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斑
秋天的陽光很忙,曬谷、曬場、曬砍下的高梗白。初冬的陽光也很忙,只是,似已倦怠,一點(diǎn)點(diǎn)地蓄積自己的熱和光,再慢慢地釋放出來,縱是力道不濟(jì),至少得把南墻曬暖和,讓村民們在這里捻線、嗑瓜子、納鞋底。還是冷,我們就貼著南墻“擠油”。人分兩隊(duì),勢均力敵,自由組合,如有異議,那就“手心手背”;兩隊(duì)人雙手插進(jìn)袖口,躬腰,側(cè)身,一齊貼著墻擠過去,向相同的方向用肩著力,有多大勁使多大勁:
“擠油炒干飯嘍!”
“擠油炒干飯嘍!”
陽光是窮人的衣裳,果然暖和了許多?!坝汀眮砹?,出汗了。哪里有干飯,不一會的功夫,便覺得饑腸轆轆。這會兒,一縷縷干草香飄過來,著實(shí)會讓你的味覺跟著興奮得齒頰津生。
笑死了。是牛糞餅的味!
一抬眼,墻上方貼著一塊塊牛糞餅。
你要是仔細(xì)分辨一下,墻上還有一團(tuán)團(tuán)“餅”印,經(jīng)年的積累,往日的痕跡,年輪的交集處,寫有一彎彎的“月”字。陽光擦不掉墻上的字,陽光把它們拓印下來。這一團(tuán)團(tuán)貼在墻上的餅,連同貼在鄉(xiāng)場一角地上的餅,鑲嵌在秋李郢的鼻梁上端,讓我嗅出的這褐色圓形的斑點(diǎn),成了鄉(xiāng)村的雀斑。
往年,糧食金貴,燒草也缺,牛糞餅是鄉(xiāng)間極好的燃料。冬天的牛糞餅才能當(dāng)柴禾,冬天的時(shí)候,牛吃的是干草。
拾糞成了正事。
晨,野地一片白。地上有個(gè)晃動的身影,陽光漸亮,野地里有好多晃動的身影。低頭,“三塊瓦”的帽子或許是沒了帽帶,或許是系上帽帶喘氣不暢,“兩塊瓦”在兩頰一搧一搧的,另一塊“瓦”耷拉在腦門上也不安穩(wěn),隨著步子一上一下地晃悠。秋老根說拾糞人個(gè)個(gè)都像“鬼子”。地上,原本黑不溜秋齜牙咧嘴的土圪垯,丑得很,下了霜之后,都像是睡著了一樣,漂亮了許多。霜給土圪垯們鑲了道花邊,做了裝飾。想起趙樹理在《小二黑結(jié)婚》里,寫小芹她娘仙姑抹了粉,趙大師說那張臉好似驢屎蛋上下了霜。這會,我對牛糞沒有半點(diǎn)不敬之意。著了霜裝飾過的一坨牛糞,豈止是漂亮。牛糞表層光滑圓潤,太陽初升,泛著金光,這會,牛糞看上去,像是一塊大面包,霜成了面包糠,也像是敷的果仁、花生米屑,質(zhì)感宣軟,看到它都想咬兩口。撿到地上一大坨牛糞,喜悅之情無以言表。
“你吹牛。”
這事我跟我上小學(xué)的女兒說過,她不信。牛糞像面包,這么大跨度的比喻我女兒根本不信。
“你又……”我猜我不止一次跟女兒提及牛糞像面包的事,她怕了?“爸,你讓我把飯吃了好不好?!蹦翘煸缟衔也]有說話,女兒卻把右手手指豎在唇上,示意我別說話。她左手拿的正是一塊面包。
秋老根信。秋老根家拾糞人多。他哥秋大根拾,他父親拾,有時(shí),他媽也起得早。
“我們家有一屋牛糞!”
“我們家有滿滿一屋牛糞!”
這幾乎讓秋李郢全村人驚羨。他家牛糞餅,差不多真的能把他家的鍋屋堆滿。
坐擁這層層疊疊的千層餅似的干牛糞餅,日子像是殷實(shí)了許多。秋老根的自豪感是擋也擋不住的。
積聚的牛糞多了,要做成牛糞餅。陽光好,靜。和牛糞與和泥無異。把牛糞攤放開來,兌水,然后赤腳挨挨地踩,將牛糞踩出黏性便可?!百N餅”要手藝。在墻上貼餅得用手,墻上先灑上水,捧一坨牛糞貼在墻上,雙手迅即摁實(shí)。要是有梯子,這一塊塊的牛糞餅?zāi)苜N到檐口下面。貼墻上沒有人或牲畜驚擾,踩不到它,短處是爬高下低貼它不易,還會失手從墻上脫落。一般人家都會選一塊空地,把一塊塊的牛糞餅貼在地上。在地上貼餅也要彎腰鞠腚的,也累,有人想著用餅勺“貼餅”。餅勺就是拾糞的糞勺。勺下鋪一把稻草,把稻草向上挽起,在勺柄上用繩系牢,呈倒“T”字型。一坨牛糞放地上,用勺子搗,一點(diǎn)點(diǎn)均勻地在地上把牛糞攤成餅狀便可。用糞勺做牛糞餅省力,厚薄均勻,餅上還會留下稻草的紋印。紋印像瓦當(dāng)?shù)牟ê郏^火以后,紋路清晰可辨。
那天,愛人用電餅鐺做餅。電餅鐺上層帶電,并鑲有紋印,餅出鍋紋印清晰得很。我莫名地聯(lián)想到牛糞餅的模樣??吹揭慌缘呐畠海遗酥谱约?,沒有跟女兒提及我的胡思亂想,要不,她沒準(zhǔn)會沖我大吼:“讓我吃飯!”
真的。牛糞沒讓我覺得齷齪,秋李郢人沒覺得牛糞臟。牛糞讓我開心過。
“牛糞火,火苗旺。
蒸饅頭,煮臘腸。
過大年,壓歲錢,
紅紅火火又一年!”
我們就在鄉(xiāng)場邊上,手拉手,唱兒歌,做游戲。興至,總有人會去撿地上的牛糞餅,扔,牛糞餅像飛碟樣地在空中劃出弧線,還能發(fā)出哨響,有點(diǎn)像水中的水漂,這“水漂”甚或還能在空中打個(gè)圈飄回來。
一團(tuán)團(tuán)芝麻粒樣的牛糞餅,像一粒粒落在小村臉上的雀斑。我不相信長有雀斑的秋李郢會丑,它讓我牢牢地記住了秋李郢的模樣,記住了家鄉(xiāng)的模樣,也記住了鄉(xiāng)愁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