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古文觀止》是清朝康熙年間選編的一部供學塾使用的文學讀本,也是自清代以來最為流行的古代散文選本之一。該書是清初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吳乘權(quán)、吳調(diào)侯叔侄倆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編選而成。吳乘權(quán),字楚材,他一生研習古文,好讀經(jīng)史。吳調(diào)侯,精通“古學”而“才器過人”,其一生主要經(jīng)歷是在家鄉(xiāng)同叔父一道設館講學。此書正是他們?yōu)閷W生選編的教材。
所謂“古文觀止”,就是“盡將古文之精華選編其中”之意。該書自清初定稿以來,流傳城鄉(xiāng),影響很大,魯迅認為它與《昭明文選》一樣,“在文學上的影響,兩者都一樣的不可輕視”。
《古文觀止》全書一共有12卷,以散文為主,兼有駢文。從中國古代散文中裁花剪葉,遴選了上起先秦、下迄明末的優(yōu)秀散文222篇,兼顧不同風格、不同流派、不同題材的作品,并以時代為經(jīng),以歷代作家作品為緯編排,是公認的優(yōu)美散文范文。其中,又以《左傳》《國語》《戰(zhàn)國策》等先秦歷史散文,《史記》等漢代散文,以及“唐宋八大家”的代表人物韓、柳、歐、蘇的散文為重點,占全書篇幅的一半以上。
散文的發(fā)展大體經(jīng)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一是先秦時期?!渡袝肥堑谝徊可⑽募?。春秋戰(zhàn)國時代,百家爭鳴,產(chǎn)生了諸子散文?!蹲髠鳌放c《戰(zhàn)國策》是先秦歷史散文的代表。
二是兩漢時代。本期散文進一步發(fā)展,《史記》乃“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代表了兩漢散文的最高成就。
三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本期文章多講求聲律,形成駢儷文體,《水經(jīng)注》《洛陽伽藍記》不同凡響。
四是唐宋時期。中唐韓愈、柳宗元領(lǐng)導了古文運動。北宋時,歐陽修力倡古文,蘇氏父子等人互相應和,古文日漸占領(lǐng)文壇。
五是元明清時期。本期散文基本上繼承發(fā)展了唐宋古文運動的精神。明代出現(xiàn)了復古派、反對復古的唐宋派等派別以及歸有光等散文大家,清代影響最大的是桐城派。
《古文觀止》之“古文”,應該是指駢文與制義文(八股文)之外的文言散文,此書主要包括了傳、記、論、書、序、表、詔、贊、碑文、墓志銘、散賦、疏、策、祭文、寓言等,體裁十分完備;同時此書也選了如《滕王閣序》《北山移文》等四篇駢文,以見此體裁之一斑。
《古文觀止》之“觀止”一詞源于《左傳·襄公二十九年》之“季札觀周樂”(見《古文觀止》卷二):“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币庵^:“我所觀賞的樂舞已達到最高境界,如果還有其他樂舞,我也不敢再請求觀賞了?!彼浴坝^止”有觀賞到極致、高境界之藝術(shù)的意思。此書借用此詞,是對所選古文思想內(nèi)涵與藝術(shù)境界的高度贊譽。
本書在思想上推崇儒家傳統(tǒng)的思想觀念,并以此作為遴選的尺度,追求所選文章思想意識的正統(tǒng);在藝術(shù)上,注重文章的構(gòu)思、布局、謀篇、辭藻、情感和表現(xiàn)手法等,比較講求語言藝術(shù)的表現(xiàn),注重中國語言文字的獨特性,注意音、形、義的奇妙的表達方式。
總之,本書所選的文章文質(zhì)并重,與《文選》以來的古文選本相比,它包括的時代既長,卷帙又不甚多,而且文章的體裁多樣,較少派別的偏見,可謂廣收博采,而又繁簡適中。在編排上,全書按時代先后分為7個時期,每個時期都有重點作家和作品。由此可以縱觀古文發(fā)展的源流,也可以分析各個作家的不同風格。每篇文章又都有簡要的評注,輔助讀者理解文義,掌握行文的章法。加以入選的文章基本上均為久經(jīng)傳誦的名篇,因而具有“永恒的藝術(shù)魅力”。
金克木先生說:“讀《古文觀止》可以知歷史,可以知哲學,可以知文體變遷,可以知人情世故,可以知中國的宗教精神與人文精神,幾乎可以知道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切。”這正是我們注釋和賞析這部《古文觀止》的根據(jù)和價值所在。
解譯者
201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