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遲重的思念》后記

盛世雅言:當代譙城散文集 作者:張超凡 主編


《遲重的思念》后記

郭修文

當我將這本薄薄的詩稿奉獻給讀者的時候,我的心一如詩集的名字,不見輕松。

我生長在詩的國度,且有幸與建安巨子三曹同鄉(xiāng)。文化歷史名城濃厚的文化氛圍,祖母、母親逗我的兒歌,父親搖頭晃腦地吟哦古詩或自己的得意之作,那情景,那韻致,使我于不知不覺中墜入詩國。中學時代居然寫起詩來,時有“豆腐塊”見諸報端。那是一個熱情點燃的年代,國人急欲擺脫窮、白,恨不得一步跨入天堂。我便也拔著自己的頭發(fā)寫了一些詩,如“水稻長上重霄九”“鉤下太陽填進爐”之類的豪語?!笆窡o前例”的那段日子,我把詩情冰凍起來,偶然技癢便寫幾行,但寥若晨星而已。

真的寫詩,當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八十年代的神州赤縣正經(jīng)歷著一場重大變革,思想解放的潮流激蕩著各個角落。由封閉到開放,這是歷史的必然。我的文思也活躍起來。我寫戲,便有《鎮(zhèn)海珠》走上舞臺;我寫曲藝,便有《訓女》《同命相憐》獲獎;我參與民間文學,便有《醉楊妃》《斷腸紅》綻放。但我仍一往情深地耕耘我的詩國。回顧走過的歷程,我終于選擇了現(xiàn)實主義道路,將對現(xiàn)實的觀察和對歷史的反思融入作品。面對假、惡、丑,我謳歌“為人們釀造春的意境”的育花人;面對“忠正奸邪,真假美丑,全寓于觀者的怒罵嬉笑”的亳州花戲樓,“目光冷峻成兩把凌厲的刻刀”;面對陳勝墓,我總結歷史教訓:“呵,推翻王朝又建立王朝,呵,出身鄉(xiāng)民又遠離鄉(xiāng)民,成也匆匆,敗也匆匆,只贏得一頸血染的教訓”;我謳歌我的老鄉(xiāng)華佗;面對腐敗現(xiàn)象,我為《陪席者》的內(nèi)心獨白而絞痛;面對改革大潮,我為小城的進步而歡欣。我以我的真純寫詩,詩中滲透了我對人民的深情。

至于詩風,我一直信奉民族風格、民族氣派,當然也并不拒絕對外來文化的吸收。這在當今,頗不時髦。前幾年,中國詩壇派別、主義鵲起,而我抱殘守缺,獨善其身。一如丑小鴨不敢與白天鵝競翅,詩便歸于寂寞。然寂寞歸寂寞,知音還是有的。這些年能發(fā)表一些詩,有的還在國內(nèi)大賽中獲獎,便是明證。

感謝香港文光出版社的朋友,將我近年創(chuàng)作、發(fā)表的部分詩作結集付梓,為我提供了一個廣泛征求意見、結交朋友的機會。借此,也向關注我、扶植我的師友表示由衷的謝忱。

讀者是上帝。我誠懇地希望我的上帝能喜愛我的詩作。

阿門。

郭修文(1941——),亳州譙城人。1960年參加工作,歷任中小學教師、縣創(chuàng)作組創(chuàng)作員、文化館工作員、原亳州市文聯(lián)副主席等職。系中國曲藝家協(xié)會、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安徽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省曲協(xié)理事。從事詩歌、戲劇、曲藝創(chuàng)作及民間故事的搜集整理。曾榮獲文化部“群星獎”等多種獎項,主要作品有詩集《遲重的思念》,編著(合作)《亳州大觀》《亳州四名》及中國民間故事全書《譙城卷》《渦陽卷》《利辛卷》《蒙城卷》等。

1991年6月于亳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