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
官員的舊稱是老爺、大人。建國初期叫干部,現(xiàn)如今謙稱公務(wù)員。
稱呼不僅僅是稱呼,也代表著觀念的變化?!案刹俊焙汀肮珓?wù)員”是外來詞,都是西方資本主義產(chǎn)物?!案刹俊币辉~來自法國,也有一種說法是轉(zhuǎn)譯于日語?!肮珓?wù)員”一詞來自英國。這兩個詞被我們使用后,意義是有區(qū)別的。干部是計劃經(jīng)濟,公務(wù)員是市場經(jīng)濟。老爺和大人是我們的國粹,官老爺?shù)挠^念千百年來已浸入國人的血脈里。官員的另一個舊稱叫“父母官”,當(dāng)官者就是主宰衣食的父母,在單位里,上級不僅僅是領(lǐng)導(dǎo),還是長輩、恩師,是定前程的命門。領(lǐng)導(dǎo)要是叫下級一聲兄弟,這人就慘了,會一輩子豁著去賣命。下級通稱“手下”,“手下”這個詞聽起來就讓人心懸,讓人聯(lián)想“手下留情”、“手提把抓”一類的詞,總之是掌控不了自己命運的主兒。漢語里有兩個詞與此有關(guān),一個是“主意”,一個是“主心骨”,一個人的心思和想法不是你的,是你主子的。宋代有一個官員,衙門里有兩個部屬鬧不團結(jié),他在日記里引述范成大的詩記述此事:“青枝滿地花狼藉,知是兒孫斗草來?!?/p>
以前的國道叫官道,普通話叫官話,官員辦公的地方叫官府。江南有些地方有一種筷子,比小指稍細(xì)些,但比家用的稍長,木質(zhì)好,沉甸甸的,吃飯夾菜很不方便,是以前官府的宴席用具,現(xiàn)在這東西的名字還叫官筷。官員的衣服叫官服,住的房子叫官邸,鞋叫官靴,帽叫官帽。官員外出公干講究官儀,什么級別享受什么儀仗,兩人轎,四人轎,或八抬大轎,比現(xiàn)在官員配汽車規(guī)范多了。明朝的重臣海瑞任職蘇州府,他搞改革,不顧及官儀,一個人外出騎著馬,還有一種說法是騎驢,前邊僅有一個跟班舉著牌子開路,牌子上書:逥避。同僚的意見很大,四處放風(fēng),夸說海大人高節(jié)自守,且如何如何視富如仇,嚇得蘇州城里的富商跑了一半。海瑞任職內(nèi),蘇州府的稅收連年銳減,當(dāng)年江南的稅收占著國庫的一半。宰相張居正堅持不下去了,不得已請海瑞改履他任。

官當(dāng)?shù)拈L了難免有官態(tài),正襟危坐,不茍言笑,拒人一里之外的模樣。說話帶官腔,官腔就是不說囫圇個的漢字,說“嗯喔呀”的拼音字母。佛經(jīng)里有一個詞,叫“增上慢”,慢心是自以為是,增上慢就是慢心把本心蓋住了,自以為是到了淋漓盡致的境界。
以前的官好做,多念幾本書,會考試,再寫一手差不多的文章就夠了。能破幾個棘手的案子就是好官。如果再秉持公正,替窮人說些話,見平頭百姓多給些好臉色,就有人敲鑼打鼓地送“愛民如子”的紅匾。東漢的張仲景任長沙太守的時候,業(yè)余愛好中醫(yī)術(shù),經(jīng)常在衙門的公堂里給人看病,不僅名重一時,也成就了累世的口碑,被尊稱醫(yī)圣?,F(xiàn)在中醫(yī)坐診叫“坐堂”,就是對他的紀(jì)念。
老百姓對官員最大的期望值是“清官”,僅有精神要求,沒指望過弄些致富政策出來。過日子遇到難場了,走的是另外一條路。缺錢了敬財神,有病了燒香拜菩薩。另一條路上也是個體系完整的官場,每一座山有山神,每一條河有河神,門有門神,灶有灶王爺,鄉(xiāng)村有土地,城市有城隍。城隍廟是陰曹的地方法院,城隍一般由當(dāng)?shù)厮廊サ拇髥T擔(dān)任,林黛玉的父親林如海,在《紅樓夢》里就做了城隍。擔(dān)任城隍的大員生前本事不宜太大,太大了閻王也敬而遠(yuǎn)之,當(dāng)然口碑太差了也不行,閻王爺也好面子,做個庸常太歲最合適。鬼城名山上還有黑白無常二神,俗稱無常鬼,是捉魂攝魄的使者。白無常是笑面虎,頭上戴著長長白白的官帽,比飯店大廚的再高些,帽子上有書法:“你也來了”。黑無常兇神惡煞,長帽上也有書法:“正在捉你”。此外還有各路散仙,散仙神通廣大,能力非凡,只是暫時官位沒有出缺,不好安排,如同現(xiàn)如今的調(diào)研員和巡視員。
那邊的官場在管理上應(yīng)該很有一套,因為至今沒有聽說過那邊鬧宮廷政變、官員任職時的匿名信,以及小鬼靜坐罷工一類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