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老手
近讀國內(nèi)新版的《蔣經(jīng)國傳》,有一節(jié)讓我感動。
蔣方良當(dāng)年不顧一切地嫁給了蔣經(jīng)國,轟轟烈烈地從俄國跟到中國,最后又跟到孤島臺灣。在她人生的中途蔣經(jīng)國還曾背叛過她,鬧得世界上無人不知,她最終還是全部接受下來,包括蔣經(jīng)國的思想及其一切。但到了晚年,蔣方良非常孤獨,兒子先她而死,自己的身體又不好……
已當(dāng)了多年“總統(tǒng)”的蔣經(jīng)國,無論多忙,每晚上必坐在蔣方良的床邊,雙手久久地拉著夫人的兩只手。有話就說兩句,沒有話就這么拉著手對坐一兩個小時。天天如此,直到他逝世。
這就是拉老手!
而現(xiàn)代人則不喜歡拉老手,說“拉著老婆的手,好像自己的左手拉右手”。更希望拉情人的手或一切小姐的手,說“拉著小姐的手,一下子回到十八九”!
但,一般人還更習(xí)慣于拉小手。孩子是各家的“小皇帝”,在大街上或公園里人們見慣了爺爺、奶奶們的老手拉小手,或年輕父母們的大手拉著孩子的一雙小手。社會開放,生活在變,人們在公眾場合也經(jīng)常見到親親熱熱的青年男女拉著手,甚或勾肩搭背,相擁相吻,也習(xí)以為常了,既不會大驚小怪,也不會為之特別感動。
于是,城市里最美的一景,是恩恩愛愛的老夫妻,手拉著手,相依傍,相扶持,散步,逛街,遛公園?;蜉p聲說著什么,或一言不發(fā),在浮躁的城市生活中現(xiàn)出一種超然物外的寧靜、平和,卻又是那樣和諧,令人感到舒服、艷羨。
認(rèn)為心的交流、情的交流乃至愛的交流,只是青年人的權(quán)利,到了老年夫妻就變成“伴兒”了,這是一種誤解?!鞍閮骸庇懈鞣N各樣,簡單地相守,缺情少趣,麻木疲沓地等待死神的召見,也叫做伴兒。心心相印,越老越相互依戀,欲沒有了,情卻加重了,越活越有趣,這也叫伴兒。
老了也要拉拉老手,要有肌膚的接觸。事實證明,那些越老越恩愛,同出同進,同說同笑的夫妻,不僅健康快樂,壽命也長。
老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快樂減少了。要快樂就必須有接觸、有交流。不能隔離自己,疏遠親人和朋友,成天裝出一副“老正經(jīng)”的樣子。
有夫妻間的交流,還要有跟社會和他人的交流。傍晚或早晨,城市里的許多公園基本上變?yōu)槔先斯珗@,幾個或十幾個老人圍在一起說說笑笑,練功壓腿,或扭或跳,交流著各種各樣的社會新聞、小道消息,哪怕是發(fā)牢騷,傳閑話,張家長,李家短,也能排遣孤獨和郁悶。
孤獨是老年人最可怕的殺手,而自我封閉正是縱容孤獨。被孤獨越纏越緊,就會出事。
有一種夫妻,上了年紀(jì)之后變得相互無話可說了。仿佛一輩子的話早說光了,變成了啞伴兒。生活失去了聲音也便失去了色彩,失去了許多歡樂,變得枯燥漫長,精神委頓、厭世。寶貴的生命變成了一種痛苦的消耗。其實,你不想用“口語”,不是還有“手語”嗎?老手一拉,心就通了,這叫“一通百通”,此時無聲勝有聲!
有人退休或離職后,便覺得被社會拋棄了,不愿出門,不想見人,對一切都看不慣。其實是一種膽怯,越退越?jīng)]路,越縮屬于自己的空間就越小。出問題的大多是這種人,或精神崩潰,或過早地謝世。,
有句老話叫“只有享不了的福,沒有受不了的累”?,F(xiàn)在倒過來了,受累是享福,享福是受罪。有人忙碌了大半輩子,到老年卻忍受不了清閑,變得精神恍惚。
閑——意味著無用,意味著多余。忙碌的人年輕。所以常有這樣的事情發(fā)生,上班的時候人是好好的,退休后一年半載人就完了。
人是感情動物,無法在沒有感情的沙漠中生活。人是社會動物,與社會隔絕人也無法存活。
法國一著名的洞穴家維羅妮凱,曾創(chuàng)造了在八十二米深的洞穴中獨自生活了一百一十天的世界紀(jì)錄,最后卻精神錯亂,“在地下看到了不可理解的現(xiàn)象”……于去年自殺身亡。
最近北歐則爆出另一則驚人的新聞,七年前兩對夫婦在滑雪時遇雪崩,落進一個山洞,山洞很深,無法爬出來,里邊卻有水,有昆蟲。更重要的是他們有四個人,像個小社會一樣,大家有感情,有交流,相互鼓勵,相互支持,吃昆蟲,喝生水。七年后被救出來,除去面色蒼白,營養(yǎng)不良,基本上是健康的。
心寬者體健,那些樂樂呵呵,能上能下,能富能窮,能高能低的人沾光,興趣多多,希望多多。廠長不當(dāng)了可以去看自行車,處長下臺了可以找個地方去守夜看大門,局長不當(dāng)了可以去東跑西顛聯(lián)系業(yè)務(wù),正式工人當(dāng)不成了可以去找點臨時的活干,實在找不到活干,玩兒也要玩出點花樣兒,游泳、下棋,湊到人堆里聊天,都是不用花錢的??傊荒馨炎约宏P(guān)在家里發(fā)悶、發(fā)傻、發(fā)呆。
應(yīng)該提倡每個單位在組織老職工外出參觀旅游時,允許帶老伴兒。文明的社會提倡“拉老手”。
有些人恰恰到了老年才會體驗到自己的青春。
1982年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