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海堤精神 永放光芒

見夢:小記者鷺島采訪行 作者:許寶瑩


海堤精神 永放光芒

2018年5月26日早上,我們《海西晨報》小記者來到了廈門海堤——1956年福建省自主設計的我國第一條跨海長堤,參觀了廈門海堤紀念館,重溫當年廈門人民移山填海的壯舉。

我們觀看了建設海堤的歷史紀錄片,廈門原來是個孤島,要把物品從這里送出去,只能用船,十分麻煩。為了能讓廈門居民方便生活,建設第一條通往廈門的鷹廈鐵路這個計劃開始執(zhí)行了。當時我們連起碼的起重機械都沒有,沒有施工條件,我們只有石塊和人力,要修建海上鐵路這樣的工程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沒有運輸設備,大家就在山上挖了一條滑梯,在山上將弄好的石頭順著滑梯送到另一邊填海的戰(zhàn)士們那兒去;沒有起重機,吊不起5噸重的整塊大石頭,就用大網(wǎng)把石頭塊裝成5噸重的袋子。廈門人民就這樣用愚公移山填海的豪邁氣魄,一塊石頭一塊石頭地堆砌,十里長提終于快建成了。

紀錄片還告訴我們在快建成時,一場臺風卻毫不留情地把即將修好的海堤沖出了一百余米的缺口,這是集美海堤建設中遇到的最大難關(guān),這是一場與海潮激流比速度拼力量的搏斗,遭遇數(shù)次失敗后大家并沒有放棄,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艱苦試驗后,終于想到了一種省時又省力的“行船竹籠快速拋石法”,在十幾分鐘的平潮時間內(nèi)將上千噸石頭扔下大海,在大家齊心協(xié)力之下,解決了海堤缺口大難題!最后,廈門人民發(fā)揚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終于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建好了海堤。

《廈門日報》社長江曙耀和許寶瑩小記者合影 (許寶瑩媽媽拍攝)

新時代的海堤又秉持與時俱進的發(fā)展理念,讓南北水域可以交流,促進了生態(tài)建設,并且造就了美麗的地鐵1號線的觀海線路。廈門人民移山填海、艱苦奮斗、與時俱進的海堤精神永放光芒!

發(fā)表在2018年5月29日《海西晨報》上并獲得廈門市“愛海洋愛廈門”征文三等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