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張飛為何睡不合眼
人睡覺時眼睛總是閉著的,這似乎是常識。但《三國演義》中的張飛卻不是這樣?!凹毙殖饛堬w遇害”一回中,有描述范疆、張達趁張飛睡覺時暗殺他的故事。建安二十六年,劉備為了給關羽父子報仇,令張飛領兵自閬州出征東吳。張飛限末將范疆、張達兩人,三日內制辦白旗白甲,三軍掛素伐吳。范、張兩人求寬限日期,都被張飛縛于樹上,各鞭背五十,打得滿口出血,并說:“來日俱要完備!若違了限,即殺二人示眾!”范、張兩人回營商議,“比如他殺我們,不如我們殺他?!眳s說張飛令人將酒來,與部將同飲,不覺大醉,臥于帳中。范、張二賊,探知消息,初更時分,各藏短刀,密入帳中,詐言欲稟機密重事,直至床前。原來張飛每睡不合眼,二賊見張飛須豎目張,本不敢動手。因聞鼻息如雷,才敢近前,以短刀刺入其腹中,張飛大叫一聲而死。時年五十五歲。
睡覺為啥要合眼
張飛真的“睡不合眼”嗎?我們先從睡覺時為什么要合眼說起。
大腦是全身的主宰,人體的所有活動都由大腦指揮。但大腦也需要休息,就是睡眠。為了使大腦進入睡眠狀態(tài),必須盡量減少大腦的各種興奮。如肌肉要放松,以減少來自肌肉壓力感器傳來的刺激;環(huán)境要安靜,以減少從聲音感受器傳來的刺激;上眼皮放松,使眼瞼關閉,這是達到切斷視神經末梢傳入光刺激的一種必要生理活動。如果不閉上眼睛,則光線的刺激在眼睛里總會引起一定的興奮,從而在大腦相應的部位也會產生興奮過程,使人不能入睡。若要安靜休息,也是以閉目養(yǎng)神為好,這樣可使眼睛不接受外界的刺激。
合眼也就是上下眼皮的閉合。眼皮在醫(yī)學上稱為眼瞼,上眼皮叫上瞼,下眼皮叫下瞼。眼瞼之間的裂隙為眼裂。合眼、睜眼、眨眼等動作是通過眼輪匝肌來完成的,它是受面神經支配。通常人們睡覺時,總是要合眼的,但也確有絕少數人“睡不合眼”,醫(yī)學上將其稱為“眼瞼閉合不全癥”。
睡不合眼
“眼瞼閉合不全癥”又稱“兔眼”,指上、下眼瞼不能完全閉合,導致部分眼球暴露的情況。根據臨床表現,一般分為輕度和重度兩種。輕度的是因閉眼時眼球反射性上轉(Bell現象),只有下方球結膜暴露,常引起結膜充血、干燥、肥厚和過度角化。重度的是因角膜暴露,表面無淚液濕潤而干燥,導致暴露性角膜炎、實質角膜潰瘍,而且大多數患者的眼瞼不能緊貼眼球,淚點也不能與淚湖密切接觸,而引起淚溢。
眼瞼閉合不全癥最常見的原因,一是面神經麻痹后,眼瞼輪匝肌麻痹,使下瞼松弛下垂;二是炎癥、潰瘍、外傷引起瘢痕性瞼外翻;三是眼眶容積與眼球大小的比例失調,如甲狀腺相關性眼病、先天性青光眼、角鞏膜葡萄腫和眼眶腫瘤引起的眼球突出。全身麻醉或重度昏迷時,可發(fā)生暫時性功能性眼瞼閉合不全。
少數正常人睡眠時,瞼裂也有一縫隙,但角膜不會暴露,稱為生理性兔眼。正常人眼球過大或眼輪匝肌張力減弱時,在熟睡狀態(tài)下都會出現眼瞼閉合不全癥。張飛如果沒有上述引起眼瞼閉合不全癥的病因,他的“每睡不合眼”應該屬于這一類。
這些人雖然“睡不合眼”,但大多數人由于部分眼皮已經閉攏,黑眼球總是偏轉在閉攏的一側,只露出眼白部分。因此,眼睛也不再接受光的刺激,這并不嚴重影響睡眠。
中醫(yī)稱睡不合眼為“目不瞑”,在《靈樞·邪客》中就有記載,認為是陰陽不相交所致。張飛既然“每睡不合眼”,他慘遭范疆、張達刺殺后,割下的首級肯定是“死不瞑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