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往概括處說就是如何做人。換句話說,人生的智慧只在“做人”二字。但這里所說的“做人”主要是智慧的底蘊即道德層面的修養(yǎng),是關(guān)于智慧的智慧即人格智慧,所謂“先會做人,再會做事”的“做人”。人格智慧是最高的智慧,決定著其他一切做事的智慧,貫穿聰明人處人處事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之中,涵蘊于經(jīng)驗,而植根于心靈,可意會而難得言傳。
1.先做人,再做事
事情做錯了,可以重新來再來,而做人要是失敗了,這輩子注定再難爬起來。
呂布,在當時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生得氣宇軒昂,威風凜凜,手執(zhí)方天畫戟”,只一個眼神就讓李儒心生怯意,立刻勸董卓打消對丁原“斬立決”的念頭。兩軍相見之時,呂布總是大展神威,“飛馬直沖過去”,嚇得以力大著稱的董卓調(diào)頭就跑,一退就是30里。
等有了赤兔馬之后,呂布更是如虎添翼。長板橋喝死夏侯杰,獨退曹家百萬兵的張飛,“溫酒斬華雄”的關(guān)羽,再加上劉備,“三英戰(zhàn)呂布”,也僅僅與呂布打成平手。呂布的英勇可見一斑。民間亦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之說。
應該說,這樣一個武藝高強的人物,在那個亂世出英雄的年代,應該是如魚得水??蓞尾紖s先后曲身于丁原、董卓,盡管心存不滿,為了生存得更好些,甘愿認人作父。曹操報父仇,兗州無將,呂布乘虛而入做了“老板”,著實風光一番。第一次創(chuàng)業(yè)失敗后,想給曹操打工,被劉備“公不見丁原、董卓的下場嗎”一句話攪黃,命喪白門樓。“武狀元”為何會有如此悲慘結(jié)局?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修養(yǎng)不行,人沒做好。
細細數(shù)來,呂布做人最大的缺陷是:為人無信,不忠不義。
呂布先在荊州刺史丁原手下任職,并認丁原為義父。董卓見呂布乃“非常人也”,便派人暗中收買。于是呂布殺了丁原,來投董卓,又認董卓為義父。董卓封呂布為“騎都尉,中郎將,都亭侯”。后來呂布又被王允利用,讓董卓這第二個義父也去見了閻王。
“呂布自李、郭之亂,逃出武關(guān),去投袁術(shù);術(shù)怪呂布反復不定,拒而不納。投袁紹,紹納之,與布共破張燕于常山。布自以為得志,傲慢袁紹手下將士,紹欲殺之。布乃去投張楊,楊納之,時龐舒在長安城中,私藏呂布妻小,送還呂布。布因棄張楊去投張邈?!睆堝懔钇湟u破曹操的兗州,因此與曹操結(jié)仇。后呂布被曹操打敗,逃到徐州投劉備。不久,呂布趁劉備討伐袁術(shù)之機,奪下了劉備的徐州。后呂布為曹操所捉,臨行刑前請求曹操留用而免死,被劉備一句話送了小命。
從呂布的經(jīng)歷中,我們不難看出,他這個人就像是一只四處亂撞的無頭蒼蠅,一會兒撞向這里,一會兒又撞向那里。要說在三國時期,“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的思想觀念不但被人們所普遍認同,而且也已經(jīng)成為當時的一種社會風氣。劉備、趙云、賈詡等,都多次擇主而事,為什么別人不受責備,卻偏偏呂布受責備呢?主要原因不單在于他的輕于就去,而是他的背叛,他的無信?!叭藷o信不立”,呂布犯了做人的大忌。
做人無信就夠失敗的了,再加上不忠不義,怎么做人呢?
人們在用道德標準來衡量呂布行為的同時,習慣于拿義薄云天的關(guān)羽和他作以對比。關(guān)羽是一個很講忠義的人,他自打桃園結(jié)義時跟了劉備,就一直對劉備忠心耿耿,即使在找不到劉備的下落,而曹操又對他恩愛有加的時候,也絲毫沒有產(chǎn)生過二心。后來,當他得到劉備的消息以后,便立即掛印封金,過五關(guān)、斬六將,歷盡千辛萬苦,回到劉備的身邊。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只要拿關(guān)羽與呂布一比,其高下優(yōu)劣不言自明。
對于呂布的人品,當時各集團的首領(lǐng)、將軍和謀士們也多有評論,他們的話也更加說明了呂布丑惡的人性。
張飛:“三姓家奴休走……”
李肅:“勇而無謀,見利忘義?!?/p>
王允:“我觀二人皆好色之徒?!?/p>
糜竺:“呂布乃虎狼之徒,不可收留,收則傷人矣?!辈懿伲骸拔崴刂祭亲右靶?,誠久難養(yǎng)。”
陳登:“呂布,豺狼也,勇而無謀,輕于去就,宜早圖之?!?/p>
綜合這些評論,我們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呂布的為人。像呂布這樣外表出眾、武藝超群的人物,本可以在亂世中干出一番事業(yè)。雖說“有勇無謀”,不能獨立創(chuàng)業(yè),但只要行得正,也可不失為一方面的名將,如趙云、馬超,但他卻“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總的說來,呂布的貌與心,勇與德各起兩端,貌極美而心極丑,勇極強而德極低。
呂布的外表不凡,很會迷惑人,丁原和董卓都可以說是上了他的當。曹操愛才,也容不下呂布,說明曹操深諳用人之道,看透了呂布的本質(zhì)。從古至今,人才的含義變了,但德才兼?zhèn)涞娜瞬艠藴什⑽锤?,像呂布那樣有才無德之人,最終只能是害人害己,即做不成什么事,更做不成什么大事。
呂布的為人印證了教育家陶行知的那句話——“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呂布失去了做人的根本,做不成事也是自然的了。古人亦云:“德者事業(yè)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棟宇堅久者”,一個人如果沒有好的品德,再好的學識再大本領(lǐng)也沒有用,因為一個品行不端的人,他根本就創(chuàng)不起事業(yè),即便僥幸能創(chuàng)起事業(yè),早晚會發(fā)生問題,不是貪贓枉法,就是危害國家社會,結(jié)果一下子從社會金字塔上跌下來,其中爬得最高的摔得也最重,其原因就是沒有良好的品德作事業(yè)的基礎(chǔ)。德國哲學家康德曾說過:“我們經(jīng)常懷著無限的贊美和敬畏心來看待的東西有二:一是星斗燦爛的天空;另一個是人內(nèi)心的道德?!笨梢姡沤裰型舛际前训赖伦鳛槿说闹匾獌?nèi)涵。
我們今天強調(diào)“先做人,再做事”也是從道德的范疇對人提出的勸告。毛澤東曾提倡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边@是從為人的最根本點上講的,也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當今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做人的標準也越來越具體、越完善,但無論怎樣,各種標準都是建立在道德標準之上的,猶如蓋高樓離不開地基一樣,做人離不開根本。一個品行不端的人是不會有公司敢雇用的,即使有被雇用的意向,也會被眾多的劉備們攪黃;即使被雇用了,也會像呂布一樣落得個害人害己、自食其果的結(jié)局。
所以,在學做事之前,一定要先學會做人,人做得好,可以走得正,站得穩(wěn);人若做不好,事情別想做好?!扒败囍H,后車之鑒”,愿我們從呂布身上吸取教訓,時時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做一個德才兼?zhèn)?、對社會有用的人?/p>
2.誠信是金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做人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思想品質(zhì)。以誠信待人,別人就會把心掏給你,甚至把生命付與你;以誠信辦事,就會事事順,路路通,最終取得成功。反之,人而無誠,難以立世;“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甚至會招致禍端。
孫策在用人上,講究赤誠待人。他通過赤誠對待太史慈,從而獲得了太史慈的全心效忠。
孫策攻打駐守在曲河的揚州刺史劉繇,與其部將太史慈戰(zhàn)于神亭嶺。一陣廝殺之后,孫策拉住了太史慈背上的短戟,太史慈亦拽住了孫策頭上的兜鍪,一時難分勝負。時近黃昏,風雨驟至,兩方各自收軍。
孫策與周瑜用計活捉了太史慈。孫策親自解去綁縛太史慈的繩索,并把自己的錦袍給他穿上。孫策說:“我知道你是一位真正的大丈夫。劉繇是愚蠢之人,不能讓你擔任大將,所以招致失敗?!碧反纫妼O策以誠相待,傾吐肺腑之言,于是答應在孫策帳下效力。
孫策設(shè)宴款待太史慈,太史慈說:“劉繇剛敗,士卒離心,我想親自去說服他們,來助明公,不知能不能相信我?”孫策起立感謝說:“這正是我的愿望??!現(xiàn)與你約定,明天中午,等你回來?!敝T將說:“太史慈此去一定不回來了?!睂O策卻不這樣認為。他認定太史慈是一個“信義之士”,一定不會背叛自己,所以力排眾議,讓太史慈打點人馬而去。眾人都不相信孫策的判斷,誰知第二天中午,太史慈果真帶一千多人來到營寨。孫策喜不自勝,眾將也都佩服孫策知人,同時也佩服太史慈守信。孫策以誠換誠,得到了太史慈的忠心。此后,孫策更加重用太史慈,視其為左膀右臂,共謀大業(yè)。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對于他人,或下屬,或同志,或朋友,或?qū)κ?,只要以誠相待,對方的心遲早會被感化,或去出色地為你完成任務(wù),或者彼此建立起信任。
不過,社會上也確實有不講誠信、以怨報德之人。這種人嘴上一套,心里一套,出爾反爾,自食其言,最終只能是引火燒身,自吞惡果。
劉備襲了劉璋的涪水關(guān),又進取雒誠。劉璋派冷苞、鄧賢去結(jié)營寨,把守雒城。冷苞被魏延活捉,劉備使人押冷苞到帳下,親去其縛,賜酒壓驚,問道:“你肯投降嗎?”冷苞回答得很干脆:“既蒙免死,如何不降?守衛(wèi)雒城的劉璝、張任與我是生死之交,你如果放我回去,我便招二人來降,獻出雒城?!眲浯笙?,便賜予冷苞衣服鞍馬,讓他回雒城招降劉璝、張任二人。魏延勸道:“此人不可放回,他一旦脫身而去,不可能再回來了?!眲湔f:“我以仁義對待他,他必定不會背叛我?!?/p>
冷苞回到雒城,見劉璝、張任并不提被捉之事,只是說:“被我殺了十多個人,奪得馬匹逃回。”冷苞建議,決涪江之水,把劉備之兵全部淹死,并去準備決水器械。誰知劉備已作準備,當冷苞引五千大軍沿江而進之時,又被魏延活捉。這一次劉備沒有給冷苞好臉。劉備說:“我以仁義相待,放你回去,為何又背叛我?這次實難饒你?!绷钊藢⒗浒瞥鰯刂@浒乃?,純屬咎由自取?!叭藷o信不立?!毖远鵁o信之人,是很難在社會上立足的。
誠信是金,誠信是寶?!度竦赖陆ㄔO(shè)實施綱要》提出的“二十字”基本道德規(guī)范,其中就有“明禮誠信”一條。誠信的內(nèi)涵主要包括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講信用,守承諾,公平競爭。
在個人生活中,愛情需要誠信。古時尾生,與所愛的女子約于橋下,女子未能如期而至,大水沖來,尾生不肯離去,抱梁柱而死。信矣尾生,誠矣尾生!尾生之信誠,被稱為“天下之高行”。
人際交往需要誠信。家人之間,親朋之間,同事之間,上下之間,甚至與素昧平生的路人,都應當以誠信作為交際的準則?!抖Y記·中庸》云:“惟天下之至誠,為能化?!敝挥刑煜伦钫嬲\的心,才能感化人。誠信可消融冷若冰霜,贏得春風滿面;誠信可化干戈為玉帛,永結(jié)同心。
在社會生活中,發(fā)展經(jīng)濟需要誠信。誠信好比梧桐樹,會引來金鳳凰。如果荊棘遍地,不要說鳳凰不至,就連蓬間雀也不會光顧。誠信又好比大海,胸懷博大坦蕩,才能容納百川,才能卷起波濤。經(jīng)濟大潮,必得接受大海的擁抱。
社會進步需要誠信。誠信乃天地之軸心,立國之根本,社會進步之保障。人們所生活的社會,波譎云詭,紛繁復雜,其中有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也有阻擋車輪前進的絆腳石。冷眼看世,勾心斗角者有之,爾虞我詐者有之,坑蒙拐騙者有之,弄虛作假者有之……諸種丑惡,皆以機巧之心待人接物,而非出以誠信。人生在世,如能鷗鷺忘機,待人以誠,說實話,辦實事,守承諾,講信用,又有什么事情不能干好,什么愿望不能實現(xiàn)?你我一心,黃土成金。關(guān)系處好了,工作干好了,事業(yè)發(fā)達了,社會自然就進步了。
誠信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而且是社會建立良好道德風尚的主觀前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要以誠信為準繩。誠信則家和萬事興,國昌百姓富,世治天下定。
3.莫為小利忘大義
在傳統(tǒng)的道德觀念中,“仁”和“義”二字常常并提。仁的意思是愛人,是處理人倫關(guān)系的最高原則。義指合理的社會道義,規(guī)定著人們所遵循的行為標準。韓愈說:“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謂義?!比逝c義二者互為表里。“義”字要求人們在言行上要符合正義或道德規(guī)范。
“義”字在人生中有各種各樣的表現(xiàn),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義利關(guān)系上要能經(jīng)得起考驗,做到見義忘利,重義輕利。
如何對待個人的物質(zhì)利益,最能見出一個人的道德追求和思想境界。有人戰(zhàn)場上沖鋒陷陣可能是英雄,出使異域折沖樽俎可能不辱使命,而在金錢面前,則難免當俘虜。金錢物欲對人的誘惑實在太大了,所以古人特別警示:“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保ā墩撜Z·述而》)“大丈夫重義如泰山,輕利如鴻毛。”(傅玄《傅子》)在任何環(huán)境中,包括險惡環(huán)境,亦包括有金錢誘惑的環(huán)境,只有做到重義輕利,才有可能去見義勇為,舍生取義。在義與利的選擇上,我們的古人有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跡,贏得了人們的尊重和敬仰;但也有人為了小利而忘了大義,做了既損人又不利己,甚至危害大局的事情。
呂布貪圖金錢,不顧大義,殺了義父丁原,投入董卓的懷抱。
董卓進京,妄議廢立,遭到荊州刺史丁原的反對。董卓持劍殺丁原,但因呂布在其身后護衛(wèi),未敢動手。丁原引軍搦戰(zhàn),董卓出迎,兩陣對圓,呂布飛馬直殺過來,董卓敗走。李肅乃呂布同鄉(xiāng),知道呂布是個有勇無謀、見利忘義之人,便向董卓建議,用寶馬金珠結(jié)好呂布,使其背叛丁原,來投董卓。
李肅帶了禮物來見呂布。先送上寶馬“赤兔”,呂布大喜,感謝李肅說:“兄長賜給我這匹龍駒,我將怎么報答你?”李肅并不挑明是董卓所送,說:“我為義氣而來,怎敢希望得到回報!”呂布置酒相待。席間,李肅說:“我遍觀群臣,皆不如董卓。董卓為人敬賢禮士,賞罰分明,終成大業(yè)?!眳尾颊f:“我想投靠他,只恨找不到門路?!崩蠲C見時機成熟,便拿出千兩黃金、數(shù)十顆明珠和一條玉帶,放在呂布面前說:“這是董公久慕大名,特地派我來奉獻給你的,那赤兔馬也是董公所贈?!眳尾颊f:“董公如此見愛,我將如何報答他?”李肅又進一步勸道:“似我這樣的不才之人,尚且擔任虎賁中郎將一職,你若去時,貴不可言?!眳尾急阆露Q心殺掉丁原,作為晉見董卓的禮物。
當夜二更時分,呂布提刀徑入丁原帳中。丁原正在燈下看書,見呂布來,問道:“吾兒前來有什么事情嗎?”呂布說:“我乃堂堂丈夫,怎肯做你的兒子?”丁原說:“你怎么忽然變心了?”呂布更不答話,向前一刀,砍下丁原首級。然后,投靠董卓。呂布對董卓說:“公若不棄,我想拜你為義父?!眳尾急环鉃轵T都尉、中郎將、都亭侯。
呂布殺了一有義的義父,重又拜了一無義的義父,殺得容易,拜得亦容易,總是金錢在那里說話。呂布為了金錢,竟無義到這種地步,真讓人不寒而栗,自然,這種見利忘義之人,下場也不會好。此后的呂布,一直被人們視為反復無常的小人,讓人玩弄來玩弄去,最終被曹操吊死在白門樓上。
殺主求榮的呂布,結(jié)局是“空余赤兔千里馬,漫有方天戟一枝”,而賣主圖利的楊松最后亦落得“積得金銀總是空,留得后人笑楊松”。
楊松是漢中張魯?shù)牟肯?,其人極其貪財,且貪得無厭。馬超在張魯處,劉備欲得馬超,便采納諸葛亮之計,派孫乾帶金珠到漢中見楊松。楊松得到賄賂,便不擇手段地離間了張魯與馬超的關(guān)系,逼得馬超進退兩難。劉備乘機派李恢說服馬超,棄張魯而轉(zhuǎn)投劉備帳下。
不久,曹操攻打張魯,遭到龐德的頑強抵抗。曹操喜愛龐德一身好武藝,想收服龐德。前此,劉備欲得馬超,諸葛亮想著楊松;這次,曹操欲得龐德,賈詡亦想著楊松。賈詡向曹操進言:“我知道張魯手下有一謀士,名叫楊松,是個極貪賄賂之人,可派人暗地里送以金帛,使他在張魯面前說龐德的壞話,事情便可成功?!?/p>
曹操依計而行,派一奸細混入城中見楊松。奸細送上金甲和密書,楊松大喜,說:“上復魏公,只管放心,我自有良策奉報?!睏钏蛇B夜入見張魯,說龐德受了曹操賄賂,故意賣陣。張魯信以為真,欲斬龐德,幸得閻圃苦諫得免。次日龐德孤軍作戰(zhàn),終被活捉。
楊松勸張魯開門投降,張魯之弟張衛(wèi)不許。楊松以密書報告曹操,讓其進兵,自己為內(nèi)應,以滅張魯。楊松又慫恿張魯親自帶兵攻打曹操,讓他留下守城。閻圃看出了楊松的詭計,勸張魯不要輕出??墒菑堲斠褜钏缮钚挪灰?,于是親率大軍與曹操決戰(zhàn),結(jié)果大敗而回。張魯?shù)匠窍?,楊松閉門不開,把城池獻給了曹操。
曹操打敗張魯之后,不但沒有殺張魯,反而封張魯為鎮(zhèn)南將軍,閻圃等人也都封列侯。而對楊松的處置,大出楊松所料。曹操認為楊松賣主求榮,留之無益,即命斬首示眾。
為了金錢、榮利可以不顧道義,不但為外人唾棄,甚至連利用他的人都為之不屑。這種人一時可能有某種利用價值,一旦這種價值不存在了,他也就如同破抹布一樣被人拋棄,甚至從此在地球上永遠消失。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合道義的錢財再多,也只是小利。為小利而忘大義的人,到頭來,義也拋棄了,利也雞飛蛋打了,兩手空空而留下罵名。重義而輕利的人,則能夠用義限制不合理、不合法地謀求私利的做法,這樣終歸于國有利,于民有利,于己有利。
4.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劉備臨終前給兒子劉禪的遺詔中告誡他:“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币馑际遣灰驗閴氖滦【腿プ?,也不要因為好事小而不去做。勸勉劉禪要進德修業(yè),有所作為。
從小事做起,積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壞事也要從小事開始防范,否則積少成多,也會壞大事。小善積多了就成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惡積多了則“足以亂國家”。
劉備在這方面做得頗受人稱贊。他做人講“仁德”,從不因善小而不為,也不因惡小而為之。結(jié)果以仁德名揚天下,流芳百世。蜀漢帝位的獲得不能說和他這種為人行事方式?jīng)]關(guān)系。
劉備依附劉表之際,除數(shù)百名殘兵敗將之外,一無所有,在與張武、陳孫之戰(zhàn)中,劉備得到趙云為他奪得千里馬一匹,喜愛之極。沒想到劉表對此馬亦稱贊不已,見此情景劉備忍痛割愛,毫不猶豫地將馬送給他,雖然良馬對南征北戰(zhàn)的劉備來說非常重要。由此可見劉備在小事上多么嚴謹而又善于為善。
同樣,當有人告訴他此馬妨主,建議他先送與別人騎,等妨死一人后再騎之時,劉備不以為然,更不想做害人之事。正因其“勿以惡小而為之”,才贏得了劉表手下謀士蒯越的欽佩,而蒯越兩次在劉備面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guān)頭及時送信,使劉備脫離險境。
劉備大難不死,又有后福,與其說他善做事,會用人,不如歸因于他不為小惡,常為小善的做人方式。這方面實在令我們稱賞和學習。
偉大的生活原則往往包含在大多數(shù)人永遠不會去注意的日常生活經(jīng)驗中,同樣,真正的機會也經(jīng)常藏匿在看來并不重要的生活瑣事中。
在美國流傳著這樣的故事:一天,大雨一直不停地下著,一名老婦人蹣跚地走到一家商店中避雨,商店中的售貨員看了老太太一眼又繼續(xù)聊天。按說在人家商場中避雨似乎得買點兒什么東西作為補償,可是老太太好像沒有這個打算。這時幾個售貨員顯露出鄙夷的神色。而店里的一個小伙子卻主動和這位老婦人聊起來,還給她搬來一把椅子讓她坐下歇著。走時老太太還不忘向這小伙子索要一張名片。
事情好像就這樣過去了,沒幾天小伙子突然收到一封信,大意是給小伙推薦了一份工作。這個小伙子在自己新的工作崗位上如魚得水,非常受老板的器重,而受過他幫助并且給他寫這封信的老婦人正是卡耐基的母親。
勿以善小而不為。一次小小的善行,也許會成就你的一生。當然這并不是說,讓我們懷著僥幸去獲得什么好處,而是要形成一種習慣,注重行小善,去小惡,養(yǎng)成一種美德。這樣無論是被人發(fā)現(xiàn)的寶石還是埋在地下的金子,都會有它自身的價值。
這種看似無關(guān)大體的做人之道,實則關(guān)系著個人的切身利益甚至前途命運。
一個大公司要招聘一批高素質(zhì)的員工,人事部門口應聘者排成了長龍。對面洗手處的水龍頭未擰緊,在往外滴水,過往者都視而不見,一個匆匆趕來應聘的小伙子看見了,立即上前去將水龍頭擰緊。他的行為被坐在一旁品茗的老人看到了。輪到小伙子面試了,由于緊張,他有一個問題答不上來,面試的負責人搖搖頭,說道“很遺憾,我們不能錄用你”。正當小伙子垂頭喪氣地準備離去時,那位老人叫住了他,問明原因后,立即拍板決定破格錄用他。原來,那位老人正是這家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jīng)理。
無獨有偶,一位其貌不揚的女孩,在一所極普通的大學讀書,成績也很一般。畢業(yè)后,她到一家合資公司去應聘,外方經(jīng)理在看過她的材料后,毫無表情地拒絕了她。女孩收回自己的材料,站起身準備離去,忽然覺得自己的手被什么東西扎了一下。原來是凳子上一顆釘子露了出來。她見桌上有一塊鎮(zhèn)紙石,便拿過來把小釘子壓下去。然后,她微微一笑,說了聲“謝謝”,轉(zhuǎn)身離去。結(jié)果,她卻接到了破格錄用的通知。
還有一個故事,香港的金利來公司和大陸某報社聯(lián)合舉辦一次有獎活動,獎品是金利來領(lǐng)帶?;顒訄A滿結(jié)束后,負責發(fā)放禮品的一位姓羅的女記者把剩下的獎品——三條領(lǐng)帶交還給了金利來公司。這件小事卻讓公司總裁曾憲梓感動不已。幾年后,金利來公司全面進入大陸市場,要組建一個分公司。在招聘經(jīng)理時,曾先生首先想起了那位姓羅的女記者,選她做了分公司的一名經(jīng)理。
在常人看來,以上三位成功者所做的事,不過都是些不起眼的瑣事,做不做都無傷大雅??墒牵畹霓q證法卻是那樣嚴肅:一個人的良好品德就是在這一點一滴的小事中養(yǎng)成的,所謂“集腋成裘”、“積沙成塔”的道理也就在于此;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卻往往能折射出一個人的良好素質(zhì)和高尚品德,成語“見微知著”和俗語“一滴水能反映太陽的光輝”,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上面故事中的幾個人物的成功表現(xiàn),并非事先的精心設(shè)計,完全是他們美麗心靈的自然坦露,崇高品德的真實展現(xiàn)?!氨鶅鋈叻且蝗罩保∪绻麤]有平時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沒有認真地從每一件小事做起,雕琢自己,要想在無意間,在決定自己命運的關(guān)鍵時刻把一件件小事做得真切自然,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弊屛覀冎斢泟涞倪@句警世名言,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吧,因為,小事不小,小事有時可能決定你的命運,給你帶來成功的喜悅。
5.不以盛衰改節(jié)
《今世說》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趙洞門當御史大夫時,門前車馬聚集,望其行塵而遙拜的人布滿道路,絡(luò)繹不絕。等到他罷官回鄉(xiāng),步出城門時,為他送行的卻只有三、四個人。時間不長,趙洞門被召還京,曾離他而去的那些人又像當初一樣蜂擁而來與之交歡。當時只有吳薗次與眾不同,他不因趙的得勢和失勢而改變態(tài)度。趙洞門死后,留下兩個孫子孤苦無依,吳薗次哀憐他們,把他們撫養(yǎng)成人。
趙洞門的遭遇,是對“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這句古語的生動闡釋。真能如吳薗次“不以欣戚改觀”的人,可謂鳳毛麟角,少之又少。吳薗次的感人處,在于他那種不肯茍合世俗的精神世界和以一貫之的人情美。
顧大義,講氣節(jié),具有人情味的還有一位女性,就是曹爽從弟文叔之妻、夏侯令之女。
曹爽為魏主曹睿托孤之臣,威權(quán)太重,與司馬懿不和。趁曹爽外出狩獵之時,司馬懿將曹爽賺回城中,先行軟禁,然后殺之。
夏侯令女,早寡而無子,她的父親要她改嫁,她割下耳朵,發(fā)誓不嫁。等到曹爽一家被殺,父親又讓她改嫁,她又割掉鼻子,還是不肯改嫁。父親對她說:“人活在塵世上,就像灰塵落在小草上,生命非常短暫。何必這樣苦了自己呢?況且,你丈夫家又被司馬氏全部殺光,你還這樣守節(jié)不嫁,又為誰呢?”女兒哭著說:“我聽說‘仁者不以盛衰改節(jié),義者不以存亡易心’。曹家行時得勢時,我尚想著保持終節(jié),而今家破人亡了,怎能忍心拋棄它?背叛曹家人這是禽獸的做法,我怎能哪樣做?”
司馬懿聽說此事后,也認為夏侯令女是一位賢良的人,就聽任她領(lǐng)養(yǎng)了一個孩子,作為曹家的后代。
這里不去討論曹爽與司馬懿之間的過節(jié)及其是非曲直,只就夏侯令女的行為來講,確實非常難得。在曹爽失勢乃至被殺之后,仍然不改其節(jié),矢志忠于曹家,這在一般人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不要說女子,男子亦難望其項背。有詩贊道:“弱草微塵盡達觀,夏侯有女義如山。丈夫不及裙釵節(jié),自顧須眉亦汗顏。”毛宗崗亦評道:“不以盛衰改節(jié),此夏侯女之節(jié)也,一武侯佐漢之節(jié)也;不以存亡易心,此夏侯女之心,一武侯報先帝之心也。”把夏侯令女的節(jié)和義,與諸葛亮輔佐蜀漢劉備父子相提并論,雖然在具體事跡上有些不類,然就節(jié)與義的實質(zhì)看,并沒有什么不同。
由此反觀當今社會,當初唐寅所慨嘆的“請把世情詳細看,大都誰不逐炎涼”(《題秋風紈扇圖》)的澆薄世風,仍然謬種流傳,而像夏侯令女這樣“節(jié)高如山,義薄云天”之人,仍然比較少見。你看,人家在臺上,有權(quán)有勢的時候,就有不少人跟班,又是端茶提壺,又是點煙倒酒,請客的請客,送禮的送禮,有的干脆送個笑臉,送個奉承。逢年過節(jié),家門口是車如流水馬如龍,下級,同事,同學,戰(zhàn)友,朋友,沾親帶故的,或八竿子打不著的關(guān)系,都來湊熱鬧。一旦因事下臺,或到了年齡從崗位上退下來,沒有權(quán)勢了,緊跟著而來的,也就沒有茶喝,沒有煙抽,沒有酒飲,沒有禮收。這還都在其次,最主要的是缺少了同志式的關(guān)心和問候,原來熱乎乎的關(guān)系,變得竟如涼水一般。無怪一些退下來的老同志常有失落之感。究其失落的原因,第一,可能是由長期積淀而成的官本位意識在作怪;第二,就是“前門長揖后門關(guān),今日結(jié)交明日改”(李白詩句)的世風仍在大行其時。所以,針對這些老同志來說,既要積極促進世風的轉(zhuǎn)變,又不要太在意澆薄世風對自己的騷擾。在這方面,王安石也曾經(jīng)遭遇過“人人諱道是門生”的尷尬。
北宋王安石兩度為相,封荊國公,有著豐富的見聞和淵博的學識,成為一代宗師。當世學者能成為他的學生,自以為光榮,一旦被他贊許,往往身價倍增。王安石寫了一部《字解》,其中有些牽強附會之處,朝廷擔心造成弊病,下令學者兼用傳統(tǒng)的傳注說解,不要單一地援引《字解》解經(jīng)。于是學者都改變所學,甚至有著書詆毀王安石新學的,并且諱言是王安石的學生。因此,張舜民為王安石寫的挽詞中說:“今日江湖從學者,人人諱道是門生。”后來,朝廷又下令讓王安石配享宋神宗的祠廟,并追贈官爵,議定謚號,讓學者再研習新經(jīng),引用《字解》。往日跟著王安石學習的人,又一個接一個地說自己是王安石的學生了。
一個人的升沉進退,攪得多少人的態(tài)度隨之變化,或親或疏,或附或離,見風轉(zhuǎn)舵,投機取巧,無是無非,無廉無恥。究竟為什么?還不是私心作怪!只要對自己有利,保得住權(quán)勢,保得住名位,最起碼也要保得住飯碗,面孔是可以變換的,腔調(diào)也是可以變換的。正如王通所說:“以勢交者,勢傾則絕;以利交者,利窮則散?!保ā段闹凶印罚?/p>
在為人處世上,蘇軾可以說是個好榜樣。他不但個人能達觀自守,隨緣自適,而且對待他人亦耿介坦蕩,持中正直。在王安石掌權(quán),眾人“惟荊(荊國公,指王安石)是師”的時候,他雖然與王安石關(guān)系甚好,但依然批評王安石新法的弊??;在司馬光掌權(quán),眾人“惟溫(溫國公,指司馬光)是隨”的時候,他雖然與司馬光相知無間,但對司馬光完全廢除新法的做法,亦提出不同意見,決不一味追隨。這種人格魅力,是光彩照人的。
當人家在位,有權(quán)有勢時,你不妨學學蘇軾,保持獨立操守而不隨眾俯仰;當人家下臺,無權(quán)無勢時,你不妨學學夏侯令女和吳薗次,“不以盛衰改節(jié)”“不以存亡易心”,自始至終態(tài)度如一。人人都做到“不失其正”了,整個社會風氣也就隨之好轉(zhuǎn)了。
6.知恩圖報
知恩圖報是個常用以說明感恩報恩行為的詞,意思是說,知道別人對自己有恩,就謀劃著予以報答。
就施恩的行為來看,其范圍非常廣,形式非常多,可以說是表現(xiàn)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像知遇之恩、救命之恩、解危濟困之恩等等,都是常遇多見的情形。施恩之人未必望報,受恩之人理應善報,正如投之以桃報之以李,都是非常美好的思想品德。
甘寧由蘇飛推薦給黃祖,當東吳攻打黃祖時,黃祖得甘寧之力,被救回夏口??墒屈S祖待甘寧甚薄,原因是黃祖認為甘寧原為“劫江之賊”,故而不加重用。蘇飛看出了這一點,怕埋沒了甘寧這個人才,就設(shè)法讓甘寧投奔東吳,由呂蒙引見,拜見孫權(quán),孫權(quán)不計前嫌,重用了甘寧。
孫權(quán)攻打黃祖,甘寧首當其沖,射殺了黃祖,蘇飛也在兩軍交戰(zhàn)之時被潘璋活捉。
蘇飛被囚在檻車之內(nèi),暗中讓人向甘寧求救。甘寧說:“蘇飛即使不說,我怎能忘記他的恩德?”孫權(quán)命令將蘇飛梟首。甘寧頓首哭告說:“當初若不是蘇飛相助,我已骨填溝壑了,還怎能在將軍帳下效命?蘇飛罪雖當殺,但顧念當日對我的恩情,我愿意納還官爵,來贖蘇飛之罪?!睂O權(quán)看到甘寧是一個知恩報德的血性男子,便說:“蘇飛既然對你有恩,我就為你而赦免他。但是,他要逃走怎么辦呢?”甘寧說:“蘇飛得免誅戮,感恩不盡,哪里還想離去!萬一蘇飛逃走,我情愿把頭割下來獻在你的面前。”孫權(quán)被感動了,于是赦免了蘇飛。
甘寧非呂蒙無由見孫權(quán),然非蘇飛則無由見呂蒙。追本窮源,知恩圖報。先是愿以官爵贖蘇飛,繼而又愿以首級保蘇飛,如此報恩,既可見出甘寧的義氣,又不負施恩之人,甘寧可謂大丈夫也!
趙云更是一位目光遠大,善于報恩之人。
趙云原為袁紹轄下之人,因看到袁紹無忠君救民之心,故而轉(zhuǎn)投公孫瓚。后來他發(fā)現(xiàn)公孫瓚與袁紹沒有什么不同,也是一個目光短小、見識淺狹,不能擔當重任的人,就心生離意。在公孫瓚那里,趙云與劉備相識,二人一見如故。在趙云心中,劉備正是自己所要尋找的志同道合之人,劉備對趙云亦非常敬愛。
趙云最終歸屬了劉備。這一選擇,既表明趙云是一個志向宏大,目光長遠之人,也表明他是一個感恩知遇、善于報德之人。劉備對趙云,不是解危濟困,不是救其性命,而是知遇、賞識。劉備能慧眼識人,趙云能擇木而棲。此后,在劉備集團中,趙云便用他的才能和忠誠支撐著、強化著他的選擇。
長坂坡一戰(zhàn),趙云自四更時分與曹軍廝殺,往來沖突,殺至天亮,尋不見劉備,又失了劉備妻小。此時趙云自思:“主公將甘、糜二夫人與小主人阿斗,托付在我身上,今日軍中失散,有何面目去見主人?不如去決一死戰(zhàn),好歹要尋主母與小主人下落?!本绕鸷営褐?,又托簡雍帶話給劉備:“我上天入地,好歹尋主母與小主人來。如尋不見,我就死在沙場上了?!壁w云縱馬往南趕去,先救下甘夫人托付糜竺保護,又殺入重圍,終于救出阿斗。在趙云當時的思想中,救主是其唯一目的,別無雜念,因此他能在刀槍叢中沉著應戰(zhàn),威風不減。
趙云用赤膽忠心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不僅在三國時期,即使在今日,總是能夠贏得人們發(fā)自內(nèi)心的敬重與佩服。
對于感恩報恩的行為,人們?yōu)槭裁磿硎揪粗睾唾澝滥??因為感恩本身就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通過感恩,不但回報了施恩人對你的照顧、幫助、關(guān)愛和付出,而且會品味體會到生活的美好,并順其自然地生活下去。通過感恩,你自己也做出了奉獻與付出,內(nèi)心便會釋去歉疚,充滿愉悅,使心靈戴上圣潔的光環(huán),使精神得到滿足的慰藉。通過對施恩者的報答,你會把感恩之心用之于更大的范圍,用之于更廣泛的對象,視身邊的萬物為大自然的恩賜,會用感恩之心給他人帶去愛與希望,給世界帶去安定與和諧。
感恩既然如此美好和不可缺少,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培養(yǎng)感恩之心呢?感恩之心需要學習。學會了懺悔,學會了歉疚,學會了謙遜,學會了敬畏,學會了愛多于恨,學會了不忘恩負義,學會了不沉溺于個人利益而樂于奉獻,學會了說一聲“謝謝”……也就有了感恩之心。
有一本叫《學會感恩》的書上這樣說:“假如每一個人在需要幫助的時候都得到幫助,假如每一個得到過幫助的人都記得感恩,假如人與人之間這付出與回報的鏈條永不中斷,那么,人們就永遠生活在愛的鏈條中,那時,人間就會如天堂般美麗!那時,人間便處處充滿溫情,而人生則時時都會遭遇奇跡——”
《詩》云:“無言不酬,無恩不報?!秉c滴之恩,當涌泉相報。感恩的心,永遠充實!感恩的人,永遠幸福!
7.以德報怨
“以德報怨”是中國人比較提倡的道德觀念。老子《道德經(jīng)》主張:“大小多少(指仇恨),報怨以德?!薄抖Y記》中孔子認為:“以德報怨,則寬身之仁也。”中國幾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使“以德報怨”成為中華民族的美德,也成為我們對人對事的一種態(tài)度。以德報怨能化解人際間的沖突,促使人們友好相處;如果是以怨報怨,則會導致冤冤相報,導致人們之間的沖突急劇擴大及無時無了。
在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誤會,在經(jīng)意與不經(jīng)意之間難免有磕磕碰碰,輕者可能會令人感到不便或不快,重者可能會給人造成麻煩甚至傷害。每逢遇到人與人之間的磕碰,不同的人會采取截然不同的處理方法,因而也會有不同的結(jié)局。有些人能厚德載物、以德報怨,化解與人的矛盾沖突;有些人或許會怨氣沖天、怒不可遏,因而導致沖突升級,甚至出現(xiàn)意想不到的惡果。這樣的事在我們身邊時有發(fā)生,雙方往往因為有一點小的恩怨,甚至一兩句話不稱意而關(guān)閉友好往來的心扉,甚至成為仇敵,對雙方身體和精神都造成傷害,既影響了生活質(zhì)量,又影響了工作效益。
陸遜在處理與人恩怨這一問題上做得很受人稱贊。
陸遜是孫策的女婿,為人忠厚、富有智計。會稽太守淳于式覺得陸遜年輕、地位又高,有些妒忌他,就在暗地里給孫權(quán)寫了一封告狀信,說陸遜在打仗時向百姓征收物資超過了規(guī)定的數(shù)量,使當?shù)匕傩諔n慮不安。
戰(zhàn)爭結(jié)束后,孫權(quán)將淳于式的信拿給陸遜看,陸遜看了,沉默不語。孫權(quán)問淳于式的為人和表現(xiàn)怎么樣?陸遜卻極力稱贊淳于式,說他對工作十分盡心,是個盡職盡責的官吏。
孫權(quán)奇怪地問陸遜:“淳于式在背后告你的狀,你卻在背后贊揚他,這是為什么啊?”
陸遜回答說:“淳于式告我的狀,雖不完全符合事實,事情講得有夸大的地方,但他的動機是好的,是為了維護百姓和國家的利益,他沒有什么大錯,應該值得肯定;如果他告了我的狀,我就在您面前講他的壞話,那就會形成互相攻擊的局面,不僅不利于官吏之間的和睦和國家的安定,我恐怕也不是一個正派的人了?!?/p>
陸遜的寬闊胸襟及以德報怨的做法深得孫權(quán)的欣賞,于是任命他為輔國將軍,封為江陵侯。
做人,就要有陸遜這樣的胸懷與品德,以德報怨,以道德的力量來提升自己的品格。
我們都不會忘記在雨果的長篇小說《悲慘世界》里的這樣一段感人至深的情節(jié):主人公冉·阿讓因為偷了一個面包,被判了5年徒刑,后來又因為越獄,不得不再次服刑14年。刑滿釋放后,他遭到了人們的排斥,因而他內(nèi)心原有的善良,已經(jīng)轉(zhuǎn)變成對社會的仇恨。在他成為一個被社會永遠遺棄的人之后,只有主教善待他。然而,冉·阿讓卻仍難以改變他偷竊的習慣,偷走了主教的銀餐具。而主教對于他的不良行為不但沒有懲罰他,還為了救他而哄過警察,并將兩個珍貴的銀燭臺送給他,主教的以德報怨深深地感化了冉·阿讓,喚醒了他善良的本性,冉·阿讓決心重新做人。
主教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秉承著這樣一種理念:即我們不但要體恤自己的心靈,還應該體恤他人的心靈。而這樣一個小小的體恤,卻改變了一個人的一生。
其實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涌動著善良和寬容的本性,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經(jīng)常會感受到“你讓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的美好體驗。每當我們讀到《三國演義》中甘寧不顧前嫌,力救凌統(tǒng)時,不禁嘆服甘寧的寬容大度。
原來甘寧在黃祖手下任職時,曾與孫權(quán)軍隊作戰(zhàn),射死孫權(quán)部將凌操,即凌統(tǒng)的父親。后甘寧歸附孫權(quán)。雖同為孫權(quán)旗下武將,由于昔日怨恨,凌統(tǒng)耿耿于懷,常想向甘寧報殺父之仇。在一次宴會上,拔劍直砍甘寧;攻皖城之時,凌統(tǒng)又在陣前向甘寧挑釁,兩次都幸得孫權(quán)及時勸解,雙方才相安無事。后來有一次凌統(tǒng)出戰(zhàn),因戰(zhàn)馬受傷跌落地下,眼看曹將一劍刺向凌統(tǒng),就在這性命攸關(guān)之際,只見甘寧一箭射中曹將,救了凌統(tǒng)性命。凌統(tǒng)回陣后,非常感激,從此二人化解仇恨,結(jié)為生死之交。
按道理說,昔日甘寧射殺凌統(tǒng)的父親,雖是出于公,是“各為其主”,但與凌統(tǒng)結(jié)怨卻是不可改變的事實,凌統(tǒng)的存在不能不說是甘寧的一大威脅,在此情況下,甘寧不計較凌統(tǒng)的一次次挑釁,“以德報怨”,正是感動凌統(tǒng)的地方,也是讓讀者敬佩的原因。
像甘寧這樣,在別人苛求、為難自己,甚至苦苦相逼時,能采取忍耐、寬容的態(tài)度,以德報怨,非大德大智之人莫能為之。這樣做不僅能化干戈為玉帛,而且會收到意想不到的結(jié)果。
在工作和生活中,“以德報怨”,難免受委屈,甚至傷害,正如陸遜與甘寧,但最終會得到別人的承認與敬佩,因為大家都喜歡大度量的人,都愿意和品德高尚的人交往?!耙缘聢笤埂边@種為人方式看上去是軟弱,是缺乏“剛性”,其實何嘗不是智慧的表現(xiàn)?不是一種人格的提升?
所以,不妨試試這個“以德報怨”的“處世哲學”。如果每個人都能夠以這樣的心態(tài)對待人和事,不僅可以給別人帶來快樂,而且自己也定會永遠被友愛所包圍,不信?您試試。
8.多個朋友多條路
世上有很多路,朋友之路是非常重要的?!岸鄠€朋友多條路,多個冤家多堵墻”,這句話是至理名言。多交朋友,少樹敵人,對每個人都是有意義的忠告,在成大事者的人生中,可以看出朋友這一角色的重要性。
曹操向來愛才,一直對關(guān)羽青睞有加。關(guān)羽找不到劉備那會兒,被迫投降曹操。曹操明知他和劉備兄弟情深,仍希望把他收服過來,和自己做朋友。送金奉銀,珠寶、美女應有盡有,還加封官爵。在關(guān)羽離開時,還備下酒水為他餞行。
關(guān)羽在華容道為回報朋友交情而私放曹操,曹操才得以大難不死。人是感情動物,知道有恩必報的道理。
許攸因和曹操有故交,離開袁紹時首選投奔的便是曹操,結(jié)果為曹操打敗袁紹立下了汗馬功勞。
朋友的作用有時不可估量,多交朋友有很多益處。正如孔子所言“樂多賢友,益矣?!保ā墩撜Z》)多交朋友有哪些好處呢?
首先可以產(chǎn)生合力。
平時,我們常說“人多力量大”,“團結(jié)就是力量”,“人心齊,泰山移”,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想想諸葛亮盡管智慧超群,趙云智勇雙全,也難敵千軍萬馬。但如果集眾人之力則有可能。也就是說,只有借助眾人之力,才有可能創(chuàng)造輝煌。而要獲得眾人的幫助,上下一心,達到目標,那就必須學會交朋友,并處好關(guān)系。
其二,形成互補。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人,即使是天才,也不可能樣樣精通。所以,要完成自己的事業(yè),就必須善于利用別人的智力、能力和才干。然而,用人并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俗話說“為朋友兩肋插刀”,朋友之間的相互幫助是一種自覺自愿、無怨無悔的行為。沒有那么多的功利在里面,拂去了世俗的塵埃,因而,朋友就好比自己的左右手。
其三,聯(lián)絡(luò)感情
每個人都是有感情的,我們必須時刻進行感情上的交流,我們需要獲得友誼。在邁向成功的道路上,要想堅持到底,僅僅依靠信念的支撐有時是不夠的,還必須有友誼的滋潤。真摯的友誼會使你獲得一種強大的力量和熱情,在成功時得到分享和提醒;在挫折時得到傾訴和鼓勵,這必將會有助于你心理的平衡,從而有勇氣邁向新的成功。
其四,交流信息
可以說,掌握了信息就等于把握住了成功。一條珍貴的信息可以使人功成名就;而信息閉塞也可能會使人錯失良機,遺憾終生。廣交朋友,善處關(guān)系,無疑就是一條十分有效的獲取信息的途徑,這樣,在競爭中就會處于優(yōu)勢,取得事業(yè)上的成功。
朋友,在社會關(guān)系中是一種資本,多交好朋友就多一條通向成功的路。那些令人羨慕的成功者,除了他們本身優(yōu)越的條件外,還有一點,就是他們身邊有一群非常要好的朋友。這些朋友為他出謀劃策,對他提出高的要求,不讓他有絲毫的松懈和半點的頹廢。因而,每個人都需要多結(jié)交朋友,需要有這樣一個良好的人緣網(wǎng)絡(luò)。
那究竟應該如何多交朋友,把握好自己的人情賬戶呢?
首先明白,編織關(guān)系網(wǎng)的前提,不是“別人能為我做什么”,而是“我能為別人做什么”。時刻想著別人的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幫助,沒有人喜歡和自私的人交朋友。
成功建立關(guān)系網(wǎng)的關(guān)鍵是選擇合適的人建立穩(wěn)固的關(guān)系。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能開闊視野,讓你隨時了解周圍所發(fā)生的事情,并提高你傾聽和交流的能力。
所謂合適的人,可以是你的朋友、家庭成員以及那些在事業(yè)上與你聯(lián)系緊密的人。這些人構(gòu)成你的影響力內(nèi)圈,因為他們能為你創(chuàng)造一個發(fā)揮特長的空間,而且彼此都是朝一個方向努力。這里不存在勾心斗角,他們不會在背后說東道西,并且會從心底希望你成功。你與他們的合作會很愉快。
保持聯(lián)系是建立成功關(guān)系網(wǎng)的另一重要條件。這一點曹操做得很好,對關(guān)羽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經(jīng)常與朋友會面,不僅可以增進感情,還可以與朋友分享信息,得到更多成功的機會。當然聯(lián)系的目的,絕非請客吃飯,真正的朋友也不是吃出來的。
另外,要善于與你的對手做朋友。在生活中,作為同一行業(yè)或生活圈子里的競爭對手,一次次面對面的短兵相接,你爭我奪,互相產(chǎn)生敵對情緒在所難免。但與競爭對手大可不必搞得你死我活,并不是非得致對方于死地才能發(fā)展自己,有時候我們可以找到利益交匯點,共同合作,以求雙贏。
劉備就是這樣做的。面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強大敵人曹操,要以一己之力與其抗衡,無論是孫權(quán)還是自己都是難以辦到的。赤壁之戰(zhàn),曹操百萬雄師駐江邊,毫無屏蔽的劉備首當其沖。以劉備當時的實力,與其正面交戰(zhàn)無異于以卵擊石。要自??共?,必須與他人合作,盡管平日里與東吳有不少積怨,然此時的劉備也不得不放下前嫌,說服東吳與之合作,結(jié)果火燒赤壁大敗曹軍。孱弱的劉備沒有被扼殺在搖籃里,反而得以迅速發(fā)展壯大。從此,孫劉聯(lián)盟成了曹操的噩夢,這就是與對手做朋友的好處。
在當今這個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的時代里,人與人的感情交流越來越少了,關(guān)系或許是疏遠了,然要想更好地發(fā)展,以一己之力已經(jīng)很難長久、穩(wěn)固、獨立地在社會立足,它需要更多地人支持你,理解你,給你提供方方面面的幫助,甚至是競爭對手,有時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朋友是財富,友誼金不換。
9.學會寬容
“一只腳踩扁了紫羅蘭,它卻把香味留在那腳跟上,這就是寬容?!卑驳卖敗ゑR修斯在《寬容之心》中說了這樣一句能夠啟人心智的話。
孔子曰:“寬則得眾”。寬以待人者,受到眾人的歡迎。與人交往,難免會有些小摩擦。只要是無惡意的,就應該設(shè)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主動承擔責任,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所致,每個人都會有這樣那樣的過錯,如果在日常相處中,對別人的過錯能以寬容對待,就等于給對方提供改過的機會。
這方面蜀國宰相蔣琬做得很出色。蔣琬剛上臺后,蜀國許多人不服氣。其中有一大臣楊儀,自以為做官時間、資歷都比蔣琬深,但官位卻位于他之下,并且未得到重賞,故口出怨言,對別人說要是當初諸葛亮初亡,自己帶著人馬投靠了魏國,就不會有如此抑郁不得志的下場了。后主劉禪聽到此傳言,大怒,要治他的罪問斬。蔣琬雖知楊儀不服自己,但罪不該死,反而替他求情。
蔣琬手下有個謀士楊戲,也因?qū)λ环?,甚至懷有敵意,他們在一起討論事?wù)時,常常一聲不吭。有人借機中傷楊戲,向蔣琬告密說他傲慢無禮,不把宰相放在眼里。蔣琬反而替楊戲辯解說:“楊戲不過是性情內(nèi)向,言語謹慎罷了,以后不許在我面前說人是非?!?/p>
蔣琬就是以其寬容大度,贏得了眾人的敬仰。在諸葛亮去世后的一段時期里,對穩(wěn)定蜀國民心起了很大作用。
唐太宗李世民在一定意義上就是依靠寬容得到眾臣鼎力相助的,并出現(xiàn)為后人樂道的“貞觀之治”。在唐朝王室爭權(quán)中,魏征曾鼓勵太子李建成殺掉李世民,而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政變奪取帝位后,不計舊惡,量才重用,使魏征覺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為唐朝盛世的開創(chuàng)立下了汗馬功勞。
秦始皇,若不是聽取了李斯“海河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的喻諫,收回逐客令,實行不計前怨、廣納賢才的政策,恐怕就會失去李斯等一大批客臣的支持,難以順利完成統(tǒng)一天下的大業(yè)。
秦始皇、李世民、蔣琬,都具備寬容美德,并因之而受人稱贊。相反,有的人則因心胸狹窄,凡事錙銖必較而遭人唾棄。慈禧太后,僅因為與一大臣下棋時,對方無意說了一句:“我殺老佛爺?shù)鸟R?!本筒淮笈穑澳銡⑽业鸟R,我殺你全家”,于是這位大臣被滿門抄斬,慘不忍睹。這樣的“小肚雞腸”如何不讓人寒心呢!
古人云“有容乃大”。以事業(yè)為重,識大體、顧大局,相互之間多一些理解信任,多一些寬容大度;只要不是原則性問題,應該相互謙讓,相互體諒,真正做到容人、容言、容事;要善于與人合作共事,包括要善于與批評過自己的同事一道工作,凡此等等,這些寬容的理念都應該成為我們生活和工作的座右銘。
要寬容別人的齟齬、排擠甚至誣陷。因為你應該知道,正是你的力量讓對手恐慌;更要知道,石縫里長出的草最能經(jīng)受風雨。風涼話,正可以給你發(fā)熱的頭腦“冷敷”;給你穿的小鞋,或許能讓你在舞臺上跳出曼妙的“芭蕾舞”;給你的打擊,仿佛運動員手上的杠鈴,只會增加你的爆發(fā)力。睚眥必報,只能說明你無法虛懷若谷;言語刻薄,是一把雙刃劍,最終也割傷自己;以牙還牙,也只能說明你的“牙齒”很快要脫落了;血脈賁張,最容易引發(fā)“高血壓病”。
更進一層次的寬容意味著不僅不計較個人的得失,更能用自己的愛與真誠來溫暖別人的心靈。心平如水的寬容,已屬難得;雪中送炭的寬容,更可貴,更令人動容。蔣琬不僅不計較別人對自己的不滿和中傷,反而平和地為別人辯解,正如一面鏡子,光明磊落。寬容,不僅融化了彼此的過節(jié),更將愛的熱力輻射進對方的心窩。在被某些人評論成“物欲橫流”的時代,自下而上空間正日益縮小的人們,所缺的不正是發(fā)生在蔣琬與楊氏、李世民與魏征之間的寬容嗎?選擇寬容,也就選擇了理解和溫情,同時也選擇了人生的海闊天空。
寬容是一首人生的詩。至高境界的寬容,不是僅僅表現(xiàn)在日常生活的某一事件的處理上,而是升華為一種對宇宙的胸襟,對人生如詩般的氣度。寬容的涵義也不僅限于人與人的理解與關(guān)愛,而是內(nèi)心對于天地間一切生命產(chǎn)生的曠達與博愛。
當然,寬容同“方以律己,圓以待人”是不矛盾的。輕易原諒自己,那不是寬容,而是懦夫。“圓以待人”,也得先看對象。寬容不珍惜寬容的人,是濫情;寬容不值得寬容的人,是姑息;寬容不可饒恕的喪盡天良的人,則是放縱。所以,寬容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門學問。
現(xiàn)實生活,往往紛繁,又常常平淡。正因為寬容如水,使紛繁經(jīng)過過濾變得純凈;正因為寬容似火,使平淡通過煅燒日趨鮮明;更因為有這詩般的寬容,才賦予人生以藝術(shù),賦予生命以永恒。
10.莫負天下人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笔遣懿僬f的一句話。
曹操帶著王允的寶刀去相府行刺董卓,董卓生疑,曹操隨機應變,說是前來獻刀,瞞過董卓,便借故離開相府,策馬逃奔。等董卓醒悟過來之后,遂下令遍行文書,畫影圖形,懸重賞捉拿曹操。
曹操逃經(jīng)中牟縣,被守關(guān)軍士所獲,擒見縣令。曹操詐言是客商,復姓皇甫,結(jié)果還是被縣令識破??h令名叫陳宮,也是一位痛恨董卓之人,當聽曹操說罷事情經(jīng)過,并表示將發(fā)矯詔,召天下諸侯興兵共誅董卓之后,就為曹操親解其縛,答應棄去官爵,跟從曹操逃走。
他們二人逃到成皋地方,天色向晚,欲投宿處,恰好住在曹操之父的結(jié)義弟兄呂伯奢家中。曹操對呂伯奢說起被懸賞緝捕和陳宮相救之事,呂伯奢拜謝陳宮:“小侄若非使君,曹氏將遭滅門之禍,你請寬懷安坐?!闭f罷,起身進入內(nèi)室,好長時間才出來。呂伯奢又對陳宮說:“老夫家無好酒,且容我往西村打一壺好酒來相待。”說罷,匆匆上驢而去。
曹操與陳宮坐了一陣,忽聽得莊后有磨刀之聲,曹操生疑,二人悄悄地走到草堂之后,聽有人說道:“綁上殺它,怎么樣?”曹操誤認為是要殺他二人,便對陳宮說:“果真是要殺我們??!現(xiàn)在若不先下手,必定被他們擒拿。”于是二人拔劍直入,不問男女,全部殺光,一連殺死八口。搜到廚下,卻發(fā)現(xiàn)綁著一頭豬要殺。陳宮說:“孟德心多,誤殺好人了?!倍嘶琶Τ銮f上馬而行,碰到呂伯奢騎著驢打酒回來,還帶了一些果菜。呂伯奢告訴曹操說:“我已吩咐家人宰一豬款待您二位,怎么匆忙離去?”曹操說:“被罪之人,不敢久住?!眳尾菰偃炝?,曹操更不答話,策馬便行。行不數(shù)步,忽然回來,對呂伯奢說:“你看那是誰來了?”呂伯奢回頭看時,曹操揮劍把呂伯奢砍下驢來。陳宮大驚說:“剛才是誤殺,現(xiàn)在又是為什么?”曹操說:“呂伯奢到家,見殺死多人,怎肯罷休?如若率眾來追,必定遭致禍端?!标悓m說:“明知不對而故意殺人,是大不義啊!”曹操卻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p>
毛宗崗對此有一段批評:
孟德殺伯奢一家,誤也,可原也。至殺伯奢,則惡報矣!更說出“寧使我負人,休教人負我”之語,讀書者至此,無不語之詈之,爭欲殺之矣!不知此猶孟德之過人處也。試問天下人,誰不有此心者?誰復能開此口乎?至于講道學諸公,且反其語曰:“寧使人負我,休教我負人?!狈遣徽f得好聽,然察其行事,卻是步步私學孟德二語者,則孟德猶不失為心口如一之小人。而此曹之口是心非,反不如孟德之直捷痛快也。吾故曰:此猶孟德之過人處也。
批評很精彩,尤其將口是心非的道學先生拉來與心口如一的小人作比較,更覺痛快淋漓。道學先生就是這樣的人,看問題太理性,不現(xiàn)實,說得多,做得少,或者只說不做。不過,在他們所生活的那樣一個社會,要他們?nèi)嵺`“寧使人負我,休教我負人”的主張,也是不可能的。清人章學誠說:“凡受成形者,不能無殊致也;凡稟血氣者,不能無爭心也。”有殊致,亦即意趣不同,對問題的看法就不會一致;有爭心,便會陷入爾虞我詐的漩渦之中。在這種情況下,讓人大公無私或先公后私,自然是不可能的。試想,老百姓整日操心的是柴米油鹽、吃喝穿住,誰愿意讓別人辜負自己,拆了自己的炕頭和鍋灶?當官的整日考慮的是加官晉爵、發(fā)家致富,誰愿意讓別人背棄自己,毀了自己的官運和財路?在這種環(huán)境和氛圍中,要讓道學先生們做出“寧使人負我,休教我負人”之舉,無異于緣木求魚。不要說道學先生,也不要說曹操,你就看看劉備、孫權(quán)等人吧,哪一個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對別人使絆子、捅刀子?你爭我斗,血流成河,有誰能做到“寧使人負我,休教我負人”了,當然,劉備、孫權(quán)、曹操們玩的是政治,政治自有政治的游戲法則,不是我們這些普通百姓所能理解得了的。但是,也不能因此就認為,“寧使我負人,休教人負我”的小人之語,是值得贊美的;而“寧使人負我,休教我負人”的道學先生的話,應該給予批判,決不應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實際上,拋開道學先生個人做得怎樣不說,他們所說的“寧使人負我,休教我負人”,作為一種道德主張和精神追求,并沒有什么不妥,恰恰相反,倒是應該在當今社會積極提倡的。
為什么呢?這是因為,社會需要和諧。毫無疑問,競爭是必要的,沒有競爭,就沒有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但是,競爭是以公正、公平為原則的。如果你負我,我負你,社會上就會出現(xiàn)“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急攘攘蟬爭血”的丑惡現(xiàn)象,就會產(chǎn)生不安定的因素,肯定不利于社會的和諧。
社會還需要奉獻,需要溫暖?,F(xiàn)在社會上出現(xiàn)了許許多多愛心救助、愛心捐贈、愛心扶貧等組織,搞了一些很得民心的活動,但是還不夠,還要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形成社會風氣。如果人人都不負別人,都向別人獻愛心,那么,就會出現(xiàn)《愛的奉獻》那首歌所歌唱的景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p>
11.不要把人看扁了
孔子在《論語》中曾說過“后生可畏”的話,李白據(jù)此在《上李邕》詩中又加發(fā)揮,說“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其實,在社會生活中,不光不應當看輕年輕人,對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對手,都不應當小覷,因為小覷人的結(jié)果,要么顯得自己尷尬,貽人笑柄;要么會影響整個工作大局,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一般而言,喜歡小覷別人的人,多是這樣三種人:一是居高臨下者,二是自恃其才者,三是作為敵對的一方。
董卓、袁紹小覷劉、關(guān)、張,屬于第一類。
董卓代盧植領(lǐng)兵,與黃巾軍作戰(zhàn)。張角追殺董卓,遇劉備、關(guān)羽、張飛三人,角軍大亂,三人救了董卓回寨。董卓問三人現(xiàn)居何職,劉備說是“白身”,董卓便顯現(xiàn)出鄙夷不屑的神色,不以禮相待。這一下惹惱了張飛,提刀要殺董卓,如若不是劉備勸阻,董卓已是身首異處了。后來的事實證明,原為“白身”的劉、關(guān)、張才是真正的英雄,位居丞相的董卓不過是個大奸之徒而已。
還有袁紹,與劉、關(guān)、張初見,亦不把三人放在眼中,例如關(guān)羽溫酒斬華雄一事。十八路諸侯起兵討伐董卓,袁紹被推為盟主。袁紹派長沙太守孫堅為前部,與董卓部將華雄交戰(zhàn),大敗,接著,華雄又斬了袁術(shù)和韓馥的兩位大將。在“眾皆失色”之時,關(guān)羽主動請纓。當袁紹得知關(guān)羽只為一馬弓手時,大喝道:“你欺我眾諸侯沒有大將嗎?量一弓手,怎敢亂言!與我打出!”在曹操的勸說下,袁紹方肯答應讓關(guān)羽出戰(zhàn)。關(guān)羽縱馬飛出,酒尚溫時,便將華雄之頭擲在袁紹面前。不知此時袁紹的那張老臉上,該是什么表情。
關(guān)、張對諸葛應屬于第二類。
劉備三顧茅廬,前兩次均訪之不遇,張飛就很窩火。第三次又訪,張飛說:“量此村夫,何足為大賢!今番不用哥哥去,他如不來,我只用一條麻繩捆將來!”對諸葛亮已有相輕之意。劉備自得孔明,以師禮待之,關(guān)、張二人不悅,說:“孔明年幼,有甚才學?兄長待之太過!又沒有見到他的真實效驗!”等到曹軍殺奔新野之時,關(guān)、張二人便慫恿劉備,讓孔明前去應戰(zhàn),為的是想看看孔明是怎么丟丑的。誰知經(jīng)孔明調(diào)度之后,火燒博望坡,殺得曹軍尸橫遍野,血流成河,此時關(guān)、張二人都認為“孔明真是一位英杰人物”,佩服得五體投地,拜伏于孔明車前??酌髁⑾鲁醭雒]第一功,自是一位英杰人物;關(guān)、張前番疑惑,此處稱嘆,前番輕侮,此處拜伏,也自有讓人喜愛敬重處。不過,自恃其才,輕人慢人者,并不都像關(guān)、張那樣,有如此寬廣的胸襟和氣度。他們往往見人成功,更加嫉恨,甚至反目成仇。
劉備輕陸遜,則屬于第三類,是對對手的小覷。
劉備稱帝后,為給關(guān)羽、張飛報仇,遂率兵征討東吳。孫權(quán)采納闞澤的建議,起用陸遜為主,統(tǒng)率步水馬三軍抗劉。消息傳來,劉備問陸遜何許人也,馬良說:“陸遜是東吳一書生年幼多才,深有謀略,前番襲取荊州就是他用的計?!眲浯笈且軞㈥戇d不可。馬良諫道:“陸遜之才,不亞于周瑜,不可輕敵?!眲湔f:“我用兵老到,難道反不如一個黃口孺子嗎?”于是親領(lǐng)前軍,攻打各處關(guān)津隘口。劉備使計設(shè)下埋伏,誘騙陸遜,一下子被陸遜識破。由于天氣炎熱,劉備又部署“樹柵連營,縱橫七百余里,分四十余屯,皆傍山林下寨”。曹丕知道這一情況后,仰天大笑說:“劉備不懂兵法。豈有連營七百里,而可以拒敵?。吭诓菽緟采?、地勢復雜的地方屯兵,是兵法的大忌。劉備一定會敗在東吳陸遜手里。旬日之內(nèi),消息必至?!闭媸潜徊茇а灾辛恕j戇d一把火,燒了劉備的七百里連營,劉備大敗退守白帝城。劉備看不起東吳,認為對方國小民弱,不如自己實力強大;看不起陸遜,認為他年輕,不如自己經(jīng)驗豐富。結(jié)果呢,兵強馬壯者敗給了國小民弱者,用兵老到者敗給了黃口孺子。這一教訓可真是夠痛苦的。
由此看來,千萬不要把人看扁了。
除了人的自然形貌之外,還有三種人最容易被人小覷,一是年輕人,二是同事,三是下屬。這三種人也最不應該小覷。
不要小覷年輕人。劉禹錫有詩說:“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睆陌l(fā)展的觀點來看待年輕人,這話很有道理,即使就現(xiàn)實來看,年輕人也確實令人敬畏。東吳大都督陸遜年輕,劉備看不起他,劉備怎么就不想想自己。在桃園三結(jié)義、投軍拉隊伍時,與關(guān)羽、張飛不都是年輕人嗎?自己的軍師諸葛亮初出茅廬時,不也是年輕人嗎?年輕人雖然實踐經(jīng)驗少,但他們當中確實不乏有頭腦、有能力、有干勁的人才。所以,作為年齡大、經(jīng)驗多、職務(wù)高的老同志,在考慮問題、處理問題時,切忌把自己的身份擺進去,要放下架子,正確對待年輕人。如果時時想到自己的年齡、經(jīng)驗和職務(wù),看問題就多了盲目性,少了客觀性,處理問題就會產(chǎn)生誤差,脫離實際。
不要小覷同行?!巴腥绯鸺??!边@句話雖為世俗之見,但從競爭的角度看,也有一定道理。作為競爭的對手,自是互不服氣,互爭高下,誰甘心俯首稱臣,在人家的卵翼之下過日子?因此,不可小瞧了同行。一旦失去警覺,在戰(zhàn)術(shù)上藐視了對手,說不定什么時候,人家會給你來個“閃亮登場,”非只是讓你驚訝莫名,還會讓你后悔不迭。
不要小覷下屬。由下而上,逐級提拔,大概是一條用人規(guī)律。既然領(lǐng)導也曾身處下位,那么,下級部門肯定是個藏龍臥虎之地,下屬員工也并非都是等閑之輩。如此,就不應把下屬視作牛馬,供你們?nèi)我怛?qū)使;視作草芥,隨你怎樣玩弄。要懂得尊重他們,要善于使用他們。下屬就像是火,你要不斷地供給氧氣,讓它越燒越旺;下屬就像是水,你要適時地刮刮東風,讓它涌起更大的波濤,如果小瞧他們,大火就可能燒著你的眉毛,大水就可能將你的航船傾覆。
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曾說:“文人相輕,自古而然?!睂τ谙噍p的原因,清人章學誠在《文史通義·知難》中認為有兩條,一是入主出奴,就是以自己所崇信的說法為主,以自己所排斥的另一種說法為奴;二是嫉妒詆毀,這二者又都是由私心引起的。其實,不光文人相輕如此,社會上的各種相輕莫不如此。像董卓、袁紹就認為自己是主,別人是奴,那地位、資歷比自己低了許多的劉備則是奴而又奴,故而輕之。關(guān)羽、張飛看孔明只是“村夫”,劉備卻以師禮相待,二人就多少有點嫉妒之心,故而輕之。劉備急于給關(guān)羽、張飛報仇,找陸遜算賬是泄私憤,泄私憤就是一種私心。他輕陸遜是因憤而輕,因私而輕。
因此,要想徹底解決小覷人的問題,首先要去掉入主出奴、嫉妒詆毀的壞毛病,更要從根本上去掉私心。
12.好人難做還要做
什么是好人?做好事的人就是好人。什么是好事?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對國家有益處的事,就是好事。
《三字經(jīng)》說:“人之初,性本善?!本妥怨偶敖竦娜祟惿鐣l(fā)展情況來看,還是以做好事的好人為多。這是因為,善善惡惡,揚善除惡,已積淀為中華兒女歷久彌新的心習。人們說話做事,都自覺地把道德判斷放在首位,道德成為處理倫理關(guān)系和社會關(guān)系,指導人們行為的基本原則和規(guī)范。
人們做了好事,施恩于人,受恩者自然應該知恩圖報,把對施恩者的答謝,看作自己的義務(wù)與責任,看作對自己心靈的救贖與慰藉,所以時時刻刻把別人給予的好處裝在心里,想盡千方百計去報答。人生路上永遠需要一顆感恩的心。
然而,社會是復雜的,人心是不一的,也有人壓根兒不懂得感恩的意義。他們并不把別人給予的恩德放在心上。這種人在不得意的時候,你對他好一些,就立即表現(xiàn)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樣子,嘴巴上抹了蜜,甜得讓人肉麻;等他一有點出息,就把原來的施恩者忘得一干二凈,或者干脆來個更絕的——六親不認,翻臉不認人,甚至落井下石。他們并非天生就沒有感恩的心,而是更看重眼前的實際利益,一旦威脅到個人利益,什么感恩報恩,都一股腦兒扔到太平洋里去了。
都說劉備是一位英雄,有大志,會用人,但劉備對待呂布,卻做了一件令人寒心的事。他恩將仇報一句話害死了呂布,見出其品格卑劣的一面。
按道理說,呂布應該算是一位重量級人物,“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并非虛語。他一技方天戟,打得各方諸侯喪膽。三英戰(zhàn)呂布,劉、關(guān)、張三人聯(lián)手也只能與他打個平局。董卓能挾天子,發(fā)淫威,但也要想方設(shè)法收買呂布,以為自己所用。但呂布也有致命的毛病,在他一時找不到合適的主人的情況下,出爾反爾,先殺了義父丁原,又殺了義父董卓,被人們視為毫無信義的人。
不過,呂布在劉備身上,還是做了幾件好事的。
好事之一,是送還了劉備家眷。
劉備派張飛守徐州,張飛醉酒毆打了呂布的丈人曹豹,呂布與曹豹里應外合攻下徐州,劉備妻小陷于城中,張飛、關(guān)羽等人都十分擔心呂布加害于他們。后來,呂布主動令人帶著書信迎劉備回徐州,將其家眷送還。甘、糜二夫人見劉備,具說呂布令兵把定宅門,禁諸人不得入,又常使侍妾送物,未嘗有缺。玄德謂關(guān)、張曰:“我知呂布必不加害我的家眷?!眲鋵尾颊f:“我很早就想把徐州讓給呂兄了?!北霸~甘言,表達謝意。
好事之二,是轅門射戟,救了劉備的命。
袁術(shù)派部將紀靈率三萬大軍攻打屯軍小沛的劉備。大軍壓境,劉備自知難以抵擋,急忙派人向呂布求救。呂布力排眾議,親自帶兵去救援劉備。
呂布對紀靈說:“劉備是我兄弟,兄弟被你們圍困,當哥哥的當然要來救援,我素來不喜歡打殺,只喜歡調(diào)解別人的爭斗?!眳尾剂钍勘谵@門外一百五十步的地方插定畫戟,說:“我若一箭射中戟上的小枝,你們兩家罷兵?!敝灰妳尾紡澒罴患涑?,正中戟上小枝。紀靈本就忌憚呂布的勇猛,見此大為震驚,不得不撤軍。
呂布幫劉備解了重圍,劉備千恩萬謝。
呂布對劉備是恩重如山之人,劉備理應知恩圖報,可是,當呂布處于危難之際,劉備又是怎樣做的呢?
曹操攻下下邳城,活捉了呂布。此時劉備正為曹操的座上客,于是呂布讓劉備幫自己說情,劉備笑而不語。曹操知道呂布武功天下第一,也想收為己用,順便問了一下身旁的劉備,呂布以為自己曾經(jīng)轅門射戟救過劉備的命,劉備一定會回報救命之恩的,不料劉備卻對曹操說道:“你難道沒看見丁原和董卓的下場嗎?”一句話點醒曹操,便下令牽呂布出去殺之。呂布實在想不到會是這樣一個結(jié)果,大罵劉備:“你這個混蛋最無信,你難道忘了我轅門射戟救你性命的事嗎?”
就這樣,劉備輕輕一句話殺了呂布。
當初劉備有難,呂布施以援手,如今呂布有難,劉備卻往死里說。這是為什么呢?答案只有一個,是劉備為了政治利益而泯滅感恩之心了。
也有因泄私憤而恩將仇報的,例如茍安。
諸葛亮與司馬懿斗陣得勝回到祁山,負責籌集軍糧的李嚴派都尉茍安送來糧米。茍安好酒誤事,違限十日,按軍法當斬。但是考慮到茍安是李嚴的人,軍糧又都是由李嚴負責運送,所以在長史楊儀的建議下,諸葛亮從輕處理,讓人打了茍安八十軍棍釋放了。茍安揀回了一條命,誰知他卻心中懷恨,連夜奔魏營投降了。司馬懿擔心是詐,就派他回成都散布謠言,說諸葛亮有不臣之心,早晚要稱帝,后主劉禪生疑,便下詔召諸葛亮班師回朝,使眼看到手的滅魏機會又失去了。
毛宗崗讀到此段時批道:“不斬此人反受其誤,可見好人做不得!”
好人難做還要做。因為像茍安這樣的卑鄙小人,像劉備那樣耍政治手腕的人,畢竟是少數(shù),大多數(shù)人是不會忘記別人給予的好處的,只是他們一時找不到合適的機會和方式加以報答而已。也有人不同意這種說法,他們認為忘記感恩是人的本性,并且舉例加以證明,說耶穌在一個下午使十個癱瘓的人起立行走,可是只有其中的一位回來感謝,那九個人都跑得無影無蹤。恕我猜想,這九個人很可能認為,耶穌是救世主,施恩于人是他的本分,用不著感謝,其實耶穌也并不盼望什么感謝,他并未因為得不到感謝而中止做好事。我們也應該這樣,要有一顆平常心,一方面,不必什么好事都期待別人的感謝;另一方面,也大可不必有“好人做不得”的感慨。亞里士多德說過:“一個理想完美的人,會從施予中得到快樂?!闭l不想追求快樂,享受快樂呢?
好人難做還要做。做一個追求快樂、享受快樂的人吧!
13.能饒人處且饒人
人生之路并不都是寬闊平坦的,有的地方荊棘叢生,需要你披荊斬棘,清除障礙;有的地方是羊腸仄徑,你也要抖擻精神,大膽前行。可是,也有這樣的情況,在僅能容一人通過的小道上,對面卻有人擋住了去路,此人蠻橫無理,在一番爭執(zhí)之后,或?qū)δ阍斐蓚Γ虺蔀槟闶窒聰?,怎么辦呢?你能讓他過去嗎?這個問題確實值得人們思考,因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這種情況并不鮮見。
《菜根譚》是這樣回答的:“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p>
“留一步與人行”,包含有能饒人處且饒人的意思。當然,前提應是“能饒人處”,也就是可以饒恕,應該饒恕,允許饒恕。在這種前提下,不妨放他一馬,留一條生路。如果是罪大惡極,怙惡不悛,直接威脅到你生命安全的話,則另當別論。
能饒人者須有大善心?!熬幽蠛跖c人為善”(《孟子·公孫丑》)只有有大善心的人,才樂于饒人。
關(guān)云長過五關(guān)斬六將,帶著劉備家眷急尋劉備下落,一日大雨,到一村老郭常家中借宿,受到盛情招待。郭常之子是一個專務(wù)游蕩,無所不為的無賴之徒,趁更深人靜之時,去偷關(guān)公的赤兔馬。這使本就心情不好的關(guān)公大怒,正要發(fā)作,郭常說:“不肖子為此歹事,罪該萬死!怎奈老妻最憐愛此子,乞請將軍大發(fā)仁慈寬恕他吧!”關(guān)公看郭常之面真的發(fā)了善心,饒恕了他的兒子,并說有機會要好好教育他一番。待關(guān)公離開郭常上路之后,誰知郭常之子又邀來一伙山賊攔路劫馬,被關(guān)公拿下。郭常之子叩頭乞命,關(guān)公說:“我看你父之面,再饒你一次?!?/p>
關(guān)公的赤兔馬,原為呂布所乘,呂布被曹操吊死于白門樓之后,曹操將馬送與關(guān)公。關(guān)公視馬如命,過五關(guān)斬六將皆靠此馬之助,特別是在急于尋找劉備的當口,更需賴此馬之力。而郭常之子三番兩次偷劫此馬,關(guān)公自然會怒火中燒,殺這種無賴之徒簡直如同抿一螻蟻,但關(guān)公沒有這樣做。為什么?原是善心左右了他。他不愿看到一位垂暮老者失去兒子的痛苦,不愿看到一位白發(fā)老母痛不欲生的悲哀之情,與其殺之,不如饒之,說不定哪一天,這孩子會恍然悔悟。
能饒人者須有大勇氣。這里大勇氣是指膽識高,氣魄大。能做到對自己的對手既不計前嫌,又信而不疑。張飛義釋嚴顏應屬此類。
張飛攻打巴郡,巴郡太守嚴顏乃蜀中名將,年紀雖大,而精力不衰,善開硬弓,使大刀,有萬夫不當之勇,據(jù)住城郭,不豎降旗。張飛派人前去勸降,并帶話說,讓老匹夫早早來降,若不歸順,立即踏平城郭。嚴顏將使者割下鼻子,放回張飛寨中,以此羞辱張飛。張飛大怒,咬牙睜目,披掛上馬,引兵到城下搦戰(zhàn)。嚴顏讓城上眾軍百般痛罵,并親自搭箭射中張飛頭盔。張飛氣恨地說道:“若拿住你這老匹夫,我要親口吃你的肉!”嚴顏只是伏城不出,只等張飛氣急不能忍耐之時再與交戰(zhàn)。
嚴顏沒有料想到,張飛粗中有細,莽中有精,竟然中了張飛之計,被張飛活捉了。
張飛審問嚴顏,嚴顏不肯下跪,反申叱張飛說:“你們無義,侵我州郡。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張飛大怒,喝令左右開斬。嚴顏嘲笑地說:“你砍頭便砍,還生什么氣?”張飛見嚴顏聲音雄壯,面不改色,于是回嗔作喜,走下臺階,親解其縛,取衣裳給嚴顏穿了,并扶他在正中高坐,然后低頭拜道:“剛才言語多有冒犯,請不要責怪。我素來以為老將軍是一位豪杰之士!”
從大怒到要斬,到解縛,到下拜;又從一口一個“老匹夫”到口稱“老將軍”和“豪杰之士”,張飛可謂有膽有識、大勇大義之人。正是靠了這種勇與義,嚴顏投降了。
張飛饒人一命,得了一將。在后來劉備入川途中,嚴顏立下大功。
能饒人者須有大智慧。諸葛亮七擒孟獲,便是明例。
一擒孟獲,是因中了埋伏,孟獲不服;二擒孟獲,是因孟獲醉臥帳中,由其手下自執(zhí)之,孟獲不服;三擒孟獲,是因其弟貪圖口腹,飲了毒酒,誤了大事,孟獲不服;四擒孟獲,是因諸葛亮假棄營寨而引孟獲掉進陷坑,孟獲不服;五擒孟獲,又是由洞中之人自執(zhí),孟獲不服;六擒孟獲,是因孟獲妻弟解孟獲詐降,自投羅網(wǎng),孟獲不服;七擒孟獲,是在孟獲與蜀兵交戰(zhàn)大敗,逃跑途中被擒。
在諸葛亮面前,孟獲終于掉下羞愧的眼淚,說:“七擒七縱,自古以來不曾有過,我雖化外之人,還能不知羞恥嗎?”孟獲帶領(lǐng)兄弟妻子宗黨人等,肉袒拜謝不殺之恩,表示誠心歸順,永不反叛。
收服一人之心,平定了整個南方,非大智慧不能為此。
能饒人處且饒人,表現(xiàn)出的是寬宏大量和與人為善。但寬宏大量和與人為善應是有限度的,超過了限度,就是迂腐,其結(jié)果很可能是好心人辦窩囊事。小說《中山狼傳》中的東郭先生,就是一位不分敵我、濫施仁慈的饒人者,他為了救助一只被獵手追逐的中山狼,反而幾乎被狼所害。
東郭先生沒能解決好“能饒人處”這個大前提,就去“且饒人”,所以吃了虧。我們說,在解決好“能饒人處”的大前提之后,也就是分清是非利害之后,去做“且饒人”的事情,還是應該的,因為寬宏大量和與人為善,畢竟是一種美德。
14.防人之心不可無
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前一句話肯定是對的,后一句話對不對呢?既然不去害人,為什么還要防人呢?這是因為,社會是復雜的,在我們的周圍,依然生活著一些心術(shù)不正的小人和怙惡不悛的壞人。如果不加防范,就有可能被他們投來的冷槍暗箭所傷。所以,如果你不想與他們針鋒相對,那么,練就一套適合自己的防身術(shù)就是必要的。因此說,“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句話,也是有道理的。
就說上面提到的那個茍安吧。他明明違犯了軍法,本當斬首,諸葛亮考慮到各種利害關(guān)系饒了他,保住了一條狗命。他不但不感恩,反而叛國投敵,并且散布謠言,離間蜀主與諸葛亮的關(guān)系。不僅傷害了諸葛亮,還葬送了諸葛亮領(lǐng)導的北伐前程。有著睿智奇謀的諸葛亮,尚且一不小心被人捅了一刀子,何況我們這樣的蕓蕓眾生?你說,對小人、壞人,不加防范能行嗎?
再如楊阜算計馬超。馬超之父馬騰奉詔討伐曹操,事泄被斬于市中。馬超繼承父志結(jié)好羌兵,攻拔隴西州郡。冀州刺史韋康向夏侯淵求救兵不到,投降了馬超。馬超認為韋康事急請降不是真心,將韋康殺害。韋康之參軍楊阜曾哭諫韋康勿降,馬超認為“此人守義,不可斬也”,復用楊阜為參軍。
誰知韋康是真降,楊阜倒是假降。楊阜先是向馬超推薦梁寬、趙衢二人用為軍官,以便將來起事作為內(nèi)應,又以歸葬其妻為名請假兩個月,回歷城組織人馬準備舉事。
楊阜聯(lián)絡(luò)了表兄撫彝將軍姜敘和統(tǒng)兵校尉尹奉、趙昂,以及夏侯淵共三路軍馬,與馬超決戰(zhàn)。馬超大敗回城。梁寬、趙衢卻站在冀州城門上,將馬超妻子楊氏一刀砍了,又將其幼子三人并至親十多人,都砍死拋棄城下。
馬超見敵軍勢大,連夜逃走,四更前后奔至歷城,守門者只道姜敘兵回,大開城門,馬超率兵殺入城中,先殺了姜敘老母,又殺了尹奉趙昂全家。后來在西逃途中,又先后殺死楊阜宗弟七人,楊阜亦身中五槍。楊阜被曹操認為是忠臣,封為關(guān)內(nèi)侯。
毛宗崗評論說:“楊阜之為韋康報仇,義也;而其攻馬超以助曹操,則非義也。馬騰兩番受詔,兩番討賊,固漢之忠臣也。其子之欲雪父恨,則孝;承父志而討國賊,則忠。奉一欺君罔上之曹操,而攻一忠孝之馬超,以超為賊,而不知操之為賊,故楊阜之義,君子無取焉。”
拋開忠孝節(jié)義不說,只就楊阜利用假降算計馬超來說,就有些問題值得思考,其中最主要的是馬超不知道防身。
馬超的失誤有三:一是患上了政治幼稚病。不分真假,不辨邪正,以假為真,以邪為正,將一個陰險之徒看作“守義”之人。二是婦人之仁,對一個剛剛投降之人,就準其請假告歸,信之不疑,放虎歸山。三是明知楊阜已背叛自己,卻對其所推薦之人不作考察,反而讓他們守城,擔當要任。
馬超失于防范,故而招致全家被殺、兵敗逃亡的后果。毛宗崗說馬超:“其不疑楊阜,不得謂之智矣?!?/p>
防范小人、壞人是需要智慧的,徒逞勇力不行。中唐詩人蘇渙有一首題為《變律》的詩,說有一窩毒蜂,高掛在樹枝上,行人在百步之外,望之便魂飛魄喪。有一位少年,手持彈丸,引滿而射,結(jié)果毒蜂紛飛,把少年蜇得如萬箭攢身,頭暈目迷,不辨東西。作者最后說:“徒有疾惡心,奈何不知幾。”徒有疾惡如仇、除之為快之心,如果不講究斗爭策略,不注意防范之法,是不可能戰(zhàn)勝邪惡的。對付壞人如此,防范小人亦然。
防范小人,首先要了解他們行事的特點。一般而言,小人喜歡造謠生事,喜歡說謊騙人,喜歡搬弄是非,喜歡陽奉陰違,喜歡拍馬奉承,喜歡追逐權(quán)力,喜歡偽裝自己,喜歡耍心眼兒,喜歡落井下石,喜歡推卸責任。凡此種種,不一而足。要之,無一不是由個人眼前利益所驅(qū)使。因此,當你發(fā)現(xiàn)身邊那些見到蠅頭利祿、蝸角功名就流口水的人,就要多長個心眼,注意提高防范意識。
至于防范之法,可以掌握這樣幾個原則:
第一,保持距離。距離最好在不近不遠,不即不離之間。過近了,既容易引火燒身,對自己而言也是一種負擔。過遠了,他會認為冷落了他,可能會招致嫉恨,于是你就會有倒霉的可能。
第二,不要有利益瓜葛。小人常為朋結(jié)黨,形成勢力,霸占利益。你千萬不要想通過他們獲得利益,因為你一旦從他們那里得到利益,他們必然會要求回報,你陷進泥潭,沾了一身臭泥,都不知道到哪兒去洗。
第三,謹言慎行。與小人交談,最好是“今天天氣哈哈哈”,不要讓他抓住辮子,在行事上也不要得罪他,不然,捉黃鼠狼不成反弄一身臊。
第四,吃些小虧無妨。最好不與小人結(jié)交,實在脫不開,就寧愿吃些小虧,也不要找他們討什么公道。你同他們較真,結(jié)果只會結(jié)下更大的仇隙。
防人之心不可無。不過,要像這樣處處設(shè)防,風聲鶴唳,活得也怪累的。我們既要活得安全,又要活得滋潤、快樂,因此,堅守自我,以誠待人,不為利誘,不為勢趨,才是最重要的。
15.剛愎自用為害多
剛愎自用就是為人倔強固執(zhí),自以為是,聽不進不同意見。剛愎自用的人又往往因為環(huán)境不同、心理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現(xiàn)。有的本來平庸無能,但握有重權(quán),威福極盛,故而率意而為,閉塞言路;有的剛毅有余,謹慎不足,勝而后驕,自為得計,不把與之相左的意見放在心上;有的把剛愎自用與堅韌不拔、執(zhí)著勇敢混為一談,置不同意見于不顧,憑著一腔熱情行事。不論何種表現(xiàn),后果只有一個,那就是“危害”。正如《老殘游記》的作者劉鶚所說:“剛愎自用,小則殺人,大則誤國?!?/p>
何進屬于重權(quán)在握、閉塞言路的一類。
漢靈帝駕崩,何進扶立太子辯即皇帝位。太子辯乃何進之妹何皇后之子。而靈帝之母董太后和諸宦官原打算立王美人之子協(xié),于是展開了一場何進與宦官的斗爭。
何進采納袁紹的建議,發(fā)檄至各鎮(zhèn)召諸將勒兵來京,以盡誅宦官。主簿陳琳說:“不可!俗話說:‘掩目而捕燕雀’,是自己欺騙自己。似這樣的小事都不能期以得志,何況國家大事!將軍依仗皇威,掌握兵權(quán),氣勢威武,眾人聽命,若要誅除宦官,猶如鼓洪爐燎毛發(fā),誠為易事。只是行動要迅速,辦事要果斷,如此則天順人服。現(xiàn)在卻發(fā)檄召外鎮(zhèn)將領(lǐng),臨犯京城,英雄聚會,各懷一心。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反而生亂?!焙芜M聽不得這樣的正確話,反說:“這是懦夫的見解?!辈懿僖噙M言:“宦官之禍,古今皆有,但帝王不應當付與他們權(quán)寵,使至于此,如若要治其罪過,只須交一個獄吏就夠了,何必紛紛召外兵進京?”何進大怒,說:“你曹操也懷私心嗎?”于是何進暗差使命,帶著密詔連夜往各鎮(zhèn)去。
西涼刺史董卓統(tǒng)大軍20萬,常有不臣之心,得詔大喜,便上了一紙“敢鳴鐘鼓入洛陽”的表章,欲進軍京師。
何進得表,出示大臣。侍御史鄭泰諫道:“董卓是豺狼一個,引入京城,必定吃人?!焙芜M說:“你多疑,不足謀大事?!北R植亦諫道:“我很了解董卓的為人,面善心狠,一入禁庭,必生禍患,不如阻止他不讓他來,以免生亂?!焙芜M不以為然。
宦官張讓等知何進召外兵到,便設(shè)計以何太后之名宣何進入宮,以便借機殺之。陳琳對何進說:“太后此詔,必是十常侍之謀,切不可去,去必有禍?!焙芜M說:“太后詔我,有何禍事?”曹操亦諫:“先召十常侍出,然后可入。”何進笑道:“你這是小兒的見識。我掌天下大權(quán),十常侍敢把我怎么樣?”何進不聽勸告,昂然入宮,結(jié)果被張讓等埋伏的刀斧手砍為兩段。
何進數(shù)番不聽忠臣之諫,終受劍鋒倒也罷了,問題是,他引董卓入京,實為欲去狐鼠、乃召豺狼之舉,后來董卓專權(quán),欺君害民,引發(fā)天下大亂,不能不追究到何進頭上。何進剛愎自用,閉塞言路,難辭其咎。
關(guān)羽為“義”中之圣,令人千秋景仰,但其傲慢之氣,也是眾人皆知。比如,他稱黃忠為老卒,不愿與之為伍;他視陸遜為孺子,全不放在心上。一旦有合適的氣候,他性格中驕矜自大的一面便會暴露出來。
關(guān)羽得到襄陽,準備攻打樊城。隨軍司馬王甫建議增派得力之人總督荊州,以備東吳來襲。王甫說:“糜芳、傅士仁守二隘口,恐不竭力,必須再得一人,以總督荊州?!标P(guān)羽說:“我已派治中潘濬把守,有什么可顧慮的?”王甫說:“潘濬平生多忌而好利,不可任用??刹钴娗岸级郊Z料官趙累代之。趙累為人忠誠廉直,若用此人,萬無一失?!标P(guān)羽說:“你不要多疑,只與我筑烽火臺去?!?/p>
后來發(fā)生的事情確如王甫所料。正當關(guān)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圍樊城、威鎮(zhèn)華夏之際,東吳呂蒙與陸遜合謀,輕取了荊州。糜芳、傅士仁獻出南郡、公安二城,投降了東吳。在東吳與曹操的聯(lián)合夾擊下,關(guān)羽敗走麥城,最終被東吳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將領(lǐng)潘璋的部下馬忠捉拿,死于孫權(quán)之手。
呂蒙取荊州為何這么容易?這是因為呂蒙抓住了關(guān)羽的致命弱點。呂蒙深知關(guān)羽是個剛愎自信的人,自命“老子天下第一”,喜歡人家給他戴高帽子,所以讓陸遜卑辭厚禮,以傲其志,這就從心理上解除了關(guān)羽的武裝。由于關(guān)羽失去了警惕,于是呂蒙乘隙派白衣人搖櫓渡江,襲了荊州。
有句俗語說:“關(guān)公大意失荊州?!彼摹按笠狻?,是由其剛愎自用的性格弱點造成的。如果當初他能聽進去王甫之勸,加強荊州的軍事領(lǐng)導,便不至于造成“失荊州”的后果;如果他不因陸遜年輕而驕人,能從陸遜言之太甘的書詞中讀出點苦味來,也不至于造成“失荊州”的后果。
諸葛亮則屬于誤為剛愎自用為堅忍執(zhí)著的一類。
諸葛亮二出祁山,在諸臣多言未可輕動的情況下,錯攻陳倉,最終無功而返,且送了眾多將士的性命。像諸葛亮這樣的智者,都因分不清什么是剛愎,什么是執(zhí)著,而造成危害,可見,剛愎自用真的害人不淺。
如何消除剛愎自用的性格弱點呢?
第一,要去掉虛榮心。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彼自捯嗾f:“聽人勸,吃飽飯?!彼说囊庖?,對自己的認識會是一個重要的補充或修正,多聽聽不同意見,會減少自己的失誤。因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即使是刺耳的意見,也要告誡自己,注意聽取?!傲妓幙嗫诶诓。已阅娑谛??!边@話是有道理的。如果貪慕虛榮,固執(zhí)己見,很可能會走上錯路。
第二,要去掉傲慢氣。
剛愎自用的人往往表現(xiàn)得驕橫跋扈,一意孤行,往往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總以為自己的判斷完全正確,總是過低地估計對手,這樣就容易被表面假象所蒙蔽,導致判斷失誤,遭到失敗。無論做人做事,都要堅持“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的原則,要學會尊重別人,要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見解的獨到之處和有益之點。特別對于社會地位低于自己的人,更應虛懷若谷,且不可蠻橫無理,讓人家不敢說話。葛洪說:“勞謙虛己,則附之者眾;驕慢倨傲,則去之者多。”失去群眾,失去人心,是領(lǐng)導者最可怕的事情。
第三,要分清剛愎與執(zhí)著的區(qū)別。
剛愎與執(zhí)著的最大區(qū)別在于能否聽取不同意見。執(zhí)著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不但有一個明確目標,而且有達到目標的正確策略和方法。這種正確策略和方法是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它不拒絕不同意見。剛愎自用是自我封閉,自以為是。但是如果把剛愎加以合理的改造,把它引導到一個正確的方向上,把合理的意見納入其決策,那么,剛愎也可能會成為一種執(zhí)著。
16.驕傲必敗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边@句話用之于修身,是有道理的,而用之于行事,則不十分準確。驕傲不只會使人落后,還可能使人身敗名裂,事業(yè)無成,其嚴重性,不是“落后”兩個字所能概括得了的。
大凡驕傲的人,必定有所依恃,或恃功,或恃才,或恃財,或恃權(quán),或恃寵等等。這在驕傲者看來,所恃者是自己驕傲的資本;而在局外人看來,卻正是取禍的由頭。
恃功而驕者,如許攸、魏延。
許攸少年時曾與曹操為友,原是袁紹的謀士,但袁紹狹隘,自負,容不得比他強的人,許攸遂投曹操。曹操見許攸來投,竟然“不及穿屣,跣足出迎”,足可見出許攸在曹操心目中的位置。許攸確實是一位難得的人才,他向曹操建議,偷襲了袁紹的烏巢糧寨,打亂了袁紹的整個軍事部署,動搖了袁紹的軍心。接著,曹操進兵官渡,攻打袁紹老巢冀州,又是許攸獻計,決漳河之水,灌入城內(nèi),攻破冀州。
曹操統(tǒng)領(lǐng)眾將要進入冀州城門之時,許攸縱馬近前,用鞭指城門大呼曹操說:“阿瞞,你沒有我,能進得此門嗎?”阿瞞是曹操小字。當時曹操已是位極人臣的丞相,許攸仍不知天高地厚地呼其小字,這且不說,他還把攻破冀州的功勞全部收歸到自己名下,其驕恣輕狂之態(tài),暴露無遺。曹操聽后,雖然表面上“大笑”,而其內(nèi)心一定怨恨難平,眾將士也都心懷不平。
許攸并未看出眾將的恨恨不平。一日,許褚走馬入冀州東門,正迎許攸。許攸喊許褚說:“你們少了我,怎能出入此門?”許禇大怒,說:“我們千生萬死,身冒血戰(zhàn),奪得城池,你怎敢夸口!”說著,一劍結(jié)束了許攸性命。
因恃功而驕喪命的還有魏延。
魏延乃蜀漢大將,武功超凡,為劉家父子立下赫赫戰(zhàn)功,但他的傲氣始終藏在骨子里,一遇到他認為該表現(xiàn)一番的機會,便跳將出來。比如劉備派老將黃忠領(lǐng)兵取雒城,魏延視黃忠為老邁,與之爭功,結(jié)果爭功失功,若不是黃忠及時相救,差一點死于劉璋部將鄧賢槍下。諸葛亮生前,魏延就多次流露出不服之意,曾大言說:“丞相當時若依我計,早就攻取長安了?!敝T葛亮死后,按其遺愿,將大權(quán)交給了楊儀和姜維,魏延自恃功高,極不服氣,終于造反。依照諸葛亮的錦囊妙計,馬岱將魏延斬殺于魏延“誰敢殺我”的狂叫聲中。
許攸、魏延恃功而驕,喪其性命;楊修恃才而驕,蒙羞取辱。
張松帶著西川地理圖本,準備將西川獻于曹操。曹操見張松人物猥瑣,五分不喜,又因語言沖撞,遂不予接見。楊修自恃其才,小覷天下之士,知張松是個舌辯之士,有心發(fā)難,于是二人進行了一番唇槍舌劍的交鋒。楊修技窮之際,拉大旗作虎皮,拿出曹操所著《孟德新書》進行夸耀。誰知張松看了一遍之后,便背誦如流,且一十三篇無一字差錯,使得楊修大為驚異。一個本來想拿別人開涮的人,結(jié)果被別人所嘲弄。楊修終因露才揚己,后來被曹操所殺。
恃權(quán)而驕者如曹操。像上面講的曹操輕待張松就是一個例子。正因這次的“傲睨得志”,不接見張松,致使張松把一個偌大的西川白白地送給了劉備。仔細想來,應該不是張松所送,而是曹操所讓,是曹操以驕失其地。
恃財而驕者如劉義慶《世說新語》中的石崇。石崇原為荊州刺史,劫奪殺人,以致巨富。他以非常的手段聚斂,財富超過帝王;亦以非常的手段驕縱揮霍。他每邀客人飲酒,就讓美人行酒,客人有喝不干的,就殺一美人取樂。他們飲下的不是酒,而是受剝削、受壓迫者的血淚。恃財而驕已到了如此冷酷、兇殘的地步,令人發(fā)指。
恃寵而驕者如趙飛燕。漢成帝本來寵幸班婕妤,后來趙飛燕得寵,為博得趙飛燕一笑,成帝不惜揮金如土,大事鋪張。趙飛燕依仗著皇帝的寵幸,既妒且驕,大進譖言,逼得班婕妤退居長信宮,侍奉太后。唐代王昌齡有詩曰:“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王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卑寻噫兼フf成“玉顏”,把趙飛燕比作“寒鴉”,以泄不平。那黑黑的,丑陋的烏鴉竟因受到皇帝的恩寵,而與潔白如玉的容顏一比高低,真夠粗俗、淺薄和驕狂的。不過,趙飛燕的下場也不好,成帝一死,平帝即位,便廢為庶人,自殺身死。
不論何種類型的驕傲,或恃功而驕,或恃才而驕,或恃財而驕,或恃權(quán)而驕,或恃寵而驕等等,都有一個共同的本質(zhì),就是目中無人,老子天下第一;都有一個共同的“理由”,就是有資本可供依恃;都有一個共同的結(jié)局,就是既身敗名裂,又危害大局。因此,要想戒除驕傲,必須做到下面四點:
首先,要認清驕傲的危害,韓偓詩云:“任道驕奢必敗亡?!贝藶槿松ɡ恚@敗亡不只是個人的,更是全局的,一定要從思想上認識清楚。
其次,要多看別人的長處。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強中更有強中手。要拿自己的弱項與別人的強項比,不要拿自己的長處比別人的短處。即使別人不如自己,也要懂得“牡丹雖好,綠葉扶持”的道理,正如劉禹錫《楊柳枝詞》所說:“桃李紅白皆夸好,須得垂楊相發(fā)揮?!?/p>
再次,要平和地與人相處。如果整日與人爭來斗去,就很可能把自己孤立起來。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更何況人生短暫,世界不大,老是在火光中爭長競短,在蝸牛角上較雌論雄,也沒什么意思。不爭不競,不較不論,反而可能產(chǎn)生“百川赴海而海不溢”的效果。
最后,要淡化驕傲所依恃的條件。日不恒中,月盈則虧。你所依恃的什么功呀,才呀,財呀,權(quán)呀,寵呀等等,只是暫時地為你提供一種光環(huán),它們亦如過眼云煙,轉(zhuǎn)瞬即逝。一旦它們“忽喇喇似大廈傾”,你也就“昏慘慘似燈將盡”,到頭來“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
做到這四點,就有可能防驕、戒驕。
17.說大話誤事
一個人志氣大,本領(lǐng)大,話并不說大,這叫謙虛,是一種美德。如若本事平平,而言過其實,胡吹海嘮,那叫狂妄自大。這種人不僅辦不成大事,還會毀掉自己,危害大局。所以阮籍在《達莊論》中告誡說:“自是者不章,自建者不立?!弊砸詾槭堑娜撕浚晕铱湟娜藷o功。
馬謖失街亭,是說大話毀大局的顯例。
孔明兵出祁山,曹魏大都督曹真屢戰(zhàn)屢敗。太傅鐘繇以身家性命,保舉賦閑的驃騎大將軍司馬懿出山。司馬懿領(lǐng)兵啟程,一日行二日的路程,出其不意地擒斬了詐降的蜀將孟達,占領(lǐng)了戰(zhàn)略要地新城。
孔明聞訊大驚,料知司馬懿出關(guān),必取街亭,以斷蜀兵咽喉之路??酌鲉柹磉呏T將說:“誰敢引兵去守街亭?”話未說完,參軍馬謖即答道:“我愿往?!庇纱艘隽丝酌髋c馬謖下面的一段對話:
孔明說:“街亭雖小,關(guān)系重大,如街亭有失,我整個大軍全都完了。你雖然深通謀略,無奈此地既無城郭,又無險阻,極難把守?!?/p>
馬謖說:“我自幼熟讀兵書,頗知兵法,難道一小小街亭不能把守嗎?”
孔明說:“司馬懿不是等閑之輩,加上先鋒張郃,也是曹魏的名將,恐怕你不是對手?!?/p>
馬謖說:“別說是司馬懿、張郃,就是魏主曹睿親自來,有什么可怕的?如有差失,請斬俺全家?!?/p>
孔明說:“軍中無戲言?!?/p>
馬謖說:“愿立軍令狀?!?/p>
孔明答應了,馬謖便寫了軍令狀呈上。孔明撥二萬五千精兵給馬謖。
孔明終究放心不下,又吩咐平生謹慎的王平說:“你可小心謹守此地,下寨一定要在當?shù)?,使敵兵急切不能偷過。安營完畢,便畫四至八道地理形狀圖本送來我看。”同時還在街亭附近安置了高翔、魏延兩支兵馬接應。
就當時雙方形勢而論,只要馬謖能按照孔明的部署在當?shù)老抡?,而不是在山上安營,是不會有失的。誰知馬謖來到街亭,看了地勢,卻背后嘲笑孔明說:“丞相為何如此多心?量此山僻之處,魏兵如何敢來?”其輕敵思想已然暴露出來。王平勸馬謖在當?shù)老抡R謖又嘲笑說:“當?shù)镭M是下寨之地……可就山上屯軍。”王平又勸:“屯兵當?shù)?,筑起城垣,敵兵縱有十萬,也不能偷過。如果棄此要路,在山上屯兵,倘魏兵驟至,四面圍定,有什么辦法保證軍隊不受損失?”馬謖更嘲笑王平是“女子之見”,認為只要照章搬用兵法所說“憑高視下,勢如劈竹”,就能使魏兵“片甲不回”。當王平提到如果魏兵切斷汲水通道怎么辦時,馬謖又搬出兵法中“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說法。王平無奈,便要求分兵在山下下寨,以為犄角之勢。馬謖說:“等我破了魏兵,到丞相面前你不能分我的功!”想的仍然不是如何做好戰(zhàn)前準備,而是撈個軍功章的問題。
司馬懿將山四面圍定,先是絕之以水,繼而燒之以火,馬謖引殘兵下山逃奔,街亭失了。馬謖幸得魏延、王平等人救應,才保住了性命。
保住性命只是暫時的。馬謖終因敗軍折將,失地陷城,觸犯了軍律,被孔明含淚斬首了。
街亭之戰(zhàn),活畫出馬謖只知空談兵、不會實布陣的大話狂形象。
劉備臨終前曾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司馬懿打探到是馬謖守街亭時,亦說馬謖“徒有虛名,乃庸才耳”??墒?,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卻輕信了他。這是為什么呢?很顯然,大話有時也會騙人。其實,馬謖也并非一個等閑之輩,像獻計平南蠻、離間司馬懿等等,都是馬謖所為。問題在于,一個人一旦妄自尊大起來,頭腦就發(fā)熱發(fā)昏,忠言在耳,置若罔聞;讀書雖多,泥而無用,連那把全家性命都押上的軍令狀,也視同兒戲了。
說老實話,像馬謖這樣的人,說說大話,也許有相當?shù)馁Y本,而像焦觸、張南那樣的無名小輩,也敢胡夸海口,不但讓人痛煞,而且讓人笑煞。
焦觸、張南原為袁紹舊將,在袁紹手下就沒建什么戰(zhàn)功,歸順曹操之后,更沒露什么頭角。曹操率大軍將戰(zhàn)船連鎖攻打東吳,曹操自謂鎖船是“涉大江之險”的最佳辦法。他對諸將說:“青、徐、燕、代的兵士,不慣乘舟,今非此計,怎能涉大江之險!”焦觸、張南站起來答道:“小將雖是幽燕之人,也能乘舟。愿借巡船二十只,直至江口,奪旗鼓而還,顯示一下北方的士兵也能乘船?!辈懿俨粺o擔心地說:“你們生長在北方,恐怕乘舟不便,而江南之兵,往來水上,習練精熟,你們千萬不要拿性命開玩笑?!苯褂|、張南一聽,連連大叫:“如其不勝,甘受軍法!”曹操又說:“戰(zhàn)船都連鎖了,只有小舟,每舟可容二十人,只恐不便接戰(zhàn)”。焦觸說:“若用大船,何足為奇?只用二十只小舟,只在今日抵江南水寨,一定奪旗斬將而還。”
焦觸、張南帶小船二十只穿寨而出,向江南進發(fā)。周瑜派韓當、周泰拒敵。只一槍,焦觸被韓當刺死,張南亦被周泰砍死于水中。
焦觸、張南幾句大話,換回一人一槍,一人一刀,將尸骨永遠留在了大江之中。兩條生命的付出也許沒有什么,偏偏是二人的死,更加堅定了曹操利用連鎖戰(zhàn)船攻打江南的決心。這下子就壞了大事,因為將戰(zhàn)船連鎖本是東吳送給曹操的圈套。焦觸、張南的死,更把這個套子套牢了,使得曹操遭遇了戰(zhàn)船被燒、敗走華容的結(jié)局,代價太大了。
由此看來,不論什么人,有本事的還是沒本事的,本事大的還是本事小的,都不應該說大話,放空炮?!豆茏印吩疲骸把圆坏眠^其實。”《論語》亦云:“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說話不能超過實際能力,君子以自己的言論超過行動而感到可恥。實際上,為人處世,以說實話辦實事、言行一致為好,最好是不說而行,成就大事。唐代姚崇《口箴》說:“何言者天,成蹊者李?!鄙n天不言,能化育萬物;桃李不言,觀賞者不絕。如此才是君子之風。不知馬謖們以為然否?
18.為人暗弱難成事
暗弱就是為人懦弱而不明事理。這樣的人是難成大事的。
劉璋就是一個暗弱、不能成事的人。
劉璋字季玉,為益州牧。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評價他說:“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國,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今劉璋暗弱,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辈懿僭凇扒嗝分缶普撚⑿邸睍r亦說:“劉璋雖系宗室,乃守戶之犬耳,何足為英雄!”就連劉璋身邊的謀士,如張松、法正等,也都對劉璋頗有微詞。張松說:“劉季玉雖有益州之地,稟性暗弱,不能任賢用能,加之張魯在北,時思侵犯,人心離散,思得明主?!狈ㄕf:“益州天府之國,非治亂之主,不可居也。今劉季玉不能用賢,此業(yè)不久必屬他人。”異口同聲,都說劉璋暗弱,沒有把西川治理好。
正因如此,所以許多人都在覬覦西川。曹操、孫權(quán)、劉備,還有漢寧太守張魯,都是欲來益州“逐兔”之人?!爸鹜玫猛谩闭撸莿㈣罢垇肀Wo自己的劉備。
張魯與劉璋有殺母之仇,欲興兵取川報仇。龐羲探知急忙報告劉璋,劉璋大驚,召集眾官商議。他聽從別駕張松的話,派張松去向曹操求援。曹操見張松人物猥瑣,慢怠張松,張松一怒之下,便與好友法正、孟達策劃將西川獻給劉備。
張松見劉璋,劉璋問:“向曹操求援的事情辦得怎么樣?”張松說:“曹操是漢賊,想篡奪天下,不可相信,而且他已有取川之意?!眲㈣罢f:“這樣的話,該怎么辦才好呢?”張松說:“我有一計,使張魯、曹操必定不敢輕犯西川?!眲㈣懊枺骸笆裁从嬛\?”張松說:“荊州劉皇叔與主公同宗,仁慈寬厚,有長者之風。赤壁鏖兵之后,曹操聞之喪膽,何況張魯呢?主公何不遣使結(jié)好,使為外援,便可以拒曹操、張魯了?!眲㈣罢f:“我也早有這個想法了。你說,誰可作為使者呢?”于是,張松推薦了法正、孟達兩人。
劉璋召法正、孟達,令法正為使,先通情好;接著派孟達領(lǐng)精兵五千,迎劉備入川為援。
法正見劉備,劉備大喜。于是,以龐統(tǒng)為軍師,親率大軍五萬入川,孟達迎接。
劉備軍馬“所到之處,秋毫無犯。百姓扶老攜幼,滿路瞻觀,焚香禮拜。玄德皆用好言撫慰。”劉璋親到涪城迎接劉備。
劉璋請劉備前往葭萌關(guān)拒張魯。劉備到葭萌關(guān)后,約束軍士,廣施恩德,以收民心。
不久,劉備以“曹操攻擊孫權(quán),權(quán)求救于荊州”為名,向劉璋要兵三、四萬,要糧十萬斛。劉璋只撥老弱軍人四千,米一萬斛,惹得劉備大怒,因此與劉璋絕情。
于是,劉備用龐統(tǒng)之計,以回荊州為名,騙劉璋部將楊懷、高沛前來送行,擒而殺之,并襲取了涪水關(guān)。
龐統(tǒng)被劉璋部將張任射死于落鳳坡之后,劉備調(diào)諸葛亮、張飛、趙云三路軍馬一齊入川。張飛收降了巴郡守將嚴顏,諸葛亮收降了馬超。馬超自告奮勇,攻打劉璋老巢益州。
大軍兵臨城下,劉璋無可奈何,終于親赍印綬文籍,出城向劉備投降。
根據(jù)當時的形勢,劉璋憑借西川的險塞和民殷國富,完全有可能逐鹿中原,卻因為暗弱,拱手將一方寶地獻與別人。劉璋的暗弱有何具體表現(xiàn)呢?
其一,不辨利害,驅(qū)狼引虎。劉璋請劉備入川,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吾結(jié)好劉玄德,實欲拒張魯也”。其實,張魯之害本不是燃眉之急,他的實力自守漢中尚可,如要攻打益州則不是那么容易。龐統(tǒng)曾說:“張魯自守之賊,決不敢來犯界?!眲㈣安徊鞂嵡椋Q(mào)然派張松先請曹操,再請劉備以拒張魯。殊不知取益州乃是諸葛亮“隆中對”的重要決策之一,劉備早就有此圖謀,只是一直沒有找到機會。劉璋之請,實是驅(qū)狼引虎之舉,想讓老虎不吃肉,可能嗎?
其二,輕信奸佞,被人所賣。張松本是一個賣主求榮之徒,先是暗帶西川地理圖本想“賣”給曹操,但“賣”而不成,又找到新主子,“賣”給了劉備。他不但誘使劉璋請來劉備,同時又聯(lián)絡(luò)法正、孟達作劉備的“內(nèi)應”,并親自參與策劃了打算謀殺劉璋的“鴻門宴”。對這樣一個人,劉璋卻言聽計從,被其迷惑至深,又是賜綠袍,又是賜黃金。直到張松之事敗露,劉璋還不明白,頗為疑惑地說:“我平日未曾薄待他,何故要謀反?”真是糊涂到極點了!
其三,不聽忠諫,一意孤行。對于請劉備入川,劉璋手下的一些明智之士,曾多次進言,堅決反對。劉璋說:“你們不要再胡說八道了,劉備是我同宗兄弟,他怎么可能奪我的基業(yè)?”劉璋要親往涪城迎接劉備,黃權(quán)咬往劉璋衣角苦諫,劉璋大怒,扯衣而起,黃權(quán)磕落了兩個門牙。王累用繩索把自己吊在城門上又諫,劉璋還是不聽,王累便割斷繩索,撞死于地,劉璋亦不為所動?!傍欓T宴”逃得一命之后,劉璝等人再勸劉璋注意防范,劉璋卻說:“你們不要離間我們兄弟之情?!币恍目紤]的是所謂“兄弟之情”,而對“兄弟”給自己造成的危險卻視而不見。
其四,不納良策,為民所累。對于劉備進攻西川各地,劉璋身邊的一些有識之士曾多次進言御敵之策,劉璋若能照策實施,不是沒有轉(zhuǎn)機。比如從事鄭度就曾獻“遷徙百姓,堅壁清野”之策,連劉備、諸葛亮都認為:“若用此言,吾勢危矣!”結(jié)果劉璋不肯煩擾百姓而沒有采納這一有效之策。再如董和亦建議“打持久戰(zhàn)”,劉璋也因為對不起百姓而拒絕采納。最終,劉璋決定:“不如投降以安百姓!”
劉璋所謂“安百姓”,純?yōu)橛馗?,看來,他是把“暗弱”同“仁厚”二者混為一談了。他的做法算不上仁厚,因為在那個動亂的年代,仁厚的前提應該是先要保住地盤,保住百姓,地盤失了,百姓沒了,還談什么仁厚?劉璋此舉有些像宋襄公。宋襄公對前來進攻的楚人講什么“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講什么“不鼓不成列”,是假仁假義和極端荒謬的。仁厚是一種人生美德,但要用之得當,如果仁而至于迂,厚而至于愚,就不妥了,尤其在各種競爭中,更不應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不然,后果將不堪設(shè)想。
劉璋因為為人暗弱而招致失敗,對我們?yōu)槿颂幨酪彩且粋€鑒戒。
19.性剛好酒惹禍
對于酒,古人有許多褒詞贊美它。曹植說,酒可以使“質(zhì)者或文,剛者或仁”;王粲說,酒可以“章文德于廟堂,協(xié)武義于三軍,致子弟之孝養(yǎng),糾骨肉之睦親,成朋友之歡好,贊交往之主賓?!庇捎谑苤袊莆幕挠绊懀毡緡€流傳有“酒有十德”之說,認為酒是“百藥之長,益壽之寶,行旅之食,御寒之衣,神思之翼,掃愁之帚,平等之標,解乏之術(shù),交際之助,獨居之友”。都把酒看作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好東西。
在酒精的刺激下,一些人確實閃了光,添了彩。文人像李白,“斗酒詩百篇”;武者像武松,景陽崗打虎。不過,也有因酒惹禍的,例如張飛和孫翊。
曹操假天子詔,讓劉備往討袁術(shù),留張飛鎮(zhèn)守徐州。
一日,張飛設(shè)宴請各官赴席,醉酒打了呂布的丈人曹豹。曹豹懷恨,相約駐扎在小沛的呂布夜襲徐州。呂布與曹豹里應外合,賺開城門,率軍直入。此時張飛正醉臥府中,身邊人將其搖醒,告知呂布襲城之事。張飛慌忙應戰(zhàn),終因酒力未醒,不能力戰(zhàn),倉皇出逃,將劉備家眷棄于城中。
劉備留張飛守徐州時,就曾交待說:“你一者酒后剛強,韃撻士卒;二者作事輕易,不從人諫,我不放心。”張飛保證說:“自今以后,不飲酒,不打軍士,諸事聽人勸諫好了?!睆堬w的“決心”未能戰(zhàn)勝好酒的嗜好,開了酒戒。張飛自知罪責重大,惶恐無地,欲拔劍自刎,幸得劉備上前抱住,奪過劍來,看在桃園結(jié)義的兄弟情分上,沒有責怪于他。
張飛雖然保住了性命,但并未從這次禍事中接受教訓。關(guān)羽遇害,張飛聞知消息,旦夕號泣,血濕衣襟,下令三軍掛孝伐吳,限三日內(nèi)制辦白旗白甲。末將范疆、張達請求寬限些時間,惹惱張飛,將范、張二人各鞭背五十。范、張挾恨,趁張飛飲酒大醉,臥于帳中之時,將張飛刺死。一位“虎牢關(guān)上聲先震,長板橋邊水逆流。義釋嚴顏安蜀境,智欺張郃定中州”的英雄,竟因酒而亡。
與張飛一樣,因性剛好酒而身首異處的還有孫翊。
孫翊是孫權(quán)之弟,丹陽太守。性剛好酒,醉后常常鞭撻士卒。督將媯覽、郡丞戴員二人,常有殺翊之心,乃與孫翊隨從邊洪結(jié)為心腹,共謀殺翊。適逢諸將、縣令,皆集于丹陽,孫翊設(shè)宴款待。至晚席散,邊洪帶刀跟出門外,即抽刀砍死孫翊。
媯覽、戴員歸罪邊洪,將邊洪斬之于市。二人乘勢擄掠孫翊家資侍妾。媯覽見孫翊之妻徐氏美貌,遂生霸占之意,對徐氏說:“我替你丈夫報了仇,你當從我,不從則死。”徐氏詐言,等為丈夫辦完喪事再成親。媯覽應允。
徐氏密詔孫翊心腹舊將孫高、傅嬰二人入府,設(shè)計誅除媯覽、戴員。等到月底設(shè)祭除服,徐氏沐浴薰香,濃妝艷裹,請媯覽入府飲酒。既醉,徐氏邀媯覽入密室。媯覽高興極了,乘醉而入,結(jié)果被埋伏在帷幕中的傅嬰、孫高砍殺。徐氏又用同樣的方法,殺死戴員,為丈夫報了仇。
回頭想一想,張飛醉酒失了徐州,若不是有一個好哥哥、好領(lǐng)導寬宏大量,以情為重,能撿得一命嗎?孫翊醉酒惹怒仇家,遭到殺身之禍,若不是有一個好妻子、女丈夫,善于權(quán)變,才節(jié)雙全,能為他報仇嗎?瞪大眼睛看一看,社會上能有多少這樣的好領(lǐng)導、好妻子呢?即使這樣的好領(lǐng)導、好妻子多得像螞蟻一般滿地爬,大禍畢竟惹下了,你一輩子生活在愧疚和感恩之中,能好受嗎?那命喪黃泉的,在地下能高興得起來嗎?
也許會有人說,張飛性剛好酒,不是醉酒之中也辦了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嗎?那督郵貪贓枉法、作威作福,難道不該打嗎?是的,張飛怒鞭督郵,確實是大丈夫之舉,是愛民之舉,正如曹植所說,是酒使“剛者或仁”了。不過,張飛也只是鬧了個一時痛快,并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那個有著強大后臺的督郵,也不是個省油的燈,竟然把事情捅到省府去,差人捕捉劉備、關(guān)羽、張飛,要不是三人溜得快,大概性命不保了。這并不是說,為了保命就別去同惡勢力作斗爭,不是的,斗惡勢力與醉酒打人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對付惡勢力,既要敢于斗爭,又要善于斗爭,不能夠使酒任性,魯莽行事。這也不是說性格剛強、剛烈不好,只要剛強而不至于暴,剛烈而不至于莽,又不借酒使性,也沒有什么不好。相反,一個人缺少剛性,柔懦軟弱,則往往被人欺侮,難成大事。
蜀漢為魏所滅,遷后主劉禪至洛陽。司馬昭設(shè)宴款待,先以魏樂舞戲于前,蜀官感傷,唯獨后主有喜色。司馬昭又令蜀人扮蜀樂于前,蜀官盡皆墮淚,后主嬉笑自若。司馬昭問后主說:“你思念蜀地嗎?”后主回答說:“此間樂,不思蜀?!眲倓偼鰢銓g作樂,沒有半點哀傷,真是毫無血性之人!似劉禪這種人,倒是應該以酒澆澆肚腹,使胸懷膽氣開張一些,以不至于留下這樣的笑柄。
由此看來,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重性一樣,性格之剛與嗜好之酒,也具有兩重性。最好是剛性合度,飲酒適量。過量飲酒以至酗酒,肯定有壞處,不妨仿造“酒有十德”之說,為酗酒總結(jié)十害?!靶锞浦Α笔牵阂辉粨p害身體,二曰有傷風化,三曰耽誤工作,四曰影響團結(jié),五曰家人嫌惡,六曰外人鄙視,七曰怒者易暴,八曰剛者易莽,九曰愁上加愁,十曰火上添火。
有此十害,為人性剛好酒者,能不慎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