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 李解民注譯 孔子生魯昌平鄉(xiāng)陬邑?!?〕其先宋人也,〔2〕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5〕禱于尼丘得孔子,〔6〕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7〕生而首上圩頂,〔8〕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10〕姓孔氏?!?1〕【注釋】〔1〕“魯”,諸侯國名,西周初年所封,姬姓,始封君為周公旦之子伯禽,建都曲阜(今山東曲阜),領有今山東泰山以南的汶、泗、沂、沭水流域。春秋時國勢漸弱,春秋后期公室被卿大夫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所瓜分。戰(zhàn)國時淪為小國,公元前二五六年被楚國所滅。“昌平鄉(xiāng)”,地名,在今山東曲阜東南,因有昌平山而得名?!摆睢?,音zōu,邑名,亦作“郰”、“鄹”,在今山東曲阜東南?!?〕“宋”,諸侯國名,西周初年周公平定武庚反叛后所封,子姓,始封君為商紂王庶兄微子啟,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南),領有商舊都周圍地區(qū),約當今河南東部和山東、江蘇、安徽間地。公元前二八六年被齊國所滅?!?〕“孔防叔”,孔子曾祖?!稘摲蛘摗ぶ臼闲铡吩疲骸胺朗鍨槿A氏所偪,出奔魯,為防大夫,故曰防叔?!痹从凇妒辣尽罚ㄒ姟对姟ど添炞V疏》所引。)則孔防叔為孔氏從宋至魯的第一代,司馬遷當采此說,故此首舉孔防叔。但《后漢書·孔融傳》李賢注引服虔注云:“孔子六代祖孔父嘉為宋華督所殺,其子奔魯也?!庇忠钥鬃游宕鏋楸剪斨谝淮!蹲髠鳌氛压吣甓蓬A注及后來不少學者依從服說。“防”,魯國邑名,在今山東費縣東北?!?〕“叔梁紇”,孔子父親,名紇,字梁,排行叔,為陬邑大夫,故亦稱“陬人紇”、“陬叔紇”、“梁紇”、“陬叔”。勇武有力,參見《左傳》襄公十年?!凹v”,音hé?!?〕“顏氏女”,魯人顏氏之女,名征在?!耙昂稀?,男女私通。前人對此解說不一?!端麟[》云:“蓋謂梁紇老而征在少,非當壯室初笄之禮,故云野合,謂不合禮義。”《正義》以為叔梁紇娶征在,時年已過陽道絕的六十四歲,因稱“野合”。崔適《史記探源》云:“此文疑本作‘紇與顏氏女禱于尼邱,野合而生孔子于尼邱’。埽地為祭天之壇而禱之,猶《詩》所謂‘以弗無子’也;遂感而生孔子,猶《詩》所謂‘履帝武敏歆’也。故曰‘野合’?!创怂^紇與顏氏女禱于尼邱野合而生孔子也,太史公以受命帝王尊孔子故云爾?!苯远嘁軠y之辭,不足信?!犊鬃蛹艺Z·本姓》云:“叔梁紇娶施氏,無男;其妾生孟皮,病足,乃求婚于顏氏。顏父問三女,二女莫對,征在進曰:‘從父所制。’遂以妻之?!彼d與此不同?!?〕“禱”,祈禱,向神祈告求福。“尼丘”,山名,在今山東曲阜東南?!?〕“魯襄公”,名午,魯成公之子,定姒所生,三歲即位,公元前五七二年至前五四二年在位。詳見本書《魯周公世家》?!棒斚骞辍保拔逦逡荒?。按:《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云孔子生于魯襄公二十一年。關于孔子的出生年、月、日,歷來歧說紛紜。比較可信的是魯襄公二十二年十月庚子,即公元前五五一年八月二十七日?!?〕“圩”,音wéi,凹,中間低而四周高?!佰醉敗?,凹頂,中間凹陷的頭頂?!?〕“云”,句末語助詞?!肮室蛎磺鹪啤?,所以就取名叫丘。按:《白虎通·姓名》云:“孔子首類尼丘山,蓋中低而四旁高,如屋宇之反。”〔10〕“字”,表字。古代男子有名有字,生下來先取名;到二十歲舉行冠禮后再取字。字是根據本名涵義另取有對應關系的別名。對人稱字,表示尊敬。“仲尼”,“仲”,老二,為孔子排行,據《孔子家語》他有異母兄孟皮;“尼”,當因“尼丘”而來,為孔子的字,與其名“丘”相應。〔11〕“姓孔氏”,先秦時代,一般有身份的人,均有姓、有氏。姓為代表有共同血緣關系種族的稱號,氏為由姓派生出來分支的稱號??鬃酉邓稳撕笠?,姓“子”,而“孔”則為孔子這一支的氏。孔氏的始祖,當是六世祖孔父嘉。按《孔子家語·本姓》云:“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勝,勝生正考父,正考父生孔父嘉,五世親盡,別為公族,故后以孔為氏。一曰:孔父者,生時所賜號也,是以子孫遂以氏族?!彼抉R遷生活的漢代,已合“姓”、“氏”為一,故有此以氏為姓的錯誤說法。
丘生而叔梁紇死,〔1〕葬于防山?!?〕防山在魯東,〔3〕由是孔子疑其父墓處,〔4〕母諱之也?!?〕孔子為兒嬉戲,常陳俎豆,〔6〕設禮容?!?〕孔子母死,乃殯五父之衢,〔8〕蓋其慎也。〔9〕郰人輓父之母誨孔子父墓,〔10〕然后往合葬于防焉。〔11〕【注釋】〔1〕“丘生而叔梁紇死”,按《孔子家語·本姓》云:“生三歲而叔梁紇死?!迸c此不同?!?〕“防山”,在今山東曲阜東,亦稱“筆架山”?!?〕“魯東”,指魯國國都的東面。〔4〕“疑”,疑惑,不明白,不清楚?!?〕“諱”,諱忌,隱瞞?!?〕“俎”,音zǔ,古代祭祀時載放牲體的長方形容器?!岸埂保嗡聘咦惚P,也是祭祀時盛放食物的容器。〔7〕“設”,擺設,演習?!岸Y容”禮儀法度?!?〕“殯”,停柩,尸體裝斂入棺而未下葬?!拔甯钢椤保攪汲莾冉值烂?,在今山東曲阜東南?!?〕“蓋”,連詞,表示說明原由。“慎”,謹慎,慎重?!?0〕“郰”,同“陬”,邑名?!拜n父”,《禮記·檀弓》作“曼父”,人名。“誨”,告訴?!?1〕“焉”,音yān,語氣詞,表示句末停頓。按:從“孔子母死”以下至此一段,又見《禮記·檀弓》。
孔子要绖,〔1〕季氏饗士,〔2〕孔子與往?!?〕陽虎絀曰:〔4〕“季氏饗士,非敢饗子也?!薄?〕孔子由是退。
【注釋】〔1〕“要”,音yāo,通“腰”?!袄劇保鬱i6,古代喪服中用的麻帶?!耙劇?,腰間系的麻帶。此指喪服?!?〕“季氏”,即季孫氏,為魯桓公少子季友后裔,執(zhí)掌魯國國政的三家貴族之一。此指當時執(zhí)政的季武子,即季孫宿?!梆嫛?,音xiǎng,宴請。“士”,士子,士人,此指當時有地位的讀書人?!?〕“與”,隨,從。〔4〕“陽虎”,名虎,字貨,亦稱“陽貨”?!瓣枴被蜃鳌皸睢保址Q“楊虎”、“楊貨”。季孫氏家臣。后挾持季桓子,占據陽關(今山東泰安南),一度把持國政。公元前五○二年,他因想清除三桓勢力而被擊敗,出奔陽關。次年奔齊。后經宋國到晉國,為趙鞅家臣?!敖I”,通“黜”,貶斥,斥退?!?〕“子”,古代對人的尊稱,此指孔子。
孔子年十七,魯大夫孟釐子病且死,〔1〕誡其嗣懿子曰:〔2〕“孔丘,圣人之后,〔3〕滅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讓厲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6〕三命茲益恭,〔7〕故鼎銘云:〔8〕‘一命而僂,〔9〕再命而傴,〔10〕三命而俯?!?1〕循墻而走,〔12〕亦莫敢余侮?!?3〕■于是,〔14〕粥于是,以■余口?!?5〕其恭如是。吾聞圣人之后,雖不當世,〔16〕必有達者?!?7〕今孔丘年少好禮,其達者歟!〔18〕吾即沒,〔19〕若必師之?!薄?0〕及釐子卒,〔21〕懿子與魯人南宮敬叔往學禮焉。〔22〕是歲,季武子卒,〔23〕平子代立。〔24〕【注釋】〔1〕“大夫”,春秋時代,國君之下的貴族依職位高低分為卿、大夫、士三個等級,大夫為僅次于卿的等級。“釐”,音xī,通“僖”?!懊厢嵶印?,亦作“孟僖子”。名貜,氏仲孫(亦稱“孟孫”),亦稱“仲孫貜”。孟孝伯仲孫羯之子,死于公元前五一八年。按:《左傳》昭公七年云:“孟僖子病不能相禮,乃講學之,茍能禮者從之。及其將死也,……”《史記》此處脫落“不能相禮……”一段文字,直接“及其將死也,……”,將孟釐子之死誤植于此年。據《春秋經》,孟僖子死于昭公二十四年,時當孔子三十四歲,當以《左傳》為是?!扒摇保瑢?,將要。〔2〕“誡”,告誡,囑咐。“嗣”,后嗣,嫡嗣,繼承人?!败沧印?,名何忌,亦稱“孟懿子”、“仲孫何忌”、“仲孫忌”、“孟孫”。魯國大夫,生于公元前五三一年,死于公元前四八一年?!?〕“圣人”,指商湯王?;蛑^指宋國始祖微子啟,也有以為指下文的弗父何和正考父?!?〕“滅于宋”,一般學者根據《后漢書·孔融傳》李賢注所引服虔注,認為是指孔子六世祖孔父嘉被宋國太宰華督所殺,五世祖木金父奔魯?!?〕“弗父何”,亦作“弗甫何”、“弗父河”,宋湣公太子,依禮法為嫡嗣,應當繼承君位。據《潛夫論·志氏姓》、《孔子家語·本姓》,自弗父何以下至孔子的世系為:弗父何——宋父周——世父勝——正考父——孔父嘉——木金父——皋夷(祁父)——防叔——伯夏——叔梁紇——孔子。但《詩·商頌譜疏》所引《世本》無“世父勝”一代。本注從前者?!皡柟?,即宋厲公,名鮒祀(或作“魴祀”、“方祀”),宋湣公庶子,弗父何之弟。詳見本書《宋微子世家》?!?〕“正考父”,弗父何曾孫,孔子七世祖?!白簟保o佐?!按鳌保未鞴?,公元前七九九年至前七六六年在位?!拔洹保挝涔?,名司空,宋戴公之子,公元前七六五年至前七四八年在位。“宣公”,宋宣公,名力,宋武公之子,公元前七四七年至前七二九年在位。詳見本書《宋微子世家》?!?〕“三命”,三次受命,指諸侯國的上卿?!抖Y記·王制》云:“大國之卿不過三命?!薄捌潯?,通“滋”,益,更加。〔8〕“鼎銘”,鼎上的銘文。此指正考父廟之鼎銘文。〔9〕“僂”,音lǚ,曲背。表示恭敬?!?0〕“再”,二?!皞?,音yǔ,曲背,其彎曲度比僂大,表示更恭敬?!?1〕“俯”,曲身。其彎曲度比俯大,表示最恭敬?!?2〕“循墻”,沿著墻邊。此指走路避開路中央?!白摺保糙?,跑?!把瓑Χ摺保刂鴫Ω∨?。表示對人的極度恭敬?!?3〕“莫”,沒有人,沒有誰?!坝唷?,我?!澳矣辔辍?,即“莫敢侮余”,沒有人敢侮辱我?!?4〕“■”,音zh1n,稠粥,厚粥?!笆恰?,代詞,此指鼎。〔15〕“■”,音h*,同“糊”,粥,這里用作動詞,是用粥喂養(yǎng)的意思?!?6〕“當世”,當政,為國君?!?7〕“達者”,通達的人,顯赫的人。〔18〕“歟”,音yú,吧,語氣詞,表示推測?!?9〕“即”,若,如果。“沒”,通“歿”,死亡。〔20〕“若”,你?!皫熤保运麨閹?。〔21〕“及”,至,到。“卒”,死,死亡?!搬嵶幼洹保础洞呵铩?,孟釐子卒于魯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五一八年),當時孔子為三十四歲?!?2〕“南宮敬叔”,氏南宮,謚敬(或作“頃”),叔排行,名說(或作“閱”),故亦稱“南宮說”。為仲孫氏之后,又稱“仲孫閱”。孟懿子之子,孟懿子之弟,魯國大夫,生于公元前五三一年。按:自“魯大夫孟釐子病”至此,當本于《左傳》昭公七年。〔23〕“季武子”,名宿,謚武,亦稱“季孫宿”、“季孫”。季文子之子,魯大夫,自公元前五六一年至前五三五年執(zhí)掌國政。〔24〕“平子”,季平子,名意如,謚平,亦稱“季孫意如”、“季孫”。季武子之孫,季悼子紇之子。因其父早死,故季武子死后,他繼位為季氏宗主。魯國卿大夫,公元前五一九年至前五○五年執(zhí)掌國政?!按ⅰ保^位。此指繼承季武子的官爵。
孔子貧且賤。及長,嘗為季氏史,〔1〕料量平;〔2〕嘗為司職吏而畜蕃息?!?〕由是為司空?!?〕已而去魯,〔5〕斥乎齊,〔6〕逐乎宋、衛(wèi),〔7〕困于陳、蔡之間,〔8〕于是反魯?!?〕孔子長九尺有六寸,〔10〕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魯復善待,由是反魯。
【注釋】〔1〕“嘗”,曾,曾經?!笆贰保乒芪臅墓倮??!凹臼鲜贰保臼鲜窒碌墓倮?,不是指季氏的家臣?!端麟[》云:“有本作‘委吏’?!卑础睹献印とf章下》云:“孔子嘗為委吏矣?!眲t此“季氏史”當系“委吏”之誤?!拔簟睘橹鞴芗Z食倉庫的官吏?!?〕“料”,量,計量?!傲狭俊?,計量,統(tǒng)計稱量?!捌健?,平正,準確?!?〕“司職”,牧養(yǎng)牲畜的官吏,即《周禮》《春官·肆師》、《地官·牛人》中的“職人”。按《孟子·萬章下》云孔子“嘗為乘田矣”,“乘田”也為掌管六畜草料放牧的官吏?!靶蟆?,牲畜?!胺?,繁殖。“息”,生息,生長?!?〕“司空”,官名,掌管工程建筑。“由是為司空”,崔適《史記探源》認為此句“系下文‘由中都宰為司空’之重文”??蓚湟徽f?!?〕“已而”,事后,不久?!叭ァ?,離開,離去?!?〕“斥”,排斥,驅逐。“齊”,國名,西周初年所封異姓諸侯國,姜姓,始封君呂尚,建都營丘,改稱臨淄(在今山東淄博東北),轄境約當今山東北部。春秋初年齊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國力強盛,成為霸主。春秋后期君權逐漸轉入大臣田(亦作“陳”)氏家族。公元前三八六年周安王承認田和為齊侯。公元前二二一年被秦國所滅。〔7〕“衛(wèi)”,國名,西周初周公平定武庚反叛后所封諸侯國,姬姓,始封君為周武王之弟康叔,建都朝歌(今河南淇縣),為當時大國。公元前六六○年被翟人擊敗,遷都楚丘(今河南滑縣),淪為小國。又遷都帝丘(今河南濮陽)。公元前二五國年被魏國所滅。后一度復國,都于野王(今河南沁陽)。公元前二○九年被秦所滅?!?〕“陳”,國名,周武王滅商后所封諸侯國,媯姓,始封君為胡公滿,相傳是舜的后代,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陽),轄境約當今河南東部和安徽的一部分。公元前四七九年被楚國所滅?!安獭保瑖?,西周初所封諸侯國,姬姓,始封君為周武王弟叔度,后因參與武庚反叛而被周公放逐,改封其子蔡仲(名胡)于此。建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春秋時多次遷都,平侯遷新蔡(今河南新蔡),昭侯遷州來(今安徽鳳臺)。公元前四四七年被楚國所滅?!?〕“反”,通“返”,返回。按:自“已而去魯”至此及下“魯復善待,由是反魯”,崔適《史記探源》認為“皆定公十四年去魯后至反魯之總結,重衍于此也”,合乎事理,可從?!?0〕“有”,又?!熬懦哂辛纭保础熬懦哂至纭?,九尺六寸。
魯南宮敬叔言魯君曰:〔1〕“請與孔子適周?!薄?〕魯君與之一乘車,〔3〕兩馬,一豎子俱,〔4〕適周問禮,蓋見老子云?!?〕辭去,而老子送之曰:“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貴,竊仁人之號,〔6〕送子以言,曰:‘聰明深察而近于死者,〔7〕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8〕發(fā)人之惡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己,〔10〕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魯,弟子稍益進焉?!?1〕【注釋】〔1〕“魯君”,魯國國君。按司馬遷的系年編排,當指魯昭公?!?〕“適”,往,到?!爸堋?,朝代名,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武王滅商后所建,姬姓,建都于鎬(今陜西西安西南灃水東岸)。公元前七七○年,周平王向東遷都于雒邑(今河南洛陽)。平王東遷以前史稱西周,東遷以后稱東周。進入東周,周王室日益衰微,逐漸淪為徒有天下共主空名的末等小國,并經常成為諸侯強國侵犯的對象。東周又可分為春秋和戰(zhàn)國兩個時期。公元前二五六年被秦國所滅。此“周”當指周王室所在地雒邑?!?〕“與”,給,賜?!俺恕?,音shèng,古人稱一車四馬為一乘?!?〕“豎子”,小子,童仆?!?〕“蓋”,大概,大約?!袄献印保呵飼r思想家,被奉為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關于他的姓名、身世,傳說不一,難以確定。據本書《老子韓非列傳》,則有三說。一說氏李,名耳,字聃,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東)人,當過周王室管理藏書的史官,孔子曾向他問禮,后隱居,著《道德經》五千余言?;蛑^楚人老萊子。或謂即周太史儋?!霸啤?,句末語助語?!吧w見老子云”,本書《老子韓非列傳》亦載孔子見老子問禮,《孔子家語·觀周》所載較詳,可參看。前人對此事系年及有無,多有疑詞?!?〕“竊”,竊取,盜取。此為自謙之詞?!疤枴保?,名義?!?〕“深察”,詳察,洞察。“近于死”,接近死亡,指有殺身之禍?!?〕“廣大”,《孔子家語·觀周》作“閎達”,寬廣弘大?!?〕“發(fā)”,舉發(fā),抉發(fā)?!皭骸?,邪惡,丑惡?!?0〕“毋”,音wú,不要?!拔阋杂屑骸?,不要有自己,指舍身忘己?!?1〕“稍”,逐漸。“益”,增益,增多?!斑M”,進入,進門,此指進入孔門師從孔子。
是時也,晉平公淫,〔1〕六卿擅權,〔2〕東伐諸侯;〔3〕楚靈王兵強,〔4〕陵轢中國;〔5〕齊大而近于魯。魯小弱,附于楚則晉怒;〔6〕附于晉則楚來伐;不備于齊,〔7〕齊師侵魯?!?〕【注釋】〔1〕“晉”,國名,西周初年所封諸侯國,姬姓,始封君為周成王弟叔虞,建都于唐(今山西翼城西)。轄境有今山西西南部。春秋初晉昭侯封叔父成師于曲沃(今山西聞喜西北),出現分裂;后曲沃武公取代公室,統(tǒng)一晉國。晉獻公時遷都于絳(今山西翼城東南)。晉文公改革內政,稱霸諸侯。晉景公時,遷都新田,亦稱新絳(今山西曲沃西北),疆域不斷拓展,成為中原強國。春秋后期,執(zhí)政的六卿勢力日益強大,逐漸侵奪君權。在六卿的互相爭斗中,趙氏、魏氏、韓氏三家消滅兼并了范氏、中行氏、知氏。公元前四○三年,周威烈王策命魏文侯、韓景侯、趙烈侯為諸侯。晉國從此正式分裂為韓、趙、魏三國?!皶x平公”,名彪,晉悼公之子,公元前五五七年至前五三二年在位。詳見本書《晉世家》?!耙?,淫逸,縱欲放蕩。按本書《晉世家》晉平公十九年云:“叔向曰:‘晉,季世也。公厚賦為臺池而不恤政,政在私門,其可久乎!’”《左傳·昭公三年》亦謂平公“無度”。即此所謂“平公淫”。〔2〕“六卿”,指執(zhí)掌晉國國政的魏氏、趙氏、韓氏、范氏、中行氏、知氏六家世卿?!吧谩?,專擅,把持?!吧脵唷?,專擅權柄,把持國政?!?〕“東伐諸侯”,按本書《晉世家》,晉平公元年、十年,晉軍兩次東進攻伐齊國?!?〕“楚”,國名,羋姓,原為古代南方部族。西周初,其首領熊鬻歸附周文王,立國于荊山一帶。熊鬻后裔熊繹于周成王時受封子爵,建都丹陽(今湖北秭歸東南)。其后疆土拓展到長江中游。公元前七○四年,楚君熊通自號武王,其子熊貲遷都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紀南城)。楚莊王曾稱霸諸侯,轄境西北至武關(今陜西商南西北),東南到昭關(今安徽含山北),北至今河南南陽,南到洞庭湖以南,是當時領土最廣的國家。公元前五○四年遷都鄀,亦稱鄢郢(今湖北宜城東南)。戰(zhàn)國時,疆域東北到達今山東南部,西南及于今廣西東北。戰(zhàn)國末期,政治昏暗,外交、軍事連連受挫。公元前二七八年遷都于陳(今河南淮陽)。公元前二四一年又遷都壽春(今安徽壽縣)。公元前二二三年被秦國所滅?!俺`王”,名圍,(或作“回”),后改名虔,楚共王之子,公元前五四○年至公元前五二九年在位。按本書《楚世家》載,靈王三年在申盟會諸侯,攻伐吳國;八年攻滅陳國、蔡國;十一年伐徐,軍事實力強大。詳見本書《楚世家》?!?〕“陵鑠”,音línglì,亦作“凌轢”,欺凌,欺壓?!爸袊保钢性貐^(qū)。〔6〕“附”,依附,親附?!?〕“備”,完備,周全?!?〕按此段所載事件,司馬遷系于魯昭公二十年,而實際時間均要早此十至二十年左右。不少學者認為是錯簡,當是。
魯昭公之二十年,〔1〕而孔子蓋年三十矣。齊景公與晏嬰來適魯,〔2〕景公問孔子曰:“昔秦穆公國小處辟,〔3〕其霸何也?”〔4〕對曰:“秦,國雖小,其志大;處雖辟,行中正。身舉五羖,〔5〕爵之大夫,起累紲之中,〔6〕與語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雖王可也,〔7〕其霸小矣。”景公說。〔8〕【注釋】〔1〕“魯昭公”,名裯,或作“稠”、“袑”。魯襄公之子,母齊歸,公元前五四一年至前五一○年在位。詳見本書《魯周公世家》?!?〕“齊景公”,名杵臼,齊靈公之子,齊莊公之弟,母穆孟姬。公元前五四七年至前四九○年在位。詳見本書《齊太公世家》?!瓣虌搿?,名嬰,字平仲,或謂平為謚號,夷維(今山東高密)人,齊卿晏弱之子。襲父職任齊卿,歷仕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三朝,頗有政績、聲譽。卒于公元前五○○年。有后人撰輯的《晏子春秋》一書傳世,集中記載了他的言行。詳見本書《管晏列傳》?!褒R景公與晏嬰來適魯”,本書《齊世家》、《魯世家》和《十二諸侯年表》均載此事。按《左傳》昭公二十年,僅記齊景公到沛田獵,故后人對此多持懷疑態(tài)度?!?〕“秦”,國名,相傳為伯益的后代,嬴姓,原是游牧部族。非子任首領時,居于犬丘(今甘肅禮縣東北),被周孝王封于秦(今甘肅張家川東),作為附庸。至秦仲,被周宣王命為大夫。秦仲之孫秦襄公護送周王室東遷有功,被平王正式封為諸侯,賜以岐(今陜西岐山東北)、豐(今陜西戶縣東)之地。春秋時建都雍(今陜西鳳翔東南),轄境約有今陜西中部和甘肅東南端。秦穆公攻滅十二國,稱霸西戎。戰(zhàn)國中期,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迅速富強,遷都咸陽(今陜西咸陽東北)。公元前二二一年統(tǒng)一六國?!扒啬鹿保澳隆被蜃鳌翱姟?,名任好,秦德公少子。任用賢才,曾打敗晉國,俘虜晉惠公,滅梁國、芮國。向西攻滅十二國,稱霸西戎。詳見本書《秦本紀》。“辟”,通“僻”,偏僻?!?〕“霸”,指以武力統(tǒng)領其它諸侯?!?〕“羖”,音g(,黑色公羊。“五羖”,即“五羖大夫”,指百里奚,或作“百里傒”。一說氏百里;一說氏百,字里。名奚。原為虞國大夫,虞亡,被晉俘去,作為陪嫁臣隸送入秦國。后出走到楚,被楚人所執(zhí),秦穆公用五張黑公羊皮贖回,任為大夫,故稱“五羖大夫”,輔佐秦穆公創(chuàng)立霸業(yè)?!?〕“累”,音léi,通“縲”,拘系囚犯用的繩索。“紲”,音xiè,義同“縲”?!袄奂湣?,此引申為囚禁,囚犯?!?〕“王”,指用仁義之道統(tǒng)治天下。與“霸”相對?!?〕“說”,音yuè,通“悅”?;蛑^理解,亦通。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與郈昭伯以斗雞故得罪魯昭公,〔1〕昭公率師擊平子,平子與孟氏、叔孫氏三家共攻昭公,〔2〕昭公師敗,奔于齊,齊處昭公乾侯?!?〕其后頃之,〔4〕魯亂??鬃舆m齊,為高昭子家臣,〔5〕欲以通乎景公?!?〕與齊太師語樂,〔7〕聞《韶》音,〔8〕學之,三月不知肉味,齊人稱之?!?〕【注釋】〔1〕“郈”,音h^u,亦作“后”、“厚”。“郈昭伯”,亦作“厚昭伯”、“后氏”,名惡,亦稱“郈孫”,魯國大夫。當年(即公元前五一七年)死于內亂?!凹酒阶优c郈昭伯以斗雞故得罪魯昭公”,此所言與它書所載有出入。按《左傳》昭公二十五年云:“季、郈之雞斗。季氏介其雞,郈氏為之金距。平子怒,益宮于郈氏,且讓之。故郈昭伯亦怨平子?!薄秴问洗呵铩げ煳ⅰ吩疲骸棒敿臼吓c郈氏斗雞,郈氏介其雞,季氏為之金距,季氏之雞不勝。季平子怒,因歸郈氏之宮而益其宅。郈昭伯怒,傷之于昭公?!?,不審,乃使郈昭伯將師徒以攻季氏?!眲t其事為季平子與郈昭伯斗雞而結怨構惡,季平子得罪魯昭公,郈昭伯鼓動昭公進攻季氏?!?〕“孟氏”,即孟孫氏,亦稱仲孫氏,是魯桓公之子仲慶父的后裔,魯國貴族世家之一?!笆鍖O氏”,是魯桓公之子叔牙的后裔,魯國貴族世家之一。按: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系魯桓公三個兒子的后裔,故又稱之為“三桓”,其中以季孫氏勢力最大。〔3〕“處”,處置,安置。“乾侯”,晉國邑名,在今河北成安東南?!褒R處昭公乾侯”,據《左傳》,晉人將昭公安置在乾侯,而齊人則將他安置于鄆。〔4〕“頃之”,不久?!?〕“高昭子”,氏高,名張,謚昭,亦稱高張,高武子偃之子,齊國公室后裔,齊卿,執(zhí)掌國政?!凹页肌?,春秋時代卿大夫的私家臣僚?!?〕“通”,達,通達,交往?!?〕“太師”,官名,樂官之長。“語”,談論?!?〕“《韶》”,虞舜樂名??鬃釉Q贊《韶》為盡善盡美(見《論語·八佾》)?!?〕“三月不知肉味”,很長時間連肉的滋味都不知道。形容對《韶》樂的喜愛到了如醉如癡的地步。《論語·述而》云:“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薄?0〕“稱”,稱道,稱贊。
景公問政孔子,孔子曰:“君君,〔1〕臣臣,父父,子子?!本肮唬骸吧圃眨⌒湃缇痪?,〔2〕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3〕吾豈得而食諸!”〔4〕他日又復問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節(jié)財?!本肮f,將欲以尼溪田封孔子?!?〕晏嬰進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軌法;〔6〕倨傲自順,〔7〕不可以為下;〔8〕崇喪遂哀,〔9〕破產厚葬,不可以為俗;游說乞貸,〔10〕不可以為國。自大賢之息,〔11〕周室既衰,禮樂缺有間。〔12〕今孔子盛容飾,〔13〕繁登降之禮,〔14〕趨詳之節(jié),〔15〕累世不能殫其學,〔16〕當年不能究其禮?!?7〕君欲用之以移齊俗,〔18〕非所以先細民也?!薄?9〕后景公敬見孔子,不問其禮?!?0〕異日,〔21〕景公止孔子曰:〔22〕“奉子以季氏,〔23〕吾不能?!币约尽⒚现g待之?!?4〕齊大夫欲害孔子,孔子聞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25〕反乎魯。
【注釋】〔1〕“君君”,第一個“君”,為名詞,指國君;第二個“君”為動詞,意為像國君的樣子?!熬币饧磭駠臉幼印R韵隆俺汲肌?、“父父”、“子子”句式結構同?!?〕“信”,真的,果真?!?〕“雖”,即使,縱然?!八凇?,糧食。〔4〕“諸”,“之乎”的合音。按:自“景公問孔子”至此,見《論語·顏淵》?!?〕“尼溪”,齊國地名?!蛾套哟呵铩ね馄诎恕纷鳌盃柣?。〔6〕“滑”,音gǔ,通“汩”,亂,擾亂?!盎?,計較,爭論?!盎?,善于用言辭胡攪亂纏?;蛑^“滑稽”原指一種流酒器,引申為言詞如同流水順暢不斷,形容能言善辯。“軌法”,法度,法規(guī)?!?〕“倨”,音jù,傲慢?!白皂槨保砸詾槭??!?〕“為下”,按《墨子·非儒下》、《晏子春秋·外篇第八》均作“教下”。〔9〕“崇喪”,崇尚喪事?!八彀А保M情哀傷。《墨子·非儒下》作“循哀”,《晏子春秋·外篇第八》作“道哀”?!?0〕“說”,音shuì,用言語勸說他人?!捌蛸J”,乞求借貸?!?1〕“大賢”,大賢大德的人,此指周文王、周公等?!跋ⅰ保ā跋ā?,滅?!?2〕“有間”,有一段時間,此指很長時間?!?3〕“盛容”,盛裝,盛眼?!帮棥?,修飾。裝飾?!?4〕“登降”,尊卑,上下。〔15〕“趨”,小步快走。表示恭敬?!霸敗?,通“翔”,行走時兩臂張開?!肮?jié)”,節(jié)奏,節(jié)度?!?6〕“累世”,連續(xù)幾代?!赌印し侨逑隆纷鳌敖t壽”,《晏子春秋·外篇第八》作“兼壽”?!皻棥保鬱ān,竭盡,窮盡?!?7〕“當年”,一生,終身。或謂丁年,壯年?!熬俊保F盡,終極。〔18〕“移”,遷移,改變?!?9〕“先”,先導,引導?!凹毭瘛?,小民,百姓?!?0〕按自“景公說”至此,又見《墨子·非儒下》和《晏子春秋·外篇第八》。〔21〕“異日”,他日,指過了些日子?!?2〕“止”,留,留住?!?3〕“奉”,侍奉,對待?!?4〕“季、孟之間”,季孫氏、孟孫氏之間。季孫氏在魯國三卿中地位最尊,孟孫氏居第三位,則所謂“季、孟之間”,實相當于叔孫氏?!?5〕“遂”,于是,就。按自“景公止孔子曰”至此,見《論語·微子》。
孔子年四十二,魯昭公卒于乾侯,定公立。〔1〕定公立五年,夏,季平子卒,桓子嗣立。〔2〕季桓子穿井得土缶,〔3〕中若羊,〔4〕問仲尼云“得狗”。仲尼曰:“以丘所聞,羊也。丘聞之,木石之怪夔、罔閬,〔5〕水之怪龍、罔象,〔6〕,土之怪墳羊。”〔7〕【注釋】〔1〕“定公”,即魯定公,名宋,魯襄公之子,魯昭公之弟,公元前五○九年至前四九五年在位。詳見本書《魯周公世家》。〔2〕“桓子”,即季桓子,名斯,謚桓,亦稱季孫斯,魯國卿大夫,公元前五○一年至前四九二年執(zhí)掌國政,卒于公元前四九二年。“嗣立”,繼位。指季桓子繼承季平子在季孫氏的宗主地位以及官爵?!?〕“穿井”,掘井,挖井。“缶”,音f%u,一種口小腹大的器皿,可以盛酒漿,也可用作打水,一般用陶土制造?!?〕“若”,如,像。按《國語·魯語下》、《說苑·辨物》及《史記索隱》所引《家語》均作“有”?!爸腥粞颉?,按《漢書·五行志》所引《史記》作“中得蟲若羊”。〔5〕“木石”,樹木石頭,此指山林。“夔”,音kuí,傳說中一種奇異的動物,形如龍,一足?!柏栝仭?,音w3ngli3ng,亦作“罔良”、“蝄■”、“方良”、“魍魎”,傳說中的山林怪名?!?〕“罔象”,傳說中的水精怪名?!?〕“墳羊”,傳說中的土怪名。按:自“季桓子”以下至此,又見《國語·魯語下》、《說苑·辨物》、《漢書·五行志第七中之下》、《孔子家語·辨物》、《搜神記》卷十二。
吳伐越,〔1〕墮會稽,〔2〕得骨節(jié)專車?!?〕吳使使問仲尼:〔4〕“骨何者最大?”仲尼曰:“禹致群神于會稽山,〔5〕防風氏后至,〔6〕禹殺而戮之,〔7〕其節(jié)專車,此為大矣?!眳强驮唬骸罢l為神?”仲尼曰:“山川之神足以綱紀天下,〔8〕其守為神,〔9〕社稷為公侯,〔10〕皆屬于王者。”〔11〕客曰:“防風何守?”仲尼曰:“汪罔氏之君,〔12〕守封、禺之山,〔13〕為釐姓?!?4〕在虞、夏、商為汪罔,〔15〕于周為長翟,〔16〕今謂之大人?!薄?7〕客曰:“人長幾何?”〔18〕仲尼曰:“僬僥氏三尺,〔19〕短之至也?!?0〕長者不過十之,〔21〕數之極也?!庇谑菂强驮唬骸吧圃?,圣人!”〔22〕【注釋】〔1〕“吳”,國名,亦稱“句吳”、“攻吳”。姬姓,始祖為周太王之子太伯、仲雍。太伯、仲雍因太王欲立少子季歷,避奔荊蠻。太伯自號句吳,被擁立為吳太伯。太伯卒,仲雍繼位。周武王滅商后,正式封仲雍曾孫周章為吳君,列為諸侯。建都吳(今江蘇蘇州),轄境有今江蘇南部、上海及浙江北部、安徽東南部一帶。春秋時,壽夢稱王,國力漸強。公元前五○六年吳王闔閭曾擊敗楚國。公元前四九四年吳王夫差領兵攻入越國,迫使越國句踐臣服,并北上與晉爭霸。公元前四七三年被越國所滅。“越”,國名,亦稱“于越”。姒姓,相傳為夏禹的后裔,始祖為夏后少康庶子無余,被封于會稽(今浙江紹興),專門奉守對禹的祭祀。春秋時與吳國經常爭戰(zhàn)。公元前四九四年被吳王夫差打敗。越王句踐臥薪嘗膽,積蓄力量,于公元前四七三年滅亡吳國。此后向北擴張,稱霸諸侯,轄境有今江蘇北部運河以東、江蘇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江西東部之地。戰(zhàn)國時衰落,約于公元前三○六年被楚國所滅。〔2〕“墮”,音huī,通“隳”,毀壞?!皶?,越國首都,在今浙江紹興。按“吳伐越,墮會稽”事在公元前四九四年。〔3〕“節(jié)”,段?!皩!?,獨占,占滿?!?〕“使使”,第一個“使”,音shǐ,意為派遣,命令;第二個“使”,音shì,意為出使,使者?!?〕“禹”,亦稱“大禹”、“夏禹”、“戎禹”,姒姓,為古代夏后氏部落首領,鯀之子。鯀治水失敗,舜命他繼續(xù)治水,治水成功。舜死后,繼任部落聯盟首領。他死后,兒子啟建立夏朝。詳見本書《夏本紀》?!爸隆?,招致,招來?!吧瘛?,按《左傳》文公十一年孔穎達《疏》所引《國語》及《說苑·辨物》、《孔子家語·辨物》、《博物志》均作“臣”?!皶健保缟剑ɑ蜃鳌懊┥健?、“防山”),在今浙江紹興、嵊縣、諸暨、東陽間。相傳夏禹到此大會諸侯,計功封爵,始命名會稽,取會計之意?!?〕“防風氏”,古部族名,此指防風氏部族首領。〔7〕“戮”,音lù,陳尸?!?〕“神”,神靈。按《國語·魯語下》、《說苑·辨物》、《孔子家語·辨物》均作“靈”?!熬V紀”,治理,管理,此引申為護佑,造福?!?〕“守”,守候,侍奉,祭祀?!?0〕“社”,土地神?!梆ⅰ?,谷神?!吧琊楣睢?,祭祀社稷的是公侯。按此句《國語·魯語下》作“社稷之守者為公侯”,《孔子家語·辨物》作“諸侯社稷之守為公侯”。又此句之下,《說苑·辨物》、《孔子家語·辨物》有“山川之祀為諸侯”。〔11〕“屬”,隸屬,歸屬?!?2〕“汪罔”,亦作“汪芒”、“■芒”,古部族名?!?3〕“封”,山名,在今浙江德清西南?!柏?,或作“嵎”、“隅”,山名,在今浙江德清西南?!?4〕“釐”,音x9。按《國語·魯語下》、《孔子家語·辨物》、《左傳》文公十一年杜預注作“漆”。而黃丕烈《國語札記》、王引之《經義述聞》謂“漆”系“淶”字之誤。〔15〕“虞”,即“有虞氏”,此指傳說中夏以前有虞氏統(tǒng)治的時代。舜即有虞氏領袖,居蒲阪(今山西永濟西蒲州鎮(zhèn))?!跋摹保?,相傳為有夏氏禹的兒子啟所建立,都于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后遷至斟(今河南登封西北)、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等地。末代王夏桀,被商湯所滅,前后共十三代、十六王,約相當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紀至前十六世紀左右?!吧獭?,朝代名,公元前十六世紀商湯滅夏后所建,建都于亳(今山東曹縣南),后曾多次遷移。盤庚遷都于殷(今河南安陽小屯村),因而“商”也稱“殷”。末代王商紂,公元前十一世紀被周武王攻滅。“在虞、夏、商為汪罔”,按《說苑·辨物》、《孔子家語·辨物》作“在虞、夏為防風氏,商為汪芒氏”,多出“為防風氏”四字,于義為長?!?6〕“周”,朝代名,此當指西周及春秋初之東周,時當公元前十一世紀至前六世紀左右?!伴L翟”,或作“長狄”。部族名,春秋時活動于西起山西臨汾、長治,東至山東邊境的山谷間。鄋瞞為其后裔,見《左傳》文公十一年?!?7〕“今”指當時,公元前五世紀?!?8〕“幾何”,多少?!?9〕“僬僥”,音jiāoyáo,亦作“焦僥”。“僬僥氏”,傳說中的矮人部族?!?0〕“至”,極,最。〔21〕“十之”,十倍于三尺,即三丈?!?2〕按本節(jié)所記,又見《國語·魯語下》、《說苑·辨物》、《孔子家語·辨物》。
桓子嬖臣曰仲梁懷,〔1〕與陽虎有隙?!?〕陽虎欲逐懷,公山不狃止之?!?〕其秋,懷益驕,陽虎執(zhí)懷?;缸优柣⒁蚯艋缸?,與盟而之。〔4〕陽虎由此益輕季氏。〔5〕季氏亦僭于公室,〔6〕陪臣執(zhí)國政,〔7〕是以魯自大夫以下皆僭離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詩》、《書》、《禮》、《樂》,〔8〕弟子彌眾,〔9〕至自遠方,莫不受業(yè)焉。
【注釋】〔1〕“嬖”,音bì,寵幸,寵愛。“仲梁懷”,氏仲梁,名懷,季氏家臣。〔2〕“隙”,音xì,裂痕,怨恨?!?〕“公山不狃”,氏公山,名“不狃”,亦作“不擾”、“弗擾”,字子泄,魯國大夫,季氏宰,并任費邑宰?!?〕“”,音sh@,通“釋”,釋放。按自“桓子嬖臣”至此,見《左傳》定公五年。〔5〕“輕”,輕視?!?〕“僭”,音jiàn,僭越,僭冒名位超越自己的本分?!?〕“陪臣”,指諸侯的大夫,因其對天子自稱“陪臣”?!?〕“修”,編纂,整理。“《詩》”,即《詩經》。中國現存最早的詩歌總集。因被儒家奉為經典,故通常稱為《詩經》。共收詩三百零五篇,編成于春秋時代。司馬遷以為系孔子刪定,后人多有懷疑。全書分為“風”、“雅”、“頌”三大類:“風”類有十五國風,“雅”類有《大雅》、《小雅》,“頌”類有《國頌》、《魯頌》、《商頌》。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葉的作品。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保存了珍貴的古代史料?!啊稌贰?,即《尚書》。中國上古歷史文獻資料的匯編。被儒家奉為經典,故亦稱《書經》。司馬遷認為經孔子選編而定。所涉內容,上起唐堯、虞舜,下至春秋時代。西漢初存二十八篇,即《今文尚書》。漢武帝時發(fā)現孔子住宅壁藏《古文尚書》,東晉時又有梅頤所獻偽《古文尚書》。現在流行的《十三經注疏》和《尚書》,是《今文尚書》和偽《古文尚書》的合編?!啊抖Y》”,關于禮儀制度的文獻,類似今存《儀禮》之類的典籍。不少學者認為孔子沒有整理過禮書,只是對具體的禮節(jié)儀式作過規(guī)范整理?!啊稑贰贰保稑方洝?,已失傳。一些學者認為孔子之時沒有樂書,“樂”當指各種配合唱《詩》和舉行禮儀的樂曲?!?〕“彌”,音mí,更加。
定公八年,〔1〕公山不狃不得意于季氏,〔2〕因陽虎為亂,〔3〕欲廢三桓之適,〔4〕更立其庶孽陽虎素所善者,〔5〕遂執(zhí)季桓子?;缸釉p之,得脫。定公九年,陽虎不勝,奔于齊。是時孔子年五十。
【注釋】〔1〕“定公八年”,魯定公八年,公元前五○二年?!?〕“得意”,得志,欲望得到滿足。〔3〕“因”,利用,憑借,〔4〕“三桓”,指季孫氏、孟孫氏、叔孫氏三家。“適”,音d0,通“嫡”,嫡子,正妻所生的長子,為宗法制度下的合法繼承人?!?〕“更”,更改?!笆酢?,庶子,妾所生的兒子。此泛指庶出旁支的子弟。
公山不狃以費畔季氏,〔1〕使人召孔子??鬃友缽浘?,〔2〕溫溫無所試,〔3〕莫能己用,〔4〕曰:“蓋周文、武起豐、鎬而王,〔5〕今費雖小,儻庶幾乎!”〔6〕欲往。子路不說,〔7〕止孔子??鬃釉唬骸胺蛘傥艺哓M徒哉?〔8〕如用我,其為東周乎!”〔9〕然亦卒不行。〔10〕【注釋】〔1〕“費”,音bì,亦作“鄪”、“肸”,魯國邑名,為季氏采邑,在今山東費縣西北?!芭稀?,通“叛”,反叛?!?〕“循道”,遵循周代的王道。或本作“脩道”,亦通?!皬洝?,久,久遠。〔3〕“溫”,音yùn,通“蘊”,蘊結,郁結?!皽販亍?,郁悶,不得志的樣子。“試”,任用。〔4〕“莫能己用”,即“莫能用己”,沒人能任用自己。〔5〕“周文、武”,即周文王、周武王?!柏S”,或作“酆”,亦稱豐京,西周國都,周文王伐崇侯虎后從岐遷都于此,在今陜西長安西南灃河以西?!版€”,音h4o,或作“鄗”,亦稱鎬京、宗周,西周國都,周武王時從豐遷都于此,在今陜西長安縣?!?〕“儻”,音t3ng,倘或,或許?!笆鼛住?,相近,差不多?!皫住保鬸9?!?〕“子路”,氏仲,名由,字路,排行季,亦稱“季路”、“仲由”、“季由”、“季子”、“仲路”,魯國卞(今山東泗水)人,生于公元前五四二年,卒于公元前四八○年,孔子學生,曾任季孫氏宰,后任衛(wèi)大夫孔悝宰,死于衛(wèi)國內亂,以勇力出名。詳見本書《仲尼弟子列傳》?!?〕“徒”,空,徒勞。〔9〕“其”,將,將來。“為東周”,在東方復興周道。〔10〕“卒”,結果,最終。按此事見《論語·陽貨》。
其后定公以孔子為中都宰,〔1〕一年,四方皆則之?!?〕由中都宰為司空,由司空為大司寇。〔3〕【注釋】〔1〕“中都”,魯國邑名,在今山東汶上西?!霸住?,長,長官?!?〕“則”,效法?!?〕“大司寇”,官名,職掌監(jiān)察糾舉、司法刑獄,為魯卿。
定公十年春,及齊平,〔1〕夏,齊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2〕“魯用孔丘,其勢危齊?!蹦耸故垢骠敒楹脮?,〔3〕會于夾谷?!?〕魯定公且以乘車好往?!?〕孔子攝相事,〔6〕曰:“臣聞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古者諸侯出疆,必具官以從。〔7〕請具左右司馬?!薄?〕定公曰:“諾?!薄?〕具左右司馬。會齊侯夾谷,為壇位,〔10〕土階三等,〔11〕以會遇之禮相見,〔12〕揖讓而登?!?3〕獻酬之禮畢,〔14〕齊有司趨而進曰:〔15〕“請奏四方之樂。”〔16〕景公曰:“諾。”于是旍旄羽袚矛戟劍撥鼓噪而至?!?7〕孔子趨而進,歷階而登,〔18〕不盡一等,〔19〕舉袂而言曰:〔20〕“吾兩君為好會,夷狄之樂何為于此!〔21〕請命有司!”有司卻之,〔22〕不去,〔23〕則左右視晏子與景公。景公心怍,〔24〕麾而去之。〔25〕有頃,齊有司趨而進曰:“請奏宮中之樂。”景公曰:“諾。”優(yōu)倡侏儒為戲而前?!?6〕孔子趨而進,歷階而登,不盡一等,曰:“匹夫而營惑諸侯者罪當誅!〔27〕請命有司!”有司加法焉,〔28〕手足異處?!?9〕景公懼而動,知義不若,歸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魯以君子之道輔其君,而子獨以夷狄之道教寡人,〔30〕使得罪于魯君,為之奈何?”〔31〕有司進對曰:“君子有過則謝以質,〔32〕小人有過則謝以文?!?3〕君若悼之,〔34〕則謝以質。”于是齊侯乃歸所侵魯之鄆、汶陽、龜陰之田以謝過?!?5〕【注釋】〔1〕“及”,與,同?!捌健保?,和好?!?〕“黎鉏”,人名,本書《齊世家》作“犂鉏”,《左傳》定公十年作“黎彌”?!?〕“為”,舉行?!昂脮?,友好盟會?!?〕“夾谷”,一名“祝其”,齊國地名,在今山東萊蕪南?!?〕“乘”,坐,駕?!昂猛?,指不加防范而友好前往?!?〕“攝”,代,兼?!跋唷保澏Y者,即盟會司儀。〔7〕“具”,具備,配備。“官”,官員。〔8〕“左右司馬”,即左司馬、右司馬,武官名,執(zhí)掌軍政、軍法?!?〕“諾”,答應聲。〔10〕“壇”,土筑的高臺,用作舉行盟會或祭祀等典禮。“位”,位次,席位?!?1〕“土階”,登臺的土階。“三等”,三級?!?2〕“會遇之禮”,一種諸侯間較為簡略的會見之禮?!?3〕“揖讓”,作揖謙讓?!暗恰?,上,升?!?4〕“獻酬”,亦作“獻■”,飲宴時敬酒勸酒?!?5〕“有司”,有關官吏。〔16〕“四方”,四邊,泛指邊遠少數部族,即下文的“夷狄”?!?7〕“旍”,音j9ng,同“旌”,一種竿頭綴有旄牛尾,下系五彩析羽的旗?!办浮?,音m2o,旗竿頭上用旄牛尾所做的裝飾。“袚”,音f*,通“帗”,用五色彩帛制作的舞具。按周代有“帗舞”,舞者手執(zhí)全羽或五彩繒而舞?!皳堋?,音fá,大盾?!肮脑搿?,擊鼓呼叫?!?8〕“歷階”,一步跨一級臺階。按古代禮制,上臺階時,每登一級需有一個兩腳并立的聚足動作。歷階而上,則沒有聚足動作,表示孔子為爭取時間已來不及顧到細小禮節(jié)?!?9〕“不盡”,不足,不夠。“不盡一等”,不夠一級,即還差一級沒上。〔20〕“袂”,音mèi,衣袖?!芭e袂”,舉起衣袖,即抬起手?!?1〕“夷狄”,古時稱東方各族為夷,稱北方各族為狄,此泛指四方的少數部族。〔22〕“卻”,退卻,后退。〔23〕“去”,離去,離開?!?4〕“怍”,音zu^,慚愧?!?5〕“麾”,音hu9,通“揮”,揮手,指揮?!?6〕“優(yōu)倡”,表演樂舞戲謔的藝人?!百濉保聿陌〉娜?。古時常充當優(yōu)倡弄人,以供取樂?!?7〕“匹夫”,庶民,百姓?!盃I惑”,別本或作“熒惑”,迷惑。〔28〕“加法”,施加刑法,施刑?!?9〕“手足異處”,手腳分離,此指腰斬之刑。〔30〕“寡人”,國君對自己的謙稱,意為寡德之人。〔31〕“為之奈何”,對這怎么辦。〔32〕“謝”,認錯,道歉。“質”,質實,實際行動?!?3〕“文”,文飾,言辭?!?4〕“悼”,恐懼?!?5〕“鄆”,音y)n,亦稱西鄆,魯國邑名,在今山東鄆城東。“汶陽”,魯國地名,在今山東泰安西南一帶。因在汶水之北,故名?!褒旉帯?,魯國地名,在今山東泗水東北,因在龜山之北,故名?!坝谑驱R侯乃歸所侵之鄆、汶陽、龜陰之田”,按《左傳》定公十年云:“齊人來歸鄆、讙、龜陰之田?!倍蓬A注:“三邑,皆汶陽田也?!惫柿河窭K《史記志疑》云:“此以‘汶陽,易‘讙’,誤。疑‘鄆’字誤倒在‘汶陽’上,又脫‘讙’字。”可備一說。
定公十三年夏,〔1〕孔子言于定公曰〔2〕:“臣無藏甲,〔3〕大夫毋百雉之城。”〔4〕使仲由為季氏宰,〔5〕將墮三都?!?〕于是叔孫氏先墮郈?!?〕季氏將墮費,公山不狃、叔孫輒率費人襲魯?!?〕公與三子入于季氏之宮,〔9〕登武子之臺。〔10〕費人攻之,弗克,〔11〕入及公側?!?2〕孔子命申句須、樂頎下伐之?!?3〕費人北?!?4〕國人追之,敗諸姑蔑。〔15〕二子奔齊,〔16〕遂墮費。將墮成,〔17〕公斂處父謂孟孫曰:〔18〕“墮成,齊人必至于北門。且成,孟氏之保鄣,〔19〕無成是無孟氏也。我將弗墮。”十二月,公圍成,弗克。〔20〕【注釋】〔1〕“定公十三年”,按《左氏》、《公羊》、《谷梁》三傳及本書《魯周公世家》,墮三都事均系定公十二年,此“三”當系“二”字之誤。〔2〕“孔子言于定公曰”,據《公羊傳》,當是孔子言于季孫?!?〕“甲”,兵甲,武器?!安丶住?,私藏的武器?!?〕“雉”,古代計算城墻面積的單位,長三丈、高一丈為一雉。按以上文字,參見《公羊傳》定公十二年?!?〕“季氏宰”,季氏家臣之長,即季氏總管?!?〕“三都”,魯國三桓的采邑,即季孫氏之費,叔孫氏之郈,孟孫氏之成,〔7〕“郈”,音h^u,魯邑名,在今山東東平東南?!?〕“叔孫輒”,名輒,字子張,叔孫氏庶子,魯國大夫?!?〕“三子”,指季孫、叔孫、孟孫,具體為季孫斯、叔孫州仇、仲孫何忌?!皩m”,住房,住宅。秦漢以后,宮才專指帝王的住宅?!?0〕“武子之臺”,即季武子臺,在季氏宅中?!?1〕“克”,攻克,攻下?!?2〕“入及公側”,俞樾《茶香室經說》疑此“入”字乃“矢”字之誤,則當作“矢及公則”。〔13〕“申句須、樂頎”,兩人均為魯國大夫?!跋隆?,下臺?!?4〕“北”,敗走,敗逃。〔15〕“姑蔑”,魯國地名,亦稱“蔑”,在今山東泗水東?!?6〕“二子”,指公山不狃和叔孫輒?!?7〕“成”,亦作“郕”,魯國邑名,當時為孟孫氏采邑,在今山東泰安南?!?8〕“公斂處父”,名陽,氏公斂,字處父,亦稱“公斂陽”,孟孫氏家臣,成邑宰。“孟孫”,仲孫何忌,即孟懿子?!?9〕“孟氏”,孟孫氏,亦稱仲孫氏?!氨[怠?,即“保障”,保護障蔽?!?0〕按自“仲由為季氏宰”至此,又見《左傳》定公十二年。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攝相事,〔1〕有喜色。門人曰:〔2〕聞君子禍至不懼,福至不喜?!笨鬃釉唬骸坝惺茄砸?。不曰‘樂其以貴下人’乎?”于是誅魯大夫亂政者少正卯。〔3〕與聞國政三月,〔4〕粥羔豚者弗飾賈;〔5〕男女行者別于涂;〔6〕涂不拾遺;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歸。〔7〕【注釋】〔1〕“行攝”,崔適《史記探源》以為系“攝行”之誤倒,當依《魯世家》“周公乃踐阼代成王攝行政當國”之文例訂正。“相”,國相,宰相,為最高行政長官。但當時魯周并無相職之名,此系司馬遷以秦漢相應官名所作追述?!坝纱笏究苄袛z相事”,梁玉繩《史記志疑》云:“攝相者,乃儐相會盟之事。蓋孔子自相會夾谷,后遂以司寇攝行人之職,《索隱》、《述贊》曰‘攝相夾谷’是也?!币恍W者對孔子攝相也持懷疑態(tài)度。但《晏子春秋·外篇》、《荀子·宥坐》、《尹文子》等古書皆有孔子為相的記載,因此司馬遷的這一記載,不宜輕易否定。按本書《十二諸侯年表》、《魯國公世家》,皆云魯定公十二年孔子離開魯國。此以孔子攝相和接著出走,系于定公十四年,明顯有誤。當據《年表》、《魯世家》,系于定公十二年。〔2〕“門人”,門徒,弟子?!?〕“亂政者”,擾亂國政的人?!吧僬?,氏少正,或謂少正為官名,名卯。《論衡·講瑞》云:“少正卯在魯,與孔子并;孔子之門,三盈三虛,唯顏淵不去?!薄坝谑钦D魯大夫亂正者少正卯”,此事最早見《荀子·宥坐》,云“孔子為魯攝相,朝七日而誅少正卯”,并載孔子所舉少正卯兼有五惡:“一曰心達而險,二曰行辟而堅,三曰言偽而辯,四曰記丑而博,五曰順非而澤?!薄兑淖印なト恕罚痘茨献印镎摗芳啊墩f苑·指武》,《論衡》《講瑞》、《定賢》,《白虎通·誅伐篇》引《韓詩內傳》,《孔子家語·始誅》等皆記之。但后來不少學者力辯其無,以為是寓言傳說?!?〕“與”,音yù,參與。“聞”,聽理,操理?!?〕“粥”,音yù,通“鬻”,賣?!百Z”,通“價”?!帮椯Z”,加價,抬高價格?!?〕“涂”,通“途”,道路。下“涂”字同?!澳信姓邉e于涂”,男女行路,分道而走?!秴问洗呵铩烦伞吩疲骸澳凶有泻跬坑遥有泻跬孔??!薄?〕“皆予之以歸”,按《孔子家語·相魯》作“皆如歸焉”。
齊人聞而懼,曰:“孔子為政必霸,霸則吾地近焉,我之為先并矣,〔1〕盍致地焉?”〔2〕黎鉏曰:“請先嘗沮之;〔3〕沮之而不可則致地,庸遲乎!”〔4〕于是選齊國中女子好者八十人,〔5〕皆衣文衣而舞《康樂》,〔6〕文馬三十駟,〔7〕遺魯君?!?〕陳女樂文馬于魯城南高門外?!?〕季桓子微服往觀再三,〔10〕受,乃語魯君為周道游,〔11〕往觀終日,怠于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薄?2〕孔子曰:“魯今且郊,〔13〕如致膰乎大夫,〔14〕則吾猶可以止?!被缸幼涫荦R女樂,三日不聽政;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5〕孔子遂行,宿乎屯?!?6〕而師己送,〔17〕曰:“夫子則非罪?!笨鬃釉唬骸拔岣杩煞??”歌曰:“彼婦之口,可以出走;彼婦之謁,〔18〕可以死敗。蓋優(yōu)哉游哉,〔19〕維以卒歲!”〔20〕師己反,〔21〕桓子曰:“孔子亦何言?”師己以實告。桓子喟然嘆曰:〔22〕“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23〕【注釋】〔1〕“并”,兼并,并吞?!?〕“盍”,音hé,何不?!爸隆保滤?,獻送?!?〕“嘗”,試?!熬凇?,音jǔ,止,阻止?!?〕“庸”,豈,難道?!斑t”,晚。〔5〕“好”,美好,漂亮。“八十人”,按《韓非子·內儲說下》及《太平御覽》卷五七一所引《孔子家語》均作“二八”?!?〕“文衣”,有紋飾的衣服?!啊犊禈贰贰?,《孔子家語·子路初見》作“容璣”,舞曲名。〔7〕“文馬”,毛色有花紋的馬。“駟”,音s@,四匹馬。古代一車套四馬,為駟。故以“駟”作為計算馬匹的單位?!?〕“遺”,音w8i,饋贈,送致?!?〕“高門”,為魯國都城正南門。原稱“稷門”,魯僖公時擴建增高,故稱高門?!?0〕“微服”,平民服裝。古代服飾,依人的地位有不同的規(guī)定。這里季桓子為了隱藏自己的身份而改穿地位低下的平民服裝?!霸偃?,二三次,多次。〔11〕“語”,音yù,相告,告訴?!爸艿馈?,繞道,環(huán)繞道路?!?2〕“夫子”,古代對男子的尊稱?!?3〕“郊”,祭名,冬至日在南郊祭天。這原為天子之禮,因魯國為周公之后,周成王特賜魯國也可舉行郊祀?!?4〕“膰”,音f2n,祭肉,祭祀時作為供品的肉。按當時禮制,魯君在郊祭之后,應將祭肉分賜宗親和卿大夫?!?5〕“膰俎”,盛于俎中的祭肉。〔16〕“屯”,魯地名,《集解》云:“在魯之南也?!薄犊鬃蛹艺Z·子路初見》作“郭屯”。按《論語·微子》云:“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碑敒橐陨嫌浭鏊??!?7〕“師己”,魯國大夫。亦見《左傳》昭公二十五年?!?8〕“謁”,稟告,陳說。按《說苑·談叢》作“喙”?!?9〕“優(yōu)哉游哉”,即“優(yōu)游”,悠閑自在。〔20〕“維”,按《孔子家語·子路初見》作“聊”?!白錃q”,過完歲月,消磨時光。〔21〕“反”,通“返”。〔22〕“喟”,音kuì,嘆聲?!?3〕“罪”,怪罪。“群婢”,指女樂。
孔子遂適衛(wèi),〔1〕主于子路妻兄顏濁鄒家。〔2〕衛(wèi)靈公問孔子:〔3〕“居魯得祿幾何?”〔4〕對曰:“奉粟六萬?!薄?〕衛(wèi)人亦致粟六萬。居頃之,或譖孔子于衛(wèi)靈公,〔6〕靈公使公孫余假一出一入?!?〕孔子恐獲罪焉,居十月,去衛(wèi)。
【注釋】〔1〕“適”,往,去到?!?〕“主”,以……為主人,即寓居,客居?!邦仢徉u”,亦作“顏讎由”,衛(wèi)國大夫。〔3〕“衛(wèi)靈公”,名元,衛(wèi)襄公之子,婤姶所生,公元前五三四年至公元前四九三年在位。詳見本書《衛(wèi)康叔世家》。〔4〕“祿”,古代官吏的俸給。一般以發(fā)放糧食的數量為標準?!?〕“奉”,通“俸”,俸祿。“六萬”,此為俸祿數量。但其計量單位不詳?!端麟[》和《正義》以為是“石”,純系猜測。當時各國量制不統(tǒng)一,齊國俸祿以“鐘”計,如《孟子·滕文公下》“祿萬鐘”;衛(wèi)國則以“盆”計,見《墨子·貴義》。〔6〕“譖”,音zèn,進讒言,說人壞話。〔7〕“公孫余假”,衛(wèi)國大夫,當系公室后裔。本書僅此一見?!耙怀鲆蝗搿?,一會兒出去,一會兒進來,指出入頻繁?!端麟[》謂“以兵仗出入,以脅夫子也”,似可不信。
將適陳,過匡,〔1〕顏刻為仆,〔2〕以其策指之曰:〔3〕昔吾入此,由彼缺也。”〔4〕匡人聞之,以為魯之陽虎,陽虎嘗暴匡人,〔5〕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狀類陽虎,拘焉五日。〔7〕顏淵后,〔8〕子曰:“吾以汝為死矣。”顏淵曰:“子在,回何敢死!”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懼??鬃釉唬骸拔耐跫葲],〔9〕文不在茲乎?〔10〕天之將喪斯文也,〔11〕后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2〕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13〕孔子使從者為甯武子臣于衛(wèi),〔14〕然后得去。
【注釋】〔1〕“匡”,衛(wèi)國邑名,在今河南長垣?!?〕“顏刻”,“刻”或作“亥”、“尅”,本書《仲尼弟子列傳》作“高”,《史記索隱》引《孔子家語》作“產”;字子驕,《通典》云字子精,孔子弟子。見本書《仲尼弟子列傳》?!捌汀?,車夫,駕車的人?!?〕“策”,馬鞭?!?〕“缺”,缺口”,此指城墻缺口。〔5〕“暴”,強暴,施暴?!?〕“止”,阻止,扣留?!?〕“拘”,拘留?!把伞保谑?,于此?!?〕“顏淵”,名回,字子淵,孔子弟子,極受孔子贊賞,生于公元前五二一年,卒于公元前四九○年。詳見本書《仲尼弟子列傳》。按以下顏淵與孔子對話,見《論語·先進》?!?〕“文王”,周文王?!皼]”,音mò,通“歿”,死。〔10〕“文”,文化,此泛指周朝的禮樂制度和文獻典籍?!捌潯保?,這,指孔子自己?!?1〕“斯”,此,這?!?2〕“后死者”,指孔子自己?!芭c”,與聞,聞知?!?3〕“如……何”,亦作“奈……何”,對……怎么辦,把……怎么樣?!坝琛保?。按自“孔子曰”以下至此,又見《論語·子罕》。〔14〕“從者”,隨從,此指身邊的弟子。“南武子”,名俞,氏寧,謚武,衛(wèi)國卿大夫。按《左傳》僖公二十八年,甯武子于公元前六三二年即已輔佐衛(wèi)成公。又據《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公元前五四六年甯氏家族被誅滅。而孔子此時距甯武子之死已有一百多年,可證所記有誤。崔適《史記探源》以為“甯武子當是孔文子之訛”,可備一說。
去即過蒲?!?〕月余,反乎衛(wèi),主蘧伯玉家。〔2〕靈公夫人有南子者,〔3〕使人謂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與寡君為兄弟者,〔4〕必見寡小君?!?〕寡小君愿見?!笨鬃愚o謝,不得已而見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門,北面稽首。〔7〕夫人自帷中再拜,〔8〕環(huán)佩玉聲璆然?!?〕孔子曰:“吾鄉(xiāng)為弗見,〔10〕見之禮答焉?!弊勇凡徽f??鬃邮钢唬骸?1〕“予所不者,〔12〕天厭之!〔13〕天厭之!”〔14〕居衛(wèi)月余,靈公與夫人同車,宦者雍渠參乘,〔15〕出,使孔子為次乘,〔16〕招搖市過之。〔17〕孔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薄?8〕于是丑之,〔19〕去衛(wèi),過曹?!?0〕是歲,魯定公卒。
【注釋】〔1〕“蒲”,衛(wèi)國邑名,在今河南長桓?!?〕“蘧伯玉”,氏蘧(音qú),“蘧”或作“璩”,名瑗,字伯玉,謚成,蘧莊子無咎之子,衛(wèi)國大夫,頗受孔子贊揚?!?〕“南子”,亦稱“釐夫人”,宋女?!?〕“不辱”,不以為辱,謙詞。“寡君”,寡人,國君的自我謙稱?!?〕“寡小君”,諸侯謙稱自己的妻子?!?〕“絺”,音ch9,細葛布?!搬 保魒7i,帷帳,帳幔?!?〕“北面”,面朝北?!盎?,音q@,叩頭至地?!盎住?,一種叩頭至地的跪拜禮,是古代九拜中最恭敬的?!?〕“再拜”,連行兩次拜禮?!鞍荨?,一種表示敬意的禮節(jié)。拱手彎腰,相當于后來的作揖?!?〕“環(huán)佩”,佩玉?!碍G”,音qi*,佩玉相互碰撞發(fā)出的聲音?!?0〕“鄉(xiāng)”,音xiàng,通“向”,過去,以前。〔11〕“矢”,通“誓”,起誓,發(fā)誓?!?2〕“所”,如果,倘若。“不”,音fǒu,通“否”,不然,不是這樣。按《論語·雍也》作“否”。〔13〕“厭”,厭惡,厭棄。〔14〕按此語見《論語·雍也》。〔15〕“宦者”,閹人,宦官。“雍渠”,亦作“雍雎”、“癰疽”、“癰雎”,衛(wèi)靈公的寵幸侍臣。“參乘”,亦作“驂乘”,即陪乘,立于車右,負責護衛(wèi)。古代乘車,尊者居左,御者居中,參乘居右,故“參乘”又稱“車右”、“戎右”?!?6〕“次乘”,第二輛車?!?7〕“招搖”,張揚炫耀?!?8〕按此語見《論語·雍也》?!?9〕“丑”,惡,厭惡。〔20〕“曹”,諸侯國名,姬姓,西周初年所封,始封君為周武王弟叔振鐸,建都陶丘(今山東定陶西南),有今山東西部地區(qū),公元前四八七年被宋國所滅。
孔子去曹適宋,與弟子習禮大樹下。宋司馬桓魋欲殺孔子,〔1〕拔其樹。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笨鬃釉唬骸疤焐掠谟瑁隔s其如予何!”〔2〕【注釋】〔1〕“桓魋”,名魋(音tu0),氏向,宋國司馬,亦稱“向魋”,系宋桓公后裔,故又稱“桓魋”、“桓司馬”。公元前四八一年,進入曹地反叛,后奔衛(wèi),又奔齊,任齊次卿。〔2〕按此語見《論語·述而》。
孔子適鄭,〔1〕與弟子相失,〔2〕孔子獨立郭東門?!?〕鄭人或謂子貢曰:〔4〕“東門有人,其顙似堯,〔5〕其項類皋陶,〔6〕其肩類子產,〔7〕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8〕累累若喪家之狗?!薄?〕子貢以實告孔子??鬃有廊恍υ唬骸?0〕“形狀,末也?!?1〕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12〕然哉!”〔13〕【注釋】〔1〕“鄭”,諸侯國名,姬姓,始封君為周宣王弟友,即鄭桓公,于公元前八○六年受封于鄭(今陜西華縣東)。周幽王時,鄭桓公看到西周王朝的頹勢,將財產、部族轉移到東虢和鄶之間。鄭武公時,先后攻滅鄶和東虢,建都新鄭(今河南新鄭),轄有今河南中部地區(qū)。鄭武公、鄭莊公相繼為周王室卿士,春秋初強盛一時。后逐漸衰落,于公元前三七五年被韓國滅亡。〔2〕“相失”,互相走失。〔3〕“郭”,外城?!?〕“子貢”,名賜,氏端木(“木”或作“沐”),字子貢(“貢”或作“贛”),亦稱“端木賜”,衛(wèi)國人,生于公元前五二○年,孔子弟子,善于辭令。曾經商曹、魯間,富至千金。歷任魯國、衛(wèi)國,出使聘問各國。詳見本書《仲尼弟子列傳》?!?〕“顙”,音s3ng,額,額頭。“堯”,即唐堯,詳見本書《五帝本紀》?!?〕“項”,頸,脖子?!案尢铡保鬵1oy2o,亦稱“咎繇”,偃姓,傳說中東夷部族的首領。舜時任執(zhí)掌刑法的官。禹時被選為繼承人,因早死而未繼位?!?〕“子產”,名僑(或作“喬”);字子產,又字子美;謚成;鄭穆公之孫,故氏公孫;子國之子,故又氏國。亦稱“公孫僑”、“國僑”、“公孫成子”。公元前554年為鄭卿,公元前五四三年執(zhí)政,實行改革,公元前五二二年去世?!?〕“要”,“腰”的本字?!坝怼?,即夏禹、大禹,詳見本書《夏本紀》?!?〕“累累”,通“羸羸”,瘦瘠疲憊的樣子?!皢省?,失?!皢始摇?,失去家,無家可歸?!?0〕“欣然”,喜悅的樣子?!?1〕“末”,末梢,枝節(jié),次要?!妒酚洝穭e本或作“未”,《白虎通義·壽命》、《論衡·骨相》亦作“未”,意為不,不是,亦通?!?2〕“然”,這樣,是?!?3〕按此事又見《論衡·骨相》、《白虎通義·壽命》。《韓詩外傳九》所記較詳,而有所不同。
孔子遂至陳,主于司城貞子家?!?〕歲余,吳王夫差伐陳,〔2〕取三邑而去?!?〕趙鞅伐朝歌?!?〕楚圍蔡,蔡遷于吳。〔5〕吳敗越王句踐會稽。〔6〕【注釋】〔1〕“司城貞子”,即“公孫貞子”,陳哀公之孫,公子勝之子,公子勝曾任司城,后世因以為氏,“貞”為其謚,陳國大夫。死于公元前四八○年。按此事亦見《孟子·萬章上》?!?〕“吳王夫差”,吳王闔閭之子,吳國末代君主,曾一度大敗越、齊,與晉爭霸,后被越滅國,自殺身亡。公元前四九五年至前四七三年在位。詳見本書《吳太伯世家》。〔3〕“取三邑而去”,按《左傳·哀公元年》經、傳及本書《十二諸侯年表》均無“取三邑”之事,梁玉繩《史記志疑》以為是誤記?!?〕“趙鞅”,名鞅,又名志父,氏趙,謚簡,故亦稱“趙簡子”、“志父”,又稱“趙孟”,趙景子成之子,晉國卿,公元前四九七年至前四七五年當政。他在內訌中戰(zhàn)勝范氏、中行氏,擴大封地,為日后趙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詳見本書《趙世家》?!俺琛痹瓰樾l(wèi)國國都,此時已成晉國之邑,在今河南淇縣。按本書《十二諸侯年表》云:“趙鞅圍范、中行朝歌?!薄?〕“蔡遷于吳”,按蔡遷于州來,事在魯哀公二年(公元前四九三年),晚此一年?!蹲髠鳌钒Ч暝啤安逃谑呛跽堖w于吳”。梁玉繩《史記志疑》謂“蔡”下缺“請”字,可從。〔6〕“越王句踐”,越王允常之子,亦稱“■執(zhí)”,公元前四九七年至前四六五年在位。曾被吳軍大敗,屈辱臣服。但他臥薪嘗膽,勵精圖治,任用范蠡、文種等賢臣,修明政治,經過十年準備,由弱變強,結果滅亡吳國,稱霸諸侯。詳見本書《越王句踐世家》。
有隼集于陳廷而死,〔1〕楛矢貫之,〔2〕石砮,〔3〕矢長尺有咫。〔4〕陳湣公使使問仲尼?!?〕仲尼曰:“隼來遠矣,此肅慎之矢也。〔6〕昔武王克商,〔7〕通道九夷百蠻,〔8〕使各以其方賄來貢,〔9〕使無忘職業(yè)。〔10〕于是肅慎貢楛矢石砮,長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令德,〔11〕以肅慎矢分大姬,〔12〕配虞胡公而封諸陳?!?3〕分同姓以珍玉,〔14〕展親;〔15〕分異姓以遠方職,〔16〕使無忘服。〔17〕故分陳以肅慎矢?!痹嚽笾矢?8〕果得之。〔19〕【注釋】〔1〕“隼”,音sǔn,一種兇猛善飛的鳥?!凹?,棲止,停留。“陳廷”,《國語·魯語下》作“陳侯之庭”?!?〕“楛”,音h),樹名?!皸浮保脳局谱鞯募??!柏灐?,貫穿,射穿?!?〕“砮”,音n(,石制的箭鏃?!?〕“咫”,音zhǐ,古長度單位,周制八寸,合今六寸二分二厘。“尺有咫”,一尺八寸?!?〕“陳湣公”,亦作“陳愍公”、“陳閔公”,名周,又名越,陳懷公之子,陳國末代君主,公元前五○一年至前四七九年在位。詳見本書《陳杞世家》?!?〕“肅慎”,古部族名,亦作“息慎”、“稷慎”,商周時,居住于長白山以北至黑龍江中下游一帶,以狩獵為生?!?〕“克”,攻克,滅亡?!?〕“通道”,打通道路?!熬乓陌傩U”,《國語》韋昭注云:“九夷,東夷九國也。百蠻,蠻有百邑也?!贝朔褐钢性囊岬纳贁挡孔?。〔9〕“方賄”,方物,地方物產?!柏暋?,貢獻,進貢?!?0〕“職業(yè)”,分內應盡的義務?!?1〕“昭”,昭彰,昭明?!傲睢保?。〔12〕“大姬”,周武王的長女?!?3〕“配”,婚配,成婚。這里是嫁的意思?!坝莺?,名滿,姓媯,相傳為舜之后裔,亦稱“胡滿”、“媯滿”、“虞公”。其父虞閼父為周陶正。周武王滅商后被封于陳,是為陳國開國君主。詳見本書《陳杞世家》?!?4〕“同姓”,指與周王同宗的姬姓諸侯?!?5〕“展”,伸展,擴展。這里是推廣加深的意思。〔16〕“異姓”,指與周王室不同宗的他姓諸侯,如陳國?!奥殹保氊?,貢品。按《國語·魯語下》“職”下有“貢”?!?7〕“服”,職事,義務?!?8〕“故”,舊?!案?,府庫,倉庫,收藏財物的地方?!?9〕按本節(jié)又見《國語·魯語下》及《說苑·辨物》、《漢書·五行志》、《孔子家語·辨物》。
孔子居陳三歲,會晉、楚爭強,〔1〕更伐陳,〔2〕及吳侵陳,陳常被寇?!?〕孔子曰:“歸與歸與!〔4〕吾黨之小子狂簡,〔5〕進取不忘其初?!薄?〕于是孔子去陳。
【注釋】〔1〕“會”,適逢,恰遇?!?〕“更”,更替,輪番?!?〕“被”,遭受?!翱堋?,侵犯,掠奪?!?〕“與”,音yú,通“歟”,語氣詞,相當于“吧”?!?〕“黨”,古代地方組織,五百家為一黨。此指鄉(xiāng)黨,家鄉(xiāng)?!靶∽印保缚鬃拥牡茏??!翱瘛?,狂放,輕狂?!昂啞保??!翱窈啞?,狂妄自大。此指志向遠大?!?〕“進取”,上進,努力爭取?!俺酢保跏?,初衷。按此孔子語見《孟子·盡心下》。
過蒲,會公叔氏以蒲畔,〔1〕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2〕以私車五乘從孔子。其為人長賢,有勇力,謂曰:“吾昔從夫子遇難于匡,今又遇難于此,命也已。吾與夫子再罹難,〔3〕寧斗而死?!倍飞跫?。蒲人懼,謂孔子曰:“茍毋適衛(wèi),〔4〕吾出子?!薄?〕與之盟,出孔子東門??鬃铀爝m衛(wèi)。子貢曰:“盟可負邪?”〔6〕孔子曰:“要盟也,〔7〕神不聽?!?br/>
【注釋】〔1〕“公叔氏”,衛(wèi)獻公后裔。此時之公叔氏為公叔戍,衛(wèi)國大夫?!肮迨弦云雅稀保础蹲髠鳌匪d,公叔戍于魯定公十四年(公元前四九六年)被衛(wèi)靈公驅逐而出奔魯國,并無據蒲反叛之事。司馬遷所述,不詳所本,或系誤記?!?〕“公良孺”,氏公良,名孺(或作“儒”),字子正,陳國人,孔子弟子,見本書《仲尼弟子列傳》?!?〕“罹”,音lí,遭遇,遭受?!?〕“茍”,倘若,如果?!?〕“出”,讓……出去,放出?!?〕“負”,背棄,違反?!?〕“要”,要挾,脅迫。
衛(wèi)靈公聞孔子來,喜,郊迎。問曰:“蒲可伐乎?”對曰:“可?!膘`公曰:“吾大夫以為不可?!?〕今蒲,衛(wèi)之所以待晉、楚也,〔2〕以衛(wèi)伐之,無乃不可乎?”〔3〕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4〕婦人有保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過四、五人?!薄?〕靈公曰:“善?!比徊环テ?。
【注釋】〔1〕“吾大夫”,我的大夫,此指衛(wèi)國大夫?!?〕“待”,對待,對付,抵御?!?〕“無乃”,豈不是,恐怕?!?〕“死之志”,決死的志氣,此指誓死效忠衛(wèi)國的決心?!?〕“西河”,地區(qū)名,在衛(wèi)國西部的黃河西岸地區(qū),約當今河南內黃、浚縣、滑縣一帶。此指代衛(wèi)國?!?〕“四、五人”,指反叛的首惡只有四、五人。
靈公老,怠于政,〔1〕不用孔子??鬃余叭粐@曰:“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2〕三年有成?!薄?〕孔子行?!?〕【注釋】〔1〕“怠”,懈怠,懶惰?!?〕“期”,音jī,一周年,或整月。“期月”,一整年?!?〕“成”,成功,成效。按孔子語見《論語·子路》?!?〕按以上三節(jié)事,亦見《孔子家語·困誓》。
佛肸為中牟宰?!?〕趙簡子攻范、中行,〔2〕伐中牟。佛肸畔,〔3〕使人召孔子??鬃佑W勇吩唬骸坝陕勚T夫子:〔4〕‘其身親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今佛肸親以中牟畔,子欲往,如之何?”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6〕不曰白乎,涅而不淄?!?〕我豈匏瓜也哉,〔8〕焉能系而不食?”〔9〕【注釋】〔1〕“佛肸”,音b@x9,《漢書·古今人表》作“茀肸”,普國大夫,范氏、中行氏的家臣。“中牟”,晉國邑名,在今河南鶴壁市西,或謂在今河北刑臺、邯鄲之間?!霸住保卦?,一邑之長?!?〕“范”,即范氏,亦稱“士氏”,為晉國世卿大家之一,姓祁,傳說系陶唐氏后裔。范氏先人有士■,以官為氏,故亦稱“士氏”;至士■之孫士會,受封邑于范(在今山東范縣),以邑為氏,始稱“范氏”。此時范氏為范昭子吉射?!爸行小?,即中行氏,晉荀氏分支,為晉國世卿大家之一。先人荀林父為中行主將,因此為氏。此時“中行氏”為中行文子寅?!?〕“畔”,通“叛”。因當時晉國由趙簡子執(zhí)政,是為正統(tǒng),反對趙簡子即視為反叛。〔4〕“由”,子路字,即子路自稱?!爸T”,之于。“之”指孔子下面說的話?!?〕“不入”,不進入,不加入。〔6〕“磷”,音lín,薄。〔7〕“涅”,音niè,礦物名,古人用來作為黑色染料。“淄”,音zī,通“緇”,黑色。〔8〕“匏瓜”,葫蘆的變種,俗稱“瓢葫蘆”。古時有甜、苦兩種,苦的不能吃,但晾干后,可以用作浮水工具,或剖開制成瓢?!稗恕?,音páo?!?〕“焉”,哪,怎么?!跋怠?,掛,拴縛。按本節(jié)見《論語·陽貨》。
孔子擊磬?!?〕有荷蕢而過門者,〔2〕曰:“有心哉,擊磬乎!硁硁乎,〔3〕莫己知也夫而已矣!”〔4〕【注釋】〔1〕“磬”,音qìng,古代樂器名,用玉或石制成,懸掛于架子上,敲擊出聲?!?〕“荷”,音hè,負,背,扛?!笆墶?,音kuì,草編的筐?!?〕“硁”,音k8ng,擊磬發(fā)出的聲音?!俺n硁”,石磬聲。后人常用以形容淺薄固執(zhí)的樣子?!?〕“莫己知”,即“莫知己”,沒人知道自己?!胺颉保?,那。“而已”,耳,罷了。按本節(jié)見《論語·憲問》。
孔子學鼓琴師襄子,〔1〕十日不進?!?〕師襄子曰:“可以益矣?!薄?〕孔子曰:“丘已習其曲矣,未得其數也。”〔4〕有間,〔5〕曰:“已習其數,可以益矣?!笨鬃釉唬骸扒鹞吹闷渲疽??!薄?〕有間,曰:“已習其志,可以益矣?!笨鬃釉唬骸扒鹞吹闷錇槿艘??!薄?〕有間,有所穆然深思焉,〔8〕有所怡然高望而遠志焉?!?〕曰:“丘得其為人,黯然而黑,〔10〕幾然而長,〔11〕眼如望羊,〔12〕如王四國,〔13〕非文王其誰能為此也!”師襄子辟席再拜,〔14〕曰:“師蓋云《文王操》也?!薄?5〕【注釋】〔1〕“鼓”,奏,演奏?!皫熛遄印?,亦稱“師襄”、“師堂子”,字子京,衛(wèi)國樂師?!?〕“進”,前進,此指繼續(xù)往下學?!?〕“益”,加,增加,此意同“進”?!?〕“數”,技術,方法。〔5〕“有間”,過了一段時間?!?〕“志”,志趣,意旨?!?〕“為人”,作曲的人。〔8〕“穆然”,默然,沉靜深思的樣子?!?〕“怡然”,和悅的樣子?!扳保础俄n詩外傳五》作“邈”,《孔子家語·辨樂》作“睪”,高遠的樣子,意較順?!?0〕“黯”,音àn,深黑?!?1〕“幾”,音qí,通“頎”,頎長。〔12〕“望羊”,亦作“望洋”、“望陽”,遠視的樣子?!?3〕“四國”,四方,天下。〔14〕“辟”,通“避”?!氨傧?,即避席。古人席地而坐,離座而起,表示敬意?!?5〕“《文王操》”,周文王作的琴曲名。按本節(jié)又見《韓詩外傳五》、《孔子家語·辨樂》。
孔子既不得用于衛(wèi),將西見趙簡子。至于河而聞竇鳴犢、舜華之死也,〔1〕臨河而嘆曰:〔2〕“美哉水,洋洋乎!〔3〕丘之不濟此,〔4〕命也夫!”子貢趨而進曰:“敢問何謂也?”孔子曰:“竇鳴犢、舜華,晉國之賢大夫也。趙簡子未得志之時,須此兩人而后從政;〔5〕及其已得志,殺之乃從政。丘聞之也,刳胎殺夭則麒麟不至郊,〔6〕竭澤涸漁則蛟龍不合陰陽,〔7〕覆巢毀卵則鳳皇不翔?!?〕何則?〔9〕君子諱傷其類也。夫鳥獸之于不義也尚知辟之,而況乎丘哉!”乃還息乎陬鄉(xiāng),〔10〕作為《陬操》以哀之?!?1〕而反乎衛(wèi),入主蘧伯玉家。〔12〕【注釋】〔1〕“竇鳴犢、舜華”,按《集解》引徐廣曰:“或作‘鳴鐸、竇犨’,又作‘竇犨鳴犢、舜華’也?!毙鞆V所引別本作“鳴鐸、竇犨”,與《漢書·古今人表》、《孔子家語·困誓》、《孔叢子·記問》相合。又《說苑·權謀》作“澤鳴、犢犨”,《三國志·劉廙傳》注引《新序》作“犢犨”、“鐸鳴”。疑今本《史記》此處有誤,當以別本作“鳴鐸、竇犨”為是?!?〕“臨”,面對。“河”,黃河。〔3〕“洋洋”,盛大的樣子。此處猶言“滔滔”?!?〕“濟”,渡,渡過?!?〕“須”,待,等待?!?〕“刳”,音kū,剖開而挖取。“刳胎”,剖腹取胎?!柏病?,音y3o,剛出生的小動物?!镑梓搿?,亦作“騏驎”,傳說中象征吉祥的一種動物。體形像鹿,獨角,全身長鱗甲,尾巴似牛?!?〕“竭澤”,抽干池澤中的水?!昂浴?,音hé,水干,枯竭?!皾O”,打魚。“蛟龍”,有角的龍。龍為傳說中能興云作雨、調和陰陽的神靈動物,被奉為鱗蟲之長?!昂稀?,調和?!瓣庩枴保庩栔畾?。古人認為自然界的萬物萬象皆由陰陽二氣交會組構而成?!?〕“覆巢”,傾覆鳥巢?!奥选?,鳥蛋?!傍P皇”,即鳳凰,傳說中象征吉祥的神鳥,雄的稱“鳳”,雌的稱“凰”,被古人奉為飛禽之長?!?〕“則”,哉,呢。〔10〕“息”,止,住?!摆钹l(xiāng)”,衛(wèi)國地名,當在衛(wèi)、晉交界的黃河東岸處。〔11〕“《陬操》”,琴曲名?!鞍е?,哀悼竇鳴犢、舜華的死?!?2〕按本節(jié)之事又見《說苑·權謀》、《三國志·魏志·劉廙傳》注所引《新序》、《孔子家語·困誓》、《孔叢子·記問》。
他日,靈公問兵陳,〔1〕孔子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2〕軍旅之事未之學也。”〔3〕明日,與孔子語,見蜚雁,〔4〕仰視之,色不在孔子?!?〕孔子遂行,復如陳。
【注釋】〔1〕“陳”,通“陣”。“兵陳”,即兵陣,作戰(zhàn)陣法?!?〕“俎豆之事”,俎豆皆為禮器,俎豆之事泛指禮儀之事?!?〕“軍旅”,古以一萬二千五百人為軍,五百人為旅,此泛指軍隊?!拔粗畬W”,即“未學之”,沒有學習過軍旅之事。按自“靈公問兵陳”至此,又見《論語·衛(wèi)靈公》。〔4〕“蜚”,通“飛”。〔5〕“色”,神色,表情。
夏,衛(wèi)靈公卒,立孫輒,〔1〕是為衛(wèi)出公。六月,趙鞅內太子蒯聵于戚?!?〕陽虎使太子絻,〔3〕八人衰绖,〔4〕偽自衛(wèi)迎者,哭而入,〔5〕遂居焉。冬,蔡遷于州來?!?〕是歲魯哀公三年,〔7〕而孔子年六十矣。齊助衛(wèi)圍戚,〔8〕以衛(wèi)太子蒯聵在故也。
【注釋】〔1〕“輒”,衛(wèi)靈公太子蒯聵的兒子,公元前四九二年至前四八一年、公元前四七六年至前四六九年兩度在位。詳見本書《衛(wèi)康叔世家》?!?〕“內”,通“納”,接納,送入?!疤迂崧槨保l(wèi)靈公的太子,即衛(wèi)莊公。公元前四九六年因與靈公寵妃南子構惡,被人出賣,逃奔宋國。此時被趙鞅送入戚邑。一直到公元前四八○年才回國都即位。于公元前四七八年被戎州人己氏殺死。詳見本書《衛(wèi)康叔世家》?!捌荨?,衛(wèi)國邑名,在今河南濮陽北?!?〕“絻”,音w8n,古代的一種喪服,脫去冠,用布包裹頭發(fā)。這里指身著這種喪服?!?〕“衰绖”,音cu8di6,喪服?!八ァ?,通“缞”,原指喪服胸前當心處的麻布,也用以指喪衣?!袄劇保ㄊ桌?、腰绖。首經指圍在頭上的散麻繩,腰绖指纏在腰間的麻繩。衰、绖為喪服的主要部分,因常指代喪服?!?〕“入”,此指進入戚邑?!?〕“州來”,邑名,在今安徽鳳臺。原為楚邑,后入吳。至此時吳王夫差將蔡昭侯遷都于此,始稱下蔡。按自“夏,衛(wèi)靈公卒”至此,又見《左傳》哀公二年?!?〕“是歲魯哀公三年”,按《左傳》,以上皆為魯哀公二年事?;蛑^“是歲”當作“明歲”,可備一說?!?〕“齊助衛(wèi)圍戚”,《春秋》哀公三年云:“春,齊國夏、衛(wèi)石曼姑帥師圍戚。”
夏,魯桓、釐廟燔,〔1〕南宮敬叔救火。孔子在陳,聞之,曰:“災必于桓、釐廟乎?”已而果然?!?〕【注釋】〔1〕“桓”,即魯桓公,名軌(或作“允”),魯惠公之子,母仲子,公元前七一一年至前六九四年在位?!搬崱保呆斸嵐?,“釐”或作“僖”,名申,魯莊公之少子,母成風,魯閔公之弟。公元前六五九年至前六二七年在位。均詳見本書《魯周公世家》?!办堋?,音fán,著火,焚燒?!?〕“已而”,事后,不久?!肮弧保孢@樣。按本節(jié)事見《左傳》哀公三年。
秋,季桓子病,輦而見魯城,〔1〕喟然嘆曰:“昔此國幾興矣,以吾獲罪于孔子,故不興也?!鳖欀^其嗣康子曰:〔2〕“我即死,若必相魯;相魯,必召仲尼?!焙髷等眨缸幼?,康子代立?!?〕已葬,欲召仲尼。公之魚曰:〔4〕“昔吾先君用之不終,終為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終,是再為諸侯笑?!笨底釉唬骸皠t誰召而可?”曰:“必召冉求?!薄?〕于是使使召冉求。冉求將行,孔子曰:“魯人召求,非小用之,將大用之也?!笔侨眨鬃釉唬骸皻w乎歸乎!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6〕吾不知所以裁之。”〔7〕子贛知孔子思歸,〔8〕送冉求,因誡曰:“即用,以孔子為招”云。
【注釋】〔1〕“輦”,音ni3n,由人推挽的車。〔2〕“顧”,回頭。“康子”,即季康子,亦稱“季孫”,名肥,謚康,季桓子之子,魯國卿大夫,公元前四九一年至公元前四六八年當政?!?〕按季桓子之語,本于《左傳》哀公三年,但出入較大?!?〕“公之魚”,魯國大夫。〔5〕“冉求”,名求,字子有,氏冉,亦稱“冉有”、“冉子”、“有子”,魯人,孔子弟子,后為季孫氏家臣。生于公元前五二二年,卒于公元前四八九年。詳見本書《仲尼弟子列傳》?!?〕“斐然”,富有文采的樣子?!办场?,音fěi?!?〕“裁”,剪裁,調教。按:孔子之語見《論語·公冶長》?!?〕“子贛”,即子貢。
冉求既去,明年,孔子自陳遷于蔡。蔡昭公將如吳,〔1〕吳召之也。前昭公欺其臣遷州來,后將往,大夫懼復遷,公孫翩射殺昭公?!?〕楚侵蔡。秋,齊景公卒?!?〕【注釋】〔1〕“蔡昭公”,當作“蔡昭侯”,名申(或作“甲”),蔡悼侯之弟,公元前五一八年至前四九一年在位。詳見本書《管蔡世家》?!?〕“公孫翩”,蔡國大夫。按自“蔡昭公將如吳”以下至此,又見《左傳》哀公四年?!?〕“秋,齊景公卒”,按齊景公卒于魯哀公五年,此誤系哀公四年。
明年,孔子自蔡如葉。〔1〕葉公問政,〔2〕孔子曰:“政在來遠附邇?!薄?〕他日,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孔子聞之,曰:“由,爾何不對曰,〔5〕‘其為人也,學道不倦,誨人不厭,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6〕【注釋】〔1〕“葉”,音shè,楚國縣名,在今河南葉縣南。〔2〕“葉公”,氏沈,名諸梁,字子高,亦稱“沈諸梁”,因受封采邑于葉,故稱葉公,楚左司馬沈尹戌之子,公元前四七九年領兵平定白公之亂,曾一度兼任令尹、司馬?!?〕“來”,招致,招徠?!斑h”,遠方,此指遠方之人?!案健保ā皳帷?,安撫?!斑儭?,音ěr,近,此指附近之人。按此語見《論語·子路》?!?〕“對”,回對,回答?!?〕“爾”,你?!?〕“云爾”,而已,罷了。按此語見《論語·述而》。
去葉,反于蔡。長沮、桀溺耦而耕,〔1〕孔子以為隱者,〔2〕使子路問津焉。〔3〕長沮曰:“彼執(zhí)輿者為誰?”〔4〕子路曰:“為孔丘?!痹唬骸笆囚斂浊鹋c?”曰:“然。”曰:“是知津矣?!辫钅缰^子路曰:“子為誰?”曰:“為仲由?!痹唬骸白?,孔丘之徒與?”曰:“然?!辫钅缭唬骸坝朴普咛煜陆允且?,〔5〕而誰以易之?〔6〕且與其從辟人之士,〔7〕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而不輟?!?〕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憮然曰:〔9〕“鳥獸不可與同群。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薄?0〕【注釋】〔1〕“長沮、桀溺”,二隱者名。金履祥《論語集注考證》云:“以蓋以物色名之,如荷簣、晨門、荷蕢丈人之類。蓋二人耦耕于田,其一人長而沮洳,一人桀然高大而涂足,因以名之也?!薄榜睢?,音%u,兩人各持一耜駢肩而耕。〔2〕“隱者”,隱士,隱居不與世人來往的人。〔3〕“津”,渡口?!?〕“執(zhí)輿”,執(zhí)轡,手持馬的韁繩?!?〕“悠悠”,混亂的樣子?!墩撜Z·微子》作“滔滔”?!?〕“而”,通“爾”,你?!耙浴?,與。“易”,變易,改變。〔7〕“辟”,通“避”。下“辟”字同此?!?〕“■”,音y#u,農具名,形似鎯頭,用來擊碎土塊,平整田地。此指播種后用■平土掩蓋種子?!拜z”,音chu^,止,停止?!?〕“憮”,音wǔ,悵然失意的樣子?!?0〕按本節(jié)見《論語·微子》。
他日,子路行,遇荷■丈人,〔1〕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2〕五谷不分,〔3〕孰為夫子!”〔4〕植其杖而蕓?!?〕子路以告,孔子曰:“隱者也?!睆屯瑒t亡?!?〕【注釋】〔1〕“■”,音di4o,古代用來耘田的一種竹器?!罢扇恕?,老人?!?〕“四體”,四肢。此指身體?!?〕“五谷”,五種谷物。此泛指各種糧食。〔4〕“孰”,誰?!?〕“植”,置,立?!笆|”,通“耘”,除草?!?〕“亡”,外出,出走。按本節(jié)又見《論語·微子》。
孔子遷于蔡三歲,吳伐陳。楚救陳,軍于城父。〔1〕聞孔子在陳、蔡之間,楚使人聘孔子??鬃訉⑼荻Y,陳、蔡大夫謀曰:“孔子賢者,所刺譏皆中諸侯之疾?!?〕今者久留陳、蔡之間,諸大夫所設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國也,來聘孔子??鬃佑糜诔?,則陳、蔡用事大夫危矣。”〔4〕于是乃相與發(fā)徒役圍孔子于野?!?〕不得行,絕糧。從者病,莫能興。〔6〕孔子講誦弦歌不衰,〔7〕子路慍見曰:〔8〕“君子亦有窮乎?”〔9〕孔子曰:“君子固窮,〔10〕小人窮斯濫矣?!薄?1〕【注釋】〔1〕“軍”,軍隊駐扎?!俺歉浮?,即“北城父”,楚國邑名,在今河南寶豐東、平頂山市西北。按此事見《左傳》哀公六年。〔2〕“疾”,病,弊端?!?〕“設行”,措施行動?!?〕“用事”,主事,執(zhí)掌政事?!?〕“相與”,共同,一道?!鞍l(fā)”,調發(fā)?!巴揭邸?,服徭役的人。〔6〕“興”,起,站起來。〔7〕“講誦”,講習誦讀。“弦歌”,用琴瑟伴奏而歌。按古人讀詩,無樂器伴奏為誦,有樂器伴奏即所謂“弦歌”。此“講誦弦歌”泛指傳習詩書禮樂?!八ァ保p,減少?!?〕“慍”,音yùn,含怒,怨恨。〔9〕“窮”,窮困,走投無路?!?0〕“固”,固守,堅持?!?1〕“斯”,則,就?!盀E”,泛濫。此指沒有操守節(jié)制而為所欲為。按自“絕糧”以下至此,又見《論語·衛(wèi)靈公》及《莊子·讓王》。
子貢色作?!?〕孔子曰:“賜,爾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2〕曰:“然。非與?”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貫之?!薄?〕【注釋】〔1〕“色作”,臉色改變,指生氣不高興?!?〕“識”,音zhì,通“志”,記,記住?!?〕“貫”,貫穿,統(tǒng)貫。“一以貫之”,有一個思想貫穿全部學說。按《論語·里仁》云:“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釉唬骸??!釉唬骸蜃又?,忠恕而已矣。’”則孔子貫穿全部學說的一個思想就是忠恕。按此節(jié)又見《論語·衛(wèi)靈公》。
孔子知弟子有慍心,乃召子路而問曰:“《詩》云:〔1〕‘匪兕匪虎,〔2〕率彼曠野。’〔3〕吾道非邪?吾何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4〕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5〕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6〕安有伯夷、叔齊?〔7〕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8〕【注釋】〔1〕“《詩》云”,按以下詩句見《詩·小雅·何草不黃》?!?〕“匪”,通“非”。或謂作“彼”解,亦通。“兕”,音sì,古代犀牛一類的動物。〔3〕“率”,循,沿著?!皶缫啊?,空曠的野地。〔4〕“意”,意料,猜想?!?〕“知”,通“智”,智慧,聰明?!?〕“譬”,譬喻,比方?!?〕“伯夷、叔齊”,商未孤竹國君的兩個兒子。長子伯夷,名允,字公信;次子叔齊名致,字公達。其父打算立叔齊繼位。及父死,叔齊讓伯夷,伯夷不從,一起出逃投奔西伯昌。遇到西伯昌去世,周武王領兵伐紂,兩人叩馬阻諫。武王滅商,兩人又恥食周粟,隱居首陽山,最后餓死。被后人視為清高守節(jié)的楷模。詳見本書《伯夷列傳》。〔8〕“王子比干”,商紂王的叔父,官任少師,因向商紂王直言諍諫而被剖心身亡。
子路出,子貢入見。孔子曰:“賜,《詩》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邪?吾何為于此?”子貢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蓋少貶焉?”〔2〕孔子曰:“賜,良農能稼而不能為穡,〔3〕良工能巧而不能為順。〔4〕君子能修其道,綱而紀之,〔5〕統(tǒng)而理之,〔6〕而不能為容。今爾不修爾道而求為容。賜,而志不遠矣!”
【注釋】〔1〕“容”,容納,接受?!?〕“少”,少許,稍微。“貶”,貶損,降低?!?〕“稼”,播種?!胺w”,音sè,收獲?!?〕“順”,順遂,迎合。〔5〕“綱”,綱要,法度?!凹o”,疏理,治理。〔6〕“統(tǒng)”,系統(tǒng),道統(tǒng)。
子貢出,顏回入見。孔子曰:“回,《詩》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岬婪切埃课岷螢橛诖??”顏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夫子推而行之,〔1〕不容何病?〔2〕不容然后見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3〕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國者之丑也?!?〕不容何???不容然后見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5〕“有是哉,〔6〕顏氏之子!使爾多財,吾為爾宰?!薄?〕【注釋】〔1〕“推”,推廣。〔2〕“病”,患,憂愁?!?〕“丑”,丑惡,恥辱,羞愧?!?〕“有國者”,享有國家的人,指當時的諸侯及權臣?!?〕“欣”,欣幸,喜悅?!?〕“是”,按《孔子家語·在厄》作“道”?!?〕“宰”,家宰,管家。按以上四節(jié)所述事,又見《荀子·宥坐》、《韓詩外傳七》、《說苑·雜言》、《孔子家語·在厄》。
于是使子貢至楚。楚昭王興師迎孔子,〔1〕然后得免。
【注釋】〔1〕“楚昭王”,名軫(或作“珍”、“壬”),楚平王之子,母秦嬴,公元前五一五年至前四八九年在位。詳見本書《楚世家》?!芭d師”,調發(fā)軍隊,出兵。按以下孔子至楚的記述,學者大多表示懷疑,目前沒有可信史料能證實孔子到過楚國。這或許是司馬遷采用了當時的一些傳說,或出于杜撰。
昭王將以書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2〕王之使使諸侯有如子貢者乎?”曰:“無有。”“王之輔相有如顏回者乎?”曰:“無有?!薄巴踔畬⒙视腥缱勇氛吆??”〔3〕曰:“無有?!薄巴踔僖腥缭子枵吆酰俊薄?〕曰:“無有?!薄扒页娣庥谥埽枮樽幽形迨铩!?〕今孔丘述三、五之法,〔6〕明周、召之業(yè),〔7〕王若用之,則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數千里乎!〔8〕夫文王在豐,武王在鎬,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據土壤,〔10〕賢弟子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其秋,楚昭王卒于城父?!?1〕【注釋】〔1〕“社”,古代二十五家設置一社,祭祀社神(即土地神)。因此社也成為一級居民組織單位。一社為二十五家?!皶纭?,二十五家結為一社,登記社人姓名于冊,稱為“書社”?!皶绲仄甙倮铩?,有名籍的社,其地方圓七百里。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云:“按古書但云書社幾十、幾百,而無云書社地幾十里、幾百里者,《史》文‘地’字、‘里’字當刪?!笨蓚湟徽f。〔2〕“令尹”,楚國官名,為最高軍政長官?!白游鳌?,名申,亦稱“公子申”,楚平王之子,楚昭王庶兄,公元前五○五年至前四七九年任令尹,死于白公之亂?!?〕“將率”,將帥,將領?!?〕“官尹”,各部門長官?!霸子琛?,氏宰,名予,字子我,亦稱“宰我”,魯國人,孔子弟子,以擅長言語著稱,曾任齊國臨淄大夫。生于公元前五二二年,卒于公元前四五八年。詳見本書《仲尼弟子列傳》?!?〕“子、男”,為周代諸侯封爵的最末二等。周爵依次共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五十里”,方圓五十里,這是子、男的封地?!?〕“三、五之法”,指三皇五帝的法度。“三皇”,據本書《秦始皇本紀》,指天皇、地皇、泰皇?!拔宓邸?,即本書《五帝本紀》的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周”,指周公,名旦,姓姬,亦稱“叔旦”,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采邑在周(在今陜西岐山北),因稱“周公”。輔助周武王滅商。周成王即位之初,攝行國政,平定武庚等叛亂,營建東都洛邑(今河南洛陽)。相傳制禮作樂,創(chuàng)建有周一代的典章制度。詳見本書《魯周公世家》。“召”,音sh4o,即召公,亦作“邵公”,名奭,姓姬,謚康,采邑在召(在今陜西岐山西南),故稱“召公”、“召伯”。輔佐周武王滅商,被封于燕,為燕國始祖。成王時任太保,與周公旦分陜而治,他治理陜以西。詳見本書《燕召公世家》?!?〕“世世”,代代,世世代代?!疤锰谩?,廣大的樣子?!?〕“百里”,指地方百里?!鞍倮镏保瑖练綀A百里的君主?!白洹保K于,結果?!?0〕“土壤”,土地,此指封地。〔11〕“其秋,楚昭王卒于城父”,按此詳見《左傳》哀公六年。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1〕曰:“鳳兮鳳兮,〔2〕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兮,〔3〕來者猶可追也!〔4〕已而已而,〔5〕今之從政者殆而!”〔6〕孔子下,〔7〕欲與之言。趨而去,弗得與之言?!?〕【注釋】〔1〕“狂”,狂人。“接輿”,人名。按曹之升《四書摭余說》云:“《論語》所記隱士皆以其事名之。門諸謂之‘晨門’,杖者謂之‘丈人’,津者謂之‘沮’、‘溺’,接孔子之輿者謂之‘接輿’,非名亦非字也?!薄?〕“兮”,音xī,語助詞,相當于現代漢語中的“啊”?!?〕“往”,已往,過去。“諫”,止,挽救?!?〕“來”,將來,未來?!蔼q”,還?!白贰?,追補,補救?!?〕“已而”,罷了,完了。〔6〕“從政者”,當政者。“殆”,危險。〔7〕“下”,此指下車?!?〕按以上見《論語·微子》。
于是孔子自楚反乎衛(wèi)。是歲也,孔子年六十三,而魯哀公六年也?!?〕【注釋】〔1〕“魯哀公”,名“蔣”(或作“將”),魯定公之子,母定姒,公元前四九四年至前四六七年在位。公元前四六八年被三桓所逼,出奔越。翌年死于越。詳見本書《魯周公世家》。
其明年,吳與魯會繒,〔1〕征百牢。〔2〕太宰嚭召季康子。〔3〕康子使子貢往,然后得已。〔4〕【注釋】〔1〕“繒”,音zēng,又讀céng,亦作“曾”、“鄫”,魯國邑名,在今山東蒼山西北。〔2〕“征”,征收,征集。“牢”,古代指祭祀用的牲畜。一牛、一豬、一羊為一牢?!?〕“太宰嚭”,氏伯,名嚭(音p!),故亦稱伯嚭(或作“帛喜”、“白喜”、“帛否”、“伯喜”),字子余。楚大夫伯州犁之孫,逃亡奔吳,以功任吳國太宰。吳亡后,降越為臣。一說他被越王句踐所殺?!?〕按本節(jié)事見《左傳》哀公七年。
孔子曰:“魯、衛(wèi)之政,兄弟也?!薄?〕是時,衛(wèi)君輒父不得立,在外,諸侯數以為讓?!?〕而孔子弟子多仕于衛(wèi),衛(wèi)君欲得孔子為政?!?〕子路曰:“衛(wèi)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4〕孔子曰:“必也正名乎!”〔5〕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6〕何其正也?”孔子曰:“野哉由也!〔7〕夫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8〕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矣。〔9〕夫君子為之必可名,言之必可行。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薄?0〕【注釋】〔1〕“魯、衛(wèi)之政,兄弟也”,此語有兩層意思:一謂魯、衛(wèi)是兄弟之國,魯國先祖周公和衛(wèi)國始祖康叔為兄弟,政治傳統(tǒng)相同,《左傳》定公四年云“皆啟以商政”;二謂魯、衛(wèi)兩國當時的政治狀況相似,蘇軾《論語解》云:“是時魯哀公七年、衛(wèi)出公五年也。衛(wèi)之政,父不父,子不子;魯之政,君不君,臣不臣。卒之哀公孫邾而死于越,出公奔宋而亦死于越,其不相遠如此?!卑创苏Z見《論語·子路》?!?〕“讓”,責備,譴責?!?〕“衛(wèi)君”,指當時在位的衛(wèi)出公輒?!?〕“奚”,何,什么。〔5〕“正名”,端正名稱,整頓名分?!?〕“迂”,迂闊,迂腐?!?〕“野”,粗野,魯莽?!?〕“中”,正,合適,指刑罰與罪行相當?!?〕“錯”,音cuò,通“措”?!?0〕“茍”,茍且,馬虎。按自“子路曰:‘衛(wèi)君待子而為政,……’”至此,見《論語·子路》。
其明年,〔1〕冉有為季氏將師,與齊戰(zhàn)于郎,〔2〕克之。季康子曰:“子之于軍旅,學之乎?性之乎?”〔3〕冉有曰:“學之于孔子。”季康子曰:“孔子何如人哉?”〔4〕對曰:“用之有名;播之百姓,〔5〕質諸鬼神而無憾?!?〕求之至于此道,雖累千社,〔7〕夫子不利也?!笨底釉唬骸拔矣僦?,可乎?”對曰:“欲召之,則毋以小人固之,〔8〕則可矣?!倍l(wèi)孔文子將攻太叔,〔9〕問策于仲尼。仲尼辭不知,退而命載而行,〔10〕曰:“鳥能擇木,〔11〕木豈能擇鳥乎?”文子固止。會季康子逐公華、公賓、公林,〔12〕以幣迎孔子,〔13〕孔子歸魯?!?4〕【注釋】〔1〕“其明年”,此記有誤。按《集解》引徐廣曰:“此哀公十一年也,去吳會繒已四年矣?!惫柿河窭K《史記志疑》認為:“‘其明年’三字誤,當作‘后四年’?!薄?〕“郎”,魯國邑名,在今山東魚臺東北。按《左傳》哀公十一年作“郊”。當以《左傳》為是?!?〕“性”,天性,天生的本能?!?〕“何如”,如何,怎樣?!?〕“播”,播揚,傳揚。〔6〕“質”,通“詰”,詢問,質正?!昂丁保粷M意,心感不足?!?〕“累”,累積,積聚?!扒纭?,二十五家為一社,千社即二萬五千家。此指賞賜的封地?!?〕“固”,通“錮”,禁錮,束縛?;蛑^鄙陋,鄙視,亦通?!?〕“孔文子”,名圉(或作“圄”、”御”),氏孔,謚文,亦稱“孔圉”,又稱“仲叔圉”、“中叔圉”,衛(wèi)國卿大夫?!疤濉保玻ɑ蜃鳌褒R”),氏太叔(或作“世叔”),謚悼,故亦稱“太叔疾”、“世叔齊”、“悼子”,太叔懿子之子,衛(wèi)國大夫。〔10〕“載”,乘具,此指車輛。按《左傳》哀公十一年作“駕”?!?1〕“鳥”,此喻孔子。“木”,樹,此喻諸侯國?!?2〕“逐”,按《左傳》哀公十一年孔穎達《疏》引《史記》作“使”,是。“公華、公賓、公林”,魯人,季氏家臣?!?3〕“幣”,帛。古人常用作饋贈的禮物。征聘時也多贈以幣帛?!?4〕按此節(jié)事見《左傳》哀公十一年。
孔子之去魯凡十四歲而反乎魯?!?〕【注釋】〔1〕“凡”,總,共?!胺础?,通“返”?!昂酢保?。
魯哀公問政,對曰:“政在選臣。”〔1〕季康子問政,曰:“舉直錯諸枉,〔2〕則枉者直?!薄?〕康子患盜,〔4〕孔子曰:“茍子之不欲,〔5〕雖賞之不竊?!薄?〕然魯終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
【注釋】〔1〕“選臣”,選擇臣子,即所謂知人善任?!?〕“直”,正直?!板e”,音cuò,通”措”。“諸”,之于?!巴鳌?,曲,邪曲。〔3〕“舉直錯諸枉,則枉者直”,此語亦見《論語》。《顏淵》云:“樊遲未達。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睘閷Ψt而言。《為政》云:“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睘閷ΠЧf?!?〕“患”,憂患,擔心?!?〕“欲”,欲望,此指貪欲?!?〕“賞”,獎賞,獎勵。按自“康子患盜”以下至此,見《論語·顏淵》。
孔子之時,周室微而禮樂廢,〔1〕《詩》、《書》缺?!?〕追跡三代之禮,〔3〕序《書傳》,〔4〕上紀唐、虞之際,〔5〕下至秦繆,〔6〕編次其事。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7〕殷禮吾能言之,〔8〕宋不足征也。足,則吾能征之矣。”〔9〕觀殷、夏所損益,〔10〕曰:“后雖百世可知也,〔11〕以一文一質。〔12〕周監(jiān)二代,〔13〕郁郁乎文哉。〔14〕吾從周?!惫省稌鴤鳌?、《禮記》自孔氏。〔15〕【注釋】〔1〕“微”,衰微,衰落。“廢”,廢止,廢棄。〔2〕“缺”,殘缺?!?〕“追跡”,追蹤,探索?!叭保赶?、商、周三代?!?〕“序”,次第,此指整理編撰?!啊稌鴤鳌贰?,傳述解說《尚書》的著作。此當指司馬遷所見《書序》一類的資料。但《書序》形成年代較晚,不可能為孔子所編定。或謂此《書傳》即指《尚書》(見馬雍《〈尚書〉史話》)?!?〕“紀”,通“記”,記載?!疤?、虞”,指唐堯、虞舜?!?〕“秦繆”,即秦繆公(亦作“秦穆公”)?!?〕“杞”,國名,西周初年所封諸侯國,姒姓,始封君東樓公,相傳為夏禹的后裔,初都雍丘(今河南杞縣),后遷緣陵(今山東昌樂東南)、淳于(今山東安丘東北)。公元前四四五年被楚國所滅。“征”,證驗,證明?!?〕“殷”,殷代,即商代?!?〕按孔子語見《論語·八佾》?!八尾蛔阏饕病焙?,《論語·八佾》有“文獻不足故也”一句?!?0〕“損益”,減增,變動?!?1〕“觀殷、夏所損益,曰:‘后雖百世可知也,……’”,按此兩句系約取《論語·為政》而來?!稙檎吩臑椋骸白訌垎枺骸揽芍玻俊釉唬骸笠蛴谙亩Y,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薄?2〕“一文一質”,指時代的風氣一代崇尚文采,一代崇尚質樸?!抖Y記·表記》云:“子曰:‘虞、夏之質,殷、周之文,至矣。虞、復之文不勝其質,殷、周之質不勝其文。’”〔13〕“監(jiān)”,通“鑒”,借鑒,參考?!岸保赶?、商二代?!?4〕“郁郁”,富有文采的樣子。〔15〕《禮記》。傳述解說禮制的著作,其內容體制類似后來漢人編集的《禮記》、《大戴禮記》。
孔子語魯大師:〔1〕“樂其可知也。始作,〔2〕翕如,〔3〕縱之,〔4〕純如,〔5〕皦如,〔6〕繹如也,〔7〕以成?!薄?〕“吾自衛(wèi)反魯,〔9〕然后樂正,〔10〕雅、頌各得其所。”〔11〕【注釋】〔1〕“語”,音yù,相告,告訴?!按蟆?,音tài,通“太”?!棒敶髱煛?,即魯太師,魯國樂官之長。〔2〕“作”,奏,演奏?!?〕“翕”,音xì,聚合,統(tǒng)一?!棒馊纭?,盛大的樣子?!?〕“縱”,放縱,放開。按《論語·八佾》作“從”?!?〕“純如”,和諧的樣子?!?〕“皦”,音ji3o,清晰,分明?!鞍壢纭?,節(jié)奏層次分明的樣子?!?〕“繹如”,連續(xù)不斷的樣子?!?〕按自“孔子語魯大師”至此,見《論語·八佾》?!?〕“吾自衛(wèi)反魯”,按《左傳》,孔子從衛(wèi)國返回魯國在魯哀公十一年,即公元前四八四年?!?0〕“樂正”,指審定樂曲的聲律音調。即下文所云“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1〕“雅”,指雅樂,即所謂正聲,指周人京畿地區(qū)(包括豐京、鎬京和東都洛邑)的曲調聲律。《詩經》各篇,原皆系樂歌。由《大雅》、《小雅》組成的《雅》,其曲調聲律均屬雅樂?!绊灐保疙灅?,為宗廟祭祀樂歌的聲律曲調?!对娊洝贰俄灐犯髌韵底趶R祭祀的樂歌,其節(jié)奏緩慢,有其聲律曲調上的特點,屬于頌樂。按以上語見《論語·子罕》。
古者《詩》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1〕取可施于禮義,〔2〕上采契、后稷,〔3〕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厲之缺?!?〕始于衽席,〔5〕故曰:“《關雎》之亂以為《風》始,〔6〕《鹿鳴》為《小雅》始,〔7〕《文王》為《大雅》始,〔8〕《清廟》為《頌》始。”〔9〕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10〕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11〕禮樂自此可得而還,以備王道,成六藝?!?2〕【注釋】〔1〕“去”,刪去?!爸亍?,重復,重出?!?〕“義”,同“儀”?!岸Y義”,即禮儀?!?〕“契”,音xiè,亦作“偰”、“卨”。商人的始祖,帝嚳之子,母簡狄,子姓。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為司徒,掌管教化。居于商(今河南商丘南),一說居于番(今山東滕縣)。詳見本書《殷本紀》?!昂箴ⅰ保麠?。周人的始祖。傳說其母姜原,系有邰氏女,為帝嚳元妃,踩巨人腳印,懷孕生下棄,因一度將他丟棄,故名棄。善于種植莊稼,被帝堯任為農師。帝舜時封于邰(今陜西武功西南),號后稷,姓姬。詳見本書《周本紀》?!?〕“幽”,即周幽王,名宮湦(“湦”或作“涅”)。周宣王之子。公元前七八一年至前七七一年在位,為西周王朝最后一代王。因昏庸貪婪,任用佞人虢石父,殘酷盤剝,激化與百姓的矛盾。又進攻六濟之戎,大敗。寵幸褒姒,廢黜申后和太子宜臼。申侯聯合曾、犬戎等起兵,他被殺于驪山下。詳見本書《周本紀》?!皡枴保粗軈柾?,名胡,周夷王之子。任用榮夷公,實行“專利”,加重剝削,又命令巫衛(wèi)監(jiān)視國人言論,實行高壓政策,引起反抗。公元前八四二年,國人發(fā)難,他逃奔到彘(今山西霍縣),于公元前八二八年在彘死去。詳見本書《周本紀》?!叭薄?,殘缺。此指王道禮樂殘缺。本書《太史公自序》云:“幽厲之后,王道缺,禮樂衰?!卑纯鬃觿h詩之說,后來不少學者考證認為并不可信。〔5〕“衽”,音ren,床席?!榜畔?,床席,床笫,寢居之處。此指男女房中之事?!笆加隈畔保鉃椤对娊洝返木幣?,從描寫男女之事的詩篇開始。本書《十二諸侯年表序》云:“周道缺,詩人本之衽席,《關雎》作?!币庖嗤??!?〕“《關雎》”,《詩經》篇名,為《國風》第一篇,亦即《詩經》第一篇。對于該詩的解說,《魯詩》認為是刺周康王耽溺房事而晏起之作。為司馬遷所從?!皝y”,樂曲的最后一章?!啊蛾P雎》之亂”,《關雎》的末章。按《論語·泰伯》云:“子曰‘師摯之始,《關睢》之亂,洋洋乎盈耳哉!’”似為所本,但此處文意不倫。中井積德《史記左傳雕題》云:“‘之亂’二字當削?!笨蓮?。“風”,《國風》,《詩經》中的第一類,具體包括《周南》、《召南》、《邶風》、《鄘風》、《衛(wèi)風》、《王風》、《鄭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豳風》等十五部分,共一百六十篇?!?〕“《鹿鳴》”,《詩經》篇名,為《小雅》第一篇?!啊缎⊙拧贰保对娊洝返诙惖牡谝徊糠?,有七十四篇?!?〕“《文王》”,《詩經》篇名,為《大雅》第一篇?!啊洞笱拧贰?,《詩經》第二類的第二部分,有三十一篇?!?〕“《清廟》”,《詩經》篇名,為《頌》的第一篇?!啊俄灐贰?,《詩經》的第三類,包括《周頌》、《魯頌》、《商頌》等三部分,共四十篇?!?0〕“三百五篇”,即《詩經》的總篇數?!跋腋琛?,用琴瑟伴奏歌唱?!?1〕“《韶》”,樂曲名,相傳為歌頌虞舜的樂曲?!啊段洹贰保瑯非?,表現周武王戰(zhàn)勝商紂王的樂曲?!?2〕“六藝”,即六經,指《禮》、《樂》、《書》、《詩》、《易》、《春秋》。
孔子晚而喜《易》,〔1〕序《彖》、《系》、《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4〕若是,我于《易》則彬彬矣?!薄?〕【注釋】〔1〕“《易》”,即《周易》,亦稱《易經》,后來被奉為儒家經典之一。此當指今傳《周易》的《經》?!督洝钒呢院腿侔耸呢?,卦、爻皆有文字說明的《卦辭》、《爻辭》,以供占筮使用。卦、爻的起源很早,至遲不晚于商代。〔2〕“《彖》”,音tuàn,即《彖傳》,亦稱“《彖辭》”,分為上、下二篇,說明各卦的基本觀念,屬于解說《易經》的《易傳》?!兑讉鳌饭彩视址Q“《十翼》”?!啊断怠贰?,即《系辭》,亦稱“《系辭傳》”,分為上、下兩篇,從總體上對《易經》作理論闡述,也屬《十翼》?!啊断蟆贰?,即《象傳》,亦稱“《象辭》”,用象數來說明卦、爻,有“大象”、“小象”兩種,大象解卦,小象解說六爻。分為上下兩篇,也屬《十翼》。“《說卦》”,《易傳》篇名,解釋八卦的性質和象征?!啊段难浴贰?,《易傳》篇名,專門解說《乾》、《坤》二卦?!?〕“韋”,通“緯”,原指織物橫線,此指橫向編連簡冊的繩子。舊說皆釋“韋”為熟牛皮,不可信?!敖^”,斷?!?〕“假”,與,給與?!?〕“彬彬”,文質兼?zhèn)涞臉幼?,此為融會貫通之意。按孔子語見《論語·述而》。
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如顏濁鄒之徒,〔2〕頗受業(yè)者甚眾。〔3〕【注釋】〔1〕“六藝”,即《六經》?;蛑^指《周禮·地官·保氏》的禮、樂、射、馭、書、術等六種科目。〔2〕“顏濁鄒”,即上文孔子在衛(wèi)國所寄居的房東顏濁鄒?!?〕“頗”,稍,稍微。
孔子以四教:〔1〕文,〔2〕行,〔3〕忠,〔4〕信?!?〕絕四:〔6〕毋意,〔7〕毋必,〔8〕毋固,〔9〕毋我。〔10〕所慎:齊,〔11〕戰(zhàn),〔12〕疾?!?3〕子罕言利與命與仁?!?4〕不憤不啟,〔15〕舉一隅不以三隅反,〔16〕則弗復也?!?7〕【注釋】〔1〕“四教”,四種教學內容。〔2〕“文”,文獻典籍。〔3〕“行”,舊讀xìng,行為?!?〕“忠”,忠恕?!?〕“信”,信用。按此語見《論語·述而》?!?〕“絕”,杜絕,戒絕?!?〕“意”,意度,猜測?!?〕“必”,固執(zhí)?!?〕“固”,固陋,孤陋寡聞?!?0〕“我”,自我,這里是突出自己的意思。按此語見《論語·子罕》?!?1〕“齊”,音zāi,通“齋”,齋戒。古人在祭祀或重大典禮前,自身所做的準備工作,包括沐浴更衣、吃素戒酒、不與女人同房等,以示虔誠?!?2〕“戰(zhàn)”,戰(zhàn)爭。〔13〕“疾”,疾病。按此語見《論語·述而》?!?4〕“罕”,少。“子罕言利與命與仁”,按此語見《論語·子罕》。歷來解說紛紜。今譯文采程樹德《論語集解》說,《集解》云:“蓋言者,自言也。記者旁窺已久,知夫子于此三者皆罕自言,非謂以此立教也。”〔15〕“憤”,郁結,憤誹,指渴望求知而不得的心理狀態(tài)?!皢ⅰ?,啟發(fā)?!?6〕“隅”,音yú,角落?!胺础?,反推,類推,推論?!芭e一隅而不以三隅反”,舉出一個角落而不能以此類推其它三個角落。由此衍出“舉一隅而以三隅反”,后又演為“舉一反三”的成語?!?7〕“復”,重復。按此語見《論語·述而》。
其于鄉(xiāng)黨,〔1〕恂恂似不能言者?!?〕其于宗廟朝廷,辯辯言,〔3〕唯謹爾?!?〕朝,〔5〕與上大夫言,〔6〕訚訚如也;〔7〕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注釋】〔1〕“鄉(xiāng)黨”,古代居民組織單位,周制以五百家為一黨,一萬二千五百家為鄉(xiāng)。此指鄉(xiāng)里?!?〕“恂”,音xún?!扳保t恭謹慎的樣子?!?〕“辯”,音pián?!稗q辯”,善于言談的樣子?!墩撜Z·鄉(xiāng)黨》作“便便”?!?〕“唯”,僅,只。“爾”,而已,罷了?!?〕“朝”,上朝,朝見?!?〕“上大夫”,即卿。后“下大夫”指一般的大夫?!?〕“訚”,音y0n?!坝澯潯?,和悅而敢于直言的樣子。〔8〕“侃”,音k3n?!百┵保椭C快樂的樣子。“如”,意同用作詞尾的“然”,……的樣子。
入公門,〔1〕鞠躬如也;〔2〕趨進,〔3〕翼如也?!?〕君召使儐,〔5〕色勃如也?!?〕君命召,不俟駕行矣?!?〕【注釋】〔1〕“公門”,君門,朝門。〔2〕“鞠躬”,彎曲身子表示恭敬、謹慎的樣子?!?〕“趨進”,快步前進?!?〕“翼如”,恭敬的樣子?!?〕“儐”,音bìn,接引賓客。〔6〕“勃如”,矜持莊重的樣子?!?〕“俟”,音sì,等,等待?!榜{”,系馬于車。
魚餒,〔1〕肉敗,〔2〕割不正,〔3〕不食。席不正,〔4〕不坐。〔5〕【注釋】〔1〕“餒”,音n7i,指魚類臭爛?!?〕“敗”,腐敗?!?〕“割”,分割,此指豬牛羊牲體的分割?!罢保湃朔指钌w有一定的規(guī)定,符合規(guī)定的為“正”。〔4〕“席”,席子,坐席。“正”,古人設坐席,按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擺法,符合規(guī)定的為“正”?!?〕按以上三節(jié),均見《論語·鄉(xiāng)黨》。
食于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是日哭,則不歌?!?〕見齊衰、瞽者,〔2〕雖童子必變。〔3〕【注釋】〔1〕按自“食于有喪者之側”至此,見《論語·述而》?!?〕“瞽”,音gǔ,瞎眼?!?〕按此句《論語·子罕》作:“子見齊衰者、冕衣裳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作;過之,必趨?!?br/>
“三人行,必得我?guī)煛!薄?〕“德之不修,學之不講,〔2〕聞義不能徙,〔3〕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薄?〕使人歌,善,則使復之,然后和之?!?〕【注釋】〔1〕“三人行,必得我?guī)煛?,按《論語·述而》作:“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且其下又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薄?〕“講”,講習,練習?!?〕“徙”,遷移,追隨。〔4〕按此語見《論語·述而》。〔5〕“使人歌,善,則使復之,然后和之”,按《論語·述而》作:“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br/>
子不語:怪,〔1〕力,〔2〕亂,〔3〕神?!?〕【注釋】〔1〕“怪”,怪異?!?〕“力”,強力,暴力?!?〕“亂”,乖亂,禍亂。〔4〕“神”,鬼神。按此語見《論語·述而》。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1〕可得聞也。夫子言天道與性命,〔2〕弗可得聞也已?!薄?〕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4〕鉆之彌堅?!?〕瞻之在前,〔6〕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7〕博我以文,〔8〕約我以禮,〔9〕欲罷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爾?!?0〕雖欲從之,蔑由也已。”〔11〕達巷黨人曰:〔12〕“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薄?3〕子聞之曰:“我何執(zhí)?〔14〕執(zhí)御乎?〔15〕執(zhí)射乎?〔16〕我執(zhí)御矣?!崩卧唬骸?7〕“子云:‘不試,〔18〕故藝?!薄?9〕【注釋】〔1〕“文章”,文辭,此指孔子整理的文獻典籍?!?〕“天道”,自然規(guī)律,此指自然和社會之間吉兇禍福的關系?!靶悦?,本性,命運。按《論語·公冶長》作“性”,無“命”字?!?〕按語見《論語·公冶長》。〔4〕“仰”,抬頭,抬頭看?!皬洝保鬽í更加?!?〕“鉆”,穿,此引申為鉆研。〔6〕“瞻”,zhān,視,望?!?〕“循循然”,有次序的樣子,循序漸進的樣子?!?〕“文”,文獻?!?〕“約”,約束,規(guī)范?!?0〕“卓爾”,特立的樣子,卓越超群的樣子?!?1〕“蔑”,無,沒有?!坝伞?,從。按語見《論語·子罕》?!?2〕“達巷黨”,名叫達巷的黨?;蛑^名叫達的巷黨,亦通?!?3〕“無所成名”,沒有用以成名的專長。〔14〕“執(zhí)”,做,干。〔15〕“御”,駕車?!?6〕“射”,射箭?!?7〕“牢”,人名,孔子弟子?!犊鬃蛹艺Z·七十二弟子》云:“琴牢,衛(wèi)人,字子開,一字張。”當為此人,〔18〕“試”,用,任用?!?9〕“藝”,技藝,技術。按語見《論語·子罕》。
魯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孫氏車子鉏商獲獸,〔2〕以為不祥。仲尼視之,曰:“麟也。”取之?!?〕曰:“河不出圖,〔4〕雒不出書,〔5〕吾已矣夫!”〔6〕顏淵死,孔子曰:“天喪予!”〔7〕及西狩見麟,曰:“吾道窮矣!”〔8〕喟然嘆曰:“莫知我夫!”子貢曰:“何為莫知子?”子曰:“不怨天,不尤人,〔9〕下學而上達,〔10〕知我者其天乎!”〔11〕【注釋】〔1〕“狩”,音sh^u,打獵?!按笠啊?,即大野澤,又名“巨野澤”,故址在今山東巨野北。〔2〕“車”,此指駕車者。“子鉏商”,氏子鉏,名商,叔孫氏家臣。〔3〕按此節(jié)見《左傳·哀公十四年》〔4〕“河”,黃河?!皥D”,即河圖,黃河所出之圖。關于河圖的內容性質。劉歆認為是八卦,《漢書·五行志》云:“劉歆以為伏羲氏繼天而王,受河圖,則而畫之,八卦是也?!编嵭t認為是帝王圣者受命的祥瑞,《尚書·顧命》鄭玄注:“河圖,圖出于河,帝王圣者之所受?!薄?〕“雒”,雒水,曾魏黃初元年(公元二二○年)改“雒”為“洛”?!皶?,即雒書,雒水所出之書。漢人認為就是《尚書·洪范》所說的“天乃錫禹洪范九疇”?!短接[》卷八七二引《尚書中候》云:“堯率群臣,東沉于洛,退候至于下稷,赤光起,無龜負書,中背有赤文朱字?!薄渡袝髠鳌粪嵭⒃疲骸俺跤碇嗡?,得神龜負文于洛,以盡得天人陰陽之用。”關于雒書的內容,《漢書·五行志》認為就是《洪范》中從“初一曰五行”至“畏用六極”一段,云:“凡此六十五字,皆《雒書》本文,所謂天迪錫禹大法九章,常事所次者也?!薄?〕“已”,盡,完?!耙臃颉保耙印?、“夫”均為語氣詞。此連用,加強表示感嘆的語氣。按《論語·子罕》云:“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周易·系辭》云:“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當為司馬遷此節(jié)所本?!?〕按自“顏淵死”至此,見《論語·先進》?!?〕按從“顏淵死”至此,見《春秋公羊傳》哀公十四年和《春秋繁露·隨本消息》?!?〕“尤”,責怪。〔10〕“下”,天下,人間,此指人事?!吧稀?,上天,此指天道、天命?!跋聦W而上達”,下學人事,上通天命。〔11〕按自“莫知我夫”至此,見《論語·憲問》。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齊乎!”謂“柳下惠、少連〔1〕降志辱身矣”。謂“虞仲、夷逸,〔2〕隱居放言,〔3〕行中清,〔4〕廢中權”。〔5〕“我則異于是,無可無不可”〔6〕【注釋】〔1〕“柳下惠”,氏展,名獲,字禽,亦稱“展獲”、“展禽”,謚惠,食邑于柳下,故稱“柳下惠”,魯國大夫,曾任士師?!吧龠B”,東夷人,以善于守喪受到孔子稱贊。參看《禮記·雜記》?!?〕“虞仲,夷逸”,皆春秋時隱士。夷逸見《尸子》,《尸子》云:“或勸夷逸仕。逸曰:‘吾譬則牛,寧服軛以耕于野,豈忍被繡入廟為犧:’”〔3〕“放”,放縱,任意?!把浴保哉?。〔4〕“中”,音zhòng,適合,符合?!扒濉保灏?,高潔?!?〕“廢”,廢棄,棄世?;蛑^通“發(fā)”,發(fā)動,行動。“權”,權變,權宜?!?〕按本節(jié)見《論語·微子》。
子曰:“弗乎弗乎,〔1〕君子病沒世而名不稱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見于后世哉?”乃因史記作《春秋》,〔3〕上至隱公,〔4〕下訖哀公十四年,〔5〕十二公。〔6〕據魯,〔7〕親周,〔8〕故殷,〔9〕運之三代。〔10〕約其文辭而指博?!?1〕故吳、楚之君自稱王,而《春秋》貶之曰“子”;〔12〕踐土之會實召周天子,〔13〕而《春秋》諱之曰“天王狩于河陽”:〔14〕推此類以繩當世,〔15〕貶損之義,后有王者舉而開之?!?6〕《春秋》之義行,則天下亂臣賊子懼焉?!?7〕【注釋】〔1〕“弗”,不。這里是不行、不成的意思。〔2〕“病”,恨,痛恨?!皼]”,音mò,通“歿”,死?!皼]世”,終身,一輩子?!胺Q”,稱道。按此句見《論語·衛(wèi)靈公》?!?〕“因”,利用?!笆酚洝保饭俚挠涊d?!啊洞呵铩贰?,魯國史官撰寫的春秋編年史,起于魯隱公元年(公元前七二二年),終于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四八一年),以極其簡練的文字記載二百四十二年間的史事。漢人多以為經孔子整理修訂而成,被奉為儒家經典之一。漢代解釋傳授《春秋》的主要有左氏、公羊氏和谷梁氏三家,分別有《傳》流存至今?!?〕“隱公”,即魯隱公,名息姑,魯伯禽七世孫,魯惠公之子,母聲子,公元前七二二年至前七一二年在位。詳見本書《魯周公世家》?!?〕“哀公”,即魯哀公,哀公十四年為公元前四八一年?!?〕“十二公”,指魯國春秋時代的十二位國君,即隱公、桓公、莊公、閔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據魯”,以魯國為根據?!?〕“親周”,以周王室為親承的前朝?!?〕“故殷”,以殷代為隔朝的故舊。〔10〕“運”,通,貫通?!叭?,指魯、周、殷。或謂夏、商、周,不確。按此“據魯,親周,故殷,運之三代”,系司馬遷擷取董仲舒“三統(tǒng)說”,采用了《春秋》公羊家?!洞呵锓甭丁と闹瀑|文》云:“王者改制作科奈何?曰:當十二色,歷各法而正色,逆數三而復?!省洞呵铩窇熳餍峦踔?,時正黑統(tǒng)。王魯,尚黑,絀夏,親周,故宋?!薄洞呵锕騻鳌贰半[公第一”徐彥《疏》引何休《文謚例》有“三科九旨”之說,云“新周,故宋,以《春秋》當新王,此一科三旨也。”〔11〕“約”,簡約,簡略。“指”,通“旨”,旨意,意思?!?2〕“貶”,貶抑,降低?!白印?,周代五等爵之第四等?!?3〕“踐土”,鄭國地名,在今河南原陽西南?!佰`土之會”,公元前六三二年晉文公在踐土與諸侯會盟,名義上在此朝見周襄王。實際上是晉文公召來周襄王,藉此來確定自己的霸主地位?!?4〕“天王”,周天子,即周襄王?!昂雨枴?,晉國邑名,在今河南孟縣西。按此事本《左傳》僖公二十八年,云:“是會也,晉侯召王,以諸侯見,且使王狩。仲尼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訓。故書曰“天王狩于河陽”,言非其地也,且明德也?!薄?5〕“繩”,繩正,糾正?!?6〕“開”,開啟,推廣?!?7〕“亂臣賊子”,指犯上作亂的大臣、子弟。“《春秋》之義行,則天下亂臣賊子懼焉”,按《孟子·滕文公下》作:“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br/>
孔子在位聽訟,〔1〕文辭有可與人共者,〔2〕弗獨有也?!?〕至于為《春秋》,筆則筆,〔4〕削則削,〔5〕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薄?〕【注釋】〔1〕“在位”,指孔子在魯司寇之位?!奥牎?,聽理,審理?!霸A”,訴訟,打官司。〔2〕“文辭”,此指判詞。“共”,共同,相同。〔3〕“獨有”,獨自占有,獨自決斷。按《淮南子·主術》云:“孔子為魯司寇,聽獄必師斷?!薄洞呵锓甭丁の逍邢嗌吩疲骸盀轸斔究埽瑪嗒z屯屯,與眾共之,不敢自專?!薄墩f苑·至公》所言較詳,云:“孔子為魯司寇,聽獄必師斷,敦敦然皆立,然后君子進曰:‘某子以為何若?’某子曰云云。又曰:‘某子以為何若?’某子曰云云。辯矣,然后君子(曰):‘幾當從某子云云乎?!霓o有可與人共之者,君子不獨有也。”另又見《孔子家語·好生》、《公羊》僖公二十八年《解詁》?!?〕“筆”,用筆書寫,記載?!?〕“削”,用刀削除。古時以竹木為書寫材料,刪改時用刀先刮去竹木上的字,故叫做削?!?〕“子夏”,名商,氏卜,字子夏,晉國溫(今河南溫縣西南)人,一說衛(wèi)國人??鬃拥茏?。曾任魯國莒父(今山東莒父)宰??鬃铀篮?,到魏國西河講學,被魏文侯尊為師。對《詩》、《春秋》等儒家經典的傳授起過重要作用。生于公元前五○七年。詳見本書《仲尼弟子列傳》?!百潯保澲?,修改?!?〕按語見《孟子·滕文公下》,云:“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明歲,子路死于衛(wèi)??鬃硬?,子貢請見??鬃臃截撜儒羞b于門,〔1〕曰:“賜,汝來何其晚也?”孔子因嘆,歌曰:“太山壞乎!〔2〕梁柱摧乎!〔3〕哲人萎乎!”〔4〕因以涕下。〔5〕謂子貢曰:“天下無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殯于東階,〔7〕周人于西階,〔8〕殷人兩柱間?!?〕昨暮予夢坐奠兩柱之間,〔10〕予始殷人也。”后七日卒。〔11〕【注釋】〔1〕“負杖”,倚恃手仗,拄著手杖。按《禮記·檀弓上》、《孔子家語·終記》作“負手曳杖”,則意為反剪雙手拖著手杖?!板羞b”,悠閑自在的樣子?!?〕“太山”,即泰山。古時被奉為眾山之首。“壞”,敗壞,崩潰?!?〕“梁柱”,梁木,棟梁。“摧”,折,折斷?!?〕“哲人”,才識出眾的人?!拔?,桔萎,死亡?!?〕“涕”,淚,眼淚?!?〕“宗”,尊崇,重用。〔7〕“東階”,東邊的臺階,古為主人升堂所走。按《禮記·檀弓》作“東階之上”,為主人之位?!?〕“西階”,西邊的臺階,為客人升堂所走的臺階?!爸苋擞谖麟A”,按《禮記·檀弓上》作“周人殯于西階之上”?!拔麟A之上”為客人之位?!?〕“柱”,此指楹,廳堂前部的柱子。按“柱”,《禮記·檀弓上》作“楹”。“兩柱間”,按《禮記·檀公》作“兩楹之間”,此為堂上最尊之位,面向南方。〔10〕“奠”,定?!?1〕按自“孔子方負杖逍遙于門”至此,詳見《禮記·檀弓上》、《孔子家語·終記》。
孔子年七十三,以魯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1〕【注釋】〔1〕“魯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按此推算,相當于公元前四七九年三月九日。孔子卒日,司馬遷采《左氏》經、傳。
哀公誄之曰:〔1〕“■天不吊,〔2〕不慭遺一老,〔3〕俾屏余一人以在位,〔4〕煢煢余在疚?!?〕嗚呼哀哉!尼父,〔6〕毋自律!”〔7〕子貢曰:“君其不沒于魯乎!〔8〕夫子之言曰:‘禮失則昏,〔9〕名失則愆?!?0〕失志為昏,失所為愆。生不能用,死而誄之,非禮也。稱‘余一人’,〔11〕非名也?!?br/>
【注釋】〔1〕“誄”,音lěi,古時上對下所致的悼詞?!?〕“■”,音m0n,天空。“■天”,天,上天?!暗酢?,通“淑”,善,仁。“■天不吊”,按《詩·小雅·節(jié)南山》有“昊天不吊”之語?!?〕“慭”,音y@n,且,暫且?!耙焕稀保焕先??!安粦\一老”,按此語見《詩·小雅·十月之交》。〔4〕“俾”,音bǐ,使?!捌痢保帘?,庇護?!坝嘁蝗恕保瓰樘熳幼苑Q之詞,這里哀公用以自稱?!百缕劣嘁蝗恕?,按《詩·小雅·十月之交》有“俾守我王”之語?!?〕“煢”,音qi$ng,通“惸”,沒有兄弟,引申為孤單無依?!盁Α?,孤獨無依的樣子?!熬巍保瑧n慮。按《詩·周頌·閔予小子》有“嬛嬛在疚”之語?!?〕“尼父”,對孔子的尊稱。猶如稱“呂尚”為“尚父”,稱“管仲”為“仲父”。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云:“稱尼父者,孔丘字仲尼,父猶仲山甫之甫也?!Ч次粫r更小,至此時不過二十余耳,于一七十余老翁,宜其以父稱之?!薄?〕“律”,法,此作動詞,意為約束,規(guī)范?!拔阕月伞保础拔懵勺浴?,沒人來用禮法規(guī)范自己?!?〕“君”,國君,指魯哀公。“其”,此用作副詞,表示推測。〔9〕“昏”,昏暗,混亂?!?0〕“愆”,音qiān,過失,謬誤。〔11〕按本節(jié)見《左傳》哀公十六年,又見《禮記·檀弓上》、《孔子家語·終記》。
孔子葬魯城北泗上,〔1〕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喪畢,〔3〕相訣而去,〔4〕則哭,各復盡哀;或復留。唯子贛廬于冢上,〔5〕凡六年,然后去。〔6〕弟子及魯人往從冢而家者百有余室,〔7〕因命曰孔里。魯世世相傳以歲時奉祠孔子家,〔8〕而諸儒亦講禮鄉(xiāng)飲大射于孔子冢?!?〕孔子冢大一頃。故所居堂、弟子內,〔10〕后世因廟,〔11〕藏孔子衣冠琴車書,至于漢二百余年不絕?!?2〕高皇帝過魯,〔13〕以太牢祠焉?!?4〕諸侯、卿、相至,〔15〕常先謁然后從政。〔16〕【注釋】〔1〕“泗”,水名。在今山東中部,發(fā)源于山東泗水縣東蒙山南麓,因四水并源而得名?!般羯稀保羲疄I。〔2〕“服”,服喪。〔3〕“心喪”,不穿喪服,在心中哀悼。這是古代弟子對老師去世的服喪形式。按《禮記·檀公上》云:“事師無犯無隱,左右就養(yǎng)無方,服勤至死,心喪三年?!庇衷疲骸翱鬃又畣?,門人疑所服。子貢曰:‘昔者夫子之喪顏淵,若喪子而無服。喪子路亦然。請喪夫子若喪父而無服?!薄?〕“訣”,音ju6,決絕,告別?!?〕“廬”,廬舍,此用作動詞,意為構造廬舍?!皬]于冢上”,按《孟子·滕文公上》作“筑室于場”?!?〕按自“弟子皆服三年”至此,見《孟子·滕文公上》。〔7〕“家”,用作動詞,意為安家?!笆摇保??!?〕“歲時”,一年四季。“奉祠”,供奉祭祀?!?〕“鄉(xiāng)飲”,即鄉(xiāng)飲酒禮,古代各級地方和鄉(xiāng)學為薦舉選拔優(yōu)秀人才而舉行的宴飲典禮?!按笊洹?,為祭祀而舉行的射禮,系天子之禮。按此上下文意,當指鄉(xiāng)射,為地方以射選士之禮。射禮前要先舉行鄉(xiāng)飲酒禮?!?0〕“故所居堂”,指孔子原先居所的廳堂?!皟取保瑑仁?,居室?!?1〕“廟”,孔廟。此用作動詞,意為建筑孔廟。〔12〕“絕”,斷絕,毀滅?!?3〕“高皇帝”,指漢高祖劉邦?!?4〕“太牢”,牛、羊、豬齊備的祭祀供品。按《漢書·高帝紀》載漢高祖于十二年(公元前一九五年)十一月,“過魯,以大牢祠孔子”?!?5〕“諸侯”,漢朝所封的諸侯王?!扒?、相”,諸侯王國的卿、相。按孔子冢、廟在漢代地屬魯國,則此“諸侯、卿、相”應指魯國的諸侯、卿、相。〔16〕“謁”,拜謁。
孔子生鯉,字伯魚?!?〕伯魚年五十,先孔子死?!?〕【注釋】〔1〕關于孔鯉名、字的由來,《孔子家語·本姓》云:“魚之生也,魯昭公以鯉魚賜孔子。榮君之貺,故因以名鯉,而字伯魚?!薄?〕按《孔子家語·本姓》云:“至十九娶于宋之亓官氏,一歲而生伯魚。”則由此可推得孔鯉生于公元前五三二年,死于公元前四八三年。
伯魚生伋,〔1〕字子思,年六十二?!?〕嘗困于宋。子思作《中庸》?!?〕【注釋】〔1〕“伋”,音j0,為魯穆公師?!?〕“年六十二”,或謂系“年八十二”之誤。見梁玉繩《史記志疑》。〔3〕“《中庸》”,漢人收入《禮記》中。宋程頤、朱熹將其與《大學》、《論語》、《孟子》并列為《四書》。
子思生白,〔1〕字子上,年四十七。子上生求,字子家,〔2〕年四十五。子家生箕,字子京,〔3〕年四十六。子京生穿,字子高,年五十一?!?〕子高生子慎,〔5〕年五十七,嘗為魏相?!?〕【注釋】〔1〕“白”,《漢書·孔光傳》作“帛”,《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云曾任齊威王相。〔2〕“子家”,按王肅《孔子家語后序》云:“子家名傲,后名永?!薄?〕“子京”,按《史記》別本及《漢書·孔光傳》作“子真”,《孔子家語后序》作“子直”,名榼?!缎绿茣ぴ紫嗍老当怼吩圃鵀槲合??!?〕“五十一”,按《孔子家語后序》作“五十七”?!?〕“子慎”,按《漢書·孔光傳》作“順”;《孔叢子·陳士義篇》作“子順”;《孔子家語后序》云名武,又名微,又名斌,字子順;《闕里文獻考》云名謙,或作武,后名斌;《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云名斌,又名胤?!?〕“嘗為魏相”,按《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云封文信君。
子慎生鮒,〔1〕年五十七。為陳王涉博士,〔2〕死于陳下?!?〕【注釋】〔1〕“鮒”,字甲,見《漢書·儒林傳》?!?〕“陳王涉”,即陳涉,秦末農民起義領袖,詳見本書《陳涉世家》?!安┦俊?,官名,博通古今,掌典故文獻,以備皇帝咨詢?!?〕“陳”,秦國縣名,在今河南淮陽。陳涉起義建都于此。
鮒弟子襄,〔1〕年五十七,嘗為孝惠皇帝博士,〔2〕遷為長沙太守?!?〕長九尺六寸。
【注釋】〔1〕“子襄”,名騰。〔2〕“孝惠皇帝”,即漢惠帝,名盈,漢高祖劉邦之子,公元前一九四年至公元前一八八年在位,詳見本書《呂太后本紀》及《漢書·惠帝紀》。〔3〕“長沙”,郡名,秦置,治所在臨湘(今湖南長沙市),轄境相當于今湖南東部、南部和廣西全州,廣東連縣、陽山等地。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二○二年)改郡為國?!伴L沙太守”,按惠帝時長沙為國,不應有太守,當依《漢書·孔光傳》作“長沙太傅”,則此“守”系“傅”之誤。
子襄生忠,〔1〕年五十七。忠生武,武生延年及安國?!?〕安國為今皇帝博士,〔3〕至臨淮太守,〔4〕蚤卒?!?〕安國生卬,卬生歡?!?〕【注釋】〔1〕“忠”,按《孔子家語后序》作“季中”,《書序》、《疏》作“中”?!缎绿茣ぴ紫嗍老当怼吩谱肿迂懀┦??!?〕“武”,《闕里文獻考》云字子威。“忠生武,武生延年及安國”,按《漢書·孔光傳》、《孔子家語后序》、《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安國為忠之子,系武之弟。此處司馬遷誤記?!?〕“今皇帝”,指漢武帝劉徹?!?〕“臨淮”,郡名,漢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一一七年)置,郡治徐縣(在今江蘇泗洪南)?!?〕“蚤”,通“早”?!?〕“安國生卬,卬主歡”,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云:“此蓋天漢以后事,后人補記。”
太史公曰:〔1〕《詩》有之:〔2〕“高山仰止,〔3〕景行行止?!薄?〕雖不能至,然心鄉(xiāng)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鬃硬家?,〔7〕傳十余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于夫子,〔8〕可謂至圣矣!
【注釋】〔1〕“太史公”,即司馬遷?!?〕“《詩》有之”,按以下兩句見《詩·小雅·車■》?!?〕“仰”,仰望?!爸埂?,之,語助同?!?〕“景”,大,廣?!靶小?,音háng,道,道路。〔5〕“鄉(xiāng)”,通“向”,向往?!?〕“祗回”,亦作“低回”,流連不舍的樣子。〔7〕“布衣”,麻布衣服,為平民服裝,故指代平民。〔8〕“折中”,取正,根據標準判斷是非。
譯文 孔子出生在魯國昌平鄉(xiāng)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國人,名叫孔防叔。孔防叔生下伯夏,伯夏生下叔梁紇。叔梁紇和顏氏的女兒在野外媾合而生下孔子,他們向尼丘進行祈禱而得到孔子。魯襄公二十二年孔子出生,孔子生下來頭頂中間凹陷,所以就取名叫丘,取字叫仲尼,姓為孔氏。
孔丘生下來,叔梁紇便死了,安葬在防山。防山在魯國都城的東面,因此孔子不清楚他父親的墓址,孔母隱諱這件事??鬃雍⑼瘯r做游戲,經常陳列俎豆各種禮器,演習禮儀動作。孔子母親去世,他先將靈柩停放在五父之衢,這是出于孔子謹慎從事的考慮。郰邑人輓父的母親告訴孔子其父的墓址,這之后孔子才將母親靈柩送往防山合葬。
孔子服喪腰間系著麻帶,這時季氏宴請士人,孔子隨同前往。陽虎斥退孔子說:“季氏宴請的是士人,沒敢請你啊?!笨鬃右虼送巳?。
孔子十七歲那年,魯國大夫孟釐子病重將死,告誡他的繼承人孟懿子說:“孔子是圣人的后代,他的家族在宋國敗落。他的先祖弗父何當初本該享有宋國而繼位,卻讓給了弟弟宋厲公。等到他的先祖正考父,輔佐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三次接受冊命,一次比一次恭敬,所以正考父鼎的銘文說:‘第一次冊命,曲背行禮;第二次冊命,折腰行禮;第三次冊命,俯身行禮,平時走路順著墻根小跑,也就沒人敢來欺侮我了。用這個鼎煮厚粥,用這個鼎煮薄粥,來喂我這張嘴?!墓Ь从卸Y就是如此。我聽說那圣人的后代,即使不當國執(zhí)政,也必定會有通達顯赫的。如今孔丘年紀輕輕喜好禮儀,他恐怕將是通達顯赫的人吧!如果我死了,你一定要以他為師?!钡鹊矫厢嵶尤ナ溃宪沧雍汪斎四蠈m敬叔前往孔子那里學禮。這一年,季武子去世,季平子繼位。
孔子家境貧寒,又地位低下。等到長大成人,曾經做過季氏手下的官吏,管理統(tǒng)計準確無誤;又曾做過司職的小吏,使牧養(yǎng)的牲畜繁殖增多。由此出任司空。不久離開魯國,在齊國受到排擠,被宋人、衛(wèi)人所驅逐,在陳國、蔡國之間受困,于是返回魯國。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們都稱他為“長人”而感到奇異。魯君又善待孔子,因此返回魯國。
魯人南宮敬叔對魯昭公說:“請讓我跟隨孔子前往周京洛邑。”魯昭公給他們一輛車、兩匹馬,還有一名童仆同行,前往周京洛邑詢問周禮,據說見到了老子??鬃痈孓o離去時,老子送他說:“我聽說富貴之人用財物來送人,仁義之人用言語來送人。我不能富貴,只好盜用仁人的名義,用言語來送你,這幾句話是:‘聰慧明白洞察一切反而瀕臨死亡,是因為喜好議論他人的緣故。博洽善辯寬廣弘大反而危及其身,是因為抉發(fā)別人丑惡的緣故。做人兒子的就不要有自己,做人臣子的就不要有自己。’”孔子從周京洛邑返回魯國,投到他門下的弟子逐漸增多。
這時候,晉平公荒淫無度,國中韓氏、趙氏、魏氏、知氏、范氏、中行氏六家世卿專擅權柄,向東攻伐諸侯別國;楚靈王兵力強大,侵略欺凌中原各國;齊是大國而挨近魯國。魯國小而弱,依附于楚國,晉國就惱怒;依附于晉國,楚國便來攻伐;對齊國事奉不周,齊國軍隊就侵犯魯國。
魯昭公二十年,孔子年紀已三十歲了。齊景公和晏嬰來到魯國,齊景公問孔子說:“昔日秦穆公國家弱小,地方偏僻,他稱霸的原因是什么呢?”孔子回答說:“秦穆公,國家雖小,但他的志向大;地方雖然偏僻,但行為符合正道。親自提拔百里奚,賜給大夫的爵位,從囚犯之中起用他,同百里奚交談三天,立即將國政委授于他。憑這種做法取得人才,即使稱王天下都可以,他稱霸諸侯只能算小了。”齊景公聽了很高興。
孔子三十五歲那年,季平子和郈昭伯因為斗雞的緣故得罪了魯昭公。魯昭公率領軍隊攻擊季平子,季平子和孟孫氏、叔孫氏三家聯合攻打魯昭公,昭公的軍隊戰(zhàn)敗,他逃奔到齊國,齊景公把昭公安置在乾侯。此后不久,魯國大亂??鬃尤サ烬R國,當齊卿高昭子的家臣,打算以此來與齊景公交往。孔子與齊國太師談論音樂,聽到《韶》的樂曲,學習《韶》樂,陶醉得居然三個月不知道肉的滋味,齊國人稱贊孔子。
齊景公問孔子如何為政,孔子說:“國君要像國君,臣子要像臣子,父親要像父親,兒子要像兒子?!本肮f:“講得好??!如果真的國君不像國君,臣子不像臣子,父親不像父親,兒子不像兒子,縱然有糧食,我怎么能吃得到呢!”改日齊景公又向孔子詢問為政,孔子說:“為政在于節(jié)約財物?!本肮芨吲d,將要把尼溪的田地封賜給孔子。晏嬰進言說:“這些儒者能言善辯不能用法度來規(guī)范;高傲自大自以為是,不能任用他們來教育百姓;崇尚喪禮盡情致哀,破費財產厚葬死人,不可將這形成習俗;四處游說乞求借貸,不可以此治理國家。自從圣君賢相相繼去世,周朝王室衰落以后,禮樂殘缺有很長時間了。如今孔子盛裝打扮,繁瑣地規(guī)定尊卑上下的禮儀,舉手投足的節(jié)度,連續(xù)幾代不能窮盡其中的學問,從幼到老不能學完他的禮樂。國君打算用這一套來改造齊國的習俗,恐怕不是引導小民的好辦法。”此后齊景公雖然恭敬地接見孔子,但不再問有關禮的事。有一天,齊景公挽留孔子說:“按照季氏上卿的規(guī)格來待你,我不能做到。”于是就用介于魯國季氏和孟氏之間的規(guī)格來接待孔子。齊國大夫企圖謀害孔子,孔子聽說此事。齊景公說:“我老了,不能用你了?!笨鬃泳蜕下冯x開齊國,返回魯國。
孔子四十二歲那年,魯昭公死在乾侯,魯定公即位。魯定公在位的第五年,夏天,季平子去世,季桓子繼位。季桓子掘井得到一個陶罐,里面有個像羊的東西,派人詢問孔子,說是“得到一條狗”??鬃诱f:“據我所知,應該是只羊。我聽說,木石的精怪為夔、罔閬,水中的精怪為龍、罔象,土中的精怪為墳羊。”
吳軍攻伐越國,毀壞越國都城會稽,得到人骨,一節(jié)就裝滿一車。吳王派遣使者詢問孔子:“人的骨頭,數誰的最大?”孔子說:“大禹在會稽山召集眾神,防風氏誤期后到,大禹下令將他殺死并陳尸示眾。防風氏的一節(jié)骨頭就占滿一車,他骨頭最大了”吳國客人問:“誰是神呢?”孔子說:“山川的神靈足以造福天下百姓,守護祭祀它的就是神,祭祀社稷的是公侯,全都隸屬于王?!笨腿藛枺骸胺里L氏守護祭祀什么呢?”孔子說:“汪罔氏的君主祭祀封山、禺山,是釐姓。在有虞氏、夏朝、商朝叫做汪罔,在周朝叫做長翟,如今稱為大人?!笨腿藛枺骸叭俗铋L的有多長?”孔子說:“僬僥氏身長三尺,短到了極點。最長的不過十倍于此,這是數字上的極限。”于是吳國客人說:“高明啊,圣人!”
季桓子的寵臣叫仲梁懷,和陽虎有怨恨。陽虎打算驅逐仲梁懷,公山不狃阻止他。那年秋季,仲梁懷越來越驕橫,陽虎拘捕了仲梁懷。季桓子發(fā)怒,陽虎乘機囚禁季桓子,和他訂立盟約然后釋放他。陽虎從此越發(fā)看不起季氏。季氏自己也僭越禮法凌駕于公室之上,大夫執(zhí)掌國政,因此魯國從大夫以下全都僭越禮法背離正道。所以孔子不做官,隱退下來整理《詩》、《書》、《禮》、《樂》,弟子更加眾多,紛紛從遠方到達,無不接受孔子傳授的學業(yè)。
魯定公八年,公山不狃在季氏手下不得志,利用陽虎作亂,準備廢黜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三家的嫡長繼承人,另立陽虎平素所親善的其它庶子,于是拘捕季桓子。季桓子設詐騙過陽虎,得以脫身。魯定公九年,陽虎交戰(zhàn)沒有取勝,逃奔到齊國。這時孔子年紀五十歲。
公山不狃利用費邑反叛季氏,派人征召孔子。孔子遵循周道修行很久,但處處受壓抑沒有施展才能的地方,沒人能任用自己,說:“周文王、周武王起于豐、鎬之地而稱王天下,如今費邑盡管小,但或許有希望吧!”打算前往。子路不高興,阻止孔子??鬃诱f:“他們召請我,豈能徒勞無益呢?如果任用我,我將在東方復興周道!”然而結果沒有成行。
此后,魯定公任命孔子為中都宰,經過一年的時間,四處都來效法他??鬃佑芍卸荚咨嗡究?,又由司空升任大司寇。
魯定公十年春季,魯國與齊國和好。夏季,齊國大夫黎鉏對齊景公說:“魯國任用孔丘,這形勢就會危及齊國。”于是齊國派出使者告知魯定公舉行友好會見,約定在夾谷會面。魯定公準備乘坐車輛友好前往。孔子兼任盟會司儀之事,說:“臣下聽說有文事的話必須有武備,有武事的話必須有文備。古代諸侯越出自己的疆界,必定配備文武官員作為隨從。請配備左、右司馬。”魯定公說:“好?!迸鋫淞俗蟆⒂宜抉R。到夾谷會見齊景公,在那里建筑盟壇,排定席位,修起土臺階三級,按諸侯間會遇之禮相見,魯定公與齊景公互相作揖謙讓而登壇。宴飲獻酬之禮完畢后,齊國官吏小步疾走進來說:“請演奏四方的舞樂?!饼R景公說:“好?!庇谑侨R夷樂人打著旌旗,揮舞羽毛、彩繒,手持矛戟劍盾,擊鼓呼叫而到來。孔子快步上前,一步跨越一級臺階而往上登,離壇上還有一級臺階時,揮舉長袖而說:“我們兩國的君主舉行友好盟會,夷狄的舞樂為何在此!請命令有關官員下令撤走。”主管官員發(fā)令退下,但樂人不離去,左右的人看著晏子和齊景公。景公內心有愧,揮手讓他們離去。過了一會兒,齊國的官吏小步疾走進來說:“請演奏宮中的舞樂?!饼R景公說:“好?!彼嚾速灞阊輵蛘{笑而上前。孔子又快步進去,一步跨越一級臺階而往上登,離壇上還有一級臺階時,說:“百姓而膽敢蠱惑諸侯的,罪該誅殺!請命令有關官員執(zhí)行!”有關官員施加刑法,藝人侏儒都被處以腰斬而手足分離。齊景公恐懼而震動,知道理義不如魯國,回國后大為驚恐,告訴他的群臣說:“魯國臣子用君子之道輔佐他們的君主,而你們只是用夷狄之道來教我,使我得罪了魯君,對這如何是好?”有關官員上前回答說:“君子有了過錯就用實際行動來道歉,小人有了過錯則用花言巧語來道歉。國君倘若真的對此感到恐懼,就用實際行動去道歉。”于是齊景公便歸還所侵占魯國的鄆、汶陽、龜陰之田來認錯道歉。
魯定公十三年夏季,孔子對魯定公說:“臣子沒有私藏的武器,大夫不能擁有周長三百丈的城邑。”派仲由為季氏的管家,將要拆毀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三家的都邑。于是叔孫氏首先拆毀了郈城。季孫氏將要拆毀費城,公山不狃、叔孫輒率領費邑人襲擊魯國國都。魯定公和季孫斯、叔孫州仇、仲孫何忌進入季氏宅第,登上季武子臺。費邑人攻打季氏宅第,沒有成功,射出的箭飛到了定公的身邊??鬃用畲蠓蛏昃漤?、樂頎下臺攻伐,費邑人戰(zhàn)敗逃跑。魯都國人追擊,在姑蔑打敗費邑人。公山不狃、叔孫輒逃奔齊國,于是拆毀費城。接著準備拆毀成城,公斂處父對孟孫說:“拆毀成城,齊國軍隊必定能直接到達國都北門。況且成邑,是孟氏的保護屏障,沒有成邑就是沒有孟氏啊。我將不拆城?!笔?,魯定公領兵包圍成邑,沒有攻克。
魯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歲,由大司寇代理國相事務,面有喜色。門人說:“聽說君子禍患降臨不恐懼,福運到來不喜悅。”孔子說:“是有這樣的話。但不是還有‘身居高位禮賢下士而自得其樂’的話嗎?”于是誅殺魯國擾亂政事的大夫少正卯。參預治理國政三個月,賣羊羔豬豚的不隨意抬價;男女行路分道而走;遺留在路上的東西沒人撿拾;從四方來到城邑的客人不必向官吏請求,全都給予接待,如同回到了家。
齊國人聞悉魯國的情況后感到恐懼,說:“孔子當政的話,魯國必然稱霸,魯國稱霸而我齊國土地挨近它,我齊國的土地就會最先被兼并了。何不趕緊獻送土地呢?”大夫黎鉏說:“請先嘗試設法阻止孔子當政;如果沒法阻止孔子當政再獻送土地,難道算晚嗎!”于是挑選齊國國中漂亮的女子八十人,全都穿上華麗服裝而跳起《康樂》舞蹈,連同有花紋的馬一百二十匹,饋贈給魯國國君。齊人將盛裝女樂、有紋駿馬陳列在魯國都城南面的高門外。季桓子換上平民服裝前往觀看多次,打算接受,就告訴魯定公要外出巡回周游,終日前往觀看,懶于處理政事。子路說:“您可以上路出走了?!笨鬃诱f:“魯國現在將要舉行郊祀,如果能將郊祀祭肉分送大夫的話,我就還可以留下?!奔净缸咏Y果接受了齊國的女樂,三天沒有上朝聽政;舉行郊祀典禮后,又不向大夫分發(fā)祭肉??鬃佑谑巧下?,住宿在屯。大夫師己前來送行,說:“您可沒有什么罪過?!笨鬃诱f:“我唱首歌可以嗎?”接著唱道:“那婦人的口啊,可以讓人出走;那婦人的話啊,可以叫人身死名敗。悠閑自在啊,聊以消磨時光!”師己返回國都,季桓子問:“孔子說了什么?”師己將實情相告。季桓子喟然長嘆說:“夫子因為那群女樂的緣故怪罪我??!”
孔子于是去到衛(wèi)國,寄居在子路的妻兄顏濁鄒家。衛(wèi)靈公問孔子:“在魯國得俸祿多少?”孔子回答說:“俸祿糧食六萬?!毙l(wèi)國人也致送糧食六萬。過了不久,有人向衛(wèi)靈公說孔子的壞話。衛(wèi)靈公派大夫公孫余假頻繁出入孔子住所??鬃雍ε碌米镄l(wèi)靈公,居住了十個月,離開衛(wèi)國。
孔子打算前往陳國,經過匡邑。顏刻當駕車的,用他手中的鞭子指給孔子看,說:“昔日我進入此地,是從那個缺口?!笨锶寺犝f來了人,以為是魯國的陽虎。陽虎曾經殘害過匡人,匡人于是就留下孔子。孔子樣子長得像陽虎,在匡拘留了五天。顏淵落在后面,(見到后,)孔子說:“我以為你死了?!鳖仠Y說:“您健在,我怎么敢死!”匡人拘留孔子,情況愈來愈緊急,弟子們感到恐懼??鬃诱f:“周文王死后,周朝的文化不就在我這里嗎?上天打算毀滅這周朝文化,我這個后來人便不應該掌握周朝的文化。上天不想毀滅周朝的文化啊,匡人能把我怎么樣!”孔子派隨從子弟到衛(wèi)國國都做甯武子的家臣,然后得以離開。
孔子離開匡邑隨即經過蒲邑。一個多月后,返回衛(wèi)都,寄居在蘧伯玉家。衛(wèi)靈公有個叫南子的夫人,靈公派人對孔子說:“四方來的君子不以為辱想與寡人結為兄弟的,必定會見我的夫人。我的夫人希望見到你?!笨鬃油妻o謝絕,最后不得已而拜見南子。夫人在細葛帷帳之中??鬃舆M門,面朝北行稽首之禮。夫人從帷帳中行拜禮兩次,身上的佩玉?!鲎黜?。孔子說:“我原來不想見她,既然見了便以禮相答?!弊勇凡桓吲d??鬃悠鹗恼f:“我如果不是所說的那樣,就讓上天厭棄我!上天厭棄我!”在衛(wèi)都居住一個多月,(有一天,)衛(wèi)靈公和夫人同乘一輛車,宦官雍渠為車右擔任護衛(wèi),出宮游覽,讓孔子乘第二輛車,招搖過市。孔子說:“我沒看見他愛好德行如同愛好女色啊?!庇谑菂拹盒l(wèi)靈公,離開衛(wèi)國,經過曹國。這一年,魯定公去世。
孔子離開曹國前往宋國,和弟子們在大樹下演習禮儀。宋國司馬桓魋想要殺死孔子,拔起那株大樹??鬃与x開那個地方。弟子說:“可以趕快走了?!笨鬃诱f:“上天把德行降生在我身上?;隔s能把我怎么樣?”
孔子前往鄭國,和弟子互相走失,孔子獨自站在外城的東門。有個鄭人對子貢說:“東門有個人,他的額頭像唐堯,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像子產,然而從腰以下比夏禹差三寸,瘦瘠疲憊的樣子好似喪家之犬。”子貢把實話告訴孔子??鬃有廊恍χf:“他說的形狀,那倒未必。但說我像喪家之犬,是啊!是??!”
孔子于是到達陳國,寄居在司城貞子家。一年多以后,吳王夫差攻伐陳國,奪取三個城邑而離開。晉國趙鞅領兵攻伐朝歌。楚軍圍攻蔡國,蔡人遷居到吳地。吳軍在會稽擊敗越王句踐。
有只隼落在陳湣公的庭院中而死去,楛木箭桿穿透身子,箭鏃是石制的,箭長一尺八寸。陳湣公派人詢問孔子??鬃诱f:“隼飛來的地方很遠啊,這是肅慎部族的箭。從前周武王攻滅商朝,打通與四方各個蠻夷部族的道路,讓他們各自將那里的地方特產送來進貢,使之不忘記應盡的分內義務。于是肅慎部族進貢楛木箭桿、石頭箭鏃,箭長一尺八寸。先王為了昭彰他的美德,把肅慎進貢的箭分賜給長女大姬,又將大姬許配給虞胡公而封虞胡公在陳。將珍寶玉器賞賜給同姓諸侯,是要推廣加深親族的關系;將遠方獻納的貢品分賜給異姓諸侯,讓他們不忘記義務。所以把肅慎的箭分賜給陳國。”陳湣公試著派人到舊倉庫中尋找,果真得到這種箭。
孔子在陳國居住三年,適逢晉國、楚國爭霸,輪番攻伐陳國,還有吳國也侵犯陳國,陳國經常受到劫掠??鬃诱f:“回去吧!回去吧!我家鄉(xiāng)的那些小子志向遠大,努力進取而沒忘記初衷?!庇谑强鬃与x開陳國。
途經蒲邑,遇到衛(wèi)國大夫公孫氏占據蒲邑反叛,蒲邑人扣留孔子。有個叫公良孺的弟子,帶著五輛私車隨從孔子。他為人長大賢能,又有勇氣力量,對孔子說:“我昔日跟著您在匡遭遇危難,如今又在這里遭遇危難,這是命啊。我與您再次蒙難,寧可搏斗而死?!辈贩浅<ち?。蒲邑人恐懼,對孔子說:“如果你不去衛(wèi)都,我們放了你。”孔子和他們立了盟誓,蒲邑人將孔子放出東門。孔子接著前往衛(wèi)都。子貢說:“盟誓難道可以背棄嗎?”孔子說:“這是要挾訂立的盟誓,神是不會理睬的?!?br/>
衛(wèi)靈公聽說孔子前來,非常喜歡,到郊外迎接。衛(wèi)靈公問:“蒲邑可以攻伐嗎?”孔子回答說:“可以?!毙l(wèi)靈公說:“我的大夫認為不可。如今蒲邑,是衛(wèi)國用以防御晉國、楚國的屏障,用衛(wèi)國軍隊去攻伐蒲,恐怕不行吧?”孔子說:“那里的男人有決死的志氣,女人有保衛(wèi)西河的志氣。我們所要討伐的叛亂者只不過四、五個人?!毙l(wèi)靈公說:“好?!比欢鴽]有攻伐蒲邑。
衛(wèi)靈公年老,懶于理政,沒有任用孔子??鬃娱L長地嘆了一口氣說:“如果有人起用我的話,只需一年的時間罷了,三年的話就會大見成效?!笨鬃由下冯x去。
晉國佛肸任中牟邑宰。趙簡子領兵攻打范氏、中行氏,進攻中牟。佛肸反叛趙簡子,派人召請孔子。子路說:“我聽您說過這樣的話:‘那個人本身在做不好的事,君子是不會去加入的。’如今佛肸自己占據中牟反叛,您卻打算前往,怎么解釋呢?”孔子說:“我是說過這句話。但不是說堅硬嗎,再磨礪也不會變?。徊皇钦f潔白嗎,再污染也不會變黑。我哪能是匏瓜呢,怎么可以掛在那里而不能食用?”
孔子擊奏石磬。有個扛著草筐從門口經過的人,說:“有心思呀,就擊打石磬吧!硁硁的聲音啊,是在訴說沒人賞識自己罷了!”
孔子向師襄子學習彈琴,學了十天仍止步不進。師襄子說:“可以增加學習內容了?!笨鬃诱f:“我已經熟習曲子,但還沒有掌握演奏的技巧?!边^了一段時間,師襄子說:“已經熟習演奏的技巧,可以繼續(xù)往下學了?!笨鬃诱f:“我還沒有領會其中的志趣啊。”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說:“已經熟習其中的志趣,可以繼續(xù)往下學了?!笨鬃诱f:“我還不知道樂曲的作者啊。”過了一段時間,孔子默然沉思,心曠神怡,高瞻遠望而意志升華。說:“我知道樂曲的作者了,那人皮膚深黑,體形頎長,眼睛深邃遠望,如同統(tǒng)治著四方諸侯,不是周文王還有誰能撰作這首樂曲呢!”師襄子離開坐席連行兩次拜禮,說:“老師說這樂曲叫做《文王操》啊?!?br/>
孔子在衛(wèi)國得不到任用后,打算西行去見趙簡子。來到黃河邊而聽說竇鳴犢、舜華被殺身死,他面對黃河而感嘆道:“美啊,黃河的水,浩浩蕩蕩??!我不能渡過它,是命中注定的?。 弊迂暱觳缴锨罢f:“請問您說的是什么?”孔子說:“竇鳴犢、舜華,是晉國的賢能大夫。趙簡子沒有得志掌權的時候,等待這兩個人然后從政;及至他已經得志掌權,就殺死二人而從政。我聽說過,剖腹取胎,殺死幼獸,麒麟就不會來到郊野;竭澤而漁,一網打盡,蛟龍就不會調和陰陽;搗毀巢窠,打碎鳥蛋,鳳皇就不會飛翔前來。什么緣故呢?君子忌諱傷害他的同類啊。鳥獸對于不義之舉尚且知道躲避,何況我孔丘呢!”于是返回住宿在陬鄉(xiāng),撰作了《陬操》的琴曲來哀悼被害的晉國大夫。接著返回衛(wèi)都,進入蘧伯玉家寄居。
有一天,衛(wèi)靈公詢問用兵的陣法??鬃诱f:“擺弄禮器的事倒曾聽說過,軍隊作戰(zhàn)的事沒有學過啊?!钡诙?,衛(wèi)靈公與孔子交談,看到天上飛翔的雁,仰頭注視,神色心思不在孔子身上??鬃佑谑巧下?,又前往陳國。
夏季,衛(wèi)靈公去世,衛(wèi)人擁立靈公的孫子輒即位,這就是衛(wèi)出公。六月,趙鞅將衛(wèi)太子蒯聵送入戚邑。陽虎讓太子身著孝服,又派八個人穿戴喪服,裝成是從衛(wèi)都前來迎接太子的,哭著進入戚邑,于是太子蒯聵就居住在那里。冬季,蔡人遷都到州來。這一年是魯哀公即位的第三年,而孔子年已六十了。齊國幫助衛(wèi)人圍攻戚邑,因為衛(wèi)太子蒯聵在那里的緣故。
夏季,魯國桓公、釐公的廟起火,魯大夫南宮敬叔前去救火。孔子在陳國,聽說魯國火災的消息,說:“火災必定發(fā)生在桓公、釐公的廟吧!”事后果真如此。
秋季,季桓子病重,坐在輦車上望見魯都的城墻,深深地嘆息道:“昔日這個國家將要振興了,因為我得罪了孔子,所以不興旺了?!被仡^對他的繼承人季康子說:“我如果死了,你必定為魯國之相;你擔任魯國之相的話,必須召請仲尼。”幾天后,季桓子去世,季康子繼位。季桓子安葬完畢,季康子打算召請孔子。大夫公之魚說:“往日我們的先君任用孔子有始無終,結果被諸侯所嗤笑。如今又要起用他,不能有始有終,這就會再次被諸侯所嗤笑?!奔究底诱f:“那召請誰可以呢?”公之魚說:“一定要召請冉求。”于是派出使者召請冉求。冉求將要上路,孔子說:“魯人來召冉求,不是小用你,將要大用你啊?!边@一天,孔子說:“回去吧!回去吧!我家鄉(xiāng)的小子志向遠大,文采斐然而有章法,我不知道調教他們的辦法了?!弊于M知道孔子心想回去,他去送冉求起程,趁機告誡說:“倘若任用你,就一定要招聘孔子?!?br/>
冉求離開陳國后,第二年,孔子從陳國遷居蔡國。蔡昭公準備前往吳國,是吳王召他去的。以前蔡昭公欺騙他的大臣遷居州來,這之后又準備前往吳國,大夫們害怕再次遷都,大夫公孫翩用箭射殺了蔡昭公。楚軍侵犯蔡國。秋季,齊景公去世。
第二年,孔子從蔡國前往楚國葉縣。葉公詢問為政之道,孔子說:“為政之道在于招徠遠方賢人而安撫身邊百姓?!庇幸惶?,葉公向子路問孔子的為人,子路沒作回答。孔子聽說此事,說:“仲由,你為什么不回答說‘他為人呀,學習道理不感疲倦,教誨別人不覺厭煩,發(fā)奮努力廢寢忘食,樂于此道而忘卻了憂愁,不知衰老將要到來’?!?br/>
孔子離開葉縣,返回到蔡國。長沮、桀溺兩人在路邊并肩耕田,孔子認為他們是隱士,派子路向他們詢問渡口。長沮說:“那個手中拿著韁繩的人是誰?”子路說:“是孔丘?!遍L沮說:“是魯國的孔丘嗎?”子路說:“是?!遍L沮說:“這個人就知道渡口呀!”桀溺對子路說:“你是誰?”子路說:“是仲由。”桀溺說:“你,是孔丘的門徒嗎?”子路說:“是。”桀溺說:“渾渾噩噩,天下到處是這樣啊,有誰來改變這世道呢?況且與其跟從躲避惡人的士子,哪里比得上跟從避開整個世道的士子呢!”兩人說完仍然耕作不止。子路把他們的話告訴孔子,孔子惆悵地說:“鳥獸不可與之同流合群。天下有道的話,我就不必參與改變這世道了。”
有一天,子路行走,遇到一位肩扛■的老人,問:“你看到我的老師了嗎?”老人說:“你四肢不勞動,五谷分不清,誰是你的老師!”老人把他的拐杖豎置在一邊而耘除田中的雜草。子路把老人的話告訴孔子,孔子說:“是個隱士啊?!弊勇吩俅吻巴?,老人已經不在了。
孔子遷居到蔡國的第三年,吳國軍隊攻伐陳國。楚國出兵援救陳國,駐扎在城父。聽說孔子在陳國、蔡國之間,楚昭王派人聘請孔子??鬃訙蕚淝巴菀娀囟Y,陳國、蔡國的大夫謀劃說:“孔子是個賢人,他所譏刺抨擊的都切中諸侯的弊病。如今他長久滯留在陳國、蔡國之間,眾大夫所作所為都違反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國,是大國,派人前來聘請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國起用,我們這些在陳國、蔡國主事的大夫就危險了?!庇谑蔷凸餐{發(fā)役徒將孔子圍困在野外。孔子沒法行路,斷絕了糧食。隨隊的弟子疲憊不堪,餓得站不起來。但孔子仍講習誦讀,演奏歌唱,傳授詩書禮樂毫不間斷。子路生氣,來見孔子說:“君子也有窮困嗎?”孔子說:“君子能固守窮困而不動搖,小人窮困就胡作非為了。”
子貢怒氣發(fā)作。孔子說:“賜啊,你以為我是個博學強記的人嗎?”子貢說:“是。難道不是嗎?”孔子說:“不是啊。我是用一個思想貫穿于全部學說?!?br/>
孔子知道弟子們有怨恨之心,就召見子路而詢問道:“《詩》中說:‘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卻疲于奔命在空曠的原野?!覀兊膶W說難道有不對的地方嗎?我們?yōu)槭裁礈S落到這個地步?”子路說:“猜想我們還沒有達到仁吧!所以別人不信任我們。猜想我們還沒有達到知吧!所以別人不實行我們的學說?!笨鬃诱f:“有這些緣由嗎!仲由,我打比方給你聽,假如仁者就必定受到信任,那怎么還會有伯夷、叔齊?假如知者就必定能行得通,那怎么還會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去,子貢進入見面??鬃诱f:“賜啊,《詩》中說:‘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卻疲于奔命在空曠的原野?!覀兊膶W說難道有不對的地方嗎?我們?yōu)槭裁礈S落到這個地步?”子貢說:“老師的學說極其弘大,所以天下沒有國家能容得下您。老師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點標準呢?”孔子說:“賜,優(yōu)秀的農夫善于播種耕耘卻不能保證獲得好收成,優(yōu)秀的工匠擅長工藝技巧卻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君子能夠修明自己的學說,用法度來規(guī)范國家,用道統(tǒng)來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證被世道所容。如今你不修明你奉行的學說卻去追求被世人收容。賜,你的志向太不遠了!”
子貢出去,顏回入門進見。孔子說:“回啊,《詩》中說:‘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卻疲于奔命在空曠的原野?!覀兊膶W說難道有不對的地方嗎?我們?yōu)槭裁礈S落到這個地步?”顏回說:“老師的學說極其弘大,所以天下沒有國家能夠容納。即使如此,老師推廣而實行它,不被容納怕什么?正是不被容納,然后才現出君子本色!老師的學說不修明,這是我們的恥辱。老師的學說已經努力修明而不被采用,這是當權者的恥辱。不被容納怕什么?不被容納然后才現出君子本色!”孔子高興地笑道:“有道理啊,顏家的孩子!假使你擁有許多財產,我給你當管家?!?br/>
于是孔子派子貢到達楚國。楚昭王興師動眾迎接孔子,孔子然后得以脫身。
楚昭王準備把有戶籍的民社方圓七百里之地封給孔子。楚國令尹子西說:“大王出使諸侯的使者有像子貢這樣的嗎?”昭王說:“沒有。”令尹子西說:“大王的宰輔國相有像顏回這樣的嗎?”昭王說:“沒有?!绷钜游髡f:“大王的將帥有像子路這樣的嗎?”昭王說:“沒有。”令尹子西說:“大王的各部長官有像宰予這樣的嗎?”昭王說:“沒有?!绷钜游髡f:“況且楚國的祖先在周受封時,名號為子男,封地方圓五十里。如今孔丘祖述三皇五帝的法度,彰明周公、召公的事業(yè),大王倘若任用他,那楚國還怎么能世世代代擁有堂堂正正方圓幾千里之地呢!周文王在豐京,周武王在鎬京,從只有百里之地的君主最終統(tǒng)一天下。如今孔丘得以占據封地,有賢能的子弟作為輔佐,這不是楚國的幸福啊?!背淹跤谑亲髁T。當年秋季,楚昭王在城父去世。
楚國狂人接輿唱著歌經過孔子的旁邊,歌詞唱道:“鳳凰啊,鳳凰啊,為什么道德這樣衰落???以往的事已無法挽回,未來的事還可以補救?。⊥炅送炅?,當今從政的權貴們岌岌可危了?!笨鬃幼呦萝?,打算與他說話。狂人接輿快步離去,孔子沒能與他說話。
于是孔子從楚國返回衛(wèi)國。這一年,孔子六十三歲,是魯哀公在位的第六年。
第二年,吳國和魯國在繒邑會盟,吳國向魯國征集牲畜豬、牛、羊各一百頭。吳國太宰嚭召見季康子。季康子派子貢前往交涉,然后才得以取消。
孔子說:“魯國、衛(wèi)國的政治,如同兄弟一樣相似?!边@時候,衛(wèi)國君主輒的父親不能按禮制即位,流亡在外,各國諸侯屢次對此加以指責。而孔子的許多弟子在衛(wèi)國做官,衛(wèi)出公輒想請得孔子來治理國政。子路說:“衛(wèi)國國君等待您來治理國政,您將先做什么?”孔子說:“一定要先做的是端正名分啊!”子路說:“有這樣治理國政的嗎,您迂闊?。『伪厝ザ苏帜??”孔子說:“粗魯啊,仲由呀!名分不正的話,言語就不順當;言語不順當,事情就不成功;事情不成功,禮樂就不振興;禮樂不振興,刑罰就不準確;刑罰不準確,百姓就會感到無所措手足了。君子做事必須符合名分,言語必須可以實行。君子對于自己的言語,只求一點都不馬虎罷了?!?br/>
此后第二年,冉有為季氏率領魯國軍隊,同齊軍在郎邑交戰(zhàn),打敗齊軍。季康子問:“你在軍事方面的本領,是學習得來的呢?還是天生就有的呢?”冉有說:“是向孔子學習的?!奔究底訂枺骸翱鬃邮莻€怎樣的人呢?”冉有回答說:“起用他就會有名聲;將他宣揚到百姓中間,向鬼神詢問他的為人而毫無缺憾。但我學通這軍事之道,即使積累功勞有千社的封賞,老師也不認為有利。”季康子又問:“我打算召請他,可以嗎?”冉求回答說:“你打算召請他的話,就不要用小人來牽制他,那便可以了。”而衛(wèi)卿孔文子準備攻打大夫太叔,向孔子詢問計策??鬃油妻o說不知道,退出后命令駕好車馬而上路,說:“鳥兒可以選擇樹木,樹木怎么能選擇鳥兒呢!”孔文子堅決挽留。恰好季康子派遣大夫公華、公賓、公林,帶著征聘的禮物來迎接孔子,孔子就返回魯國。
孔子離開魯國總共十四年而返回到魯國。
魯哀公詢問為政之道,孔子回答說:“為政之道在于選擇大臣。”季康子詢問為政之道,孔子說:“薦舉正直的人安置在邪曲小人的上面,邪曲的人就會變得正直了?!奔究底討n愁盜賊為患,孔子說:“如果你自己不貪,即使懸賞盜賊,他們也不敢偷竊?!比欢攪罱K沒能任用孔子,孔子也不再謀求官職。
孔子的時代,周王室衰微而禮樂廢棄,《詩》、《書》殘缺。孔子追尋探索夏、商、周三代的禮制,整理《書傳》,上記唐堯、虞舜之際,下至秦繆公之時,依次編排其間史事??鬃诱f:“夏代的禮制我能說出來,但夏人后裔杞國的文獻不足為證了。殷代的禮制我能說出來,但殷人后裔宋國的文獻不足為證了。如果文獻足夠的話,我就能加以驗證了?!笨鬃涌疾熘艽鷮σ蠖Y、殷代對夏禮所作的變動后,說:“往后即使推到一百代,它的禮制也可以知道,因為總是一代崇尚文采而一代崇尚質實。周禮借鑒了夏、殷兩代,郁郁乎文采斐然啊。我依從周代的禮制?!彼浴稌鴤鳌?、《禮記》出自孔門。
孔子告訴魯國的大師說:“樂曲的演奏過程是可以知道的。開始演奏的時候,一齊出來氣勢盛大;接著展開,和諧清純,層次分明,連續(xù)不斷,一直到樂章演奏完成?!薄拔覐男l(wèi)國返回魯國,然后審定各類樂曲的音調聲律,使雅樂、頌樂分別恢復了原貌?!?br/>
古代留傳下來的《詩》有三千多篇,等到孔子整理的時候,刪去其中重復的,選取可以在禮節(jié)儀式中使用的,往上采集歌頌商人始祖契、周人始祖后稷的詩篇,中間搜羅敘述殷朝、周朝盛世的詩篇,往下包括記錄周幽王、周厲王時禮樂殘缺情景的詩篇。《詩經》全書從描寫男女關系的詩篇開始,所以說:“《關雎》為《國風》的第一篇,《鹿鳴》為《小雅》的第一篇,《文王》為《大雅》的第一篇,《清廟》為《頌》的第一篇?!比倭阄迤?,孔子都用琴瑟伴奏而一一歌唱過,以求符合《韶》、《武》、《雅》、《頌》的音律。禮儀、音樂從此又可得到而稱述記錄,以此具備了王道的禮樂制度,編成了《禮》、《樂》、《書》、《詩》、《易》、《春秋》六經。
孔子晚年喜好研究《周易》,編撰《彖辭》、《系辭》、《象辭》、《說卦》、《文言》等解說《周易》的《易傳》??鬃臃磸烷喿x《周易》,以致編連簡冊的繩子多次斷開。他說:“再給我?guī)啄陼r間,像這樣的話,我對《周易》就能融會貫通了?!?br/>
孔子用《詩》、《書》、《禮》、《樂》進行教授,弟子大約有三千,其中一人兼通六經的有七十二人。像顏濁鄒之流的門徒,略微接受過學業(yè)的就更加眾多了。
孔子設立四種教學內容:文獻,行為,忠恕,信用。戒絕四種陋習:不隨意猜測,不固執(zhí)己見,不孤陋寡聞,不突出自己。他所謹慎對待的有:齋戒,戰(zhàn)爭,疾病??鬃訉ψ约汉苌僦v到利益、命運和仁德。對弟子不到為渴求知識而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的地步就不去啟發(fā),不能舉一反三,便不再教他。
孔子在鄉(xiāng)里,謙恭謹慎好似不會講話的人。他在宗廟朝廷,明白流暢地發(fā)言,只是慎重小心罷了。上朝的時候,與上大夫交談,不卑不亢;與下大夫交談,和顏悅色。
孔子進入國君的大門,彎著身子十分恭敬謹慎的樣子;小步快走向前,小心翼翼的樣子。國君召見派他接引賓客,神色莊嚴肅穆。國君下令召見,不等駕好車馬就上路。
魚臭爛,肉腐敗,牲體部位切割得不合規(guī)定,他就不吃。坐席位置朝向擺放不合禮制,他就不坐。
在有喪事的人旁邊吃飯,他不曾吃飽過。這一天哭過,就不再唱歌。看見穿喪服的人、瞎了眼睛的人,即是兒童也必定變得嚴肅起來。
“三個人在行走,其中必定能得到我可效法的人?!薄暗赖虏荒苄摒B(yǎng),學問不能講習,聞知正義不能追隨,不好的地方不能改正,這是我的憂慮啊。”孔子讓人唱歌,唱得好的話,就讓他再唱一次,然后自己和他。
孔子不談論:怪異,暴力,禍亂,鬼神。
子貢說:“老師整理的文獻典籍,可以聽得到。但老師談論天道和性命的話,不能聽得到啊?!鳖仠Y感慨地嘆息道:“仰望老師的形象越來越覺得高大,鉆研老師的學問越來越感到堅實。眼看就在前面,忽然又在后邊。老師循序漸進善于誘導人們,用文獻來廣博我們的知識,用禮義來約束我們的言行,使得我們想要停下來也不可能。竭盡我們的才智后,好像有所建樹,有點特立超群的感覺。但想要繼續(xù)跟進,又無從下手了?!弊≡谶_巷黨的一個人說:“偉大啊孔子,博學洽聞卻沒有用以成名的專長?!笨鬃勇牭竭@話后說:“我干什么呢?干駕車呢?還是當射手呢?我就干駕車了?!钡茏永握f:“您說過:‘因為不得任用,所以學會了一些手藝?!?br/>
魯哀公十四年春季,在大野澤打獵。叔孫氏的車夫子鉏商獵獲一頭野獸,認為不吉祥。孔子細看野獸,說:“是麒麟啊?!本腿∽吡???鬃诱f:“黃河不再出現河圖,雒水不再出現雒書,我也該完了啊!”顏淵死了,孔子說:“上天要讓我死?。 钡鹊皆隰攪鞑看颢C見到麒麟,孔子說:“我的道路到頭了!”感慨地嘆息說:“沒人知道我??!”子貢問:“為什么沒人知道您?”孔子說:“不怨天,不怪人,我下學人事,上通天命,知道我的恐怕只有上天吧!”
“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玷污自己的人格,那就是伯夷、叔齊吧!”孔子認為“柳下惠、少連降低志向,玷污人格了”。認為“虞仲、夷逸二人避世隱居,放浪言論,品行堪稱清白,放棄仕途合乎權變”。孔子說:“我卻和他們不同,沒有什么可以也沒有什么不可以?!?br/>
孔子說:“不行了不行了,君子痛恨活了一輩子而名聲不被人們稱道。我的主張不能實行了,我用什么將自己顯現給后人呢?”于是利用魯國史官的記載撰作《春秋》,上溯至魯隱公,下訖于魯哀公十四年,包括十二位君主。以魯國為中心,以周王室為親承的前朝,以殷代為隔朝的故舊,將道統(tǒng)貫穿于三代。簡約精煉其中的文辭而意旨博大恢弘。所以吳國、楚國的君主自稱為王,但《春秋》貶稱他們?yōu)椤白印?;晉文公在踐土的盟會實際上是他召來周天子,但《春秋》避諱此事寫作“天王狩于河陽”:推衍這類《春秋》筆法來繩正當時的世道?!洞呵铩分邪H的大義,后代有王者興起的話,就能推廣開來?!洞呵铩反罅x實行之后,那么天下的亂臣賊子便都害怕了。
孔子在司寇職位上審理訴訟案件時,判詞有可以和別人相同處,就不獨自決斷。至于撰作《春秋》,他認為該寫的就寫,該刪的就刪,即使是子夏之流的高足弟子也不能改動一字一句。弟子們聽受《春秋》時,孔子說:“后代了解我的憑這部《春秋》,而怪罪我的也憑這部《春秋》?!?br/>
第二年,子路在衛(wèi)國死去??鬃硬≈?,子貢請求見面??鬃诱糁终仍陂T口閑逛,說:“賜,你來得為什么這樣遲???”孔子因此嘆息,歌唱道:“泰山在崩潰啊!棟梁在折斷?。≌苋嗽谒劳霭。 苯又粶I下。對子貢說:“天下沒有王道很久了,沒有人能尊崇我。夏人死后在東邊的臺階上停靈,周人死后在西邊的臺階上停靈,殷人死后則在廳堂前的兩根柱子間停靈。昨天夜晚我做夢坐定在堂前兩根柱子之間,我的始祖是殷人啊?!贝撕蟮谄咛炜鬃尤ナ馈?br/>
孔子享年七十三歲,于魯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日去世。
魯哀公撰寫誄文悼念孔子道:“上天不行善,不姑且留下這位老人,讓他輔佐余一人在位為君,孤獨無依的我憂心忡忡。嗚呼哀哉!仲尼老人,再也沒有人來用禮法來要求我了。”子貢說:“國君恐怕不能在魯國壽終正寢了吧!老師的話說:‘禮儀喪失就會昏亂,名分喪失就會謬誤?!瘑适б庵窘凶龌鑱y,喪失身份叫做謬誤。生前不能重用,死后才作誄悼念他,不合禮制啊。自稱‘余一人’,不合名分啊。”
孔子被安葬在魯國都城北面的泗水之濱,弟子們都服三年之喪。三年心喪完畢,互相告別而離去,就最后痛哭一場,各人再次盡情致哀;有的人又留下。只有子貢在墳地上蓋了房子繼續(xù)服喪,前后總共六年,然后才離開??鬃拥茏右约棒攪饲巴腊冠0布业挠幸话俣鄳?,因此取名叫孔里。魯人世世代代相傳一年四季按時供奉祭祀孔子的墳墓,而且儒生們還在孔子墳前講習禮儀,舉行鄉(xiāng)飲大射之禮??鬃拥膲灥赜幸豁暣?。原先孔子住所的廳堂、弟子們的居室,后代就此建廟,收藏孔子的衣冠、琴瑟、車輛、書籍,一直到漢代經歷二百多年仍沒有毀壞。漢高祖經過魯地,用太牢之禮祭祀孔子,受封的諸侯王、卿、相到達魯地,經常是先謁拜孔廟然后就任從政。
孔子生下鯉,字伯魚。伯魚享年五十歲,比孔子先死。
伯魚生下伋,字子思,享年六十二歲。曾經在宋國受困。子思撰作《中庸》。
子思生下白,字子上,享年四十七歲。子上生下求,字子家,享年四十五歲。子家生下箕,字子京,享年四十六歲。子京生下穿,字子高,享年五十一歲。子高生下子慎,享年五十七歲,曾經擔任魏國之相。
子慎下生鮒,享年五十七歲,當過陳王涉的博士,死在陳縣城下。
孔鮒的弟弟子襄,享年五十七歲。曾經擔任漢惠帝的博士,后來遷升為長沙太守。身高九尺六寸。
子襄生下忠,享年五十七歲。忠生下武,武生下延年和安國??装矅鵀楫斀窕实鄣牟┦?,官至臨淮太守,早年去世。孔安國生下卬,卬生下歡。
太史公說:《詩經》有這樣的話:“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寬闊的大路讓人行走。”盡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時代,然而內心非常向往。我閱讀孔氏的書籍,可以想見到他的為人。去到魯地,觀看仲尼的宗廟廳堂、車輛服裝、禮樂器物,儒生們按時在孔子故居演習禮儀,我流連忘返以至留在那里無法離去。天下從君王直至賢人,是很多很多了,生前都榮耀一時,死后也就完了。孔子是個平民,傳世十幾代,學者尊崇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講習六經的都要以孔夫子為標準來判斷是非,孔子可說是至高無上的圣人了!
丘生而叔梁紇死,〔1〕葬于防山?!?〕防山在魯東,〔3〕由是孔子疑其父墓處,〔4〕母諱之也?!?〕孔子為兒嬉戲,常陳俎豆,〔6〕設禮容?!?〕孔子母死,乃殯五父之衢,〔8〕蓋其慎也。〔9〕郰人輓父之母誨孔子父墓,〔10〕然后往合葬于防焉。〔11〕【注釋】〔1〕“丘生而叔梁紇死”,按《孔子家語·本姓》云:“生三歲而叔梁紇死?!迸c此不同?!?〕“防山”,在今山東曲阜東,亦稱“筆架山”?!?〕“魯東”,指魯國國都的東面。〔4〕“疑”,疑惑,不明白,不清楚?!?〕“諱”,諱忌,隱瞞?!?〕“俎”,音zǔ,古代祭祀時載放牲體的長方形容器?!岸埂保嗡聘咦惚P,也是祭祀時盛放食物的容器。〔7〕“設”,擺設,演習?!岸Y容”禮儀法度?!?〕“殯”,停柩,尸體裝斂入棺而未下葬?!拔甯钢椤保攪汲莾冉值烂?,在今山東曲阜東南?!?〕“蓋”,連詞,表示說明原由。“慎”,謹慎,慎重?!?0〕“郰”,同“陬”,邑名?!拜n父”,《禮記·檀弓》作“曼父”,人名。“誨”,告訴?!?1〕“焉”,音yān,語氣詞,表示句末停頓。按:從“孔子母死”以下至此一段,又見《禮記·檀弓》。
孔子要绖,〔1〕季氏饗士,〔2〕孔子與往?!?〕陽虎絀曰:〔4〕“季氏饗士,非敢饗子也?!薄?〕孔子由是退。
【注釋】〔1〕“要”,音yāo,通“腰”?!袄劇保鬱i6,古代喪服中用的麻帶?!耙劇?,腰間系的麻帶。此指喪服?!?〕“季氏”,即季孫氏,為魯桓公少子季友后裔,執(zhí)掌魯國國政的三家貴族之一。此指當時執(zhí)政的季武子,即季孫宿?!梆嫛?,音xiǎng,宴請。“士”,士子,士人,此指當時有地位的讀書人?!?〕“與”,隨,從。〔4〕“陽虎”,名虎,字貨,亦稱“陽貨”?!瓣枴被蜃鳌皸睢保址Q“楊虎”、“楊貨”。季孫氏家臣。后挾持季桓子,占據陽關(今山東泰安南),一度把持國政。公元前五○二年,他因想清除三桓勢力而被擊敗,出奔陽關。次年奔齊。后經宋國到晉國,為趙鞅家臣?!敖I”,通“黜”,貶斥,斥退?!?〕“子”,古代對人的尊稱,此指孔子。
孔子年十七,魯大夫孟釐子病且死,〔1〕誡其嗣懿子曰:〔2〕“孔丘,圣人之后,〔3〕滅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讓厲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6〕三命茲益恭,〔7〕故鼎銘云:〔8〕‘一命而僂,〔9〕再命而傴,〔10〕三命而俯?!?1〕循墻而走,〔12〕亦莫敢余侮?!?3〕■于是,〔14〕粥于是,以■余口?!?5〕其恭如是。吾聞圣人之后,雖不當世,〔16〕必有達者?!?7〕今孔丘年少好禮,其達者歟!〔18〕吾即沒,〔19〕若必師之?!薄?0〕及釐子卒,〔21〕懿子與魯人南宮敬叔往學禮焉。〔22〕是歲,季武子卒,〔23〕平子代立。〔24〕【注釋】〔1〕“大夫”,春秋時代,國君之下的貴族依職位高低分為卿、大夫、士三個等級,大夫為僅次于卿的等級。“釐”,音xī,通“僖”?!懊厢嵶印?,亦作“孟僖子”。名貜,氏仲孫(亦稱“孟孫”),亦稱“仲孫貜”。孟孝伯仲孫羯之子,死于公元前五一八年。按:《左傳》昭公七年云:“孟僖子病不能相禮,乃講學之,茍能禮者從之。及其將死也,……”《史記》此處脫落“不能相禮……”一段文字,直接“及其將死也,……”,將孟釐子之死誤植于此年。據《春秋經》,孟僖子死于昭公二十四年,時當孔子三十四歲,當以《左傳》為是?!扒摇保瑢?,將要。〔2〕“誡”,告誡,囑咐。“嗣”,后嗣,嫡嗣,繼承人?!败沧印?,名何忌,亦稱“孟懿子”、“仲孫何忌”、“仲孫忌”、“孟孫”。魯國大夫,生于公元前五三一年,死于公元前四八一年?!?〕“圣人”,指商湯王?;蛑^指宋國始祖微子啟,也有以為指下文的弗父何和正考父?!?〕“滅于宋”,一般學者根據《后漢書·孔融傳》李賢注所引服虔注,認為是指孔子六世祖孔父嘉被宋國太宰華督所殺,五世祖木金父奔魯?!?〕“弗父何”,亦作“弗甫何”、“弗父河”,宋湣公太子,依禮法為嫡嗣,應當繼承君位。據《潛夫論·志氏姓》、《孔子家語·本姓》,自弗父何以下至孔子的世系為:弗父何——宋父周——世父勝——正考父——孔父嘉——木金父——皋夷(祁父)——防叔——伯夏——叔梁紇——孔子。但《詩·商頌譜疏》所引《世本》無“世父勝”一代。本注從前者?!皡柟?,即宋厲公,名鮒祀(或作“魴祀”、“方祀”),宋湣公庶子,弗父何之弟。詳見本書《宋微子世家》?!?〕“正考父”,弗父何曾孫,孔子七世祖?!白簟保o佐?!按鳌保未鞴?,公元前七九九年至前七六六年在位?!拔洹保挝涔?,名司空,宋戴公之子,公元前七六五年至前七四八年在位。“宣公”,宋宣公,名力,宋武公之子,公元前七四七年至前七二九年在位。詳見本書《宋微子世家》?!?〕“三命”,三次受命,指諸侯國的上卿?!抖Y記·王制》云:“大國之卿不過三命?!薄捌潯?,通“滋”,益,更加。〔8〕“鼎銘”,鼎上的銘文。此指正考父廟之鼎銘文。〔9〕“僂”,音lǚ,曲背。表示恭敬?!?0〕“再”,二?!皞?,音yǔ,曲背,其彎曲度比僂大,表示更恭敬?!?1〕“俯”,曲身。其彎曲度比俯大,表示最恭敬?!?2〕“循墻”,沿著墻邊。此指走路避開路中央?!白摺保糙?,跑?!把瓑Χ摺保刂鴫Ω∨?。表示對人的極度恭敬?!?3〕“莫”,沒有人,沒有誰?!坝唷?,我?!澳矣辔辍?,即“莫敢侮余”,沒有人敢侮辱我?!?4〕“■”,音zh1n,稠粥,厚粥?!笆恰?,代詞,此指鼎。〔15〕“■”,音h*,同“糊”,粥,這里用作動詞,是用粥喂養(yǎng)的意思?!?6〕“當世”,當政,為國君?!?7〕“達者”,通達的人,顯赫的人。〔18〕“歟”,音yú,吧,語氣詞,表示推測?!?9〕“即”,若,如果。“沒”,通“歿”,死亡。〔20〕“若”,你?!皫熤保运麨閹?。〔21〕“及”,至,到。“卒”,死,死亡?!搬嵶幼洹保础洞呵铩?,孟釐子卒于魯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五一八年),當時孔子為三十四歲?!?2〕“南宮敬叔”,氏南宮,謚敬(或作“頃”),叔排行,名說(或作“閱”),故亦稱“南宮說”。為仲孫氏之后,又稱“仲孫閱”。孟懿子之子,孟懿子之弟,魯國大夫,生于公元前五三一年。按:自“魯大夫孟釐子病”至此,當本于《左傳》昭公七年。〔23〕“季武子”,名宿,謚武,亦稱“季孫宿”、“季孫”。季文子之子,魯大夫,自公元前五六一年至前五三五年執(zhí)掌國政。〔24〕“平子”,季平子,名意如,謚平,亦稱“季孫意如”、“季孫”。季武子之孫,季悼子紇之子。因其父早死,故季武子死后,他繼位為季氏宗主。魯國卿大夫,公元前五一九年至前五○五年執(zhí)掌國政?!按ⅰ保^位。此指繼承季武子的官爵。
孔子貧且賤。及長,嘗為季氏史,〔1〕料量平;〔2〕嘗為司職吏而畜蕃息?!?〕由是為司空?!?〕已而去魯,〔5〕斥乎齊,〔6〕逐乎宋、衛(wèi),〔7〕困于陳、蔡之間,〔8〕于是反魯?!?〕孔子長九尺有六寸,〔10〕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魯復善待,由是反魯。
【注釋】〔1〕“嘗”,曾,曾經?!笆贰保乒芪臅墓倮??!凹臼鲜贰保臼鲜窒碌墓倮?,不是指季氏的家臣?!端麟[》云:“有本作‘委吏’?!卑础睹献印とf章下》云:“孔子嘗為委吏矣?!眲t此“季氏史”當系“委吏”之誤?!拔簟睘橹鞴芗Z食倉庫的官吏?!?〕“料”,量,計量?!傲狭俊?,計量,統(tǒng)計稱量?!捌健?,平正,準確?!?〕“司職”,牧養(yǎng)牲畜的官吏,即《周禮》《春官·肆師》、《地官·牛人》中的“職人”。按《孟子·萬章下》云孔子“嘗為乘田矣”,“乘田”也為掌管六畜草料放牧的官吏?!靶蟆?,牲畜?!胺?,繁殖。“息”,生息,生長?!?〕“司空”,官名,掌管工程建筑。“由是為司空”,崔適《史記探源》認為此句“系下文‘由中都宰為司空’之重文”??蓚湟徽f?!?〕“已而”,事后,不久?!叭ァ?,離開,離去?!?〕“斥”,排斥,驅逐。“齊”,國名,西周初年所封異姓諸侯國,姜姓,始封君呂尚,建都營丘,改稱臨淄(在今山東淄博東北),轄境約當今山東北部。春秋初年齊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國力強盛,成為霸主。春秋后期君權逐漸轉入大臣田(亦作“陳”)氏家族。公元前三八六年周安王承認田和為齊侯。公元前二二一年被秦國所滅。〔7〕“衛(wèi)”,國名,西周初周公平定武庚反叛后所封諸侯國,姬姓,始封君為周武王之弟康叔,建都朝歌(今河南淇縣),為當時大國。公元前六六○年被翟人擊敗,遷都楚丘(今河南滑縣),淪為小國。又遷都帝丘(今河南濮陽)。公元前二五國年被魏國所滅。后一度復國,都于野王(今河南沁陽)。公元前二○九年被秦所滅?!?〕“陳”,國名,周武王滅商后所封諸侯國,媯姓,始封君為胡公滿,相傳是舜的后代,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陽),轄境約當今河南東部和安徽的一部分。公元前四七九年被楚國所滅?!安獭保瑖?,西周初所封諸侯國,姬姓,始封君為周武王弟叔度,后因參與武庚反叛而被周公放逐,改封其子蔡仲(名胡)于此。建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春秋時多次遷都,平侯遷新蔡(今河南新蔡),昭侯遷州來(今安徽鳳臺)。公元前四四七年被楚國所滅?!?〕“反”,通“返”,返回。按:自“已而去魯”至此及下“魯復善待,由是反魯”,崔適《史記探源》認為“皆定公十四年去魯后至反魯之總結,重衍于此也”,合乎事理,可從?!?0〕“有”,又?!熬懦哂辛纭保础熬懦哂至纭?,九尺六寸。
魯南宮敬叔言魯君曰:〔1〕“請與孔子適周?!薄?〕魯君與之一乘車,〔3〕兩馬,一豎子俱,〔4〕適周問禮,蓋見老子云?!?〕辭去,而老子送之曰:“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貴,竊仁人之號,〔6〕送子以言,曰:‘聰明深察而近于死者,〔7〕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8〕發(fā)人之惡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己,〔10〕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魯,弟子稍益進焉?!?1〕【注釋】〔1〕“魯君”,魯國國君。按司馬遷的系年編排,當指魯昭公?!?〕“適”,往,到?!爸堋?,朝代名,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武王滅商后所建,姬姓,建都于鎬(今陜西西安西南灃水東岸)。公元前七七○年,周平王向東遷都于雒邑(今河南洛陽)。平王東遷以前史稱西周,東遷以后稱東周。進入東周,周王室日益衰微,逐漸淪為徒有天下共主空名的末等小國,并經常成為諸侯強國侵犯的對象。東周又可分為春秋和戰(zhàn)國兩個時期。公元前二五六年被秦國所滅。此“周”當指周王室所在地雒邑?!?〕“與”,給,賜?!俺恕?,音shèng,古人稱一車四馬為一乘?!?〕“豎子”,小子,童仆?!?〕“蓋”,大概,大約?!袄献印保呵飼r思想家,被奉為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關于他的姓名、身世,傳說不一,難以確定。據本書《老子韓非列傳》,則有三說。一說氏李,名耳,字聃,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東)人,當過周王室管理藏書的史官,孔子曾向他問禮,后隱居,著《道德經》五千余言?;蛑^楚人老萊子。或謂即周太史儋?!霸啤?,句末語助語?!吧w見老子云”,本書《老子韓非列傳》亦載孔子見老子問禮,《孔子家語·觀周》所載較詳,可參看。前人對此事系年及有無,多有疑詞?!?〕“竊”,竊取,盜取。此為自謙之詞?!疤枴保?,名義?!?〕“深察”,詳察,洞察。“近于死”,接近死亡,指有殺身之禍?!?〕“廣大”,《孔子家語·觀周》作“閎達”,寬廣弘大?!?〕“發(fā)”,舉發(fā),抉發(fā)?!皭骸?,邪惡,丑惡?!?0〕“毋”,音wú,不要?!拔阋杂屑骸?,不要有自己,指舍身忘己?!?1〕“稍”,逐漸。“益”,增益,增多?!斑M”,進入,進門,此指進入孔門師從孔子。
是時也,晉平公淫,〔1〕六卿擅權,〔2〕東伐諸侯;〔3〕楚靈王兵強,〔4〕陵轢中國;〔5〕齊大而近于魯。魯小弱,附于楚則晉怒;〔6〕附于晉則楚來伐;不備于齊,〔7〕齊師侵魯?!?〕【注釋】〔1〕“晉”,國名,西周初年所封諸侯國,姬姓,始封君為周成王弟叔虞,建都于唐(今山西翼城西)。轄境有今山西西南部。春秋初晉昭侯封叔父成師于曲沃(今山西聞喜西北),出現分裂;后曲沃武公取代公室,統(tǒng)一晉國。晉獻公時遷都于絳(今山西翼城東南)。晉文公改革內政,稱霸諸侯。晉景公時,遷都新田,亦稱新絳(今山西曲沃西北),疆域不斷拓展,成為中原強國。春秋后期,執(zhí)政的六卿勢力日益強大,逐漸侵奪君權。在六卿的互相爭斗中,趙氏、魏氏、韓氏三家消滅兼并了范氏、中行氏、知氏。公元前四○三年,周威烈王策命魏文侯、韓景侯、趙烈侯為諸侯。晉國從此正式分裂為韓、趙、魏三國?!皶x平公”,名彪,晉悼公之子,公元前五五七年至前五三二年在位。詳見本書《晉世家》?!耙?,淫逸,縱欲放蕩。按本書《晉世家》晉平公十九年云:“叔向曰:‘晉,季世也。公厚賦為臺池而不恤政,政在私門,其可久乎!’”《左傳·昭公三年》亦謂平公“無度”。即此所謂“平公淫”。〔2〕“六卿”,指執(zhí)掌晉國國政的魏氏、趙氏、韓氏、范氏、中行氏、知氏六家世卿?!吧谩?,專擅,把持?!吧脵唷?,專擅權柄,把持國政?!?〕“東伐諸侯”,按本書《晉世家》,晉平公元年、十年,晉軍兩次東進攻伐齊國?!?〕“楚”,國名,羋姓,原為古代南方部族。西周初,其首領熊鬻歸附周文王,立國于荊山一帶。熊鬻后裔熊繹于周成王時受封子爵,建都丹陽(今湖北秭歸東南)。其后疆土拓展到長江中游。公元前七○四年,楚君熊通自號武王,其子熊貲遷都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紀南城)。楚莊王曾稱霸諸侯,轄境西北至武關(今陜西商南西北),東南到昭關(今安徽含山北),北至今河南南陽,南到洞庭湖以南,是當時領土最廣的國家。公元前五○四年遷都鄀,亦稱鄢郢(今湖北宜城東南)。戰(zhàn)國時,疆域東北到達今山東南部,西南及于今廣西東北。戰(zhàn)國末期,政治昏暗,外交、軍事連連受挫。公元前二七八年遷都于陳(今河南淮陽)。公元前二四一年又遷都壽春(今安徽壽縣)。公元前二二三年被秦國所滅?!俺`王”,名圍,(或作“回”),后改名虔,楚共王之子,公元前五四○年至公元前五二九年在位。按本書《楚世家》載,靈王三年在申盟會諸侯,攻伐吳國;八年攻滅陳國、蔡國;十一年伐徐,軍事實力強大。詳見本書《楚世家》?!?〕“陵鑠”,音línglì,亦作“凌轢”,欺凌,欺壓?!爸袊保钢性貐^(qū)。〔6〕“附”,依附,親附?!?〕“備”,完備,周全?!?〕按此段所載事件,司馬遷系于魯昭公二十年,而實際時間均要早此十至二十年左右。不少學者認為是錯簡,當是。
魯昭公之二十年,〔1〕而孔子蓋年三十矣。齊景公與晏嬰來適魯,〔2〕景公問孔子曰:“昔秦穆公國小處辟,〔3〕其霸何也?”〔4〕對曰:“秦,國雖小,其志大;處雖辟,行中正。身舉五羖,〔5〕爵之大夫,起累紲之中,〔6〕與語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雖王可也,〔7〕其霸小矣。”景公說。〔8〕【注釋】〔1〕“魯昭公”,名裯,或作“稠”、“袑”。魯襄公之子,母齊歸,公元前五四一年至前五一○年在位。詳見本書《魯周公世家》?!?〕“齊景公”,名杵臼,齊靈公之子,齊莊公之弟,母穆孟姬。公元前五四七年至前四九○年在位。詳見本書《齊太公世家》?!瓣虌搿?,名嬰,字平仲,或謂平為謚號,夷維(今山東高密)人,齊卿晏弱之子。襲父職任齊卿,歷仕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三朝,頗有政績、聲譽。卒于公元前五○○年。有后人撰輯的《晏子春秋》一書傳世,集中記載了他的言行。詳見本書《管晏列傳》?!褒R景公與晏嬰來適魯”,本書《齊世家》、《魯世家》和《十二諸侯年表》均載此事。按《左傳》昭公二十年,僅記齊景公到沛田獵,故后人對此多持懷疑態(tài)度?!?〕“秦”,國名,相傳為伯益的后代,嬴姓,原是游牧部族。非子任首領時,居于犬丘(今甘肅禮縣東北),被周孝王封于秦(今甘肅張家川東),作為附庸。至秦仲,被周宣王命為大夫。秦仲之孫秦襄公護送周王室東遷有功,被平王正式封為諸侯,賜以岐(今陜西岐山東北)、豐(今陜西戶縣東)之地。春秋時建都雍(今陜西鳳翔東南),轄境約有今陜西中部和甘肅東南端。秦穆公攻滅十二國,稱霸西戎。戰(zhàn)國中期,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迅速富強,遷都咸陽(今陜西咸陽東北)。公元前二二一年統(tǒng)一六國?!扒啬鹿保澳隆被蜃鳌翱姟?,名任好,秦德公少子。任用賢才,曾打敗晉國,俘虜晉惠公,滅梁國、芮國。向西攻滅十二國,稱霸西戎。詳見本書《秦本紀》。“辟”,通“僻”,偏僻?!?〕“霸”,指以武力統(tǒng)領其它諸侯?!?〕“羖”,音g(,黑色公羊。“五羖”,即“五羖大夫”,指百里奚,或作“百里傒”。一說氏百里;一說氏百,字里。名奚。原為虞國大夫,虞亡,被晉俘去,作為陪嫁臣隸送入秦國。后出走到楚,被楚人所執(zhí),秦穆公用五張黑公羊皮贖回,任為大夫,故稱“五羖大夫”,輔佐秦穆公創(chuàng)立霸業(yè)?!?〕“累”,音léi,通“縲”,拘系囚犯用的繩索。“紲”,音xiè,義同“縲”?!袄奂湣?,此引申為囚禁,囚犯?!?〕“王”,指用仁義之道統(tǒng)治天下。與“霸”相對?!?〕“說”,音yuè,通“悅”?;蛑^理解,亦通。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與郈昭伯以斗雞故得罪魯昭公,〔1〕昭公率師擊平子,平子與孟氏、叔孫氏三家共攻昭公,〔2〕昭公師敗,奔于齊,齊處昭公乾侯?!?〕其后頃之,〔4〕魯亂??鬃舆m齊,為高昭子家臣,〔5〕欲以通乎景公?!?〕與齊太師語樂,〔7〕聞《韶》音,〔8〕學之,三月不知肉味,齊人稱之?!?〕【注釋】〔1〕“郈”,音h^u,亦作“后”、“厚”。“郈昭伯”,亦作“厚昭伯”、“后氏”,名惡,亦稱“郈孫”,魯國大夫。當年(即公元前五一七年)死于內亂?!凹酒阶优c郈昭伯以斗雞故得罪魯昭公”,此所言與它書所載有出入。按《左傳》昭公二十五年云:“季、郈之雞斗。季氏介其雞,郈氏為之金距。平子怒,益宮于郈氏,且讓之。故郈昭伯亦怨平子?!薄秴问洗呵铩げ煳ⅰ吩疲骸棒敿臼吓c郈氏斗雞,郈氏介其雞,季氏為之金距,季氏之雞不勝。季平子怒,因歸郈氏之宮而益其宅。郈昭伯怒,傷之于昭公?!?,不審,乃使郈昭伯將師徒以攻季氏?!眲t其事為季平子與郈昭伯斗雞而結怨構惡,季平子得罪魯昭公,郈昭伯鼓動昭公進攻季氏?!?〕“孟氏”,即孟孫氏,亦稱仲孫氏,是魯桓公之子仲慶父的后裔,魯國貴族世家之一?!笆鍖O氏”,是魯桓公之子叔牙的后裔,魯國貴族世家之一。按: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系魯桓公三個兒子的后裔,故又稱之為“三桓”,其中以季孫氏勢力最大。〔3〕“處”,處置,安置。“乾侯”,晉國邑名,在今河北成安東南?!褒R處昭公乾侯”,據《左傳》,晉人將昭公安置在乾侯,而齊人則將他安置于鄆。〔4〕“頃之”,不久?!?〕“高昭子”,氏高,名張,謚昭,亦稱高張,高武子偃之子,齊國公室后裔,齊卿,執(zhí)掌國政?!凹页肌?,春秋時代卿大夫的私家臣僚?!?〕“通”,達,通達,交往?!?〕“太師”,官名,樂官之長。“語”,談論?!?〕“《韶》”,虞舜樂名??鬃釉Q贊《韶》為盡善盡美(見《論語·八佾》)?!?〕“三月不知肉味”,很長時間連肉的滋味都不知道。形容對《韶》樂的喜愛到了如醉如癡的地步。《論語·述而》云:“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薄?0〕“稱”,稱道,稱贊。
景公問政孔子,孔子曰:“君君,〔1〕臣臣,父父,子子?!本肮唬骸吧圃眨⌒湃缇痪?,〔2〕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3〕吾豈得而食諸!”〔4〕他日又復問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節(jié)財?!本肮f,將欲以尼溪田封孔子?!?〕晏嬰進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軌法;〔6〕倨傲自順,〔7〕不可以為下;〔8〕崇喪遂哀,〔9〕破產厚葬,不可以為俗;游說乞貸,〔10〕不可以為國。自大賢之息,〔11〕周室既衰,禮樂缺有間。〔12〕今孔子盛容飾,〔13〕繁登降之禮,〔14〕趨詳之節(jié),〔15〕累世不能殫其學,〔16〕當年不能究其禮?!?7〕君欲用之以移齊俗,〔18〕非所以先細民也?!薄?9〕后景公敬見孔子,不問其禮?!?0〕異日,〔21〕景公止孔子曰:〔22〕“奉子以季氏,〔23〕吾不能?!币约尽⒚现g待之?!?4〕齊大夫欲害孔子,孔子聞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25〕反乎魯。
【注釋】〔1〕“君君”,第一個“君”,為名詞,指國君;第二個“君”為動詞,意為像國君的樣子?!熬币饧磭駠臉幼印R韵隆俺汲肌?、“父父”、“子子”句式結構同?!?〕“信”,真的,果真?!?〕“雖”,即使,縱然?!八凇?,糧食。〔4〕“諸”,“之乎”的合音。按:自“景公問孔子”至此,見《論語·顏淵》?!?〕“尼溪”,齊國地名?!蛾套哟呵铩ね馄诎恕纷鳌盃柣?。〔6〕“滑”,音gǔ,通“汩”,亂,擾亂?!盎?,計較,爭論?!盎?,善于用言辭胡攪亂纏?;蛑^“滑稽”原指一種流酒器,引申為言詞如同流水順暢不斷,形容能言善辯。“軌法”,法度,法規(guī)?!?〕“倨”,音jù,傲慢?!白皂槨保砸詾槭??!?〕“為下”,按《墨子·非儒下》、《晏子春秋·外篇第八》均作“教下”。〔9〕“崇喪”,崇尚喪事?!八彀А保M情哀傷。《墨子·非儒下》作“循哀”,《晏子春秋·外篇第八》作“道哀”?!?0〕“說”,音shuì,用言語勸說他人?!捌蛸J”,乞求借貸?!?1〕“大賢”,大賢大德的人,此指周文王、周公等?!跋ⅰ保ā跋ā?,滅?!?2〕“有間”,有一段時間,此指很長時間?!?3〕“盛容”,盛裝,盛眼?!帮棥?,修飾。裝飾?!?4〕“登降”,尊卑,上下。〔15〕“趨”,小步快走。表示恭敬?!霸敗?,通“翔”,行走時兩臂張開?!肮?jié)”,節(jié)奏,節(jié)度?!?6〕“累世”,連續(xù)幾代?!赌印し侨逑隆纷鳌敖t壽”,《晏子春秋·外篇第八》作“兼壽”?!皻棥保鬱ān,竭盡,窮盡?!?7〕“當年”,一生,終身。或謂丁年,壯年?!熬俊保F盡,終極。〔18〕“移”,遷移,改變?!?9〕“先”,先導,引導?!凹毭瘛?,小民,百姓?!?0〕按自“景公說”至此,又見《墨子·非儒下》和《晏子春秋·外篇第八》。〔21〕“異日”,他日,指過了些日子?!?2〕“止”,留,留住?!?3〕“奉”,侍奉,對待?!?4〕“季、孟之間”,季孫氏、孟孫氏之間。季孫氏在魯國三卿中地位最尊,孟孫氏居第三位,則所謂“季、孟之間”,實相當于叔孫氏?!?5〕“遂”,于是,就。按自“景公止孔子曰”至此,見《論語·微子》。
孔子年四十二,魯昭公卒于乾侯,定公立。〔1〕定公立五年,夏,季平子卒,桓子嗣立。〔2〕季桓子穿井得土缶,〔3〕中若羊,〔4〕問仲尼云“得狗”。仲尼曰:“以丘所聞,羊也。丘聞之,木石之怪夔、罔閬,〔5〕水之怪龍、罔象,〔6〕,土之怪墳羊。”〔7〕【注釋】〔1〕“定公”,即魯定公,名宋,魯襄公之子,魯昭公之弟,公元前五○九年至前四九五年在位。詳見本書《魯周公世家》。〔2〕“桓子”,即季桓子,名斯,謚桓,亦稱季孫斯,魯國卿大夫,公元前五○一年至前四九二年執(zhí)掌國政,卒于公元前四九二年。“嗣立”,繼位。指季桓子繼承季平子在季孫氏的宗主地位以及官爵?!?〕“穿井”,掘井,挖井。“缶”,音f%u,一種口小腹大的器皿,可以盛酒漿,也可用作打水,一般用陶土制造?!?〕“若”,如,像。按《國語·魯語下》、《說苑·辨物》及《史記索隱》所引《家語》均作“有”?!爸腥粞颉?,按《漢書·五行志》所引《史記》作“中得蟲若羊”。〔5〕“木石”,樹木石頭,此指山林。“夔”,音kuí,傳說中一種奇異的動物,形如龍,一足?!柏栝仭?,音w3ngli3ng,亦作“罔良”、“蝄■”、“方良”、“魍魎”,傳說中的山林怪名?!?〕“罔象”,傳說中的水精怪名?!?〕“墳羊”,傳說中的土怪名。按:自“季桓子”以下至此,又見《國語·魯語下》、《說苑·辨物》、《漢書·五行志第七中之下》、《孔子家語·辨物》、《搜神記》卷十二。
吳伐越,〔1〕墮會稽,〔2〕得骨節(jié)專車?!?〕吳使使問仲尼:〔4〕“骨何者最大?”仲尼曰:“禹致群神于會稽山,〔5〕防風氏后至,〔6〕禹殺而戮之,〔7〕其節(jié)專車,此為大矣?!眳强驮唬骸罢l為神?”仲尼曰:“山川之神足以綱紀天下,〔8〕其守為神,〔9〕社稷為公侯,〔10〕皆屬于王者。”〔11〕客曰:“防風何守?”仲尼曰:“汪罔氏之君,〔12〕守封、禺之山,〔13〕為釐姓?!?4〕在虞、夏、商為汪罔,〔15〕于周為長翟,〔16〕今謂之大人?!薄?7〕客曰:“人長幾何?”〔18〕仲尼曰:“僬僥氏三尺,〔19〕短之至也?!?0〕長者不過十之,〔21〕數之極也?!庇谑菂强驮唬骸吧圃?,圣人!”〔22〕【注釋】〔1〕“吳”,國名,亦稱“句吳”、“攻吳”。姬姓,始祖為周太王之子太伯、仲雍。太伯、仲雍因太王欲立少子季歷,避奔荊蠻。太伯自號句吳,被擁立為吳太伯。太伯卒,仲雍繼位。周武王滅商后,正式封仲雍曾孫周章為吳君,列為諸侯。建都吳(今江蘇蘇州),轄境有今江蘇南部、上海及浙江北部、安徽東南部一帶。春秋時,壽夢稱王,國力漸強。公元前五○六年吳王闔閭曾擊敗楚國。公元前四九四年吳王夫差領兵攻入越國,迫使越國句踐臣服,并北上與晉爭霸。公元前四七三年被越國所滅。“越”,國名,亦稱“于越”。姒姓,相傳為夏禹的后裔,始祖為夏后少康庶子無余,被封于會稽(今浙江紹興),專門奉守對禹的祭祀。春秋時與吳國經常爭戰(zhàn)。公元前四九四年被吳王夫差打敗。越王句踐臥薪嘗膽,積蓄力量,于公元前四七三年滅亡吳國。此后向北擴張,稱霸諸侯,轄境有今江蘇北部運河以東、江蘇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江西東部之地。戰(zhàn)國時衰落,約于公元前三○六年被楚國所滅。〔2〕“墮”,音huī,通“隳”,毀壞?!皶?,越國首都,在今浙江紹興。按“吳伐越,墮會稽”事在公元前四九四年。〔3〕“節(jié)”,段?!皩!?,獨占,占滿?!?〕“使使”,第一個“使”,音shǐ,意為派遣,命令;第二個“使”,音shì,意為出使,使者?!?〕“禹”,亦稱“大禹”、“夏禹”、“戎禹”,姒姓,為古代夏后氏部落首領,鯀之子。鯀治水失敗,舜命他繼續(xù)治水,治水成功。舜死后,繼任部落聯盟首領。他死后,兒子啟建立夏朝。詳見本書《夏本紀》?!爸隆?,招致,招來?!吧瘛?,按《左傳》文公十一年孔穎達《疏》所引《國語》及《說苑·辨物》、《孔子家語·辨物》、《博物志》均作“臣”?!皶健保缟剑ɑ蜃鳌懊┥健?、“防山”),在今浙江紹興、嵊縣、諸暨、東陽間。相傳夏禹到此大會諸侯,計功封爵,始命名會稽,取會計之意?!?〕“防風氏”,古部族名,此指防風氏部族首領。〔7〕“戮”,音lù,陳尸?!?〕“神”,神靈。按《國語·魯語下》、《說苑·辨物》、《孔子家語·辨物》均作“靈”?!熬V紀”,治理,管理,此引申為護佑,造福?!?〕“守”,守候,侍奉,祭祀?!?0〕“社”,土地神?!梆ⅰ?,谷神?!吧琊楣睢?,祭祀社稷的是公侯。按此句《國語·魯語下》作“社稷之守者為公侯”,《孔子家語·辨物》作“諸侯社稷之守為公侯”。又此句之下,《說苑·辨物》、《孔子家語·辨物》有“山川之祀為諸侯”。〔11〕“屬”,隸屬,歸屬?!?2〕“汪罔”,亦作“汪芒”、“■芒”,古部族名?!?3〕“封”,山名,在今浙江德清西南?!柏?,或作“嵎”、“隅”,山名,在今浙江德清西南?!?4〕“釐”,音x9。按《國語·魯語下》、《孔子家語·辨物》、《左傳》文公十一年杜預注作“漆”。而黃丕烈《國語札記》、王引之《經義述聞》謂“漆”系“淶”字之誤。〔15〕“虞”,即“有虞氏”,此指傳說中夏以前有虞氏統(tǒng)治的時代。舜即有虞氏領袖,居蒲阪(今山西永濟西蒲州鎮(zhèn))?!跋摹保?,相傳為有夏氏禹的兒子啟所建立,都于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后遷至斟(今河南登封西北)、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等地。末代王夏桀,被商湯所滅,前后共十三代、十六王,約相當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紀至前十六世紀左右?!吧獭?,朝代名,公元前十六世紀商湯滅夏后所建,建都于亳(今山東曹縣南),后曾多次遷移。盤庚遷都于殷(今河南安陽小屯村),因而“商”也稱“殷”。末代王商紂,公元前十一世紀被周武王攻滅。“在虞、夏、商為汪罔”,按《說苑·辨物》、《孔子家語·辨物》作“在虞、夏為防風氏,商為汪芒氏”,多出“為防風氏”四字,于義為長?!?6〕“周”,朝代名,此當指西周及春秋初之東周,時當公元前十一世紀至前六世紀左右?!伴L翟”,或作“長狄”。部族名,春秋時活動于西起山西臨汾、長治,東至山東邊境的山谷間。鄋瞞為其后裔,見《左傳》文公十一年?!?7〕“今”指當時,公元前五世紀?!?8〕“幾何”,多少?!?9〕“僬僥”,音jiāoyáo,亦作“焦僥”。“僬僥氏”,傳說中的矮人部族?!?0〕“至”,極,最。〔21〕“十之”,十倍于三尺,即三丈?!?2〕按本節(jié)所記,又見《國語·魯語下》、《說苑·辨物》、《孔子家語·辨物》。
桓子嬖臣曰仲梁懷,〔1〕與陽虎有隙?!?〕陽虎欲逐懷,公山不狃止之?!?〕其秋,懷益驕,陽虎執(zhí)懷?;缸优柣⒁蚯艋缸?,與盟而之。〔4〕陽虎由此益輕季氏。〔5〕季氏亦僭于公室,〔6〕陪臣執(zhí)國政,〔7〕是以魯自大夫以下皆僭離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詩》、《書》、《禮》、《樂》,〔8〕弟子彌眾,〔9〕至自遠方,莫不受業(yè)焉。
【注釋】〔1〕“嬖”,音bì,寵幸,寵愛。“仲梁懷”,氏仲梁,名懷,季氏家臣。〔2〕“隙”,音xì,裂痕,怨恨?!?〕“公山不狃”,氏公山,名“不狃”,亦作“不擾”、“弗擾”,字子泄,魯國大夫,季氏宰,并任費邑宰?!?〕“”,音sh@,通“釋”,釋放。按自“桓子嬖臣”至此,見《左傳》定公五年。〔5〕“輕”,輕視?!?〕“僭”,音jiàn,僭越,僭冒名位超越自己的本分?!?〕“陪臣”,指諸侯的大夫,因其對天子自稱“陪臣”?!?〕“修”,編纂,整理。“《詩》”,即《詩經》。中國現存最早的詩歌總集。因被儒家奉為經典,故通常稱為《詩經》。共收詩三百零五篇,編成于春秋時代。司馬遷以為系孔子刪定,后人多有懷疑。全書分為“風”、“雅”、“頌”三大類:“風”類有十五國風,“雅”類有《大雅》、《小雅》,“頌”類有《國頌》、《魯頌》、《商頌》。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葉的作品。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保存了珍貴的古代史料?!啊稌贰?,即《尚書》。中國上古歷史文獻資料的匯編。被儒家奉為經典,故亦稱《書經》。司馬遷認為經孔子選編而定。所涉內容,上起唐堯、虞舜,下至春秋時代。西漢初存二十八篇,即《今文尚書》。漢武帝時發(fā)現孔子住宅壁藏《古文尚書》,東晉時又有梅頤所獻偽《古文尚書》。現在流行的《十三經注疏》和《尚書》,是《今文尚書》和偽《古文尚書》的合編?!啊抖Y》”,關于禮儀制度的文獻,類似今存《儀禮》之類的典籍。不少學者認為孔子沒有整理過禮書,只是對具體的禮節(jié)儀式作過規(guī)范整理?!啊稑贰贰保稑方洝?,已失傳。一些學者認為孔子之時沒有樂書,“樂”當指各種配合唱《詩》和舉行禮儀的樂曲?!?〕“彌”,音mí,更加。
定公八年,〔1〕公山不狃不得意于季氏,〔2〕因陽虎為亂,〔3〕欲廢三桓之適,〔4〕更立其庶孽陽虎素所善者,〔5〕遂執(zhí)季桓子?;缸釉p之,得脫。定公九年,陽虎不勝,奔于齊。是時孔子年五十。
【注釋】〔1〕“定公八年”,魯定公八年,公元前五○二年?!?〕“得意”,得志,欲望得到滿足。〔3〕“因”,利用,憑借,〔4〕“三桓”,指季孫氏、孟孫氏、叔孫氏三家。“適”,音d0,通“嫡”,嫡子,正妻所生的長子,為宗法制度下的合法繼承人?!?〕“更”,更改?!笆酢?,庶子,妾所生的兒子。此泛指庶出旁支的子弟。
公山不狃以費畔季氏,〔1〕使人召孔子??鬃友缽浘?,〔2〕溫溫無所試,〔3〕莫能己用,〔4〕曰:“蓋周文、武起豐、鎬而王,〔5〕今費雖小,儻庶幾乎!”〔6〕欲往。子路不說,〔7〕止孔子??鬃釉唬骸胺蛘傥艺哓M徒哉?〔8〕如用我,其為東周乎!”〔9〕然亦卒不行。〔10〕【注釋】〔1〕“費”,音bì,亦作“鄪”、“肸”,魯國邑名,為季氏采邑,在今山東費縣西北?!芭稀?,通“叛”,反叛?!?〕“循道”,遵循周代的王道。或本作“脩道”,亦通?!皬洝?,久,久遠。〔3〕“溫”,音yùn,通“蘊”,蘊結,郁結?!皽販亍?,郁悶,不得志的樣子。“試”,任用。〔4〕“莫能己用”,即“莫能用己”,沒人能任用自己。〔5〕“周文、武”,即周文王、周武王?!柏S”,或作“酆”,亦稱豐京,西周國都,周文王伐崇侯虎后從岐遷都于此,在今陜西長安西南灃河以西?!版€”,音h4o,或作“鄗”,亦稱鎬京、宗周,西周國都,周武王時從豐遷都于此,在今陜西長安縣?!?〕“儻”,音t3ng,倘或,或許?!笆鼛住?,相近,差不多?!皫住保鬸9?!?〕“子路”,氏仲,名由,字路,排行季,亦稱“季路”、“仲由”、“季由”、“季子”、“仲路”,魯國卞(今山東泗水)人,生于公元前五四二年,卒于公元前四八○年,孔子學生,曾任季孫氏宰,后任衛(wèi)大夫孔悝宰,死于衛(wèi)國內亂,以勇力出名。詳見本書《仲尼弟子列傳》?!?〕“徒”,空,徒勞。〔9〕“其”,將,將來。“為東周”,在東方復興周道。〔10〕“卒”,結果,最終。按此事見《論語·陽貨》。
其后定公以孔子為中都宰,〔1〕一年,四方皆則之?!?〕由中都宰為司空,由司空為大司寇。〔3〕【注釋】〔1〕“中都”,魯國邑名,在今山東汶上西?!霸住?,長,長官?!?〕“則”,效法?!?〕“大司寇”,官名,職掌監(jiān)察糾舉、司法刑獄,為魯卿。
定公十年春,及齊平,〔1〕夏,齊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2〕“魯用孔丘,其勢危齊?!蹦耸故垢骠敒楹脮?,〔3〕會于夾谷?!?〕魯定公且以乘車好往?!?〕孔子攝相事,〔6〕曰:“臣聞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古者諸侯出疆,必具官以從。〔7〕請具左右司馬?!薄?〕定公曰:“諾?!薄?〕具左右司馬。會齊侯夾谷,為壇位,〔10〕土階三等,〔11〕以會遇之禮相見,〔12〕揖讓而登?!?3〕獻酬之禮畢,〔14〕齊有司趨而進曰:〔15〕“請奏四方之樂。”〔16〕景公曰:“諾。”于是旍旄羽袚矛戟劍撥鼓噪而至?!?7〕孔子趨而進,歷階而登,〔18〕不盡一等,〔19〕舉袂而言曰:〔20〕“吾兩君為好會,夷狄之樂何為于此!〔21〕請命有司!”有司卻之,〔22〕不去,〔23〕則左右視晏子與景公。景公心怍,〔24〕麾而去之。〔25〕有頃,齊有司趨而進曰:“請奏宮中之樂。”景公曰:“諾。”優(yōu)倡侏儒為戲而前?!?6〕孔子趨而進,歷階而登,不盡一等,曰:“匹夫而營惑諸侯者罪當誅!〔27〕請命有司!”有司加法焉,〔28〕手足異處?!?9〕景公懼而動,知義不若,歸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魯以君子之道輔其君,而子獨以夷狄之道教寡人,〔30〕使得罪于魯君,為之奈何?”〔31〕有司進對曰:“君子有過則謝以質,〔32〕小人有過則謝以文?!?3〕君若悼之,〔34〕則謝以質。”于是齊侯乃歸所侵魯之鄆、汶陽、龜陰之田以謝過?!?5〕【注釋】〔1〕“及”,與,同?!捌健保?,和好?!?〕“黎鉏”,人名,本書《齊世家》作“犂鉏”,《左傳》定公十年作“黎彌”?!?〕“為”,舉行?!昂脮?,友好盟會?!?〕“夾谷”,一名“祝其”,齊國地名,在今山東萊蕪南?!?〕“乘”,坐,駕?!昂猛?,指不加防范而友好前往?!?〕“攝”,代,兼?!跋唷保澏Y者,即盟會司儀。〔7〕“具”,具備,配備。“官”,官員。〔8〕“左右司馬”,即左司馬、右司馬,武官名,執(zhí)掌軍政、軍法?!?〕“諾”,答應聲。〔10〕“壇”,土筑的高臺,用作舉行盟會或祭祀等典禮。“位”,位次,席位?!?1〕“土階”,登臺的土階。“三等”,三級?!?2〕“會遇之禮”,一種諸侯間較為簡略的會見之禮?!?3〕“揖讓”,作揖謙讓?!暗恰?,上,升?!?4〕“獻酬”,亦作“獻■”,飲宴時敬酒勸酒?!?5〕“有司”,有關官吏。〔16〕“四方”,四邊,泛指邊遠少數部族,即下文的“夷狄”?!?7〕“旍”,音j9ng,同“旌”,一種竿頭綴有旄牛尾,下系五彩析羽的旗?!办浮?,音m2o,旗竿頭上用旄牛尾所做的裝飾。“袚”,音f*,通“帗”,用五色彩帛制作的舞具。按周代有“帗舞”,舞者手執(zhí)全羽或五彩繒而舞?!皳堋?,音fá,大盾?!肮脑搿?,擊鼓呼叫?!?8〕“歷階”,一步跨一級臺階。按古代禮制,上臺階時,每登一級需有一個兩腳并立的聚足動作。歷階而上,則沒有聚足動作,表示孔子為爭取時間已來不及顧到細小禮節(jié)?!?9〕“不盡”,不足,不夠。“不盡一等”,不夠一級,即還差一級沒上。〔20〕“袂”,音mèi,衣袖?!芭e袂”,舉起衣袖,即抬起手?!?1〕“夷狄”,古時稱東方各族為夷,稱北方各族為狄,此泛指四方的少數部族。〔22〕“卻”,退卻,后退。〔23〕“去”,離去,離開?!?4〕“怍”,音zu^,慚愧?!?5〕“麾”,音hu9,通“揮”,揮手,指揮?!?6〕“優(yōu)倡”,表演樂舞戲謔的藝人?!百濉保聿陌〉娜?。古時常充當優(yōu)倡弄人,以供取樂?!?7〕“匹夫”,庶民,百姓?!盃I惑”,別本或作“熒惑”,迷惑。〔28〕“加法”,施加刑法,施刑?!?9〕“手足異處”,手腳分離,此指腰斬之刑。〔30〕“寡人”,國君對自己的謙稱,意為寡德之人。〔31〕“為之奈何”,對這怎么辦。〔32〕“謝”,認錯,道歉。“質”,質實,實際行動?!?3〕“文”,文飾,言辭?!?4〕“悼”,恐懼?!?5〕“鄆”,音y)n,亦稱西鄆,魯國邑名,在今山東鄆城東。“汶陽”,魯國地名,在今山東泰安西南一帶。因在汶水之北,故名?!褒旉帯?,魯國地名,在今山東泗水東北,因在龜山之北,故名?!坝谑驱R侯乃歸所侵之鄆、汶陽、龜陰之田”,按《左傳》定公十年云:“齊人來歸鄆、讙、龜陰之田?!倍蓬A注:“三邑,皆汶陽田也?!惫柿河窭K《史記志疑》云:“此以‘汶陽,易‘讙’,誤。疑‘鄆’字誤倒在‘汶陽’上,又脫‘讙’字。”可備一說。
定公十三年夏,〔1〕孔子言于定公曰〔2〕:“臣無藏甲,〔3〕大夫毋百雉之城。”〔4〕使仲由為季氏宰,〔5〕將墮三都?!?〕于是叔孫氏先墮郈?!?〕季氏將墮費,公山不狃、叔孫輒率費人襲魯?!?〕公與三子入于季氏之宮,〔9〕登武子之臺。〔10〕費人攻之,弗克,〔11〕入及公側?!?2〕孔子命申句須、樂頎下伐之?!?3〕費人北?!?4〕國人追之,敗諸姑蔑。〔15〕二子奔齊,〔16〕遂墮費。將墮成,〔17〕公斂處父謂孟孫曰:〔18〕“墮成,齊人必至于北門。且成,孟氏之保鄣,〔19〕無成是無孟氏也。我將弗墮。”十二月,公圍成,弗克。〔20〕【注釋】〔1〕“定公十三年”,按《左氏》、《公羊》、《谷梁》三傳及本書《魯周公世家》,墮三都事均系定公十二年,此“三”當系“二”字之誤。〔2〕“孔子言于定公曰”,據《公羊傳》,當是孔子言于季孫?!?〕“甲”,兵甲,武器?!安丶住?,私藏的武器?!?〕“雉”,古代計算城墻面積的單位,長三丈、高一丈為一雉。按以上文字,參見《公羊傳》定公十二年?!?〕“季氏宰”,季氏家臣之長,即季氏總管?!?〕“三都”,魯國三桓的采邑,即季孫氏之費,叔孫氏之郈,孟孫氏之成,〔7〕“郈”,音h^u,魯邑名,在今山東東平東南?!?〕“叔孫輒”,名輒,字子張,叔孫氏庶子,魯國大夫?!?〕“三子”,指季孫、叔孫、孟孫,具體為季孫斯、叔孫州仇、仲孫何忌?!皩m”,住房,住宅。秦漢以后,宮才專指帝王的住宅?!?0〕“武子之臺”,即季武子臺,在季氏宅中?!?1〕“克”,攻克,攻下?!?2〕“入及公側”,俞樾《茶香室經說》疑此“入”字乃“矢”字之誤,則當作“矢及公則”。〔13〕“申句須、樂頎”,兩人均為魯國大夫?!跋隆?,下臺?!?4〕“北”,敗走,敗逃。〔15〕“姑蔑”,魯國地名,亦稱“蔑”,在今山東泗水東?!?6〕“二子”,指公山不狃和叔孫輒?!?7〕“成”,亦作“郕”,魯國邑名,當時為孟孫氏采邑,在今山東泰安南?!?8〕“公斂處父”,名陽,氏公斂,字處父,亦稱“公斂陽”,孟孫氏家臣,成邑宰。“孟孫”,仲孫何忌,即孟懿子?!?9〕“孟氏”,孟孫氏,亦稱仲孫氏?!氨[怠?,即“保障”,保護障蔽?!?0〕按自“仲由為季氏宰”至此,又見《左傳》定公十二年。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攝相事,〔1〕有喜色。門人曰:〔2〕聞君子禍至不懼,福至不喜?!笨鬃釉唬骸坝惺茄砸?。不曰‘樂其以貴下人’乎?”于是誅魯大夫亂政者少正卯。〔3〕與聞國政三月,〔4〕粥羔豚者弗飾賈;〔5〕男女行者別于涂;〔6〕涂不拾遺;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歸。〔7〕【注釋】〔1〕“行攝”,崔適《史記探源》以為系“攝行”之誤倒,當依《魯世家》“周公乃踐阼代成王攝行政當國”之文例訂正。“相”,國相,宰相,為最高行政長官。但當時魯周并無相職之名,此系司馬遷以秦漢相應官名所作追述?!坝纱笏究苄袛z相事”,梁玉繩《史記志疑》云:“攝相者,乃儐相會盟之事。蓋孔子自相會夾谷,后遂以司寇攝行人之職,《索隱》、《述贊》曰‘攝相夾谷’是也?!币恍W者對孔子攝相也持懷疑態(tài)度。但《晏子春秋·外篇》、《荀子·宥坐》、《尹文子》等古書皆有孔子為相的記載,因此司馬遷的這一記載,不宜輕易否定。按本書《十二諸侯年表》、《魯國公世家》,皆云魯定公十二年孔子離開魯國。此以孔子攝相和接著出走,系于定公十四年,明顯有誤。當據《年表》、《魯世家》,系于定公十二年。〔2〕“門人”,門徒,弟子?!?〕“亂政者”,擾亂國政的人?!吧僬?,氏少正,或謂少正為官名,名卯。《論衡·講瑞》云:“少正卯在魯,與孔子并;孔子之門,三盈三虛,唯顏淵不去?!薄坝谑钦D魯大夫亂正者少正卯”,此事最早見《荀子·宥坐》,云“孔子為魯攝相,朝七日而誅少正卯”,并載孔子所舉少正卯兼有五惡:“一曰心達而險,二曰行辟而堅,三曰言偽而辯,四曰記丑而博,五曰順非而澤?!薄兑淖印なト恕罚痘茨献印镎摗芳啊墩f苑·指武》,《論衡》《講瑞》、《定賢》,《白虎通·誅伐篇》引《韓詩內傳》,《孔子家語·始誅》等皆記之。但后來不少學者力辯其無,以為是寓言傳說?!?〕“與”,音yù,參與。“聞”,聽理,操理?!?〕“粥”,音yù,通“鬻”,賣?!百Z”,通“價”?!帮椯Z”,加價,抬高價格?!?〕“涂”,通“途”,道路。下“涂”字同?!澳信姓邉e于涂”,男女行路,分道而走?!秴问洗呵铩烦伞吩疲骸澳凶有泻跬坑遥有泻跬孔??!薄?〕“皆予之以歸”,按《孔子家語·相魯》作“皆如歸焉”。
齊人聞而懼,曰:“孔子為政必霸,霸則吾地近焉,我之為先并矣,〔1〕盍致地焉?”〔2〕黎鉏曰:“請先嘗沮之;〔3〕沮之而不可則致地,庸遲乎!”〔4〕于是選齊國中女子好者八十人,〔5〕皆衣文衣而舞《康樂》,〔6〕文馬三十駟,〔7〕遺魯君?!?〕陳女樂文馬于魯城南高門外?!?〕季桓子微服往觀再三,〔10〕受,乃語魯君為周道游,〔11〕往觀終日,怠于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薄?2〕孔子曰:“魯今且郊,〔13〕如致膰乎大夫,〔14〕則吾猶可以止?!被缸幼涫荦R女樂,三日不聽政;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5〕孔子遂行,宿乎屯?!?6〕而師己送,〔17〕曰:“夫子則非罪?!笨鬃釉唬骸拔岣杩煞??”歌曰:“彼婦之口,可以出走;彼婦之謁,〔18〕可以死敗。蓋優(yōu)哉游哉,〔19〕維以卒歲!”〔20〕師己反,〔21〕桓子曰:“孔子亦何言?”師己以實告。桓子喟然嘆曰:〔22〕“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23〕【注釋】〔1〕“并”,兼并,并吞?!?〕“盍”,音hé,何不?!爸隆保滤?,獻送?!?〕“嘗”,試?!熬凇?,音jǔ,止,阻止?!?〕“庸”,豈,難道?!斑t”,晚。〔5〕“好”,美好,漂亮。“八十人”,按《韓非子·內儲說下》及《太平御覽》卷五七一所引《孔子家語》均作“二八”?!?〕“文衣”,有紋飾的衣服?!啊犊禈贰贰?,《孔子家語·子路初見》作“容璣”,舞曲名。〔7〕“文馬”,毛色有花紋的馬。“駟”,音s@,四匹馬。古代一車套四馬,為駟。故以“駟”作為計算馬匹的單位?!?〕“遺”,音w8i,饋贈,送致?!?〕“高門”,為魯國都城正南門。原稱“稷門”,魯僖公時擴建增高,故稱高門?!?0〕“微服”,平民服裝。古代服飾,依人的地位有不同的規(guī)定。這里季桓子為了隱藏自己的身份而改穿地位低下的平民服裝?!霸偃?,二三次,多次。〔11〕“語”,音yù,相告,告訴?!爸艿馈?,繞道,環(huán)繞道路?!?2〕“夫子”,古代對男子的尊稱?!?3〕“郊”,祭名,冬至日在南郊祭天。這原為天子之禮,因魯國為周公之后,周成王特賜魯國也可舉行郊祀?!?4〕“膰”,音f2n,祭肉,祭祀時作為供品的肉。按當時禮制,魯君在郊祭之后,應將祭肉分賜宗親和卿大夫?!?5〕“膰俎”,盛于俎中的祭肉。〔16〕“屯”,魯地名,《集解》云:“在魯之南也?!薄犊鬃蛹艺Z·子路初見》作“郭屯”。按《論語·微子》云:“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碑敒橐陨嫌浭鏊??!?7〕“師己”,魯國大夫。亦見《左傳》昭公二十五年?!?8〕“謁”,稟告,陳說。按《說苑·談叢》作“喙”?!?9〕“優(yōu)哉游哉”,即“優(yōu)游”,悠閑自在。〔20〕“維”,按《孔子家語·子路初見》作“聊”?!白錃q”,過完歲月,消磨時光。〔21〕“反”,通“返”。〔22〕“喟”,音kuì,嘆聲?!?3〕“罪”,怪罪。“群婢”,指女樂。
孔子遂適衛(wèi),〔1〕主于子路妻兄顏濁鄒家。〔2〕衛(wèi)靈公問孔子:〔3〕“居魯得祿幾何?”〔4〕對曰:“奉粟六萬?!薄?〕衛(wèi)人亦致粟六萬。居頃之,或譖孔子于衛(wèi)靈公,〔6〕靈公使公孫余假一出一入?!?〕孔子恐獲罪焉,居十月,去衛(wèi)。
【注釋】〔1〕“適”,往,去到?!?〕“主”,以……為主人,即寓居,客居?!邦仢徉u”,亦作“顏讎由”,衛(wèi)國大夫。〔3〕“衛(wèi)靈公”,名元,衛(wèi)襄公之子,婤姶所生,公元前五三四年至公元前四九三年在位。詳見本書《衛(wèi)康叔世家》。〔4〕“祿”,古代官吏的俸給。一般以發(fā)放糧食的數量為標準?!?〕“奉”,通“俸”,俸祿。“六萬”,此為俸祿數量。但其計量單位不詳?!端麟[》和《正義》以為是“石”,純系猜測。當時各國量制不統(tǒng)一,齊國俸祿以“鐘”計,如《孟子·滕文公下》“祿萬鐘”;衛(wèi)國則以“盆”計,見《墨子·貴義》。〔6〕“譖”,音zèn,進讒言,說人壞話。〔7〕“公孫余假”,衛(wèi)國大夫,當系公室后裔。本書僅此一見?!耙怀鲆蝗搿?,一會兒出去,一會兒進來,指出入頻繁?!端麟[》謂“以兵仗出入,以脅夫子也”,似可不信。
將適陳,過匡,〔1〕顏刻為仆,〔2〕以其策指之曰:〔3〕昔吾入此,由彼缺也。”〔4〕匡人聞之,以為魯之陽虎,陽虎嘗暴匡人,〔5〕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狀類陽虎,拘焉五日。〔7〕顏淵后,〔8〕子曰:“吾以汝為死矣。”顏淵曰:“子在,回何敢死!”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懼??鬃釉唬骸拔耐跫葲],〔9〕文不在茲乎?〔10〕天之將喪斯文也,〔11〕后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2〕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13〕孔子使從者為甯武子臣于衛(wèi),〔14〕然后得去。
【注釋】〔1〕“匡”,衛(wèi)國邑名,在今河南長垣?!?〕“顏刻”,“刻”或作“亥”、“尅”,本書《仲尼弟子列傳》作“高”,《史記索隱》引《孔子家語》作“產”;字子驕,《通典》云字子精,孔子弟子。見本書《仲尼弟子列傳》?!捌汀?,車夫,駕車的人?!?〕“策”,馬鞭?!?〕“缺”,缺口”,此指城墻缺口。〔5〕“暴”,強暴,施暴?!?〕“止”,阻止,扣留?!?〕“拘”,拘留?!把伞保谑?,于此?!?〕“顏淵”,名回,字子淵,孔子弟子,極受孔子贊賞,生于公元前五二一年,卒于公元前四九○年。詳見本書《仲尼弟子列傳》。按以下顏淵與孔子對話,見《論語·先進》?!?〕“文王”,周文王?!皼]”,音mò,通“歿”,死。〔10〕“文”,文化,此泛指周朝的禮樂制度和文獻典籍?!捌潯保?,這,指孔子自己?!?1〕“斯”,此,這?!?2〕“后死者”,指孔子自己?!芭c”,與聞,聞知?!?3〕“如……何”,亦作“奈……何”,對……怎么辦,把……怎么樣?!坝琛保?。按自“孔子曰”以下至此,又見《論語·子罕》。〔14〕“從者”,隨從,此指身邊的弟子。“南武子”,名俞,氏寧,謚武,衛(wèi)國卿大夫。按《左傳》僖公二十八年,甯武子于公元前六三二年即已輔佐衛(wèi)成公。又據《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公元前五四六年甯氏家族被誅滅。而孔子此時距甯武子之死已有一百多年,可證所記有誤。崔適《史記探源》以為“甯武子當是孔文子之訛”,可備一說。
去即過蒲?!?〕月余,反乎衛(wèi),主蘧伯玉家。〔2〕靈公夫人有南子者,〔3〕使人謂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與寡君為兄弟者,〔4〕必見寡小君?!?〕寡小君愿見?!笨鬃愚o謝,不得已而見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門,北面稽首。〔7〕夫人自帷中再拜,〔8〕環(huán)佩玉聲璆然?!?〕孔子曰:“吾鄉(xiāng)為弗見,〔10〕見之禮答焉?!弊勇凡徽f??鬃邮钢唬骸?1〕“予所不者,〔12〕天厭之!〔13〕天厭之!”〔14〕居衛(wèi)月余,靈公與夫人同車,宦者雍渠參乘,〔15〕出,使孔子為次乘,〔16〕招搖市過之。〔17〕孔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薄?8〕于是丑之,〔19〕去衛(wèi),過曹?!?0〕是歲,魯定公卒。
【注釋】〔1〕“蒲”,衛(wèi)國邑名,在今河南長桓?!?〕“蘧伯玉”,氏蘧(音qú),“蘧”或作“璩”,名瑗,字伯玉,謚成,蘧莊子無咎之子,衛(wèi)國大夫,頗受孔子贊揚?!?〕“南子”,亦稱“釐夫人”,宋女?!?〕“不辱”,不以為辱,謙詞。“寡君”,寡人,國君的自我謙稱?!?〕“寡小君”,諸侯謙稱自己的妻子?!?〕“絺”,音ch9,細葛布?!搬 保魒7i,帷帳,帳幔?!?〕“北面”,面朝北?!盎?,音q@,叩頭至地?!盎住?,一種叩頭至地的跪拜禮,是古代九拜中最恭敬的?!?〕“再拜”,連行兩次拜禮?!鞍荨?,一種表示敬意的禮節(jié)。拱手彎腰,相當于后來的作揖?!?〕“環(huán)佩”,佩玉?!碍G”,音qi*,佩玉相互碰撞發(fā)出的聲音?!?0〕“鄉(xiāng)”,音xiàng,通“向”,過去,以前。〔11〕“矢”,通“誓”,起誓,發(fā)誓?!?2〕“所”,如果,倘若。“不”,音fǒu,通“否”,不然,不是這樣。按《論語·雍也》作“否”。〔13〕“厭”,厭惡,厭棄。〔14〕按此語見《論語·雍也》。〔15〕“宦者”,閹人,宦官。“雍渠”,亦作“雍雎”、“癰疽”、“癰雎”,衛(wèi)靈公的寵幸侍臣。“參乘”,亦作“驂乘”,即陪乘,立于車右,負責護衛(wèi)。古代乘車,尊者居左,御者居中,參乘居右,故“參乘”又稱“車右”、“戎右”?!?6〕“次乘”,第二輛車?!?7〕“招搖”,張揚炫耀?!?8〕按此語見《論語·雍也》?!?9〕“丑”,惡,厭惡。〔20〕“曹”,諸侯國名,姬姓,西周初年所封,始封君為周武王弟叔振鐸,建都陶丘(今山東定陶西南),有今山東西部地區(qū),公元前四八七年被宋國所滅。
孔子去曹適宋,與弟子習禮大樹下。宋司馬桓魋欲殺孔子,〔1〕拔其樹。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笨鬃釉唬骸疤焐掠谟瑁隔s其如予何!”〔2〕【注釋】〔1〕“桓魋”,名魋(音tu0),氏向,宋國司馬,亦稱“向魋”,系宋桓公后裔,故又稱“桓魋”、“桓司馬”。公元前四八一年,進入曹地反叛,后奔衛(wèi),又奔齊,任齊次卿。〔2〕按此語見《論語·述而》。
孔子適鄭,〔1〕與弟子相失,〔2〕孔子獨立郭東門?!?〕鄭人或謂子貢曰:〔4〕“東門有人,其顙似堯,〔5〕其項類皋陶,〔6〕其肩類子產,〔7〕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8〕累累若喪家之狗?!薄?〕子貢以實告孔子??鬃有廊恍υ唬骸?0〕“形狀,末也?!?1〕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12〕然哉!”〔13〕【注釋】〔1〕“鄭”,諸侯國名,姬姓,始封君為周宣王弟友,即鄭桓公,于公元前八○六年受封于鄭(今陜西華縣東)。周幽王時,鄭桓公看到西周王朝的頹勢,將財產、部族轉移到東虢和鄶之間。鄭武公時,先后攻滅鄶和東虢,建都新鄭(今河南新鄭),轄有今河南中部地區(qū)。鄭武公、鄭莊公相繼為周王室卿士,春秋初強盛一時。后逐漸衰落,于公元前三七五年被韓國滅亡。〔2〕“相失”,互相走失。〔3〕“郭”,外城?!?〕“子貢”,名賜,氏端木(“木”或作“沐”),字子貢(“貢”或作“贛”),亦稱“端木賜”,衛(wèi)國人,生于公元前五二○年,孔子弟子,善于辭令。曾經商曹、魯間,富至千金。歷任魯國、衛(wèi)國,出使聘問各國。詳見本書《仲尼弟子列傳》?!?〕“顙”,音s3ng,額,額頭。“堯”,即唐堯,詳見本書《五帝本紀》?!?〕“項”,頸,脖子?!案尢铡保鬵1oy2o,亦稱“咎繇”,偃姓,傳說中東夷部族的首領。舜時任執(zhí)掌刑法的官。禹時被選為繼承人,因早死而未繼位?!?〕“子產”,名僑(或作“喬”);字子產,又字子美;謚成;鄭穆公之孫,故氏公孫;子國之子,故又氏國。亦稱“公孫僑”、“國僑”、“公孫成子”。公元前554年為鄭卿,公元前五四三年執(zhí)政,實行改革,公元前五二二年去世?!?〕“要”,“腰”的本字?!坝怼?,即夏禹、大禹,詳見本書《夏本紀》?!?〕“累累”,通“羸羸”,瘦瘠疲憊的樣子?!皢省?,失?!皢始摇?,失去家,無家可歸?!?0〕“欣然”,喜悅的樣子?!?1〕“末”,末梢,枝節(jié),次要?!妒酚洝穭e本或作“未”,《白虎通義·壽命》、《論衡·骨相》亦作“未”,意為不,不是,亦通?!?2〕“然”,這樣,是?!?3〕按此事又見《論衡·骨相》、《白虎通義·壽命》。《韓詩外傳九》所記較詳,而有所不同。
孔子遂至陳,主于司城貞子家?!?〕歲余,吳王夫差伐陳,〔2〕取三邑而去?!?〕趙鞅伐朝歌?!?〕楚圍蔡,蔡遷于吳。〔5〕吳敗越王句踐會稽。〔6〕【注釋】〔1〕“司城貞子”,即“公孫貞子”,陳哀公之孫,公子勝之子,公子勝曾任司城,后世因以為氏,“貞”為其謚,陳國大夫。死于公元前四八○年。按此事亦見《孟子·萬章上》?!?〕“吳王夫差”,吳王闔閭之子,吳國末代君主,曾一度大敗越、齊,與晉爭霸,后被越滅國,自殺身亡。公元前四九五年至前四七三年在位。詳見本書《吳太伯世家》。〔3〕“取三邑而去”,按《左傳·哀公元年》經、傳及本書《十二諸侯年表》均無“取三邑”之事,梁玉繩《史記志疑》以為是誤記?!?〕“趙鞅”,名鞅,又名志父,氏趙,謚簡,故亦稱“趙簡子”、“志父”,又稱“趙孟”,趙景子成之子,晉國卿,公元前四九七年至前四七五年當政。他在內訌中戰(zhàn)勝范氏、中行氏,擴大封地,為日后趙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詳見本書《趙世家》?!俺琛痹瓰樾l(wèi)國國都,此時已成晉國之邑,在今河南淇縣。按本書《十二諸侯年表》云:“趙鞅圍范、中行朝歌?!薄?〕“蔡遷于吳”,按蔡遷于州來,事在魯哀公二年(公元前四九三年),晚此一年?!蹲髠鳌钒Ч暝啤安逃谑呛跽堖w于吳”。梁玉繩《史記志疑》謂“蔡”下缺“請”字,可從。〔6〕“越王句踐”,越王允常之子,亦稱“■執(zhí)”,公元前四九七年至前四六五年在位。曾被吳軍大敗,屈辱臣服。但他臥薪嘗膽,勵精圖治,任用范蠡、文種等賢臣,修明政治,經過十年準備,由弱變強,結果滅亡吳國,稱霸諸侯。詳見本書《越王句踐世家》。
有隼集于陳廷而死,〔1〕楛矢貫之,〔2〕石砮,〔3〕矢長尺有咫。〔4〕陳湣公使使問仲尼?!?〕仲尼曰:“隼來遠矣,此肅慎之矢也。〔6〕昔武王克商,〔7〕通道九夷百蠻,〔8〕使各以其方賄來貢,〔9〕使無忘職業(yè)。〔10〕于是肅慎貢楛矢石砮,長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令德,〔11〕以肅慎矢分大姬,〔12〕配虞胡公而封諸陳?!?3〕分同姓以珍玉,〔14〕展親;〔15〕分異姓以遠方職,〔16〕使無忘服。〔17〕故分陳以肅慎矢?!痹嚽笾矢?8〕果得之。〔19〕【注釋】〔1〕“隼”,音sǔn,一種兇猛善飛的鳥?!凹?,棲止,停留。“陳廷”,《國語·魯語下》作“陳侯之庭”?!?〕“楛”,音h),樹名?!皸浮保脳局谱鞯募??!柏灐?,貫穿,射穿?!?〕“砮”,音n(,石制的箭鏃?!?〕“咫”,音zhǐ,古長度單位,周制八寸,合今六寸二分二厘。“尺有咫”,一尺八寸?!?〕“陳湣公”,亦作“陳愍公”、“陳閔公”,名周,又名越,陳懷公之子,陳國末代君主,公元前五○一年至前四七九年在位。詳見本書《陳杞世家》?!?〕“肅慎”,古部族名,亦作“息慎”、“稷慎”,商周時,居住于長白山以北至黑龍江中下游一帶,以狩獵為生?!?〕“克”,攻克,滅亡?!?〕“通道”,打通道路?!熬乓陌傩U”,《國語》韋昭注云:“九夷,東夷九國也。百蠻,蠻有百邑也?!贝朔褐钢性囊岬纳贁挡孔?。〔9〕“方賄”,方物,地方物產?!柏暋?,貢獻,進貢?!?0〕“職業(yè)”,分內應盡的義務?!?1〕“昭”,昭彰,昭明?!傲睢保?。〔12〕“大姬”,周武王的長女?!?3〕“配”,婚配,成婚。這里是嫁的意思?!坝莺?,名滿,姓媯,相傳為舜之后裔,亦稱“胡滿”、“媯滿”、“虞公”。其父虞閼父為周陶正。周武王滅商后被封于陳,是為陳國開國君主。詳見本書《陳杞世家》?!?4〕“同姓”,指與周王同宗的姬姓諸侯?!?5〕“展”,伸展,擴展。這里是推廣加深的意思。〔16〕“異姓”,指與周王室不同宗的他姓諸侯,如陳國?!奥殹保氊?,貢品。按《國語·魯語下》“職”下有“貢”?!?7〕“服”,職事,義務?!?8〕“故”,舊?!案?,府庫,倉庫,收藏財物的地方?!?9〕按本節(jié)又見《國語·魯語下》及《說苑·辨物》、《漢書·五行志》、《孔子家語·辨物》。
孔子居陳三歲,會晉、楚爭強,〔1〕更伐陳,〔2〕及吳侵陳,陳常被寇?!?〕孔子曰:“歸與歸與!〔4〕吾黨之小子狂簡,〔5〕進取不忘其初?!薄?〕于是孔子去陳。
【注釋】〔1〕“會”,適逢,恰遇?!?〕“更”,更替,輪番?!?〕“被”,遭受?!翱堋?,侵犯,掠奪?!?〕“與”,音yú,通“歟”,語氣詞,相當于“吧”?!?〕“黨”,古代地方組織,五百家為一黨。此指鄉(xiāng)黨,家鄉(xiāng)?!靶∽印保缚鬃拥牡茏??!翱瘛?,狂放,輕狂?!昂啞保??!翱窈啞?,狂妄自大。此指志向遠大?!?〕“進取”,上進,努力爭取?!俺酢保跏?,初衷。按此孔子語見《孟子·盡心下》。
過蒲,會公叔氏以蒲畔,〔1〕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2〕以私車五乘從孔子。其為人長賢,有勇力,謂曰:“吾昔從夫子遇難于匡,今又遇難于此,命也已。吾與夫子再罹難,〔3〕寧斗而死?!倍飞跫?。蒲人懼,謂孔子曰:“茍毋適衛(wèi),〔4〕吾出子?!薄?〕與之盟,出孔子東門??鬃铀爝m衛(wèi)。子貢曰:“盟可負邪?”〔6〕孔子曰:“要盟也,〔7〕神不聽?!?br/>
【注釋】〔1〕“公叔氏”,衛(wèi)獻公后裔。此時之公叔氏為公叔戍,衛(wèi)國大夫?!肮迨弦云雅稀保础蹲髠鳌匪d,公叔戍于魯定公十四年(公元前四九六年)被衛(wèi)靈公驅逐而出奔魯國,并無據蒲反叛之事。司馬遷所述,不詳所本,或系誤記?!?〕“公良孺”,氏公良,名孺(或作“儒”),字子正,陳國人,孔子弟子,見本書《仲尼弟子列傳》?!?〕“罹”,音lí,遭遇,遭受?!?〕“茍”,倘若,如果?!?〕“出”,讓……出去,放出?!?〕“負”,背棄,違反?!?〕“要”,要挾,脅迫。
衛(wèi)靈公聞孔子來,喜,郊迎。問曰:“蒲可伐乎?”對曰:“可?!膘`公曰:“吾大夫以為不可?!?〕今蒲,衛(wèi)之所以待晉、楚也,〔2〕以衛(wèi)伐之,無乃不可乎?”〔3〕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4〕婦人有保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過四、五人?!薄?〕靈公曰:“善?!比徊环テ?。
【注釋】〔1〕“吾大夫”,我的大夫,此指衛(wèi)國大夫?!?〕“待”,對待,對付,抵御?!?〕“無乃”,豈不是,恐怕?!?〕“死之志”,決死的志氣,此指誓死效忠衛(wèi)國的決心?!?〕“西河”,地區(qū)名,在衛(wèi)國西部的黃河西岸地區(qū),約當今河南內黃、浚縣、滑縣一帶。此指代衛(wèi)國?!?〕“四、五人”,指反叛的首惡只有四、五人。
靈公老,怠于政,〔1〕不用孔子??鬃余叭粐@曰:“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2〕三年有成?!薄?〕孔子行?!?〕【注釋】〔1〕“怠”,懈怠,懶惰?!?〕“期”,音jī,一周年,或整月。“期月”,一整年?!?〕“成”,成功,成效。按孔子語見《論語·子路》?!?〕按以上三節(jié)事,亦見《孔子家語·困誓》。
佛肸為中牟宰?!?〕趙簡子攻范、中行,〔2〕伐中牟。佛肸畔,〔3〕使人召孔子??鬃佑W勇吩唬骸坝陕勚T夫子:〔4〕‘其身親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今佛肸親以中牟畔,子欲往,如之何?”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6〕不曰白乎,涅而不淄?!?〕我豈匏瓜也哉,〔8〕焉能系而不食?”〔9〕【注釋】〔1〕“佛肸”,音b@x9,《漢書·古今人表》作“茀肸”,普國大夫,范氏、中行氏的家臣。“中牟”,晉國邑名,在今河南鶴壁市西,或謂在今河北刑臺、邯鄲之間?!霸住保卦?,一邑之長?!?〕“范”,即范氏,亦稱“士氏”,為晉國世卿大家之一,姓祁,傳說系陶唐氏后裔。范氏先人有士■,以官為氏,故亦稱“士氏”;至士■之孫士會,受封邑于范(在今山東范縣),以邑為氏,始稱“范氏”。此時范氏為范昭子吉射?!爸行小?,即中行氏,晉荀氏分支,為晉國世卿大家之一。先人荀林父為中行主將,因此為氏。此時“中行氏”為中行文子寅?!?〕“畔”,通“叛”。因當時晉國由趙簡子執(zhí)政,是為正統(tǒng),反對趙簡子即視為反叛。〔4〕“由”,子路字,即子路自稱?!爸T”,之于。“之”指孔子下面說的話?!?〕“不入”,不進入,不加入。〔6〕“磷”,音lín,薄。〔7〕“涅”,音niè,礦物名,古人用來作為黑色染料。“淄”,音zī,通“緇”,黑色。〔8〕“匏瓜”,葫蘆的變種,俗稱“瓢葫蘆”。古時有甜、苦兩種,苦的不能吃,但晾干后,可以用作浮水工具,或剖開制成瓢?!稗恕?,音páo?!?〕“焉”,哪,怎么?!跋怠?,掛,拴縛。按本節(jié)見《論語·陽貨》。
孔子擊磬?!?〕有荷蕢而過門者,〔2〕曰:“有心哉,擊磬乎!硁硁乎,〔3〕莫己知也夫而已矣!”〔4〕【注釋】〔1〕“磬”,音qìng,古代樂器名,用玉或石制成,懸掛于架子上,敲擊出聲?!?〕“荷”,音hè,負,背,扛?!笆墶?,音kuì,草編的筐?!?〕“硁”,音k8ng,擊磬發(fā)出的聲音?!俺n硁”,石磬聲。后人常用以形容淺薄固執(zhí)的樣子?!?〕“莫己知”,即“莫知己”,沒人知道自己?!胺颉保?,那。“而已”,耳,罷了。按本節(jié)見《論語·憲問》。
孔子學鼓琴師襄子,〔1〕十日不進?!?〕師襄子曰:“可以益矣?!薄?〕孔子曰:“丘已習其曲矣,未得其數也。”〔4〕有間,〔5〕曰:“已習其數,可以益矣?!笨鬃釉唬骸扒鹞吹闷渲疽??!薄?〕有間,曰:“已習其志,可以益矣?!笨鬃釉唬骸扒鹞吹闷錇槿艘??!薄?〕有間,有所穆然深思焉,〔8〕有所怡然高望而遠志焉?!?〕曰:“丘得其為人,黯然而黑,〔10〕幾然而長,〔11〕眼如望羊,〔12〕如王四國,〔13〕非文王其誰能為此也!”師襄子辟席再拜,〔14〕曰:“師蓋云《文王操》也?!薄?5〕【注釋】〔1〕“鼓”,奏,演奏?!皫熛遄印?,亦稱“師襄”、“師堂子”,字子京,衛(wèi)國樂師?!?〕“進”,前進,此指繼續(xù)往下學?!?〕“益”,加,增加,此意同“進”?!?〕“數”,技術,方法。〔5〕“有間”,過了一段時間?!?〕“志”,志趣,意旨?!?〕“為人”,作曲的人。〔8〕“穆然”,默然,沉靜深思的樣子?!?〕“怡然”,和悅的樣子?!扳保础俄n詩外傳五》作“邈”,《孔子家語·辨樂》作“睪”,高遠的樣子,意較順?!?0〕“黯”,音àn,深黑?!?1〕“幾”,音qí,通“頎”,頎長。〔12〕“望羊”,亦作“望洋”、“望陽”,遠視的樣子?!?3〕“四國”,四方,天下。〔14〕“辟”,通“避”?!氨傧?,即避席。古人席地而坐,離座而起,表示敬意?!?5〕“《文王操》”,周文王作的琴曲名。按本節(jié)又見《韓詩外傳五》、《孔子家語·辨樂》。
孔子既不得用于衛(wèi),將西見趙簡子。至于河而聞竇鳴犢、舜華之死也,〔1〕臨河而嘆曰:〔2〕“美哉水,洋洋乎!〔3〕丘之不濟此,〔4〕命也夫!”子貢趨而進曰:“敢問何謂也?”孔子曰:“竇鳴犢、舜華,晉國之賢大夫也。趙簡子未得志之時,須此兩人而后從政;〔5〕及其已得志,殺之乃從政。丘聞之也,刳胎殺夭則麒麟不至郊,〔6〕竭澤涸漁則蛟龍不合陰陽,〔7〕覆巢毀卵則鳳皇不翔?!?〕何則?〔9〕君子諱傷其類也。夫鳥獸之于不義也尚知辟之,而況乎丘哉!”乃還息乎陬鄉(xiāng),〔10〕作為《陬操》以哀之?!?1〕而反乎衛(wèi),入主蘧伯玉家。〔12〕【注釋】〔1〕“竇鳴犢、舜華”,按《集解》引徐廣曰:“或作‘鳴鐸、竇犨’,又作‘竇犨鳴犢、舜華’也?!毙鞆V所引別本作“鳴鐸、竇犨”,與《漢書·古今人表》、《孔子家語·困誓》、《孔叢子·記問》相合。又《說苑·權謀》作“澤鳴、犢犨”,《三國志·劉廙傳》注引《新序》作“犢犨”、“鐸鳴”。疑今本《史記》此處有誤,當以別本作“鳴鐸、竇犨”為是?!?〕“臨”,面對。“河”,黃河。〔3〕“洋洋”,盛大的樣子。此處猶言“滔滔”?!?〕“濟”,渡,渡過?!?〕“須”,待,等待?!?〕“刳”,音kū,剖開而挖取。“刳胎”,剖腹取胎?!柏病?,音y3o,剛出生的小動物?!镑梓搿?,亦作“騏驎”,傳說中象征吉祥的一種動物。體形像鹿,獨角,全身長鱗甲,尾巴似牛?!?〕“竭澤”,抽干池澤中的水?!昂浴?,音hé,水干,枯竭?!皾O”,打魚。“蛟龍”,有角的龍。龍為傳說中能興云作雨、調和陰陽的神靈動物,被奉為鱗蟲之長?!昂稀?,調和?!瓣庩枴保庩栔畾?。古人認為自然界的萬物萬象皆由陰陽二氣交會組構而成?!?〕“覆巢”,傾覆鳥巢?!奥选?,鳥蛋?!傍P皇”,即鳳凰,傳說中象征吉祥的神鳥,雄的稱“鳳”,雌的稱“凰”,被古人奉為飛禽之長?!?〕“則”,哉,呢。〔10〕“息”,止,住?!摆钹l(xiāng)”,衛(wèi)國地名,當在衛(wèi)、晉交界的黃河東岸處。〔11〕“《陬操》”,琴曲名?!鞍е?,哀悼竇鳴犢、舜華的死?!?2〕按本節(jié)之事又見《說苑·權謀》、《三國志·魏志·劉廙傳》注所引《新序》、《孔子家語·困誓》、《孔叢子·記問》。
他日,靈公問兵陳,〔1〕孔子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2〕軍旅之事未之學也。”〔3〕明日,與孔子語,見蜚雁,〔4〕仰視之,色不在孔子?!?〕孔子遂行,復如陳。
【注釋】〔1〕“陳”,通“陣”。“兵陳”,即兵陣,作戰(zhàn)陣法?!?〕“俎豆之事”,俎豆皆為禮器,俎豆之事泛指禮儀之事?!?〕“軍旅”,古以一萬二千五百人為軍,五百人為旅,此泛指軍隊?!拔粗畬W”,即“未學之”,沒有學習過軍旅之事。按自“靈公問兵陳”至此,又見《論語·衛(wèi)靈公》。〔4〕“蜚”,通“飛”。〔5〕“色”,神色,表情。
夏,衛(wèi)靈公卒,立孫輒,〔1〕是為衛(wèi)出公。六月,趙鞅內太子蒯聵于戚?!?〕陽虎使太子絻,〔3〕八人衰绖,〔4〕偽自衛(wèi)迎者,哭而入,〔5〕遂居焉。冬,蔡遷于州來?!?〕是歲魯哀公三年,〔7〕而孔子年六十矣。齊助衛(wèi)圍戚,〔8〕以衛(wèi)太子蒯聵在故也。
【注釋】〔1〕“輒”,衛(wèi)靈公太子蒯聵的兒子,公元前四九二年至前四八一年、公元前四七六年至前四六九年兩度在位。詳見本書《衛(wèi)康叔世家》?!?〕“內”,通“納”,接納,送入?!疤迂崧槨保l(wèi)靈公的太子,即衛(wèi)莊公。公元前四九六年因與靈公寵妃南子構惡,被人出賣,逃奔宋國。此時被趙鞅送入戚邑。一直到公元前四八○年才回國都即位。于公元前四七八年被戎州人己氏殺死。詳見本書《衛(wèi)康叔世家》?!捌荨?,衛(wèi)國邑名,在今河南濮陽北?!?〕“絻”,音w8n,古代的一種喪服,脫去冠,用布包裹頭發(fā)。這里指身著這種喪服?!?〕“衰绖”,音cu8di6,喪服?!八ァ?,通“缞”,原指喪服胸前當心處的麻布,也用以指喪衣?!袄劇保ㄊ桌?、腰绖。首經指圍在頭上的散麻繩,腰绖指纏在腰間的麻繩。衰、绖為喪服的主要部分,因常指代喪服?!?〕“入”,此指進入戚邑?!?〕“州來”,邑名,在今安徽鳳臺。原為楚邑,后入吳。至此時吳王夫差將蔡昭侯遷都于此,始稱下蔡。按自“夏,衛(wèi)靈公卒”至此,又見《左傳》哀公二年?!?〕“是歲魯哀公三年”,按《左傳》,以上皆為魯哀公二年事?;蛑^“是歲”當作“明歲”,可備一說?!?〕“齊助衛(wèi)圍戚”,《春秋》哀公三年云:“春,齊國夏、衛(wèi)石曼姑帥師圍戚。”
夏,魯桓、釐廟燔,〔1〕南宮敬叔救火。孔子在陳,聞之,曰:“災必于桓、釐廟乎?”已而果然?!?〕【注釋】〔1〕“桓”,即魯桓公,名軌(或作“允”),魯惠公之子,母仲子,公元前七一一年至前六九四年在位?!搬崱保呆斸嵐?,“釐”或作“僖”,名申,魯莊公之少子,母成風,魯閔公之弟。公元前六五九年至前六二七年在位。均詳見本書《魯周公世家》?!办堋?,音fán,著火,焚燒?!?〕“已而”,事后,不久?!肮弧保孢@樣。按本節(jié)事見《左傳》哀公三年。
秋,季桓子病,輦而見魯城,〔1〕喟然嘆曰:“昔此國幾興矣,以吾獲罪于孔子,故不興也?!鳖欀^其嗣康子曰:〔2〕“我即死,若必相魯;相魯,必召仲尼?!焙髷等眨缸幼?,康子代立?!?〕已葬,欲召仲尼。公之魚曰:〔4〕“昔吾先君用之不終,終為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終,是再為諸侯笑?!笨底釉唬骸皠t誰召而可?”曰:“必召冉求?!薄?〕于是使使召冉求。冉求將行,孔子曰:“魯人召求,非小用之,將大用之也?!笔侨眨鬃釉唬骸皻w乎歸乎!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6〕吾不知所以裁之。”〔7〕子贛知孔子思歸,〔8〕送冉求,因誡曰:“即用,以孔子為招”云。
【注釋】〔1〕“輦”,音ni3n,由人推挽的車。〔2〕“顧”,回頭。“康子”,即季康子,亦稱“季孫”,名肥,謚康,季桓子之子,魯國卿大夫,公元前四九一年至公元前四六八年當政?!?〕按季桓子之語,本于《左傳》哀公三年,但出入較大?!?〕“公之魚”,魯國大夫。〔5〕“冉求”,名求,字子有,氏冉,亦稱“冉有”、“冉子”、“有子”,魯人,孔子弟子,后為季孫氏家臣。生于公元前五二二年,卒于公元前四八九年。詳見本書《仲尼弟子列傳》?!?〕“斐然”,富有文采的樣子?!办场?,音fěi?!?〕“裁”,剪裁,調教。按:孔子之語見《論語·公冶長》?!?〕“子贛”,即子貢。
冉求既去,明年,孔子自陳遷于蔡。蔡昭公將如吳,〔1〕吳召之也。前昭公欺其臣遷州來,后將往,大夫懼復遷,公孫翩射殺昭公?!?〕楚侵蔡。秋,齊景公卒?!?〕【注釋】〔1〕“蔡昭公”,當作“蔡昭侯”,名申(或作“甲”),蔡悼侯之弟,公元前五一八年至前四九一年在位。詳見本書《管蔡世家》?!?〕“公孫翩”,蔡國大夫。按自“蔡昭公將如吳”以下至此,又見《左傳》哀公四年?!?〕“秋,齊景公卒”,按齊景公卒于魯哀公五年,此誤系哀公四年。
明年,孔子自蔡如葉。〔1〕葉公問政,〔2〕孔子曰:“政在來遠附邇?!薄?〕他日,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孔子聞之,曰:“由,爾何不對曰,〔5〕‘其為人也,學道不倦,誨人不厭,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6〕【注釋】〔1〕“葉”,音shè,楚國縣名,在今河南葉縣南。〔2〕“葉公”,氏沈,名諸梁,字子高,亦稱“沈諸梁”,因受封采邑于葉,故稱葉公,楚左司馬沈尹戌之子,公元前四七九年領兵平定白公之亂,曾一度兼任令尹、司馬?!?〕“來”,招致,招徠?!斑h”,遠方,此指遠方之人?!案健保ā皳帷?,安撫?!斑儭?,音ěr,近,此指附近之人。按此語見《論語·子路》?!?〕“對”,回對,回答?!?〕“爾”,你?!?〕“云爾”,而已,罷了。按此語見《論語·述而》。
去葉,反于蔡。長沮、桀溺耦而耕,〔1〕孔子以為隱者,〔2〕使子路問津焉。〔3〕長沮曰:“彼執(zhí)輿者為誰?”〔4〕子路曰:“為孔丘?!痹唬骸笆囚斂浊鹋c?”曰:“然。”曰:“是知津矣?!辫钅缰^子路曰:“子為誰?”曰:“為仲由?!痹唬骸白?,孔丘之徒與?”曰:“然?!辫钅缭唬骸坝朴普咛煜陆允且?,〔5〕而誰以易之?〔6〕且與其從辟人之士,〔7〕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而不輟?!?〕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憮然曰:〔9〕“鳥獸不可與同群。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薄?0〕【注釋】〔1〕“長沮、桀溺”,二隱者名。金履祥《論語集注考證》云:“以蓋以物色名之,如荷簣、晨門、荷蕢丈人之類。蓋二人耦耕于田,其一人長而沮洳,一人桀然高大而涂足,因以名之也?!薄榜睢?,音%u,兩人各持一耜駢肩而耕。〔2〕“隱者”,隱士,隱居不與世人來往的人。〔3〕“津”,渡口?!?〕“執(zhí)輿”,執(zhí)轡,手持馬的韁繩?!?〕“悠悠”,混亂的樣子?!墩撜Z·微子》作“滔滔”?!?〕“而”,通“爾”,你?!耙浴?,與。“易”,變易,改變。〔7〕“辟”,通“避”。下“辟”字同此?!?〕“■”,音y#u,農具名,形似鎯頭,用來擊碎土塊,平整田地。此指播種后用■平土掩蓋種子?!拜z”,音chu^,止,停止?!?〕“憮”,音wǔ,悵然失意的樣子?!?0〕按本節(jié)見《論語·微子》。
他日,子路行,遇荷■丈人,〔1〕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2〕五谷不分,〔3〕孰為夫子!”〔4〕植其杖而蕓?!?〕子路以告,孔子曰:“隱者也?!睆屯瑒t亡?!?〕【注釋】〔1〕“■”,音di4o,古代用來耘田的一種竹器?!罢扇恕?,老人?!?〕“四體”,四肢。此指身體?!?〕“五谷”,五種谷物。此泛指各種糧食。〔4〕“孰”,誰?!?〕“植”,置,立?!笆|”,通“耘”,除草?!?〕“亡”,外出,出走。按本節(jié)又見《論語·微子》。
孔子遷于蔡三歲,吳伐陳。楚救陳,軍于城父。〔1〕聞孔子在陳、蔡之間,楚使人聘孔子??鬃訉⑼荻Y,陳、蔡大夫謀曰:“孔子賢者,所刺譏皆中諸侯之疾?!?〕今者久留陳、蔡之間,諸大夫所設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國也,來聘孔子??鬃佑糜诔?,則陳、蔡用事大夫危矣。”〔4〕于是乃相與發(fā)徒役圍孔子于野?!?〕不得行,絕糧。從者病,莫能興。〔6〕孔子講誦弦歌不衰,〔7〕子路慍見曰:〔8〕“君子亦有窮乎?”〔9〕孔子曰:“君子固窮,〔10〕小人窮斯濫矣?!薄?1〕【注釋】〔1〕“軍”,軍隊駐扎?!俺歉浮?,即“北城父”,楚國邑名,在今河南寶豐東、平頂山市西北。按此事見《左傳》哀公六年。〔2〕“疾”,病,弊端?!?〕“設行”,措施行動?!?〕“用事”,主事,執(zhí)掌政事?!?〕“相與”,共同,一道?!鞍l(fā)”,調發(fā)?!巴揭邸?,服徭役的人。〔6〕“興”,起,站起來。〔7〕“講誦”,講習誦讀。“弦歌”,用琴瑟伴奏而歌。按古人讀詩,無樂器伴奏為誦,有樂器伴奏即所謂“弦歌”。此“講誦弦歌”泛指傳習詩書禮樂?!八ァ保p,減少?!?〕“慍”,音yùn,含怒,怨恨。〔9〕“窮”,窮困,走投無路?!?0〕“固”,固守,堅持?!?1〕“斯”,則,就?!盀E”,泛濫。此指沒有操守節(jié)制而為所欲為。按自“絕糧”以下至此,又見《論語·衛(wèi)靈公》及《莊子·讓王》。
子貢色作?!?〕孔子曰:“賜,爾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2〕曰:“然。非與?”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貫之?!薄?〕【注釋】〔1〕“色作”,臉色改變,指生氣不高興?!?〕“識”,音zhì,通“志”,記,記住?!?〕“貫”,貫穿,統(tǒng)貫。“一以貫之”,有一個思想貫穿全部學說。按《論語·里仁》云:“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釉唬骸??!釉唬骸蜃又?,忠恕而已矣。’”則孔子貫穿全部學說的一個思想就是忠恕。按此節(jié)又見《論語·衛(wèi)靈公》。
孔子知弟子有慍心,乃召子路而問曰:“《詩》云:〔1〕‘匪兕匪虎,〔2〕率彼曠野。’〔3〕吾道非邪?吾何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4〕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5〕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6〕安有伯夷、叔齊?〔7〕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8〕【注釋】〔1〕“《詩》云”,按以下詩句見《詩·小雅·何草不黃》?!?〕“匪”,通“非”。或謂作“彼”解,亦通。“兕”,音sì,古代犀牛一類的動物。〔3〕“率”,循,沿著?!皶缫啊?,空曠的野地。〔4〕“意”,意料,猜想?!?〕“知”,通“智”,智慧,聰明?!?〕“譬”,譬喻,比方?!?〕“伯夷、叔齊”,商未孤竹國君的兩個兒子。長子伯夷,名允,字公信;次子叔齊名致,字公達。其父打算立叔齊繼位。及父死,叔齊讓伯夷,伯夷不從,一起出逃投奔西伯昌。遇到西伯昌去世,周武王領兵伐紂,兩人叩馬阻諫。武王滅商,兩人又恥食周粟,隱居首陽山,最后餓死。被后人視為清高守節(jié)的楷模。詳見本書《伯夷列傳》。〔8〕“王子比干”,商紂王的叔父,官任少師,因向商紂王直言諍諫而被剖心身亡。
子路出,子貢入見。孔子曰:“賜,《詩》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邪?吾何為于此?”子貢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蓋少貶焉?”〔2〕孔子曰:“賜,良農能稼而不能為穡,〔3〕良工能巧而不能為順。〔4〕君子能修其道,綱而紀之,〔5〕統(tǒng)而理之,〔6〕而不能為容。今爾不修爾道而求為容。賜,而志不遠矣!”
【注釋】〔1〕“容”,容納,接受?!?〕“少”,少許,稍微。“貶”,貶損,降低?!?〕“稼”,播種?!胺w”,音sè,收獲?!?〕“順”,順遂,迎合。〔5〕“綱”,綱要,法度?!凹o”,疏理,治理。〔6〕“統(tǒng)”,系統(tǒng),道統(tǒng)。
子貢出,顏回入見。孔子曰:“回,《詩》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岬婪切埃课岷螢橛诖??”顏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夫子推而行之,〔1〕不容何病?〔2〕不容然后見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3〕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國者之丑也?!?〕不容何???不容然后見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5〕“有是哉,〔6〕顏氏之子!使爾多財,吾為爾宰?!薄?〕【注釋】〔1〕“推”,推廣。〔2〕“病”,患,憂愁?!?〕“丑”,丑惡,恥辱,羞愧?!?〕“有國者”,享有國家的人,指當時的諸侯及權臣?!?〕“欣”,欣幸,喜悅?!?〕“是”,按《孔子家語·在厄》作“道”?!?〕“宰”,家宰,管家。按以上四節(jié)所述事,又見《荀子·宥坐》、《韓詩外傳七》、《說苑·雜言》、《孔子家語·在厄》。
于是使子貢至楚。楚昭王興師迎孔子,〔1〕然后得免。
【注釋】〔1〕“楚昭王”,名軫(或作“珍”、“壬”),楚平王之子,母秦嬴,公元前五一五年至前四八九年在位。詳見本書《楚世家》?!芭d師”,調發(fā)軍隊,出兵。按以下孔子至楚的記述,學者大多表示懷疑,目前沒有可信史料能證實孔子到過楚國。這或許是司馬遷采用了當時的一些傳說,或出于杜撰。
昭王將以書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2〕王之使使諸侯有如子貢者乎?”曰:“無有。”“王之輔相有如顏回者乎?”曰:“無有?!薄巴踔畬⒙视腥缱勇氛吆??”〔3〕曰:“無有?!薄巴踔僖腥缭子枵吆酰俊薄?〕曰:“無有?!薄扒页娣庥谥埽枮樽幽形迨铩!?〕今孔丘述三、五之法,〔6〕明周、召之業(yè),〔7〕王若用之,則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數千里乎!〔8〕夫文王在豐,武王在鎬,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據土壤,〔10〕賢弟子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其秋,楚昭王卒于城父?!?1〕【注釋】〔1〕“社”,古代二十五家設置一社,祭祀社神(即土地神)。因此社也成為一級居民組織單位。一社為二十五家?!皶纭?,二十五家結為一社,登記社人姓名于冊,稱為“書社”?!皶绲仄甙倮铩?,有名籍的社,其地方圓七百里。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云:“按古書但云書社幾十、幾百,而無云書社地幾十里、幾百里者,《史》文‘地’字、‘里’字當刪?!笨蓚湟徽f。〔2〕“令尹”,楚國官名,為最高軍政長官?!白游鳌?,名申,亦稱“公子申”,楚平王之子,楚昭王庶兄,公元前五○五年至前四七九年任令尹,死于白公之亂?!?〕“將率”,將帥,將領?!?〕“官尹”,各部門長官?!霸子琛?,氏宰,名予,字子我,亦稱“宰我”,魯國人,孔子弟子,以擅長言語著稱,曾任齊國臨淄大夫。生于公元前五二二年,卒于公元前四五八年。詳見本書《仲尼弟子列傳》?!?〕“子、男”,為周代諸侯封爵的最末二等。周爵依次共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五十里”,方圓五十里,這是子、男的封地?!?〕“三、五之法”,指三皇五帝的法度。“三皇”,據本書《秦始皇本紀》,指天皇、地皇、泰皇?!拔宓邸?,即本書《五帝本紀》的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周”,指周公,名旦,姓姬,亦稱“叔旦”,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采邑在周(在今陜西岐山北),因稱“周公”。輔助周武王滅商。周成王即位之初,攝行國政,平定武庚等叛亂,營建東都洛邑(今河南洛陽)。相傳制禮作樂,創(chuàng)建有周一代的典章制度。詳見本書《魯周公世家》。“召”,音sh4o,即召公,亦作“邵公”,名奭,姓姬,謚康,采邑在召(在今陜西岐山西南),故稱“召公”、“召伯”。輔佐周武王滅商,被封于燕,為燕國始祖。成王時任太保,與周公旦分陜而治,他治理陜以西。詳見本書《燕召公世家》?!?〕“世世”,代代,世世代代?!疤锰谩?,廣大的樣子?!?〕“百里”,指地方百里?!鞍倮镏保瑖练綀A百里的君主?!白洹保K于,結果?!?0〕“土壤”,土地,此指封地。〔11〕“其秋,楚昭王卒于城父”,按此詳見《左傳》哀公六年。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1〕曰:“鳳兮鳳兮,〔2〕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兮,〔3〕來者猶可追也!〔4〕已而已而,〔5〕今之從政者殆而!”〔6〕孔子下,〔7〕欲與之言。趨而去,弗得與之言?!?〕【注釋】〔1〕“狂”,狂人。“接輿”,人名。按曹之升《四書摭余說》云:“《論語》所記隱士皆以其事名之。門諸謂之‘晨門’,杖者謂之‘丈人’,津者謂之‘沮’、‘溺’,接孔子之輿者謂之‘接輿’,非名亦非字也?!薄?〕“兮”,音xī,語助詞,相當于現代漢語中的“啊”?!?〕“往”,已往,過去。“諫”,止,挽救?!?〕“來”,將來,未來?!蔼q”,還?!白贰?,追補,補救?!?〕“已而”,罷了,完了。〔6〕“從政者”,當政者。“殆”,危險。〔7〕“下”,此指下車?!?〕按以上見《論語·微子》。
于是孔子自楚反乎衛(wèi)。是歲也,孔子年六十三,而魯哀公六年也?!?〕【注釋】〔1〕“魯哀公”,名“蔣”(或作“將”),魯定公之子,母定姒,公元前四九四年至前四六七年在位。公元前四六八年被三桓所逼,出奔越。翌年死于越。詳見本書《魯周公世家》。
其明年,吳與魯會繒,〔1〕征百牢。〔2〕太宰嚭召季康子。〔3〕康子使子貢往,然后得已。〔4〕【注釋】〔1〕“繒”,音zēng,又讀céng,亦作“曾”、“鄫”,魯國邑名,在今山東蒼山西北。〔2〕“征”,征收,征集。“牢”,古代指祭祀用的牲畜。一牛、一豬、一羊為一牢?!?〕“太宰嚭”,氏伯,名嚭(音p!),故亦稱伯嚭(或作“帛喜”、“白喜”、“帛否”、“伯喜”),字子余。楚大夫伯州犁之孫,逃亡奔吳,以功任吳國太宰。吳亡后,降越為臣。一說他被越王句踐所殺?!?〕按本節(jié)事見《左傳》哀公七年。
孔子曰:“魯、衛(wèi)之政,兄弟也?!薄?〕是時,衛(wèi)君輒父不得立,在外,諸侯數以為讓?!?〕而孔子弟子多仕于衛(wèi),衛(wèi)君欲得孔子為政?!?〕子路曰:“衛(wèi)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4〕孔子曰:“必也正名乎!”〔5〕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6〕何其正也?”孔子曰:“野哉由也!〔7〕夫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8〕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矣。〔9〕夫君子為之必可名,言之必可行。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薄?0〕【注釋】〔1〕“魯、衛(wèi)之政,兄弟也”,此語有兩層意思:一謂魯、衛(wèi)是兄弟之國,魯國先祖周公和衛(wèi)國始祖康叔為兄弟,政治傳統(tǒng)相同,《左傳》定公四年云“皆啟以商政”;二謂魯、衛(wèi)兩國當時的政治狀況相似,蘇軾《論語解》云:“是時魯哀公七年、衛(wèi)出公五年也。衛(wèi)之政,父不父,子不子;魯之政,君不君,臣不臣。卒之哀公孫邾而死于越,出公奔宋而亦死于越,其不相遠如此?!卑创苏Z見《論語·子路》?!?〕“讓”,責備,譴責?!?〕“衛(wèi)君”,指當時在位的衛(wèi)出公輒?!?〕“奚”,何,什么。〔5〕“正名”,端正名稱,整頓名分?!?〕“迂”,迂闊,迂腐?!?〕“野”,粗野,魯莽?!?〕“中”,正,合適,指刑罰與罪行相當?!?〕“錯”,音cuò,通“措”?!?0〕“茍”,茍且,馬虎。按自“子路曰:‘衛(wèi)君待子而為政,……’”至此,見《論語·子路》。
其明年,〔1〕冉有為季氏將師,與齊戰(zhàn)于郎,〔2〕克之。季康子曰:“子之于軍旅,學之乎?性之乎?”〔3〕冉有曰:“學之于孔子。”季康子曰:“孔子何如人哉?”〔4〕對曰:“用之有名;播之百姓,〔5〕質諸鬼神而無憾?!?〕求之至于此道,雖累千社,〔7〕夫子不利也?!笨底釉唬骸拔矣僦?,可乎?”對曰:“欲召之,則毋以小人固之,〔8〕則可矣?!倍l(wèi)孔文子將攻太叔,〔9〕問策于仲尼。仲尼辭不知,退而命載而行,〔10〕曰:“鳥能擇木,〔11〕木豈能擇鳥乎?”文子固止。會季康子逐公華、公賓、公林,〔12〕以幣迎孔子,〔13〕孔子歸魯?!?4〕【注釋】〔1〕“其明年”,此記有誤。按《集解》引徐廣曰:“此哀公十一年也,去吳會繒已四年矣?!惫柿河窭K《史記志疑》認為:“‘其明年’三字誤,當作‘后四年’?!薄?〕“郎”,魯國邑名,在今山東魚臺東北。按《左傳》哀公十一年作“郊”。當以《左傳》為是?!?〕“性”,天性,天生的本能?!?〕“何如”,如何,怎樣?!?〕“播”,播揚,傳揚。〔6〕“質”,通“詰”,詢問,質正?!昂丁保粷M意,心感不足?!?〕“累”,累積,積聚?!扒纭?,二十五家為一社,千社即二萬五千家。此指賞賜的封地?!?〕“固”,通“錮”,禁錮,束縛?;蛑^鄙陋,鄙視,亦通?!?〕“孔文子”,名圉(或作“圄”、”御”),氏孔,謚文,亦稱“孔圉”,又稱“仲叔圉”、“中叔圉”,衛(wèi)國卿大夫?!疤濉保玻ɑ蜃鳌褒R”),氏太叔(或作“世叔”),謚悼,故亦稱“太叔疾”、“世叔齊”、“悼子”,太叔懿子之子,衛(wèi)國大夫。〔10〕“載”,乘具,此指車輛。按《左傳》哀公十一年作“駕”?!?1〕“鳥”,此喻孔子。“木”,樹,此喻諸侯國?!?2〕“逐”,按《左傳》哀公十一年孔穎達《疏》引《史記》作“使”,是。“公華、公賓、公林”,魯人,季氏家臣?!?3〕“幣”,帛。古人常用作饋贈的禮物。征聘時也多贈以幣帛?!?4〕按此節(jié)事見《左傳》哀公十一年。
孔子之去魯凡十四歲而反乎魯?!?〕【注釋】〔1〕“凡”,總,共?!胺础?,通“返”?!昂酢保?。
魯哀公問政,對曰:“政在選臣。”〔1〕季康子問政,曰:“舉直錯諸枉,〔2〕則枉者直?!薄?〕康子患盜,〔4〕孔子曰:“茍子之不欲,〔5〕雖賞之不竊?!薄?〕然魯終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
【注釋】〔1〕“選臣”,選擇臣子,即所謂知人善任?!?〕“直”,正直?!板e”,音cuò,通”措”。“諸”,之于?!巴鳌?,曲,邪曲。〔3〕“舉直錯諸枉,則枉者直”,此語亦見《論語》。《顏淵》云:“樊遲未達。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睘閷Ψt而言。《為政》云:“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睘閷ΠЧf?!?〕“患”,憂患,擔心?!?〕“欲”,欲望,此指貪欲?!?〕“賞”,獎賞,獎勵。按自“康子患盜”以下至此,見《論語·顏淵》。
孔子之時,周室微而禮樂廢,〔1〕《詩》、《書》缺?!?〕追跡三代之禮,〔3〕序《書傳》,〔4〕上紀唐、虞之際,〔5〕下至秦繆,〔6〕編次其事。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7〕殷禮吾能言之,〔8〕宋不足征也。足,則吾能征之矣。”〔9〕觀殷、夏所損益,〔10〕曰:“后雖百世可知也,〔11〕以一文一質。〔12〕周監(jiān)二代,〔13〕郁郁乎文哉。〔14〕吾從周?!惫省稌鴤鳌?、《禮記》自孔氏。〔15〕【注釋】〔1〕“微”,衰微,衰落。“廢”,廢止,廢棄。〔2〕“缺”,殘缺?!?〕“追跡”,追蹤,探索?!叭保赶?、商、周三代?!?〕“序”,次第,此指整理編撰?!啊稌鴤鳌贰?,傳述解說《尚書》的著作。此當指司馬遷所見《書序》一類的資料。但《書序》形成年代較晚,不可能為孔子所編定。或謂此《書傳》即指《尚書》(見馬雍《〈尚書〉史話》)?!?〕“紀”,通“記”,記載?!疤?、虞”,指唐堯、虞舜?!?〕“秦繆”,即秦繆公(亦作“秦穆公”)?!?〕“杞”,國名,西周初年所封諸侯國,姒姓,始封君東樓公,相傳為夏禹的后裔,初都雍丘(今河南杞縣),后遷緣陵(今山東昌樂東南)、淳于(今山東安丘東北)。公元前四四五年被楚國所滅。“征”,證驗,證明?!?〕“殷”,殷代,即商代?!?〕按孔子語見《論語·八佾》?!八尾蛔阏饕病焙?,《論語·八佾》有“文獻不足故也”一句?!?0〕“損益”,減增,變動?!?1〕“觀殷、夏所損益,曰:‘后雖百世可知也,……’”,按此兩句系約取《論語·為政》而來?!稙檎吩臑椋骸白訌垎枺骸揽芍玻俊釉唬骸笠蛴谙亩Y,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薄?2〕“一文一質”,指時代的風氣一代崇尚文采,一代崇尚質樸?!抖Y記·表記》云:“子曰:‘虞、夏之質,殷、周之文,至矣。虞、復之文不勝其質,殷、周之質不勝其文。’”〔13〕“監(jiān)”,通“鑒”,借鑒,參考?!岸保赶?、商二代?!?4〕“郁郁”,富有文采的樣子。〔15〕《禮記》。傳述解說禮制的著作,其內容體制類似后來漢人編集的《禮記》、《大戴禮記》。
孔子語魯大師:〔1〕“樂其可知也。始作,〔2〕翕如,〔3〕縱之,〔4〕純如,〔5〕皦如,〔6〕繹如也,〔7〕以成?!薄?〕“吾自衛(wèi)反魯,〔9〕然后樂正,〔10〕雅、頌各得其所。”〔11〕【注釋】〔1〕“語”,音yù,相告,告訴?!按蟆?,音tài,通“太”?!棒敶髱煛?,即魯太師,魯國樂官之長。〔2〕“作”,奏,演奏?!?〕“翕”,音xì,聚合,統(tǒng)一?!棒馊纭?,盛大的樣子?!?〕“縱”,放縱,放開。按《論語·八佾》作“從”?!?〕“純如”,和諧的樣子?!?〕“皦”,音ji3o,清晰,分明?!鞍壢纭?,節(jié)奏層次分明的樣子?!?〕“繹如”,連續(xù)不斷的樣子?!?〕按自“孔子語魯大師”至此,見《論語·八佾》?!?〕“吾自衛(wèi)反魯”,按《左傳》,孔子從衛(wèi)國返回魯國在魯哀公十一年,即公元前四八四年?!?0〕“樂正”,指審定樂曲的聲律音調。即下文所云“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1〕“雅”,指雅樂,即所謂正聲,指周人京畿地區(qū)(包括豐京、鎬京和東都洛邑)的曲調聲律。《詩經》各篇,原皆系樂歌。由《大雅》、《小雅》組成的《雅》,其曲調聲律均屬雅樂?!绊灐保疙灅?,為宗廟祭祀樂歌的聲律曲調?!对娊洝贰俄灐犯髌韵底趶R祭祀的樂歌,其節(jié)奏緩慢,有其聲律曲調上的特點,屬于頌樂。按以上語見《論語·子罕》。
古者《詩》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1〕取可施于禮義,〔2〕上采契、后稷,〔3〕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厲之缺?!?〕始于衽席,〔5〕故曰:“《關雎》之亂以為《風》始,〔6〕《鹿鳴》為《小雅》始,〔7〕《文王》為《大雅》始,〔8〕《清廟》為《頌》始。”〔9〕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10〕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11〕禮樂自此可得而還,以備王道,成六藝?!?2〕【注釋】〔1〕“去”,刪去?!爸亍?,重復,重出?!?〕“義”,同“儀”?!岸Y義”,即禮儀?!?〕“契”,音xiè,亦作“偰”、“卨”。商人的始祖,帝嚳之子,母簡狄,子姓。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為司徒,掌管教化。居于商(今河南商丘南),一說居于番(今山東滕縣)。詳見本書《殷本紀》?!昂箴ⅰ保麠?。周人的始祖。傳說其母姜原,系有邰氏女,為帝嚳元妃,踩巨人腳印,懷孕生下棄,因一度將他丟棄,故名棄。善于種植莊稼,被帝堯任為農師。帝舜時封于邰(今陜西武功西南),號后稷,姓姬。詳見本書《周本紀》?!?〕“幽”,即周幽王,名宮湦(“湦”或作“涅”)。周宣王之子。公元前七八一年至前七七一年在位,為西周王朝最后一代王。因昏庸貪婪,任用佞人虢石父,殘酷盤剝,激化與百姓的矛盾。又進攻六濟之戎,大敗。寵幸褒姒,廢黜申后和太子宜臼。申侯聯合曾、犬戎等起兵,他被殺于驪山下。詳見本書《周本紀》?!皡枴保粗軈柾?,名胡,周夷王之子。任用榮夷公,實行“專利”,加重剝削,又命令巫衛(wèi)監(jiān)視國人言論,實行高壓政策,引起反抗。公元前八四二年,國人發(fā)難,他逃奔到彘(今山西霍縣),于公元前八二八年在彘死去。詳見本書《周本紀》?!叭薄?,殘缺。此指王道禮樂殘缺。本書《太史公自序》云:“幽厲之后,王道缺,禮樂衰?!卑纯鬃觿h詩之說,后來不少學者考證認為并不可信。〔5〕“衽”,音ren,床席?!榜畔?,床席,床笫,寢居之處。此指男女房中之事?!笆加隈畔保鉃椤对娊洝返木幣?,從描寫男女之事的詩篇開始。本書《十二諸侯年表序》云:“周道缺,詩人本之衽席,《關雎》作?!币庖嗤??!?〕“《關雎》”,《詩經》篇名,為《國風》第一篇,亦即《詩經》第一篇。對于該詩的解說,《魯詩》認為是刺周康王耽溺房事而晏起之作。為司馬遷所從?!皝y”,樂曲的最后一章?!啊蛾P雎》之亂”,《關雎》的末章。按《論語·泰伯》云:“子曰‘師摯之始,《關睢》之亂,洋洋乎盈耳哉!’”似為所本,但此處文意不倫。中井積德《史記左傳雕題》云:“‘之亂’二字當削?!笨蓮?。“風”,《國風》,《詩經》中的第一類,具體包括《周南》、《召南》、《邶風》、《鄘風》、《衛(wèi)風》、《王風》、《鄭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豳風》等十五部分,共一百六十篇?!?〕“《鹿鳴》”,《詩經》篇名,為《小雅》第一篇?!啊缎⊙拧贰保对娊洝返诙惖牡谝徊糠?,有七十四篇?!?〕“《文王》”,《詩經》篇名,為《大雅》第一篇?!啊洞笱拧贰?,《詩經》第二類的第二部分,有三十一篇?!?〕“《清廟》”,《詩經》篇名,為《頌》的第一篇?!啊俄灐贰?,《詩經》的第三類,包括《周頌》、《魯頌》、《商頌》等三部分,共四十篇?!?0〕“三百五篇”,即《詩經》的總篇數?!跋腋琛?,用琴瑟伴奏歌唱?!?1〕“《韶》”,樂曲名,相傳為歌頌虞舜的樂曲?!啊段洹贰保瑯非?,表現周武王戰(zhàn)勝商紂王的樂曲?!?2〕“六藝”,即六經,指《禮》、《樂》、《書》、《詩》、《易》、《春秋》。
孔子晚而喜《易》,〔1〕序《彖》、《系》、《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4〕若是,我于《易》則彬彬矣?!薄?〕【注釋】〔1〕“《易》”,即《周易》,亦稱《易經》,后來被奉為儒家經典之一。此當指今傳《周易》的《經》?!督洝钒呢院腿侔耸呢?,卦、爻皆有文字說明的《卦辭》、《爻辭》,以供占筮使用。卦、爻的起源很早,至遲不晚于商代。〔2〕“《彖》”,音tuàn,即《彖傳》,亦稱“《彖辭》”,分為上、下二篇,說明各卦的基本觀念,屬于解說《易經》的《易傳》?!兑讉鳌饭彩视址Q“《十翼》”?!啊断怠贰?,即《系辭》,亦稱“《系辭傳》”,分為上、下兩篇,從總體上對《易經》作理論闡述,也屬《十翼》?!啊断蟆贰?,即《象傳》,亦稱“《象辭》”,用象數來說明卦、爻,有“大象”、“小象”兩種,大象解卦,小象解說六爻。分為上下兩篇,也屬《十翼》。“《說卦》”,《易傳》篇名,解釋八卦的性質和象征?!啊段难浴贰?,《易傳》篇名,專門解說《乾》、《坤》二卦?!?〕“韋”,通“緯”,原指織物橫線,此指橫向編連簡冊的繩子。舊說皆釋“韋”為熟牛皮,不可信?!敖^”,斷?!?〕“假”,與,給與?!?〕“彬彬”,文質兼?zhèn)涞臉幼?,此為融會貫通之意。按孔子語見《論語·述而》。
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如顏濁鄒之徒,〔2〕頗受業(yè)者甚眾。〔3〕【注釋】〔1〕“六藝”,即《六經》?;蛑^指《周禮·地官·保氏》的禮、樂、射、馭、書、術等六種科目。〔2〕“顏濁鄒”,即上文孔子在衛(wèi)國所寄居的房東顏濁鄒?!?〕“頗”,稍,稍微。
孔子以四教:〔1〕文,〔2〕行,〔3〕忠,〔4〕信?!?〕絕四:〔6〕毋意,〔7〕毋必,〔8〕毋固,〔9〕毋我。〔10〕所慎:齊,〔11〕戰(zhàn),〔12〕疾?!?3〕子罕言利與命與仁?!?4〕不憤不啟,〔15〕舉一隅不以三隅反,〔16〕則弗復也?!?7〕【注釋】〔1〕“四教”,四種教學內容。〔2〕“文”,文獻典籍。〔3〕“行”,舊讀xìng,行為?!?〕“忠”,忠恕?!?〕“信”,信用。按此語見《論語·述而》?!?〕“絕”,杜絕,戒絕?!?〕“意”,意度,猜測?!?〕“必”,固執(zhí)?!?〕“固”,固陋,孤陋寡聞?!?0〕“我”,自我,這里是突出自己的意思。按此語見《論語·子罕》?!?1〕“齊”,音zāi,通“齋”,齋戒。古人在祭祀或重大典禮前,自身所做的準備工作,包括沐浴更衣、吃素戒酒、不與女人同房等,以示虔誠?!?2〕“戰(zhàn)”,戰(zhàn)爭。〔13〕“疾”,疾病。按此語見《論語·述而》?!?4〕“罕”,少。“子罕言利與命與仁”,按此語見《論語·子罕》。歷來解說紛紜。今譯文采程樹德《論語集解》說,《集解》云:“蓋言者,自言也。記者旁窺已久,知夫子于此三者皆罕自言,非謂以此立教也。”〔15〕“憤”,郁結,憤誹,指渴望求知而不得的心理狀態(tài)?!皢ⅰ?,啟發(fā)?!?6〕“隅”,音yú,角落?!胺础?,反推,類推,推論?!芭e一隅而不以三隅反”,舉出一個角落而不能以此類推其它三個角落。由此衍出“舉一隅而以三隅反”,后又演為“舉一反三”的成語?!?7〕“復”,重復。按此語見《論語·述而》。
其于鄉(xiāng)黨,〔1〕恂恂似不能言者?!?〕其于宗廟朝廷,辯辯言,〔3〕唯謹爾?!?〕朝,〔5〕與上大夫言,〔6〕訚訚如也;〔7〕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注釋】〔1〕“鄉(xiāng)黨”,古代居民組織單位,周制以五百家為一黨,一萬二千五百家為鄉(xiāng)。此指鄉(xiāng)里?!?〕“恂”,音xún?!扳保t恭謹慎的樣子?!?〕“辯”,音pián?!稗q辯”,善于言談的樣子?!墩撜Z·鄉(xiāng)黨》作“便便”?!?〕“唯”,僅,只。“爾”,而已,罷了?!?〕“朝”,上朝,朝見?!?〕“上大夫”,即卿。后“下大夫”指一般的大夫?!?〕“訚”,音y0n?!坝澯潯?,和悅而敢于直言的樣子。〔8〕“侃”,音k3n?!百┵保椭C快樂的樣子。“如”,意同用作詞尾的“然”,……的樣子。
入公門,〔1〕鞠躬如也;〔2〕趨進,〔3〕翼如也?!?〕君召使儐,〔5〕色勃如也?!?〕君命召,不俟駕行矣?!?〕【注釋】〔1〕“公門”,君門,朝門。〔2〕“鞠躬”,彎曲身子表示恭敬、謹慎的樣子?!?〕“趨進”,快步前進?!?〕“翼如”,恭敬的樣子?!?〕“儐”,音bìn,接引賓客。〔6〕“勃如”,矜持莊重的樣子?!?〕“俟”,音sì,等,等待?!榜{”,系馬于車。
魚餒,〔1〕肉敗,〔2〕割不正,〔3〕不食。席不正,〔4〕不坐。〔5〕【注釋】〔1〕“餒”,音n7i,指魚類臭爛?!?〕“敗”,腐敗?!?〕“割”,分割,此指豬牛羊牲體的分割?!罢保湃朔指钌w有一定的規(guī)定,符合規(guī)定的為“正”。〔4〕“席”,席子,坐席。“正”,古人設坐席,按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擺法,符合規(guī)定的為“正”?!?〕按以上三節(jié),均見《論語·鄉(xiāng)黨》。
食于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是日哭,則不歌?!?〕見齊衰、瞽者,〔2〕雖童子必變。〔3〕【注釋】〔1〕按自“食于有喪者之側”至此,見《論語·述而》?!?〕“瞽”,音gǔ,瞎眼?!?〕按此句《論語·子罕》作:“子見齊衰者、冕衣裳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作;過之,必趨?!?br/>
“三人行,必得我?guī)煛!薄?〕“德之不修,學之不講,〔2〕聞義不能徙,〔3〕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薄?〕使人歌,善,則使復之,然后和之?!?〕【注釋】〔1〕“三人行,必得我?guī)煛?,按《論語·述而》作:“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且其下又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薄?〕“講”,講習,練習?!?〕“徙”,遷移,追隨。〔4〕按此語見《論語·述而》。〔5〕“使人歌,善,則使復之,然后和之”,按《論語·述而》作:“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br/>
子不語:怪,〔1〕力,〔2〕亂,〔3〕神?!?〕【注釋】〔1〕“怪”,怪異?!?〕“力”,強力,暴力?!?〕“亂”,乖亂,禍亂。〔4〕“神”,鬼神。按此語見《論語·述而》。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1〕可得聞也。夫子言天道與性命,〔2〕弗可得聞也已?!薄?〕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4〕鉆之彌堅?!?〕瞻之在前,〔6〕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7〕博我以文,〔8〕約我以禮,〔9〕欲罷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爾?!?0〕雖欲從之,蔑由也已。”〔11〕達巷黨人曰:〔12〕“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薄?3〕子聞之曰:“我何執(zhí)?〔14〕執(zhí)御乎?〔15〕執(zhí)射乎?〔16〕我執(zhí)御矣?!崩卧唬骸?7〕“子云:‘不試,〔18〕故藝?!薄?9〕【注釋】〔1〕“文章”,文辭,此指孔子整理的文獻典籍?!?〕“天道”,自然規(guī)律,此指自然和社會之間吉兇禍福的關系?!靶悦?,本性,命運。按《論語·公冶長》作“性”,無“命”字?!?〕按語見《論語·公冶長》。〔4〕“仰”,抬頭,抬頭看?!皬洝保鬽í更加?!?〕“鉆”,穿,此引申為鉆研。〔6〕“瞻”,zhān,視,望?!?〕“循循然”,有次序的樣子,循序漸進的樣子?!?〕“文”,文獻?!?〕“約”,約束,規(guī)范?!?0〕“卓爾”,特立的樣子,卓越超群的樣子?!?1〕“蔑”,無,沒有?!坝伞?,從。按語見《論語·子罕》?!?2〕“達巷黨”,名叫達巷的黨?;蛑^名叫達的巷黨,亦通?!?3〕“無所成名”,沒有用以成名的專長。〔14〕“執(zhí)”,做,干。〔15〕“御”,駕車?!?6〕“射”,射箭?!?7〕“牢”,人名,孔子弟子?!犊鬃蛹艺Z·七十二弟子》云:“琴牢,衛(wèi)人,字子開,一字張。”當為此人,〔18〕“試”,用,任用?!?9〕“藝”,技藝,技術。按語見《論語·子罕》。
魯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孫氏車子鉏商獲獸,〔2〕以為不祥。仲尼視之,曰:“麟也。”取之?!?〕曰:“河不出圖,〔4〕雒不出書,〔5〕吾已矣夫!”〔6〕顏淵死,孔子曰:“天喪予!”〔7〕及西狩見麟,曰:“吾道窮矣!”〔8〕喟然嘆曰:“莫知我夫!”子貢曰:“何為莫知子?”子曰:“不怨天,不尤人,〔9〕下學而上達,〔10〕知我者其天乎!”〔11〕【注釋】〔1〕“狩”,音sh^u,打獵?!按笠啊?,即大野澤,又名“巨野澤”,故址在今山東巨野北。〔2〕“車”,此指駕車者。“子鉏商”,氏子鉏,名商,叔孫氏家臣。〔3〕按此節(jié)見《左傳·哀公十四年》〔4〕“河”,黃河?!皥D”,即河圖,黃河所出之圖。關于河圖的內容性質。劉歆認為是八卦,《漢書·五行志》云:“劉歆以為伏羲氏繼天而王,受河圖,則而畫之,八卦是也?!编嵭t認為是帝王圣者受命的祥瑞,《尚書·顧命》鄭玄注:“河圖,圖出于河,帝王圣者之所受?!薄?〕“雒”,雒水,曾魏黃初元年(公元二二○年)改“雒”為“洛”?!皶?,即雒書,雒水所出之書。漢人認為就是《尚書·洪范》所說的“天乃錫禹洪范九疇”?!短接[》卷八七二引《尚書中候》云:“堯率群臣,東沉于洛,退候至于下稷,赤光起,無龜負書,中背有赤文朱字?!薄渡袝髠鳌粪嵭⒃疲骸俺跤碇嗡?,得神龜負文于洛,以盡得天人陰陽之用。”關于雒書的內容,《漢書·五行志》認為就是《洪范》中從“初一曰五行”至“畏用六極”一段,云:“凡此六十五字,皆《雒書》本文,所謂天迪錫禹大法九章,常事所次者也?!薄?〕“已”,盡,完?!耙臃颉保耙印?、“夫”均為語氣詞。此連用,加強表示感嘆的語氣。按《論語·子罕》云:“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周易·系辭》云:“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當為司馬遷此節(jié)所本?!?〕按自“顏淵死”至此,見《論語·先進》?!?〕按從“顏淵死”至此,見《春秋公羊傳》哀公十四年和《春秋繁露·隨本消息》?!?〕“尤”,責怪。〔10〕“下”,天下,人間,此指人事?!吧稀?,上天,此指天道、天命?!跋聦W而上達”,下學人事,上通天命。〔11〕按自“莫知我夫”至此,見《論語·憲問》。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齊乎!”謂“柳下惠、少連〔1〕降志辱身矣”。謂“虞仲、夷逸,〔2〕隱居放言,〔3〕行中清,〔4〕廢中權”。〔5〕“我則異于是,無可無不可”〔6〕【注釋】〔1〕“柳下惠”,氏展,名獲,字禽,亦稱“展獲”、“展禽”,謚惠,食邑于柳下,故稱“柳下惠”,魯國大夫,曾任士師?!吧龠B”,東夷人,以善于守喪受到孔子稱贊。參看《禮記·雜記》?!?〕“虞仲,夷逸”,皆春秋時隱士。夷逸見《尸子》,《尸子》云:“或勸夷逸仕。逸曰:‘吾譬則牛,寧服軛以耕于野,豈忍被繡入廟為犧:’”〔3〕“放”,放縱,任意?!把浴保哉?。〔4〕“中”,音zhòng,適合,符合?!扒濉保灏?,高潔?!?〕“廢”,廢棄,棄世?;蛑^通“發(fā)”,發(fā)動,行動。“權”,權變,權宜?!?〕按本節(jié)見《論語·微子》。
子曰:“弗乎弗乎,〔1〕君子病沒世而名不稱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見于后世哉?”乃因史記作《春秋》,〔3〕上至隱公,〔4〕下訖哀公十四年,〔5〕十二公。〔6〕據魯,〔7〕親周,〔8〕故殷,〔9〕運之三代。〔10〕約其文辭而指博?!?1〕故吳、楚之君自稱王,而《春秋》貶之曰“子”;〔12〕踐土之會實召周天子,〔13〕而《春秋》諱之曰“天王狩于河陽”:〔14〕推此類以繩當世,〔15〕貶損之義,后有王者舉而開之?!?6〕《春秋》之義行,則天下亂臣賊子懼焉?!?7〕【注釋】〔1〕“弗”,不。這里是不行、不成的意思。〔2〕“病”,恨,痛恨?!皼]”,音mò,通“歿”,死?!皼]世”,終身,一輩子?!胺Q”,稱道。按此句見《論語·衛(wèi)靈公》?!?〕“因”,利用?!笆酚洝保饭俚挠涊d?!啊洞呵铩贰?,魯國史官撰寫的春秋編年史,起于魯隱公元年(公元前七二二年),終于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四八一年),以極其簡練的文字記載二百四十二年間的史事。漢人多以為經孔子整理修訂而成,被奉為儒家經典之一。漢代解釋傳授《春秋》的主要有左氏、公羊氏和谷梁氏三家,分別有《傳》流存至今?!?〕“隱公”,即魯隱公,名息姑,魯伯禽七世孫,魯惠公之子,母聲子,公元前七二二年至前七一二年在位。詳見本書《魯周公世家》?!?〕“哀公”,即魯哀公,哀公十四年為公元前四八一年?!?〕“十二公”,指魯國春秋時代的十二位國君,即隱公、桓公、莊公、閔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據魯”,以魯國為根據?!?〕“親周”,以周王室為親承的前朝?!?〕“故殷”,以殷代為隔朝的故舊。〔10〕“運”,通,貫通?!叭?,指魯、周、殷。或謂夏、商、周,不確。按此“據魯,親周,故殷,運之三代”,系司馬遷擷取董仲舒“三統(tǒng)說”,采用了《春秋》公羊家?!洞呵锓甭丁と闹瀑|文》云:“王者改制作科奈何?曰:當十二色,歷各法而正色,逆數三而復?!省洞呵铩窇熳餍峦踔?,時正黑統(tǒng)。王魯,尚黑,絀夏,親周,故宋?!薄洞呵锕騻鳌贰半[公第一”徐彥《疏》引何休《文謚例》有“三科九旨”之說,云“新周,故宋,以《春秋》當新王,此一科三旨也。”〔11〕“約”,簡約,簡略。“指”,通“旨”,旨意,意思?!?2〕“貶”,貶抑,降低?!白印?,周代五等爵之第四等?!?3〕“踐土”,鄭國地名,在今河南原陽西南?!佰`土之會”,公元前六三二年晉文公在踐土與諸侯會盟,名義上在此朝見周襄王。實際上是晉文公召來周襄王,藉此來確定自己的霸主地位?!?4〕“天王”,周天子,即周襄王?!昂雨枴?,晉國邑名,在今河南孟縣西。按此事本《左傳》僖公二十八年,云:“是會也,晉侯召王,以諸侯見,且使王狩。仲尼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訓。故書曰“天王狩于河陽”,言非其地也,且明德也?!薄?5〕“繩”,繩正,糾正?!?6〕“開”,開啟,推廣?!?7〕“亂臣賊子”,指犯上作亂的大臣、子弟。“《春秋》之義行,則天下亂臣賊子懼焉”,按《孟子·滕文公下》作:“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br/>
孔子在位聽訟,〔1〕文辭有可與人共者,〔2〕弗獨有也?!?〕至于為《春秋》,筆則筆,〔4〕削則削,〔5〕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薄?〕【注釋】〔1〕“在位”,指孔子在魯司寇之位?!奥牎?,聽理,審理?!霸A”,訴訟,打官司。〔2〕“文辭”,此指判詞。“共”,共同,相同。〔3〕“獨有”,獨自占有,獨自決斷。按《淮南子·主術》云:“孔子為魯司寇,聽獄必師斷?!薄洞呵锓甭丁の逍邢嗌吩疲骸盀轸斔究埽瑪嗒z屯屯,與眾共之,不敢自專?!薄墩f苑·至公》所言較詳,云:“孔子為魯司寇,聽獄必師斷,敦敦然皆立,然后君子進曰:‘某子以為何若?’某子曰云云。又曰:‘某子以為何若?’某子曰云云。辯矣,然后君子(曰):‘幾當從某子云云乎?!霓o有可與人共之者,君子不獨有也。”另又見《孔子家語·好生》、《公羊》僖公二十八年《解詁》?!?〕“筆”,用筆書寫,記載?!?〕“削”,用刀削除。古時以竹木為書寫材料,刪改時用刀先刮去竹木上的字,故叫做削?!?〕“子夏”,名商,氏卜,字子夏,晉國溫(今河南溫縣西南)人,一說衛(wèi)國人??鬃拥茏?。曾任魯國莒父(今山東莒父)宰??鬃铀篮?,到魏國西河講學,被魏文侯尊為師。對《詩》、《春秋》等儒家經典的傳授起過重要作用。生于公元前五○七年。詳見本書《仲尼弟子列傳》?!百潯保澲?,修改?!?〕按語見《孟子·滕文公下》,云:“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明歲,子路死于衛(wèi)??鬃硬?,子貢請見??鬃臃截撜儒羞b于門,〔1〕曰:“賜,汝來何其晚也?”孔子因嘆,歌曰:“太山壞乎!〔2〕梁柱摧乎!〔3〕哲人萎乎!”〔4〕因以涕下。〔5〕謂子貢曰:“天下無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殯于東階,〔7〕周人于西階,〔8〕殷人兩柱間?!?〕昨暮予夢坐奠兩柱之間,〔10〕予始殷人也。”后七日卒。〔11〕【注釋】〔1〕“負杖”,倚恃手仗,拄著手杖。按《禮記·檀弓上》、《孔子家語·終記》作“負手曳杖”,則意為反剪雙手拖著手杖?!板羞b”,悠閑自在的樣子?!?〕“太山”,即泰山。古時被奉為眾山之首。“壞”,敗壞,崩潰?!?〕“梁柱”,梁木,棟梁。“摧”,折,折斷?!?〕“哲人”,才識出眾的人?!拔?,桔萎,死亡?!?〕“涕”,淚,眼淚?!?〕“宗”,尊崇,重用。〔7〕“東階”,東邊的臺階,古為主人升堂所走。按《禮記·檀弓》作“東階之上”,為主人之位?!?〕“西階”,西邊的臺階,為客人升堂所走的臺階?!爸苋擞谖麟A”,按《禮記·檀弓上》作“周人殯于西階之上”?!拔麟A之上”為客人之位?!?〕“柱”,此指楹,廳堂前部的柱子。按“柱”,《禮記·檀弓上》作“楹”。“兩柱間”,按《禮記·檀公》作“兩楹之間”,此為堂上最尊之位,面向南方。〔10〕“奠”,定?!?1〕按自“孔子方負杖逍遙于門”至此,詳見《禮記·檀弓上》、《孔子家語·終記》。
孔子年七十三,以魯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1〕【注釋】〔1〕“魯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按此推算,相當于公元前四七九年三月九日。孔子卒日,司馬遷采《左氏》經、傳。
哀公誄之曰:〔1〕“■天不吊,〔2〕不慭遺一老,〔3〕俾屏余一人以在位,〔4〕煢煢余在疚?!?〕嗚呼哀哉!尼父,〔6〕毋自律!”〔7〕子貢曰:“君其不沒于魯乎!〔8〕夫子之言曰:‘禮失則昏,〔9〕名失則愆?!?0〕失志為昏,失所為愆。生不能用,死而誄之,非禮也。稱‘余一人’,〔11〕非名也?!?br/>
【注釋】〔1〕“誄”,音lěi,古時上對下所致的悼詞?!?〕“■”,音m0n,天空。“■天”,天,上天?!暗酢?,通“淑”,善,仁。“■天不吊”,按《詩·小雅·節(jié)南山》有“昊天不吊”之語?!?〕“慭”,音y@n,且,暫且?!耙焕稀保焕先??!安粦\一老”,按此語見《詩·小雅·十月之交》。〔4〕“俾”,音bǐ,使?!捌痢保帘?,庇護?!坝嘁蝗恕保瓰樘熳幼苑Q之詞,這里哀公用以自稱?!百缕劣嘁蝗恕?,按《詩·小雅·十月之交》有“俾守我王”之語?!?〕“煢”,音qi$ng,通“惸”,沒有兄弟,引申為孤單無依?!盁Α?,孤獨無依的樣子?!熬巍保瑧n慮。按《詩·周頌·閔予小子》有“嬛嬛在疚”之語?!?〕“尼父”,對孔子的尊稱。猶如稱“呂尚”為“尚父”,稱“管仲”為“仲父”。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云:“稱尼父者,孔丘字仲尼,父猶仲山甫之甫也?!Ч次粫r更小,至此時不過二十余耳,于一七十余老翁,宜其以父稱之?!薄?〕“律”,法,此作動詞,意為約束,規(guī)范?!拔阕月伞保础拔懵勺浴?,沒人來用禮法規(guī)范自己?!?〕“君”,國君,指魯哀公。“其”,此用作副詞,表示推測。〔9〕“昏”,昏暗,混亂?!?0〕“愆”,音qiān,過失,謬誤。〔11〕按本節(jié)見《左傳》哀公十六年,又見《禮記·檀弓上》、《孔子家語·終記》。
孔子葬魯城北泗上,〔1〕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喪畢,〔3〕相訣而去,〔4〕則哭,各復盡哀;或復留。唯子贛廬于冢上,〔5〕凡六年,然后去。〔6〕弟子及魯人往從冢而家者百有余室,〔7〕因命曰孔里。魯世世相傳以歲時奉祠孔子家,〔8〕而諸儒亦講禮鄉(xiāng)飲大射于孔子冢?!?〕孔子冢大一頃。故所居堂、弟子內,〔10〕后世因廟,〔11〕藏孔子衣冠琴車書,至于漢二百余年不絕?!?2〕高皇帝過魯,〔13〕以太牢祠焉?!?4〕諸侯、卿、相至,〔15〕常先謁然后從政。〔16〕【注釋】〔1〕“泗”,水名。在今山東中部,發(fā)源于山東泗水縣東蒙山南麓,因四水并源而得名?!般羯稀保羲疄I。〔2〕“服”,服喪。〔3〕“心喪”,不穿喪服,在心中哀悼。這是古代弟子對老師去世的服喪形式。按《禮記·檀公上》云:“事師無犯無隱,左右就養(yǎng)無方,服勤至死,心喪三年?!庇衷疲骸翱鬃又畣?,門人疑所服。子貢曰:‘昔者夫子之喪顏淵,若喪子而無服。喪子路亦然。請喪夫子若喪父而無服?!薄?〕“訣”,音ju6,決絕,告別?!?〕“廬”,廬舍,此用作動詞,意為構造廬舍?!皬]于冢上”,按《孟子·滕文公上》作“筑室于場”?!?〕按自“弟子皆服三年”至此,見《孟子·滕文公上》。〔7〕“家”,用作動詞,意為安家?!笆摇保??!?〕“歲時”,一年四季。“奉祠”,供奉祭祀?!?〕“鄉(xiāng)飲”,即鄉(xiāng)飲酒禮,古代各級地方和鄉(xiāng)學為薦舉選拔優(yōu)秀人才而舉行的宴飲典禮?!按笊洹?,為祭祀而舉行的射禮,系天子之禮。按此上下文意,當指鄉(xiāng)射,為地方以射選士之禮。射禮前要先舉行鄉(xiāng)飲酒禮?!?0〕“故所居堂”,指孔子原先居所的廳堂?!皟取保瑑仁?,居室?!?1〕“廟”,孔廟。此用作動詞,意為建筑孔廟。〔12〕“絕”,斷絕,毀滅?!?3〕“高皇帝”,指漢高祖劉邦?!?4〕“太牢”,牛、羊、豬齊備的祭祀供品。按《漢書·高帝紀》載漢高祖于十二年(公元前一九五年)十一月,“過魯,以大牢祠孔子”?!?5〕“諸侯”,漢朝所封的諸侯王?!扒?、相”,諸侯王國的卿、相。按孔子冢、廟在漢代地屬魯國,則此“諸侯、卿、相”應指魯國的諸侯、卿、相。〔16〕“謁”,拜謁。
孔子生鯉,字伯魚?!?〕伯魚年五十,先孔子死?!?〕【注釋】〔1〕關于孔鯉名、字的由來,《孔子家語·本姓》云:“魚之生也,魯昭公以鯉魚賜孔子。榮君之貺,故因以名鯉,而字伯魚?!薄?〕按《孔子家語·本姓》云:“至十九娶于宋之亓官氏,一歲而生伯魚。”則由此可推得孔鯉生于公元前五三二年,死于公元前四八三年。
伯魚生伋,〔1〕字子思,年六十二?!?〕嘗困于宋。子思作《中庸》?!?〕【注釋】〔1〕“伋”,音j0,為魯穆公師?!?〕“年六十二”,或謂系“年八十二”之誤。見梁玉繩《史記志疑》。〔3〕“《中庸》”,漢人收入《禮記》中。宋程頤、朱熹將其與《大學》、《論語》、《孟子》并列為《四書》。
子思生白,〔1〕字子上,年四十七。子上生求,字子家,〔2〕年四十五。子家生箕,字子京,〔3〕年四十六。子京生穿,字子高,年五十一?!?〕子高生子慎,〔5〕年五十七,嘗為魏相?!?〕【注釋】〔1〕“白”,《漢書·孔光傳》作“帛”,《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云曾任齊威王相。〔2〕“子家”,按王肅《孔子家語后序》云:“子家名傲,后名永?!薄?〕“子京”,按《史記》別本及《漢書·孔光傳》作“子真”,《孔子家語后序》作“子直”,名榼?!缎绿茣ぴ紫嗍老当怼吩圃鵀槲合??!?〕“五十一”,按《孔子家語后序》作“五十七”?!?〕“子慎”,按《漢書·孔光傳》作“順”;《孔叢子·陳士義篇》作“子順”;《孔子家語后序》云名武,又名微,又名斌,字子順;《闕里文獻考》云名謙,或作武,后名斌;《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云名斌,又名胤?!?〕“嘗為魏相”,按《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云封文信君。
子慎生鮒,〔1〕年五十七。為陳王涉博士,〔2〕死于陳下?!?〕【注釋】〔1〕“鮒”,字甲,見《漢書·儒林傳》?!?〕“陳王涉”,即陳涉,秦末農民起義領袖,詳見本書《陳涉世家》?!安┦俊?,官名,博通古今,掌典故文獻,以備皇帝咨詢?!?〕“陳”,秦國縣名,在今河南淮陽。陳涉起義建都于此。
鮒弟子襄,〔1〕年五十七,嘗為孝惠皇帝博士,〔2〕遷為長沙太守?!?〕長九尺六寸。
【注釋】〔1〕“子襄”,名騰。〔2〕“孝惠皇帝”,即漢惠帝,名盈,漢高祖劉邦之子,公元前一九四年至公元前一八八年在位,詳見本書《呂太后本紀》及《漢書·惠帝紀》。〔3〕“長沙”,郡名,秦置,治所在臨湘(今湖南長沙市),轄境相當于今湖南東部、南部和廣西全州,廣東連縣、陽山等地。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二○二年)改郡為國?!伴L沙太守”,按惠帝時長沙為國,不應有太守,當依《漢書·孔光傳》作“長沙太傅”,則此“守”系“傅”之誤。
子襄生忠,〔1〕年五十七。忠生武,武生延年及安國?!?〕安國為今皇帝博士,〔3〕至臨淮太守,〔4〕蚤卒?!?〕安國生卬,卬生歡?!?〕【注釋】〔1〕“忠”,按《孔子家語后序》作“季中”,《書序》、《疏》作“中”?!缎绿茣ぴ紫嗍老当怼吩谱肿迂懀┦??!?〕“武”,《闕里文獻考》云字子威。“忠生武,武生延年及安國”,按《漢書·孔光傳》、《孔子家語后序》、《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安國為忠之子,系武之弟。此處司馬遷誤記?!?〕“今皇帝”,指漢武帝劉徹?!?〕“臨淮”,郡名,漢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一一七年)置,郡治徐縣(在今江蘇泗洪南)?!?〕“蚤”,通“早”?!?〕“安國生卬,卬主歡”,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云:“此蓋天漢以后事,后人補記。”
太史公曰:〔1〕《詩》有之:〔2〕“高山仰止,〔3〕景行行止?!薄?〕雖不能至,然心鄉(xiāng)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鬃硬家?,〔7〕傳十余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于夫子,〔8〕可謂至圣矣!
【注釋】〔1〕“太史公”,即司馬遷?!?〕“《詩》有之”,按以下兩句見《詩·小雅·車■》?!?〕“仰”,仰望?!爸埂?,之,語助同?!?〕“景”,大,廣?!靶小?,音háng,道,道路。〔5〕“鄉(xiāng)”,通“向”,向往?!?〕“祗回”,亦作“低回”,流連不舍的樣子。〔7〕“布衣”,麻布衣服,為平民服裝,故指代平民。〔8〕“折中”,取正,根據標準判斷是非。
譯文 孔子出生在魯國昌平鄉(xiāng)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國人,名叫孔防叔。孔防叔生下伯夏,伯夏生下叔梁紇。叔梁紇和顏氏的女兒在野外媾合而生下孔子,他們向尼丘進行祈禱而得到孔子。魯襄公二十二年孔子出生,孔子生下來頭頂中間凹陷,所以就取名叫丘,取字叫仲尼,姓為孔氏。
孔丘生下來,叔梁紇便死了,安葬在防山。防山在魯國都城的東面,因此孔子不清楚他父親的墓址,孔母隱諱這件事??鬃雍⑼瘯r做游戲,經常陳列俎豆各種禮器,演習禮儀動作。孔子母親去世,他先將靈柩停放在五父之衢,這是出于孔子謹慎從事的考慮。郰邑人輓父的母親告訴孔子其父的墓址,這之后孔子才將母親靈柩送往防山合葬。
孔子服喪腰間系著麻帶,這時季氏宴請士人,孔子隨同前往。陽虎斥退孔子說:“季氏宴請的是士人,沒敢請你啊?!笨鬃右虼送巳?。
孔子十七歲那年,魯國大夫孟釐子病重將死,告誡他的繼承人孟懿子說:“孔子是圣人的后代,他的家族在宋國敗落。他的先祖弗父何當初本該享有宋國而繼位,卻讓給了弟弟宋厲公。等到他的先祖正考父,輔佐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三次接受冊命,一次比一次恭敬,所以正考父鼎的銘文說:‘第一次冊命,曲背行禮;第二次冊命,折腰行禮;第三次冊命,俯身行禮,平時走路順著墻根小跑,也就沒人敢來欺侮我了。用這個鼎煮厚粥,用這個鼎煮薄粥,來喂我這張嘴?!墓Ь从卸Y就是如此。我聽說那圣人的后代,即使不當國執(zhí)政,也必定會有通達顯赫的。如今孔丘年紀輕輕喜好禮儀,他恐怕將是通達顯赫的人吧!如果我死了,你一定要以他為師?!钡鹊矫厢嵶尤ナ溃宪沧雍汪斎四蠈m敬叔前往孔子那里學禮。這一年,季武子去世,季平子繼位。
孔子家境貧寒,又地位低下。等到長大成人,曾經做過季氏手下的官吏,管理統(tǒng)計準確無誤;又曾做過司職的小吏,使牧養(yǎng)的牲畜繁殖增多。由此出任司空。不久離開魯國,在齊國受到排擠,被宋人、衛(wèi)人所驅逐,在陳國、蔡國之間受困,于是返回魯國。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們都稱他為“長人”而感到奇異。魯君又善待孔子,因此返回魯國。
魯人南宮敬叔對魯昭公說:“請讓我跟隨孔子前往周京洛邑。”魯昭公給他們一輛車、兩匹馬,還有一名童仆同行,前往周京洛邑詢問周禮,據說見到了老子??鬃痈孓o離去時,老子送他說:“我聽說富貴之人用財物來送人,仁義之人用言語來送人。我不能富貴,只好盜用仁人的名義,用言語來送你,這幾句話是:‘聰慧明白洞察一切反而瀕臨死亡,是因為喜好議論他人的緣故。博洽善辯寬廣弘大反而危及其身,是因為抉發(fā)別人丑惡的緣故。做人兒子的就不要有自己,做人臣子的就不要有自己。’”孔子從周京洛邑返回魯國,投到他門下的弟子逐漸增多。
這時候,晉平公荒淫無度,國中韓氏、趙氏、魏氏、知氏、范氏、中行氏六家世卿專擅權柄,向東攻伐諸侯別國;楚靈王兵力強大,侵略欺凌中原各國;齊是大國而挨近魯國。魯國小而弱,依附于楚國,晉國就惱怒;依附于晉國,楚國便來攻伐;對齊國事奉不周,齊國軍隊就侵犯魯國。
魯昭公二十年,孔子年紀已三十歲了。齊景公和晏嬰來到魯國,齊景公問孔子說:“昔日秦穆公國家弱小,地方偏僻,他稱霸的原因是什么呢?”孔子回答說:“秦穆公,國家雖小,但他的志向大;地方雖然偏僻,但行為符合正道。親自提拔百里奚,賜給大夫的爵位,從囚犯之中起用他,同百里奚交談三天,立即將國政委授于他。憑這種做法取得人才,即使稱王天下都可以,他稱霸諸侯只能算小了。”齊景公聽了很高興。
孔子三十五歲那年,季平子和郈昭伯因為斗雞的緣故得罪了魯昭公。魯昭公率領軍隊攻擊季平子,季平子和孟孫氏、叔孫氏三家聯合攻打魯昭公,昭公的軍隊戰(zhàn)敗,他逃奔到齊國,齊景公把昭公安置在乾侯。此后不久,魯國大亂??鬃尤サ烬R國,當齊卿高昭子的家臣,打算以此來與齊景公交往。孔子與齊國太師談論音樂,聽到《韶》的樂曲,學習《韶》樂,陶醉得居然三個月不知道肉的滋味,齊國人稱贊孔子。
齊景公問孔子如何為政,孔子說:“國君要像國君,臣子要像臣子,父親要像父親,兒子要像兒子?!本肮f:“講得好??!如果真的國君不像國君,臣子不像臣子,父親不像父親,兒子不像兒子,縱然有糧食,我怎么能吃得到呢!”改日齊景公又向孔子詢問為政,孔子說:“為政在于節(jié)約財物?!本肮芨吲d,將要把尼溪的田地封賜給孔子。晏嬰進言說:“這些儒者能言善辯不能用法度來規(guī)范;高傲自大自以為是,不能任用他們來教育百姓;崇尚喪禮盡情致哀,破費財產厚葬死人,不可將這形成習俗;四處游說乞求借貸,不可以此治理國家。自從圣君賢相相繼去世,周朝王室衰落以后,禮樂殘缺有很長時間了。如今孔子盛裝打扮,繁瑣地規(guī)定尊卑上下的禮儀,舉手投足的節(jié)度,連續(xù)幾代不能窮盡其中的學問,從幼到老不能學完他的禮樂。國君打算用這一套來改造齊國的習俗,恐怕不是引導小民的好辦法。”此后齊景公雖然恭敬地接見孔子,但不再問有關禮的事。有一天,齊景公挽留孔子說:“按照季氏上卿的規(guī)格來待你,我不能做到。”于是就用介于魯國季氏和孟氏之間的規(guī)格來接待孔子。齊國大夫企圖謀害孔子,孔子聽說此事。齊景公說:“我老了,不能用你了?!笨鬃泳蜕下冯x開齊國,返回魯國。
孔子四十二歲那年,魯昭公死在乾侯,魯定公即位。魯定公在位的第五年,夏天,季平子去世,季桓子繼位。季桓子掘井得到一個陶罐,里面有個像羊的東西,派人詢問孔子,說是“得到一條狗”??鬃诱f:“據我所知,應該是只羊。我聽說,木石的精怪為夔、罔閬,水中的精怪為龍、罔象,土中的精怪為墳羊。”
吳軍攻伐越國,毀壞越國都城會稽,得到人骨,一節(jié)就裝滿一車。吳王派遣使者詢問孔子:“人的骨頭,數誰的最大?”孔子說:“大禹在會稽山召集眾神,防風氏誤期后到,大禹下令將他殺死并陳尸示眾。防風氏的一節(jié)骨頭就占滿一車,他骨頭最大了”吳國客人問:“誰是神呢?”孔子說:“山川的神靈足以造福天下百姓,守護祭祀它的就是神,祭祀社稷的是公侯,全都隸屬于王?!笨腿藛枺骸胺里L氏守護祭祀什么呢?”孔子說:“汪罔氏的君主祭祀封山、禺山,是釐姓。在有虞氏、夏朝、商朝叫做汪罔,在周朝叫做長翟,如今稱為大人?!笨腿藛枺骸叭俗铋L的有多長?”孔子說:“僬僥氏身長三尺,短到了極點。最長的不過十倍于此,這是數字上的極限。”于是吳國客人說:“高明啊,圣人!”
季桓子的寵臣叫仲梁懷,和陽虎有怨恨。陽虎打算驅逐仲梁懷,公山不狃阻止他。那年秋季,仲梁懷越來越驕橫,陽虎拘捕了仲梁懷。季桓子發(fā)怒,陽虎乘機囚禁季桓子,和他訂立盟約然后釋放他。陽虎從此越發(fā)看不起季氏。季氏自己也僭越禮法凌駕于公室之上,大夫執(zhí)掌國政,因此魯國從大夫以下全都僭越禮法背離正道。所以孔子不做官,隱退下來整理《詩》、《書》、《禮》、《樂》,弟子更加眾多,紛紛從遠方到達,無不接受孔子傳授的學業(yè)。
魯定公八年,公山不狃在季氏手下不得志,利用陽虎作亂,準備廢黜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三家的嫡長繼承人,另立陽虎平素所親善的其它庶子,于是拘捕季桓子。季桓子設詐騙過陽虎,得以脫身。魯定公九年,陽虎交戰(zhàn)沒有取勝,逃奔到齊國。這時孔子年紀五十歲。
公山不狃利用費邑反叛季氏,派人征召孔子。孔子遵循周道修行很久,但處處受壓抑沒有施展才能的地方,沒人能任用自己,說:“周文王、周武王起于豐、鎬之地而稱王天下,如今費邑盡管小,但或許有希望吧!”打算前往。子路不高興,阻止孔子??鬃诱f:“他們召請我,豈能徒勞無益呢?如果任用我,我將在東方復興周道!”然而結果沒有成行。
此后,魯定公任命孔子為中都宰,經過一年的時間,四處都來效法他??鬃佑芍卸荚咨嗡究?,又由司空升任大司寇。
魯定公十年春季,魯國與齊國和好。夏季,齊國大夫黎鉏對齊景公說:“魯國任用孔丘,這形勢就會危及齊國。”于是齊國派出使者告知魯定公舉行友好會見,約定在夾谷會面。魯定公準備乘坐車輛友好前往。孔子兼任盟會司儀之事,說:“臣下聽說有文事的話必須有武備,有武事的話必須有文備。古代諸侯越出自己的疆界,必定配備文武官員作為隨從。請配備左、右司馬。”魯定公說:“好?!迸鋫淞俗蟆⒂宜抉R。到夾谷會見齊景公,在那里建筑盟壇,排定席位,修起土臺階三級,按諸侯間會遇之禮相見,魯定公與齊景公互相作揖謙讓而登壇。宴飲獻酬之禮完畢后,齊國官吏小步疾走進來說:“請演奏四方的舞樂?!饼R景公說:“好?!庇谑侨R夷樂人打著旌旗,揮舞羽毛、彩繒,手持矛戟劍盾,擊鼓呼叫而到來。孔子快步上前,一步跨越一級臺階而往上登,離壇上還有一級臺階時,揮舉長袖而說:“我們兩國的君主舉行友好盟會,夷狄的舞樂為何在此!請命令有關官員下令撤走。”主管官員發(fā)令退下,但樂人不離去,左右的人看著晏子和齊景公。景公內心有愧,揮手讓他們離去。過了一會兒,齊國的官吏小步疾走進來說:“請演奏宮中的舞樂?!饼R景公說:“好?!彼嚾速灞阊輵蛘{笑而上前。孔子又快步進去,一步跨越一級臺階而往上登,離壇上還有一級臺階時,說:“百姓而膽敢蠱惑諸侯的,罪該誅殺!請命令有關官員執(zhí)行!”有關官員施加刑法,藝人侏儒都被處以腰斬而手足分離。齊景公恐懼而震動,知道理義不如魯國,回國后大為驚恐,告訴他的群臣說:“魯國臣子用君子之道輔佐他們的君主,而你們只是用夷狄之道來教我,使我得罪了魯君,對這如何是好?”有關官員上前回答說:“君子有了過錯就用實際行動來道歉,小人有了過錯則用花言巧語來道歉。國君倘若真的對此感到恐懼,就用實際行動去道歉。”于是齊景公便歸還所侵占魯國的鄆、汶陽、龜陰之田來認錯道歉。
魯定公十三年夏季,孔子對魯定公說:“臣子沒有私藏的武器,大夫不能擁有周長三百丈的城邑。”派仲由為季氏的管家,將要拆毀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三家的都邑。于是叔孫氏首先拆毀了郈城。季孫氏將要拆毀費城,公山不狃、叔孫輒率領費邑人襲擊魯國國都。魯定公和季孫斯、叔孫州仇、仲孫何忌進入季氏宅第,登上季武子臺。費邑人攻打季氏宅第,沒有成功,射出的箭飛到了定公的身邊??鬃用畲蠓蛏昃漤?、樂頎下臺攻伐,費邑人戰(zhàn)敗逃跑。魯都國人追擊,在姑蔑打敗費邑人。公山不狃、叔孫輒逃奔齊國,于是拆毀費城。接著準備拆毀成城,公斂處父對孟孫說:“拆毀成城,齊國軍隊必定能直接到達國都北門。況且成邑,是孟氏的保護屏障,沒有成邑就是沒有孟氏啊。我將不拆城?!笔?,魯定公領兵包圍成邑,沒有攻克。
魯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歲,由大司寇代理國相事務,面有喜色。門人說:“聽說君子禍患降臨不恐懼,福運到來不喜悅。”孔子說:“是有這樣的話。但不是還有‘身居高位禮賢下士而自得其樂’的話嗎?”于是誅殺魯國擾亂政事的大夫少正卯。參預治理國政三個月,賣羊羔豬豚的不隨意抬價;男女行路分道而走;遺留在路上的東西沒人撿拾;從四方來到城邑的客人不必向官吏請求,全都給予接待,如同回到了家。
齊國人聞悉魯國的情況后感到恐懼,說:“孔子當政的話,魯國必然稱霸,魯國稱霸而我齊國土地挨近它,我齊國的土地就會最先被兼并了。何不趕緊獻送土地呢?”大夫黎鉏說:“請先嘗試設法阻止孔子當政;如果沒法阻止孔子當政再獻送土地,難道算晚嗎!”于是挑選齊國國中漂亮的女子八十人,全都穿上華麗服裝而跳起《康樂》舞蹈,連同有花紋的馬一百二十匹,饋贈給魯國國君。齊人將盛裝女樂、有紋駿馬陳列在魯國都城南面的高門外。季桓子換上平民服裝前往觀看多次,打算接受,就告訴魯定公要外出巡回周游,終日前往觀看,懶于處理政事。子路說:“您可以上路出走了?!笨鬃诱f:“魯國現在將要舉行郊祀,如果能將郊祀祭肉分送大夫的話,我就還可以留下?!奔净缸咏Y果接受了齊國的女樂,三天沒有上朝聽政;舉行郊祀典禮后,又不向大夫分發(fā)祭肉??鬃佑谑巧下?,住宿在屯。大夫師己前來送行,說:“您可沒有什么罪過?!笨鬃诱f:“我唱首歌可以嗎?”接著唱道:“那婦人的口啊,可以讓人出走;那婦人的話啊,可以叫人身死名敗。悠閑自在啊,聊以消磨時光!”師己返回國都,季桓子問:“孔子說了什么?”師己將實情相告。季桓子喟然長嘆說:“夫子因為那群女樂的緣故怪罪我??!”
孔子于是去到衛(wèi)國,寄居在子路的妻兄顏濁鄒家。衛(wèi)靈公問孔子:“在魯國得俸祿多少?”孔子回答說:“俸祿糧食六萬?!毙l(wèi)國人也致送糧食六萬。過了不久,有人向衛(wèi)靈公說孔子的壞話。衛(wèi)靈公派大夫公孫余假頻繁出入孔子住所??鬃雍ε碌米镄l(wèi)靈公,居住了十個月,離開衛(wèi)國。
孔子打算前往陳國,經過匡邑。顏刻當駕車的,用他手中的鞭子指給孔子看,說:“昔日我進入此地,是從那個缺口?!笨锶寺犝f來了人,以為是魯國的陽虎。陽虎曾經殘害過匡人,匡人于是就留下孔子。孔子樣子長得像陽虎,在匡拘留了五天。顏淵落在后面,(見到后,)孔子說:“我以為你死了?!鳖仠Y說:“您健在,我怎么敢死!”匡人拘留孔子,情況愈來愈緊急,弟子們感到恐懼??鬃诱f:“周文王死后,周朝的文化不就在我這里嗎?上天打算毀滅這周朝文化,我這個后來人便不應該掌握周朝的文化。上天不想毀滅周朝的文化啊,匡人能把我怎么樣!”孔子派隨從子弟到衛(wèi)國國都做甯武子的家臣,然后得以離開。
孔子離開匡邑隨即經過蒲邑。一個多月后,返回衛(wèi)都,寄居在蘧伯玉家。衛(wèi)靈公有個叫南子的夫人,靈公派人對孔子說:“四方來的君子不以為辱想與寡人結為兄弟的,必定會見我的夫人。我的夫人希望見到你?!笨鬃油妻o謝絕,最后不得已而拜見南子。夫人在細葛帷帳之中??鬃舆M門,面朝北行稽首之禮。夫人從帷帳中行拜禮兩次,身上的佩玉?!鲎黜?。孔子說:“我原來不想見她,既然見了便以禮相答?!弊勇凡桓吲d??鬃悠鹗恼f:“我如果不是所說的那樣,就讓上天厭棄我!上天厭棄我!”在衛(wèi)都居住一個多月,(有一天,)衛(wèi)靈公和夫人同乘一輛車,宦官雍渠為車右擔任護衛(wèi),出宮游覽,讓孔子乘第二輛車,招搖過市。孔子說:“我沒看見他愛好德行如同愛好女色啊?!庇谑菂拹盒l(wèi)靈公,離開衛(wèi)國,經過曹國。這一年,魯定公去世。
孔子離開曹國前往宋國,和弟子們在大樹下演習禮儀。宋國司馬桓魋想要殺死孔子,拔起那株大樹??鬃与x開那個地方。弟子說:“可以趕快走了?!笨鬃诱f:“上天把德行降生在我身上?;隔s能把我怎么樣?”
孔子前往鄭國,和弟子互相走失,孔子獨自站在外城的東門。有個鄭人對子貢說:“東門有個人,他的額頭像唐堯,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像子產,然而從腰以下比夏禹差三寸,瘦瘠疲憊的樣子好似喪家之犬。”子貢把實話告訴孔子??鬃有廊恍χf:“他說的形狀,那倒未必。但說我像喪家之犬,是啊!是??!”
孔子于是到達陳國,寄居在司城貞子家。一年多以后,吳王夫差攻伐陳國,奪取三個城邑而離開。晉國趙鞅領兵攻伐朝歌。楚軍圍攻蔡國,蔡人遷居到吳地。吳軍在會稽擊敗越王句踐。
有只隼落在陳湣公的庭院中而死去,楛木箭桿穿透身子,箭鏃是石制的,箭長一尺八寸。陳湣公派人詢問孔子??鬃诱f:“隼飛來的地方很遠啊,這是肅慎部族的箭。從前周武王攻滅商朝,打通與四方各個蠻夷部族的道路,讓他們各自將那里的地方特產送來進貢,使之不忘記應盡的分內義務。于是肅慎部族進貢楛木箭桿、石頭箭鏃,箭長一尺八寸。先王為了昭彰他的美德,把肅慎進貢的箭分賜給長女大姬,又將大姬許配給虞胡公而封虞胡公在陳。將珍寶玉器賞賜給同姓諸侯,是要推廣加深親族的關系;將遠方獻納的貢品分賜給異姓諸侯,讓他們不忘記義務。所以把肅慎的箭分賜給陳國。”陳湣公試著派人到舊倉庫中尋找,果真得到這種箭。
孔子在陳國居住三年,適逢晉國、楚國爭霸,輪番攻伐陳國,還有吳國也侵犯陳國,陳國經常受到劫掠??鬃诱f:“回去吧!回去吧!我家鄉(xiāng)的那些小子志向遠大,努力進取而沒忘記初衷?!庇谑强鬃与x開陳國。
途經蒲邑,遇到衛(wèi)國大夫公孫氏占據蒲邑反叛,蒲邑人扣留孔子。有個叫公良孺的弟子,帶著五輛私車隨從孔子。他為人長大賢能,又有勇氣力量,對孔子說:“我昔日跟著您在匡遭遇危難,如今又在這里遭遇危難,這是命啊。我與您再次蒙難,寧可搏斗而死?!辈贩浅<ち?。蒲邑人恐懼,對孔子說:“如果你不去衛(wèi)都,我們放了你。”孔子和他們立了盟誓,蒲邑人將孔子放出東門。孔子接著前往衛(wèi)都。子貢說:“盟誓難道可以背棄嗎?”孔子說:“這是要挾訂立的盟誓,神是不會理睬的?!?br/>
衛(wèi)靈公聽說孔子前來,非常喜歡,到郊外迎接。衛(wèi)靈公問:“蒲邑可以攻伐嗎?”孔子回答說:“可以?!毙l(wèi)靈公說:“我的大夫認為不可。如今蒲邑,是衛(wèi)國用以防御晉國、楚國的屏障,用衛(wèi)國軍隊去攻伐蒲,恐怕不行吧?”孔子說:“那里的男人有決死的志氣,女人有保衛(wèi)西河的志氣。我們所要討伐的叛亂者只不過四、五個人?!毙l(wèi)靈公說:“好?!比欢鴽]有攻伐蒲邑。
衛(wèi)靈公年老,懶于理政,沒有任用孔子??鬃娱L長地嘆了一口氣說:“如果有人起用我的話,只需一年的時間罷了,三年的話就會大見成效?!笨鬃由下冯x去。
晉國佛肸任中牟邑宰。趙簡子領兵攻打范氏、中行氏,進攻中牟。佛肸反叛趙簡子,派人召請孔子。子路說:“我聽您說過這樣的話:‘那個人本身在做不好的事,君子是不會去加入的。’如今佛肸自己占據中牟反叛,您卻打算前往,怎么解釋呢?”孔子說:“我是說過這句話。但不是說堅硬嗎,再磨礪也不會變?。徊皇钦f潔白嗎,再污染也不會變黑。我哪能是匏瓜呢,怎么可以掛在那里而不能食用?”
孔子擊奏石磬。有個扛著草筐從門口經過的人,說:“有心思呀,就擊打石磬吧!硁硁的聲音啊,是在訴說沒人賞識自己罷了!”
孔子向師襄子學習彈琴,學了十天仍止步不進。師襄子說:“可以增加學習內容了?!笨鬃诱f:“我已經熟習曲子,但還沒有掌握演奏的技巧?!边^了一段時間,師襄子說:“已經熟習演奏的技巧,可以繼續(xù)往下學了?!笨鬃诱f:“我還沒有領會其中的志趣啊。”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說:“已經熟習其中的志趣,可以繼續(xù)往下學了?!笨鬃诱f:“我還不知道樂曲的作者啊。”過了一段時間,孔子默然沉思,心曠神怡,高瞻遠望而意志升華。說:“我知道樂曲的作者了,那人皮膚深黑,體形頎長,眼睛深邃遠望,如同統(tǒng)治著四方諸侯,不是周文王還有誰能撰作這首樂曲呢!”師襄子離開坐席連行兩次拜禮,說:“老師說這樂曲叫做《文王操》啊?!?br/>
孔子在衛(wèi)國得不到任用后,打算西行去見趙簡子。來到黃河邊而聽說竇鳴犢、舜華被殺身死,他面對黃河而感嘆道:“美啊,黃河的水,浩浩蕩蕩??!我不能渡過它,是命中注定的?。 弊迂暱觳缴锨罢f:“請問您說的是什么?”孔子說:“竇鳴犢、舜華,是晉國的賢能大夫。趙簡子沒有得志掌權的時候,等待這兩個人然后從政;及至他已經得志掌權,就殺死二人而從政。我聽說過,剖腹取胎,殺死幼獸,麒麟就不會來到郊野;竭澤而漁,一網打盡,蛟龍就不會調和陰陽;搗毀巢窠,打碎鳥蛋,鳳皇就不會飛翔前來。什么緣故呢?君子忌諱傷害他的同類啊。鳥獸對于不義之舉尚且知道躲避,何況我孔丘呢!”于是返回住宿在陬鄉(xiāng),撰作了《陬操》的琴曲來哀悼被害的晉國大夫。接著返回衛(wèi)都,進入蘧伯玉家寄居。
有一天,衛(wèi)靈公詢問用兵的陣法??鬃诱f:“擺弄禮器的事倒曾聽說過,軍隊作戰(zhàn)的事沒有學過啊?!钡诙?,衛(wèi)靈公與孔子交談,看到天上飛翔的雁,仰頭注視,神色心思不在孔子身上??鬃佑谑巧下?,又前往陳國。
夏季,衛(wèi)靈公去世,衛(wèi)人擁立靈公的孫子輒即位,這就是衛(wèi)出公。六月,趙鞅將衛(wèi)太子蒯聵送入戚邑。陽虎讓太子身著孝服,又派八個人穿戴喪服,裝成是從衛(wèi)都前來迎接太子的,哭著進入戚邑,于是太子蒯聵就居住在那里。冬季,蔡人遷都到州來。這一年是魯哀公即位的第三年,而孔子年已六十了。齊國幫助衛(wèi)人圍攻戚邑,因為衛(wèi)太子蒯聵在那里的緣故。
夏季,魯國桓公、釐公的廟起火,魯大夫南宮敬叔前去救火。孔子在陳國,聽說魯國火災的消息,說:“火災必定發(fā)生在桓公、釐公的廟吧!”事后果真如此。
秋季,季桓子病重,坐在輦車上望見魯都的城墻,深深地嘆息道:“昔日這個國家將要振興了,因為我得罪了孔子,所以不興旺了?!被仡^對他的繼承人季康子說:“我如果死了,你必定為魯國之相;你擔任魯國之相的話,必須召請仲尼。”幾天后,季桓子去世,季康子繼位。季桓子安葬完畢,季康子打算召請孔子。大夫公之魚說:“往日我們的先君任用孔子有始無終,結果被諸侯所嗤笑。如今又要起用他,不能有始有終,這就會再次被諸侯所嗤笑?!奔究底诱f:“那召請誰可以呢?”公之魚說:“一定要召請冉求。”于是派出使者召請冉求。冉求將要上路,孔子說:“魯人來召冉求,不是小用你,將要大用你啊?!边@一天,孔子說:“回去吧!回去吧!我家鄉(xiāng)的小子志向遠大,文采斐然而有章法,我不知道調教他們的辦法了?!弊于M知道孔子心想回去,他去送冉求起程,趁機告誡說:“倘若任用你,就一定要招聘孔子?!?br/>
冉求離開陳國后,第二年,孔子從陳國遷居蔡國。蔡昭公準備前往吳國,是吳王召他去的。以前蔡昭公欺騙他的大臣遷居州來,這之后又準備前往吳國,大夫們害怕再次遷都,大夫公孫翩用箭射殺了蔡昭公。楚軍侵犯蔡國。秋季,齊景公去世。
第二年,孔子從蔡國前往楚國葉縣。葉公詢問為政之道,孔子說:“為政之道在于招徠遠方賢人而安撫身邊百姓?!庇幸惶?,葉公向子路問孔子的為人,子路沒作回答。孔子聽說此事,說:“仲由,你為什么不回答說‘他為人呀,學習道理不感疲倦,教誨別人不覺厭煩,發(fā)奮努力廢寢忘食,樂于此道而忘卻了憂愁,不知衰老將要到來’?!?br/>
孔子離開葉縣,返回到蔡國。長沮、桀溺兩人在路邊并肩耕田,孔子認為他們是隱士,派子路向他們詢問渡口。長沮說:“那個手中拿著韁繩的人是誰?”子路說:“是孔丘?!遍L沮說:“是魯國的孔丘嗎?”子路說:“是?!遍L沮說:“這個人就知道渡口呀!”桀溺對子路說:“你是誰?”子路說:“是仲由。”桀溺說:“你,是孔丘的門徒嗎?”子路說:“是。”桀溺說:“渾渾噩噩,天下到處是這樣啊,有誰來改變這世道呢?況且與其跟從躲避惡人的士子,哪里比得上跟從避開整個世道的士子呢!”兩人說完仍然耕作不止。子路把他們的話告訴孔子,孔子惆悵地說:“鳥獸不可與之同流合群。天下有道的話,我就不必參與改變這世道了。”
有一天,子路行走,遇到一位肩扛■的老人,問:“你看到我的老師了嗎?”老人說:“你四肢不勞動,五谷分不清,誰是你的老師!”老人把他的拐杖豎置在一邊而耘除田中的雜草。子路把老人的話告訴孔子,孔子說:“是個隱士啊?!弊勇吩俅吻巴?,老人已經不在了。
孔子遷居到蔡國的第三年,吳國軍隊攻伐陳國。楚國出兵援救陳國,駐扎在城父。聽說孔子在陳國、蔡國之間,楚昭王派人聘請孔子??鬃訙蕚淝巴菀娀囟Y,陳國、蔡國的大夫謀劃說:“孔子是個賢人,他所譏刺抨擊的都切中諸侯的弊病。如今他長久滯留在陳國、蔡國之間,眾大夫所作所為都違反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國,是大國,派人前來聘請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國起用,我們這些在陳國、蔡國主事的大夫就危險了?!庇谑蔷凸餐{發(fā)役徒將孔子圍困在野外。孔子沒法行路,斷絕了糧食。隨隊的弟子疲憊不堪,餓得站不起來。但孔子仍講習誦讀,演奏歌唱,傳授詩書禮樂毫不間斷。子路生氣,來見孔子說:“君子也有窮困嗎?”孔子說:“君子能固守窮困而不動搖,小人窮困就胡作非為了。”
子貢怒氣發(fā)作。孔子說:“賜啊,你以為我是個博學強記的人嗎?”子貢說:“是。難道不是嗎?”孔子說:“不是啊。我是用一個思想貫穿于全部學說?!?br/>
孔子知道弟子們有怨恨之心,就召見子路而詢問道:“《詩》中說:‘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卻疲于奔命在空曠的原野?!覀兊膶W說難道有不對的地方嗎?我們?yōu)槭裁礈S落到這個地步?”子路說:“猜想我們還沒有達到仁吧!所以別人不信任我們。猜想我們還沒有達到知吧!所以別人不實行我們的學說?!笨鬃诱f:“有這些緣由嗎!仲由,我打比方給你聽,假如仁者就必定受到信任,那怎么還會有伯夷、叔齊?假如知者就必定能行得通,那怎么還會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去,子貢進入見面??鬃诱f:“賜啊,《詩》中說:‘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卻疲于奔命在空曠的原野?!覀兊膶W說難道有不對的地方嗎?我們?yōu)槭裁礈S落到這個地步?”子貢說:“老師的學說極其弘大,所以天下沒有國家能容得下您。老師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點標準呢?”孔子說:“賜,優(yōu)秀的農夫善于播種耕耘卻不能保證獲得好收成,優(yōu)秀的工匠擅長工藝技巧卻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君子能夠修明自己的學說,用法度來規(guī)范國家,用道統(tǒng)來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證被世道所容。如今你不修明你奉行的學說卻去追求被世人收容。賜,你的志向太不遠了!”
子貢出去,顏回入門進見。孔子說:“回啊,《詩》中說:‘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卻疲于奔命在空曠的原野?!覀兊膶W說難道有不對的地方嗎?我們?yōu)槭裁礈S落到這個地步?”顏回說:“老師的學說極其弘大,所以天下沒有國家能夠容納。即使如此,老師推廣而實行它,不被容納怕什么?正是不被容納,然后才現出君子本色!老師的學說不修明,這是我們的恥辱。老師的學說已經努力修明而不被采用,這是當權者的恥辱。不被容納怕什么?不被容納然后才現出君子本色!”孔子高興地笑道:“有道理啊,顏家的孩子!假使你擁有許多財產,我給你當管家?!?br/>
于是孔子派子貢到達楚國。楚昭王興師動眾迎接孔子,孔子然后得以脫身。
楚昭王準備把有戶籍的民社方圓七百里之地封給孔子。楚國令尹子西說:“大王出使諸侯的使者有像子貢這樣的嗎?”昭王說:“沒有。”令尹子西說:“大王的宰輔國相有像顏回這樣的嗎?”昭王說:“沒有?!绷钜游髡f:“大王的將帥有像子路這樣的嗎?”昭王說:“沒有。”令尹子西說:“大王的各部長官有像宰予這樣的嗎?”昭王說:“沒有?!绷钜游髡f:“況且楚國的祖先在周受封時,名號為子男,封地方圓五十里。如今孔丘祖述三皇五帝的法度,彰明周公、召公的事業(yè),大王倘若任用他,那楚國還怎么能世世代代擁有堂堂正正方圓幾千里之地呢!周文王在豐京,周武王在鎬京,從只有百里之地的君主最終統(tǒng)一天下。如今孔丘得以占據封地,有賢能的子弟作為輔佐,這不是楚國的幸福啊?!背淹跤谑亲髁T。當年秋季,楚昭王在城父去世。
楚國狂人接輿唱著歌經過孔子的旁邊,歌詞唱道:“鳳凰啊,鳳凰啊,為什么道德這樣衰落???以往的事已無法挽回,未來的事還可以補救?。⊥炅送炅?,當今從政的權貴們岌岌可危了?!笨鬃幼呦萝?,打算與他說話。狂人接輿快步離去,孔子沒能與他說話。
于是孔子從楚國返回衛(wèi)國。這一年,孔子六十三歲,是魯哀公在位的第六年。
第二年,吳國和魯國在繒邑會盟,吳國向魯國征集牲畜豬、牛、羊各一百頭。吳國太宰嚭召見季康子。季康子派子貢前往交涉,然后才得以取消。
孔子說:“魯國、衛(wèi)國的政治,如同兄弟一樣相似?!边@時候,衛(wèi)國君主輒的父親不能按禮制即位,流亡在外,各國諸侯屢次對此加以指責。而孔子的許多弟子在衛(wèi)國做官,衛(wèi)出公輒想請得孔子來治理國政。子路說:“衛(wèi)國國君等待您來治理國政,您將先做什么?”孔子說:“一定要先做的是端正名分啊!”子路說:“有這樣治理國政的嗎,您迂闊?。『伪厝ザ苏帜??”孔子說:“粗魯啊,仲由呀!名分不正的話,言語就不順當;言語不順當,事情就不成功;事情不成功,禮樂就不振興;禮樂不振興,刑罰就不準確;刑罰不準確,百姓就會感到無所措手足了。君子做事必須符合名分,言語必須可以實行。君子對于自己的言語,只求一點都不馬虎罷了?!?br/>
此后第二年,冉有為季氏率領魯國軍隊,同齊軍在郎邑交戰(zhàn),打敗齊軍。季康子問:“你在軍事方面的本領,是學習得來的呢?還是天生就有的呢?”冉有說:“是向孔子學習的?!奔究底訂枺骸翱鬃邮莻€怎樣的人呢?”冉有回答說:“起用他就會有名聲;將他宣揚到百姓中間,向鬼神詢問他的為人而毫無缺憾。但我學通這軍事之道,即使積累功勞有千社的封賞,老師也不認為有利。”季康子又問:“我打算召請他,可以嗎?”冉求回答說:“你打算召請他的話,就不要用小人來牽制他,那便可以了。”而衛(wèi)卿孔文子準備攻打大夫太叔,向孔子詢問計策??鬃油妻o說不知道,退出后命令駕好車馬而上路,說:“鳥兒可以選擇樹木,樹木怎么能選擇鳥兒呢!”孔文子堅決挽留。恰好季康子派遣大夫公華、公賓、公林,帶著征聘的禮物來迎接孔子,孔子就返回魯國。
孔子離開魯國總共十四年而返回到魯國。
魯哀公詢問為政之道,孔子回答說:“為政之道在于選擇大臣。”季康子詢問為政之道,孔子說:“薦舉正直的人安置在邪曲小人的上面,邪曲的人就會變得正直了?!奔究底討n愁盜賊為患,孔子說:“如果你自己不貪,即使懸賞盜賊,他們也不敢偷竊?!比欢攪罱K沒能任用孔子,孔子也不再謀求官職。
孔子的時代,周王室衰微而禮樂廢棄,《詩》、《書》殘缺。孔子追尋探索夏、商、周三代的禮制,整理《書傳》,上記唐堯、虞舜之際,下至秦繆公之時,依次編排其間史事??鬃诱f:“夏代的禮制我能說出來,但夏人后裔杞國的文獻不足為證了。殷代的禮制我能說出來,但殷人后裔宋國的文獻不足為證了。如果文獻足夠的話,我就能加以驗證了?!笨鬃涌疾熘艽鷮σ蠖Y、殷代對夏禮所作的變動后,說:“往后即使推到一百代,它的禮制也可以知道,因為總是一代崇尚文采而一代崇尚質實。周禮借鑒了夏、殷兩代,郁郁乎文采斐然啊。我依從周代的禮制?!彼浴稌鴤鳌?、《禮記》出自孔門。
孔子告訴魯國的大師說:“樂曲的演奏過程是可以知道的。開始演奏的時候,一齊出來氣勢盛大;接著展開,和諧清純,層次分明,連續(xù)不斷,一直到樂章演奏完成?!薄拔覐男l(wèi)國返回魯國,然后審定各類樂曲的音調聲律,使雅樂、頌樂分別恢復了原貌?!?br/>
古代留傳下來的《詩》有三千多篇,等到孔子整理的時候,刪去其中重復的,選取可以在禮節(jié)儀式中使用的,往上采集歌頌商人始祖契、周人始祖后稷的詩篇,中間搜羅敘述殷朝、周朝盛世的詩篇,往下包括記錄周幽王、周厲王時禮樂殘缺情景的詩篇。《詩經》全書從描寫男女關系的詩篇開始,所以說:“《關雎》為《國風》的第一篇,《鹿鳴》為《小雅》的第一篇,《文王》為《大雅》的第一篇,《清廟》為《頌》的第一篇?!比倭阄迤?,孔子都用琴瑟伴奏而一一歌唱過,以求符合《韶》、《武》、《雅》、《頌》的音律。禮儀、音樂從此又可得到而稱述記錄,以此具備了王道的禮樂制度,編成了《禮》、《樂》、《書》、《詩》、《易》、《春秋》六經。
孔子晚年喜好研究《周易》,編撰《彖辭》、《系辭》、《象辭》、《說卦》、《文言》等解說《周易》的《易傳》??鬃臃磸烷喿x《周易》,以致編連簡冊的繩子多次斷開。他說:“再給我?guī)啄陼r間,像這樣的話,我對《周易》就能融會貫通了?!?br/>
孔子用《詩》、《書》、《禮》、《樂》進行教授,弟子大約有三千,其中一人兼通六經的有七十二人。像顏濁鄒之流的門徒,略微接受過學業(yè)的就更加眾多了。
孔子設立四種教學內容:文獻,行為,忠恕,信用。戒絕四種陋習:不隨意猜測,不固執(zhí)己見,不孤陋寡聞,不突出自己。他所謹慎對待的有:齋戒,戰(zhàn)爭,疾病??鬃訉ψ约汉苌僦v到利益、命運和仁德。對弟子不到為渴求知識而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的地步就不去啟發(fā),不能舉一反三,便不再教他。
孔子在鄉(xiāng)里,謙恭謹慎好似不會講話的人。他在宗廟朝廷,明白流暢地發(fā)言,只是慎重小心罷了。上朝的時候,與上大夫交談,不卑不亢;與下大夫交談,和顏悅色。
孔子進入國君的大門,彎著身子十分恭敬謹慎的樣子;小步快走向前,小心翼翼的樣子。國君召見派他接引賓客,神色莊嚴肅穆。國君下令召見,不等駕好車馬就上路。
魚臭爛,肉腐敗,牲體部位切割得不合規(guī)定,他就不吃。坐席位置朝向擺放不合禮制,他就不坐。
在有喪事的人旁邊吃飯,他不曾吃飽過。這一天哭過,就不再唱歌。看見穿喪服的人、瞎了眼睛的人,即是兒童也必定變得嚴肅起來。
“三個人在行走,其中必定能得到我可效法的人?!薄暗赖虏荒苄摒B(yǎng),學問不能講習,聞知正義不能追隨,不好的地方不能改正,這是我的憂慮啊。”孔子讓人唱歌,唱得好的話,就讓他再唱一次,然后自己和他。
孔子不談論:怪異,暴力,禍亂,鬼神。
子貢說:“老師整理的文獻典籍,可以聽得到。但老師談論天道和性命的話,不能聽得到啊?!鳖仠Y感慨地嘆息道:“仰望老師的形象越來越覺得高大,鉆研老師的學問越來越感到堅實。眼看就在前面,忽然又在后邊。老師循序漸進善于誘導人們,用文獻來廣博我們的知識,用禮義來約束我們的言行,使得我們想要停下來也不可能。竭盡我們的才智后,好像有所建樹,有點特立超群的感覺。但想要繼續(xù)跟進,又無從下手了?!弊≡谶_巷黨的一個人說:“偉大啊孔子,博學洽聞卻沒有用以成名的專長?!笨鬃勇牭竭@話后說:“我干什么呢?干駕車呢?還是當射手呢?我就干駕車了?!钡茏永握f:“您說過:‘因為不得任用,所以學會了一些手藝?!?br/>
魯哀公十四年春季,在大野澤打獵。叔孫氏的車夫子鉏商獵獲一頭野獸,認為不吉祥。孔子細看野獸,說:“是麒麟啊?!本腿∽吡???鬃诱f:“黃河不再出現河圖,雒水不再出現雒書,我也該完了啊!”顏淵死了,孔子說:“上天要讓我死?。 钡鹊皆隰攪鞑看颢C見到麒麟,孔子說:“我的道路到頭了!”感慨地嘆息說:“沒人知道我??!”子貢問:“為什么沒人知道您?”孔子說:“不怨天,不怪人,我下學人事,上通天命,知道我的恐怕只有上天吧!”
“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玷污自己的人格,那就是伯夷、叔齊吧!”孔子認為“柳下惠、少連降低志向,玷污人格了”。認為“虞仲、夷逸二人避世隱居,放浪言論,品行堪稱清白,放棄仕途合乎權變”。孔子說:“我卻和他們不同,沒有什么可以也沒有什么不可以?!?br/>
孔子說:“不行了不行了,君子痛恨活了一輩子而名聲不被人們稱道。我的主張不能實行了,我用什么將自己顯現給后人呢?”于是利用魯國史官的記載撰作《春秋》,上溯至魯隱公,下訖于魯哀公十四年,包括十二位君主。以魯國為中心,以周王室為親承的前朝,以殷代為隔朝的故舊,將道統(tǒng)貫穿于三代。簡約精煉其中的文辭而意旨博大恢弘。所以吳國、楚國的君主自稱為王,但《春秋》貶稱他們?yōu)椤白印?;晉文公在踐土的盟會實際上是他召來周天子,但《春秋》避諱此事寫作“天王狩于河陽”:推衍這類《春秋》筆法來繩正當時的世道?!洞呵铩分邪H的大義,后代有王者興起的話,就能推廣開來?!洞呵铩反罅x實行之后,那么天下的亂臣賊子便都害怕了。
孔子在司寇職位上審理訴訟案件時,判詞有可以和別人相同處,就不獨自決斷。至于撰作《春秋》,他認為該寫的就寫,該刪的就刪,即使是子夏之流的高足弟子也不能改動一字一句。弟子們聽受《春秋》時,孔子說:“后代了解我的憑這部《春秋》,而怪罪我的也憑這部《春秋》?!?br/>
第二年,子路在衛(wèi)國死去??鬃硬≈?,子貢請求見面??鬃诱糁终仍陂T口閑逛,說:“賜,你來得為什么這樣遲???”孔子因此嘆息,歌唱道:“泰山在崩潰啊!棟梁在折斷?。≌苋嗽谒劳霭。 苯又粶I下。對子貢說:“天下沒有王道很久了,沒有人能尊崇我。夏人死后在東邊的臺階上停靈,周人死后在西邊的臺階上停靈,殷人死后則在廳堂前的兩根柱子間停靈。昨天夜晚我做夢坐定在堂前兩根柱子之間,我的始祖是殷人啊?!贝撕蟮谄咛炜鬃尤ナ馈?br/>
孔子享年七十三歲,于魯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日去世。
魯哀公撰寫誄文悼念孔子道:“上天不行善,不姑且留下這位老人,讓他輔佐余一人在位為君,孤獨無依的我憂心忡忡。嗚呼哀哉!仲尼老人,再也沒有人來用禮法來要求我了。”子貢說:“國君恐怕不能在魯國壽終正寢了吧!老師的話說:‘禮儀喪失就會昏亂,名分喪失就會謬誤?!瘑适б庵窘凶龌鑱y,喪失身份叫做謬誤。生前不能重用,死后才作誄悼念他,不合禮制啊。自稱‘余一人’,不合名分啊。”
孔子被安葬在魯國都城北面的泗水之濱,弟子們都服三年之喪。三年心喪完畢,互相告別而離去,就最后痛哭一場,各人再次盡情致哀;有的人又留下。只有子貢在墳地上蓋了房子繼續(xù)服喪,前后總共六年,然后才離開??鬃拥茏右约棒攪饲巴腊冠0布业挠幸话俣鄳?,因此取名叫孔里。魯人世世代代相傳一年四季按時供奉祭祀孔子的墳墓,而且儒生們還在孔子墳前講習禮儀,舉行鄉(xiāng)飲大射之禮??鬃拥膲灥赜幸豁暣?。原先孔子住所的廳堂、弟子們的居室,后代就此建廟,收藏孔子的衣冠、琴瑟、車輛、書籍,一直到漢代經歷二百多年仍沒有毀壞。漢高祖經過魯地,用太牢之禮祭祀孔子,受封的諸侯王、卿、相到達魯地,經常是先謁拜孔廟然后就任從政。
孔子生下鯉,字伯魚。伯魚享年五十歲,比孔子先死。
伯魚生下伋,字子思,享年六十二歲。曾經在宋國受困。子思撰作《中庸》。
子思生下白,字子上,享年四十七歲。子上生下求,字子家,享年四十五歲。子家生下箕,字子京,享年四十六歲。子京生下穿,字子高,享年五十一歲。子高生下子慎,享年五十七歲,曾經擔任魏國之相。
子慎下生鮒,享年五十七歲,當過陳王涉的博士,死在陳縣城下。
孔鮒的弟弟子襄,享年五十七歲。曾經擔任漢惠帝的博士,后來遷升為長沙太守。身高九尺六寸。
子襄生下忠,享年五十七歲。忠生下武,武生下延年和安國??装矅鵀楫斀窕实鄣牟┦?,官至臨淮太守,早年去世。孔安國生下卬,卬生下歡。
太史公說:《詩經》有這樣的話:“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寬闊的大路讓人行走。”盡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時代,然而內心非常向往。我閱讀孔氏的書籍,可以想見到他的為人。去到魯地,觀看仲尼的宗廟廳堂、車輛服裝、禮樂器物,儒生們按時在孔子故居演習禮儀,我流連忘返以至留在那里無法離去。天下從君王直至賢人,是很多很多了,生前都榮耀一時,死后也就完了。孔子是個平民,傳世十幾代,學者尊崇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講習六經的都要以孔夫子為標準來判斷是非,孔子可說是至高無上的圣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