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9 準制服

山南水北 作者:韓少功


09 準制服

同我一起下鄉(xiāng)的有妻子,還有姐姐和姐夫——他們從四川省一個大企業(yè)退休,這次一起來轉(zhuǎn)業(yè)務農(nóng)。他們雖然沒有當過知青,但在大學時代參加過下鄉(xiāng)“社教”和支農(nóng),對農(nóng)村并不完全陌生。

村民們對我們的開荒有些好奇,挑剔我們的動作卻贊許我們的工效,懷疑我們的理由卻參與我們的規(guī)劃。有的還給我們挑來豬糞和草灰。看到我們腳上的黃鞋子,他們臉上多有驚訝之色。我這才注意到,他們腳下已見不到這種鞋子。哪怕是一位老農(nóng),出門也經(jīng)常踏一雙皮鞋——盡管皮鞋可能蒙有塵灰甚至豬糞,破舊得像一只只咸魚。年輕女子們當然更多一些講究,腳下如果不是高跟鞋,就一定是松糕鞋——那種鞋底厚若磚塊的日本樣式??赡芤涣硕嗑茫齻冞€會緊緊盯上吊帶裙、露背裝、指甲油、眼睫膏一類,一個個身體全方位裝修升級,隨時準備踏上V I P晚宴的紅地毯。

西裝成衣眼下太便宜了,已經(jīng)普及到絕大多數(shù)青壯年男人,成了一種鄉(xiāng)村準制服。不過,穿準制服挑糞或者打柴,撒網(wǎng)或者喂豬,衣型與體型總是別扭,裁線與動作總是沖突。肩墊和袖扣的無用自不用說,以挺刮取代輕便也毫無道理。如果頻頻用袖口來擦汗,用衣角來擦拭煙筒,再在西裝下加一束腰的圍兜,或者在西裝上加一遮陽的斗笠,事情就更加有點無厘頭式了。好在這是一個怎樣都行的年頭。既然城里人可以把京劇唱成搖滾,可以把死嬰和馬桶搬進畫展,山里人為什么不能讓西裝兼容圍兜和斗笠?難道只準小資放火,不準農(nóng)夫點燈?

老五就總是穿上這么一件。一定是好些天沒有換洗,一定是穿得過于多功能,他的西裝已像硬硬的鎧甲,而且是成人鎧甲套在娃娃身上,甲片長得幾可護膝。我問他為什么買得這么大。他興沖沖地說:“大號小號都是一個價。我揀大號的買,合算!”

他不過是買衣時想多謀幾寸布。

端午節(jié),我應邀去縣城,參加祭祀屈原的大典。到了那里我才知道,身為陪祭的主賓之一,我必須穿上我家沒有的西裝。主人倒是很熱情,馬上從某照相館給我借來一套,讓我臨時換上??上н@一套太小,箍在我的身上,不僅把我捆成了一個粽子,而且熱得我滿頭大汗,似乎我一面對屈原就有不可明言的緊張和羞愧。

身旁的臺灣詩人余光中先生,湖南作家譚談先生,都對我的滿頭大汗都投來同情目光。不知是誰遞給我擦汗的紙巾。

我只能苦笑:“屈原是一老外吧?不然為什么大家都穿西裝來見他?”

他們付之一笑。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