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陳黎
爵士樂大匠路易阿姆斯特朗說:“你必須要珍愛自己能演奏?!毖葑嗍蔷羰繕返纳?。任何人若不能領(lǐng)略演奏者在演奏時爆發(fā)的生命力,便無法進入爵士樂的殿堂。
要為爵士樂(Jazz)下一個簡單的定義是困難而危險的事。所有嚴謹?shù)囊魳忿o書、百科全書都怯于遽下論斷,一般字典格于篇幅不得不大膽為之, 并且是愈小本愈勇敢。袖珍版的《韋氏新世界字典》說爵士樂是“一種使用 切分法、極富節(jié)奏性的音樂,源自新奧爾良的音樂家,特別是黑人”;《企鵝英語字典》說它是“從繁音拍子、藍調(diào)發(fā)展來的音樂,特征為切分法的節(jié)奏,以及根據(jù)一基本主題或旋律做個別或團體的即興演奏”;牛津大學出版的一本以英語為外國語者編的字典則說它是“源自美國黑人、節(jié)奏用切分法的喧鬧、不安的音樂”。
習于聽古典音樂的我最初的確認為爵士樂是喧鬧、不安的,或者更準確地說,認為凡喧鬧、不安的就是爵士樂。大學畢業(yè)后新讀了幾本音樂史與音樂欣賞指南,發(fā)覺他們把爵士樂跟古典音樂相提并論,才“勢利地”對它另眼看待。
然而仍只是“眼”而已,聽進耳朵仍覺不甚自在。我開始強迫自己閱讀有關(guān)爵士樂的書籍,發(fā)現(xiàn)短短百年的爵士樂史,出現(xiàn)的名字比從蒙特威爾第到梅湘四百年古典音樂史里的還多,而且盡是一些奇怪的名號:果凍卷摩頓(Jelly Roll Morton)、肥仔華勒(Fats Waller)、國王奧利佛(King Oliver)、 公爵艾靈頓(Duke Ellington)、暈眩基列士比(Dizzy Gillespie)……
聽古典音樂,你只要盯住幾個大作曲家,反復聆賞,很快地就可以登堂入室。
但爵士樂不然,每一個演奏家都是作曲家,他不照固定的樂譜演奏,而是即興地、恣意地在規(guī)定的和聲架構(gòu)下創(chuàng)造音樂。古典音樂的演奏者總是力求表達原作與原作曲者的思想,但爵士樂者并不在乎表達的內(nèi)容,它在乎的是表現(xiàn)的方式,它只是利用某個主題來表現(xiàn)自己的意圖,表現(xiàn)自己的個性——不斷地運用獨特的語法、音響制造高潮,制造張力。所以爵士樂大匠路易阿姆斯特朗說:“你必須要珍愛自己能演奏。”演奏是爵士樂的生命。任何人若不能領(lǐng)略演奏者在演奏時爆發(fā)的生命力,便無法進入爵士樂的殿堂。
嚴謹深刻的古典音樂彷佛茶杯里的風暴,音樂元素經(jīng)由呈示、排比、組合、發(fā)展、再現(xiàn)等技術(shù)逐步推向數(shù)個張力的高峰,然而即使在最飽滿時,整個情緒仍然在節(jié)制的杯子之內(nèi)。爵士樂卻好像魔術(shù)杯子里的水,杯水不斷溢出杯外,卻又神奇地倒回杯內(nèi) ── 一次又一次地變化顏色、形狀,激發(fā)出新的音響;當一群杰出的演奏者同時或接力演奏時,我們就好像看到一個由好幾個杯子組成的噴泉,此起彼落地迸發(fā)、交換著音樂的魔力。
這幾年透過視聽設(shè)備,有機會坐在家里分享爵士樂者創(chuàng)造的快樂。日本人是喜愛爵士樂的,我在衛(wèi)星電視上曾看到他們小學生爵士樂隊有模有樣的演奏,也看過他們的音樂家在世界舞臺上演奏蘊涵東方風格的爵士樂。爵士樂早已經(jīng)是國際語言了。但最能打動我的似乎仍是那些傳自亞美利加本土的:從鼓著氣球般 的兩頰吹小號的基列士比,到兩只手同時在兩把吉他上彈奏的史坦利喬登(Stanley Jordon);從已成絕響的貝絲史密斯(BessiSmith)、比莉哈樂蒂(Billi Holiday)(她們自然在唱片上復活了!),到眼盲心亮、化苦為甘的戴恩雪(Diane Schuur)。
半月前在報攤上翻閱《新聞周刊》,赫然發(fā)現(xiàn)歌后莎拉馮(Sarah Vaughan)也在年度死亡名單之內(nèi),急急回家拿出她一九八六年十月在新奧爾良史托里維爵士廳演唱的錄像帶。那真是群星閃爍,充滿喜悅的一夜。一群偉大的爵士樂者互敬互愛地在舞臺上用音樂相互競技。他們的演奏散發(fā)出共通的價值感,卻同時讓我們清楚地看見他們獨立的意志:吹著迷你短號的“爵士樂詩人”唐薛里(Don Cherry);在高音的云梯上翻筋斗的小喇叭手梅納傅格森(Maynard Ferguson);容卡特(Ron Carter);
赫比韓寇克(Herbie Hancock);暈?;惺勘取麄冋嫦褚患胰耍涸跁炑5乃查g,一同到達至福。歌劇作曲家威爾第曾經(jīng)說過:“音樂里有一種東西比旋律和節(jié)奏更重要:音樂?!本羰繕纷詈唵蔚亩x也許就是:音樂。
作者簡介
陳 黎(1954-),詩人。本名陳膺文,臺灣花蓮人,臺灣師范大學英語系畢業(yè)。著有詩集、散文集、音樂評介集凡二十余種。譯有《拉丁美洲現(xiàn)代詩選》、《聶魯達詩精選集》、《辛波絲卡詩選》等十余種。曾任中學教師二十余年,并在國立東華大學等校授課,是一年一度在花蓮舉行的“太平洋詩歌節(jié)”策劃人。詩人余光中說其“頗擅用西方的詩藝來處理臺灣的主題,不但乞援于英美,更能取法于拉丁美洲,以成就他今日‘粗中有細、獷而兼柔’的獨特風格”。曾獲國家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敘事詩首獎、新詩首獎,聯(lián)合報文學獎新詩首獎,梁實秋文學獎詩翻譯獎、金鼎獎等。2005年,獲選“臺灣當代十大詩人”。
爵士樂出現(xiàn)于19世紀,是一種起源于非洲民歌的音樂形式。它與以往傳統(tǒng)的交響曲等正統(tǒng)音樂不同,不是將情感隱藏于嚴格的樂律形式中,而是在歌曲中直陳想法,重意不重形,讓人碰觸到歌唱者赤裸的“心與靈”。
演奏是爵士樂的生命,音樂的激情、張力,盡在爵士樂中彰顯。它是肆意奔騰的,無拘無束的,卻有著集中傳達的主題,一如魔術(shù)杯子里溢出卻又能倒回杯子中的水,收放自如。
一個人的性情如果能像爵士樂這樣瀟灑自如、豪放不羈卻又不違犯道德法律,該有多好呀!如此,其人生,必定如陽光般燦爛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