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輕
津輕的雪
粉雪
粒雪
綿雪
水雪
硬雪
粗雪
凍雪
——摘自《東奧年鑒》
序編
某年春天,我花了大約三周時間,有生以來,初次繞著本州北端的津輕半島游歷一圈。這段旅行在我三十幾年的生涯中,算是相當(dāng)重要的事件之一。我在津輕出生,其后二十年間又在津輕長大,只到過金木、五所川原、青森、弘前、淺蟲、大鱷這幾座小城,對其他村鎮(zhèn)一無所知。
金木町是我出生的市鎮(zhèn),大致位于津輕平原中央,人口五六千,并無值得一提的特征,卻長年彌漫著一股略顯裝腔作勢的都會氛圍。說好聽些,它如水般淡泊;講難聽點,不過一座淺薄虛榮的小鎮(zhèn)。從金木町往南而下,大約三里之外的巖木川畔,坐落著一座名為五所川原的小城。那是這一帶的物產(chǎn)集散地,人口也達到一萬以上。如果拋開青森、弘前兩座城市,這附近人口多達一萬以上的市鎮(zhèn)便沒有了。說好聽些,五所川原是座朝氣蓬勃的城鎮(zhèn);講難聽點,那里十分喧囂。毫無鄉(xiāng)村氣息,倒是都會特有的、孤獨的戰(zhàn)栗感已經(jīng)隱約潛入狹窄的街區(qū)。倘若打個令我自己都啞口無言的夸張比喻,以東京為例,金木相當(dāng)于小石川,五所川原則是淺草。我的姨母就住在這里。幼少時期,比起親生母親,我更仰慕這位姨母。事實上,我也經(jīng)常去位于五所川原的姨母家玩耍。可以說,進入初中前的日子,除卻五所川原、金木,我對津輕其他城鎮(zhèn)幾乎談不上任何了解。因此不久之后,當(dāng)我前往青森的初中參加入學(xué)考試,雖說僅是一段長達三四小時的旅途,在我眼里卻堪稱隆重的旅行。我曾將那時體味到的歡欣雀躍稍作潤色,寫進小說,那些描寫不一定與事實吻合,充滿某種悲哀的滑稽意味,卻也大致能表達我當(dāng)時的感受。小說里寫道:
從村里的小學(xué)畢業(yè),少年坐上搖搖晃晃的馬車,之后換乘火車,來到距離故鄉(xiāng)十里之遙的縣廳所在地的小城,參加初中入學(xué)考試。那時,少年所著的服裝古怪得惹人同情。那件衣裳散發(fā)出無人察覺的寂寥與落寞,凝聚著年復(fù)一年的奇思妙想。他似乎格外中意一件白色的法蘭絨襯衫,那時果然也將它穿在里面。而且,這回的襯衫配有大大的衣領(lǐng),猶如蝴蝶的翅膀。他將襯衫衣領(lǐng)扯出來,外翻蓋住和服衣襟,就像夏天穿開襟襯衫時,將襯衫領(lǐng)子外翻以便蓋住西裝上衣的衣襟那樣。一眼看去,如同小孩脖子下的圍兜??墒牵?dāng)時的少年既悲傷又緊張,這副裝束在他看來或許與貴公子沒什么兩樣。他下身穿一條久留米碎白花紋兼白色條紋的日式袴,款式較短,搭配長襪和閃閃發(fā)光的黑色高筒靴,披著斗篷。少年的父親已經(jīng)過世,母親體弱多病,因此日常生活皆由溫柔體貼的嫂嫂照料。少年伶俐地央求嫂嫂為自己改大襯衫衣領(lǐng),遭到嫂嫂的笑話,他確確實實動了怒,委屈得潸然淚下,因為沒有人理解少年的美學(xué)?!盀t灑”與“典雅”,兩個詞概括了少年的全部美學(xué)思想。不不,它們甚至道盡他的整個人生,以及生存于世的一切目的。他刻意沒有扣上斗篷扣子,就那么危險地披著它,而它看上去似乎快從他瘦小的肩膀滑落,他卻堅信那是某種雅致的時髦。真不知是從哪里學(xué)來的?;蛟S這是他追逐時髦的本能,即便沒有模本,也會從自己的思考中得來。這幾乎是有生以來,少年第一次踏入真正的都會,那身裝扮對他而言也是無與倫比的隆重。由于太過興奮,以至于他剛剛抵達本州北端的小城,便連說話方式也像完全變了一個人,用上了早前從少年雜志里學(xué)來的東京腔。然而當(dāng)他在旅館安頓好,聽到那些女侍的交談,發(fā)現(xiàn)當(dāng)?shù)厝酥v的果然還是同故鄉(xiāng)一模一樣的津輕方言,不禁有些沮喪。故鄉(xiāng)與這座小城,不過相距十里罷了。
小說里提到的海邊小城,便是青森市。大概三百二十年前,寬永元年,外濱的町奉行著手經(jīng)營此地,意欲將它打造成津輕第一的海港。據(jù)說那時的青森市已擁有數(shù)千戶人家。后來,這里又與近江、越前、越后、加賀、能登、若狹等地展開頻繁的船運往來,漸漸繁榮,成為外濱最熱鬧富裕的良港。明治四年,根據(jù)政府頒布的廢藩置縣令,青森縣隨之誕生,青森市進而成為縣廳所在地,守衛(wèi)著本州最北部的門戶,而往來于青森市與北海道函館之間的鐵道渡輪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如今,青森市的戶數(shù)達到兩萬以上,人口似乎超過十萬。在旅客眼中,這座小城給他們的感覺并不十分友好。由于接連遭逢火事,此處的屋舍變得破敗不堪,雖說也是沒有辦法,但旅客來到這里,根本分不清哪里是市中心。被煤煙熏成奇怪顏色的屋子面無表情地沿街而立,完全不打算對任何人打招呼,于是,旅客只好懷著坐立難安的心情,行色匆匆地離開。不過,我倒是在這樣的青森市住了四年。而且,即便將這四年放進我的整個一生來看,也是相當(dāng)重要的時期。我曾在初期的短篇小說《回憶》中,詳細描繪過那段時光:
盡管成績不夠理想,那年春天,我依然順利考入初中。我穿著新做的日式袴,腳上套著黑襪與高筒靴,舍棄了此前的毛毯,披上毛呢斗篷,像個時髦的城里人,連扣子也沒有系,便出發(fā)前往那座海邊小城。然后,我在遠親開設(shè)的吳服店里解下行裝,住進入口處掛著破舊暖簾的家,并且住了很長時間。
我的性情很容易得意忘形,入學(xué)后,連去公共澡堂都要戴學(xué)校的制服帽,規(guī)規(guī)矩矩穿著日式袴。當(dāng)自己的身影映現(xiàn)在街邊窗玻璃上時,我甚至?xí)χ蜃约旱挠白虞p輕點頭致意。
即便如此,我在學(xué)校也感受不到絲毫樂趣。校舍位于市區(qū)邊上,外墻刷著白漆,后面不遠處有個面朝海峽的寬闊公園。上課時,能夠聽見海浪與松葉的喧囂之音。走廊寬敞,教室的天花板挑得高高的,一切都令我感覺舒適,唯獨學(xué)校老師對我時有虐待。
舉行入學(xué)儀式那天,我被某位體操老師揍了一頓。他說我狂妄自大。這個老師在入學(xué)考試時恰好擔(dān)任我的面試官,曾用同情的語氣對我說:“自從父親過世,你也沒法認真念書吧。”我感到難為情,不由得垂下頭,正因為這個人的這些話,我的內(nèi)心遭受了巨大創(chuàng)傷。其后不久,我被多個老師毆打。他們借由各種理由體罰我,比如嬉皮笑臉、亂打哈欠,還說上課時我哈欠聲之大,早已為辦公室老師所公認。我感到莫名其妙,這些人竟然在辦公室討論如此愚蠢的事。
某天,有位和我來自同一個小鎮(zhèn)的學(xué)生把我叫去學(xué)校的山丘后,忠告我說:“你的態(tài)度看上去實在狂妄,要是再繼續(xù)挨揍,肯定會留級?!蔽夷康煽诖?。那天放學(xué)后,我獨自沿著海岸匆匆回家。海浪漫過鞋底,我一邊嘆息一邊往前走,用西服袖子擦拭額上的汗水。一片大得驚人的鼠灰色船帆,搖搖晃晃地從眼前漂過。
這所初中如今仍舊位于青森市東部,與從前相比沒什么改變。那座寬闊的公園是合浦公園。它緊挨著初中校舍,可說是學(xué)校后庭。除了冬季暴雪天氣,每日上下學(xué)我直接從公園穿過,沿海岸步行。這便是所謂的近路了,只是很少有別的學(xué)生利用它。在我眼中,這條近路空氣格外清新,尤其適合在初夏清晨走過。此外,一直負責(zé)照料我日常生活的吳服店,便是位于寺町的豐田家。他家是青森市首屈一指的老鋪,傳承將近二十代。家主在幾年前過世,這位父親大人生前視我如己出,甚至待我比待親生兒子更好。終其一生我不會忘記他。最近兩三年來,我回過青森兩三趟,每次必定去父親大人的墓前祭拜,而后也必定照習(xí)慣留宿豐田家。
升上初三后,春天的某日清晨,我倚在上學(xué)途中必經(jīng)的朱紅木橋圓欄桿上,好一會兒怔怔盯著周遭。橋下有條寬廣如東京隅田川的河,水流潺湲。此前我從未有過愣怔的體驗。總感覺有人從背后打量我,于是長久擺出某種刻意的姿態(tài)。我的每個細微動作都由那人從旁解讀,比如他會說我困惑地觀察著手掌,我撓著耳朵喃喃自語……對我而言,根本不可能出現(xiàn)“忽然之間”或是“不知不覺”的動作。從橋上回過神,我很快為落寞感到雀躍。在這種心情的支配下,我照常思考自己的往昔與將來。邁著咔嗒咔嗒的步子,我過了橋,記起許多事,并且再次做夢。然后我嘆口氣,默默在心里想:我能成為了不起的人嗎?
(中略)
無論如何,你必須比別人優(yōu)秀。懷著這種自我威脅般的想法,我確實用功念書了。自從升上三年級,我的成績始終保持在班上第一名,雖說要做到這點并且不被譏諷為書呆子很困難,可我非但沒有遭受譏諷,甚至掌握了與同學(xué)和睦相處的訣竅。連一個綽號叫“章魚”的柔道部主將都對我服服帖帖。有時我指著放在教室角落的紙屑罐子說,章魚,還不快鉆進罐子里。章魚便笑著把頭埋進去。他的笑聲在罐子里發(fā)出異樣回響。班上的美少年們也都愿意與我親近。我曾在滿臉青春痘上星星點點地貼著剪成三角形、六角形、花瓣形的創(chuàng)可貼,為此居然無人嘲笑。
這些青春痘令我大傷腦筋。它們一天多過一天,每日清晨,我睜開眼睛的第一件事,便是以手撫臉,確認青春痘的數(shù)量。雖然買過各種各樣的藥膏,但是涂上后不見任何效果。每次去藥店買藥,我必定把藥名寫在紙條上詢問店員,假裝受人之托。我將青春痘理解為情欲的象征,頓覺前景一片黯淡,丟臉至極,甚至想過以死了斷。對于我這張臉,便是家人也嫌棄不已。家中年紀(jì)最長的已嫁作人婦的姐姐還說,將來是不會有姑娘愿意嫁給阿治的。聞言,我只好更加勤快地涂抹藥膏。
弟弟也很擔(dān)心我臉上的青春痘,數(shù)次替我去藥店買藥。我從小同弟弟感情不和,在他臨近中考的時期,我暗暗祈求他落榜,直至見他和我一樣離開故鄉(xiāng),才漸漸體味弟弟性格的良善之處。弟弟長大后,變得沉默寡言,內(nèi)向安靜。他時常向我們的同人雜志投來小品文,文風(fēng)柔弱,每篇如此。在學(xué)校,與我的成績相比,他總是略遜一籌,為此十分苦惱。我要是好言寬慰,他一定滿心不悅。另外,他非常忌諱額上的發(fā)際線,覺得它狀似富士山,讓自己看起來像個姑娘,并深信他是因為額頭太窄才導(dǎo)致腦袋不靈光。唯有面對這個弟弟,我愿意包容他的一切。那時我對待他人的態(tài)度是要么不露聲色,要么坦誠相待,沒有折中路可走。因此,我和弟弟無話不談。
初秋的某天夜里,看不見月亮,我們來到港口的棧橋,站在從海峽彼端吹來的涼風(fēng)里,聊著關(guān)于紅色絲線的話題。曾幾何時,學(xué)校的國文老師在課堂上給大家講過這樣的故事:我們右腳小指上系著一條無形的紅色絲線,它的一端長長伸向遠方,一定系在某個女孩的同一根腳趾上。無論兩人相隔多么遙遠,絲線都不會切斷;無論彼此距離多么靠近,即便迎面相逢,絲線也不會糾纏,那個女孩是我們終將迎娶的新娘。當(dāng)我第一次聽說這個故事,心里歡喜非常,回到家立刻講給弟弟聽。那個秋天的夜晚,我們側(cè)耳傾聽著濤聲與海鷗的鳴叫,再次說起這個故事。我對弟弟說:“不曉得你的妻子此時在做什么?!钡艿軆墒治兆驒跅U,用力搖晃兩三下,害羞地說:“她正在庭院里散步?!蔽蚁胂笾前愎饩?,少女腳踩在庭院穿的大木屐,輕搖團扇,眺望院子里的月見草,模樣與弟弟真是般配。輪到我描繪自己未來的妻子。我把視線投向漆黑的大海,剛說了一句“她系著紅色腰帶”,便有些語塞。穿越海峽而來的渡輪猶如巨大旅舍,一間間船室點亮昏黃的燈光,悠悠地浮現(xiàn)在水平線上。
兩三年后,弟弟便死去了。當(dāng)年,我們很喜歡來這座棧橋。冬季落雪的夜里,我也會同弟弟一道撐傘前來。雪花寂靜地飄落在港口深不可測的大海上。真美,真好。最近的青森港船舶擁堵,這座棧橋周圍也填滿船只,沒有景色可言。那條寬廣如隅田川的河流,便是流經(jīng)青森市東部的堤川。它在前方不遠處匯入青森灣。我所提及的河川,不過是它注入大海前的一段,流速已經(jīng)變得相當(dāng)緩慢,甚至奇妙地躊躇不前,仿佛逆流。我眺望著緩慢流淌的河川,悵然若失。打個令人厭惡的比方,我的青春恰如流入大海前的這段河川。因此在青森居住的四年,堪稱我一生中難以忘懷的光陰。關(guān)于青森的記憶,大抵便是這些。距離青森市以東三里左右的淺蟲,是一座海岸溫泉鄉(xiāng),那片土地同樣令人難忘。我在小說《回憶》中也對它有過一段描述:
秋天到了,我同弟弟從那座小城出發(fā),搭乘約三十分鐘的火車,便可抵達海岸溫泉鄉(xiāng)。母親和大病初愈的姐姐在那里租下一所房子,用溫泉療養(yǎng)身體。我也長期留宿,準(zhǔn)備升學(xué)考試。因為背負秀才的名譽,我無論如何必須在初中四年級考入高等學(xué)校。那時起我開始厭惡上學(xué),這種情緒后來越發(fā)嚴(yán)重。然而,即便像被無形之物逼迫,我也一心一意念書。我從那里搭乘火車去學(xué)校。每逢星期日,朋友們來找我。我必然同大家一塊兒外出野餐。我們在海岸平坦的巖石上用鍋煮肉,喝葡萄酒。弟弟嗓音悅耳,會唱許多新式歌謠,我們通常讓弟弟教幾次,然后齊聲合唱。玩累了在巖石上倒頭就睡,醒來時大海漲潮,原本與陸地相連的巖石,不知何時變成離島,我們以為自己仍在夢境。
寫到這里,我真想戲謔一句,我的青春終于快要注入大海。淺蟲這片海域水質(zhì)清冽,旅館卻不見得多舒適。當(dāng)然,東北漁村的情趣正是孤寒寂寥,對此不應(yīng)報以苛責(zé),所以大約唯有我一人感受到這處溫泉鄉(xiāng)的奇妙傲慢。它如同坐井觀天的青蛙,讓人啞口無言。又因為是自己故鄉(xiāng)的溫泉,所以我敢無所顧忌地說它壞話。不知為什么,那里就是令人感到鄉(xiāng)下獨有的圓滑世故和奇異不安。我最近并未留宿這處溫泉鄉(xiāng),希望住宿費不要貴得離譜。當(dāng)然這話有些言過其實。畢竟我很久未曾住宿,只是搭乘火車,透過窗玻璃遠遠望了望溫泉鄉(xiāng)的人家,上述看法僅僅出自我這個貧窮藝術(shù)家的微弱直覺,并無事實依據(jù),我也不想把這份直覺強加給讀者。或許,讀者還是別相信我的直覺為好。如今的淺蟲想必已重振旗鼓,變成一座樸素謙遜的療養(yǎng)小鎮(zhèn)。有時,我腦海里禁不住掠過一道疑惑的聲音:那些來自青森市的血氣方剛的風(fēng)流旅客,在某段時期做了奇怪的吹捧,使這座孤寒的溫泉鄉(xiāng)聲名在外,甚至自己當(dāng)起旅館老板娘,妄想熱海、湯河原的溫泉旅館也不過如此,身在茅草屋卻沉醉于淺薄的幻影。這些疑惑無非牢騷之言,事實上像我這種性情扭曲、置身旅途的貧窮文人,最近時常搭乘火車經(jīng)過布滿回憶的溫泉鄉(xiāng),反倒不愿下車了。
大約在津輕,最有名的要數(shù)淺蟲溫泉,其次是大鱷溫泉。大鱷位于津輕南端,貼近青森與秋田的兩縣交界處。相比溫泉,那里的滑雪場在日本更加聞名遐邇。大鱷是一處山麓溫泉,依舊隱約殘留著津輕藩的歷史韻味。我的親人們從前時常到當(dāng)?shù)嘏萑燄B(yǎng)。少年時代我也屢次前來游玩,印象不如在淺蟲時鮮明。可是,淺蟲的烙印雖然深刻,卻不見得愉快,相比之下大鱷的回憶朦朧婉約并令人懷念。難道這是因為淺蟲面海而大鱷依山?我已差不多二十年未曾造訪大鱷溫泉,如今再見,不知它會否像淺蟲那樣,帶給我都會殘杯冷炙般的宿醉感。于我而言,那是無法舍棄的感受。這里與東京的交通往來不如淺蟲便利,不過恰好也是我所期盼的。另外,離溫泉鄉(xiāng)不遠有個叫碇關(guān)的地方,是舊藩時代津輕與秋田之間的關(guān)卡,因此這一帶歷史古跡特別多,想必根深蒂固地保留著往昔津輕人的生活習(xí)俗,不會輕易遭受都會時尚風(fēng)氣的侵襲。再有,從這里往北行,位于三里開外的弘前城寄托著我最后的希望。至今城中的天守閣依舊保存完好,年年歲歲,陽春時節(jié),在爛漫的櫻花樹影間向世人展示自己美好的身姿。我執(zhí)拗地相信,只要這座弘前城還在,大鱷溫泉就不可能沾染都會的殘酒而酩酊爛醉。
弘前城。這里曾是津輕藩歷史的中心之地。津輕藩祖大浦為信曾在關(guān)原合戰(zhàn)中加入德川軍。慶長八年,天皇下詔封德川家康為征夷大將軍,大浦為信同時成為德川幕府中賜領(lǐng)俸祿四萬七千石的一方大名。很快,他在弘前高岡規(guī)劃修筑城池,直至第二代藩主津輕信牧時期終于竣工,也便有了這座弘前城。自那時起,歷代藩主皆以弘前城為勢力據(jù)點,到第四代藩主信政時期,將同族的信英遷至黑石分家,藩地分為弘前、黑石二藩,共同治理津輕。信政被后世奉為“元祿七名君”中的巨擘,他所施行的善政大大改變了津輕,令其煥然一新??墒堑降谄叽餍艑?sup>的時代,適逢寶歷及天明年間的大饑荒,導(dǎo)致津輕一帶淪為凄慘的人間地獄,藩府的財政稅收陷入前所未有的窮乏窘境,前景黯淡。第八代藩主信明、第九代藩主寧親力挽狂瀾,拼死挽救藩府勢力,到第十一代藩主順承的時代,終于擺脫危機。緊接著來到第十二代藩主承昭的時代,順利施行藩籍奉還,由此誕生現(xiàn)在的青森縣。這段來龍去脈既是弘前城的歷史,也是津輕歷史的輪廓。關(guān)于津輕的歷史,我準(zhǔn)備在后文詳細說明,現(xiàn)在我想描述些許自己對弘前的回憶,連綴而為《津輕》這部作品的序編:
我曾在弘前城的城下町生活過三年。雖說是在弘前高等學(xué)校的文科度過的三年,但那段時期,我絕大部分精力都被義太夫占據(jù)。這著實是門新奇的技藝。放學(xué)回家途中,我總會順路繞去精通義太夫的女師傅家。記得最初我學(xué)習(xí)的是《朝顏日記》,至于具體內(nèi)容,如今已忘得一干二凈。當(dāng)時還記誦過一整套《野崎村》《壺坂》《紙治》等人形凈琉璃的曲目。為什么我會學(xué)習(xí)這種與身份毫不相符的奇怪技藝呢?我不打算將全部責(zé)任推給這座弘前市,不過我想,弘前市多少還得承擔(dān)部分責(zé)任。因為這是甚為流行義太夫的城市,這門技藝在這里擁有不可思議的人氣。市內(nèi)劇場經(jīng)常舉辦義太夫同好發(fā)表會。我也到現(xiàn)場欣賞過一次,城里的老爺先生們規(guī)規(guī)矩矩地穿上整套和服正裝,嚴(yán)肅認真地吟唱義太夫。盡管技藝談不上高妙,卻無絲毫矯揉造作的姿態(tài),人人俱是模樣真誠地念誦,一絲不茍地吟唱。自古以來,青森市便有不少風(fēng)流雅士。有人練習(xí)端唄,是為博得藝伎的稱贊“小哥唱得真不錯呢”,有人精打細算,將風(fēng)雅一面用作政治或商業(yè)場上的武器。在弘前市,處處可見一些可憐的老爺先生們揮汗如雨地學(xué)習(xí)沒什么益處的技藝。換句話說,弘前這座小城依然存在一些真正的傻瓜。古書《永慶軍記》中如此記載:“奧羽兩州人心愚昧,不知順服于威強者,只知其為先祖宿敵,抑或卑賤之人,僅依一時武運,夸耀威勢,拒不屈從?!焙肭叭司褪沁@樣,總有一股真正的愚者氣魄,即使節(jié)節(jié)敗退,也不懂向強者鞠躬行禮,不惜固守孤高自矜,淪為世人笑柄。我在這里生活了三年,耳濡目染下,萌生強烈的懷古之情,變成癡迷于義太夫的舉止浪漫的男人。下面的文章,摘自從前寫的小說里的一節(jié),毫無疑問我在虛構(gòu)的內(nèi)容中保留了逗趣要素,然而不得不苦笑著承認,就整體氛圍來說,它與我當(dāng)年的實際生活差別不大:
在咖啡館喝葡萄酒的時光并不壞,其后不久,更漫不經(jīng)心地隨藝伎一道出入割烹店吃飯。對此,少年并未感覺有何不妥。他相信這種風(fēng)雅又帶著黑道氣息的行為舉止是最高尚的趣味。在城下町古舊寧靜的割烹店里吃過兩三次飯,少年熱衷打扮的本能再次蘇醒,這一回,它變得格外夸張??赐旮栉杓縿∧俊渡衩骰莺秃先〗M》后,他很想穿上江戶時代建筑工人的服飾,大模大樣地盤腿坐在割烹店那鋪著榻榻米的客室里,面對后庭的景致,高聲說,喲,這位姐姐真美呀。他歡欣雀躍地著手準(zhǔn)備衣服。很快入手一件紺色圍裙。他把一只款式復(fù)古的錢包塞進圍裙前面的口袋,兩手揣在懷里走路,像個十足的流氓。他也買了角帶,就是那種系緊時會發(fā)出聲響的博多產(chǎn)腰帶。他還跑去吳服屋定做了一件唐棧的單衣,結(jié)果那件衣服的風(fēng)格非常奇怪,說不清像建筑工的,還是賭徒的,抑或是商鋪奉公的??傊?,只要它像戲劇中的角色才會穿的衣服,少年就心滿意足了。初夏時節(jié),少年赤足踩著麻里草鞋,這也罷了,他竟再次突發(fā)奇想,想要一條細筒貼腿褲,而且是戲劇里建筑工穿的紺色棉質(zhì)貼身長褲。記得那時演員啐了一句:“你這個小丑!”說完撩起衣擺,干脆利落地挽到臀后。演員身上的紺色貼腿褲給少年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眼下自己只有一條短褲,這可不行。為了買到那種貼腿褲,少年從城下町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可是一無所獲。吳服屋、布襪店,每家店鋪他都走進去打聽,并且努力說明:“那個……你看,就是泥瓦匠穿的那種紺色貼身長褲,店里沒在賣嗎?”店員一邊笑著一邊搖頭道:“不太清楚呢,那種褲子現(xiàn)在……”天氣炎熱,少年汗流浹背地四處搜尋,終于某家店鋪的主人告訴他一個好消息:“我家雖然沒有賣,不過拐進巷子可以瞧見一家賣消防用品的專門店,你上那兒問問吧,說不定他家有?!苯瓚魰r代的建筑工人兼做滅火工作,用現(xiàn)在的話說便是消防人員。原來如此,難怪啊。少年精神振奮,依言往巷子那頭的店鋪飛奔而去。店里陳列著大小不一的消防水泵,也有消防隊旗。不知為何,少年忽然有些心虛,依舊鼓足勇氣說:“請問有貼腿褲賣嗎?”店員立即回答有,拿過來的正是紺色貼腿棉褲,不過褲腿外側(cè)顯眼地繡著兩道紅色粗邊條紋,那是消防的標(biāo)志。少年到底沒有勇氣穿上這樣的褲子外出,只好落寞地放下貼腿褲,無奈地離開。
即便在盛產(chǎn)傻瓜的地方,如此愚蠢的家伙大約也屬罕見。寫到這里,連作者自己都變得有些郁悶。不知剛才我是否提過,那條少年與藝伎一道吃飯的割烹店所在的花街,叫作榎小路??僧吘故墙昵暗耐?,關(guān)于它的記憶逐漸淡薄,我只記得那條榎小路大約位于宮坂下方。另外,少年大汗淋漓挨家挨戶求購紺色貼腿褲的地方叫作土手町,是城下町最繁華的商店街。與之相比,青森那條名為濱町的花街顯得毫無個性。而堪比弘前土手町的青森的商店街,被稱為大町。我覺得它也無甚特色。這里順便將弘前的街道名與青森的街道名羅列出來,或許兩座小城的性格差異就顯而易見了。弘前市的街道名為:本町、在府町、土手町、住吉町、桶屋町、銅屋町、茶畑町、代官町、萱町、百石町、上鞘師町、下鞘師町、鐵砲町、若黨町、小人町、鷹匠町、五十石町、紺屋町。對照來看,青森市的街道名如下:濱町、新濱町、大町、米町、新町、柳町、寺町、堤町、鹽町、蜆貝町、新蜆貝町、浦町、浪打、榮町。
不過,我絕不由此認為弘前是上等城市,青森是下等城市。諸如鷹匠町、紺屋町一類街名古樸之地,不只弘前有,日本別的城下町一定也有。當(dāng)然,弘前市的巖木山的確比青森市的八甲田山風(fēng)光秀麗。不過,津輕出身的小說名家葛西善藏氏也曾教導(dǎo)同鄉(xiāng)晚輩:“你們不可妄自尊大。巖木山之所以景色壯麗,是因為周圍沒有高山。你們?nèi)ニh走走便知,如巖木山一般的高山隨處可見。只因四周沒有與它匹敵的高山,你們才感覺巖木山的風(fēng)景難能可貴。萬不可因此沾沾自喜?!?/p>
放眼日本全國,歷史悠久的城下町簡直數(shù)不勝數(shù)。為什么生活在弘前這座城下町的人,會執(zhí)拗地為自己的封建性感到自豪呢?無須贅言,與九州、西國、大和等地相比,津輕一帶幾乎全是新開發(fā)的地區(qū),哪會擁有值得向全國夸耀的歷史?近到明治維新時代,這個津輕藩出過哪些勤皇志士嗎?藩府的態(tài)度又是如何?露骨地講,無非是跟在其他藩身后亦步亦趨、自圖進退罷了。它真的具備值得夸贊的傳統(tǒng)嗎?然而,不管對待何事何物,弘前人總是頑固地聳聳肩。無論面對怎樣強悍的勢力,他們都相信對方是一介卑賤之人,憑借一時武運,夸耀威勢,因此拒不屈從。我聽說,出生于此地的陸軍大將一戶兵衛(wèi),歸鄉(xiāng)省親時必定身著和服與嗶嘰布料日式袴。他非常明白,倘若身穿軍服回鄉(xiāng),家鄉(xiāng)父老必定吹眉瞪眼地說,他算什么東西,不過仰仗一時的運道而已。因此,每逢回到故鄉(xiāng),他通常明智地換回和服與嗶嘰布料日式袴。這則傳聞不一定全部屬實,卻未必毫無依據(jù)。弘前城下町的居民就是具備莫名其妙的凜冽“反骨”。事實上,我也有那樣一副難以應(yīng)付的硬骨頭?;蛟S不能將所有責(zé)任歸咎于此,總之托它的福,至今我依舊沒能掙脫簡陋大雜院的生活。數(shù)年以前,我曾接到某家雜志社的約稿,主題為“故鄉(xiāng)贈言”,而我給出的答復(f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