身封,德強(qiáng)齊,此百代之一時(shí)也?!埂踩?br />
  〔一〕 鮑本「衛(wèi)」作「燕」?!稹≌唬荷险伦鳌秆唷??!≡涁Я野福乎U依後公孫衍說文也。

  〔二〕 鮑本「正」作「僻」?!稹∩w「僻」、「匹」聲近,「匹」又訛作「正」字。補(bǔ)曰:宜註原文下?!≡涁Я野福乎U依後公孫衍說文也。

  〔三〕 鮑本正曰:趙策說奉陽君取陰之辭,自「宋罪重」以下至「百世之一時(shí)」已,凡兩見,而秦策亦有之,以為謂穰侯。趙策又曰,「魏冉必妒君之有陰」。按陰即陶,宋地,冉所封也。秦記,昭王十二年,樓緩免,穰侯魏冉為相;十六年,冉免,封公子市宛,公子悝鄧,魏冉陶,為諸侯。冉傳云,免樓緩而魏冉相,冉謝病免,以燭壽為相;燭免,復(fù)相冉,乃封於穰,後益封陶,號曰穰侯。大事記先書穰侯魏冉為相,從本;後書復(fù)以魏冉為丞相,封於穰與陶,謂之穰侯,又封公子市為宛侯,公子悝為鄧侯,從傳。又謂三子之封,皆取於鄰國。秦去年取宛,今年取鄧,穰、陶雖不載何年得之,蓋亦近歲。按赧王十四年,秦付韓取穰,大事記已書之矣。獨(dú)以陶為近歲所取,則眩於史文,未考其實(shí)。且據(jù)秦紀(jì),則冉始相已封穰,後相封陶。於傳則復(fù)相時(shí)封穰,後益以陶,已有不合。大事記從之,亦偶未察,獨(dú)見於策者可考。李兌約五國伐秦,後欲取陰定封,說穰侯者亦勸之。策文容有復(fù)混,而其事實(shí)並一時(shí)。是時(shí)齊欲攻宋,秦禁之,齊欲與趙,故說者勸李兌,上距冉復(fù)相秦五歲爾。使冉已封陶,兌安得欲之,而言者亦安得云「冉妒君之有陰」?因此言而知冉之未封陶而欲得之也。其後,齊滅宋兩年而為五國所破,趙既不取陶,而齊亦卒不能有。穰侯之取陶在此時(shí)歟?或謂魏策謂穰侯云,「君攻楚取宛、穰,以廣陶封」,以封陶在前。竊謂秦之取穰、冉之封穰,固無疑矣。獨(dú)取陶定封,歲月不載。而史所謂後益封陶,號曰穰侯者,辭亦不明。意者陶之封大而入厚,冉國於陶,如取剛壽之類,皆云廣陶封,故魏策之言如此。而宛亦非冉封,不足據(jù)信。使冉封陶,當(dāng)曰陶侯,而稱穰侯,知始封穰必非誤也。


  秦王謂公子他

  秦王〔一〕謂公子他曰:「昔歲殽下之事〔二〕,韓為中軍,以與諸侯攻秦。韓與秦接境壤界,其地不能千里,展轉(zhuǎn)〔三〕不可約。日者秦、楚戰(zhàn)於藍(lán)田〔四〕,韓出銳師以佐秦,秦戰(zhàn)不利,因轉(zhuǎn)與楚,不固信盟,唯便是從。韓之在我,心腹之疾。吾將伐之,何如?」公子他曰:「王出兵韓〔五〕,韓必懼,懼則可以不戰(zhàn)而深取割?!雇踉唬骸干??!鼓似鸨?,一軍臨熒陽〔六〕,一軍臨太行。

  〔一〕 鮑本昭。

  〔二〕 鮑本即秦惠七年,五國攻函谷事。函、殽地近,故云。補(bǔ)曰:按趙世家,孝成二年,受韓上黨。長平之?dāng)?,在七年。秦惠七年,五國攻秦,至孝成二年,凡五十四年。秦惠十三年,敗楚藍(lán)田,距此四十九年。又韓襄王十四年,與齊、魏共擊秦於函谷,河渭絕一日,距孝成二年為三十五年,稍近。然遠(yuǎn)引前事者,祗欲言韓之不可不伐耳。年表,破長平在孝成六年,與世家異。

  〔三〕 鮑本展轉(zhuǎn),猶反覆。

  〔四〕 鮑本秦惠文後十三年。

  〔五〕 鮑本軍於其地。

  〔六〕 鮑本「熒」作「滎」?!?/em>

  韓恐,使陽城君入謝於秦〔一〕,請效上黨之地以為和。令韓陽告上黨之守靳〈黃重〉〔二〕曰:「秦起二軍以臨韓,韓不能有〔三〕。今王〔四〕令韓興兵〔五〕以上黨入和於秦,使陽言之太守〔六〕,太守其效之?!菇袋S重〉曰:「人有言:挈瓶之知〔七〕,不失守器〔八〕。王則有令,而臣太守〔九〕,雖王與子,亦其猜焉〔一0〕。臣請悉發(fā)守以應(yīng)秦〔一一〕,若不能卒,則死之〔一二〕?!鬼n陽趨以報(bào)王,王曰:「吾始已諾於應(yīng)侯矣,今不與,是欺之也?!鼓耸柜T亭代靳〈黃重〉。

  〔一〕 鮑本「恐」上無「韓」字,補(bǔ)「韓」字?!稹∫僧?dāng)作「成陽」,秦昭十七入朝者也?!≡涁Я野福乎U以為秦本紀(jì)昭十七年,城陽君入朝者。今考集解、索隱無說,正義亦不以為韓。鮑所說,殊無據(jù),其繆多此類。

  〔二〕 鮑本「〈黃重〉」作「黈」。〈黃重〉,字書無此字,下同。 札記今本「〈黃重〉」作「黈」,乃誤涉鮑也。丕烈案:此字有誤,但所改未是。

  〔三〕 鮑本「有」作「支」?!稹≡浗癖尽赣小棺鳌钢А埂?br />
  〔四〕 鮑本桓惠。

  〔五〕 鮑本恐守不效地故。

  〔六〕 鮑本補(bǔ)曰:索隱云,漢景時(shí)始稱太守,「太」者衍字。愚按,史文止一稱太守,故索隱云然。此策凡五言之,決非衍,當(dāng)時(shí)已有此稱矣。

  〔七〕 鮑本挈瓶之人之智。

  〔八〕 鮑本所守之器,謂瓶。

  〔九〕 札記今本「太」誤「失」。丕烈案:此吳所數(shù)之一,不得改去。

  〔一0〕鮑本「亦其」作「其亦」?!稹∠悠洳荒苁?。

  〔一一〕鮑本發(fā)兵。正曰:悉發(fā)守兵。

  〔一二〕鮑本言戰(zhàn)敗不終事。


  馮亭守三十日,陰使人請趙王曰:「韓不能守上黨,且以與秦,其民皆不欲為秦,而願為趙。今有城市之邑七十〔一〕,願拜內(nèi)之於王,唯王才〔二〕之。」趙王喜,召平原君〔三〕而告之曰:「韓不能守上黨,且以與秦,其吏民不欲為秦,而皆願為趙。今〔四〕馮亭令使者以與寡人,何如?」趙豹對曰:「臣聞聖人甚禍無故之利〔五〕?!雇踉唬骸溉藨盐崃x,何謂無故乎?」對曰:「秦蠶食韓氏之地,中絕不令相通,故自以為坐受上黨也。且夫韓之所以內(nèi)趙者,欲嫁其禍也。秦被其勞,而趙受其利,雖強(qiáng)大不能得之於小弱,而小弱顧能得之強(qiáng)大乎?今王取之,可謂有故乎?且秦以牛田〔六〕,水通糧,其死士皆列之於上地〔七〕,令嚴(yán)政行,不可與戰(zhàn)。王自圖之!」王大怒曰:「夫用百萬之眾,攻戰(zhàn)〔八〕踰年歷歲,未見一城也。今不用兵而得城七十,何故不為?」趙豹出。

  〔一〕 鮑本補(bǔ)曰:史作「十七」,下同。

  〔二〕 鮑本「才」,「財(cái)」、「裁」同。

  〔三〕 鮑本「平原君」作「平陽君」。○ 史作「平陽君」,趙豹是也。若果平原,下文不應(yīng)復(fù)云召趙勝。補(bǔ)曰:「原」當(dāng)作「陽」。

  〔四〕 札記今本「今」誤「令」。

  〔五〕 鮑本無「臣聞」二字。○ 無故得利,聖人以為禍?!≡涁Я野福菏酚洘o。

  〔六〕 姚本錢、劉作「甲」。 鮑本牛田,秦地,缺,因其水為漕。正曰:牛耕積穀,水漕通糧。秦從渭水漕運(yùn)入河洛?;蛞詾闈h世始用牛耕。竊以為古用木耜,未有金耜,用人耕未用牛耕。耦耕者,二人並耕,或一人一牛亦可。漢始專用牛耕也。字書,「犁」從牛。冉耕字伯牛,司馬牛名犁,不可謂牛耕非古也。

  〔七〕 鮑本韓之上流。正曰:地之上者。

  〔八〕 姚本三本同作「齊」。


  王召趙勝、趙禹而告之曰:「韓不能守上黨,今其守以與寡人,有城市之邑七十?!苟藢υ唬骸赣帽u年,未見一城,今坐而得城〔一〕,此大利也?!鼓耸冠w勝往受地。

  〔一〕 鮑本「城」下補(bǔ)「七十」二字?!稹⊙a(bǔ)曰:史此有「七十」二字。

  趙勝至曰:「敝邑之王,使使者臣勝,太〔一〕守有詔〔二〕,使臣勝謂曰:『請以三萬戶之都封太守,千戶封縣令〔三〕,諸吏皆益爵三級,民能相集者,賜家六金?!弧柜T亭垂涕而勉〔四〕曰:「是吾處三不義也:為主守地而不能死,而以與人,不義一也;主內(nèi)之秦,不順主命,不義二也;賣主之地而食〔五〕之,不義三也?!罐o封而入韓〔六〕,謂韓王曰:「趙聞韓不能守上黨,今發(fā)兵已取之矣?!?br />
  〔一〕 鮑本「太」上補(bǔ)「告」字?!稹≡浗癖尽柑股嫌小父妗棺?,乃誤涉鮑也,鮑補(bǔ)「告」字。丕烈案:史記無此句。策文本如此,不誤,述馮亭所云也。下文「使臣勝謂曰」,方是告馮亭。鮑補(bǔ)誤甚。

  〔二〕 鮑本詔,告也,謂太守有告。有詔,秦人語耳。

  〔三〕 鮑本補(bǔ)曰:縣令,說見楚策。

  〔四〕 鮑本「勉」作「免」?!稹∶?,辭也。補(bǔ)曰:此書「勉」、「免」通?!≡涁Я野福捍艘浴该恪篂椤競a」字也,吳說未是。

  〔五〕 鮑本食,食封戶也。

  〔六〕 鮑本補(bǔ)曰:漢書,趙封馮亭為華陽君,與趙將括距秦,戰(zhàn)死長平,與此異。


  韓告秦曰:「趙起兵取上黨?!骨赝跖?,令公孫起、王齮〔一〕以兵遇趙於長平。〔二〕

  〔一〕 鮑本補(bǔ)曰:公孫起即白起。史王齕非齮,秦將有桓齮,此恐訛舛。 札記丕烈案:吳說非也。白起傳曰,「乃陰使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而王齕為尉裨將」。秦始皇紀(jì)「王齮、麃公」等,徐廣注,一作「齕」。索隱曰,「王齮即王齕。昭王二十九年,代大夫陵伐趙者」。六國表,「秦莊襄王三年,王齕擊上黨」。徐廣亦注,一作「齕」。是王齮即王齕,其證甚明,與桓齮迥不相涉。吳偶失考也。王震澤本索隱,「齕」作「騎」,單本並刪去「王齕」二字,皆誤。

  〔二〕 鮑本趙記四年有,馮亭下。彪謂:平陽嫁禍之言,豈不易曉,而孝成怒之,昏於利之。勝、禹入而順旨,以濟(jì)其欲,不幾於一言而喪邦歟?故為邦者以遠(yuǎn)佞人為急。正曰:勝、禹淺謀,非佞也。


  蘇秦為趙王使於秦

  蘇秦為趙王使於秦〔一〕,反,三日不得見。謂趙王曰:「秦乃者過柱山〔二〕,有兩木焉。一蓋呼侶〔三〕,一蓋哭。問其〔四〕故,對曰:『吾已大矣,年已長矣,吾苦夫匠人,且以繩墨案規(guī)矩刻鏤我。一蓋曰:『此非吾所苦也,是故吾事也〔五〕。吾所苦夫鐵鉆〔六〕然,自入而出夫人者〔七〕?!唤癯际轨肚?,而三日不見,無有〔八〕謂〔九〕臣為鐵鉆者乎?」

  〔一〕 鮑本本傳不書。

  〔二〕 鮑本蓋砥柱。正曰:無考。

  〔三〕 鮑本招其徒。

  〔四〕 姚本一本「秦問其故」。

  〔五〕 鮑本事,猶分。補(bǔ)曰:「故」,「固」通。

  〔六〕 鮑本「鉆」作「銛」,下同?!稹°?,言鐵之利。若鉆,則鐵鋷也,義不合此。正曰:鉆,玉篇,其沾、敕淹二反。鋷,音鑷。後漢章帝詔有「鉆」、「鑽」字。蒼頡篇,鉆,持也。蓋字與鉗同,以鐵有所劫朿也?!≡涁Я野福簠鞘险詾椤干w字與鉗同」者亦非也。聞諸金壇段先生玉裁云,「鉆」與「厓」同,說文「楔」也。其說得之矣。下文「自入而出夫人者」為一句,言厓?nèi)攵境鲆病9试啤钢^臣為鐵鉆者」,秦言其人自入而出,臣有似於楔也者。

  〔七〕 鮑本人,謂木屑,自鐵言之為人。正曰:難通,其義未詳。

  〔八〕 鮑本無有,言得無有也。

  〔九〕 姚本集、錢、劉作「為」。 鮑本「謂」作「為」。○


  甘茂為秦約魏以攻韓宜陽

  甘茂為秦約魏以攻韓宜陽〔一〕,又北之趙,冷向謂強(qiáng)國〔二〕曰:「不如令趙拘甘茂,勿出,以與齊、韓、秦市。齊王〔三〕欲求救宜陽,必效縣狐氏〔四〕。韓欲有〔五〕宜陽,必以路涉〔六〕、端氏〔七〕賂趙。秦王〔八〕欲得宜陽,不愛名寶〔九〕,且拘茂也,且以置公孫赫、樗里疾〔一0〕?!?br />
  〔一〕 鮑本秦武王三年,此十八年。

  〔二〕 鮑本趙人。

  〔三〕 鮑本閔。

  〔四〕 鮑本地缺。

  〔五〕 鮑本「有」作「存」。○

  〔六〕 鮑本地缺。

  〔七〕 鮑本屬河?xùn)|。

  〔八〕 鮑本武。

  〔九〕 鮑本寶之名世者。齊、韓之賂,欲拘茂,敗其約也;秦賂,則欲出之。

  〔一0〕鮑本茂不還秦,則二人用。


  謂皮相國

  謂皮相國〔一〕曰:「以趙之弱而據(jù)〔二〕之建信君〔三〕,涉孟之讎〔四〕然者〔五〕何也?以從為有功也。齊不從〔六〕,建信君知從〔七〕之無功。建信者〔八〕安能以無功惡秦〔九〕哉?不能以無功惡秦,則且出兵助秦攻魏,以楚、趙分齊〔一0〕,則是強(qiáng)畢矣〔一一〕。建信、春申〔一二〕從,則無功而惡秦〔一三〕。秦分齊〔一四〕,齊亡魏〔一五〕,則有功而善秦〔一六〕。故兩君者,〔一七〕擇有功之〔一八〕無功為知哉?」

  〔一〕 鮑本趙相。

  〔二〕 鮑本據(jù),猶任。

  〔三〕 鮑本建信,趙幸臣。

  〔四〕 鮑本蓋為橫者,與建信異趣,故趙讎之。補(bǔ)曰:「涉孟之讎」四字未詳,或言建信、涉孟二人,以其反有害於趙,故以讎稱。

  〔五〕 鮑本補(bǔ)曰:「然者」,下章亦有此文法,當(dāng)至「也」字句?!≡涁Я野福合抡略谄皆堮T忌見彼下。

  〔六〕 鮑本正曰:句。

  〔七〕 鮑本此「從」如字。

  〔八〕 姚本一作「君」。

  〔九〕 鮑本惡,猶害也。從有功乃能害秦爾。

  〔一0〕鮑本為從無功,則反助秦,不則分齊。齊雖不為從,然與秦爭衡,故助秦則分齊之地。分,分其地。

  〔一一〕鮑本言建信圖強(qiáng)之計(jì)盡於此。補(bǔ)曰:謂不能害秦,則可助秦攻魏。怒齊之不從,則合楚以分齊。二策必居一焉。則圖強(qiáng)之計(jì),畢於此矣。

  〔一二〕鮑本春申,悼襄四年主從約,發(fā)議於此時(shí)也。

  〔一三〕鮑本言楚、趙合,則雖未見功,有害秦之形。

  〔一四〕鮑本「分」作「合」?!稹∏匾姸希嗯c齊合。

  〔一五〕鮑本正曰:「秦分齊,齊亡魏」,語不可解,疑有舛誤。當(dāng)是「分齊亡魏」,而衍「秦齊」二字。蓋曰建信、春申從,則雖無功而其勢可以惡秦,此合楚、趙之策也。分齊亡魏則有功,而可以善秦,此助秦之策也?!≡涁Я野福簠钦f是也。上文「則且出兵助秦攻魏,以楚、趙分齊」,即其事。

  〔一六〕鮑本齊本不從建信,今秦來合,故助之攻魏以善之。

  〔一七〕鮑本兩,齊、趙也。趙知據(jù)建信,而不知其不合楚不能成功。齊不從建信,而不知其合楚足以成功。不知所擇也。正曰:兩君,指皮相國、建信君,或指建信君,涉孟,將何所擇於有功無功二者而為智哉。

  〔一八〕鮑本「之」下補(bǔ)「與」字。○ 補(bǔ)曰:「之」字疑當(dāng)在「無功」下。


  或謂皮相國

  或〔一〕謂皮相國曰:「魏殺呂遼〔二〕而衛(wèi)兵〔三〕,亡其北〔四〕陽〔五〕而梁危,河間封不定而齊〔六〕危〔七〕,文信不得志〔八〕,三晉倍之憂也〔九〕。今魏恥未滅〔一0〕,趙患又起,〔一一〕文信侯之憂大矣〔一二〕。齊不從〔一三〕,三晉之心疑矣〔一四〕。憂大者不計(jì)而構(gòu)〔一五〕,心疑者事秦急。秦、魏之構(gòu),不待割而成〔一六〕。秦從楚、魏攻齊,獨(dú)吞趙〔一七〕,齊、趙必俱亡矣?!埂惨话恕?br />
  〔一〕 鮑本無「或」字?!?br />
  〔二〕 鮑本魏臣,秦所重者。正曰:魏臣無考。後章作呂遺,未知孰是?又言收河間,何異殺呂遺,則呂為秦重者。

  〔三〕 鮑本正曰:衛(wèi)兵,句。

  〔四〕 姚本一作「比」。 鮑本「北」作「比」。○ 正曰:一本「比」作「北」。

  〔五〕 鮑本屬南陽。衛(wèi)附秦者也。故魏殺秦重,衛(wèi)為之亡魏之鄙以危之。正曰:衛(wèi)附魏者也。衛(wèi)兵,衛(wèi)被兵也。兵,秦兵也。

  〔六〕 鮑本「齊」作「趙」。○ 正曰:河間近齊,後言攻齊,必此時(shí)併欲攻齊。

  〔七〕 鮑本時(shí)魏、趙欲以封文信,而不果。正曰:秦策所謂不果攻趙,趙賂以河間十二縣,在前事也。戰(zhàn)國封地,往往取之他國。是時(shí)秦以河間地封不韋,秦策稱不韋欲攻趙以廣河間,是也。時(shí)趙方與諸侯合從,欲收河間,故言封不定。

  〔八〕 鮑本文信,呂不韋也。莊襄元年封,此十七年也。未得河間,故不得志。正曰:按史,封文信侯,食河南洛陽十萬戶,河間後封。

  〔九〕 鮑本文信欲得河間,必伐趙。韓、魏,趙之與國,故其憂倍。正曰:倍,猶背也。三晉之憂也?!副丁棺郑伞感拧棺钟炑?。

  〔一0〕鮑本言嘗分魏之憂。正曰:見上文。

  〔一一〕鮑本患文信也。

  〔一二〕鮑本文信為三晉之憂。補(bǔ)曰:文信之憂未詳,恐有字誤。

  〔一三〕鮑本不與山東約從。

  〔一四〕鮑本疑從之不可合。

  〔一五〕鮑本「構(gòu)」作「講」,下同?!稹⊙在w必求和於秦,不待計(jì)也。正曰:下文言秦、魏無趙。

  〔一六〕鮑本凡講,必割地。今急於成,不待已割蓋先講也。

  〔一七〕鮑本趙近秦,秦攻之,不待楚、魏。

  〔一八〕鮑本此說欲趙以河間廣文信封也,下有一章合此。


  趙王封孟嘗君以武城

  趙王封孟嘗君以武城〔一〕。孟嘗君擇舍人以為武城吏,而〔二〕遣之曰:「鄙語豈不曰,借車者馳之〔三〕,借衣者被〔四〕之哉?」皆對曰:「有之?!姑蠂L君曰:「文甚不取也。夫所借衣車者,非親友,則兄弟也。夫馳親友之車,被兄弟之衣,文以為不可。今趙王不知文不肖,而封之以武城,願大夫之往也,毋伐樹木,毋發(fā)〔五〕屋室,訾然使趙王悟而知文也〔六〕。謹(jǐn)使〔七〕可全而歸之。」

  〔一〕 鮑本屬清河,即下東武城。此當(dāng)田文奔薛後。正曰:無考。

  〔二〕 札記今本「而」誤「之」。

  〔三〕 鮑本借車與衣,固將馳且被也。今云然,蓋常常馳被而弗愛也。

  〔四〕 姚本被,平聲湊音?!□U本補(bǔ)曰:被,姚湊音披。

  〔五〕 鮑本補(bǔ)曰:一本標(biāo)御覽「發(fā)」作「廢」。

  〔六〕 鮑本無「也」字?!稹■ぃ凰挤Q意也,言其不期得知而見知,知其善任人也。補(bǔ)曰:一本「知文也」。

  〔七〕 鮑本遣吏之辭。正曰:「謹(jǐn)使」,屬下句。使,如字。補(bǔ)曰:一本標(biāo)御覽「謹(jǐn)」作「僅」。


  謂趙王曰三晉合而秦弱

  謂趙王曰:「三晉合而秦弱,三晉離而秦強(qiáng),此天下之所明〔一〕也。秦之有燕而伐趙,有趙而伐燕;有梁而伐趙,有趙而伐梁;有楚而伐韓,有韓而伐楚〔二〕;此〔三〕天下之所明見也。然山東不能易其路〔四〕,兵弱也。弱而不能相壹,是何楚〔五〕之知,山東之愚也。是臣所為山東之憂也?;⒓辞荨擦常莶恢⒅醇阂?,而相鬥兩罷〔七〕,而歸其死於虎。故使禽知虎之即己,決不相鬥矣。今山東之主不知秦之即己也,而尚相鬥兩敝,而歸其國於秦,知不如禽遠(yuǎn)矣。願王熟慮之也。

  〔一〕 鮑本補(bǔ)曰:「明」下疑有缺字。

  〔二〕 鮑本補(bǔ)曰:有者,善之也。

  〔三〕 札記今本「此」誤「而」。

  〔四〕 鮑本言易橫秦之路,以合三晉。正曰:山東六國,不能易其合秦之道以合。

  〔五〕 鮑本「楚」作「秦」?!稹⊙a(bǔ)曰:當(dāng)作「秦」。 札記今本「楚」作「秦」,乃誤涉鮑也。

  〔六〕 鮑本走獸總名。

  〔七〕 鮑本補(bǔ)曰:音疲。


  「今事有可急者,秦之欲伐韓、梁,東闚於周室甚,惟寐亡〔一〕之。今南攻楚者,惡三晉之大合〔二〕也。今攻楚休而復(fù)之〔三〕,已五年矣〔四〕,攘地千餘里。今謂楚王〔五〕:『茍來舉玉趾而見寡人,必與楚為兄弟之國〔六〕,必為楚攻韓、梁,反楚之故地?!怀趺狼刂Z,怒韓、梁之不救己,必入於秦。有謀故殺〔七〕使之趙,以燕餌趙〔八〕,而離三晉〔九〕。今王美秦之言,而欲攻燕,攻燕,食未飽而禍已及矣。楚王入秦,秦、楚為一,東面而攻韓。韓南無楚,北無趙〔一0〕,韓不待伐,割挈馬兔〔一一〕而西走?!惨欢城嘏c韓為上交,秦禍〔一三〕安〔一四〕移於梁矣。以秦之強(qiáng),有楚、韓之用,梁不待伐矣〔一五〕。割挈馬兔而西走,秦與梁為上交,秦禍案攘於趙矣〔一六〕。以強(qiáng)秦之有韓、梁、楚,與燕之怒〔一七〕,割必深矣〔一八〕。國之舉此〔一九〕,臣之所為來。臣故曰:事有可急為者。

  〔一〕 姚本劉本作「忘」。 鮑本「亡」作「忘」。○ 札記丕烈案:此以「亡」為「忘」字耳。

  〔二〕 鮑本「大」作「相」?!稹『?,合楚也。楚強(qiáng)晉弱,先攻其強(qiáng),則弱者沮,不敢合矣。

  〔三〕 鮑本休,罷兵。復(fù),復(fù)攻。補(bǔ)曰:復(fù),扶又反。

  〔四〕 鮑本先是秦取漢中,取召陵,又?jǐn)≈厍稹?br />
  〔五〕 鮑本懷。

  〔六〕 鮑本楚懷三十年,秦昭云然。此二十七年。

  〔七〕 姚本劉作「發(fā)」。 鮑本「有謀」上補(bǔ)「秦」字,「殺」作「發(fā)」?!稹≡浗癖尽盖亍瓜聫?fù)有「秦」字。乃誤涉鮑也。鮑補(bǔ)「秦」字,改「殺」為「發(fā)」。丕烈案:此讀「有謀」連下,以「有」為「又」字也,鮑補(bǔ)於「謀」字句,誤甚。

  〔八〕 鮑本言欲與趙攻燕。

  〔九〕 鮑本韓、魏時(shí)不合秦,而趙合之,必不善趙。

  〔一0〕鮑本美秦反地餌燕之說,故不救韓,亦離三晉之策也。

  〔一一〕姚本曾作「免」?!□U本補(bǔ)曰:一本作「免」,下同。

  〔一二〕鮑本割地挈而走秦,疾於馬兔。

  〔一三〕鮑本禍,兵禍。

  〔一四〕姚本續(xù)云:改「安」作「案」。荀子「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禮,安特將學(xué)雜識,志順詩書而已耳,則末世窮年,不免為陋儒而已」注,「安」,語助,猶言抑也,或作「案」。荀子多用此字。禮記三年問作「焉」。戰(zhàn)國策謂趙王曰,「秦與韓為上交,秦禍按移於梁矣」,「秦與梁為上交,秦禍按攘於趙矣」。呂氏春秋吳起謂商文曰,「今置質(zhì)為臣,其主安重;釋璽辭官,其主安輕」。蓋當(dāng)時(shí)人通以「安」為語助,或方言耳,特猶言直也。雜志記之,書百家之說,言既不能好其人,又不能隆禮,直學(xué)雜說順詩書而已,豈免為陋儒乎?言不知通變也。 鮑本安,言其不勞。

  〔一五〕姚本一無「矣」字?!□U本衍「矣」字。

  〔一六〕鮑本「攘於」作「環(huán)中」?!稹 赴浮梗赴病雇?,故荀卿書多用「案」字。此言秦視趙在其度內(nèi),如物在環(huán)中?!腑h(huán)中」一作「移於」字可也。正曰:姚本「案攘於趙」,愚以「攘」即「移」字訛,當(dāng)作「移於」。鮑本說是。 札記「攘於」鮑本作「環(huán)中」。吳氏正曰,愚以「攘」即「移」字訛,當(dāng)作「移於」。丕烈案:吳說未是。楊倞荀子注引作「攘」字。

  〔一七〕鮑本秦有三國,趙之患也,燕又怒之。

  〔一八〕鮑本秦割趙地。

  〔一九〕鮑本國,謂趙。舉,猶行。


  「及楚王之未入也,三晉相親相堅(jiān)〔一〕,出銳師以戍韓、梁西邊,楚王聞之,必不入秦,秦必怒而循攻楚〔二〕,是秦禍不離楚也,便於三晉。若楚王入,秦〔三〕見三晉之大合而堅(jiān)也,必不出楚王〔四〕,即多割〔五〕,是秦禍不離楚也,有利於三晉。願王之熟計(jì)之也急〔六〕!」

  〔一〕 鮑本堅(jiān)其約。

  〔二〕 鮑本循前而攻。

  〔三〕 鮑本「秦」下補(bǔ)「秦」字?!稹≡涁Я野福捍俗x「入」句絕。魏策支期曰,「王視楚王,楚王入」;又曰,「楚王不入」。皆可為證。鮑補(bǔ)誤也。

  〔四〕 鮑本恐其合晉。

  〔五〕 鮑本楚求出故。

  〔六〕 鮑本重言急以促之。補(bǔ)曰:一本無「急」字,是。此下蓋敘述者之辭。


  趙王因起兵南戍〔一〕韓、梁之西〔二〕邊。秦見三晉之堅(jiān)也,果不出楚王卬〔三〕,而多求地〔四〕。

  〔一〕 鮑本「南」下有「伐山戎」三字?!稹∪纸兀ブ詡壳?。補(bǔ)曰:姚本有「戍」,無「伐山戎」三字,是。

  〔二〕 鮑本「西」作「惡」,又改作「西」。○ 補(bǔ)曰:一本作「西」。

  〔三〕 姚本劉改「卬」作「印」?!□U本衍「卬」字。補(bǔ)曰:字誤衍,姚云,劉改作「印」,亦難通?!≡涁Я野福捍伺c上文「即多割」,「即」、「印」二字皆有誤,但衍者未是。

  〔四〕 鮑本彪謂:從橫之說,未有善於此者也。趙少嘗之,其效已見,是以知張儀之可折也。為其效不大見於後,則是諸侯之不一也,是其計(jì)之不明不智也。吁,惜哉!補(bǔ)曰:此策自「割必深矣」以上,其論從橫之利害當(dāng)矣。自「事有可急者」以下,勸三晉之相堅(jiān),而移禍於楚,亦未得為盡善。蓋陳軫不得已之計(jì)也。愚考齊策秦伐魏陳軫合三晉而東章及韓、燕策與此章多合。此章言楚王入秦,正秦誘懷王武關(guān)之歲,在赧王十六年,詳見齊策?!杆鶠椤?、「為楚」、「為來」之「為」,去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