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愛上北大的100個理由 作者:劉青,謝寧 著


2.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當你走入燕園的時候,常常會聽到一句話,它不僅印在北大文化衫、北大的圓珠筆上,更刻在每個北大人的心上。這句話就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北京大學初辦時名為“京師大學堂”,所收學生以達官子弟為主,被稱為“老爺”。部分師生課外吃喝嫖賭、捧旦角、吃花酒、烏煙瘴氣,時人詬病頗多。

1917年元月,蔡元培先生任北大校長,決心整頓這種風氣。他在就職演說中提出三條:一是明確宗旨,“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二是砥礪德行,建立起進德會;三是敬愛師長。

1919年3月,他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方針,并對學校組織和教員隊伍進行整改?!凹嫒莶奔醇嫒莶⑿?,無所不包,意指把各個方面都包括容納進來。

蔡元培先生提出此教育理念,包含兩層含義。一為“無論何等學派,茍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而不達自然淘汰之命運者,雖彼此相反,而悉聽其自由發(fā)展”。二是對教員“以學詣為主,在校講授以無背于第一種之主張為界限。其在校外自己言動悉聽自由,本校從不過問,亦不能代負責任”。

蔡先生認為“大學是包容各種學問的機關”,他的“兼容并包”既包“新”也包“舊”,既包“唯物”也包“唯心”。因而他用人不分信仰、黨派、學術見解。由此,當時的北大各門學問思想蓬勃發(fā)展,也得以獨立于各政黨與社會勢力之外。譬如當時北大教授辜鴻銘等人支持復辟,留著長辮上講堂授課。民國政府苛責北大,蔡先生盡力保護老師和學生,從不妥協(xié)于任何勢力。

蔡元培校長主張“囊括大典,網(wǎng)羅眾家”,容納各學派,寬待每個人,特別是聘請了一批有真才實學的人來北大任教,從而促進了學術的發(fā)展與繁榮。

“兼容并包”的前提是“思想自由”?!八枷胱杂伞笔菤W洲文藝復興時代的資產(chǎn)階級思想家伏爾泰提出的重要口號。他認為人生而自由,思想自由更是天賦人權(quán)。蔡先生提出思想自由,旨在進行思想解放,促進思想的碰撞與交鋒,由此促進學術的進步。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在當時是北大改革的指航燈,對北大的風氣肅新、學術發(fā)展起到了導向性的作用。它使得各種學術思想能夠在北大這片沃土孕育滋養(yǎng),新文化運動的健將們?nèi)珀惇毿恪⒗畲筢?、魯迅等在北大得以展開思想的翅膀,讓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發(fā)祥地和傳播中心。這些對中國文化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的思想文化運動,不僅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還讓北大成為中國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搖籃。

這是蔡元培校長的辦學理念,也是北大的精神。

大學之本,正在于此。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