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第五

廬山記 作者:宋·陳舜俞


  古碑目第七

  廬山自晉宋齊梁陳隋唐。至本朝。幾八百年。其間廢興盛衰皆有記述。歲月浸久往往亡失。若殷仲堪作遠公碑。天佑間猶見于貫休之詩。今無復遺漫矣。今錄太平東林已下五寺觀五代以前人所作碑志爵里歲月之日。凡四十一。辭多不載。

  太平觀使者靈廟碑荊州黃梅縣東山衡門之下草茅臣李泚撰。開元二十年歲次壬申正月乙巳朔二十五日己巳樹?! ∈拐哽`驗記宣義郎行彭澤縣尉潘觀篹。開元二十年壬申三月八日辛亥立。治平三年重立。

  張靈官記御史大夫徐鉉撰。右內(nèi)史舍人集賢殿學士徐鍇書并篆額。歲次癸酉上元日。

  胡則傳太常丞集賢校理通判江州軍州事章岷撰并書載。開寶八年胡則守江州事。

  太一觀真人廟記升元六年歲在壬寅七月六日。應運匡國佐圣功臣寧國軍節(jié)度宣州營田觀察。

  處置等使特進檢校大尉兼中書令持節(jié)宣州諸軍事宣州刺史上柱國食邑一萬戶。

  韓王知證記登仕郎守宣州司戶參軍掌表奏試秘書省校書郎賜緋魚袋孟拱辰書并額。

  又一本保大十二年歲在乙亥十一月。南岳朱陵道士倪少通撰。道士鐘德載書篆。

  東林寺慧遠法師碑銘謝靈運撰張野序(無立名年月)  宋佛馱跋陀羅禪師碑唐開元十七年歲在己巳七月己丑朔十五日癸卯建。

  兀兀禪師中書舍人趙郡李訥文。金紫光祿大夫行同州刺史上柱國范陽縣開國男張廷圭書江州刺史河東柳貞望樹。

  唐永泰丙午歲顏真卿題碑側凡一百一十六字。

  東林寺碑并序前陳州刺史江夏李邕撰并書。開元十九年七月十五日建。洪州刺史裴休題云。覽北海之詞翰想風釆。  碑陰記會昌三年。江州刺史張又新撰。大中十年四月三十日。裴光遠篆額。

  東林寺遠法師影堂碑(并序)

  隴西李演述。江州錄事參軍王遹篆額。鄂州頭陀寺僧惟嵩書。貞元中初建。

  大中八年七月十五日再立?! √乒蕱|林寺律大德熙怡大師碑銘(并序)  攝都團練推官守虔州司馬許堯佐撰。承奉郎前守蔡州真陽縣令李行言書并篆額。貞元十二年丙子歲建。大中八年七月二十三日再立。

  東林寺經(jīng)藏碑銘(并序)

  朝請郎試太常寺協(xié)律郎李肇撰。元和七年歲次壬辰九月丙辰朔十五日庚午建。大中十三年七月八日。鄉(xiāng)貢進士馮撰再書并篆額。

  唐故東林寺律大德粲公碑銘(并序)

  吉州司戶參軍員外置同正員許堯佐撰。吳郡陸蔚之書并篆額。元和癸巳歲端午日建。大中八年七月二十二日再立。

  廬山東林寺故臨壇大德塔銘(并序)

  元和十年冬十月劉軻撰。門弟子云皋書。大中八年七月十五重立。

  唐廬山興果寺律大德湊公塔碣銘(并序)

  忠州刺史白居易篹。僧云皋書。長慶二年閏十月一日建。大中八年七月十五日重立。

  唐故東林寺律大師石墳哀志銘(并序)

  上谷侯高篹。僧云皋書。長慶甲辰歲五月十三日樹。

  唐棲霞寺故大德玭律師碑(并序)  福建觀察支使朝議郎監(jiān)察御史里行上柱國劉軻篹。沙門云皋書。攝洪州都督府士曹參軍。宣議郎前行舒州懷寧縣尉齊余篆額。大和四年七月十一日建。大中八年七月二十三日再立碑陰有曹汾詩。會昌三年七月十三日題?! |林寺白氏文集記大和九年夏。太子賓客晉陽懸開國男大原白居易樂天記。朝散大夫守江州刺史上柱國趙蕃奉侍郎命建碣。僧云皋書。

  唐廬山東林寺故寶稱大律師塔碑朝議郎守秘書丞史館修撰。上柱國劉軻撰。守江州司戶參軍員外置同正員陳去疾書。前振武節(jié)度參謀試太常寺奉禮郎李^2□彥篆額。開成四年四月二十七日建。大中八年七月二十三日再立。

  廬山東林寺觀音方丈記唐大中六年壬申春二月十五日。江夏僧元楚記。東夷溟島太玄谷沖寂野叟書。

  唐撫州景云寺故律大德上弘和尚石塔碑銘(并序)  江州司馬白居易篹。攝淮南觀察試大理評事兼監(jiān)察御史李克恭書。淮南節(jié)度參謀監(jiān)察御史里行段全緯篆額。大中八年七月十五日重立。

  復東林寺碑銘湖南都團練觀察處置等使中大夫使持節(jié)都督潭州諸軍事守潭州刺史金紫光祿大夫左散騎常侍上柱國河東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柳公權書。唐大中十一年歲次丁丑四月戊長朔二十六日癸巳建?! |林寺經(jīng)藏碑陰記朝議郎撿挍尚書上部郎中使持節(jié)撫州諸軍事守撫州刺史兼侍御史柱國賜緋魚袋蔡京撰。大中十四年五月二十九日建。

  故江西道觀察使武陽公韋公寫真贊從外侄孫攝鎮(zhèn)南軍節(jié)度副使朝散大夫使持節(jié)江州諸軍事守江州刺史上柱國苗紳撰。咸通八年四月八日書?! 〈筇茝]山重建東林寺故禪大德公碑銘(并序)

  朝散大夫使持節(jié)江州諸軍事守江州刺史柱國賜紫金魚苗紳撰。朝議郎前行國子大學博士柱國裴光遠書并篆額。咸通九年歲次戊子十二月庚申朔十三日壬申建廣平公舊因紀。

  宣歙節(jié)度掌書記將仕郎試大理評事賜緋魚袋薛正己撰。銀青光祿大夫前守慶州司馬兼殿中侍御史劉詢書并篆額。江西監(jiān)軍使中散大夫行內(nèi)省內(nèi)侍員外置同正員上柱國賜紫金魚袋宋師錫建。光啟二年六月二十一日?! ]山東林寺大師堂記大和三年。奉化軍節(jié)度江州觀察處置等使特進撿挍太尉兼侍中使持節(jié)江州諸軍事守江州刺史上柱國德化王食邑三千戶楊澈節(jié)度推官通判軍府公事朝議郎撿挍尚書禮部員外即兼侍御史云騎尉賜紫金魚袋元皓節(jié)度巡官將仕郎試大理評事掌奏賜緋魚袋倪匡明書并篆額。  德化王于東林寺重置白氏文集記(并序)

  攝觀風幕巡吏試蘭臺郎余文貞書。大和六年歲次甲午八月己巳朔十二日庚長。管內(nèi)僧正講經(jīng)論大德賜紫金沙門匡白記。

  節(jié)度巡宮刺州司公事賜紫金魚袋倪匡明篆額。

  彌勒菩薩上生殿記將仕郎守江州司士參軍掌表奏試秘書省正字楊弼撰。保大三年二月二十日翊圣功臣江州都團練觀察處置等使金紫光祿大夫撿挍太保守刺史京兆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杜昌業(yè)建。功德主講論大德慕莊書。

  上方禪師舍利塔記朝散大夫行尚書水部員外郎武騎尉彭撰并題額。銀青光祿大夫撿挍國子祭酒兼監(jiān)察御史上柱國伊從道書。保大十四年丙辰十月庚申建。

  西林寺西林寺道場碑文大隋國太常博士渤海歐陽詢撰。大業(yè)十三年歲在丁丑十月戊寅朔十五日壬辰樹永泰丙午歲。顏真卿題其碑額。凡一百二十字。碑陰有大中十年五人題名。

  唐故廬山西林寺水閣院律大德齊朗和尚碑(并序)

  前廣文館進士鄭素卿篹。安定沙門道真書。大和六年歲次壬子三月甲午朔六日己巳樹。太中八年冬十一月二十七日再立(刻在碑陰)撿挍司封郎中守江州刺史裴諷。大中十四年四月八日。挈累同游超華從行(亦題碑陰)。

  簡寂觀廬山簡寂觀之碑司徒右長史太子仆建昌縣開國侯吳興沈旋作。梁天監(jiān)十四年十一月立。唐保大十二年歲次甲寅正月十五日重建。安定胡惟楚書并題額。

  有唐廬山簡寂觀熊君尊師碣門人三洞弟子朝散大夫使持節(jié)杭州諸軍事守杭州刺史柱國于德晦撰。范^7□皓書。

  廬山簡寂觀重造大殿推忠翊圣功臣安西大將軍德勝軍節(jié)度使廬州觀察處置等使特進檢校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使持節(jié)廬州諸軍事廬州刺史御大憲上柱國清河郡開國侯食邑二千戶張崇。順義十年丁亥正月癸丑朔記。

  廬山簡寂觀新建石壇記宣州觀察判官登仕郎檢校尚書虞部員外郎賜緋魚袋陳覺撰并書。

  簡寂先生陸君碑中岳道士翰林供奉吳筠文并書。唐保大五年太歲丁未六月甲寅朔三日丙辰立。

  廬山改修簡寂靈寶并齊堂記內(nèi)知客兼鹽按司事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柱國王路奉敕撰并書。

  唐保大乙卯歲二月庚子朔十五日甲寅記廬山簡寂觀修石路記承務郎守大理評事掌元帥表奏賜緋魚袋徐憲述并題額。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國子祭酒兼御史中丞上柱國孫靄書。保大十三年太歲乙卯五月戊辰朔十五日壬午記。

  簡寂觀有大孤山賦碑特進太尉平章事衛(wèi)國公李德裕文。會昌五年四月庚寅。江南西道都團練觀察處置使朝議大夫洪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周墀立。

  大唐新建廬山開元禪院碑昭義軍節(jié)度使特進守大弟太保上柱國始平郡開國侯食邑一千戶臣馮延已奉敕撰。平廬軍節(jié)度使光祿大夫檢校太傅刑部尚書上柱國上饒郡公食邑二千戶臣徐遜奉敕書并題額。保大十二年歲次甲寅正月丙子朔十日乙酉建。

  李氏書堂記巨唐保大十稔太歲壬子五月十日。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司徒使持節(jié)袁州諸軍事守袁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柱國李徵古記。太原王沂書。

  古人題名篇第八  予游東林。頗愛屋間有唐以來人題名。寺僧因為予言。往歲屋室遷改。方板數(shù)百。文字昏闇。堆積閑處。不復愛惜。凡此者幸而未至于投削耳。嗟乎昔人嘆賢達勝士登山遠望者多矣。皆湮沒無聞。此幾是。今得永泰已來顏魯公下十有七人題名可見者。著之以備亡失云。

  唐永泰丙午歲。真卿以罪佐吉州。夏六月壬戊。興殷亮韋柏尼賈鎰同次于東林寺。同則惜熙怡二公惠秀正義二律師泉楊鹔存焉。仰廬阜之爐峰。想遠公之遺烈。外神運殿。禮僧伽衣。睹生法師塵尾扇。謝靈運翻涅槃經(jīng)貝多梵夾。忻慕之不足。聊寓刻于張李二公耶舍禪師之碑側。魯郡顏真卿書記(刻石在東林寺耶舍禪師碑側)。

  唐永泰丙午歲。真卿以疏拙貶佐吉州。夏六月癸亥。興殷亮韋柏尼賈鎰楊鹔。憩于西林寺。有法真律師。深究清凈毗尼之學。即律祖師志恩之上足。余內(nèi)弟正義之阿阇梨也。緬懷遠現(xiàn)二公之遺烈。導余躋重閣。示余以張僧繇畫廬舍那佛像泉梁武帝蹙線繡缽袋。因寓題歐陽公所撰永公碑陰。魯公顏真卿題(刻石在西林寺永禪師碑上)。

  隴西子德譙國子伸河南虛中京兆希遠隴西懋賞。大中十年四月十一日同游懋賞書(刻石在西林寺)。

  大理少卿兼御史中丞賜紫金魚袋韋宙。大中十二年。準詔嶺南宣問。七月二十乙日。再過此藏經(jīng)。舊日創(chuàng)置隨寺毀廢。賴道深和尚藏諸石室。言上人明上人以補其闕。獲睹舊續(xù)觸緒摧鋗。施三百千。再建堂宇。時湖南江西皆擾亂。一辭京闕。三踐危邦。到此數(shù)刻與言明話道。又乘軺北去。男澤侍行(刻石在東林寺)。

  余今年七月。銜命按撫嶺南。中旬之初自番禺赴闕間。洪兵大擾。乃直趨鐘陵。既至留。一夕察其陰謀。備知情狀明日渡章江。二十九日憩此。與言明二上人談玄。兼訪經(jīng)藏遺趾晚晴西去六十四日。余廉問江西。仍帥襄鄂許蔡四軍赴鎮(zhèn)。十一月二十七日。兵次北田。余雖擇甲戎事。方經(jīng)過松門。遲遲不能去之。

  以永暇遂駐前鋒于峴。再與言公游。時明上人已物故。悲愴久之。復跨馬前去。

  因書行上。題于水堂壁。大中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江南西道都團練觀察處置等使兼御史中丞韋宙題都團練衙推將仕郎權潭州戶曹參軍周勍觀察衙推前試太常寺奉禮郎張自牧男安南柔遠軍判官試左內(nèi)率府胄參軍升從行?! 〗荽淌逢愝偂8煞晔辉掳巳?。將離湓浦。與處士鄧思齊。同來訪別思琮宗一二大德。推忠翊圣功臣安西大將軍武寧平難等軍節(jié)度廬州觀察處置等使西南面行營招討應援使光祿大夫檢校太傅兼御史大夫上柱國清河郡開國侯張崇奉詔征討過此。武義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朝議郎檢校兵部尚書賜紫金魚袋上黨郡公食邑一千戶景迢自京城隨侍伯父。江上歸郡。獲從家兄桂陽郡公。訪茲絕景。

  時春林斗芳。晚雨新霽。^2□步忘倦。塵心頓清。竟日方還故紀于此。升元三年太歲己亥三月二十三日書。西上閤門使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徒行右武衛(wèi)大將軍兼御史大夫忠上柱國夏謙叨奉睿旨封冊雄藩。駐泊旬余。將更歲序。受王恩而重疊沐臺念以彌深。而又許廁王車。得游化境。時升元二年正月二十八日。故留題記。

  唐奉化軍節(jié)度江州營田觀察處置等使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上柱國馮翊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戶嚴續(xù)。以保大七年太歲己酉孟秋。作鎮(zhèn)茲地。

  暨無射月。亦有一日游于二林精舍。周覽古跡而還。故紀其年月耳?! ⊥浦曳?。保人功臣奉化軍節(jié)度江州營田觀察處置等使光祿大夫檢校太尉使持節(jié)江州諸軍事江州刺史驍御將軍兼御史大夫上柱國安定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戶皇甫暉伏奉敕旨。特到保大開先禪院。經(jīng)過寶剎。松檜籠煙。峰巒疊翠。周覽勝景。

  頗豁襟懷。時大唐保太十一年太歲癸丑二月辛亥五日乙卯題記?! 〗鹱瞎獾摯蠓驒z校司徒前使持節(jié)筠州諸軍事守筠州刺史御史大夫上柱國太原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王顏解印歸京。游諸勝境。故記。爾時癸丑歲夏四月二十四日書?! ⊥普\破敵功臣奉化軍節(jié)度江州營田觀察處置等使光祿大夫檢校太尉使持節(jié)江州諸軍事江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江夏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戶黃延謙自赴任當郡。每仰名山。當茲抄秋。特詣瞻敬。保大十五年九月十六日記。推忠捍敵功臣奉化軍節(jié)度江州營田觀察處置等使光祿大夫檢校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使持節(jié)江州諸軍事江州刺史上柱國富春郡開國侯食邑一千戶孫漢暉。于顯德五載中秋八日命監(jiān)軍使穎川陳公及寮佐等。同謁使者真祠。地邇二林。因游勝概。幸周覽。聊紀歲時。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