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最小的訃聞

前塵舊夢 作者:鄭逸梅


舊社會繁文縟節(jié),徒然消耗人力物力,真是無謂極了。即以舉喪而言,人死了,便向親友紛發(fā)報喪條,親友接到了,例須備著紙鏹錫箔到靈堂前叩拜。到了五七(死后第五個星期),設(shè)奠開吊,預(yù)先印發(fā)訃聞;訃聞上載著虛偽的具文,如什么“罪孽深重,不自殞滅,禍延顯考”等等。下面的稱謂又是嚕蘇一大套,什么“不孝孤哀子泣血稽顙”、“齊衰期服孫泣稽顙”、“期服弟抆淚稽首”、“功服侄孫拭淚頓首”。這些卻萬不能攪錯,否則便為失禮。原來這訃聞當(dāng)時認(rèn)為非常鄭重的。往往地位愈高,訃聞也愈大,我看到愛儷園的主人哈同死了,用中國式的訃聞,展開來比八仙桌還要大些。軍閥吳佩孚的訃聞,和哈同不相上下,且附哀啟一本,無非兒子對老子的歌頌。又前清遺老羅振玉的訃聞,連得清帝賜他觀劇,也列述在內(nèi),以為光寵。別開生面的要算吳興周夢坡,他的訃聞一分裝成四冊,外用布套,一切書寫,都出當(dāng)代名人手筆,勒石再拓出來,同碑帖差不多,并把他生前收藏的東西,也制版刊印著,實在太考究了。很多平素和周夢坡不相識的,也都送兩塊錢奠儀,目的是取領(lǐng)一份訃聞,直到現(xiàn)在,舊書攤上仍把它居為奇貨。

至于最小的訃聞,只有明信片那么一幀,這是黃克強(qiáng)死后所發(fā)的,上面文字也很簡單,如云:“黃公諱興,字克強(qiáng)。痛于民國五年十月三十一日午前四時疾終滬寓,享年四十有三,于十一月二日午前五時入殮,謹(jǐn)定十二月二十一、二日在福開森路本宅開吊。二十三日舉殯長沙,哀此訃聞。子一歐、一中、一美、一球,女振華、文華、德華。負(fù)責(zé)友人孫文、唐紹儀、李烈鈞、蔡元培、柏文蔚、譚人鳳?!卑岩磺刑搨尉呶?,一掃而空,的確是很新穎得體的。

黃的寓所,在福開森路三百九十三號,是“世界社”的原址。當(dāng)時某記者有那么一段文字記載著:

昨吊先生于福開森路寓廬。綠絨之毯,金鏤之鐘,依然在目。而尤令我泫然欲涕者,先生平昔坐臥與故人劇談之藤椅,儼然未亡,而先生則已垂眉瞑目,棄故人而去矣。秋風(fēng)入戶,秋草繞籬,我將于何處招魂耶?

一自黃死,諸遺物隨即散逸,那所謂金鏤之鐘,輾轉(zhuǎn)為先譜弟趙眠云所購得;眠云已下世有年,此物又不知流落何處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