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學修身:為官必備“防火墻”

政道與商道:跟曾國藩學做官,跟胡雪巖學經(jīng)商 作者:張玉輝 編著


第二章 學修身:為官必備“防火墻”

曾國藩處于一個封建王朝的沒落之際,官場上勾心斗角和陰謀陽謀雜陳,在這樣的境地之中,保持不翻船很難,要干一番事業(yè)更難。曾國藩從湖南山村一個窮秀才成為晚清一名重臣,官運亨通。他能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這得利于他為自己設(shè)立了“防火墻”。

1.戒怒

佛教上有一種說法,叫“一念瞋心起,火燒功德林”,是指一發(fā)脾氣,一來怒火,功德就沒有了。其實,在世俗生活中,在官場上,都是如此,若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偶爾一發(fā)怒,以前精心積累的“功德”:人際關(guān)系網(wǎng)、社會關(guān)系網(wǎng)、成績、職位、地位等等,可能因為這一次怒火,而付之一炬了。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曾經(jīng)因為一次發(fā)怒,差點栽了一個大跟頭。

曾國荃擔任湖北巡撫時,朝廷寵臣官文任湖廣總督。官文是滿族人,經(jīng)常排擠漢族官員,雖然本事不大,但是深諳為官之道,尤其是把京官都打點得很好,籠絡(luò)了一批人。

湘軍在奉命鎮(zhèn)壓捻軍時,曾國荃的表弟彭毓橘所帶的軍隊因為缺糧打了敗仗,彭毓橘被捻軍捉去肢解,懸首示眾。噩耗傳來,曾國荃痛不欲生。因為彭毓橘與他年紀相仿,性格也相投,攻打金陵時出力最多。曾國荃經(jīng)過打聽,知道彭毓橘失敗是因為缺糧,而糧臺之所以沒有為其提供糧食,是因為官文的原因。據(jù)負責糧臺的官員透露,糧臺本來貯存一百萬斤糧食,只因官文原招募的五千鄂勇被曾國荃撤了,欠餉一時無銀兌現(xiàn),官文下令把糧臺所有糧米調(diào)出來,按每個人二百斤發(fā)放了。后來彭毓橘出征時糧食沒有帶夠,等糧臺準備足糧食給送去時,發(fā)現(xiàn)糧路被捻軍截斷了。如果彭毓橘在出征前再多帶二萬斤糧食,都不至于軍心渙散而招此敗。

曾國荃一聽,就把心中的恨意轉(zhuǎn)移到了官文身上。此時正好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奉父母之命回湘鄉(xiāng)料理家務,路過武昌暫時住在了曾國荃這里。曾國荃就聯(lián)合侄子曾紀澤一起派人分頭搜集官文這些年在湖廣的劣跡,然后打算重重地參他一本,以替表弟彭毓橘報仇雪恨。

官文是位手眼通天的人物,耳目無數(shù),曾國荃的地下行動很快被他發(fā)覺了。他深知曾國荃的脾氣火暴,不敢明目張膽地得罪他,就在背后使起了絆子。官文給皇上上了一個折子,說鄂北捻情嚴重,請賞曾國荃以幫辦軍務的名義帶兵離開武昌,駐扎襄陽,其實就是想把曾國荃調(diào)離開。官文的奏折在皇上面前是很好使的,于是曾國荃就以幫辦軍務的名義被調(diào)離了。

曾國荃雖然久經(jīng)沙場,但是并不熟悉官場的事情,接到調(diào)令之后,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幫辦軍務一職究竟有多大,就像當年孫悟空當上弼馬瘟一樣,他以為是什么大官呢,還想寫奏折感謝皇上。這時曾國藩來信告訴他不必感謝,并解釋說,這個幫辦并不是什么值得一提的官員,朝廷并不拿這個當正式的官員,還說以前的一些道員、從太平軍投降過來的將領(lǐng)也當過這樣的職位。

曾國荃一聽,立刻怒火中燒。他明白了是官文把他排擠出武昌,而且把他列為道員、降將一類人來奚落。他正像評書中所描繪的那樣,“怒從心中起,惡向膽邊生”,氣得揮刀砍掉了書案一角,高叫:“我堂堂炎黃子孫,豈能仰鼻息于傀儡膻腥之輩!”他馬上叫來曾紀澤,讓曾紀澤替他寫奏折來參奏官文,歷數(shù)官文的罪狀,有的盡管證據(jù)不足,但是為了出氣,還是寫上去了。寫完之后,曾國荃就命人趕緊拜發(fā)。

曾紀澤深受父親曾國藩的教導,知道不可在怒氣中行事,就勸阻叔叔,說官文是太后、皇上的親信,非一般人可比,應該把這份奏折先抄一份給父親看看,聽聽他的意見之后再做決定。

曾國荃正在氣頭上,根本聽不進曾紀澤的話,對他說道:“你父親自從咸豐八年復出后,膽子是越來越小,顧慮則越來越多,事事謹慎,處處小心。這篇奏疏如給他知道,那一定發(fā)不出去,不能告訴他!”

曾紀澤阻攔不住,奏疏按曾國荃的吩咐拜發(fā)了。但是曾紀澤還是擔心叔叔會為此惹禍,于是偷偷地抄一份,派人送給了父親曾國藩。

曾國荃以為自己恨官文,其他官員也會恨他,可是曾國荃想錯了。官文非常會做官,很善于籠絡(luò)京官。自咸豐五年出任湖廣總督以來,每年入夏的冰敬,入冬的炭敬,官文送得比哪省督撫都要豐盛,而且送得面廣,上上下下都滿意,遇到端陽、中秋、重陽、年關(guān)這些佳節(jié),他則有選擇地分送各部要津。朝廷派下的大小欽差來到武昌,他的禮數(shù)最周,招待最好。所以盡管民怨沸騰,官文的位子卻是鐵打的,湖督一席,一坐便是十三年。

在接到曾國荃參奏官文的奏折之后,朝廷“很重視”,派人來調(diào)查,但是卻將曾國荃所列官文各條一一駁回,還說有的證據(jù)不足,純屬誣陷,按例曾國荃應為反坐。其他各省督撫中也有人上奏,說曾國荃侍功傲物,打仗失敗,不但不進行反省,反而把責任推卸到官文身上,應予懲治。

慈禧太后認為當前形勢很亂,還需要曾家兄弟帶兵效力。但是曾國荃無故使官文受辱,上上下下的人都為官文“鳴不平”,為了平息眾怒,決定給曾國荃一個“降二級處分”??匆豢?,這就是官場上因為怒氣而惹火燒身的典型例子。不過,曾國荃并沒有讓這把火燒到自己,這并不是因為他有防火墻,而是因為他有一個好哥哥。

曾國藩接到曾紀澤的信之后,知道弟弟曾國荃一怒之下參奏了官文,他頓足嘆息,馬上預想到了此事的嚴重后果,于是趕緊給曾國荃寫信制止:“弟謂命運作主,余素所深信;謂自強者每勝一籌,則余不甚深信。凡國之強,必須多得賢臣工;家之強,必須多出賢子弟;一身之強,當效曾、孟修身之法與孔子告仲由之強,可久可常。此外斗智斗力之強,則有因強而大興,亦有因強而大敗。吾輩在自修處求強則可,在勝人處求強剛不可?!苯o弟弟寫了信之后,他又給兒子曾紀澤寫了一封信,訓斥兒子不但不去勸止九叔,反而擬此言辭尖刻的奏蔬,為之推波助瀾,太不懂事了。

接到大哥的信后,曾國荃的頭腦開始冷靜了點,將原擬的第二份奏折暫時擱下未發(fā)。曾紀澤則遵父命離開武昌南下,跳出這個是非圈子。

訓斥歸訓斥,自己弟弟因為怒氣犯了大錯,得趕緊想辦法補。因為曾國藩知道,自己的弟弟并不是官場老油條官文的對手,如果一旦弟弟被官文搞垮,被調(diào)出湖北,那么湘軍也就不復存在了,自己的全盤計劃將會被打亂。于是,曾國藩趕緊派人去找李鴻章,讓李鴻章幫忙出出主意,找出一個補救的辦法。經(jīng)過李鴻章的提議,終于想出了一個補救的辦法,就是由曾國藩出面給慈禧太后寫一篇奏折,偷偷地保舉官文,并以兄長的身份批評曾國荃,把責任全攬到了曾國荃身上,全是曾國荃的錯。

正當慈禧太后因為朝廷的上上下下都指責曾國荃準備處置他時,任陜甘總督的左宗棠給朝廷來了一份慷慨激昂的奏疏,稱贊曾國荃劾官文一疏,是當今天下第一篇好文章,第一等好事,人心大快,正氣大張,并以自己在湖南撫幕多年的身份為證,指責官文貪劣庸碌,不堪封疆重寄,請求太后、皇上撤官文之職,以昭朝廷公正之心。

左宗棠這封奏疏很有分量,當然,這不是奏疏的內(nèi)容有分量,而是左宗棠的人有分量,因為他正處在平回民之亂的前線,關(guān)鍵時刻,朝廷是不敢得罪他的。于是他這封奏折的分量,遠勝他省督撫和都察院的御史。而且這個時候,曾國藩密保官文的奏折也到了慈禧太后的手中。曾國藩極力肯定官文,替官文說好話,并嚴厲地指責了自己的弟弟。曾國藩這種態(tài)度,使得慈禧很是高興。她決定給曾國藩一個面子,于是對曾國荃未加任何指責,一場大風波就這樣平息了。

倘若不是左宗棠及時上疏,不是曾國藩委曲求全的策略,曾國荃不但因為一怒之下給自己惹來了降職的處分,甚至會影響到湘軍的命運,也可能會給曾國藩帶來麻煩,也可以說是一念瞋心起,差點火燒功德林了。

由此可見,要想在官場上有所作為,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脾氣,為官一定要戒怒。因為怒火中燒,會使人失去理智,做事不計后果,只圖一時發(fā)泄脾氣之暢快,結(jié)果會惹來麻煩,甚至會惹火燒身。

曾國藩在年輕時期,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一遇不順心的事就勃然大怒,脾氣性格很不穩(wěn)定。曾國藩有一個朋友名叫鄭敦謹,字叔厚,號小珊。小珊這個人通一些醫(yī)術(shù),有時就為曾國藩家人診病。有一次,在為曾國藩家人診病后,因為一句話的原因,兩個人竟惡言相向。有人說曾國藩火氣太大了,不管什么原因,小珊年長他近十歲,又是同鄉(xiāng)兼前輩,曾國藩所為實在有違厚道。曾國藩的父親知道這件事后,就給曾國藩寫了一封信,在信中狠狠地批評了他一通,并要他盡快改過,到小珊家當面自認不是。后來,曾國藩借小珊前來拜壽之機,主動謝罪,并請小珊吃飯,與小珊盡釋前嫌。

曾國藩這個人有一個強人之處,就是善于自我反省。每次發(fā)怒之后,他就會寫日記批評自己。當他認識到自己性格中的缺點之后,開始有意識地調(diào)整,同時,他堅持寫治心經(jīng)以懲戒不好的東西。他的日記中記載,六月初五日,寫治心經(jīng)反省以前之事,六月初八日,寫治心經(jīng)一本,初十日,又寫治心經(jīng)一冊。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初一日,下人因事與曾國藩爭辯,曾國藩又動氣,一怒之下將兩位下人一同開遣,心不快者一日,次日日記雙載:尚為昨事心緒煩亂。

曾國藩知道發(fā)怒會給人帶去麻煩,也會給自己惹來麻煩,所以一直改正。隨著時間的磨礪,他的脾氣逐漸地改正過來了。他身在官場,深知發(fā)怒的危害,一直要求自己的弟弟和子女們,也要做到戒怒。

曾國藩曾在日記家書中多次提到過要戒怒,因為知道曾國荃脾氣暴躁,曾專門寫信勸導:“弟之內(nèi)疾外癥愈幾分?凡郁怒最傷人。余有錯處,弟盡可一一直說。人之忌我者,唯愿兄做錯事,唯愿弟之不恭。人之忌弟者,唯愿弟做錯事,唯愿兄之不友。弟看破此等事情,則知世路之艱險,而心愈抑畏,氣反愈平和矣。惱怒不但傷身勞神,而且會使人失去理智,傷及他人。做事時,如惱怒則不能心定神安,容易失去自信,恐怕就沒有好的成績。怒氣就如脫韁野馬,野性難馴,讓人束手無措。故而,要控制怒火?!?/p>

對于處在職場、官場的人來說,一定要戒怒。如果怒火中燒,最好不要在這個時候采取行動,因為你的行動是在非理智狀態(tài)之下做出的,弄不好就會給自己惹來麻煩,所以一定要裝好“防火墻”。

【跟曾國藩學做官】

曾國藩根據(jù)多年的官場經(jīng)驗,在給其弟曾國荃的信中這樣寫道:“惱怒不但傷身勞神,而且會使人失去理智,傷及他人。做事時,如惱怒則不能心定神安,容易失去自信,恐怕就沒有好的成績。怒氣就如脫韁野馬,野性難馴,讓人束手無措。故而,要控制怒火?!?/p>

2.戒貪

有些官員之所以栽跟頭,多是因為自己的貪心所致,手中有了權(quán)力,就抵擋不住金錢的誘惑。許多貪官一旦犯了事,還會以身不由己或者是受環(huán)境所影響等來為自己辯解。其實,說到底,就怪自己的“防火墻”功能太弱,抵擋不住貪財這種“病毒”的入侵。在曾國藩所處的時代中,官場上流傳著“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說法,“貪”已成為了官場上的正常現(xiàn)象。在這種情況下,曾國藩不但沒有隨風入流,還保持了廉潔的形象,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

曾國藩帶兵征剿太平軍時,官吏腐敗幾乎是官場的常態(tài)了。比如說當時的鹽吏,從上到下,個個都是肥得流油。有一個外號叫張大麻子的人,他本是一個窮光蛋,五十歲時當上了一個通州運判的官員,負責鹽業(yè)事宜。結(jié)果不到十年,他就成了百萬富翁了。有錢了,就得享受了,名車當時還沒有,但是豪宅是不可缺的。張大麻子在瘦西湖旁買下五十畝地建了一棟豪宅,稱為“康山草堂”。別看稱為“草堂”,但那氣派勁兒可不是普通住宅可比的。草堂主樓高三層,可俯瞰長江,有專門花園賞梅、賞荷、賞桂、賞菊,仿照大內(nèi)氣派演劇宴客。更為淫靡的是,這個草堂內(nèi)建有套房三十間,回環(huán)曲折,像迷宮一樣,陌生人根本轉(zhuǎn)不出來。在三十套房子內(nèi),布置得富麗堂皇,每一間里住著一個美女,臥床下有通道相連,張大麻子常常夜間宿一房,早起又在另一個房間里??瞪讲萏每梢哉f是遠近聞名,揚州有個學子仿照劉禹錫的《陋室銘》,專門為其寫了一篇《陋吏銘》,其中寫道:“官不在高,有場則名。才不在深,有鹽則靈。斯雖陋吏,唯利是馨。絲圓堆案白,色減入枰青。談笑有場商,往來皆灶叮。無須調(diào)鶴琴,不離經(jīng)。無刑錢之聒耳,有酒色之勞形。或借遠公廬,或醉竹西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