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茶陵老街

醉美大院 作者:張冬嬌 著


茶陵老街

如今,老街依然保留著“終九總”格局。除了“三總”至“七總”的街道在民國時期稍微拓寬能通大型汽車外,其他街道的走向、長度、寬度都沒變。

有著近八百年歷史的茶陵老街,有至今保存完好的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茶陵古城墻;有近八百年的國寶級文物古跡茶陵鐵牛;有茶陵縣工農(nóng)兵政府舊址;有五百多年歷史,在茶陵規(guī)模最大、影響最為深遠的洣江書院;還有文廟、城隍廟、東門塔、進士長廊、梳妝臺、三總橋,蓮華庵、法華庵、定林寺等古跡和遺址;有一百五十余棟保持相對完好的古民居、古院落及明清時代的商鋪……茶陵老街雖然沒有云南麗江古鎮(zhèn)那樣艷麗迷人,但它有獨特的真誠、淳樸和自然之韻味。

這些古跡中,歷史最為悠久的當(dāng)屬茶陵古城墻和茶陵鐵牛。茶陵古城墻遺址總長為三千三百五十三米,集軍事防御和堤防于一體,具有“城身表里皆石”的獨特構(gòu)造。城西至南一段約六百米的城墻是湖南省境內(nèi)唯一保存完好的宋代始筑的古城墻,包括完好無損的西門迎湘門和南門迎薰門,也是湖南省歷史文化名城和湖南省百景之一,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八百年來,它雄踞在這里,就像一位巨人忠實地守護著這方百姓。

和古城墻一樣同屬于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茶陵鐵牛,位于洣水河畔古城墻旁。當(dāng)年,縣令劉子邁為殺水勢修建城墻而鑄鐵犀,他怎么也沒有想到,在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地浸潤和熏陶下,這只鐵犀在不知不覺中向內(nèi)轉(zhuǎn)化成一種力量和勇氣的象征,一種勤勞勇敢、堅韌拼搏品質(zhì)的象征,這便是人們常說的“茶陵牛”精神。也許是歷史上的某種巧合,茶陵鐵牛與茶陵人民在內(nèi)在秉性上有著天然的相似。據(jù)清同治年間《茶陵州志》記載:茶陵人“其性決烈而勁直”“直而不屈”“樸而不華”且“農(nóng)勤于耕,士勤于學(xué)”,這些個性特征正好吻合了牛的勤勞樸實、吃苦耐勞、堅韌不屈、無私奉獻的秉性,集中體現(xiàn)了“茶陵?!本瘛!安枇昱!?,如今成了茶陵人的自稱,也成了株洲人、湖南人對茶陵人稱贊的美譽。而茶陵縣,也因此被稱為“犀城”。

近八百年來,茶陵老街涌現(xiàn)了四十多位清官廉吏,他們有知州、縣丞、學(xué)正、典史、茶陵衛(wèi)守備等。他們有上級派來茶陵考核的,有升任的,有貶任的,有調(diào)任的,有以秀才身份被委任官職的。不管怎么來的,他們都來自外鄉(xiāng),與茶陵人民沒有任何血脈親情關(guān)系,但是他們卻把這里的百姓當(dāng)親人,恪守著州衙戒石坊上的“清、慎、勤”三字箴言,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們的人格魅力和精神世界,在一定程度上扭轉(zhuǎn)了地方的不良風(fēng)氣,也為其他人做出了表率。

茶陵縣自古以來學(xué)風(fēng)濃郁,人文鼎盛,“茶陵學(xué)校于湖湘為盛”,連解縉都留下了“莫道秩溪無好景,五更猶聽讀書聲”的詩句。近八百年來,從這塊土地上走出了一百多名進士和劉三吾、李東陽、張治、彭維新四位大學(xué)士,成為有名的進士之鄉(xiāng),有“四相文章冠兩朝”的美譽。一百多名進士中,沒有一位貪官或奸臣。他們懷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心,勤政為民、廉潔奉公、剛正不阿、潔身自好。一個個熟悉的名字,如同群星閃爍,光耀茶鄉(xiāng)。

近代歷史上,從這塊土地上,還走出了幾十位將軍,走出了共和國十幾萬威武的士兵,又成為有名的將軍之鄉(xiāng)。一代代人,他們的個性極其相似,血脈里都流著茶陵牛的氣質(zhì)。這只昂首臥伏、目光炯炯的鐵牛和旁邊的古城墻一起構(gòu)成了這方民眾的圖騰,成為富有傳奇色彩的一個民間神物。

茶陵老街是古代封建社會地方政治文化中心的一個縮影,其獨特的文化底蘊,是在中華民族深厚的儒釋道文化基礎(chǔ)上,在歷代官員和地方紳士的影響下,與地方風(fēng)土人情共同孕育而成的。它們是犀城的根與魂,是我們共同的精神基因。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