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九三三年七月十九夜,于上海寓廬,魯迅記。
注釋:(1)《申報》舊中國出版時間最久的日報。一八七二年四月三十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由英商在上海創(chuàng)辦,一九○九年為買辦席裕福所收買,一九一二年轉(zhuǎn)讓給史量才,次年由史接辦。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以后,曾反映民族資產(chǎn)階級的抗日要求。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史量才遭國民黨暗殺后,該報重趨保守。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六日上海解放時??!蹲杂烧劇肥窃搱蟾笨唬嫁k于一九一一年八月二十四日,原以刊載鴛鴦蝴蝶派作品為主,一九三二年十二月起,一度革新內(nèi)容,??d進步作家寫的雜文、短評。
(2)郁達夫(1896-1945)浙江富陽人,作家。創(chuàng)造社主要成員之一。一九二八年曾與魯迅合編《奔流》月刊。著有短篇小說集《沉淪》、中篇小說《她是一個弱女子》、游記散文集《屐痕處處》等。
(3)黎烈文(1904-1972)湖南湘潭人,翻譯家。一九三二年十二月起任《申報·自由談》編輯,一九三四年五月去職。
(4)創(chuàng)造社新文學(xué)運動中著名的文學(xué)團體,一九二○年至一九二一年間成立,主要成員有郭沫若、郁達夫、成仿吾等。它初期的文學(xué)傾向是浪漫主義,帶有反帝、反封建的色彩。第一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期間,郭沫若、成仿吾等先后參加革命實際工作。一九二七年該社倡導(dǎo)無產(chǎn)階級革命文學(xué)運動,同時增加了馮乃超、彭康、李初梨等從國外回來的新成員。一九二八年,創(chuàng)造社和另一提倡無產(chǎn)階級文學(xué)的太陽社對魯迅的批評和魯迅對他們的反駁,形成了一次以革命文學(xué)問題為中心的論爭。一九二九年二月,該社被國民黨反動派封閉。它曾先后編輯出版《創(chuàng)造》(季刊)、《創(chuàng)造周報》、《創(chuàng)造日》、《洪水》、《創(chuàng)造月刊》、《文化批判》等刊物,以及《創(chuàng)造叢書》。
(5)指黎烈文的《寫給一個在另一世界的人》。是一篇緬懷亡妻的文章,載于一九三三年一月二十五日《自由談》,后收入他的散文集《崇高的母性》。
(6)作者第一篇刊于《自由談》上的文章,是《“逃”的合理化》,收入本書時改題《逃的辯護》。
(7)陳源(1896-1970)字通伯,筆名西瀅,江蘇無錫人,現(xiàn)代評論派重要成員。曾任北京大學(xué)、武漢大學(xué)教授。“魯迅即教育部僉事周樹人”,是陳源在一九二六年一月三十日《晨報副刊》發(fā)表的《致志摩》中說的話。
(8)王平陵(1898-1964)江蘇溧陽人,國民黨御用文人。這里說的“告發(fā)”,見本書《不通兩種》附錄《“最通的”文藝》。
(9)周木齋(1910-1941)江蘇武進人,當時在上海從事編輯和寫作。這里說的“揭露”,見本書《文人無文》附錄《第四種人》。
觀斗我們中國人總喜歡說自己愛和平,但其實,是愛斗爭的,愛看別的東西斗爭,也愛看自己們斗爭。
最普通的是斗雞,斗蟋蟀,南方有斗黃頭鳥,斗畫眉鳥,北方有斗鵪鶉,一群閑人們圍著呆看,還因此賭輸贏。古時候有斗魚,現(xiàn)在變把戲的會使跳蚤打架??唇衲甑摹稏|方雜志》(2),才知道金華又有斗牛,不過和西班牙卻兩樣的,西班牙是人和牛斗,我們是使牛和牛斗。
任他們斗爭著,自己不與斗,只是看。
軍閥們只管自己斗爭著,人民不與聞,只是看。
然而軍閥們也不是自己親身在斗爭,是使兵士們相斗爭,所以頻年惡戰(zhàn),而頭兒個個終于是好好的,忽而誤會消釋了,忽而杯酒言歡了,忽而共同御侮了,忽而立誓報國了,忽而……不消說,忽而自然不免又打起來了。
然而人民一任他們玩把戲,只是看。
但我們的斗士,只有對于外敵卻是兩樣的:近的,是“不抵抗”,遠的,是“負弩前驅(qū)”(3)云。
“不抵抗”在字面上已經(jīng)說得明明白白?!柏撳笄膀?qū)”呢,弩機的制度早已失傳了,必須待考古學(xué)家研究出來,制造起來,然后能夠負,然后能夠前驅(qū)。
還是留著國產(chǎn)的兵士和現(xiàn)買的軍火,自己斗爭下去吧。中國的人口多得很,暫時總有一些孑遺在看著的。但自然,倘要這樣,則對于外敵,就一定非“愛和平”(4)不可。一月二十四日。
注釋:(1)本篇最初發(fā)表于一九三三年一月三十一日上?!渡陥蟆ぷ杂烧劇?,署名何家干。
(2)《東方雜志》綜合性刊物,一九○四年三月在上海創(chuàng)刊,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商務(wù)印書館出版。一九三三年一月十六日該刊第三十卷第二號,曾刊載浙江婺州斗牛照片數(shù)幀,題為《中國之斗?!?。
(3)“負弩前驅(qū)”語見《逸周書》:“武王伐紂,散宜生、閎天負弩前驅(qū)?!碑敃r國民黨政府對日本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每當日軍進攻,中國駐守軍隊大都奉命后退,如一九三三年一月三日日軍進攻山海關(guān)時,當?shù)伛v軍在四小時后即放棄要塞,不戰(zhàn)而退。但遠離前線的大小軍閥卻常故作姿態(tài),揚言“抗日”,如山海關(guān)淪陷后,在四川參加軍閥混戰(zhàn)和“剿匪”反共的田頌堯于一月二十日發(fā)通電說:“準備為國效命,候中央明令,即負弩前驅(qū)?!保?)“愛和平”當時國民黨當局經(jīng)常以“愛和平”這類論調(diào)掩蓋其投降賣國政策,如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后,蔣介石九月二十二日在南京市國民黨黨員大會上演講時就說:“此刻必須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對強權(quán),以和平對野蠻,忍痛含憤,暫取逆來順受態(tài)度,以待國際公理之判斷?!碧拥霓q護古時候,做女人大晦氣,一舉一動,都是錯的,這個也罵,那個也罵?,F(xiàn)在這晦氣落在學(xué)生頭上了,進也挨罵,退也挨罵。
我們還記得,自前年冬天以來,學(xué)生是怎么鬧的,有的要南來,有的要北上,南來北上,都不給開車。待到到得首都,頓首請愿,卻不料“為反動派所利用”,許多頭都恰巧“碰”在刺刀和槍柄上,有的竟“自行失足落水”而死了。(2)驗尸之后,報告書上說道,“身上五色”。我實在不懂。
誰發(fā)一句質(zhì)問,誰提一句抗議呢?有些人還笑罵他們。
還要開除,還要告訴家長,還要勸進研究室。一年以來,好了,總算安靜了。但不料榆關(guān)(3)失了守,上海還遠,北平卻不行了,因為連研究室也有了危險。住在上海的人們想必記得的,去年二月的暨南大學(xué),勞動大學(xué),同濟大學(xué)……,研究室里還坐得住么?(4)北平的大學(xué)生是知道的,并且有記性,這回不再用頭來“碰”刺刀和槍柄了,也不再想“自行失足落水”,弄得“身上五色”了,卻發(fā)明了一種新方法,是:大家走散,各自回家。
這正是這幾年來的教育顯了成效。
然而又有人來罵了(5)。童子軍還在烈士們的挽聯(lián)上,說他們“遺臭萬年”(6)。
但我們想一想罷:不是連語言歷史研究所(7)里的沒有性命的古董都在搬家了么?不是學(xué)生都不能每人有一架自備的飛機么?能用本國的刺刀和槍柄“碰”得瘟頭瘟腦,躲進研究室里去的,倒能并不瘟頭瘟腦,不被外國的飛機大炮,炸出研究室外去么?
阿彌陀佛!
一月二十四日。
注釋:(1)本篇最初發(fā)表于一九三三年一月三十日《申報·自由談》,原題為《“逃”的合理化》,署名何家干。
(2)指學(xué)生到南京請愿一事。九一八事變后,全國學(xué)生奮起抗議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十二月初,各地學(xué)生紛紛到南京請愿。國民黨政府于十二月五日通令全國,加以禁止;十七日出動軍警,逮捕和屠殺在南京請愿示威的各地學(xué)生,有的學(xué)生遭刺傷后,又被扔進河里。事后反動當局為掩蓋真相,誣稱學(xué)生“為反動分子所利用”、被害學(xué)生是“失足落水”等,并發(fā)表驗尸報告,說被害者“腿有青紫白黑四色,上身為黑白二色”。
(3)榆關(guān)即山海關(guān),一九三三年一月三日為日軍攻陷。
(4)一九三二年“一二八”日本侵略軍進攻上海時,處于戰(zhàn)區(qū)的暨南大學(xué)、勞動大學(xué)、同濟大學(xué)等,校舍或毀于炮火,或被日軍奪占,學(xué)生流散。
(5)山海關(guān)失守后,北平形勢危急,各大、中學(xué)學(xué)生有請求展緩考期、提前放假或請假離校的事。當時曾有自稱“血魂除奸團”者,為此責(zé)罵學(xué)生“貪生怕死”、“無恥而懦弱”。周木齋在《濤聲》第二卷第四期(一九三三年一月二十一日)發(fā)表的《罵人與自罵》一文中,也說學(xué)生是“敵人未到,聞風(fēng)遠逸”,“即使不能赴難,最低最低的限度也不應(yīng)逃難”。
(6)“遺臭萬年”一九三三年一月二十二日,國民黨當局為掩飾其自動放棄山海關(guān)等長城要隘的罪行,在北平中山公園中山堂舉行追悼陣亡將士大會。會上有國民黨操縱的童子軍組織送的挽聯(lián),上寫:“將士飲彈殺敵,烈于千古;學(xué)生罷考潛逃,臭及萬年?!保?)語言歷史研究所應(yīng)作歷史語言研究所,是國民黨政府中央研究院的一個機構(gòu),當時設(shè)在北平。許多珍貴的古代文物歸它保管。一九三三年日軍進攻熱河時,該所于一月二十一日將首批古物三十箱、古書九十箱運至南京。
崇實事實常沒有字面這么好看。
例如這《自由談》,其實是不自由的,現(xiàn)在叫作《自由談》,總算我們是這么自由地在這里談著。
又例如這回北平的遷移古物(2)和不準大學(xué)生逃難(3),發(fā)令的有道理,批評的也有道理,不過這都是些字面,并不是精髓。
倘說,因為古物古得很,有一無二,所以是寶貝,應(yīng)該趕快搬走的罷。這誠然也說得通的。但我們也沒有兩個北平,而且那地方也比一切現(xiàn)存的古物還要古。禹是一條蟲(4),那時的話我們且不談罷,至于商周時代,這地方卻確是已經(jīng)有了的。為什么倒撇下不管,單搬古物呢?說一句老實話,那就是并非因為古物的“古”,倒是為了它在失掉北平之后,還可以隨身帶著,隨時賣出銅錢來。
大學(xué)生雖然是“中堅分子”,然而沒有市價,假使歐美的市場上值到五百美金一名口,也一定會裝了箱子,用專車和古物一同運出北平,在租界上外國銀行的保險柜子里藏起來的。
但大學(xué)生卻多而新,惜哉!
費話不如少說,只剝崔顥(5)《黃鶴樓》詩以吊之,曰——闊人已騎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6)文化一去不復(fù)返,古城千載冷清清。
專車隊隊前門站,晦氣重重大學(xué)生。
日薄榆關(guān)何處抗,煙花場上沒人驚。
一月三十一日。
注釋:(1)本篇最初發(fā)表于一九三三年二月六日《申報·自由談》,署名何家干。
(2)北平的遷移古物一九三三年一月日本侵占山海關(guān)后,國民黨政府以“減少日軍目標”為理由,慌忙將歷史語言研究所、故宮博物院等收藏的古物分批從北平運至南京、上海。
(3)不準大學(xué)生逃難一九三三年一月二十八日,國民黨政府教育部電令北平各大學(xué):“據(jù)各報載榆關(guān)告緊之際,北平各大學(xué)中頗有逃考及提前放假等情,……查大學(xué)生為國民中堅分子,詎容妄自驚擾,敗壞校規(guī);學(xué)校當局迄無呈報,跡近寬縱,亦屬非是。”(4)禹是一條蟲這是顧頡剛在一九二三年討論古史的文章中提出的看法。他在對禹作考證時,曾以《說文解字》訓(xùn)“禹”為“蟲”作根據(jù),提出禹是“蜥蜴之類”的“蟲”的推斷。(見《古史辨》第一冊六十三頁)(5)崔顥(?-754)汴州(今河南開封)人,唐代詩人。他的《黃鶴樓》詩原文為:“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睛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保?)文化城一九三二年十月間,北平文教界江瀚等三十多人,在日軍進逼關(guān)內(nèi),華北危急時,向國民黨政府呈送意見書,以北平保存有“寄付著國家命脈,國民精神的文化品物”和“全國各種學(xué)問的專門學(xué)者,大多薈萃在北平”為理由,要求“明定北平為文化城”,將“北平的軍事設(shè)備挪開”,用不設(shè)防來求得北平免遭日軍炮火。這實際上迎合國民黨政府的賣國投降政策,有利于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
電的利弊日本幕府時代,曾大殺基督教徒,刑罰很兇,但不準發(fā)表,世無知者。到近幾年,乃出版當時的文獻不少。曾見《切利支丹殉教記》(2),其中記有拷問教徒的情形,或牽到溫泉旁邊,用熱湯澆身;或周圍生火,慢慢的烤炙,這本是“火刑”,但主管者卻將火移遠,改死刑為虐殺了。
中國還有更殘酷的。唐人說部中曾有記載,一縣官拷問犯人,四周用火遙焙,口渴,就給他喝醬醋,(3)這是比日本更進一步的辦法?,F(xiàn)在官廳拷問嫌疑犯,有用辣椒煎汁灌入鼻孔去的,似乎就是唐朝遺下的方法,或則是古今英雄,所見略同。曾見一個囚在反省院里的青年的信,說先前身受此刑,苦痛不堪,辣汁流入肺臟及心,已成不治之癥,即釋放亦不免于死云云。此人是陸軍學(xué)生,不明內(nèi)臟構(gòu)造,其實倒掛灌鼻,可以由氣管流入肺中,引起致死之病,卻不能進入心中;大約當時因在苦楚中,知覺瞀亂,遂疑為已到心臟了。
但現(xiàn)在之所謂文明人所造的刑具,殘酷又超出于此種方法萬萬。上海有電刑,一上,即遍身痛楚欲裂,遂昏去,少頃又醒,則又受刑。聞曾有連受七八次者,即幸而免死,亦從此牙齒皆搖動,神經(jīng)亦變鈍,不能復(fù)原。前年紀念愛迪生(4),許多人贊頌電報電話之有利于人,卻沒有想到同是一電,而有人得到這樣的大害,福人用電氣療病,美容,而被壓迫者卻以此受苦,喪命也。
外國用火藥制造子彈御敵,中國卻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國用羅盤針航海,中國卻用它看風(fēng)水;外國用鴉片醫(yī)病,中國卻拿來當飯吃。同是一種東西,而中外用法之不同有如此,蓋不但電氣而已。
一月三十一日。
注釋:(1)本篇最初發(fā)表于一九三三年二月十六日《申報·自由談》,署名何家干。
(2)《切利支丹殉教記》原名《切支丹殉教者》,日本松剖作,一九二二年出版。一九二五年修訂再版時改名為《切支丹殉教記》。書中記述十六世紀以來天主教在日本的流傳,以及日本江戶幕府時代封建統(tǒng)治階級對天主教徒的殘酷迫害和屠殺的情況?!扒兄Уぁ保ㄒ卜Q“切利支丹”),是基督教(及基督教徒)的日本譯名。
(3)《太平廣記》卷二六八引《神異經(jīng)》佚文中有類似記載:唐代武則天時酷吏來俊臣逼供,“每鞫囚,無輕重,先以醋灌鼻,禁地牢中,以火圍繞。”(4)愛迪生(T.A.Edison,1847-1931)美國發(fā)明家。精研電學(xué),有很多發(fā)明創(chuàng)制,如電燈、電報、電話、電影機、留聲機等。
一九三一年十月十八日逝世后,世界各地曾悼念他。
不通兩種現(xiàn)在各色的人們大喊著各種的救國,好像大家突然愛國了似的。其實不然,本來就是這樣,在這樣地救國的,不過現(xiàn)在喊了出來吧了。
所以銀行家說儲蓄救國,賣稿子的說文學(xué)救國,畫畫兒的說藝術(shù)救國,愛跳舞的說寓救國于娛樂之中,還有,據(jù)煙草公司說,則就是吸吸馬占山(2)將軍牌香煙,也未始非救國之一道云。
這各種救國,是像先前原已實行過來一樣,此后也要實行下去的,決不至于五分鐘。
只有航空救國(3)較為別致,是應(yīng)該刮目相看的,那將來也很難預(yù)測,原因是在主張的人們自己大概不是飛行家。那么,我們不妨預(yù)先說出一點愿望來。
看過去年此時的上海報的人們恐怕還記得,蘇州不是有一隊飛機來打仗的么?后來別的都在中途“迷失”了,只剩下領(lǐng)隊的洋烈士(4)的那一架,雙拳不敵四手,終于給日本飛機打落,累得他母親從美洲路遠迢迢的跑來,痛哭一場,帶幾個花圈而去。聽說廣州也有一隊出發(fā)的,閨秀們還將詩詞繡在小衫上,贈戰(zhàn)士以壯行色。然而,可惜得很,好像至今還沒有到。
所以我們應(yīng)該在防空隊成立之前,陳明兩種愿望——一,路要認清;二,飛得快些。
還有更要緊的一層,是我們正由“不抵抗”以至“長期抵抗”而入于“心理抵抗”(5)的時候,實際上恐怕一時未必和外國打仗,那時戰(zhàn)士技癢了,而又苦于英雄無用武之地,不知道會不會炸彈倒落到手無寸鐵的人民頭上來的?所以還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陳明一種愿望,是——三,莫殺人民!
二月三日。
注釋:(1)本篇最初發(fā)表于一九三三年二月五日《申擠·自由談》,署名何家干。
(2)馬占山(1885-1950)吉林懷德人,國民黨東北軍的軍官。九一八事變后,他任黑龍江省代理主席。日本侵略軍由遼寧向黑龍江進犯時,他曾率部抵抗,當時輿論界一度稱他為“民族英雄”。上海福昌煙公司曾以他的名字做香煙的牌號,并在報上登廣告說:“凡我大中華愛國同胞應(yīng)一致改吸馬占山將軍牌香煙”。
(3)航空救國一九三三年初,國民黨政府決定舉辦航空救國飛機捐,組織中華航空救國會(后更名為中國航空協(xié)會),宣稱要“集合全國民眾力量,輔助政府,努力航空事業(yè)”,在全國各地發(fā)行航空獎券,強行募捐。
(4)洋烈士一九三二年二月,有替國民黨政府航空署試驗新購飛機性能的美國飛行員蕭特(B.Short),由滬駕機飛南京,途經(jīng)蘇州上空時與日機六架相遇,被擊落身死,國民黨的通訊社和報紙曾借此進行宣傳。蕭特的母親聞訊后,于四月曾來中國。
(5)九一八事變時,蔣介石命令東北軍“絕對不抵抗”,公開執(zhí)行賣國投降政策。一二八戰(zhàn)爭后,國民黨四屆二中全會宣言中曾聲稱“中央既定長期抵抗之決心”,此外又有“心理抵抗”之類的說法,這些都是為推行投降政策而作的掩飾辭。
因此引起的通論:“最通的”文藝(王平陵)魯迅先生最近常常用何家干的筆名,在黎烈文主編的《申報》的《自由談》,發(fā)表不到五百字長的短文。好久不看見他老先生的文了,那種富于幽默性的諷刺的味兒,在中國的作家之林,當然還沒有人能超過魯迅先生。
不過,聽說現(xiàn)在的魯迅先生已跑到十字街頭,站在革命的隊伍里去了。那么,像他這種有閑階級的幽默的作風(fēng),嚴格言之,實在不革命。我以為也應(yīng)該轉(zhuǎn)變一下才是!譬如:魯迅先生不喜歡第三種人,討厭民族主義的文藝,他盡可痛快地直說,何必裝腔作勢,吞吞吐吐,打這么許多灣兒。在他最近所處的環(huán)境,自然是除了那些恭頌前蘇聯(lián)德政的獻詞以外,便沒有更通的文藝的。他認為第三種人不談這些,是比較最聰明的人;民族主義文藝者故意找出理由來文飾自己的不通,是比較次聰明的人。其言可謂盡深刻惡毒之能事。不過,現(xiàn)在最通的文藝,是不是僅有那些對前蘇聯(lián)當局搖尾求媚的獻詞,不免還是疑問。如果先生們真是為著解放勞苦大眾而吶喊,猶可說也;假使,僅僅是為著個人的出路,故意制造一塊容易招搖的金字商標,以資號召而已。那么,我就看不出先生們的苦心孤行,比到被你們所不齒的第三種人,以及民族主義文藝者,究竟是高多少。
其實,先生們個人的生活,由我看來,并不比到被你們痛罵的小資作家更窮苦些。當然,魯迅先生是例外,大多數(shù)的所謂革命的作家,聽說,常常在上海的大跳舞場,拉斐花園里,可以遇見他們伴著嬌美的愛侶,一面喝香檳,一面吃朱古力,興高采烈地跳著狐步舞,倦舞意懶,乘著雪亮的汽車,奔赴預(yù)定的香巢,度他們真?zhèn)€消魂的生活。明天起來,寫工人呵!斗爭呵!之類的東西,拿去向書賈們所辦的刊物換取稿費,到晚上,照樣是生活在紅綠的燈光下,沉醉著,歡唱著,熱愛著。像這種優(yōu)裕的生活,我不懂先生們還要叫什么苦,喊什么冤,你們的貓哭耗子的仁慈,是不是能博得勞苦大眾的同情,也許,在先生們自己都不免是絕大的疑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