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掌
沒誰專門學(xué)過鼓掌。民諺“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和古語“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fēng)、臥如弓”,是行止教誨。然而,都不及拍巴掌鼓出掌聲那么明白如話(如畫)。人人都會做的舉手撞擊動作,真真具有普世價值。
過去中國人聚會或者對演員點贊不用鼓掌做表示。好像電影電視上的老戲園子,鄉(xiāng)紳老爺朝著舞臺大聲叫好;脂粉小姐把金戒指裹進手帕往臺上扔;做苦力的,則半張著嘴巴看傻了眼,私底下嘿嘿幾聲“過癮,絕了”就算是表了態(tài)。舊中國的唱和風(fēng)俗,極富東方特有的識別性。
鼓掌是外來文明嗎?沒做過考證??涩F(xiàn)如今的中國人全都會鼓掌??峙逻€是借光影視,把經(jīng)久不息、雷鳴般的、一陣陣的掌聲,灌輸進普通人的潛意識。我要講的是休閑,參與藝術(shù)創(chuàng)作,抑或坐在觀眾席對表演節(jié)目所做的反應(yīng)。
幾十年保持進劇院的習(xí)慣,見識了各種各樣的鼓掌。不大看劇場演出的,有的人不敢鼓掌,有的人不會鼓掌,有的人鼓不到點子上;缺少文明教養(yǎng)的,有的用鼓倒掌搗亂,有的用不鼓掌“裝燈”,還有的,像收了銀子的馬仔,只為某人某節(jié)目狠著勁鼓掌造勢……在鼓和不鼓,怎樣鼓掌才鼓得適當(dāng)上,可見人性、人心,也披露人的生存層次。
當(dāng)然,用不鼓掌對舞臺上的“三俗”做抵觸,那也是觀眾風(fēng)骨??勺詈玫牡种?,是離開座位,讓背影說話。
不知道哪天,鼓掌成就了一門生意。就像顏值當(dāng)?shù)烂婺な⑿校憬x烏還賣能代替人手的塑料大巴掌。用這種“呱呱呱呱”時髦玩意兒造氣氛,既不會把手拍得生疼,還能讓觀眾發(fā)出既呆若木雞又統(tǒng)一“情緒”的“熱烈”呼應(yīng)。
不費心力就解決問題,這種塑料替代品可比玻尿酸、假乳房來得安全。自打流行,便一直有市場??晒恼?,畢竟是活人在做心意表達(dá),塑料巴掌再便宜,終究登不得大雅之堂。
耳聞目睹不少鼓掌逸聞,前些年,哭笑不得的居多。譬如,指揮大師楊鴻年帶領(lǐng)他的少男少女合唱團走進某單位,觀眾事先顯然受過叮囑:“這是一支中國最棒的合唱團。”因此,像沸水煮餃子,情緒熱溢到指揮家不得不轉(zhuǎn)身哀求:“請不要用掌聲打斷音樂?!痹倬褪?,某馳名世界的交響樂團,也是因為觀眾唯恐怠慢了遠(yuǎn)方貴客,每逢間隙即掌聲四起,令指揮家直接用英語發(fā)問:“你們不知道交響樂也有起承轉(zhuǎn)合嗎?”
很多年了,做音樂普及教育的朋友,一而再再而三地把如何欣賞交響樂的常識寫在節(jié)目單、做進直播間;至少,在我生活的城市,現(xiàn)在基本上不需要特意告知“請不要在交響樂樂章之間鼓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