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呂洞賓與馬料豆
傳說起初馬料豆在湯溪一帶也是一叢一叢下種的?,F(xiàn)在為什么釆取散播呢?又傳說豆類的豆莢原先是從豆桿腳生到頂?shù)摹?/p>
很早以前,神仙呂洞賓云游湯溪九峰山,路過路頭祝村(今東祝鄉(xiāng)中祝村)旁的托山橋(今改建成群英大橋,是金華到山坊的一條公路橋),看見橋邊田里有一老農(nóng)在下種馬料豆,就上前討茶吃(喝)。因?yàn)樘鞖夂軣?,茶罐里的茶已?jīng)吃光了,老農(nóng)覺得過路人辛苦就放下手里的農(nóng)活,拎起茶罐回家拿茶。呂洞賓看到老農(nóng)心好,決意幫幫老農(nóng),就抓起豆種“刷、刷、刷”地下起種來。等到那老農(nóng),鈴著茶罐轉(zhuǎn)回來一看,急得連叫不好,原來豆種都亂糟糟地撒在田里了。呂洞賓倒象沒有事一樣笑瞇瞇地說:“這樣下種好些?!背酝瓴杈妥吡?。老農(nóng)沒辦法,也只好收拾鋤頭唉聲嘆氣地回家了。
說來奇怪,經(jīng)呂洞賓下種的馬料豆棵棵都生長得又長又粗。更稀奇的是豆莢從腳生到頂,看不見豆桿,明顯要比別的馬料豆多收幾成。第二年,全村農(nóng)戶也都學(xué)樣撒種了,也都得到好收成。
等到三年,在馬料豆成熟的季節(jié)。呂洞賓又路過托山橋,看見橋邊田里一個(gè)后生在拔馬料豆,就關(guān)心地上前問:“后生家,馬料豆這樣種好不好”后生回答說:“這樣種好是好,省力氣省工夫,收成也高,就是一樣不好,豆莢生得太到腳,拔時(shí)豆莢太扎手了?!痹瓉磉@后生雖然是前年那老農(nóng)的兒子,卻是個(gè)好吃懶做的浪蕩子。他這兩句話把呂洞賓氣壞了,呂洞賓想凡界人真是太骨作(即作賤)了,糧食多來嫌扎手,他拔起一棵豆對后生說:“這個(gè)不用愁,我要它不會(huì)扎手?!闭f完,張開手掌“刷”的一聲,把半腰到腳的豆莢全部勒掉了。
從此,馬料豆不管怎樣種,下半截豆桿就再也不生豆莢了,就是六月豆、大青豆等豆種也是同樣,下半截不生豆莢。
(注:馬料豆是一種黑色的小豆,通常作牲畜飼料用,湯溪一帶作豬、牛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