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燃起希望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作者:(美)凱勒(Keller,H.) 著 逸凡 譯


燃起希望

我越來越大,就越來越渴望向周遭的人表達自己的意愿,顯然我使用的幾個簡單的手勢已經(jīng)遠(yuǎn)遠(yuǎn)不夠用了,每當(dāng)我無法表明自己的意圖時,我就會氣急敗壞。我感到似乎有一雙看不見的手正在抓著我,而我則拼命地想掙脫束縛。我的努力抗?fàn)?,事實上并不全是為了解決問題,更多的是想為我內(nèi)心深處強烈的反抗精神尋找出路。我通常會哭鬧不止,無論身心都很累很累。如果母親碰巧在身邊,我會悄悄鉆進她的懷里。我傷心至極,乃至于忘記了憤怒的原因。后來,這種壞情緒每天都爆發(fā),甚至每小時都爆發(fā)??梢娊涣饔谖沂嵌嗝雌惹?。

我的父母因此深深陷入了痛苦之中。當(dāng)時,我們家附近沒有任何一所盲人或聾啞學(xué)校,它們都坐落在很遠(yuǎn)的地方,而且,似乎也不會有任何人能跑到像圖斯康比亞這種偏僻的地方,就為了教一個又聾又瞎的任性小孩。事實上,我的朋友和親屬們一度懷疑我能否接受教育。我母親唯一的希望來自狄更斯的《美國札記》,她曾讀過他寫的《蘿拉·布里吉曼的故事》,而且她隱約記得那個女孩子也是又聾又瞎,然而卻接受了正規(guī)教育。不過她也感到希望渺茫,因為豪博士,也就是那個探索傳授盲聾人知識的先驅(qū),已經(jīng)去世很多年了。而他的教育方法也許會隨著他的去世而消亡,如果事實真的是這樣,那么像我這樣一個住在亞拉巴馬偏遠(yuǎn)小鎮(zhèn)的聾啞女孩怎么能受到教育呢?

在我六歲的時候,我的父親聽說在巴爾的摩有一個著名的眼科醫(yī)生成功地醫(yī)治過許多患有嚴(yán)重眼疾的病人。于是,我的父母決定帶我去巴爾的摩碰碰運氣。

我依然十分清晰地記著那是一次十分愉快的旅行。在火車上,我接觸到許多不同的人,并與他們其中的絕大部分成了朋友。有位女士送給我一盒貝殼。我父親在貝殼上面鉆出孔洞,這樣我就可以把它們串在一起,很長時間我都沉醉其中,樂此不疲。列車長也是個友善的人,當(dāng)他在車廂里四處走動為乘客檢票打孔的時候,我常會抓著他的衣擺玩。他還讓我玩他的打孔器,要知道打孔機對小孩子來說是一件多么神奇有趣的玩具啊。我會蜷縮在座位的一角里一連好幾個小時在一片片紙板上打洞玩,玩得不亦樂乎。

姑媽用毛巾給我做了一個大布娃娃。這個大布娃娃滑稽而奇怪,可能是因為縫制的時間過于倉促了吧,娃娃沒有鼻子、嘴、耳朵和眼睛,任憑一個小孩子如何想象,都是無法拼湊出娃娃的整張臉孔的。我雖全然不在乎娃娃頭上的其他器官,但覺得眼睛還是應(yīng)該有的,事實上,是娃娃眼睛的缺失深深觸動了我。我固執(zhí)地向大家指出我的發(fā)現(xiàn),可是似乎沒有一個人能夠為娃娃添加一雙眼睛。然而,由于我的靈機一動,難題終于得到了解決。我翻下座位開始摸索,直到發(fā)現(xiàn)了姑媽的披肩,姑媽的披肩上面裝飾著不少大珠子。我揪下來兩顆珠子,示意姑媽幫我把它縫到娃娃身上。姑媽猜到我的意思,她把我的手放在了她的眼睛上面,問我是不是這樣,我使勁地點頭。結(jié)果,珠子被姑媽縫到了恰當(dāng)?shù)奈恢茫腋吲d極了,拿著它一直搖晃,可是很快我就失去了對布娃娃的興趣,又把它丟到一邊了。這次旅途,是我保持不發(fā)脾氣的最長時間,因為這期間遇到了太多的事,讓我的頭腦和手指忙于應(yīng)付,所以我就“無暇他顧”了。

我們終于到達了巴爾的摩,見到了切斯霍爾姆醫(yī)生,他十分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但是他并沒有對我做任何治療。他對父親說,我現(xiàn)在更應(yīng)該接受教育而不是做治療,他建議父親向華盛頓的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博士進行咨詢,因為貝爾博士可以告訴我們關(guān)于聾啞和盲童學(xué)校的師資情況。按照醫(yī)生的建議,我們立刻前往華盛頓去見貝爾博士。我的父親疑慮重重,感到前途未卜。而我完全沒有意識到他的痛苦,只是覺得在路途間的往來其樂無窮。當(dāng)時貝爾博士已經(jīng)功成名就,深受世人敬仰。當(dāng)他一看見我,就把我抱在他的膝蓋上,雖然當(dāng)時我只是個小孩子,但我立刻感受到了貝爾博士的善良以及他對我產(chǎn)生的強烈的同情心,我對他的懷表產(chǎn)生了興趣,為了讓我明白,他不停地敲打懷表。他理解我的手勢,就憑這一點,我就立刻喜歡上了他。當(dāng)時的我并不知道,這次會晤為我今后的人生打開了一扇門,一扇讓我從黑暗走向光明的門,從孤獨走向友愛、關(guān)心的神秘未知的門。

貝爾博士建議我父親給波士頓帕金斯盲人學(xué)院的院長安納諾斯先生寫封信,他是豪博士偉大事業(yè)的繼承人。希望安納諾斯先生可以幫忙請一位能夠教我的好老師。我的父親立即寫了信。幾個星期后,安納諾斯先生便回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他讓我們放心,說已經(jīng)為我們找到了一位老師。當(dāng)時是1886年的夏天,來年3月莎立文老師就來了。

就這樣,我走出埃及,站在了西奈山前。一股神圣的力量觸摸著我的靈魂,它不但帶給了我光明,還讓我“看”到了許多奇跡。我似乎聽到了那個來自圣山的聲音:“知識就是博愛,就是光明,就是智慧?!?/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