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南朝佛學與文學——以竟陵八友為中心》序

潮平兩岸闊 作者:劉躍進 著


《南朝佛學與文學——以竟陵八友為中心》序

佛教與文學的關系,尤其是中古佛教與文學的關系,近年來日益引起學術界的高度關注。其中的原因不言自明,因為現(xiàn)存漢譯佛教經典,很多傳譯于這個時期,對于當時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產生了深廣的影響。從事中古文學研究,就一般資料的搜集整理而言,似乎沒有多少難處;然而,一旦涉及佛教經典,尤其是對涉及佛教與相關學科的交叉研究,就會面臨許多困難。因為,交叉研究既有無限魅力,又充滿學術風險,往往費力而不討好。費力自不必說,因為作者必須全面掌握相關領域的原始資料,熟悉研究現(xiàn)狀;同時,還要努力探尋彼此之間的密切關系,對于相近的歷史背景有深入的了解。盡管如此,其研究成果,又往往為相關領域的研究者所質疑,兩面不討好,時常會挫傷研究者的積極性。

大約在五六年前,我的老師孫昌武先生邀我回母校南開大學參加一場博士論文答辯會。那時,譚潔博士正潛心于博士論文《齊梁“竟陵八友”之研究》的寫作,向我詢問有關學術信息。我在十五六年前曾經做過南朝時期“竟陵八友”的研究,自以為竭澤而漁,便不假思索地說,這個題目可開墾的空間不是很大。言下之意,勸她另作選題。此事,我以為就過去了。沒有想到,一年以后,譚潔竟然拿出了非常厚重的博士論文,叫我驚訝萬分。而且,我又一次得到孫老師的厚愛,邀我參加譚潔博士論文的答辯會。為此,我認真地審讀了她的博士論文,越讀越感到慚愧,因為還有那么多的問題,我以前不曾涉獵;即便是對我曾論及的問題,也有了更多的拓展。由此可見,學無止境,確非虛語。其實,這種感知早已刻印腦海。我完成博士論文不久,就已感到疏漏,為此曾撰寫《別求新聲于異邦——介紹近年永明聲病理論研究的重要進展》(《文學遺產》1999年第4期)等文,專門介紹國外這方面的研究情況。當時我以為國內的研究情況,我已經掌握得八九不離十?,F(xiàn)在看來,就是國內的研究,也后來居上。事實上,不僅譚潔做了這個題目,后來與我合作的博士后柏俊才也以“竟陵八友”作為研究選題??梢姡@里確實還有很大的研究空間。對于國內同行的這個選題的研究,我們理應給予特別關注。由此來看,我當初對于譚潔選題的質疑,確實囿于一隅之見,根據(jù)不足。

然而,譚潔并不以此為滿足,又將研究的觸角伸到佛教文化領域。為此,她選擇著名佛教文化研究專家賴永海先生作為博士后的合作導師,在賴先生的悉心指導下,經過兩年的努力,完成了《南朝佛教與文學》一書的寫作。作者的視野已遠遠不限于“竟陵八友”的佛教思想與文化活動,而是整個南朝,論及了佛教發(fā)展與南朝社會的歷史文化背景,論及了佛學對文人世界觀及其創(chuàng)作的影響,援據(jù)精博,視野弘通,給人更多的啟迪與思考。就選題而言,同樣的題目,西北大學的張弘(普慧)已然在先,而譚潔依然知難而上,做出自己的獨到研究。由此我就推想,譚潔博士正是通過自己的研究,來證明一個基本道理:學術研究猶如積薪,后來居上。誠如朱熹《鵝湖寺和陸子壽》詩所說:“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yǎng)轉深沉?!卞涿苌畛?,這正是譚潔博士努力追求的學術境界。

因為我曾做過南朝文學研究,又是南開校友,譚潔博士便引以為同道,很希望我能為《南朝佛教與文學》作一序言。我深知作序難,既要避免吹噓別人,更要避免自吹,便只能扼要地回顧與譚潔博士的學術交往,由此可以看出她邃密深沉的學術特點。至于說到這部著作的學術特色與學術貢獻,確非三言兩語可以涵蓋。其邏輯之縝密,文筆之流暢,學風之謹嚴,結構之完整,都鮮明地體現(xiàn)在字里行間,讀者自可體會,就不必由我在這里一一贅論了。

(《南朝佛學與文學——以竟陵八友為中心》,譚潔著,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8月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