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白云山

山水味道 作者:劉燕成


白云山

我是在春天的一個早晨登上了白云山頂?shù)模驹诤0?462米的高處,我看見東邊的魚肚白漸漸地泛起了紅,山腰以下,那散落的布依村寨籠罩在白霧里,雞啼,狗吠,耕夫吆喝牛的哨子,時遠時近。

山嶺間,一浪又一浪的綠,蕩漾在春風里,到處都彌漫著花的芳香,芳香是從山腳的谷子深處迎上來的,又似乎是從山頂險峰處倒拂下來的,染得整個山,成了香山。鳥鳴也越來越近了,先前還是在山澗里啼唱的山鳥,穿過清淡的白霧,看見了山嶺上的人,便邀約似的聚攏到這山頭上來了,它們拍打著羽翼,站在剛剛吐出新枝的樹梢,一遍又一遍,向你歌唱。不用翻看日歷,光憑著這鳥鳴、綠樹、芬芳的花香,就知道春天又來了。

沿著那貼在山梁崖壁里的峽道拾級而上,像是踩在了天梯里,這梯石到底鋪了多少級,要穿過多少白霧才能夠抵達白云山嶺,我無法以數(shù)量相較,走著走著,只覺得額上的汗珠如雨點橫在臉頰,濕潤了一個人的心。爬到半山腰,往上望去,卻見不透天,一層又一層潔白縹緲的晨霧,覆蓋在山頂上,待得人登到了山頂時,這霧,便又褪到山腰里去了,當你俯瞰那一灣連著一灣的村莊時,卻又看不見那山底里的來時路了。到底有誰會留戀來時路,大多時候,我們只顧著趕路,匆匆前行,有太多的風景被我們無情地拋灑在了身后。在塵間,我們只不過是一粒細小的微塵罷了,面對這蒼茫無疆的白云山,我越發(fā)覺得生命的匆忙,生命因匆忙而愈加可貴。

站在山頂上,舉目遠眺,那延綿不絕的綠嶺逐眼而來,像一江波濤,洶涌澎湃。據(jù)《明史紀事本末》和民國《貴州通志》記載:明朝建文皇帝朱允炆在1402年的“靖難之役”中,從南京地道中逃出,后由滇入黔,望此山白云而止,遂在白云山落發(fā)為僧四十余年。這個遠遠不及其祖父朱元璋那般喋血疆場而是像極了其父朱標的文弱皇帝,骨子里有太多的儒家精脈,而缺少了統(tǒng)領江山的君王之氣。當這個生性柔弱的皇帝的二十三個皇叔(史料記載他有二十五個皇叔,第九和第二十六叔早逝)金戈鐵馬向他殺來時,他大抵只有狼狽出逃削發(fā)為僧來茍全性命,好在白云山下的信男善女們沒有對這個流亡的皇帝產(chǎn)生半點歧視或仇恨,而是給予了他皇帝的尊嚴,至今依然如此。

“牢落西南四十秋,蕭蕭白發(fā)已盈頭。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漢無情水自流。長樂宮中云氣散,朝元閣上雨聲收。新蒲細柳年年綠,野老吞聲哭未休?!泵慨敽笕讼肫鹚麑懴碌倪@些詩句,一種悲愴的酸楚和淡淡的愁緒不禁涌上心來。這些,倒是教我無比地憐惜起建文皇帝來,不,我是哀念起了一個王朝流逝的背影。

白云山的帝王之氣,就是這樣子來的。雖然這股氣息,總是使我憂郁的心結(jié)愈發(fā)的紛亂。不過這倒也好,畢竟這散落在西南的靜美的大山,到底是要讓人橫生出這股糾纏的心結(jié)方才更為合適的。我甚至猜想,白云山上,往日的建文皇帝,他一定是料想到了這山的大美,與今日小城長順的繁華景象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