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在柳樹影里披了月光走回家來,我一邊回味著剛才在月光里和她兩人相對時的沉醉似的恍惚,一邊在心的底里,忽兒又感到了一點極淡極淡,同水一樣的春愁。
水樣的春愁——自傳之四
洋學堂里的特殊科目之一,自然是伊利哇拉的英文。現(xiàn)在回想起來,雖不免有點覺得好笑,但在當時,雜在各年長的同學當中,和他們一樣地曲著背,聳著肩,搖擺著身體,用了讀《古文辭類纂》的腔調,高聲朗誦著皮衣啤,皮哀排的精神,卻真是一點兒含糊茍且之處都沒有的。初學會寫字母之后,大家所急于想一試的,是自己的名字的外國寫法;于是教英文的先生,在課余之暇就又多了一門專為學生拼英文名字的工作。有幾位想走捷徑的同學,并且還去問過先生,外國《百家姓》和外國《三字經(jīng)》有沒有得買的?先生笑著回答說,外國《百家姓》和《三字經(jīng)》,就只有你們在讀的那一本潑剌瑪?shù)臅r候,同學們于失望之余,反更是皮哀排,皮衣啤地叫得起勁。當然是不用說的,學英文還沒有到一個禮拜,幾本當教科書用的《十三經(jīng)注疏》,《御批通鑒輯覽》的黃封面上,大家都各自用墨水筆題上了英文拼的歪斜的名字。又進一步,便是用了異樣的發(fā)音,操英文說著“你是一只狗”,“我是你的父親”之類的話,大家互討便宜地混戰(zhàn);而實際上,有幾位鄉(xiāng)下的同學,卻已經(jīng)真的是兩三個小孩子的父親了。
因為一班之中,我的年齡算最小,所以自修室里,當監(jiān)課的先生走后,另外的同學們在密語著哄笑著的關于男女的問題,我簡直一點兒也感不到興趣。從性知識發(fā)育落后的一點上說,我確不得不承認自己是一個最低能的人。又因自小就習于孤獨,困于家境的結果,怕羞的心,畏縮的性,更使我的膽量,變得異常地小。在課堂上,坐在我左邊的一位同學,年紀只比我大了一歲,他家里有幾位相貌長得和他一樣美的姊妹,并且住得也和學堂很近很近。因此,在校里,他就是被同學們苦纏得最厲害的一個;而禮拜天或假日,他的家里,就成了同學們的聚集的地方。當課余之暇,或放假期里,他原也懇切地邀過我?guī)状?,邀我上他家里去玩去;但形穢之感,終于把我的向往之心壓住,曾有好幾次想決心跟了他上他家去,可是到了他們的門口,卻又同罪犯似的逃了。他以他的美貌,以他的財富和姊妹,不但在學堂里博得了絕大的聲勢,就是在我們那小小的縣城里,也贏得了一般的好譽。而尤其使我羨慕的,是他的那一種對同我們是同年輩的異性們的周旋才略,當時我們縣城里的幾位相貌比較艷麗一點的女性,個個是和他要好的,但他也實在真膽大,真會取巧。
當時同我們是同年輩的女性,裝飾入時,態(tài)度豁達,為大家所稱道的,有三個。一個是一位在上海開店,富甲一邑的商人趙某的侄女;她住得和我最近。還有兩個,也是比較富有的中產(chǎn)人家的女兒,在交通不便的當時,已經(jīng)各跟了她們家里的親戚,到杭州上海等地方去跑跑了;她們倆,卻都是我那位同學的鄰居。這三個女性的門前,當傍晚的時候,或月明的中夜,老有一個一個的黑影在徘徊;這些黑影的當中,有不少都是我們的同學。因為每到禮拜一的早晨,沒有上課之先,我老聽見有同學們在操場上笑說在一道,并且時時還高聲地用著英文作了隱語,如“我看見她了!”“我聽見她在讀書”之類。而無論在什么地方于什么時候的凡關于這一類的談話的中心人物,總是課堂上坐在我的左邊,年齡只比我大一歲的那一位天之驕子。
趙家的那位少女,皮色實在細白不過,臉形是瓜子臉;更因為她家里有了幾個錢,而又時常上上海她叔父那里去走動的緣故,衣服式樣的新異,自然可以不必說,就是做衣服的材料之類,也都是當時未開通的我們所不曾見過的。她們家里,只有一位寡母和一個年輕的女仆,而住的房子卻很大很大。門前是一排柳樹,柳樹下還雜種著些鮮花;對面的一帶紅墻,是學宮的泮水圍墻,泮池上的大樹,枝葉垂到了墻外,紅綠便映成著一色。當濃春將過,首夏初來的春三四月,腳踏著日光下石砌路上的樹影,手捉著撲面飛舞的楊花,到這一條路上去走走,就是沒有什么另外的奢望,也很有點像夢里的游行,更何況樓頭窗里,時常會有那一張少女的粉臉出來向你拋一眼兩眼的低眉斜視呢!
此外的兩個女性,相貌更是完整,衣飾也盡夠美麗,并且因為她倆的住址接近,出來總在一道,平時在家,也老在一處,所以膽子也大,認識的人也多。她們在二十余年前的當時,已經(jīng)是開放得很,有點像現(xiàn)代的自由女子了,因而上她們家里去鬼混,或到她們門前去守望的青年,數(shù)目特別地多,種類也自然要雜。
我雖則膽量很小,性知識完全沒有,并且也有點過分的矜持,以為成日地和女孩子們混在一道,是讀書人的大恥,是沒出息的行為;但到底還是一個亞當?shù)暮笠?,喉頭的蘋果,怎么也吐它不出咽它不下,同北方厚雪地下的細草萌芽一樣,到得冬來,自然也難免得有些望春之意;老實說將出來,我偶爾在路上遇見她們中間的無論哪一個,或湊巧在她們門前走過一次的時候,心里也著實有點兒難受。
住在我那同學鄰近的兩位,因為距離的關系,更因為她們的處世知識比我長進,人生經(jīng)驗比我老成得多,和我那位同學當然是早已有過糾葛,就是和許多不是學生的青年男子,也各已有了種種的風說,對于我雖像是一種含有毒汁的妖艷的花,誘惑性或許格外地強烈,但明知我自己決不是她們的對手,平時不過于遇見的時候有點難以為情的樣子,此外倒也沒有什么了不得的思慕,可是那一位趙家的少女,卻整整地惱亂了我兩年的童心。
我和她的住處比較得近,故而三日兩頭,總有著見面的機會。見面的時候,她或許是無心,只同對于其他的同年輩的男孩子打招呼一樣,對我微笑一下,點一點頭,但在我卻感得同犯了大罪被人發(fā)覺了的樣子,和她見面一次,馬上要變得頭昏耳熱,胸腔里的一顆心突突地總有半個鐘頭好跳。因此,我上學去或下課回來,以及平時在家或出外去的時候,總無時無刻不在留心,想避去和她的相見。但遇到了她,等她走過去后,或用功用得很疲乏把眼睛從書本子舉起的一瞬間,心里又老在盼望,盼望著她再來一次,再上我的眼面前來立著對我微笑一臉。
有時候從家中進出的人的口里傳來,聽說“她和她母親又上上海去了,不知要什么時候回來?”我心里會同時感到一種像釋重負又像失去了什么似的憂慮,生怕她從此一去,將永久地不回來了。
同芭蕉葉似的重重包裹著的我這一顆無邪的心,不知在什么地方,透露了消息,終于被課堂上坐在我左邊的那位同學看穿了。一個禮拜六的下午,落課之后,他輕輕地拉著了我的手對我說:“今天下午,趙家的那個小丫頭,要上倩兒家去,你愿不愿意和我同去一道玩兒?”這里所說的倩兒,就是那兩位他鄰居的女孩子之中的一個的名字。我聽了他的這一句密語,立時就漲紅了臉,喘急了氣,囁嚅著說不出一句話來回答他,盡在拼命地搖頭,表示我不愿意去,同時眼睛里也水汪汪地想哭出來的樣子;而他卻似乎已經(jīng)看破了我的隱衷,得著了我的同意似的用強力把我拖出了校門。
到了倩兒她們的門口,當然又是一番爭執(zhí),但經(jīng)他大聲的一喊,門里的三個女孩,卻同時笑著跑出來了;已經(jīng)到了她們的面前,我也沒有什么別的辦法了,自然只好俯著首,紅著臉,同被綁赴刑場的死刑囚似的跟她們到了室內。經(jīng)我那位同學帶了滑稽的聲調將如何把我拖來的情節(jié)說了一遍之后,她們接著就是一陣大笑。我心里有點氣起來了,以為她們和他在侮辱我,所以于羞愧之上,又加了一層怒意。但是奇怪得很,兩只腳卻軟落來了,心里雖在想一溜跑走,而腿神經(jīng)終于不聽命令。跟她們再到客房里去坐下,看她們四人捏起了骨牌,我連想跑的心思也早已忘掉,坐將在我那位同學的背后,眼睛雖則時時在注視著牌,但間或得著機會,也著實向她們的臉部偷看了許多次數(shù)。等她們的輸贏賭完,一餐東道的夜飯吃過,我也居然和她們伴熟,有說有笑了。臨走的時候,倩兒的母親還派了我一個差使,點上燈籠,要我把趙家的女孩送回家去。自從這一回后,我也居然入了我那同學的伙,不時上趙家和另外的兩女孩家去進出了;可是生來膽小,又加以畢業(yè)考試的將次到來,我的和她們的來往,終沒有像我那位同學似的繁密。
正當我十四歲的那一年春天(一九〇九,宣統(tǒng)元年己酉),是舊歷正月十三的晚上,學堂里于白天給與了我以畢業(yè)文憑及增生執(zhí)照之后,就在大廳上擺起了五桌送別畢業(yè)生的酒宴。這一晚的月亮好得很,天氣也溫暖得像二三月的樣子。滿城的爆竹,是在慶祝新年的上燈佳節(jié),我于喝了幾杯酒后,心里也感到了一種不能抑制的歡欣。出了校門,踏著月亮,我的雙腳,便自然而然地走向了趙家。她們的女仆陪她母親上街去買蠟燭水果等過元宵的物品去了,推門進去,我只見她一個人拖著了一條長長的辮子,坐在大廳上的桌子邊上洋燈底下練習寫字。聽見了我的腳步聲音,她頭也不朝轉來,只曼聲地問了一聲:“是誰?”我故意屏著聲,提著腳,輕輕地走上了她的背后,一使勁一口就把她面前的那盞洋燈吹滅了。月光如潮水似的浸滿了這一座朝南的大廳,她于一聲高叫之后,馬上就把頭朝了轉來。我在月光里看見了她那張大理石似的嫩臉,和黑水晶似的眼睛,覺得怎么也熬忍不住了,順勢就伸出了兩只手去,捏住了她的手臂。兩人的中間,她也不發(fā)一語,我也并無一言,她是扭轉了身坐著,我是向她立著的。她只微笑著看看我看看月亮,我也只微笑著看看她,看看中庭的空處,雖然此外的動作,輕薄的邪念,明顯的表示,一點兒也沒有,但不曉怎樣一股滿足,深沉,陶醉的感覺,竟同四周的月亮一樣,包滿了我的全身。
兩人這樣的在月光里沉默著相對,不知過了多久,終于她輕輕地開始說話了:“今晚上你在喝酒?”“是的,是在學堂里喝的。”到這里我才放開了兩手,向她邊上的一張椅子里坐了下去?!懊魈炷憔鸵虾贾萑タ贾袑W去么?”停了一會,她又輕輕地問了一聲?!皣?,是的,明朝坐快班船去。”兩人又沉默著,不知坐了幾多時候,忽聽見門外頭她母親和女仆說話的聲音漸漸兒地近了,她于是就忙著立起來擦洋火,點上了洋燈。
她母親進到了廳上,放下了買來的物品,先向我說了些道賀的話,我也告訴了她,明天將離開故鄉(xiāng)到杭州去;談不上半點鐘的閑話,我就匆匆告辭出來了。在柳樹影里披了月光走回家來,我一邊回味著剛才在月光里和她兩人相對時的沉醉似的恍惚,一邊在心的底里,忽兒又感到了一點極淡極淡,同水一樣的春愁。
一月五日
孤獨者——自傳之六
里外湖的荷葉荷花,已經(jīng)到了凋落的初期,堤邊的楊柳,影子也淡起來了。幾只殘蟬,剛在告人以秋至的七月里的一個下午,我又帶了行李,到了杭州。
因為是中途插班進去的學生,所以在宿舍里,在課堂上,都和同班的老學生們,仿佛是兩個國家的國民。從嘉興府中,轉到了杭州府中,離家的路程,雖則是近了百余里,但精神上的孤獨,反而更加深了!不得已,我只好把熱情收斂,轉向了內,固守著我自己的壁壘。
當時的學堂里的課程,英文雖也是重要的科目,但究竟還是舊習難除,中國文依舊是分別等第的最大標準。教國文的那一位桐城派的老將王老先生,于幾次作文之后,對我有點注意起來了,所以進校后將近一個月光景的時候,同學們居然贈了我一個“怪物”的綽號;因為由他們眼里看來,這一個不善交際,衣裝樸素,說話也不大會說的鄉(xiāng)下蠢才,做起文章來,竟也會得壓倒儕輩,當然是一件非怪物不能的天大的奇事。
杭州終于是一個省會,同學之中,大半是錦衣肉食的鄉(xiāng)宦人家的子弟。因而同班中衣飾美好,肉色細白,舉止嫻雅,談吐溫存的同學,不知道有多少。而最使我驚異的,是每一個這樣的同學,總有一個比他年長一點的同學,附隨在一道的那一種現(xiàn)象。在小學里,在嘉興府中里,這一種風氣,并不是說沒有,可是決沒有像當時杭州府中那么地風行普遍。而有幾個這樣的同學,非但不以被視作女性為可恥,竟也有熏香傅粉,故意在裝腔作怪,賣弄富有的。我對這一種情形看得真有點氣,向那一批所謂Face的同學,當然是很明顯地表示了惡感,就是向那些年長一點的同學,也時時露出了敵意;這么一來,我的“怪物”之名,就愈傳愈廣,我與他們之間的一條墻壁,自然也愈筑愈高了。
在學校里既然成了一個不入伙的孤獨的游離分子,我的情感,我的時間與精力,當然只有鉆向書本子去的一條出路。于是幾個由零用錢里節(jié)省下來的僅少的金錢,就做了我的唯一娛樂積買舊書的源頭活水。
那時候的杭州的舊書鋪,都聚集在豐樂橋,梅花碑的兩條直角形的街上。每當星期假日的早晨,我仰臥在床上,計算計算在這一禮拜里可以省下來的金錢,和能夠買到的最經(jīng)濟最有用的冊籍,就先可以得著一種快樂的預感。有時候在書店門前徘徊往復,稽延得久了,趕不上回宿舍來吃午飯,手里夾了書籍上大街羊湯飯店間壁的小面館去吃一碗清面,心里可以同時感到十分的懊恨與無限的快慰。恨的是一碗清面的幾個銅子的浪費,快慰的是一邊吃面一邊翻閱書本時的那一剎那的恍惚;這恍惚之情,大約是和哥倫布當發(fā)現(xiàn)新大陸的時候所感到的一樣。
真正指示我以做詩詞的門徑的,是《留青新集》里的《滄浪詩話》和《白香詞譜》?!段骱言挕分械拿恳黄唐?,起碼我總讀了兩遍以上。以后是流行本的各種傳奇雜劇了,我當時雖則還不能十分欣賞它們的好處,但不知怎么,讀了之后的那一種朦朧的回味,仿佛是當三春天氣,喝醉了幾十年陳的醇酒。
既與這些書籍發(fā)生了曖昧的關系,自然不免要養(yǎng)出些不自然的私生兒子!在嘉興也曾經(jīng)試過的稚氣滿幅的五七言詩句,接二連三地在一冊紅格子的作文簿上寫滿了;有時候興奮得厲害,晚上還妨礙了睡覺。
模仿原是人生的本能,發(fā)表欲,也是同吃飯穿衣一樣地強的青年作者內心的要求。歌不像歌詩不像詩的東西積得多了,第二步自然是向各報館的匿名的投稿。
一封信寄出之后,當晚就睡不安穩(wěn)了,第二天一早起來,就溜到閱報室去看報有沒有送來。早餐上課之類的事情,只能說是一種日常行動的反射作用;舌尖上哪里還感得出滋味?講堂上更哪里還有心思去聽講?下課鈴一搖,又只是逃命似的向閱報室的狂奔。
第一次的投稿被采用的,記得是一首模仿宋人的五古,報紙是當時的《全浙公報》。當看見了自己綴聯(lián)起來的一串文字,被植字工人排印出來的時候,雖然是用的匿名,閱報室里也決沒有人會知道作者是誰,但心頭正在狂跳著的我的臉上,馬上就變成了朱紅。哄的一聲,耳朵里也響了起來,頭腦搖晃得像坐在船里。眼睛也沒有主意了,看了又看,看了又看,雖則從頭至尾,把那一串文字看了好幾遍,但自己還在疑惑,怕這并不是由我投去的稿子。再狂奔出去,上操場去跳繞一圈,回來重新又拿起那張報紙,按住心頭,復看一遍,這才放心,于是乎方始感到了快活,快活得想大叫起來。
當時我用的假名很多很多,直到兩三年后,覺得投稿已經(jīng)有七八成的把握了,才老老實實地用上了我的真名實姓。大約舊報紙的收藏家,翻起二十幾年前的《全浙公報》、《之江日報》,以及上海的《神州日報》來,總還可以看到我當時所做的許多狗屁不通的詩句?,F(xiàn)在我非但舊稿無存,就是一聯(lián)半句的字眼也想不起來了,與當時的廢寢忘食的熱心情形來一對比,進步當然可以說是進了步,但是老去的頹唐之感,也著實可以催落我?guī)椎巫詡难蹨I。
就在那一年(一九〇九年)的冬天,留學日本的長兄回到了北京,以小京官的名義被派上了法部去行走。入陸軍小學的第二位哥哥,也在這前后畢了業(yè),入了一處隸屬于標統(tǒng)底下的旁系駐防軍隊,而任了排長。
一文一武的這兩位芝麻綠豆官的哥哥,在我們那小小的縣里,自然也聳動了視聽;但因家里的經(jīng)濟,稍稍寬裕了一點的結果,在我的求學程序上,反而促生了一種意外的脫線。
在外面的學堂里住足了一年,又在各報上登載了幾次詩歌之后,我自以為學問早就超出了和我同時代的同年輩者,覺得按部就班地和他們在一道讀死書,是不上算也是不必要的事情。所以到了宣統(tǒng)二年(一九一〇)的春期始業(yè)的時候,我的書桌上竟收集起了一大堆大學中學招考新生的簡章!比較著,研究著,我真想一口氣就讀完了當時學部所定的大學及中學的學程。
中文呢,自己以為總可以對付的了;科學呢,在前面也曾經(jīng)說過,為大家所不重視的;算來算去,只有英文是頂重要而也是我所最欠缺的一門?!昂?!就專門去讀英文罷!英文一通,萬事就好辦了!”這一個幼稚可笑的想頭,就是使我離開了正規(guī)的中學,去走教會學堂那一條捷徑的原動力。
清朝末年,杭州的有勢力的教會學校,有英國圣公會和美國長老會浸禮會的幾個系統(tǒng)。而長老會辦的育英書院,剛在山水明秀的江干新建校舍,改稱大學。頭腦簡單,只知道崇拜大學這一個名字的我這毛頭小子,自然是以進大學為最上的光榮,另外更還有什么奢望哩?但是一進去之后,我的失望,卻比在省立的中學里讀死書更加大了。
每天早晨,一起床就是禱告,吃飯又是禱告;平時九點到十點是最重要的禮拜儀式,末了又是一篇禱告?!妒ソ?jīng)》,是每年級都有的必修重要課目;禮拜天的上午,除出了重病,不能行動者外,誰也要去做半天禮拜。禮拜完后,自然又是禱告,又是查經(jīng)。這一種信神的強迫,禱告的迭來,以及校內枝節(jié)細目的窒塞,想是在清朝末年曾進過教會學校的人,誰都曉得的事實,我在此地落得可以不說。
這種叩頭蟲似的學校生活,過上兩月,一位解放的福音宣傳者,竟從免費讀書的候補牧師中間,揭起叛旗來了;原因是為了校長褊護廚子,竟被廚子毆打了學膳費全納的不信教的學生。
學校風潮的發(fā)生,經(jīng)過,和結局,大抵都是一樣的;起始總是全體學生的罷課退校,中間是背盟者的出來復課,結果便是幾個強硬者的開除。不知是幸呢還是不幸,在這一次的風潮里,我也算是強硬者的一個。
一九三五年二月十九日
一個人在途上
在東車站的長廊下,和女人分開以后,自家又剩了孤零丁的一個。頻車飄泊慣的兩口兒,這一回的離散,倒也算不得什么特別。可是端午節(jié)那天,龍兒剛死,到這時候北京城里雖已起了秋風,但是計算起來,去兒子的死期,究竟還只有一百來天。在車座里,稍稍把意識恢復轉來的時候,自家就想起了盧騷[1]晚年的作品《孤獨散步者的夢想》頭上的幾句話:
自家除了己身以外,已經(jīng)沒有弟兄,沒有鄰人,沒
有朋友,沒有社會了。自家在這世上,像這樣的,已經(jīng)成了一個孤獨者了。……
然而當年的盧騷還有棄養(yǎng)在孤兒院內的五個兒子,而我自己哩,連一個撫育到五歲的兒子都還抓不??!
離家的遠別,本來也只為想養(yǎng)活妻兒。去年在某大學的被逐,是萬料不到的事情。其后兵亂迭起,交通阻絕,當寒冬的十月,會病倒在滬上,也是誰也料想不到的。今年二月,好容易到得南方,靜息了一年之半,誰知這剛養(yǎng)得出趣的龍兒又會遭此兇疾的呢?
龍兒的病報,本是在廣州得著,匆促北航,到了上海,接連接了幾個北京來的電報。換船到天津,已經(jīng)是舊歷的五月初十。到家之夜,一見了門上的白紙條兒,心里已經(jīng)是跳得慌亂,從蒼茫的暮色里趕到哥哥家中,見了衰病的她,因為在大眾之前,勉強將感情壓住。草草吃了夜飯,上床就寢,把電燈一滅,兩人只有緊抱的痛哭,痛哭,痛哭,只是痛哭,氣也換不過來,更哪里有說一句話的余裕?
受苦的時間,的確脫煞過去得太悠徐,今年的夏季,只是悲嘆的連續(xù)。晚上上床,兩口兒,哪敢提一句話?可憐這兩個迷散的靈心,在電燈滅黑的黝暗里,所摸走的荒路,每會湊集在一條線上;這路的交叉點里,只有一塊小小的墓碑,墓碑上只有“龍兒之墓”的四個紅字。
妻兒因為在浙江老家內,不能和母親同住,不得已,而搬往北京當時我在寄食的哥哥家去,是去年的四月中旬。那時候龍兒正長得肥滿可愛,一舉一動,處處教人歡喜。到了五月初,從某地回京,覺得哥哥家太狹小,就在什剎海的北岸,租定了一間渺小的住宅。夫妻兩個,日日和龍兒伴樂,閑時也常在北海的荷花深處,及門前的楊柳蔭中帶龍兒去走走。這一年的暑假,總算過得最快樂,最閑適。
秋風吹葉落的時候,別了龍兒和女人,再上某地大學去為朋友幫忙,當時他們倆還往西車站去送我來哩!這是去年秋晚的事情,想起來還同昨日的情形一樣。
過了一月,某地的學校里發(fā)生事情,又回京了一次,在什剎海小住了兩星期,本來打算不再出京了,然礙于朋友的面子,又不得不于一天寒風刺骨的黃昏,上西車站去趁車。這時候因為怕龍兒要哭,自己和女人,吃過晚飯,便只說要往哥哥家里去,只許他送我們到門口,記得那一天晚上,他一個人和老媽子立在門口,等我們倆去了好遠,還“爸爸!”“爸爸!”地叫了好幾聲。啊啊,這幾聲慘傷的呼喚,便是我在這世上聽到的他叫我的最后的聲音!
出京之后,到某地住了一宵,就匆促逃往上海。接續(xù)便染了病,遇了強盜輩的爭奪政權,其后赴南方暫住,一直到今年的五月,才返北京。
想起來,龍兒實在是一個填債的兒子,是當亂離困厄的這幾年中間,特來安慰我和他娘的愁悶的使者!
自從他在安慶生落地以來,我自己沒有一天脫離過苦悶,沒有一處安住到五個月以上。我的女人,也和我分擔著十字架的重負,只是東西南北地奔波飄泊。然當日夜難安,悲苦得不了的時候,只教他的笑臉一開,女人和我,就可以把一切窮愁,丟在腦后。而今年五月初十待我趕到北京的時候,他的尸體,早已在妙光閣的廣誼園地下躺著了。
他的病,說是腦膜炎。自從得病之日起,一直到舊歷端午節(jié)的午時絕命的時候止,中間經(jīng)過有一個多月的光景。平時被我們寵壞了的他,聽說此番病里,卻乖順得非常。叫他吃藥,他就大口地吃,叫他用冰枕,他就很柔順地躺上。病后還能說話的時候,只問他的娘:“爸爸幾時回來?”“爸爸在上海為我定做的小皮鞋,已經(jīng)做好了沒有?”我的女人,于惑亂之余,每幽幽地問他:“龍!你曉得你這一場病,會不會死的?”他老是很不愿意地回答說:“哪兒會死的哩?”據(jù)女人含淚地告訴我說,他的談吐,絕不似一個五歲的小孩兒。
未病之前一個月的時候,有一天午后他在門口玩耍,看見西面來了一乘馬車,馬車里坐著一個戴灰白色帽子的青年。他遠遠看見,就急忙丟下了伴侶,跑進屋里去叫他娘出來,說:“爸爸回來了,爸爸回來了!”因為我去年離京時所戴的,是一樣的一頂白灰呢帽。他娘跟他出來到門前,馬車已經(jīng)過去了,他就死勁地拉住了他娘,哭喊著說:“爸爸怎么不家來呀?爸爸怎么不家來呀?”他娘說慰了半天,他還盡是哭著,這也是他娘含淚和我說的。現(xiàn)在回想起來,自己實在不該拋棄了他們,一個人在外面流蕩,致使他那小小的心靈,常有這望遠思親的傷痛。
去年六月,搬往什剎海之后,有一次我們在堤上散步,因為他看見了人家的汽車,硬是哭著要坐,被我痛打了一頓。又有一次,也是因為要穿洋服,受了我的毒打。這實在只能怪我做父親的沒有能力,不能做洋服給他穿,雇汽車給他坐。早知他要這樣地早死,我就是典當強劫,也應該去弄一點錢來,滿足他這點點無邪的欲望。到現(xiàn)在追想起來,實在覺得對他不起,實在是我太無容人之量了。
我女人說,瀕死的前五天,在病院里,他連叫了幾夜的爸爸!她問他:“叫爸爸干什么!”他又不響了,停一會兒,就又再叫起來;到了舊歷五月初三日,他已入了昏迷狀態(tài),醫(yī)師替他抽骨髓,他只會直叫一聲“干嗎?”喉頭的氣管,咯咯在抽咽,眼睛只往上吊送,口頭流些白沫,然而一口氣總不肯斷。他娘哭叫幾聲“龍!龍!”他的小眼角上,就會迸流些眼淚出來,后來他娘看他苦得難過,倒對他說:
“龍!你若是沒有命的,就好好地去罷!你是不是想等爸爸回來?就是你爸爸回來,也不過是這樣地替你醫(yī)治罷了。龍!你有什么不了的心愿呢?龍!與其這樣地抽咽受苦,你還不如快快地去罷!”
他聽了這一段話,眼角上的眼淚,更是涌流得厲害。到了舊歷端午節(jié)的午時,他竟等不著我的回來,終于斷氣了。
喪葬之后,女人搬往哥哥家里,暫住了幾天。我于五月十日晚上,下車趕到什剎海的寓宅,打門打了半天,沒有應聲。后來抬頭一看,才見了一張告示郵差送信的白紙條。
自從龍兒生病以后連日夜看護久已倦了的她,又哪里經(jīng)得起最后的這一個打擊?自己當?shù)骄┲?,見了她的衰容,見了她的淚眼,又哪里能夠不痛哭呢!
在哥哥家里小住了兩三天,我因為想追求龍兒生前的遺跡,一定要女人和我仍復搬回什剎海的住宅去住它一兩個月。
搬回去那天,一進上屋的門,就見了一張被他玩破的今年正月里的花燈;聽說這張花燈,是南城大姨媽送他的,因為他自家燒破了一個窟窿,他還哭過好幾次來的。
其次,便是上房里磚上的幾堆燒紙錢的痕跡!系當他下殮時燒給他的。
院子里有一架葡萄,兩棵棗樹,去年采取葡萄棗子的時候,他站在樹下,兜起了大褂,仰頭在看樹上的我。我摘取一顆,丟入了他的大褂兜里,他的哄笑聲,要繼續(xù)到三五分鐘。今年這兩棵棗樹,結滿了青青的棗子,風起的半夜里,老有熟極的棗子辭枝自落。女人和我,睡在床上,有時候且哭且談,總要到更深人靜,方能入睡。在這樣的幽幽的談話中間,最怕聽的,就是這滴答的墜棗之聲。
到京的第二日,和女人去看他的墳墓。先在一家南紙鋪里買了許多冥府的鈔票,預備去燒送給他。直到到了妙光閣的廣誼園塋地門前,她方從嗚咽里清醒過來,說:“這是鈔票,他一個小孩如何用得呢?”就又回車轉來,到琉璃廠去買了些有孔的紙錢。她在墳前哭了一陣,把紙錢鈔票燒化的時候,卻叫著說:
“龍!這一堆是鈔票,你收在那里,待長大了的時候再用,要買什么,你先拿這一堆錢去用罷!”
這一天在他的墳上坐著,我們直到午后七點,太陽平西的時候,才回家來。臨走的時候,他娘還哭叫著說:
“龍!龍!你一個人在這里不怕冷靜的么?龍!龍!人家若來欺你,你晚上來告訴娘罷!你怎么不想回來了呢?你怎么夢也不來托一個的呢?”
箱子里,還有許多散放著的他的小衣服。今年北京的天氣,到七月中旬,已經(jīng)是很冷了。當微涼的早晚,我們倆都想換上幾件夾衣,然而因為怕見到他舊時的夾衣袍襪,我們倆卻盡是一天一天地挨著,誰也不說出口來,說“要換上件夾衫”。
有一次和女人在那里睡午覺,她驟然從床上坐了起來,鞋也不拖,光著襪子,跑上了上房起坐室里,并且更掀簾跑上外面院子里去。我也莫名其妙跟著她跑到外面的時候,只見她在那里四面找尋什么,找尋不著,呆立了一會,她忽然放聲哭了起來,并且抱住了我急急地追問說:“你聽不聽見?你聽不聽見?”哭完之后,她才告訴我說,在半醒半睡的中間,她聽見“娘!娘!”地叫了兩聲,的確是龍的聲音,她很堅定地說:“的確是龍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