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長江風景眼”的味道

時光邊緣 作者:張剛 著


生命如塵 歲月留香

“長江風景眼”的味道

今天是2021年3月14日,日子比較特別。

有朋友說,“2021314”,就是“愛你愛一生一世”。

有朋友說,今天是農(nóng)歷的二月初二,是龍?zhí)ь^日。

有朋友說,今天對于我們重慶人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1997年3月14日,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了設立重慶直轄市的決定。

“三喜臨門”的日子,又逢晴好的星期天,怎能辜負這美好的春光呢?說走就走吧,我兩口子決計開車出游,先去南岸區(qū)的長嘉匯,再去往心儀已久卻未曾到訪過的廣陽島。

無論白天還是晚上,重慶在山城、江城、山水之城的美景中最典型,最核心,最魅力無窮的精華是哪里?于我看來,那只能是長江嘉陵江環(huán)抱,以解放碑至朝天門1.3公里夢幻般通衢為主軸(可謂名副其實的“重慶大道”)的渝中半島。

無論白天還是晚上,“跳出半島看半島”,欣賞渝中半島的最佳去處在哪里?那當然是朝天門前兩江匯流形成“夾馬水”勝景的正對面,即南岸區(qū)的長嘉匯公園。

江風輕拂,陽光和煦,在長嘉匯公園漫步,心曠神怡。

這個巨大的都市文化旅游綜合體,其所在位置與重慶母城遙相呼應,對面就是解放碑中央商務區(qū)。站在公園的城市陽臺上眺望,雄渾的長江、秀美的嘉陵江兩相交匯,浩然東去;回頭背望,百米左右高差的山城梯步蜿蜒上下,重慶“爬坡上坎”的城市風貌自然呈現(xiàn),盡收眼底?!罢唇?,背看城”,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特有的稟賦優(yōu)勢令人流連忘返。

徜徉打望一小時后,便驅(qū)車前往親水樂江、近悅遠來的廣陽島。

廣陽島面積約6.5平方公里,距市中心11公里,是長江上游最大的江心綠島和生態(tài)寶島。

近幾年來,當?shù)貜氐讛P棄房地產(chǎn)開發(fā)“找快錢”的思路和做法,緊扣“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tài)島”的戰(zhàn)略定位,追求“天人合一”的價值理念和“知行合一”的人文境界,把尊重、順應、保護自然放在第一位,持續(xù)不斷地護山、理水、營林、疏田、清湖、豐草,自然恢復和生態(tài)修復效果初顯,基本做到了山青、水秀、林美、田良、湖凈、草綠,為更多的動物提供了棲息地,也豐富了生物的多樣性。

令人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廣陽島在生態(tài)設施、綠色建筑的設計和建設上獨具匠心。建設者們緊緊依托山環(huán)水繞、江峽相擁、島灣一體、峰谷交錯的山水脈絡優(yōu)勢,孜孜以求的就是要讓登島游人在這里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āng)愁。綠色、低碳、循環(huán)、智能理念在這里不是口號,而是硬核的實效。島上的基礎設施和人文設施以及清潔能源利用率達到100%,綠色交通出行率達到100%,實現(xiàn)了生活垃圾及污水對環(huán)境的零排放。在綠色建筑設計上,綜合利用多種適應重慶地形的建筑設計手法,“將建筑輕輕放在自然環(huán)境中”,有序推進大河文明館、國際會議中心、長江文化書院、生態(tài)文明干部學院、千里廣大文旅綜合體等一批優(yōu)質(zhì)項目,著力打造獨具特色的生態(tài)智慧島,建設巴渝版的當代“富春山居圖”。

同樣給人美好感受的,還有粉黛草田那質(zhì)樸清新的自然風光,廣陽營那令人懷舊發(fā)呆的人文氣息,東島頭那鋪向江邊天際的綠云一般的草坪……我邊走邊看邊拍照,并發(fā)給多位好友共享。一會兒,便有兩位朋友不謀而合地圈出點贊了同一張照片,那是我從江邊低處順著綠草如茵的斜坡仰拍的,一輛紅白相間、靜置路旁的腳踏車,背景是纖塵不染的蔚藍天空,車在正中,藍天和碧草上下空間各占一半。

兩位朋友中,一位說這張照片美在意境,它應該是廣陽島春天的樣子;一位說生活就應該是這樣潔凈和明媚,準備用它作電腦的開機圖。

我不懂攝影,所以我格外認真地感謝兩位朋友友善有加的親切鼓勵。

特別有意思的是在傍晚時分,我們就要離島回家的途中,偶然跨進機場舊址一號營房的“新山書屋”打望,竟意外發(fā)現(xiàn)桌上赫然擺放著我的詩集《黃葛樹下》,緊挨著的是由一位很熟悉的大家題寫書名的《橋都重慶》。這出乎意料的發(fā)現(xiàn)讓我頗感興奮,馬上向那位大家作了報告,他聽了也感到高興,幽默地說:好啊,這書店有你有我,好事成雙啦。

我有一種閉上眼睛向往美好的感覺。

廣陽島的初春彌漫著優(yōu)良生態(tài)純凈、甘甜的氣息,像極了自己年輕時初戀的味道。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廣陽島上,抬頭皆是美好,所見都很溫柔,愛和春天正一天天長高、一天天美妙。寫一首小詩吧,給廣陽島一個春天般溫暖的擁抱!

味道

十里春風

十里櫻桃

十里楊柳萬千條

藍天碧水

碧水藍天

暈染綠島千頃青青草

一切都是剛好

十六歲戀愛的味道

早了

稚氣未消

晚了

俗氣打擾

遠離喧囂

愛,在這里

一天天長高

一天天美妙

秀山西街

“蜀道有盡時,春風幾處分。吹來黔地雨,卷入楚天云?!?/p>

清代詩人章愷詠嘆的重慶秀山,雞鳴三省,五族雜處,地理處所和歷史文化的攪拌孕育了她獨具風韻的秀山西街。

秀山西街在哪里?車入三面環(huán)水、優(yōu)美恬靜的“小成都”

秀山縣城,沿老城十字街西行,毗鄰梅江河西門碼頭兩岸的八百戶街區(qū)即是。友人相告,品西街精粹,最好是起個大早,去感受習早字、趕早場、喝早酒。

初春一日,6時左右,與友人相伴訪西街。青光鑒人的石板路,串聯(lián)起清一色的明清風格木質(zhì)建筑。不時可見磚木雕刻,二龍戲珠、丹鳳朝陽、魚躍龍門、獅子滾繡球……

造型自然生動,手法嫻熟巧妙。晨曦初露,一些老宅已門庭大開,二進院落,有的還帶有小天井,魚池小巧,假山嶙峋,奇葩佳卉,清香四溢。主婦們或灑掃庭院,或晾曬魚蝦腌菜,而最令人感佩的是間或可見端坐練字的人,一人一桌,凝神不動,男女老幼皆有,或楷或草,或篆或隸,那心無旁騖的專注神情,讓人感受得到其內(nèi)心的靜氣和陶然。

友人介紹,秀山是“中國書法之鄉(xiāng)”,西街書法淵源尤為深厚。自清代以來,由西門碼頭順沅水入長江走向外面世界的當?shù)孛耍蠖喑錾碛谖鹘旨爸苓叺貐^(qū)與書法結(jié)緣的名門望族。被雍正皇帝譽為“閩越治行第一人”的臺灣兵備道兼按察使糜奇瑜,其專著《治臺要略》手稿,因其重要的政治文化價值被中國臺灣博物院珍藏;為紀念糜氏,臺北至今還保留有“秀山街”名。孫中山留日時期的摯友、同盟會“十八大才子”之一兼書法家的貴州首任都督、民國政府軍事顧問楊柏洲,為革命嘔心瀝血英年早逝,歸葬桑梓之日,享“半世英雄終歸土,一心革命賦予天”的特殊哀榮。到如今,在這條留有吳昌碩、何紹基、費孝通等大家墨寶的老街一帶,全國書法協(xié)會會員多達二十余位,撐起了巴蜀書畫界的“秀山現(xiàn)象”。

古老靜謐的巷子,詩書相伴的傳承,朝霞映照下的西街彌漫著歲月安好的幸福。

如果說習早字是西街的雅,那么趕早場就是西街的俗了。

約7時,世世代代前店后坊的西街人,家家戶戶都打開了店鋪擺好了攤位,迎接城內(nèi)市民和渝湘黔鄂邊區(qū)客商,約兩平方公里大小的西街上下仿佛在突然間便成了摩肩接踵、人聲鼎沸的大市場。

日常生活用品,吃的,穿的,用的,看的,玩的,琳瑯滿目,應有盡有。饒有興趣、攝人心魄的是那些西街獨有的尤物:造型典雅、做工精美、高約兩尺的中國紅龍鳳喜燭,構(gòu)思精巧、上寬下窄、平紋與鏤空交錯編織的流線型圓筒花背篼,古雅精致、工藝品般讓人不忍觸碰的背篼和筲箕等竹編器物。還有那些匠心獨運的手工店主,有的正用木石精心雕刻著秀山花燈舞蹈造型,有的在聚精會神地描繪鄉(xiāng)土人物和邊民風俗畫,有的在一絲不茍地編織藤盒竹盤,還有補鍋的、修鞋的、理發(fā)的、掏耳的、做媒的、算命的……加之偶爾有挑著擔的主人和緊跟其后四只腳還沾著新鮮鄉(xiāng)下泥土的精神抖擻的小黃狗擦身而過,濃郁的草根生活氣息讓人不由得想起沈從文先生在《邊城》中對這方水土即小說原型地民俗生活那些世外桃源般的描述,令人心靈舒展,倍覺親切。

這時,見一家店鋪前買賣雙方起了爭執(zhí),趨前細聽,才知道是買方購物“不找零”,執(zhí)意要多給店主幾元錢,爭執(zhí)不下,買方丟下錢便笑著跑開了。友人解釋說,西街人世代精明,但也樂達豪爽,頭天發(fā)財賺錢盈利或生意砸了,打牌輸了,同老婆吵架了,一般都會在第二天趕早場時少取多予,圖個吉利。西街興早場數(shù)百年,天天都有這樣的歡喜場景呢。

讓人家多得一點,讓自己心情好一些,古道熱腸的西街人在庸常的日子里不斷累積小滿足和小幸福,這生活自然會因感恩和溫暖而變得滋潤的。

西街的雅與俗、靜與動的和諧交融,就是不分你我大家一起樂樂呵呵地喝早酒了。

8點左右,早場交易塵埃落定,人們不計盈虧得失,也不分東西南北,大多會入鄉(xiāng)隨俗地三兄五弟邀約著來到河畔街邊小店喝酒解乏,也算是為當天的早場作一個小結(jié)。

進入生意勁爆的店內(nèi),食客們一般會要上一份湯鍋和若干油香粑、花生米、米豆腐和苞谷酒小酌小樂;做成大單生意的,則會專門囑咐要幾碟用秀山小芬蔥調(diào)味的牛肉系列鹵菜,還會叫老板勾兩斤上好的純高粱酒,與伙伴談天說地,把盞言歡,甚或在大清早也要一醉方休。

等了半個小時,友人把我領進了小十字街南頭臨河一家老字號牛肉面館。館子極簡樸,可迎面墻上《秀山早酒》四言詩卻奪人眼球:

巴渝何求秀山早酒

遍品神州我家獨有

醇釀土鹵夢中珍饈

執(zhí)手互敬舒服舒服

一杯落喉全天抖擻

三盞下肚天下敢走

學會早酒無煩無憂

習慣早酒都是朋友

醉美莫言唯詩唯酒

至愛無疆吾鄉(xiāng)吾祖

皇天后土喝喲喝喲

山高水長還有還有

真有味道!作者謂誰?友人說不知詳情,只知道同樣愛酒懂酒的北京大學圖書館原館長程郁綴老先生看后擊節(jié)稱好,贊其活潑質(zhì)樸、新鮮有味。

早酒二兩后,筆者若有所悟:人居其地,習以成性,積淀既久,西街大雅大俗的生活便生出了盎然的詩意來。

初春新月

新月一彎

恬淡超然

別樣的漁舟唱晚

別樣的水鄉(xiāng)江南

不能自拔

我沉醉其間

說來慚愧啊,今夜

在這個無聲卻喧嘩的世界

萬物在蓬勃拔節(jié)

千帆正駛離港灣

而我只關注靜默和靠岸

只想把漫天星光

彎曲成一抹

遼遠純凈的幽藍

山城巷

我愛上了渝中半島的山城巷。理由有兩條:一是它符合我關于老重慶模樣的想象,不愧為重慶市唯一以“山城”雅稱命名的街巷。二是幾近與山城巷一墻之隔處有郭沫若舊居,詩人郭沫若百年前的詩作《天上的街市》,在我看來仿佛就是寫給今天的山城巷的。

陽春三月的一天上午,與曾在當?shù)毓ぷ鬟^的好友L先生相約,同往游玩。

山城巷是重慶城自明代起延續(xù)至今的一片古老街區(qū)。

1900年,曾有法國傳教士在此地街坡上立桿點燈為路人照明,故又名天燈巷或天燈街。

它依山而建,沿崖而上,讓人在步步登高向前看的感覺中不斷體悟它的個性美。一條主街,伴隨著一路的紅、橙、黃燈籠,從低處的中興路起步,自南而北蜿蜒向上,直達抗戰(zhàn)時期外國使領館集聚的領事巷,全長約1500米。主街左側(cè)臨崖,可俯瞰繁華市景和壯闊長江;右側(cè)靠山,兼有與主街呈垂直分布的若干小街巷,隨便轉(zhuǎn)入,皆可曲徑通幽,別有洞天,那里的傳說和故事,彌漫著巴渝歷史文化的醇香。

沿途是以山城棒棒軍等本土題材為內(nèi)容的墻面涂鴉,配有極簡版的原生態(tài)“重慶言子”,質(zhì)樸鮮活,詼諧風趣,令人捧腹。繼續(xù)前行,上到相對平闊處,搶人眼球的是幾棟古董式建筑,其中體量最大的,是明代石朝門旁邊石庫門建筑風格的厚廬。

抗戰(zhàn)時期,作為國民政府首都的重慶云集了全國的達官顯貴,彼時的山城巷毗鄰外國使領館區(qū),背山面水,視域宏闊,自然成了社會名流向往的高標私家住宅街區(qū)。一些達官巨賈或購買老宅改造,或重金投入新修,師法海派建筑風格并融入諸多巴渝建筑元素,所建別墅和房舍大多中西合璧、獨具特色,令人印象深刻。厚廬即是當年四川軍閥劉湘的得力干將蘭文斌的官邸,堪稱那批建筑中的經(jīng)典之作。

由此上行百米許,即是仁愛堂建筑群。該建筑群于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由法國天主教會主持修建,融合了羅馬式建筑和傳統(tǒng)中式建筑風格,典雅而又簡樸。其中,體量最大的是磚石結(jié)構(gòu)的仿羅馬風格的兩層圍廊式建筑仁愛堂醫(yī)院,門面最堂皇的是現(xiàn)今保存完好的經(jīng)樓和神父樓。經(jīng)樓入口處,有歐式造型的兩層樓高的四根柱子,其壁上、柱面、柱頭等處的渦卷栩栩如生,呈現(xiàn)著愛奧尼風格細節(jié)上的精美。去往經(jīng)樓,便見一扇巨大的拱門,拱門上方是一個同樣巨大的圓形木窗,仿佛還在訴說著往昔的莊嚴和肅穆。

大門旁邊,有一小徑通往體心堂遺址。意想不到甚至可謂讓人眼前一亮,精神一振的是,那滄桑破敗的鐘樓和斷壁殘垣上的羅馬式門窗,被建設者們用玫瑰花瀑裝扮一新,鮮花點綴廢墟,老屋邂逅玫瑰,獨具匠心的藝術處理“化腐朽為神奇”,引得不少紅男綠女打卡照相玩抖音,久久不舍離去。

當然,山城巷最吸引人的,還是濃縮了老重慶人生存狀態(tài)的那些人間煙火味。向著靠山一側(cè)的“半邊街”,任何一條青光鑒人的石板路都會把人帶進沒有車水馬龍喧囂、沒有叫賣嘈雜聲響干擾的上好去處。幽靜的四合院,別致的吊腳樓,有趣的防空洞,黃葛古樹華蓋如云,桃紅柳綠鳥語花香,其間還隱藏著數(shù)十家輕奢老熟的山城湯圓店、巷巷老火鍋、小日子茶館以及咖啡館、燒餅鋪、紅酒肆、劇本殺和令人眼花繚亂的小商店,足夠興趣各異的游客虛度閑逛一天時光。

解放碑附近竟有如此恬適清新的“世外桃源”,若非親歷,恐怕任何人都難以置信呢。

爬坡上坎、走街串巷近兩個小時,想找個小店歇歇腳了。

這時,見十米開外一家院內(nèi)老宅窗臺上一只小貓似乎犯上了春困,它打著呵欠看了看我,覺得無趣,便自顧自地開啟了午休模式。我倆呢,也有些犯困,L先生便選了陽光徹照、梔子花開的一角,兩把躺椅,人各一把,一起品嘗風味獨特的熨斗糕后,他開始打盹,我還有點兒興奮,便就著炒米糖開水嗑起了瓜子。瞇縫著眼睛,邊打望邊想,這日子愜意啊,山城巷的人家?guī)装倌昵耙彩沁@樣過的嗎?

神游八荒醒來,時間已近傍晚,久負盛名的山城巷壩壩席“天燈長筵”開始啦。

若干家的餐桌,順著主街南北向一字兒擺開,街坊鄰居競相展示廚藝,拿出自家最好的一兩道菜品放上長桌,水煮魚、粉蒸肉、酸辣粉、冰湯圓等等熱菜冷盤都有。大家圍坐一起,也熱情邀請游客入席,“天燈下的宴席”“百家菜”

的同樂,過往不戀,未來不迎,把盞切磋不分你我,互敬互愛其樂融融,當下不負,如此正好,好不開心的山城巷喲!

L先生說,一位背包走世界的帥哥實地深度體驗后決定落戶山城巷,不再浪跡天涯。去年,這位帥哥在重慶開了一家青年旅行社,本人則定居山城巷。有意思的是,他安排的外地客人重慶行,不論是作幾日游,第一站總是渝中半島的山城巷。

華燈初放,沿著陡峭的臨崖棧道,我和L先生來到了聽江亭。身邊是六百多年不曾修補過的明城墻,前方是滾滾東流的萬里長江,目睹著山城巷自上而下的通體輝煌,映照著流金溢彩的長江和長江兩岸的萬家燈火,我情不自禁地朗誦起了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

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閃著無數(shù)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現(xiàn)了/好像點著無數(shù)的街燈……

一百年前,詩人新奇的想象強烈地表達著對自由的向往和對理想生活的祈盼,而這也似乎印證了山城巷百姓的一句古訓:“祈盼許愿滿天燈。”

愿山城巷古老著年輕,理性著激情,于深沉和繁盛中永葆純真和恬靜,永葆令人艷羨的詩意的棲居。

山城巷

沿崖而上

品讀你詩的芬芳

吊腳樓

層層疊疊

平平仄仄的滄桑

四合院

若隱若現(xiàn)

嘈嘈切切的吟唱

南紀門至領事巷

是最長詩行

幽靜古雅時尚

明城墻還在發(fā)思古幽情

仁愛堂還在作歐羅巴幻想

石朝門憨樸著有點呆萌

抗戰(zhàn)房和海派厚廬

還在回望中向往

夜幕降臨

華燈初上

巴山夜雨時

天街映長江

是你最美的意象

詩眼呢

600年醞釀

在我心上

重慶的索道纜車

可能是年齡漸長的緣故,近些年來我越發(fā)地喜靜不好動。

有朋友建議說,人到壯年保健康,必須動起來,要把時間更多地用于鍛煉,健康與其他人生要義的關系是“1”和“0”的關系,“1”倒了,“0”再多也沒用。而我通常與朋友討論這類話題時,大都是自嘲式地為懶惰找托詞:生命在于靜止,運動就是摧殘,我就信奉兩個字—不動。

說得好聽一點,我的選擇是傳統(tǒng)養(yǎng)生的雅;說得不好聽一點,現(xiàn)在的我變迂了,很懶,與我們這座動感十足、激情四射的城市和市民的氣質(zhì)不太搭調(diào)。為此,我也沒少受朋友們善意的奚落。

我曾請教多次來過重慶的天津好友A先生:“你覺得重慶人怎么樣?”他的回答直截了當:重慶人都很好的,就是個別人少吃少動、沒事多睡的龜式養(yǎng)生法“應當”趕緊改一改。

A先生的專業(yè)背景是南開大學學法律的,他說話時用的是“應當”,法律術語中的應當就是“必須”的意思。

我一時沒好氣,冷笑著懟他:“虛心接受,堅決不改!”

事實上,我真有點冥頑不化,行動上堅決不改。

前不久,中學同窗、北京好友A先生一家來渝旅游,落地就問從高處看重慶母城什么地方是最佳去處。我不假思索地推薦兩江索道,并說了一大串好在哪里的理由,他當即采納。其實,我是有一點自己的“小九九”的:乘坐索道,與爬坡上坎一步步用腳去丈量山城步道相比,不知道會少耗好多體力,少流好多汗水喲。

哎,效果是歪打正著,A先生一家對乘坐索道從空中俯瞰城市風貌很是滿意。A先生大發(fā)感嘆,夸贊從空中俯瞰大山大水在兩江四岸間激蕩交融,這才看清楚了重慶主城區(qū)真的是城在山中,山在城中,城在水里,水在城里,是一座超級山城、超級江城的超級山水之城!

A先生的夫人,一個從小跟著齊白石弟子學畫畫的土生土長的北京姑娘,也熱情贊美重慶主城廣廈林立比肩港滬,高低錯落層次分明,夢幻之美中雄闊壯麗;在費正清當年認為“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建起這么一座不可復制的大城市,“賽博朋克”和“3D魔幻”真還不是浪得虛名的呢!

客人如此禮贊我們的城市,自己心里當然樂開了花嘛。

本來是為了陪好客人的同時自己也可以偷懶少走路,但結(jié)果索道旅行令平原城市來的賓客對我們立體的城市喜出望外、贊美有加。這令我很是感動,也深受啟發(fā),寫出了這首小詩,送給好友,也送給我親愛的城市。

山城索道

揚子江上去去來來

嘉陵江上來來去去

超級勝景

你盡收眼底

半島雄闊

高樓林立層次清晰

洪崖洞內(nèi)

摩肩接踵紅男綠女

輕軌列車

飛檐走壁上天入地

兩江游輪

輝映四岸璀璨瑰麗

來福連廊

賽博朋克魔幻8D……

你每一天都在行注目禮

問候重慶的每一位客人

以及半島勝景的每一個細節(jié)

上帝迷惑了

猜不透你是往昔故事

還是未來傳奇

黃葛樹一樣的重慶人

昨晚與4位朋友茶敘時,C先生有些自我調(diào)侃地說,他頭天晚上又遭其26歲的兒子“理麻”了。

他的兒子在成都一所知名大學本碩連讀,取得學士、碩士學位后回到重慶一年多了,沒有找到如意的工作,而他一直也不愿找人幫忙解決。于是,這天晚上就爆發(fā)了兒子“伙同”其母以二比一的多數(shù)優(yōu)勢對他施行“民主的暴政”,嚴厲指責他成天沉溺于自己理想豐滿的個人世界里不能自拔,完全不懂這個社會現(xiàn)實骨感的真相,嚴肅警告有著一官半職的他“有權不用,過期作廢”“今后一定會后悔”等等。

他呢,也承認自己窩囊,但就是堅持不改,認為兒子找工作該咋個辦就咋個辦,不想放下自尊去求人辦事,強調(diào)自己一輩子都是這樣過來的,在這方面不想改變和委屈自己。

我和朋友們都會心地笑了,這是C先生鮮明個性的典型表現(xiàn)。我們這位老友是那種一輩子都有所堅持的人。從年輕的時候起,他就從不愿意給人添麻煩,卻又一直樂于助人。

同事和朋友有事相托,無論是小孩讀書、老人生病住院還是子女成人就業(yè)或其他方面,他一定會全心全意、全力以赴。

中央電視臺曾有一年春晚節(jié)目中有一個《有事請說話》的小品,里面的主角對朋友的事熱心得感人,朋友拜托購買一票難求的春運火車票,他想都沒想便一口應承,還說自己有過硬的“哥們兒”關系,可子虛烏有的“哥們兒”幫不了實實在在的忙,于是,他只得于天寒地凍中去排了一宿的隊購得車票,兌現(xiàn)了自己對朋友的承諾。

當然,C先生可不是小品中的那個人物。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情況下,他會依法依規(guī)、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規(guī)則和人脈關系,把別人拜托的事落實到位,其俠肝義膽、古道熱腸和助人為樂的實際成效,在單位內(nèi)部和朋友圈內(nèi)一直有著良好的口碑。而對于自己家里的事,那就不一樣了,要他出面找關系麻煩人,他便會莫名其妙地靦腆起來,態(tài)度消極不作為,家里的人常譏諷他“對外人比對家里的人好得多”。

該怎樣評價C先生呢?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我于內(nèi)心對他懷有很深的敬意。這人生一世的交友之樂,看得最重的不就是能夠遇上幾位說話靠譜、做事踏實的人嗎?

C先生學雷鋒做好事幫助人從來都是“相逢點頭笑,過后不思量”,幫了就幫了,從不圖回報,事情過了,別人忘了,他也忘了,與那些錙銖必較的精致利己主義者作比較,給人的印象完全是“新舊社會兩重天”的感覺。

有人說過,60年代、70年代出生的人中還有少數(shù)的理想主義者。我贊成這個觀點,也對C先生的處世態(tài)度和方式表示理解和一定程度上的支持。

林則徐有句名言:“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么?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錢財方面是這樣,職業(yè)選擇從道理上講也應該是這樣,子女自己熱愛什么就學什么、干什么,家長可以提意見建議,但歸根結(jié)底是子女自己的事。我們當年不也是這樣自己探索著,一步一步走過來的嗎?家長“包”

不了子女一輩子,任何人命中注定都會有一段或幾段只能由自己獨自走下去的路。

理想主義太稀缺,幸虧還有C先生。“三觀”上幾十年忠貞不渝的堅持,使得他成為了我們幾位老友公認的幸福之人。

幸福和快樂是不完全一樣的,快樂與快感更相近,幸福則需要有意義感,需要人在靈性之上有悟性,靠了靈性更靠了悟性,人生才能獲得有意義感的幸福。C先生是有初心,有信仰,有追求,有奉獻的人,是我們朋友中始終正能量充盈、幸福感滿滿的人。

重慶的市樹是黃葛樹,她給我最深最美的印象,就是堅定不移、堅持不懈、堅忍不拔。從不裝腔作勢,什么時候栽種就什么時候更替,與春夏秋冬無關,也絕不跟著其他樹種亦步亦趨;在完全可預見的一個較長的時間范圍內(nèi),她的這種品性大概率地不會改變,如果確需有所改變,那一定是為著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而與時俱進、蓬勃生長,那一定是一如既往地堅定不移、堅持不懈、堅忍不拔,永葆根深葉茂、華蓋如云。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