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當上了馮玉祥的國文教師
翻開民國史,馮玉祥將軍算得上一位傳奇式的人物。他出身貧寒,從士兵做起,一直干到統(tǒng)率幾十萬兵馬的集團軍總司令、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成為蔣介石的結拜大哥。從平民到將軍、元帥,說起來,有他這種經歷的歷史人物,古今中外,并不少見。然而,像他那樣始終保持平民本色,以“丘八”為榮,布衣布鞋,樸素終生的人,可謂鳳毛麟角。
更有意思的是,馮玉祥將軍只讀過一年零三個月的書,算起來小學都沒有畢業(yè)。但他身邊的秘書卻個個是學貫中西,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其中不乏大學教授、學者名流,論學識水準,均堪稱國內一流。
吳組緗先生就是其中之一。1935年1月,從清華畢業(yè),在南京“中央研究院”任職的吳組緗,有緣與馮玉祥結識,并出任馮玉祥的國文教師和秘書長達13年之久,開啟了自己人生的嶄新一頁。作為中國20世紀30年代社會剖析派的重要作家之一,吳組緗在這一時期已經小有名氣了,他創(chuàng)作出許多反映中國農村破產的小說以及散文,因此得以與時任國民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的馮玉祥相識。提起這段過往,吳組緗說:“馮玉祥愛國、主張抗日,擁護共產黨,很了不起。他是《三國演義》的信徒,學劉備三顧茅廬,尊重知識分子。他看過我的作品,請我去當國文教員。”
正由于馮玉祥尊重知識、尊重知識分子,吳組緗才做了他的國文老師。曾做過馮玉祥機要秘書的王倬如回憶道:“馮先生治軍的嚴格是出了名的,跟隨他多年的部下,有的成了師長、軍長、司令,一旦犯下大錯,弄不好還會被他喝令拖出去打軍棍。但是,馮先生對身邊的工作人員,尤其是對文化人,卻總是客客氣氣?!瘪T玉祥幾次隱居泰山,并在泰山建立了研究室,研究國內外政治、經濟。在泰山,他認真讀書,探求真理,由于讀書時間、地點相對集中,不同于以往戎馬倥傯中的自學為主,對他的思想轉變至關重要,最終使他“從一個典型的舊軍人轉變成為一個民主的軍人”。當時,他特別聘請了許多老師為他講學,這其中有陶行知為他講授哲學,李達講授馬克思主義,陶宏講天文,李季谷、范明樞等講歷史,王漠講地理,鄧初民講授《資本論》,陳約隱講授政治經濟學,趙望云講授書法美術。而吳組緗就負責教馮玉祥的國文。馮玉祥對老師們都很愛戴。他一生都艱苦樸素,但卻慷慨幫助民眾,這是有口皆碑的。他與夫人李德全一起幾十年如一日地過著簡樸清廉的生活,自己家的伙食標準都定下了規(guī)則,照章辦事。馮玉祥自己和夫人每天的菜金是4角,隨從人員是2角,但老師卻規(guī)定是6角。(7)
吳組緗回憶說,當時每周上兩節(jié)國文課,每次上課,馮玉祥都到大門口迎接他,并雙手奉茶;在上課時間,馮玉祥也從來不接待客人,恭恭敬敬地聽講,寫好作文也是雙手捧給他,并說道:“吳先生,請你給我改一改?!碑敃r的吳組緗20多歲,馮玉祥卻已50多歲,且是一個聲名赫赫的大將軍,這樣恭敬地執(zhí)弟子禮,讓他非常感動。他還回憶說:“馮先生可不是大老粗,他的心細著呢!而且,他還特別的勤奮,他的講話稿,他的著作,都要自己親筆寫出來,輕易不讓他人代筆?!钡拇_,馮玉祥有著自己獨特的工作方式。比如寫講話稿,有時候在講述過自己的基本想法之后,他會要求秘書們每人寫上一篇,然后,他再“各取所需”,綜合幾篇文稿的長處,將其變?yōu)樽约旱恼Z言,形成一篇具備他本人性格特點的文字。“我作為秘書,負責替他修改文章。有時馮先生寫出來的東西,往往過于口語化,有的地方還顯得生硬,這些都需要處理。我的任務就是后期的編輯工作”。吳組緗回憶道,馮玉祥將軍也和一般文人一樣,珍愛自己的文稿,不愿意被人隨意改動。但對吳組緗的編輯加工,馮先生卻是贊賞有加。
后來馮玉祥在其所著的《我的生活》一書中,對這段讀書生活有較為具體的記述:
(當時,我住在普照寺內)每天定有讀書時間,按時上課聽課,作筆記,儼然成了一個小學生。每到上課的時候,我就高興得不得了,想著自己是一個大兵出身的人,現在能有這樣的專家、學者為我講著世界最進步的革命理論,這真是過去做夢也沒想到的事……這一時期的讀書生活異常緊張,每天總有8小時以上的時間用耳朵聽,用眼睛看,用腦子想,用筆來記……真是忙得“不亦樂乎”!(第二次上泰山讀書時)除了每周一次討論會外,每日我個人的工作,便是上課,一張功課表,是填得滿滿的課程,從天不亮就開始,一直陸續(xù)地上到天黑。(8)
馮玉祥在《我所認識的蔣介石》一書中也提到:“有的一連講三個月,也有講兩個月。午前講3個鐘頭,午后講兩個鐘頭。在泰山這二三年讀書讀得很有意思,真是先賢說的:‘學然后知不足’?!睘榱耸沟酶嗟娜耸芤?,馮玉祥讓身邊的官兵、工作人員都去聽課。一次正在聽課,適逢曾是他部下將領的時任山東省主席的韓復榘來給他送薪俸,馮接過后,命他搬個椅子坐在一旁,一同聽老師講課,韓只好規(guī)規(guī)矩矩在旁坐了一個小時。(9)
為了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馮玉祥成立研究室,理論聯(lián)系實際地研究國內外政治、經濟。并在烈士祠上建起了圖書館,馮玉祥時常到圖書館和群眾一起翻閱書報雜志?!拔覍︸T先生說,文字加工好比理發(fā)和刮臉,把多余的毛發(fā)去掉就行了。如果動作過大,傷了客人的皮肉,再弄出點血來,人家肯定發(fā)脾氣。我呢,可能是您碰到的比較好的理發(fā)師”。吳組緗生動地描繪他與馮玉祥將軍的交往。馮玉祥的自傳《我的生活》就是吳組緗先生負責整理的。如果仔細閱讀馮先生的兩部著作——《我所認識的蔣介石》和《我的生活》——就會發(fā)現兩部書的文風不大相同,前者通俗易懂,但文字很是粗放,像是未加修飾的璞玉,后者卻是精雕細琢之作,嚴謹、流暢、生動、精練。不難看出,《我所認識的蔣介石》的文稿,肯定沒有經過吳組緗先生的編輯加工,而《我的生活》卻是經過吳組緗加工的。
通過讀書勵志,馮玉祥的思想認識和理論水平都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每每提到這段讀書生活,馮玉祥總是感慨萬千:“讀書,我此時覺得如吃甘蔗,越往下咂越甜。越讀越感覺到它的趣味。而且越讀眼越亮,心越寬,因為我所讀的書,不是一般騷人雅士讀來開心的書,而是救國救世界的革命理論,而是二十世紀最進步的思想學術,而是歷史上的寶貴教訓……這些書可以使我認識過去、現在,知未來,可以使我獲得正確的人生觀,可以使我不錯走了路,可以使我的意志更加堅定,可以使我時時刻刻在前進?!?sup>(10)“‘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幾句湯之盤銘,是馮玉祥一生所奉行的生活原則。而他的日新又新所企求的目的,倒不是自己一個人為圣為賢,而是希望中國得到好處,中國的百姓得到好處”。(11)對讀書,馮玉祥有自己的觀點:“窮小子讀書,不是為著裝門面,不是為著升官發(fā)財,更不是為著吟風弄月,而是為著應用的,用它來觀察社會,了解社會,更進一步來改革社會的。所以我們讀書,并不是囫圇吞棗,什么都接受的,而是用批判的眼光來讀,吸取精華,而排泄毒素,渣滓的?!睂Υ?,周恩來和郭沫若都曾給予過高度評價:“先生好讀書,不僅泰山隱居時如此,即在治軍作戰(zhàn)之時,亦多手不釋卷,在現在,更是好學不倦,永值得我們效法?!?sup>(12)這其中就有吳組緗對他的影響。
馮玉祥創(chuàng)作的文學作品風格也深受吳組緗影響。作為著名政治家、軍事家的馮玉祥,常常能想人之不能想,發(fā)人之不能發(fā),思維敏捷,妙語連珠,周恩來曾對他倡導的“丘八”詩集贊譽道:“興會所至,喜怒笑罵,皆成文章?!瘪T玉祥在泰山期間,寫過不少詩,但都不像文人雅士那樣,以觀松眺雪、吟風弄月為題,而是多為觀察社會、有感時弊、體恤民間疾苦而作。因而他的詩作,不但多用俚語方言,通俗易懂,而且感情真摯,深沉動人。他的一首哲理詩是這樣寫的:“鳥愛巢,不愛樹,樹一倒,沒處住,看你糊涂不糊涂!人愛家,不愛國,國將亡,家無著,看你怎么去生活!”用形象的比喻,深刻地說明了沒有“國”就沒有“家”的道理,閃爍著愛國主義的光芒。這一點與吳組緗先生嚴格的現實主義敘事風格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當時許多人看來,吳組緗與馮玉祥交往,將會使他走上一條輝煌的仕途之路。但是,吳組緗并不想借馮玉祥攀附權貴。即使對馮玉祥本人,他也是不卑不亢。他對馮玉祥說:“我擁護你抗日,就忠于你。忠于你就說真話,不說假話。說真話很難聽,你要不高興,就叫我卷鋪蓋走路?!瘪T玉祥對軍隊很嚴格,但也有舊軍人習氣,動不動就發(fā)脾氣、打人。有回要打一個軍官,有人求吳組緗去說情。吳組緗見馮玉祥正在發(fā)怒,便不做聲。馮玉祥問吳組緗來做什么,吳組緗說道:“一個有權的人,發(fā)脾氣的時候不能做決定。所以,你剛才發(fā)脾氣做的決定,不能算?!瘪T玉祥沉思半晌,叫來傳令兵,宣布取消懲罰那位軍官的決定,他說:“剛才吳先生講了,不算了?!?sup>(13)人各有志,抗戰(zhàn)一結束,吳組緗就離開了馮玉祥。1945年9月24日,吳組緗致函馮玉祥,請將自己的民國政府公職開缺,并停發(fā)額外之錢米。因為抗戰(zhàn)結束,馮玉祥即將離渝,吳組緗不愿意隨他去作“無聊秘書”,于是決定此時表達自己的心愿。抗戰(zhàn)勝利后,馮玉祥堅決反對蔣介石的獨裁內戰(zhàn)政策,馮、蔣矛盾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直到1946年的9月,馮玉祥被迫以“水利專員”名義出使美國。臨行前,馮玉祥又聘請了吳組緗為中文秘書,隨同前往,1947年夏才回國。在美國期間,馮玉祥到處發(fā)表演講,痛斥美蔣相互勾結的反動罪行。吳組緗則負責起草文稿。后為修改文稿及其他事情,與馮玉祥發(fā)生意見分歧,辭請回國,開始了自己的教師生涯。
但是,吳組緗對于自己與馮玉祥的交往,一直視為人生的一份珍貴回憶,并一直褒揚馮玉祥的人品。1936年,馮玉祥送給吳組緗一個銅墨盒作為紀念。銅墨盒上有馮玉祥那年10月10日的題贈:“祖襄先生,努力革命。”多年來他還一直保存著這個銅墨盒。吳組緗1994年去世后,他的家人遵照他的遺愿,把所有的創(chuàng)作資料都無償地捐贈給了中國現代文學館,文學館特地建了“吳組緗文庫”展出,并把這個銅墨盒照他生前原樣放在了他的書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