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太陽花》序

太陽花: 阿紫文學沙龍文選 作者:王玉蘭 編


《太陽花》序

李明官

大道至簡。莊子認為道在稊稗瓦甓,闡釋的是道之無處不在。觀照文學,亦當如是。陽春白雪,春風大雅固然令人起敬;下里巴人,一域之謠同樣不可或缺。唯其如此,文學的多元化才得以彰顯,文學的天宇,方能河漢耿耿,群星熠熠。

戴南古鎮(zhèn),作為興化東南部的一顆耀眼明珠,更多的是以經(jīng)濟為標桿,它的文史意義依然如蒙塵之珠,初掘之璞,在相當長的時期內(nèi),尚未得到拭擦打磨。好在護國寺的暮鼓晨鐘,茅山號子的宛轉(zhuǎn)悠揚,蔣莊良渚文化遺址的浩博邃遠,讓這片神奇的土地根源立現(xiàn),傳承之脈,宏實充沛。

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戴南便有了一本鉛字排版的文學期刊《泥土香》,一群文學青年聚攏于此,胸中氣象,筆底波瀾盡訴于一頁頁稿紙,狀寫彼時風云際會。時光之輦疾馳,而今,又一批文學愛好者簇積“阿紫文學沙龍”麾下,放言直抒,姿態(tài)萬千。這個平臺的搭建,不僅喚起了人們對鄉(xiāng)愁的記憶,而且從精神層面為廣大作者提供了一個直抒胸臆的平臺。這個鄉(xiāng)愁,是個人的,也是地域的;是當下的,更是時代的。

所謂地域性,即指一方水土的風俗人情,是獨此一家,別無分店。以自己的切身感受來展示地域文化的獨特魅力,從而達到讓人心馳神往的效果。究其濫觴,《詩經(jīng)》中的十五國風:邶、衛(wèi)、鄭、齊、陳、豳等,皆為一域之謠。就近而論,沈從文的湘西,孫蕓齋的白洋淀,趙樹理的山西農(nóng)村,賈平凹的商州,馮驥才的津門,乃至汪曾祺的里下河莫不如是。

“重湖疊獻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边@是柳三變《望海潮》中的句子,這種對西湖美景濃墨重彩的鋪排,竟然令金主完顏亮頓起揮鞭江南之意,可見,地域文化的誘惑力是多么巨大。

或問,一座普通的平臺,何以承載地域文化?這不僅是地理意義上的發(fā)問,更兼思想和精神上的考量。實則,《太陽花》的內(nèi)涵是極其豐厚的,它土生土長于圩南一帶,存活在老百姓的煙火日常里。這本書的最大特色,當是雅俗共賞。好的文字不是蘇繡,不是錦上添花的繁綺,也不是百年老宅里的木器,于時光的黯淡中透出陳腐。譬如《太陽花》,它的文字是原生態(tài)的,自出機杼,溫暖親切。即便是修飾,亦非刻意,只是恰到好處地連綴著,積極活潑,充滿生機。這些樸茂的文字,充溢著勞作者本質(zhì)的汗味,充滿了人間煙火的溫情。庸?,嵥?,甚而有一點點俗,但它是活生生的,是有棱角的,有個性的。

文無定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表述方式,鐵板琵琶,大江東去是一種寫法;黃鶯婉轉(zhuǎn),斜依熏籠也是一種寫法。環(huán)肥可寫,燕瘦可寫;白馬秋風可寫,杏花春雨亦可寫。較之《太陽花》,同樣可圈可點。

書名《太陽花》,取于沈培林的同名散文,其代表性自不待言。這一書名的妥帖,更在于它的喻指:“春夏之際,她悄悄地發(fā)芽、蓬勃地生長,在你沒留意間突然含苞開放,一片燦爛。”雖是狀寫伶仃花草,征之“阿紫文學沙龍”現(xiàn)象,如出一轍。

全書分為十個小輯:草木含情、且聽風吟、歲月無聲、心香一瓣、凡人逸事、生活浪花、往事如煙、人間萬象、書海泛舟、四季行吟。對當下的書寫,林林總總。備述市井人生有之;描摹雅趣美食有之;慨嘆既往,記述民生有之。所選文章,貼近生活、關(guān)注當下,與時代同呼吸,與社會共發(fā)展,正因如此,這本書更像是一部生動的地方史。

《太陽花》定位于大眾寫作、在場敘事。其作者囊括五湖四海的戴南人,兼及其他。專家學者、務工人員,兼容并蓄,包羅萬象。舉凡各行各業(yè),無論何種身份,皆可入選。如果華干林等本邑專家的佳構(gòu),為這本書增添了厚重的砝碼,那么,王玉蘭、常玫瑰、夏所珍、華九紅、張三鳳這些作為生力軍的本土作者,無疑,是這本書的脊梁,他們用心血和真情,支撐起了這本書。盡管他們的文字尚顯稚拙,卻如熹微中的露珠,顫蕩于草尖,別有一種清芬。

在庸常而雜亂的現(xiàn)實生活中,保持一顆平常之心已屬不易,而擁有一顆玲瓏之心,詩意地化解日常的荒蕪,尤為難得。確然,文章之美,固在大氣。不一定是宏大敘事,即便平常的柴米油鹽,自己心動了,哪怕只是微弦輕觸,有所感悟,方可形成文字的感染力,進而感動別人。如此,則文章經(jīng)由物象描摹,臻至一種精神氣息的漫溢,濟世之道,生存之義皆備,顯示出壯闊的人生意蘊。如周麗華的《苦楝樹》,以物象之樹,狀人生之艱;施兆祥的《串場河,母親河》,滿懷深情地懷想一條地標式河流的情狀;丁桂興的《春犁漸遠》、陳鳳如的《莊稼》,用最簡潔的語言闡釋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

講述凡人瑣事,乃《太陽花》又一特色。唯其低姿態(tài),方能引起共鳴。如周春根的《“六縣長”》、王春芳的《舅爺爺》、費桂蘭的《惹禍精哥哥》狀寫平凡人的日常,頗多情趣。凡此種種,不一而足。正是這些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平凡的生活,讓塵世的煙火小溫,令人怦然心動。

是為序。

2021年11月3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