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農民父親當“導演”

風雅湘西 作者:江月衛(wèi)


農民父親當“導演”

父親手執(zhí)DV,等在村口的花階路上,指揮著村民們:“注意了,再來一次,再不行就明天再錄!”穿著侗族服飾的四嬸和大姑共撐著一把紅花傘從花階路的一個拐彎處唱著山歌走來:“一馬不行百馬憂/一人上癮全家哭/你看那些吸毒鬼/全身瘦得皮包骨……”

“樣子還挺專業(yè)的!”我說。

“我們不打牌不打麻將,玩玩這個!”父親突然發(fā)現(xiàn)我的到來,有些不好意思。父親手中的DV是春節(jié)的時候我送給他的,是不用磁帶的那種家用貨,可父親卻用它錄制了好多作品。父親將錄制好的碟子一一放給我看:坤二爺接孫媳婦的錄像、佑公公八十大壽的錄像、情歌對唱的錄像、身世感嘆歌對唱的錄像。他現(xiàn)在正在錄制的是勸世歌對唱。

在我們湘西農村,唱山歌是老百姓最喜歡的娛樂方式,人人都會唱山歌,特別是年輕人,談情說愛都是用唱山歌來表達的。有一種說法叫“歌養(yǎng)心,飯養(yǎng)身”,人們把唱歌當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還是在我上二三年級的時候,父親一個人邊做木匠活邊哼一首山歌,我至今還清楚記得:哥有麻子妹莫嫌/莫嫌麻子不值錢/好比中秋吃月餅/外面麻來里面甜……

父親今年七十三歲,可他一直生活在農村老家,他說,現(xiàn)在的農村用的是自來水,走的是水泥路,看的是彩電,電燈、電話、洗衣機、冰箱什么都有,就連火鍋都是用電的,和城里沒什么兩樣。再說,和他一起長大的那些兒時的伙伴都還在村子里,他一個人進城去沒伴兒。好在父親身子還硬朗,也就依了他。我就在縣城工作,離鄉(xiāng)下老家也就三十幾公里路程,現(xiàn)在的路全修成水泥路了,回家一趟挺方便的。雙休日,我總會開著車帶上幾個朋友回老家去玩玩。

兩年前的一個雙休日,我的車剛開進村子,就聽到山歌從對面的大山飄過來:“你真丟人八輩丑/四海茫茫只要有錢即丈夫/賣了下口供上口/本錢長在全家老少托你?!边@是侗族箭歌啊,我正好要整理申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我慢慢地開著車,一邊欣賞路邊的風景,一邊聽著歌。原來,這歌聲是從我家傳出去的,是父親在放歌碟。

幾張新碟放在影碟機上,我翻看了一下,發(fā)現(xiàn)碟子有山歌也有流行歌曲,還有幾張故事片。我問父親買這些做什么,父親說現(xiàn)在生活好了,吃穿不愁,閑暇時,村里的老伙計們聚在一起就琢磨著學點好聽的新歌。父親說:“我們這些老家伙雖然沒有年輕人唱得好,但我們還愛唱喲!聽著這些歌啊,又回到了年輕時代?!?/p>

“我在文化局工作,天天與碟子打交道。你要什么樣的碟子我都買得到!” 我說,“不過,剛才你放的那侗族箭歌倒是沒有!”

“哦!對對對,下次回來給我?guī)c碟子!”父親這才如同大夢初醒,“那箭歌是你光興公新編的,前幾天到趕狗窩坳的時候錄的!”

“再編一些吧,下次我找攝影師來給你錄制。還付你們工資!”我說。

“好,好,好!”父親興奮得馬上就要給光興公打電話。

“你莫這樣急,要編得好,經(jīng)過我認可了才能來錄!”我馬上給熱情高漲的父親潑點冷水。

侗族箭歌是諷刺性極強的山歌,它采用了文學中的明喻、暗喻、夸張、借代等修辭手法,極盡傷人之能事,與真刀真槍對峙無異,不具有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是編不出的。父親和光興公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編了三百多首侗族箭歌。我從中篩選八十多首編印成冊,并錄制二十多首,作為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素材。他倆編寫時并沒有署名哪首是哪個寫的,我完全是憑質量選歌。父親看他的歌被選了五十多首,笑得口水都流出來了。父親說,他最得意的那首要排在前面,說完他就唱了起來:當初你媽撿錯你/毛手毛腳人都不撿撿胞衣/只想得了一包味/狗屁不通枉來世上走一回……

錄制那天,父親反復問攝像師手中那攝像機要多少錢,攝像師說要二十多萬元,父親摸了摸機子,嘆了口氣。我在旁邊看到了說:“這是專業(yè)的,那種業(yè)余的只要兩三千塊錢?!?/p>

“給我買一臺,我自己有錢!”父親顯得很激動。吃飯的時候,父親問了一些關于攝像的問題,攝像師都細致地做解釋。我看影響吃飯進度,便說:“大學里要學四年,不是兩三句話就給你說得清楚的!更何況你年紀這么大了……”

“我年紀大了?你吃飯吃得我多,喝酒喝得我贏?”說到父親年紀大,他有些生氣,一大杯酒被他“嗞”地一口喝了。

自從父親有了DV后,村子里的大人小孩被他指揮得上上下下的,因為他們都想在電視里看到自己的模樣。我家里每天都擠滿了人,圍著電視機評說著:“小弟王,你那臉黑得像炭了!”“賤狗,你長得有點兒像韓庚哩,可惜你不會唱歌,只有搞勞動生產(chǎn)的命哦!”“黑牛,你看你那樣子”……點評有些粗野,同時還伴隨著罵聲和笑聲,把我家的房子都吼得快要抬起來了。父親很得意,他說,他看到湖南衛(wèi)視征集用DV拍攝的新聞,他也想去試一試。說完,他將一個磨得發(fā)黃的筆記本打開,戴上老花眼鏡說:“你看這些題材行不行,‘狗妹從農轉非到非轉農’‘自來水進侗家山寨’‘懶得戴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