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長明法師化緣造安樂寺
九峰塔巖寺方丈———長明法師,身披袈裟,手持錫杖,懷揣化緣缽盂,走下塔巖峰,來到姑蔑溪東。看到旋湖潭,此地工、商、貿(mào)極為發(fā)達,各地的名流,客商均由水路乘船而至,從旋湖潭碼頭登岸云集于此。
長明法師心想,《老子化胡經(jīng)》一書促進了佛教的廣泛傳播,迎來了佛教的鼎盛時期,如在旋湖潭邊造一寺廟,必定香火旺盛。于是四處化緣,籌建“安樂寺”。
梁天監(jiān)元年“安樂寺”定基,九峰寺嵩陀僧達摩鼎力相助,第三年“安樂寺”建成開光。它與九峰山遙相呼應(yīng)。門前的旋湖潭,就像天藍色的鏡子,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院后,綠樹成蔭,鮮花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