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神仙挑山
從前,有個神仙走遍所有名山大川,周游了許多地方,看到九峰山麓山青水秀,人杰地靈,九峰山的九個山峰形如荷花的花瓣,含蕊沁香。同時九座山峰遠(yuǎn)看像騰云蛟龍,又應(yīng)“九五之尊”之韻律。他啟奏秦王,建議在此建立國都。
美中不足的是九峰山下有兩座小山峰擋住芙蓉峰的近道,失去了九峰山的魅力。于是他命大力神挑走這兩座小山峰。
大力神奉命,帶上扁擔(dān)繩索,即日從五臺山動身啟程,風(fēng)雨兼程,風(fēng)餐露宿。走了整整九九八十一天,穿破了九九八十一雙草鞋。見到一小鄉(xiāng)村,他進(jìn)村討水喝,向村夫打聽此處地名。當(dāng)時百姓告訴他:“這里是山坊?!贝罅ι衤牶髧槾袅?,心想:“完了,走了八十一天,“九峰”只走了“三峰”,還剩有“六峰”該走到何時??!剩下的盤纏快用完了,還是回仙山吧。”原來大力神聽錯了,湯溪的方言“山坊”諧音于“三峰”。大力神回到五臺山,遭到師傅的一頓責(zé)備,只好又重新啟程,加快運行速度,抄小道,走近路終于走到了九峰山。
大力神不敢怠慢,連夜動手扎繩捆山,上好扁擔(dān),尊師命他要在天曉時挑走這兩座山。啟明星微暗,這時,大力神跨開馬步,運足神力。“嘿”的一聲大吼,瞬時,地動山搖。他剛要開步,被早起燒早飯的村婦看到,村婦驚呼:“山動了,山動了,快看??!”大力神聽到這突然襲來的喊聲,一驚之下,失去平衡,捆住山峰的繩子滑到扁擔(dān)的端頭,把扁擔(dān)給沖斷了。小山峰飛到了相隔五里地的里金塢村后的山峰頂,最終挑山不成。選址造金鸞失敗。而今這個飛了的扁擔(dān)箸仍靜靜地豎立在山頂上,后來人們把這個山峰叫做“扁擔(dān)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