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財神
年初一上午忙著招待拜年客人。街上擠滿了穿新衣服的農(nóng)民,男女老幼,熙熙攘攘,吃燒賣、上酒館、買花紙(年畫)、看戲法,到處擁擠,而最熱鬧的是賭攤。原來從初一到初四,這四天是不禁賭的。擲骰子、推牌九,還有打?qū)殻欢岩欢训娜?,個個興致勃勃,連警察也參加在內(nèi)。下午街上較清,但賭攤還是鬧熱,有的通夜不收。
初二開始,鎮(zhèn)上的親友來往拜年。我父親戴著紅纓帽子,穿著外套,帶著跟班出門。同時也有穿禮服的到我家拜年。如果不遇,留下一張紅片子。父親死后,母親叫我也穿著禮服去拜年。我實在很不高興。因為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穿大禮服上街,大家注目,有譏笑的,也有嘆羨的,叫我非常難受。現(xiàn)在回想,母親也是一片苦心。她不管科舉已廢,還希望我將來也中個舉人,重振家聲,所以把我如此打扮,聊以慰情。
正月初四,是新年最大的一個節(jié)日,因為這天晚上接財神。別的行事,如送灶、過年等,排場大小不定,有簡單的,有豐盛的,都按家之有無。獨有接財神,家家鄭重其事,而且越是貧寒之家,排場越是體面。大約他們想:敬神豐盛,可以邀得神的恩寵,今后讓他們發(fā)財。
接財神的形式,大致和過年相似,兩張桌子接長來,供設(shè)六神牌,外加財神像,點起大紅燭。但不先行禮,先由父親穿了大禮服,拿了一股香,到下西弄的財神堂前行禮,三跪九叩,然后拿了香回來,插在香爐中,算是接得財神回來了。于是大家行禮。這晚上金吾放夜,市中各店通夜開門,大家接財神。所以要買東西,哪怕后半夜,也可以買得。父親這晚上興致特別好,飲酒過半,叫把譚三姑娘送的大萬花筒放起來。這萬花筒果然很大,每個共有三套。一枝火樹銀花低了,就有另一枝繼續(xù)升起來,凡三次。譚福山做得真巧?!覀兎糯笕f花筒時,為要盡量增大它的利用率,邀請所有的鄰居都出來看。作者譚福山也被邀在內(nèi)。大家聞得這大萬花筒是他作的,都向他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