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T14 影視演員到底該用什么“爵”來飲酒

裝作有閑:淺考古與非考古隨筆 作者:許宏 著


T14 影視演員到底該用什么“爵”來飲酒

關(guān)于爵究竟是飲酒器還是斟酒器的討論,已曠日持久,至今聚訟紛紜。有網(wǎng)友注意到,在《最早的中國》中我是持“爵是一種小型溫酒和注酒器”的觀點的:

我們在古裝戲中經(jīng)??梢钥吹酵豕F族們舉爵干杯的場面,爵是否是直接用來飲酒的,卻仍存疑問。陶爵中一直有夾砂陶存在,且在有些陶爵的底部發(fā)現(xiàn)煙炱的痕跡,說明它具有溫酒的功能。把溫好的酒由爵倒入觚中飲用,可能是較為合理的解釋。

大家很關(guān)心,書中又未能展開來談,這里就再稍作分析。我們從一則不同意爵為斟酒(注酒)器的文章談起(為方便夾敘夾議,先注明引文出處。薛理勇:《爵是古代的飲酒器具》,《食品與生活》1996年第5期)

把青銅爵釋為“斟酒器”并不是上海博物館專家們首先發(fā)明的。1975年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在偃師的“二里頭文化”墓葬中,出土一只爵身鑄有乳釘紋的爵,并定名為“乳釘紋爵”,它是商代早期的遺物,該爵也是帶“流”和“尾”的三足爵,總高22.5厘米,從“流”至“尾”長31.5厘米。由于“流”長約13厘米,于飲酒略有不便,于是河南省考古專家參照現(xiàn)代人飲酒用杯的習慣,猜測“乳釘紋爵”不是直接用于飲酒的,而是與現(xiàn)代的壺一樣,是用于斟酒的。

……但是這只乳釘紋爵去足后爵身僅高約14厘米,最大口徑約10厘米,腰部直徑不足5厘米,容量不足300毫升,古代沒有蒸餾酒,商代的酒相當于現(xiàn)在的水酒,酒精度一般在7度(絕對濃度為10~11度),所以現(xiàn)代人飲水酒用大杯,就如飲啤酒一樣,商代是飲酒亡國的,飲酒器的容量較大,如通常被叫作觚、斝、觶等飲酒器的容量均超過500毫升,大的超過1000毫升,按常理或現(xiàn)代的飲酒習慣,斟酒器即酒壺,飲酒器即酒杯,酒壺的容量肯定比酒杯大,而且大許多倍;而乳釘紋爵的容量不及當時飲酒用的觚等容量的一半或一半以下,人們也不能接受“壺”比“杯”小的瞎猜,所以河南考古專家的猜測根本不能被人們接受,僅是一種自說自話而已……

只要一瞥,也就知道類似的器物是否適于飲酒。不惟槽狀長流的青銅爵,我們看流行于二里頭早期的管流陶爵,適于嘴對嘴地飲酒?

容量問題,的確是把爵推定為斟酒器不太好解釋的地方,有學者進而推測其有以香料調(diào)酒的功能。作者下文的推測或可解釋為什么“爵的容量不及當時飲酒用的觚等容量的一半或一半以下”:

爵既是飲酒器,也是告誡人們節(jié)制飲酒的酒器,所以爵成了一種定量酒器。周朝規(guī)定,筵席上飲酒以三爵為限,如《禮記》中所講:“君子之飲酒也,受一爵而色灑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禮已三爵而油油以退……”

大概爵是一種定量的酒器,所以周代爵也成為文人雅集中罰酒的專用酒器。

在推杯換盞中以小酒盅為量器的做法,至今仍盛行。

當人們根據(jù)商代早期的乳釘紋爵的造型推斷原始的爵是一種斟酒器時,不能把爵說成是一成不變之物,它就永遠是“斟酒器”。

先秦文獻中關(guān)于“爵”的記錄實在太多了。《周易·中孚·九二》爻辭中講:“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這里的“爵”即酒杯,引申義作酒;《詩經(jīng)·小雅·賓之初筵》中講:“酌彼康爵,以奏爾時”,這里的“爵”就是飲酒用的酒杯;《禮記》中講“孟春三月,天主載耒耜,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躬耕帝籍,反(返),執(zhí)爵于大寢;三公九卿,諸侯大夫皆御命,曰:‘勞酒’”,顯然,至少在西周,爵就是酒杯,而不是其他東西。

爵在西周是作為酒杯而廣為使用的,這是史實。但是從商初至西周的幾百年歷史中,尤其是周革商命后,爵的造型和用途也發(fā)生變化。首先在用途上,爵由原來的斟酒器(姑且算它是斟酒器)逐漸蛻變?yōu)轱嬀破?,原來太長的“流”不適宜飲酒,必須縮短,為了保持平衡,與“流”對稱的“尾”也相應(yīng)縮短,所以西周的爵已從原來的長“流”長“尾”蛻變?yōu)槎獭傲鳌倍獭拔病保@于飲酒就方便多了。

看來,接受不了“河南考古專家的猜測”的作者,最后還是認可了早期爵“太長的‘流’不適宜飲酒”的特點和可能的斟酒功能。西周爵變得便于飲酒的觀點則富于啟發(fā)性。

古代器物,頗可能一器多用。多數(shù)學者推斷起來也不敢自負。上引拙著《最早的中國》,對古裝戲中舉爵干杯的場面就只是“仍存疑問”而已,認為其注酒的功能,也僅認為“可能是較為合理的解釋”。大家都是在推測。

商代早期的爵是斟酒器僅是一種猜測,這種猜測在許多方面講不通,而西周以后的爵肯定是用于飲酒的,請影視演員大膽地用爵飲酒吧。

從古代文獻的記述看,作者文末對西周以后的爵用于飲酒的“肯定”,是可以肯定的。關(guān)鍵的問題是,西周以后的爵還是我們特指的三足有流酒器嗎?

這個一定要搞清楚。我們引酒器專家杜金鵬先生的論證(《商周銅爵研究》,《考古學報》1994年第3期)作為收束:

綜合幾十年來的考古材料知道,陶爵大約絕跡于殷周之際,而銅爵不見于西周以后。但東周以來的文獻典籍,卻常常說當時以爵飲酒……現(xiàn)在我們可以斷定,文獻所見東周秦漢時代的所謂爵,與商周陶爵、銅爵毫不相干。

自考古學在中國興起,各地出土的陶、銅爵數(shù)以千計,傳世銅爵亦數(shù)目可觀,其中年代明確者,沒有一件是晚于西周者(宋元以來的仿古制品除外)。

爵在古代可泛指一切酒禮器,甚至一些西周青銅食器也往往自銘為爵。東周以來的所謂爵,多屬泛稱,指一切飲酒之具。

考古發(fā)現(xiàn)的東周以來的飲酒之具,與商代和西周銅爵皆不類?!瓥|周飲酒之具主要是角杯和耳杯?!瓘臐h代人對于爵的描述,也可看出其所指絕非商周銅爵之類器物。

爵的復出,大概是宋元以來的事情。

看來,影視演員到底應(yīng)該用什么“爵”來飲酒,仍是個不大不小的問題。

最后,杜金鵬先生同意爵之功用上的“亦飲亦溫說”。溫酒飲酒之道,蓋亦以中庸為上吧。

2011年7月18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