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畫中的“飛天”是怎么來的
敦煌飛天是敦煌藝術的標志。只要看到姿態(tài)優(yōu)美的飛天,人們就會想到敦煌莫高窟藝術。敦煌莫高窟492個洞窟中,幾乎窟窟畫有飛天,總計4500余身。
敦煌飛天從起源和職能上說,它不是一位神。它是乾闥婆與緊那羅的復合體。乾闥婆是印度梵語的音譯,意譯為天歌神。由于他周身散發(fā)香氣,又叫香間神;緊那羅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譯,意譯為天樂神。乾闥婆和緊那羅原是印度古神話和婆羅門教中的娛樂神和歌舞神。神話傳說中說他們一個善歌,一個善舞,形影不離,融洽和諧,是恩愛的夫妻。后來被佛教吸收,化為天龍八部眾神中的兩位天神。
乾闥婆和緊那羅最初在佛教天龍八部眾神中的職能中是有區(qū)別的。乾闥婆——樂神的任務是在佛教凈土世界里散香氣,為佛獻花、供寶、作禮贊,棲身于花叢,飛翔于天宮;緊那羅——歌神的任務是在佛國凈土世界里,為佛陀、菩薩、眾神、天人奏樂歌舞,居住在天宮,不能飛翔于云霄,后來乾闥婆和緊那羅的職能混為一體;乾闥婆亦演奏樂器,載歌載舞;緊那羅亦沖出天宮,飛翔云霄。乾闥婆和緊那羅男女不分,合為一體,化為后世的敦煌飛天。
敦煌飛天從藝術形象上說,不是一種文化的藝術形象,而是多種文化的復合體。飛天的故鄉(xiāng)雖在印度,但敦煌飛天卻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國道教羽人、西域飛天和中原飛天長期交流融合成的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飛天。它不長翅膀,也不生羽毛,借助彩云而不依靠彩云,主要憑借飄曳的衣裙、飛舞的彩帶而凌空翱翔。敦煌飛天可以說是中國藝術家最杰出的創(chuàng)作之一,是世界美術史上的一個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