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2.3.1 受彎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的基本假定
1.基本假定
正截面承載力計算的基本假定包括:
(1)截面應變保持平面。
(2)不考慮混凝土的抗拉強度。
(3)混凝土受壓的應力-應變關系已知。
目前我國現(xiàn)行《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所采用的鋼筋、混凝土應力-應變關系如圖2.3-1、圖2.3-2所示。
圖2.3-1 鋼筋應力-應變曲線
圖2.3-2 混凝土應力-應變曲線
鋼筋應力-應變關系采用理想的彈塑性本構關系,σs<fy時是彈性的,σs=fy時是理想塑性的;混凝土的應力-應變曲線由兩段組成。
當εc≤ε0時
當ε0<εc≤εcuσc=fc
式中 σc——混凝土壓應變?yōu)?span >εc時的混凝土壓應力;
fc——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
ε0——混凝土壓應力達到fc時的混凝土壓應變,ε0=0.002+0.5(fcu,k-50)×10-5,當計算的ε0值小于0.002時,取為0.002;
εcu——正截面的混凝土極限壓應變,當處于非均勻受壓時,εcu=0.0033-(fcu,k-50)×10-5,如計算的εcu值大于0.0033,取為0.0033;當處于軸心受壓時取為ε0;
fcu,k——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
n——系數(shù), ,當計算的n值大于2.0時,取為2.0。
2.適筋梁與超筋梁的分界
適筋梁與超筋梁的分界可用兩種方式表達,即:ρ=ρb或ξ=ξb。
(1)相對界限受壓區(qū)高度ξb。適筋梁與超筋梁的分界如圖2.3-3中的界限破壞所示,即梁受拉鋼筋屈服的同時受壓區(qū)混凝土達到極限壓應變。設鋼筋屈服時的應變?yōu)?span >εy,則 。
設界限破壞時中和軸高度為x0b,則根據(jù)平截面假定可得:
令xb為界限破壞時等效矩形應力圖形上的受壓區(qū)高度, 代入上式可得:
圖2.3-3 適筋梁、超筋梁、界限配筋梁破壞時的正截面平均應變圖
相對界限受壓區(qū)高度 ,代入上式可得:
式中 fy——鋼筋抗拉強度設計值;
Es——鋼筋彈性模量;
εcu——非均勻受壓時的混凝土極限壓應變,混凝土強度等級小于等于C50時εcu=0.0033,大于C50時εcu=0.0033-(fcu,k-50)×10-5;
β1——與混凝土強度相關的系數(shù),當混凝土強度等級小于等于C50時β1=0.8,C80時β1=0.74,其間按線性內插法確定。
為便于設計,表2.3-1給出了相對界限受壓區(qū)高度ξb的取值。
表2.3-1 相對界限受壓區(qū)高度ξb取值
對于無明顯屈服點的鋼筋,鋼筋的屈服應變由名義屈服應變代替(應考慮殘余應變0.002的影響),即
(2)界限配筋率ρb。界限配筋率即為適筋梁的最大配筋率,當ξ=ξb時所對應的配筋率ρb就是界限配筋率。ρb可以由圖2.3-4力的平衡關系得出:
α1fcbxb=Asfy=ρbbh0fy
所以
如果去掉腳標b就可得出適筋梁配筋率ρ與相對受壓區(qū)高度的關系即 。式中α1的取值與混凝土強度等級有關,當混凝土強度等級不超過C50時,取α1=1.0;當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80時,取α1=0.94,其間按線性內插法確定。
圖2.3-4 界限破壞時的應力圖
2.3.2 單筋矩形截面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
1.基本公式及適用條件
(1)基本公式。單筋矩形截面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簡圖如圖2.3-5所示。由力的平衡關系可得:
α1fcbx=Asfy (2.3-5)
由力矩平衡可得:
(2)適用條件
ξ≤ξb
或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 50010—2010)規(guī)定ρmin應取0.2%和45 中的較大值。
圖2.3-5 單筋矩形截面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簡圖
經濟配筋率的范圍為:
板 ρ=0.4%~0.8%
矩形梁 ρ=0.6%~1.5%
T形梁 ρ=0.9%~1.8%(相對于腹板)。
2.單筋矩形截面配筋設計
根據(jù)式(2.3-5)、式(2.3-6)或式(2.3-7)就可以進行截面配筋設計。為了設計方便,式(2.3-6)、式(2.3-7)可寫成:
M=Asfyh0 (1-0.5ξ)
令 αs=ξ(1-0.5ξ) (2.3-8)
γs=1-0.5ξ (2.3-9)
則 M=α1αsfcbh20 (2.3-10)
或 M=Asfyγsh0 (2.3-11)
截面配筋設計時經常遇到以下兩種情況:
(1)已知M、b、h、fc、fy、…,求As
解:①計算
②計算ξ
由式(2.3-8)可得 ,應不大于ξb
③計算配筋率ρ ,應滿足
④計算As
As=ρbh0
⑤繪制配筋圖
設計時應盡量使受彎構件的配筋率落在經濟配筋率范圍之內,如按(4)計算的ρ值與經濟配筋率相差較大也可重新選擇b、h重復(1)~(4)。
(2)已知M、b、fc、fy、…,求As
解:①先假定ρ,使ρ落在經濟配筋率范圍之內。
②根據(jù)配筋率ρ與ξ的關系求ξ
③計算αs
αs=ξ(1-0.5ξ)
④由式(2.3-10)求h0
⑤計算h
h=h0+as
計算出的h取整后(宜符合模數(shù)),變?yōu)橐阎?span >b、h求As的情況。當實際取的h值大于由第5步計算的h值時也可不必重新計算而直接取As=ρbh0。
【例2.3-1】 一矩形截面簡支梁b×h=200mm×500mm,計算跨度l=6m,承受均布活荷載標準值qk=12kN/m,均布恒荷載標準值gk=10kN/m(不含自重),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試進行截面配筋設計。
解答:選C30級混凝土,fc=14.3MPa;HRB400級鋼筋,fy=360MPa。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γ0=1.0。恒載分項系數(shù)γG=1.2;活載分項系數(shù)γQ=1.4。
梁自重標準值 gk′=25×0.2×0.5×1kN/m=2.5kN/m(鋼筋混凝土容重取25kN/m3)
簡支梁跨中彎矩設計值:
,實配 ,As=1140mm2。
如圖2.3-6所示。
【例2.3-2】 一矩形截面簡支梁承受彎矩設計值M=230kN·m,采用C20級混凝土,fc=9.6MPa,HRB400級鋼筋,fy=360MPa。試確定梁截面尺寸及配筋。
解答:選b=250mm,假設ρ=1%
則
實取h=600mm。
因實際所取梁高與設計所取梁高相差很小,故不必按b×h=200mm×600mm重新計算As,而可直接取As=ρbh0=1%×250×565mm2=1413mm2。實配3 25,As=1473mm2
如果實際選取梁高(宜符合模數(shù))與計算梁高相差較大,則應按已知b、h的情況求As。
【例2.3-3】 已知一單跨簡支板,板厚120mm,板上有30mm厚水泥砂漿找平層,板的計算跨度為4.2m,板上活荷載標準值qk=2kN/m2,混凝土采用C30級,鋼筋采用HPB300,試進行截面配筋。
解答:取板寬b=1000mm的板條作為計算單元。安全等級按二級考慮,γ0=1.0
恒載分項系數(shù)γG=1.2;活載分項系數(shù)γQ=1.4
恒載標準值gk=(1×1×0.12×25+1×1×0.03×20)kN/m=3.6kN/m
圖2.3-6 配筋圖
(鋼筋混凝土容重取25kN/m3,砂漿容重取20kN/m3)
設計彎矩
As=ρbh0=0.006×1000×100mm2=600mm2。實配 10@130,As=604mm2。構造筋選用 8@200,如圖2.3-7所示。
圖2.3-7 簡支板配筋圖
2.3.3 雙筋矩形截面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
1.概述
一般情況下用鋼筋承擔壓力是不經濟的,但遇下列情況之一則可考慮使用雙筋:
(1)截面所承受的彎矩較大,且截面的高度受到限制,此時若采用單筋則會出現(xiàn)超筋現(xiàn)象。
(2)同一截面在不同荷載組合下出現(xiàn)正、負號彎矩。
(3)壓區(qū)配置受壓鋼筋可增加截面的延性,減小徐變,對抗震有利。
圖2.3-8 雙筋截面計算簡圖
2.基本公式及適用條件
雙筋矩形截面受彎承載力的計算公式可以根據(jù)圖2.3-8所示的計算簡圖由力和力矩的平衡條件得出:
式中 αs=ξ(1-0.5ξ)
基本公式的適用條件是:
1.ξ≤ξb
該條件是避免超筋的條件,保證受拉區(qū)鋼筋先屈服,然后混凝土被壓碎。
2.x≥2a′s
如不滿足第二個條件,即x<2as′,則假定受壓區(qū)混凝土的合力C通過受壓鋼筋As′的重心,此時可以直接對As′取矩求出受拉鋼筋As。
M=Asfy(h0-a′s)
所以
3.雙筋截面配筋設計
在雙筋截面的配筋設計時經常會碰到以下兩種情況:
(1)已知M、b、h、fc、fy、f′y
求 As、As′
解:①判斷是否需要采用雙筋
如 M>α1fcξb(1-0.5ξb)bh20,則需采用雙筋。
②充分利用混凝土受壓
令ξ=ξb或x=ξbh0,由式(2.3-13)求As′
③由式(2.3-12)求As
(2)已知M、b、h、fc、fy、f′y、A′s
求 As
解:①求αs
由式(2.3-13)得
②求ξ、x
所求得的ξ值應小于等于ξb,不滿足此要求,則可增加A′s或增大截面尺寸(如允許的話)。
x=ξh0,如果x≥2as′,由式(2.3-12),得
如果x<2as′,由式(2.3-14),得
【例2.3-4】 已知矩形截面梁b×h=200mm×500mm,承受彎矩設計值M=260kN·m,混凝土采用C30,鋼筋采用HRB400,ξb=0.518。試進行配筋設計。
解答:fc=14.3MPa,fy=360MPa,假定受拉鋼筋為兩排,則as=60mm,先按單筋計算。
由計算可知:如果采用單筋則會產生超筋現(xiàn)象,故應按雙筋計算。
令ξ=ξb 由式(2.3-13)可得:
由式(2.3-12)得
實配受壓筋為2 16 As′=402mm2
受拉筋為6 22(兩排)As=2281mm2
【例2.3-5】 已知條件同【例2.3-4】,假定受壓筋As′為2 20(As′=628mm2),求As
解答:由式(2.3-13)得:
由式(2.3-12)得:
實配受拉筋為4 25 As=1964mm2
比較【例2.3-4】和【例2.3-5】可以得出前者總鋼筋用量為(326+2137)mm2=2463mm2,后者總鋼筋用量為(628+1935)mm2=2563mm2。也就是說當充分利用混凝土承擔壓力,即令ξ=ξb(或x=ξbh0)時總用鋼量相對較少。
【例2.3-6】 某鋼筋混凝土簡支梁,安全等級為二級。梁截面250mm×600mm,混凝土強度等級C30,縱向受力鋼筋均采用HRB400級鋼筋,箍筋采用HPB300級鋼筋,梁頂及梁底均配置縱向受力鋼筋,as=as′=40mm。相對界限受壓區(qū)高度ξb=0.518。
1.已知:梁頂面配置了2 16受力鋼筋,梁底鋼筋可按需要配置。試問,如充分考慮受壓鋼筋的作用,計算梁跨中可以承受的最大正彎矩設計值M。
解答:h0=(600-40)mm=560mm ξb=0.518
當x=ξbh0=0.518×560mm=290.1mm時,抗彎承載力設計值為最大。
按式(2.3-13)(《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 50010—2010)式(6.2.10-1)):
M≤α1fcbx(h0-x/2)+fy′As′(h0-as′)
=1×14.3×250×290.1×(560-290.1/2)+360×2×201×(560-40)
=506×106N·mm=506kN·m
2.已知:梁底面配置了4 25受力鋼筋,梁頂面鋼筋可按需要配置。試問,如充分考慮受壓鋼筋的作用,計算此梁跨中可以承受的最大正彎矩設計值M。
解答:根據(jù)圖2.3-8(《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 50010—2010)圖6.2.10),滿足x≥2as′時,對受壓鋼筋合力點取矩,得到:
x=2as′時,M最大。
M=360×4×491×(600-40-40)N·mm=368×106N·mm=368kN·m
2.3.4 T形截面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
1.T形、I形及倒L形截面受彎構件翼緣計算寬度bf′的取值
T形、I形及倒L形截面受彎構件翼緣計算寬度bf′的具體取值如表2.3-2所示。
表2.3-2 T形、I形及倒L形截面受彎構件翼緣計算寬度bf′
注:1.表中b為腹板寬度。
2.肋形梁在梁跨內設有間距小于縱肋間距的橫肋時,則可不考慮表中情況3的規(guī)定。
3.加腋的T形、I形和倒L形截面,當受壓區(qū)加腋的高度hh≥h′f且加腋的寬度bh≤3hh時,其翼緣計算寬度可按表中情況3的規(guī)定分別增加2bh(T形、I形截面)和bh(倒L形截面)。
4.獨立梁受壓區(qū)的翼緣板在荷載作用下經驗算沿縱肋方向可能產生裂縫時,其計算寬度應取腹板寬度b。
2.基本公式及適用條件
T形梁有兩種類型,第一種類型為中和軸在翼緣內,即x≤hf′;第二種類型為中和軸在梁肋內,即x>hf′。
(1)第一類T形(假T形) 第一類T形中和軸在翼緣內,x≤hf′,此類T形與bf′×h的矩形完全相同(如圖2.3-9所示),基本計算公式與矩形截面完全相同,只是用bf′代替矩形截面計算公式中的b。
基本計算公式為
圖2.3-9 第一類T形截面
設計步驟為
(2)第二類T形(真T形) 第二類T形中和軸在梁肋內,x>hf′,如圖2.3-10所示。此類T形的受彎承載力計算基本公式仍可由力的平衡和力矩平衡得出。
圖2.3-10 第二類T形截面
基本計算公式為
ΣX=0 α1fcbx+α1fc(b′f-b)h′f=Asfy (2.3-17)
式(2.3-18)也可以寫成
3.兩類T形截面的判別方法
如何判斷T形截面是屬于第一類T形還是第二類T形,應根據(jù)設計和校核兩種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方法。
(1)截面配筋設計時
當 ,即x≤hf′時,為第一類T形,即假T形,按b′f×h的矩形截面計算。
反之,當 ,即x>hf′時,為第二類T形,即真T形,按式(2.3-18)、式(2.3-19)計算。
(2)截面受彎承載力校核時
截面承載力校核時,As為已知。當Asfy≤α1fcbf′hf′時,即x≤hf′,為第一類T形。
反之,當Asfy>α1fcbf′hf′時,即x>h′f為第二類T形。
4.截面配筋設計
已知M、bf′(根據(jù)表2.3-2選定)、hf′、b、h、fc、fy,求As
解:(1)首先判定屬于哪一類T形
如 時,則屬于第一類T形,此時可按bf′×h的矩形截面計算。
如 時,則屬于第二類T形。
(2)第一、二類T形的配筋計算
①第一類T形 可按bf′×h的矩形截面計算,其步驟如下:
②第二類T形
由式(2.3-19)求
由式(2.3-17)得:A
5.正截面承載力校核
正截面承載力校核應按如下步驟進行:
(1)先判斷T形的類別。
(2)求混凝土受壓區(qū)高度。
(3)求正截面承載力Mu。
(4)比較設計彎矩M與Mu的關系。
如M≤Mu 則證明滿足承載力要求,反之則不滿足承載力要求。
【例2.3-7】 已知一鋼筋混凝土現(xiàn)澆樓蓋,梁的計算跨度為6.6m,間距為3m,截面尺寸如圖2.3-11所示,混凝土采用C20,鋼筋采用HRB400,樓面可變荷載標準值為2kN/m2,求此梁的受拉鋼筋面積As。
圖 2.3-11
解答:1.荷載及內力計算
砂漿容重按20kN/m3計算,鋼筋混凝土容重按25kN/m3計算。
30厚水泥砂漿 0.6kN/m2
80厚鋼筋混凝土板 2kN/m2
15厚天棚灰 0.3kN/m2
樓面永久荷載總計Σ 2.9kN/m2
鋼筋混凝土梁自重 0.25×(0.55-0.08)×1×25kN/m=2.94kN/m
樓面可變荷載 2kN/m2
永久荷載分項系數(shù)γG=1.2,可變荷載分項系數(shù)γQ=1.4
設計彎矩
2.確定翼緣計算寬度bf′
由表2.3-2可知
按梁計算跨度考慮 ;
按梁凈距sn考慮 b′f=b+sn=3m;
按翼緣高度hf′考慮 hf′/h0=80/515=0.155>0.1,故bf′不受此條件限制。
取上述bf′小者,故bf′=2.2m。
3.判斷T形類別
C20混凝土fc=9.6MPa;HRB400鋼筋fy=360MPa。
故屬于第一類T形。
4.配筋計算
實配3 18,As=763mm2
【例2.3-8】 一T形截面簡支梁,截面尺寸如圖2.3-12所示,承受彎矩設計值M=260kN·m,混凝土采用C20,鋼筋采用HRB400,求縱向受拉鋼筋As。
解答:1.判斷T形截面類型
故為第二類T形。
2.配筋計算
由式(2.3-19)
圖 2.3-12
由式(2.3-17)
實配6 18 As=1526mm2
【例2.3-9】 已知T形截面尺寸同【例2.3-7】,梁下部配有兩排受拉鋼筋,受拉鋼筋數(shù)量為6 22,該截面承受的設計彎矩為M=350kN·m,試校核該梁是否安全。
解答:1.判斷T梁類型
Asfy=2281×360N=821160N>α1fcb′fh′f=1.0×9.6×500×100N=480000N
故屬于第二類T形。
2.求Mu
由式(2.3-17)得
由式(2.3-18)得
3.結論
M=350kN·m<Mu=361.0kN·m安全(指正截面承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