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就在出現(xiàn)了這樣一個冷太陽的第二天,音召縣城的上空干脆連太陽的影子也沒有了,蒼涼的大地上一遍蕭瑟,刺骨的寒風一陣緊過一陣。路上的人們都縮著脖子,低著頭匆匆地行走著。
在這樣的天氣里,法院也顯得有些冷清。那天下午,起英最先得到了信息,一把手要她負責通知,他要臨時召開一次黨組的緊急會議。這也是起英進入法院后將要參加的第三次黨組會議。
第三次黨組會議的氣氛相當詭異,每次總是早早在小會議室等著的起英,正在心里猜測,這次突然的緊急會議,會是一些什么樣的內容呢。起英還沒想出個頭緒,就只見每次都是最后一個出場的一把手吉慶,腋下夾著一個大紙包,黑著臉第一個走了進來。
已是五十七歲的吉慶,是三個正副院長里個子最高的,他整個人胖胖的,圓圓的臉膛有些發(fā)福,臉色紫黑紫黑的,如果碰上他不高興,拉長了臉,就會顯得格外的嚴厲。因此,在整個音召縣法院里,只要有人發(fā)現(xiàn)吉慶拉長了臉,大家就會聽到這樣一些小聲地對話。
“我們吉老板今天很不高興呢。”
“你現(xiàn)在最好別去找老板。”
“你想死啊,今天還遲到?!?/p>
吉慶進來還沒坐下,副院長木雙和余仁相跟著也走了進來。與吉慶高大魁梧的身形相比,不到四十歲的木雙又白又胖,眼睛大大的,腮邊還若隱若現(xiàn)地長著一對淺淺的酒窩,一個男人的皮膚,竟然嫩得像豆腐,而且?guī)е环N誘人的粉紅色,笑起來竟然有點童稚的味道,唯一的美中不足他只有不到一米六六的身高。
已經四十多歲的余仁,既像吉慶一樣的黑,而又沒有吉慶那么高。一雙不戴眼鏡的近視眼,顯得有些朦朧,有些混濁,很少與人對視,偶爾還會閃現(xiàn)出一種受驚野獸一樣的目光。兩鬢少許的白發(fā)讓他看起來有些滄桑,有些落寞,好像他時刻都在莫名地小心著。
會議室里,大家在那張橢圓形的桌子前面坐定了,木雙攤開了他的筆記本,隨時準備認真記錄吉慶重要的話。余仁則笑瞇瞇地坐在那里,眼睛時不時地掃過吉慶的臉上。吉慶掃視了木雙和余仁一眼,揚了揚拿在他手中的那個紙包。
“我們中間有人搞小動作,而且搞得沒有名堂,居然將誣告信寄到了中級人民法院紀檢和縣紀委。”
吉慶黑著臉,顯得很氣憤。他將一雙帶鉤的眼睛輪流著在木雙和余仁的臉上刮來刮去的,似乎想要看看他們在笑臉后面藏了什么東西。
木雙淺淺地笑著,酒窩也是淺淺地顯現(xiàn)出來,他用溫暖的目光迎接著吉慶質詢的目光,臉色謙卑而不亢,顯得無辜而又坦誠。
余仁的目光雖然有點閃爍,但他也并不回避吉慶的注視。只是他的眼睛里有一絲哀懇,臉上的表情也有點怯怯的,像一只被人無緣無故打怕了的狗。
“不過,今天我得告訴幾位,我這屆院長還有一年多才到頭,因此,不管你們誰玩小動作,這一屆的這個縣人大代表,你們誰也別想和我爭。”
吉慶說這些話的時候,露出了白白的一排上牙,眼睛里還有點不同尋常的光在閃動著,他再次將目光輪流著停在兩個手下的臉上。
“這是誰啊,搞些這么不光明正大的事,要是被我查出來了,一定不會放過他的?!?/p>
木雙率先站起身來,他的臉上不再有那一絲淺淺的笑,眼睛狠狠地瞪著吉慶手里的那個紙包,樣子顯得比吉慶還氣憤。
對木雙的話,吉慶不置可否,他隨手將那個紙包推給了起英。
余仁看了木雙一眼,然后懶懶的站了起來,伸手從起英的面前拿起那沓材料,非常認真地看了一會,抬起頭來的時候,余仁的眼睛里有些淚花,表情變得非常的憤怒。
“吉老板,這樣的小人行徑真的令人氣憤,不過他這是蚍蜉撼樹?!?/p>
吉慶聽著兩個手下的話,他不置可否地望望木雙,再看看余仁,始終不再吭聲??吹郊獞c仍然不為所動,余仁只得又說:“不過,我們還是得小心防備才行?!?/p>
只有新來不久,沒有發(fā)言權,只是負責會議記錄的起英,手里握著一支筆,誰也不看,只是將頭低低地垂在記錄本上。雖然三個領導都已講了話,但起英今天卻一個字也沒敢往會議記錄本上寫。
正在起英有點不知所措的時候,吉慶突然換了一張笑臉,和氣地對起英說:“小起,剛才純屬我們幾個領導私下里的談心交心,是一件說過就忘了的事情,就不必往黨組會議本上記錄了?!?/p>
聽到院長發(fā)了話,起英馬上像獲得了特赦,緊繃的神經松了下來,血色回到了她的臉上,起英立即重新進入了正常的記錄狀態(tài)。
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會議室里的幾個人,親親熱熱地討論著法院的一些事情,會議的氣氛反而比平常熱烈了許多。起英覺得,也許是吉慶覺得自己剛才過于嚴厲,現(xiàn)在,他在努力地扮演著一個和藹可親的長者。
木雙和余仁也極力地配合著吉慶,會議的間隙,余仁還講了一個讓人無法發(fā)笑的冷笑話,吉慶和木雙竟然都笑了,會議室里的氣氛顯得和睦而和諧。會議室里的這幾番變化,讓本來就想象力豐富的起英,差點開始有些懷疑自己,剛才是否真的看見了吉慶對大家大發(fā)脾氣。
“小起,你留一下,有點要上報的材料還要和你講一下?!?/p>
黨組會議結束以后,木雙、余仁和起英都準備離開的時候,吉慶單獨留下了起英。
木雙和余仁在默默退出會議室的時候,在出門的一剎那都意味深長地望了起英一眼,或者,最少起英自己是這么感覺的,起英覺得他們出門時留給她的眼神,確實都是意味深長的。
最后離開的余仁將會議室的門關上了,會議室里顯得更加的寂靜,第一次在寂靜的會議室里單獨面對平日里嚴肅有余的吉慶院長,起英多少有些顯得不習慣,還有木雙和余仁剛才留下的那些意味深長的眼神,也有些讓起英不安。
吉慶似乎根本沒有注意到這些,他將自己的座椅搬到起英的正面,少有的笑意一直掛在他的嘴角,黑紫的臉色顯得有些溫暖。
“小起啊,你才從學校到政法系統(tǒng)來,不能太單純啊?,F(xiàn)在雖然已經不是大講階級斗爭的年代,不過,有時候矛盾和斗爭還是存在的,有時甚至是很激烈的。”
吉慶的話讓起英有些吃驚,她不敢正視吉慶,也不想完全不看著他,起英只是將目光游離在吉慶的身上,表情像個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么事的孩子??吹狡鹩⒌谋砬?,吉慶在她面前變得更加的和藹。
“因此,你作為法院的政工干部,應該旗幟鮮明地堅持和支持正確的東西,特別是千萬不能站錯了隊啊!”
聽到吉慶并不是因為檢舉材料的事留下自己,起英偷偷地舒了一口氣,連連地朝吉慶點著頭??吹狡鹩⑾駛€小學生一樣謙虛的表情,吉慶一邊收拾自己的東西,臉上終于有了一絲滿意的神色。
起英望著吉慶,覺得眼睛突然有些澀澀的,以她的經歷,起英真的想不到,即使作為一個法院資深的一把手,竟然也有著這樣的煩惱,起英輕輕地嘆息了一聲。
在起英看來,吉慶既是院長,年齡上也足以做她的父輩。起英對吉慶有著一種對師長般的尊敬,以她較為單純的經歷,起英希望自己身邊的人們都能快樂地生活著。
聽到起英那聲輕輕的嘆息,吉慶知道他的話收到了預期的效果,吉慶開始更詳細地跟起英講起了人大代表身份的重要性。
為了集中注意力,起英在聽吉慶講話的時候,無意識地撥動著她面前的那個記錄本,這是起英專心聽講的一種標志,如果她不這樣,就會想到別的事情上去,無法集中她的精神。
談話結束后,起英才終于明白,分配到法院的這個縣人大代表名額,其實就是一種法院最高權力的象征。因為按以往的慣例,這個人大代表的身份,每一屆都理所當然地是屬于法院一把手的。
這一次,因為吉慶的年齡大了,這一屆院長任期一滿,也就無法再連任法院一把手了。但人大代表的任期則還有五年。因此,吉慶理所當然地拼命想要保住音召縣人大代表這個身份,好讓自己的能量能盡量地延伸得久遠一點。
而正由于這個身份的重要性,副院長木雙和余仁都想爭得這個機會,在他們看來,誰最先獲得了音召縣法院這個人大代表的頭銜,誰就將順理成章地接吉慶的班,名正言順地成為音召法院的一把手。
最后,吉慶的話戛然而止,只是像一個老師一樣滿意地看著起英。起英知道,吉慶并不單單是滿意她的態(tài)度,更讓吉慶滿意的應該是他在起英跟前亮出來的口才。吉慶離開之后,留下了那一沓舉報材料,起英知道,那是吉慶要她保管的。
會議室里靜悄悄的,好像從來就沒有其余的人進來過。起英有點疑惑地張望著,那一圌橢圓形的桌子上,有一層淡淡的灰塵,剛才三位正副院長坐過的地方,分明都留下了一些剛剛被抹掉的灰塵的印痕。
看到那些印痕,起英不再張望,她隨手打開了吉慶留下的那沓材料。材料檢舉的第一項,竟是說吉慶用公款給干警濫發(fā)財物。
看到材料中的這一項檢舉,起英想起來,還是她進入法院的第二天,辦公室就發(fā)給了她一個八塊錢的人造革公文包,那是為了干警們外出調查放案卷方便,才由法院統(tǒng)一買的。
起英看到材料的第三頁,才看見了第二項檢舉,材料中舉報,吉慶在某單位吃工作餐的時候,大吃大喝,在單位準備的工作餐之外,又擅自點了一份油炸泥鰍,一罐八寶粥,而且,最后沒有付餐費。
起英知道,法院有規(guī)定,干警因公在外吃工作餐的時候,必須繳納四兩糧票和四毛錢一餐的餐費。不過,有不少單位都會拒收,這樣零散的錢糧,一個是不好意思真收,一個是人家收了也沒辦法做賬。
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會危及吉慶的人大代表寶座嗎?不想再往下看得起英,一邊收起材料,一邊不由得想要笑。
下班的電鈴早已響過了,起英放下那沓令吉慶火冒三丈的檢舉材料,她一邊整理著會議室,一邊想著吉慶的話:“千萬不要站錯了隊!”
想起這句話,起英的臉色有些凝重,她覺得:這似乎可以看作是一種提醒,但也可以看作是一種略帶威脅的暗示。現(xiàn)在看來,三個頂頭上司之間,一定存在著某些激烈的明爭暗斗。猛然意識到這一層,起英嘆息著,她一時有些不知所措起來。
起英就住在法院后面一間十來平方的舊房子里,舊木床和書桌都是院里的,房間里只有一幅水彩畫,床頭掛著一把古舊的二胡,起英的床上放著一些換洗的衣服和書籍,其余地方倒是空蕩蕩的。單位里只有中餐,早晚起英都是自己用一個煤油爐搞最簡單的飯菜吃。
起英一邊想著剛才的事情,一邊有些茫然地朝自己的那間宿舍走著,不知不覺就走到了宿舍門前。到了宿舍門口,起英才像突然驚醒一樣,開始在身上摸索著尋找開門的鑰匙。
“起英,你怎么才下班?”
鑰匙從起英的手上滑落,突然響起的一個男聲讓起英吃了一驚。起英這才發(fā)現(xiàn),木雙提著一小桶煤油,不知什么時候站在她宿舍門前的一個拐角處等著她。
起英與木雙相識雖然還只有十多天,但從見到木雙的那一天起,一種似曾相識的親切感,就讓起英覺得自己和木雙其實早就很熟很熟。
這不,起英只是在大前天偶爾地和木雙說起,自己用來做飯的煤油不多了。木雙現(xiàn)在就像變戲法一樣地,給起英提來了一小桶煤油。那是一個四五斤的容量,用來裝汽油的小鐵桶。
木雙微微地笑著,臉上現(xiàn)出了兩個淺淺的酒窩,眼睛里亮閃閃的??匆娖鹩⒁呀泴⒎块T打開,他拎著那個小鐵桶走了過來。
木雙這是第二次走進起英的閨房,因為當初這間房子,就是主管辦公室的木雙,和辦公室的鄭主任一起幫起英安排的。
“起英,吉老板要你寫什么材料啊,你新來不久,對院里的情況不是很熟悉,要我?guī)褪裁疵?”
木雙一邊小心地往起英的那只煤油桶里倒換著煤油,一邊順帶地,似乎不經意地問起英,而且,滿懷希冀地看了起英一眼。
起英正在忙著收拾手里的東西,她得開始清理煤油爐,晚飯還得她自己做來吃。因此,她沒有注意木雙此刻的表情。
“寫什么材料啊,吉院長是跟我講人大代表的事情,他要我留意一些?!?/p>
起英一邊忙著清理爐子,一邊隨口回答著木雙的問話,她不想重復吉慶關于不要站錯隊的話,而是改用了“留意”這個詞。
“留意一些?他要你留意什么?吉慶自私自利的,一點不從工作需要考慮,他大概是要你幫他拉選票呦!”
“拉選票?拉什么選票?”
還從不知曉人大代表選舉程序的起英,一頭霧水,反過來連聲地向木雙發(fā)問。
木雙的臉有些漲紅,他有點懷疑地看著起英,發(fā)現(xiàn)起英是真的不懂,他才寬容地笑了。
站在起英的宿舍里,木雙像老朋友一樣,給起英詳細地講起人大代表產生的程序來。
“英子,到我們院里正式選舉人大代表的時候,你會支持誰啊?”
看到起英明白了人大代表選舉的程序后,木雙親切地改變了對起英的稱呼,并且突然這樣問起英。
支持誰?難道在法院這個人大代表的名額上,還真的會有激烈的競爭嗎?起英立刻覺得事態(tài)嚴重起來,后悔自己剛才不該說漏了嘴,她滿臉緋紅,眼神變得有些閃爍,覺得這個問題無法立即回答木雙。
“英子啊,你是個老實人呢,連對我撒個謊,口頭上安慰安慰我都不會?!?/p>
看到起英有些尷尬,倒是木雙爽朗地笑了起來,木雙邊笑邊走出了起英的宿舍。
看著木雙笑著離開了,起英自己可實在笑不出來。她想起吉慶丟給她的那份檢舉材料,感到那張無形的網正在向著還毫無準備的自己撒來。起英突然又像那天在云水公園一樣,感到渾身有點冷。
看著遠去的木雙背影,起英變得有些悶悶不樂的,她在自己的房子里無奈地搓著手,直到天快要黑了,起英才想起要準備擰開煤油爐給自己煮面條。
她一邊打開煤油爐準備將水燒開,一邊不由得想:人大代表選舉的時候,如果三個頭之間真有競爭的話,自己到底要支持誰呢?
正像木雙說的,吉慶當不當人大代表,也只能當一年多的法院院長了,因為自然規(guī)律是任何人都無法逾越的。而木雙呢?人還年輕,似乎人緣也好,而且在幾個領導中,起英覺得他最務實,也比較有能力和魄力。
正在起英心里的天平開始對木雙有些傾斜的時候,她宿舍的門被人從外面輕輕地推開了。緊接著,余仁那顆圓圓黑黑的頭伸了進來。
“我今晚有點事要加班,正愁晚飯一個人解決沒有意思呢。既然你想吃面條,那還不簡單。”
看見起英手中正準備往水里放的面條,余仁一邊說著話,一邊像老朋友一樣地走了進來,余仁伸手將爐火關了,接過起英手中的面條,放回了書桌上裝面條的袋子里。
起英攤著手,覺得有點莫名其妙,不知該對余仁說點什么。沒容起英拒絕,余仁就硬拉著起英來到了離法院只有百來米遠的一個小面館里。
“老板,給我們好好地下兩碗肉絲面?!?/p>
余仁顯然和老板很熟,他大動作地掏出一個棕色帶拉鏈的錢包,自作主張地給自己和起英各買了二兩肉絲面,總共花去了他一塊二毛錢。
一張一元的紙幣和兩個一毛的硬幣擺在面館老板的面前,老板猶豫著,他似乎不習慣收下余仁的面錢。不過,余仁瀟灑地將那一元二角錢放在了老板的錢箱里。老板覺得很過意不去,他走過來,在余仁和起英的面碗里加上了很多的肉絲。這讓余仁覺得他很有面子,而弄得起英看看老板,再看看面碗里的那些肉絲,起英覺得很不好意思。
“小起,你是不了解你余大哥我啊,以后你有什么事只管找我。你們知識分子喜歡曲里拐彎,不比我們大老粗,只有一根直腸子。”
看到起英不好意思,余仁還以為是起英看到他出了錢,對他有些感激。因此,余仁一邊忙不迭地往嘴里塞面條,一邊親切地對起英說。
看到余仁被滿嘴的面條撐得更加滾圓的黑臉,起英笑了,她記起來,在這十多天里,余仁不知在自己面前自稱大老粗幾多回了。
起英從幾個新的女同事那里知道,在她作為“人才”引進法院之前,木雙是音召縣法院唯一一個文憑最高的中師畢業(yè)生,也因此在八二年才開始按文憑提拔人才的時候,他才能直接由一個審判員升任了副院長。成了音召縣法院第一個沒有當過中層骨干的副院長。
而小學沒畢業(yè)的余仁,雖然是1972年法院恢復時的第一任刑庭的老庭長,但提拔為副院長的時間比木雙還晚了三個月。這讓余仁覺得太丟面子了,他甚至覺得是木雙搶了他的風頭。因此,從此后他們兩人之間的芥蒂就一直越來越深。
為了在爭斗中分個高低,木雙和余仁背著吉慶各自為政,他們都想在法院拉攏一批自己的人,培植起自己的勢力。
起英一邊慢慢地吃著碗里的面條,一邊想起了這些雜七雜八的事。不經意間,起英抬起頭來,看到余仁正在若有所思地注視著她。沒有處世經驗,更沒有從政經驗的起英,知道余仁也許會向自己提出木雙那樣的問題,她不由得為還沒有想好對策而有些擔心起來。而且,還沒學會掩藏情緒的起英,將那份擔心明明白白地寫在了她的臉上。
就在起英還沒有想好任何對策的時候,余仁單刀直入地問起英:“小起,老吉今天留下你不是要寫什么材料,而是有別的事情吧?”
余仁說完這句話,他停止了咀嚼,眼睛直視著起英。
“也沒有什么具體的事啦?!?/p>
有了木雙的前車之鑒后,起英本想回避關于人大代表的問題。因此,她淡淡地說了這么幾個字后,也盡量鎮(zhèn)定地回視著余仁的眼睛。
余仁那黑黑的臉皮似乎顫動了一下,他先是將頭往上一仰,然后馬上放平了腦袋,眼睛也不再看著起英,鼻子里突然就莫名地冷笑起來。
“小起,你還太嫩了,連謊都不會撒,在我們院里你可不要站錯了隊哦!”
余仁的話,聽起來冷冰冰的。旁邊桌上的一個客人也忍不住看了他們一眼。
仿佛自己內心有什么見不得人的秘密突然被人揭露出來了,起英滿臉通紅,一不小心,讓半口面湯嗆進了氣管,起英來不及答話,只顧猛烈地咳嗽起來。
余仁接著說了很多中傷吉慶和木雙的話,而且在說這些話的同時,還意味深長地盯著起英看。
咳了一會,起英的臉色慢慢地恢復了正常,她是一個不喜歡論人長短的姑娘,她聽著余仁的話越來越說得難聽,心里慢慢地充滿了對余仁的厭惡。但起英害怕一不留神表露出來,只得將一絲僵硬的笑一直掛在了她的臉上。
見起英只是含笑當著他的聽眾,表情豐富的余仁似乎也覺得說得夠了。他突然停止了說話,很快地將面條吃了個精光,連湯都喝得干干凈凈,到最后只丟下“我先走了”四個字,就頭也不回地朝與法院相反的方向消失了。
“不是說要在院里加班嗎?”越來越濃的夜色里,只剩下起英一個人自言自語的,對著自己吃剩的半碗面條發(fā)愣。
起英今年二十六歲,老家也是本縣的,不過是在一個小鎮(zhèn)上。起英高中時代就成了中共黨員,正由于這個優(yōu)勢,再加上成績出眾,因此,她是他們學校第一批從中學直接推薦保送的大學生。
從高中開始,起英就喜歡寫一些東西,尤其是詩歌。特別是經過中文系幾年的熏陶后,起英現(xiàn)在已經參加了省會舉行的兩屆青年業(yè)余作者大會了。
起英身上的文人氣息很重,而且充滿了某種文人的單純和天真,有時即使是在白天里,她也會陷入某種幻境里。
雖然起英手中的那支筆能夠寫出一些有時令人匪夷所思的東西,但現(xiàn)在她面對自己所處的尷尬境地,竟然不知道要從哪里說起。望著余仁消失的那個方向,起英突然覺得鼻子里酸酸的,她不由得輕輕地嘆息了一聲。
大概是聽到了起英的嘆息,小面館的老板打算向起英走來??吹阶约阂鹆诵∶骛^老板的注意,起英只得趕緊站起來,逃也似的離開了那里。
在同一天里,起英經歷了三位頂頭上司分別的拉攏、提醒、甚至是威脅。他們那些意味深長的話語,以及變幻著的表情,不斷地出現(xiàn)在她的面前。起英沮喪地覺得,自己并沒有作好進入官場的準備,起英覺得她的人生好像遭遇了冷太陽,心里透涼透涼的。
“要怎樣做才算沒有站錯隊呢?”起英喃喃自語,她特別記得吉慶和余仁都要求她不要站錯了隊的話,起英覺得,他們在講這些話的時候,那口氣和神情可都不是鬧著玩的。
一路上,起英就這樣想著自己的問題,心不在焉地走著,不一會就懨懨地回到了那間小房子里。
坐在宿舍的窗前,起英感到一張無形的網似乎正在自己面前張開。十幾天來,她終于第一次有點后悔自己現(xiàn)在的選擇。想起以前自己教的學生的天真無邪,同事之間的毫無芥蒂,起英不由得默默地流淚不止。
起英流著淚,從床頭拿下了那把二胡,她熄滅了房里的燈,拉起了二胡。黑暗中,一曲阿炳的《病中吟》如泣如訴地流淌著。起英在黑暗中淚流滿面,她拉出來的病中吟也仿佛被淚水浸泡得軟軟的,使聽到的人也想流淚。
拉了很久,二胡的樂曲才戛然而止。起英終于不再流淚,她知道,現(xiàn)在后悔已經遲了,她已經沒有了退路,唯一的出路只能是直面自己遇到的問題。就像在那冷太陽下,除非你有本事變成一陣大風吹散遮蓋了太陽的陰霾,否則,你就得學著適應在冷太陽下的生存法則。
起英突然覺得很想要找人訴說。不過,起英知道,音召縣城很小,這些敏感的問題是不能跟身邊的任何朋友說的,因為如果說了,很快就會傳到當事人的耳朵里的。
發(fā)現(xiàn)無法傾訴,起英的思緒變得有些漂浮不定,她最后決定,給自己大學的恩師,文學的引路人安春教授寫去一封長信,將自己的所有苦惱、迷茫,在紙上一股腦地向安春教授作一番傾訴。起英知道,安春教授熟讀《資治通鑒》和《史記》等等經世治國的文章,解決自己目前的苦惱和迷茫,應該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流著眼淚,起英一口氣花了幾個小時,給安春老師寫去了一封長信。在應該有回信的日子,起英收到了安春老師的回信。已經七十多歲的安老先生,洋洋灑灑地給自己的學生寫了一封十二頁材料紙的長信。
老先生在信里引經據(jù)典,學貫中西,苦口婆心,傾注了一顆恩師和父親的心,想要引導自己的弟子走出迷茫,走出彷徨。
收到來信的那個下午,起英在辦公室里流著眼淚,反復地讀著老師的信。經過反復研讀,起英最后在她恩師的長信里圈出了六個字“同流而不合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