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化稍息

李鴻章看球 作者:李國文


文化稍息

前些日子,在電視新聞里,看到日本的里千家,來中國表演茶道。

據(jù)說,茶道原是出自中國本土,后來,失傳了。幸好我們的近鄰,替我們保存了這份古董,否則,還以為我們的老祖宗,也和我們現(xiàn)在一樣喝酒,沒有什么講究咧!

一看日本茶道,便會發(fā)現(xiàn)咱們中國的功夫茶,大概是古代中國茶道的孑遺了。

應(yīng)該承認,日本茶道比之潮汕地區(qū)的功夫茶,那套程式,要古雅莊重得多,也斯文講究得多,文化韻味自然更濃郁一點。我在福建南部海邊農(nóng)村,品嘗過一位老先生為我燒的功夫茶,自然是相當?shù)氐赖牧?。安溪鐵觀音,武夷大紅袍,加上閩南地下的礦泉,還未沾唇,已被茶醉。那壺、杯和濾水器皿,那沏茶的套路,以及韓信點兵,關(guān)公巡城的茶式,也頗具莊嚴隆重之意?;叵肫饋?,與里千家的表演,多少還有一點神似之處。因此說日本的茶道,是在唐代由中國傳到東瀛去的,大概不假,可見中國的文化在世界范圍里的影響。

顯然在唐以前,中國人是這樣溫文爾雅地品茶的,現(xiàn)在除了閩粵的功夫茶,還能依稀留有一絲古風(fēng)外,古代的喝茶方式,在當代中國,早蕩然無存了??扇毡救藢W(xué)了回去,能成為一門茶道,保留至今,綿亙不絕,著實令人敬佩。茶道所體現(xiàn)的文化品位,禪宗修養(yǎng),典繁雅致,返璞歸真的境界,不但原封不動保持下來,而且發(fā)揚光大。作為發(fā)源地的中國卻失傳滅絕,于是,茶道和柔道、相撲一樣,成了人家日本民族的特有文化,這真是使大唐后代的中國人,說起來有點臉紅。

看到了里千家的茶道精彩表演,頓時想到自己,也算喝了幾十年的茶客了,對世界上第一部有關(guān)茶的專著,了無所知,是說不過去的。無論如何,唐代陸羽的《茶經(jīng)》,稍后宋代蔡襄的《茶錄》,和指南針、火藥、造紙、印刷術(shù)四大發(fā)明一樣,和最早的日食記錄在我國一樣,和其他許多我們老祖宗的創(chuàng)造一樣,曾經(jīng)處于世界領(lǐng)先地位。

這個文化古國的冠軍,也是別人休想奪走的,中國人最揚眉吐氣的,還不是從地底下,隨便一挖,就是幾千年的文物嗎?那時候,外國人還披著獸皮,在山洞里蜷縮著咧!

這樣,我就興致勃勃地逛開舊書店了,打算去買這兩部古籍,給自己振奮一下。這起勁當中,我知道是有心理上的不平衡在內(nèi)的。但遺憾,滿城跑下來,不但失衡依舊,倒更增添了幾分哭笑不得的懊惱。因為所有這些與古老文化相聯(lián)系的書店,都立正稍息,向后轉(zhuǎn),靠邊站了。

還振作什么呢?西單的舊書店,我在三年災(zāi)荒時期,曾在那兒賣過心愛的書籍,以解燃眉之急。賣書的錢,可以填飽饑腸轆轆的肚子,我是忘不了那家中國書店的。但這家店沒有了,原址已成購物中心,而書店的小小鋪面,寒磣得連個招牌都掛不出來,躲在一條胡同旮旯里,非有心人,輕易是找不到的了。東單的舊書店,我在那里買到過線裝的《元曲選》、《綴白裘》?,F(xiàn)在的門面已被一家時裝公司,擠掉三分之二,余下的地方,去掉樓梯過道,人都轉(zhuǎn)不開身。到了王府井一看,書店里找不到《茶經(jīng)》、《茶錄》,但音響器材,服裝玩具,鐳射唱片,文化用品,卻堆滿在原來應(yīng)該賣書的柜臺上。

東安市場里的書店,當年我曾在那兒消磨不少時光,原來的那一連串的舊書攤,和琉璃廠一樣,是具有文物意義的遺址。但每改建一次,書店面積就縮小一點?,F(xiàn)在港商大舉投資,準備大興土木,開始拆遷動工。誰知道將來這個商業(yè)中心建成了,其中還會不會有一間古舊書店,恐怕也難預(yù)卜了。

我站在那兒,買《茶經(jīng)》的事倒撂在一邊了。不禁在想,像中國這樣一個五千年的文化古國,竟連一家像樣的古舊書店,也被擠得無棲身之處;究竟中國的古在哪兒?文在哪兒?豈不是很成疑問了嗎?

會不會在將來的某一天,像在中國已絕跡的“茶道”一樣,又有什么日本人,到我們中國表演失傳的“書店道”呢?

這事也難說,對不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