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四

陶庵夢憶·西湖夢尋 作者:[明]張岱


卷四

不系園[1]

甲戌十月[2],攜楚生住不系園看紅葉[3]。至定香橋[4],客不期而至者八人:南京曾波臣[5],東陽趙純卿,金壇彭天錫[6],諸暨陳章侯,杭州楊與民、陸九、羅三,女伶陳素芝。余留飲。章侯攜縑素為純卿畫古佛[7],波臣為純卿寫照,楊與民彈三弦子,羅三唱曲,陸九吹簫。與民復(fù)出寸許紫檀界尺,據(jù)小梧,用北調(diào)說《金瓶梅》一劇,使人絕倒。是夜,彭天錫與羅三、與民串本腔戲[8],妙絕;與楚生、素芝串調(diào)腔戲[9],又復(fù)妙絕。章侯唱村落小歌,余取琴和之,牙牙如語。純卿笑曰:“恨弟無一長,以侑兄輩酒?!庇嘣唬骸疤婆釋④姇F居喪[10],請吳道子畫天宮壁度亡母[11]。道子曰:‘將軍為我舞劍一回,庶因猛厲以通幽冥?!瘯F脫缞衣[12],纏結(jié),上馬馳驟,揮劍入云,高十?dāng)?shù)丈,若電光下射,執(zhí)鞘承之,劍透室而入,觀者驚栗。道子奮袂如風(fēng),畫壁立就。章侯為純卿畫佛,而純卿舞劍,正今日事也。”純卿跳身起,取其竹節(jié)鞭,重三十斤,作胡旋舞數(shù)纏[13],大噱而罷。

【注釋】

[1]不系園:明末富商汪然明在西湖所建的游船,得名于《莊子·列御寇》:“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虛而遨游者也?!?/p>

[2]甲戌:崇禎七年,即1634年。

[3]楚生:朱楚生,戲曲女藝人,詳見本書卷五《朱楚生》。

[4]定香橋:又名石平橋,位于今杭州西湖花港觀魚景點(diǎn)附近。

[5]曾波臣:曾鯨(1568~1650),字波臣,中國明代畫家。一生往來江浙一帶,為人寫真。擅畫肖像,從學(xué)者甚眾,遂形成“波臣派”。

[6]彭天錫:中國明末業(yè)余戲曲演員,擅演凈、丑戲,以扮演權(quán)奸之類的反面人物見長。

[7]縑素:細(xì)絹,可供書畫。

[8]本腔戲:即昆曲,又稱昆劇、昆腔、昆山腔,是中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

[9]調(diào)腔戲:明末流行于杭州、紹興一帶的劇種。

[10]裴將軍旻:唐開元年間人,詩人李白曾從其學(xué)劍。文宗時(shí),稱李白的詩、張旭的草書、裴旻的劍舞為“三絕”,世人譽(yù)其為“劍圣”。

[11]吳道子(約680~759):唐朝著名畫家,是中國山水畫的祖師,被后人尊稱為“畫圣”,素有“吳帶當(dāng)風(fēng)”的美譽(yù)。

[12]缞(cuī)衣:孝服。

[13]胡旋舞:由西域康居傳來的民間舞,以各種旋轉(zhuǎn)為特色。

秦淮河房[1]

秦淮河河房,便寓、便交際、便淫冶,房值甚貴,而寓之者無虛日。畫船簫鼓,去去來來,周折其間。河房之外,家有露臺,朱欄綺疏,竹簾紗幔。夏月浴罷,露臺雜坐。兩岸水樓中,茉莉風(fēng)起動兒女香甚。女各團(tuán)扇輕绔,緩鬢傾髻,軟媚著人。年年端午,京城士女填溢,競看燈船。好事者集小篷船百什艇,篷上掛羊角燈如聯(lián)珠,船首尾相銜,有連至十余艇者。船如燭龍火蜃[2],屈曲連蜷,蟠委旋折,水火激射。舟中鈸星鐃[3],宴歌弦管,騰騰如沸。士女憑欄轟笑,聲光凌亂,耳目不能自主。午夜,曲倦燈殘,星星自散。鐘伯敬有《秦淮河燈船賦》[4],備極形致。

【注釋】

[1]秦淮河:古稱龍藏浦,后稱淮水,秦淮河大部分在南京境內(nèi),是南京主城最大的地區(qū)性河流,其中流經(jīng)南京城內(nèi)的一段被稱為“十里秦淮”。

[2]蜃(shèn):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一種海怪。

[3]鈸(bó):銅質(zhì)圓形的打擊樂器,兩個(gè)圓銅片,中心鼓起成半球形,正中有孔,可以穿綢條等用以持握,兩片相擊作聲。星:碰鈴,也稱“碰鐘”,在古代稱“號”,兩只為一副。碰鈴用黃銅制作,音色清脆、悅耳,如銀鈴一般。鐃(náo):銅質(zhì)圓形的打擊樂器,比鈸大。

[4]鐘伯敬:鐘惺(1574~1624),字伯敬,一作景伯,號退谷、止公居士,明代文學(xué)家。

兗州閱武[1]

辛未三月[2],余至兗州,見直指閱武[3]。馬騎三千,步兵七千,軍容甚壯。馬蹄卒步,滔滔曠曠,眼與俱駛,猛掣始回。

其陣法奇在變換,旍動而鼓[4],左抽右旋,疾若風(fēng)雨。陣既成列,則進(jìn)圖直指前,立一牌曰:“某陣變某陣”。連變十余陣,奇不在整齊而在便捷。扮敵人百余騎,數(shù)里外煙塵坌起。迾卒五騎[5],小如黑子,頃刻馳至,入轅門報(bào)警[6]。建大將旗鼓,出奇設(shè)伏。敵騎突至,一鼓成擒,俘獻(xiàn)中軍[7]。內(nèi)以姣童扮女三四十騎,荷旃被毳[8],繡袪魋結(jié)[9],馬上走解[10],顛倒橫豎,借騎翻騰,柔如無骨。樂奏馬上,三弦、胡撥、琥珀詞、四上兒、密失叉兒機(jī)、僸佅兜離[11],罔不畢集,在直指筵前供唱,北調(diào)淫俚,曲盡其妙。是年,參將羅某,北人,所扮者皆其歌童外宅[12],故極姣麗,恐易人為之,未必能爾也。

【注釋】

[1]兗(yān)州:古州名,我國古代九州之一。漢武帝置十三郡刺史。轄區(qū)約當(dāng)今山東西南部,明代為兗州府。

[2]辛未:崇禎四年,即1631年。

[3]直指:漢武帝時(shí)朝廷設(shè)置的專管巡視、處理各地政事的官員,也稱“直指使者”。因出巡時(shí)穿著繡衣,故又稱“繡衣直指”,或稱“直指繡衣使者”。

[4]旍(jīng):古同“旌”,令旗。

[5]迾(liè)卒:擔(dān)任警戒的士卒。

[6]轅門:古時(shí)軍營的門或官署的外門。

[7]中軍:主將的代稱。春秋時(shí)期,行軍作戰(zhàn)分左、右、中或上、中、下三軍,主將在中軍指揮,后世遂以其稱主將。

[8]旃(zhān):同“氈”,毛氈。

[9]袪(qū):袖口。魋(tuí):結(jié)成椎形的髻。

[10]走解:騎者在馬上表演技藝,古代百戲之一,約起于金元之時(shí),初為宮廷戲,后泛稱馬上的技藝表演。

[11]胡撥、琥珀詞:即火不思,是蒙古族彈撥弦鳴樂器。曾譯虎撥思、琥珀詞、琥珀槌、好比斯、和必斯、胡不思、胡撥等(均為蒙古語音譯,即琴的意思)。僸佅(jìnmài)兜離:我國古代少數(shù)民族音樂名稱,出自《文選·班固》:“四夷間奏,德廣所及,僸佅兜離,罔不具集。萬樂備,百禮暨?;蕷g浹,群臣醉。”

[12]外宅:指男子養(yǎng)于別宅而與之同居的婦人。

牛首山打獵[1]

戊寅冬[2],余在留都[3],同族人隆平侯與其弟勛衛(wèi)、甥趙忻城,貴州楊愛生,揚(yáng)州顧不盈[4],余友呂吉士、姚簡叔,姬侍王月生、顧眉、董白、李十、楊能[5],取戎衣衣客,并衣姬侍。

姬侍服大紅錦狐嵌箭衣、昭君套[6],乘款段馬[7],鞲青骹[8],紲韓盧[9],統(tǒng)箭手百余人,旗幟棍棒稱是,出南門,校獵于牛首山前后,極馳驟縱送之樂。得鹿一、麂三、兔四、雉三、貓貍七。看劇于獻(xiàn)花巖,宿于祖塋。次日午后獵歸,出鹿麂以饗士[10],復(fù)縱飲于隆平家。江南不曉獵較為何事,余見之圖畫戲劇,今身親為之,果稱雄快。然自須勛戚豪右為之,寒酸不辦也。

【注釋】

[1]牛首山:又名牛頭山,在今江蘇南京,因其兩座主峰南北聳峙,宛如牛首,故名。

[2]戊寅:崇禎十一年,即1638年。

[3]留都:古代帝都遷都后,于舊都設(shè)宮留守,故稱。這里指南京。

[4]隆平侯、勛衛(wèi):張信在永樂年間被封為隆平侯,這里的隆平候以及勛衛(wèi)應(yīng)該是其后人。趙忻城:趙之龍,明末清初官吏。楊愛生:楊鼎卿,抗清英雄楊文驄之子。顧不盈:顧爾邁,字不盈。

[5]王月生:王月,字微波,明末名妓,擅長楷書,畫蘭竹水仙,會吳歌,好茶。顧眉:顧橫波,本名顧媚,字眉生,號橫波,又號智珠、善才君,亦號梅生,人稱橫波夫人,秦淮八艷之一。董白:董小宛(1624~1651),名白,號青蓮,秦淮八艷之一。李十、楊能:皆為當(dāng)時(shí)名妓。

[6]箭衣:古代射士所穿的一種緊袖服裝。袖端上半長可覆手,下半特短,便于射箭。昭君套:古代婦人的頭上飾物,用條狀貂皮圍于髻下額上,如帽套,相傳為昭君出塞時(shí)所戴,故稱。

[7]款段馬:行動遲緩的馬。

[8]鞲(gōu):射箭時(shí)所用的皮質(zhì)臂套。青骹(xiāo):一種青腿的獵鷹。

[9]紲(xiè):系、拴。韓盧:戰(zhàn)國時(shí)韓國的名犬,色黑,故名盧。這里指良犬。

[10]饗士:以酒食犒勞兵士。

楊神廟臺閣

楓橋楊神廟[1],九月迎臺閣。十年前迎臺圖,臺閣而已;自駱氏兄弟主之,一以思致文理為之。扮馬上故事二三十騎,扮傳奇一本,年年換,三日亦三換之。其人與傳奇中人必酷肖方用[2],全在未扮時(shí)一指點(diǎn)為某似某,非人人絕倒者不之用。迎后[3],如扮胡梿者,直呼為胡梿,遂無不胡梿之,而此人反失其姓。人定,然后議扮法。必裂繒為之[4]。果其人其袍鎧須某色、某緞、某花樣,雖匹錦數(shù)十金不惜也。一冠一履,主人全副精神在焉。諸友中有能生造刻畫者,一月前禮聘至,匠意為之,唯其使。裝束備,先期扮演,非百口叫絕又不用。故一人一騎,其中思致文理,如玩古董名畫,勾一勒不得放過焉。土人有小小災(zāi)祲[5],輒以小白旗一面到廟禳之[6],所積盈庫。是日以一竿穿旗三四,一人持竿三四走神前,長可七八里,如幾百萬白蝴蝶回翔盤礴在山坳樹隙。四方來觀者數(shù)十萬人。市楓橋下,亦攤亦篷。臺閣上馬上,有金珠寶石墮地,拾者,如有物憑焉不能去,必送還神前;其在樹叢田坎間者,問神,輒示其處,不或爽[7]

【注釋】

[1]楓橋:在今浙江諸暨東北。楊神廟:又名楊相公廟,毀于太平軍戰(zhàn)火,后歷經(jīng)重建。

[2]傳奇:這里泛指戲曲。

[3]迎:選用。

[4]繒(zēng):古代對絲織品的總稱。

[5]災(zāi)祲:災(zāi)難、禍患。

[6]禳(ráng):祈禱消除災(zāi)殃。

[7]爽:差錯(cuò)。

雪精

外祖陶蘭風(fēng)先生,倅壽州[1],得白騾,蹄跲都白[2],日行二百里,畜署中。壽州人病噎嗝[3],輒取其尿療之。凡告期,乞騾尿狀,常十?dāng)?shù)紙。外祖以木香沁其尿[4],詔百姓來取。后致仕歸[5],捐館,舅氏嗇軒解驂贈余。余豢之十年許,實(shí)未嘗具一日草料。日夜聽其自出覓食,視其腹未嘗不飽,然亦不曉其何從得飽也。天曙,必至門祗候[6],進(jìn)廄候驅(qū)策,至午勿御,仍出覓食如故。后漸跋扈難御,見余則馴服不動,跨鞍去如箭,易人則咆哮蹄嚙,百計(jì)鞭策之不應(yīng)也。一日,與風(fēng)馬爭道城上[7],失足墮濠塹死,余命葬之,謚之曰“雪精”。

【注釋】

[1]倅(cuì):擔(dān)任副職。壽州:古地名,隋朝設(shè)立,今安徽壽縣。

[2]跲(jié):蹄趾。

[3]噎嗝:指飲食不下或食入即吐的病癥。

[4]木香:云木香和川木香的通稱,這兩種植物的根莖都是重要的中草藥。

[5]致仕:辭去官職。

[6]祗候:恭候。

[7]風(fēng)馬:指疾馳如風(fēng)的馬。

嚴(yán)助廟[1]

陶堰司徒廟[2],漢會稽太守嚴(yán)助廟也。歲上元設(shè)供[3],任事者,聚族謀之終歲。凡山物粗粗(虎、豹、麋鹿、獾豬之類),海物噩噩[4](江豚、海馬、鱘黃、鯊魚之類),陸物癡癡[5](豬必三百斤,羊必二百斤,一日一換。雞、鵝、鳧、鴨之屬,不極肥不上貢),水物[6](凡蝦、魚、蟹、蚌之類,無不鮮活),羽物毨毨[7](孔雀、白鷴、錦雞、白鸚鵡之屬,即生供之),毛物毧毧[8](白鹿、白兔、活貂鼠之屬,亦生供之),洎非地[9](閩鮮荔枝、圓眼、北蘋婆果、沙果、文官果之類)、非天(桃、梅、李、杏、楊梅、枇杷、櫻桃之屬,收藏如新擷)、非制(熊掌、猩唇、豹胎之屬)、非性(酒醉、蜜餞之類)、非理(云南蜜唧、峨眉雪蛆之類)、非想(天花龍蜓、雕鏤瓜棗、捻塑米面之類)之物[10],無不集。庭實(shí)之盛[11],自帝王宗廟社稷壇所不能比隆者[12]。

十三日,以大船二十艘載盤[13],以童崽扮故事,無甚文理,以多為勝。城中及村落人,水逐陸奔,隨路兜截,轉(zhuǎn)折看之,謂之“看燈頭”。五夜,夜在廟演劇,梨園必倩越中上三班,或雇自武林者,纏頭日數(shù)萬錢[14]。唱《伯喈》《荊釵》[15],一老者坐臺下,對院本[16],一字脫落,群起噪之,又開場重做。越中有“全伯喈”“全荊釵”之名起此。天啟三年,余兄弟攜南院王岑、老串楊四、徐孟雅、圓社河南張大來輩往觀之。到廟蹴鞠[17],張大來以“一丁泥”“一串珠”名世。球著足,渾身旋滾,一似粘有膠、提掇有線、穿插有孔者,人人叫絕。劇至半,王岑汾李三娘,楊四扮火工竇老,徐孟雅扮洪一嫂,馬小卿十二歲,扮咬臍,串《磨房》《撇池》《送子》《出獵》四出。科諢曲白,妙入筋髓,又復(fù)叫絕。遂解維歸。戲場氣奪,鑼不得響,燈不得亮。

【注釋】

[1]嚴(yán)助(?~前122):本名莊助,西漢嚴(yán)忌之子,辭賦家,著有《相兒經(jīng)》《嚴(yán)助賦》等賦作。

[2]陶堰:又名陶家堰,位于今紹興越城區(qū)東郊。

[3]上元:農(nóng)歷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又稱“上元節(jié)”。

[4]噩噩:肥腴。

[5]癡癡:肥美。

[6](yǎnyǎn):意為魚在水面張口呼吸,這里用來形容鮮活。

[7]毨毨(xiǎnxiǎn):毨意為鳥獸新?lián)Q的毛整齊,這里用來形容羽毛豐滿整齊。

[8]毧毧(róngróng):同“絨”,柔軟濃密。

[9]洎:到、及。非地:不是本地的。

[10]非天:不是應(yīng)季節(jié)的。非制:不合禮制的。非性:改變事物本性的。非理:超出常理的。非想:不可想象的。

[11]庭實(shí):陳列于朝堂的貢品。

[12](xìn):同“舋”,血祭。

[13](líng):古代車箱前面和左右兩面的木欄。

[14]纏頭:演畢,客人贈藝人的錦帛。后作為觀者送給藝人禮物的通稱。

[15]《伯喈》:《琵琶記》,元末南戲,高明撰。寫漢代書生蔡伯喈與趙五娘悲歡離合的故事,被譽(yù)為傳奇之祖?!肚G釵》:《荊釵記》,南戲劇本,敘述王十朋、錢玉蓮的故事。

[16]院本:金代戲劇的代表樣式,這里指劇本。

[17]蹴鞠(cùjū):中國古代廣泛流行的一種技能和體育活動。戰(zhàn)國以來,蹴鞠歷經(jīng)千年發(fā)展,在唐宋時(shí)期達(dá)到頂峰,直至清代中期才逐漸消亡。

乳酪

乳酪自駔儈為之[1],氣味已失,再無佳理。余自豢一牛,夜取乳置盆盎[2],比曉[3],乳花簇起尺許,用銅鐺煮之,瀹蘭雪汁[4],乳斤和汁四甌,百沸之。玉液珠膠,雪腴霜膩,吹氣勝蘭,沁入肺腑,自是天供?;蛴铭Q觴、花露入甑蒸之[5],以熱妙;或用豆粉攙和,漉之成腐[6],以冷妙;或煎酥,或作皮,或縛餅,或酒凝,或鹽腌,或醋捉,無不佳妙。而蘇州過小拙和以蔗漿霜,熬之、濾之、鉆之、掇之、印之,為帶骨鮑螺,天下稱至味。其制法秘甚,鎖密房,以紙封固,雖父子不輕傳之。

【注釋】

[1]駔儈(zǎngkuài):指馬匹交易的經(jīng)紀(jì)人。后泛指經(jīng)紀(jì)人、市儈。

[2]盎(àng):古代的一種盆,腹大口小。

[3]比曉:等到天亮。

[4]瀹(yuè):煮。

[5]鶴觴:古代一種名酒,這里泛指美酒。甑(zèng):古代蒸飯的一種瓦器,底部有許多透蒸氣的孔格,置于鬲上蒸煮。

[6]漉(lù):液體慢慢地滲下,濾過。

二十四橋風(fēng)月

廣陵二十四橋風(fēng)月[1],邗溝尚存其意[2]。渡鈔關(guān)[3],橫亙半里許,為巷者九條。巷故九,凡周旋折旋于巷之左右前后者,什百之。巷口狹而腸曲,寸寸節(jié)節(jié),有精房密戶,名妓、歪妓雜處之[4]。名妓匿不見人,非向道莫得入[5]。歪妓多可五六百人,每日傍晚,膏沐熏燒,出巷口,倚徙盤礴于茶館酒肆之前,謂之“站關(guān)”。茶館酒肆岸上紗燈百盞,諸妓掩映閃滅于其間,疤戾者簾[6],雄趾者閾[7]。燈前月下,人無正色[8],所謂“一白能遮百丑”者,粉之力也。游子過客,往來如梭,摩睛相覷,有當(dāng)意者,逼前牽之去;而是妓忽出身分,肅客先行,自緩步尾之。至巷口,有偵伺者,向巷門呼曰:“某姐有客了!”內(nèi)應(yīng)聲如雷?;鹆羌闯?,一俱去,剩者不過二三十人。

沉沉二漏,燈燭將燼,茶館黑魆無人聲。茶博士不好請出[9],惟作呵欠,而諸妓醵錢向茶博士買燭寸許[10],以待遲客?;虬l(fā)嬌聲,唱《擘破玉》等小詞,或自相謔浪嘻笑,故作熱鬧,以亂時(shí)候;然笑言啞啞聲中,漸帶凄楚。夜分不得不去,悄然暗摸如鬼。見老鴇,受餓、受笞俱不可知矣。余族弟卓如,美須髯,有情癡,善笑,到鈔關(guān)必狎妓,向余噱曰:“弟今日之樂,不減王公。”余曰:“何謂也?”曰:“王公大人侍妾數(shù)百,到晚耽耽望幸,當(dāng)御者不過一人。弟過鈔關(guān),美人數(shù)百人,目挑心招,視我如潘安,弟頤指氣使,任意揀擇,亦必得一當(dāng)意者呼而侍我。王公大人豈過我哉!”復(fù)大噱,余亦大噱。

【注釋】

[1]廣陵:揚(yáng)州古名。二十四橋:在今江蘇揚(yáng)州,杜牧《寄揚(yáng)州韓綽判官》:“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2]邗溝:聯(lián)系長江和淮河的古運(yùn)河,是中國最早見于明確記載的運(yùn)河,又名渠水、韓江、中瀆水、山陽瀆、淮揚(yáng)運(yùn)河、里運(yùn)河。

[3]鈔關(guān):明代內(nèi)地征稅的關(guān)卡。鈔關(guān)是明政府為疏通鈔法而設(shè),因起初系以鈔(紙幣)交稅,故稱鈔關(guān)。

[4]歪妓:姿色平庸的下等妓女。

[5]向道:引導(dǎo)、指引。

[6]疤戾:皮膚有疤痕、不光滑。

[7]雄趾:大腳趾。閾:門檻。

[8]正色:原本的樣貌、姿色。

[9]茶博士:舊時(shí)對茶店伙計(jì)的雅稱。

[10]醵(jù)錢:湊錢、集資。

世美堂燈

兒時(shí)跨蒼頭頸,猶及見王新建燈[1]。燈皆貴重華美,珠燈料絲無論,即羊角燈亦描金細(xì)畫[2],纓絡(luò)罩之。懸燈百盞尚須秉燭而行,大是悶人。余見《水滸傳》“燈景詩”有云:“樓臺上下火照火,車馬往來人看人[3]。”已盡燈理。余謂燈不在多,總求一亮。余每放燈,必用如椽大燭,專令數(shù)人剪卸燼煤[4],故光迸重垣,無微不見。十年前,里人有李某者[5],為閩中二尹[6],撫臺委其造燈[7],選雕佛匠,窮工極巧,造燈十架,凡兩年。燈成而撫臺已物故[8],攜歸藏櫝中。又十年許,知余好燈,舉以相贈,余酬之五十金,十不當(dāng)一,是為主燈。遂以燒珠、料絲、羊角、剔紗諸燈輔之。而友人有夏耳金者,剪采為花,巧奪天工,罩以冰紗,有煙籠芍藥之致。更用粗鐵線界劃規(guī)矩,匠意出樣,剔紗為蜀錦,墁其界地[9],鮮艷出人。耳金歲供鎮(zhèn)神,必造燈一些,燈后,余每以善價(jià)購之。余一小傒善收藏,雖紙燈亦十年不得壞,故燈日富。又從南京得趙士元夾紗屏及燈帶數(shù)副,皆屬鬼工,決非人力。燈宵,出其所有,便稱勝事。鼓吹弦索,廝養(yǎng)臧獲[10],皆能為之。

有蒼頭善制盆花,夏間以羊毛煉泥墩,高二尺許,筑“地涌金蓮”,聲同雷炮,花蓋畝余。不用煞拍鼓饒,清吹嗩吶應(yīng)之,望花緩急為嗩吶緩急,望花高下為嗩吶高下。燈不演劇,則燈意不酣;然無隊(duì)舞鼓吹,則燈焰不發(fā)。余敕小傒串元劇四五十本[11]。演元劇四出,則隊(duì)舞一回,鼓吹一回,弦索一回。其間濃淡繁簡松實(shí)之妙,全在主人位置。使易人易地為之,自不能爾爾。故越中夸燈事之盛,必曰“世美堂燈”。

【注釋】

[1]王新建:王守仁(1472~1529),幼名云,字伯安,別號陽明。因曾筑室于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平定宸濠之亂有功被封為新建伯。學(xué)者稱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

[2]羊角燈:又叫氣死風(fēng),是古時(shí)候貴族府第門前掛的或者出門提的一種照明工具,一般會在上面寫上宅子的主人姓氏或者官稱。

[3]“樓臺上下火照火”二句:出自《水滸傳》第七十二回“柴進(jìn)簪花入禁院,李逵元夜鬧東京”。

[4]煤:燈芯的余燼。

[5]里人:同鄉(xiāng)。

[6]二尹:官名,明清時(shí)對縣丞或府同知的別稱。

[7]撫臺:官名,中國明清時(shí)地方軍政大員之一,又稱巡撫。

[8]物故:亡故、去世。

[9]墁(màn):鋪飾。

[10]廝養(yǎng)臧獲:古代對奴仆的賤稱。臧,同“贓”。

[11]小傒:小廝、小童。

寧了

大父母喜豢珍禽[1]:舞鶴三對,白鷴一對[2],孔雀二對,吐綬雞一只[3],白鸚鵡、鷯哥、綠鸚鵡十?dāng)?shù)架。一異鳥名“寧了”,身小如鴿,黑翎如八哥,能作人語,絕不含糊。大母呼媵婢[4],輒應(yīng)聲曰:“某丫頭,太太叫!”有客至,叫曰:“太太,客來了,看茶!”有一新娘子善睡,黎明輒呼曰:“新娘子,天明了,起來吧!太太叫,快起來!”不起,輒罵曰:“新娘子,臭淫婦,浪蹄子!”新娘子恨甚,置毒藥殺之。“寧了”疑即“秦吉了”[5],蜀敘州出,能人言。一日夷人買去[6],驚死,其靈異酷似之。

【注釋】

[1]大父母:祖父母。

[2]白鷴(xián):又名白雉,屬大型雞類。雌雄異色,雄鳥上體白色而密布以黑紋,頭上具長而厚密、狀如發(fā)絲的藍(lán)黑色羽冠披于頭后;雌鳥通體橄欖褐色,羽冠近黑色。

[3]吐綬雞:即火雞,原產(chǎn)北美洲。頭部有紅色肉質(zhì)突起,羽毛有黑、白、深黃等色。也叫“錦雞”“真珠雞”“七面鳥”,因喉下有肉垂,似綬,故稱吐綬雞。

[4]媵(yìng):隨嫁的婢妾。

[5]秦吉了:鳥名。也稱了哥、吉了,因產(chǎn)于秦中,故名。

[6]夷人:古代對少數(shù)民族和外國人的泛稱。

張氏聲伎

謝太傅不畜聲伎[1],曰:“畏解[2],故不畜?!蓖跤臆娫唬骸袄夏曩嚱z竹陶寫[3],恒恐兒輩覺?!痹弧敖狻保弧坝X”,古人用字深確。蓋聲音之道入人最微,一解則自不能已,一覺則自不能禁也。我家聲伎,前世無之,自大父于萬歷年間與范長白、鄒愚公、黃貞父、包涵所諸先生講究此道[4],遂破天荒為之。有“可餐班”,以張彩、王可餐、何閏、張福壽名;次則“武陵班”,以何韻士、傅吉甫、夏清之名;再次則“梯仙班”,以高眉生、李岕生、馬藍(lán)生名;再次則“吳郡班”,以王畹生、夏汝開、楊嘯生名;再次則“蘇小小班”,以馬小卿、潘小妃名;再次則平子“茂苑班”,以李含香、顧岕竹、應(yīng)楚煙、楊名。

主人解事日精一日,而傒童技藝亦愈出愈奇。余歷年半百,小傒自小而老、老而復(fù)小、小而復(fù)老者,凡五易之。無論“可餐”“武陵”諸人,如三代法物,不可復(fù)見;“梯仙”“吳郡”間有存者,皆為佝僂老人;而“蘇小小班”亦強(qiáng)半化為異物矣[5];“茂苑班”則吾弟先去,而諸人再易其主。余則婆娑一老,以碧眼波斯,尚能別其妍丑。山中人至海上歸,種種海錯(cuò)皆在其眼[6],請共舐之。

【注釋】

[1]謝太傅:謝安(320~385),字安石,東晉著名政治家、宰相。曾指揮著名的淝水之戰(zhàn),死后贈太傅、廬陵郡公,謚文靖。

[2]解:精神渙散。

[3]陶寫:陶養(yǎng)性情,消愁解悶。

[4]鄒愚公:鄒迪光(1550~1626),字彥吉,號愚谷。萬歷二年(1574)進(jìn)士,授工部主事,官湖廣提學(xué)副使。著《勸戒圖說》《太上諸仙法語補(bǔ)集》。黃貞父:黃汝亨(1558~1626),字貞父,萬歷二十六年(1598)進(jìn)士,官至江西布政司參議,有《天目記游》《廉吏傳》《古秦議》《寓林集》《寓庸子游記》等。

[5]化為異物矣:死去的婉轉(zhuǎn)說法。

[6]海錯(cuò):海味、海鮮。

方物[1]

越中清饞[2],無過余者,喜啖方物。北京則蘋婆果[3]、黃巤、馬牙松;山東則羊肚菜、秋白梨、文官果、甜子;福建則福桔、福桔餅、牛皮糖、紅腐乳;江西則青根、豐城脯;山西則天花菜[4];蘇州則帶骨鮑螺、山查丁、山查糕、松子糖、白圓、橄欖脯;嘉興則馬交魚脯、陶莊黃雀;南京則套櫻桃、桃門棗、地栗團(tuán)、窩筍團(tuán)、山查糖;杭州則西瓜、雞豆子[5]、花下藕、韭芽、玄筍、塘棲蜜桔;蕭山則楊梅、莼菜、鳩鳥、青鯽、方柿;諸暨則香貍、櫻桃、虎栗;嵊則蕨粉、細(xì)榧、龍游糖;臨海則枕頭瓜;臺州則瓦楞蚶、江瑤柱;浦江則火肉[6];東陽則南棗;山陰則破塘筍、謝桔、獨(dú)山菱、河蟹、三江屯堅(jiān)、白蛤、江魚、鰣魚、里河。遠(yuǎn)則歲致之,近則月致之、日致之。耽耽逐逐[7],日為口腹謀,罪孽固重。但由今思之,四方兵燹[8],寸寸割裂,錢塘衣帶水[9],猶不敢輕渡,則向之傳食四方,不可不謂之福德也。

【注釋】

[1]方物:地方特產(chǎn)。

[2]清饞:有品位地愛美食。

[3]蘋婆果:明代對蘋果的稱呼。

[4]天花菜:花椰菜,又稱花菜、菜花或椰菜花,原產(chǎn)地中海。

[5]雞豆子:俗稱雞頭,也就是芡實(shí)。

[6]火肉:火腿。

[7]耽耽逐逐:貪婪追逐的樣子。

[8]兵燹(xiǎn):指因戰(zhàn)亂而遭受的破壞、焚壞。

[9]衣帶水:像一條衣帶那么寬的河流,形容水面狹窄。后泛指僅隔一水,極其鄰近。

祁止祥癖[1]

人無癖不可與交[2],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3]。余友祁止祥有書畫癖,有蹴鞠癖,有鼓鈸癖,有鬼戲癖,有梨園癖。

壬午[4],至南都[5],止祥出阿寶示余,余謂:“此西方迦陵鳥[6],何處得來?”阿寶妖冶如蕊女[7],而嬌癡無賴,故作澀勒,不肯著人。如食橄欖,咽澀無味,而韻在回甘;如吃煙酒,鯁詰無奈[8],而軟同沾醉。初如可厭,而過即思之。止祥精音律,咬釘嚼鐵[9],一字百磨,口口親授,阿寶輩皆能曲通主意。

乙酉[10],南都失守,止祥奔?xì)w,遇土賊,刀劍加頸,性命可傾,阿寶是寶。丙戌,以監(jiān)軍駐臺州,亂民鹵掠,止祥囊篋都盡[11],阿寶沿途唱曲,以膳主人。及歸,剛半月,又挾之遠(yuǎn)去。止祥去妻子如脫屣耳,獨(dú)以孌童崽子為性命,其癖如此。

【注釋】

[1]祁止祥:祁豸佳,字止祥,號雪瓢。天啟七年(1627)舉人,仕吏部司務(wù)。著有《柳亭詩話》《明畫錄》等。

[2]疵:缺點(diǎn)。

[3]真氣:真誠的情感。

[4]壬午:崇禎十五年,即1642年。

[5]南都:南京。

[6]迦陵鳥:又作歌羅頻伽鳥、羯邏頻迦鳥、迦蘭頻伽鳥、迦陵毗伽鳥等,意譯作好聲鳥、美音鳥、妙聲鳥。此鳥鳴聲清婉,和雅微妙。在佛教經(jīng)典中,常以其鳴聲譬喻佛、菩薩之妙音,或謂此鳥即極樂凈土之鳥。

[7]蕊女:蕊宮之女,仙女。

[8]鯁詰:哽噎。

[9]咬釘嚼鐵:形容意志堅(jiān)定,毫不動搖。

[10]乙酉:順治二年,即1645年。

[11]囊篋:袋子與箱子。

泰安州客店[1]

客店至泰安州,不復(fù)敢以客店目之[2]。余進(jìn)香泰山,未至店里許,見驢馬槽房二三十間;再近,有戲子寓二十余處;再近,則密戶曲房,皆妓女妖冶其中。余謂是一州之事,不知其為一店之事也。投店者,先至一廳事,上簿掛號[3],人納店例銀三錢八分,又人納稅山銀一錢八分。店房三等:下客夜素早亦素,午在山上用素酒果核勞之,謂之“接頂”。夜至店,設(shè)席賀,謂燒香后求官得官,求子得子,求利得利,故曰賀也。賀亦三等:上者專席,糖餅、五果、十肴、果核、演戲;次者二人一席,亦糖餅,亦肴核,亦演戲;下者三四人一席,亦糖餅、肴核,不演戲,用彈唱。計(jì)其店中,演戲者二十余處,彈唱者不勝計(jì)。庖廚炊爨[4]亦二十余所,奔走服役者一二百人。下山后,葷酒狎妓惟所欲,此皆一日事也。若上山落山,客日日至,而新舊客房不相襲,葷素庖廚不相混,迎送廝役不相兼,是則不可測識之矣。泰安一州與此店比者五六所,又更奇。

【注釋】

[1]泰安州:今山東泰安。

[2]目:看待。

[3]上簿:呈遞文書。

[4]飲爨(cuàn):燒火煮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