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南京到紐約

謝女士 謝女士 作者:謝舒


從南京到紐約

埋在鎮(zhèn)江的黃金

羊頭灣,大西洋邊一個寧靜小鎮(zhèn)。隔著多少年月回想,除了一片海水,還有一個故事。

那里有家中餐館叫“頂好”,店主是一對臺灣夫妻。多年前一個夏夜,我離開南京到了紐約,馬上開始找工作。有個哥倫比亞大學的留學生,找到更好的事做,把“頂好”的差事讓給了我。小餐館急于要人,愿意去的人卻少,路遠底薪少。我毫不猶豫接下來。

店面布局合理就不顯小,走道上鋪著起膩的紅地毯,低幽的輕音樂滌蕩了俗氣??繌N房的墻上鑿了個龕,供財神爺,爺腳下供水果糕點,亮長明燈。

朱老板四十多歲,身量矮而板實,走路小跨度呼呼生風,他見我到,上前笑瞇瞇招呼:來啦?辛苦哇!剛到不歇歇?出來就好!到了美國,美國好??!

他回身撩開廚房外的布簾子,斜欠身子伸頭喊:喂!出來!出來沙!人家,怎么稱呼你?不行不行,不能叫你名字,謝小姐吧?出來見見噻!

爽凈的中年女人走出來,甩著手上的水:不好意思正在備料,剛到也不歇歇?美國辛苦哎。老板娘說溫軟閩南語,跟朱老板的鎮(zhèn)江揚州口音全然不同。她端起桌上的不銹鋼水壺,倒了一杯冰水,杯口上的小浮冰咯啦咯啦響。南京沒有走遠,紐約已在眼前。離愁尚在心底,生憂逼在身旁。

星期天飯店十二點開張,朱老板招呼吃午飯。除了我,“頂好”只請一個墨西哥人,騎車送外賣兼洗碗。其余事情一應朱家人做。朱老板接電話接訂單,上湯上菜。老板娘身兼大廚二廚。大廚炒菜,二廚抓碼配菜。老板娘母親擇菜洗菜撕雞皮。

吃飯時朱老板對我說:謝小姐剛來,不曉得飯店規(guī)矩,這塊兒跟你說下小費的事。小費的事那個留學生跟我說過,因朱老板自己伺候客人,客人給的小費便由他收,他再分給收拾碗盤的busboy或者busgirl(餐館勤雜工),四六開,他拿六。

他問我:謝小姐啊曉得美國小費的規(guī)矩?小費多就多點,少也沒法子,美國飯店都這個樣子。在南京我算是勞心者,在美國是勞力者。我能吃苦,怕臟也做出不怕的樣子,沒有客人時我到廚房幫老板娘干活。吃飯時我主要吃便宜的菜,魚肉不多吃。我總是笑容滿面。

朱老板對我印象慢慢不錯,說,現(xiàn)在謝小姐曉得打工辛苦了吧?問下子,你啊成家啦?要沒得呢,找個美國人結婚,要少吃不少辛苦,綠卡還有希望,我們是第一代過來的,才能讓我兒子他們不吃苦,現(xiàn)在啊,不管店里多忙,兩個小家伙就是不過來幫忙,好像他們的出息跟我們苦做的餐館沒得關系。

朱老板的鎮(zhèn)江口音讓我分神,眼前是他的人,心思已去了鎮(zhèn)江。風光無限的焦山金山,膾炙人口的香醋肴肉,這些離我千萬里遠的東西,在朱老板的鄉(xiāng)音里咀嚼著。有時吃過飯他會給我盛一杯香草冰激凌,我忽然掉下眼淚。

一天朱老板跟我說,你做事又快又好,不少事你都能頂下來,這樣,以后小費跟你平分,你看阿好?我連擺著手:不用不用,說好四六開的,就四六開,我真的不要。朱老板也就沒有堅持,后來對我客氣很多,每次吃完飯都要我吃一杯冰激凌,周末收工多給我二十塊錢,叮囑我乘地鐵當心。

那日午飯,朱老板看看四下無人的廳堂,低聲跟我說:謝小姐是南京過來的?我說是啊。他問:你鎮(zhèn)江啊有人???期待地看著我。

我看看朱老板,什么意思?他頭朝后一仰,靠在椅背上:關系!有沒得政府里頭的關系?

我想了想說,要看你想做什么了,我家不在鎮(zhèn)江,好像沒有關系。這個“好像”我不該說,給了朱老板希望。

他看看通往廚房的門,說:有件事呢,現(xiàn)在跟你說下子,我老家在鎮(zhèn)江,后來到臺灣,順拐又到了美國,阿十幾年(二十幾年)了。

“阿十幾年”!鄉(xiāng)音無改鬢毛已衰啊。二十年后我的鄉(xiāng)音會改嗎?

1979年中國改革開放,朱老板是最早回國探親的海外僑胞?;厝タ凑l呢?近親不是去了臺灣就是移居海外,留在鎮(zhèn)江的又怎禁得住三番五次的運動和生老病死?朱老板沙里淘金地找到一兩個遠親,以免到了鎮(zhèn)江抓瞎。

飛機降落北京,火車直下南京,大巴徑直奔鎮(zhèn)江。他跟親戚說,就想到老宅子去看看。1979年想找到舊居不難,鎮(zhèn)江的市容幾乎跟1949年前后一樣,大規(guī)模的房地產開發(fā)和城市改造還沒有開始?!笆陝觼y”剛結束,朱老板不知道什么叫積重難返、百廢待興,所以才會說鎮(zhèn)江怎么跟從前不差多少的。

朱老板敲了門,對開門人客氣地說,你好先生,對不住打攪,不找哪一個,我小時候在這塊兒住過,出去多少年了,從美國回來探親,想進去望望,你看啊行?添麻煩!

開門人一聽朱老板正宗的鎮(zhèn)江口音,又是從美國回來探親,很客氣,說那你進來,進來沙,不客氣,隨便望,走多少年啦?

舊居沒有變,卻也變了。破了,小了,荒了,屋頂?shù)耐呖p中長出草來,從前嚴絲合縫的青石地磚,也缺了少了的,一踩一個坑,一踩一腳空,水從缺口沁上來,淚汪汪的。讓朱老板最吃驚的是,那個裝著他童年美好記憶的院子里,住滿了生人,東廂房西廂房住著不同的人家,外面還砌起潦草的小廚房,炊煙從煙囪里冒出來。把個曾經(jīng)氣派的四合院,住得一塌糊涂面目全非。

記憶是靠不住的,從前是回不去的。

朱老板在院子里看了一圈,抬頭細細打量那棵樹,特別是樹根。然后把房子也看了一遍,一扇門一扇窗都沒有漏脫,斑斑駁駁的,人生風雨在那里留下瘢痕。他很想進屋看看,但又不能跟住在里面的人說,啊能讓我進去望望?那是人家睡覺吃飯的地方,哪能隨便望呢?朱老板望洋興嘆,不知哪一扇門是那一扇門。

朱老板把迷惘壓進心底,對開門的人客氣地說:細細(謝謝)你啊。就走了。

第二天朱老板找到有關方面,受到外事部門的接待。他把事情說了個大概,那老宅子是他家的祖產,當年爺爺奶奶花了多少光洋買下來的,全家十好幾口子都住里面。后來都跟爺爺奶奶去了臺灣,現(xiàn)在他人在美國,爺爺奶奶去世多年了,回來看看,這房子不知能不能要回來?

有關方面的同志對這個問題不做答復,深奧莫測而和藹地笑。怎么是你的祖產呢?朱老板帶著脆黃的房契跑了兩趟政府,努力了兩次,沒有答復,失望回到紐約。

第二年朱老板又去了趟鎮(zhèn)江,又到老宅去了一次,又找到政府有關方面,問了同樣問題,得到同樣答復。朱老板很灰心,天上飛來飛去的為一棟老宅,什么時候是個完呢?他一個小小旅美華人,有什么辦法?懷著這樣的沮喪,他回到了紐約。但他的心留在了老宅子里。向我打聽關系的時候,他要說的就是為什么念念不忘那個破敗的老宅子。

朱老板的爺爺?shù)脚_灣不久就去世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奶奶也不行了,在病榻上,老太太拼足力氣跟站了一圈的人交代后事,她對湊在耳邊的長子說:“老——宅——子——埋——了——金——子?!闭f完掙扎了很久,咽氣。站在一邊的人先不明白什么事,等明白過來,都晚了。早點個說噻,多說幾句噻。就一句:“老——宅——子——埋——了——金——子?!?/p>

埋在什么地方?房間里還是院子外?哪間房子?地下還是夾墻?外面的話在哪個方位,是不是墻角?是不是樹下面?埋了多少?金條還是金塊?木箱還是缸?

老太太帶著她和老爺子深埋心底的秘密,客死異鄉(xiāng)。把心神不定留給了子孫。

朱老爺子夫妻早年在鎮(zhèn)江開醬園店。朱老板說他不曉得生意做得大不大,反正日子蠻好過就是,有魚有肉。一個醬園店能積攢多少黃金?大致不會是很大數(shù)字,如果是很大數(shù)字的黃金,怎么埋到地里?那時早有錢莊了,大戶人家用錢票,小戶人家埋黃金。國民黨快撤退時,一派混亂景象,什么貨幣都不值錢,早早晚晚地米面都買不成了。只有黃金堅挺。1949年前后買賣古玩,什么法幣、金圓券、袁大頭,都不作數(shù),只收黃金。

1949年的一天夜晚,老爺子帶著一家老少在鎮(zhèn)江碼頭上船,離開大陸去了臺灣。為什么要離開鎮(zhèn)江,朱老板沒有說,也說不清,那時他才十歲左右。改朝換代時,很多決定都是一念之差,并無老謀深算。臺灣那么多年,日子過得不怎么順心,從頭來起談何容易。很多隨去臺灣的人,多有不少苦衷,也說不清了。老爺子臨了也不提黃金,還是老太太露了一句。還不如不露??赡芾蠣斪诱J為不會走太久,日后回來挖出來就是了。沒想到,再沒能回去。

朱老板從中國臺灣移民到美國,把祖父母和父親對黃金的心心念念也帶到了美國,可無論中國臺灣還是美國,都跟祖國大陸隔江隔海,回不去。后來大陸開放了,外國人和華僑能去了,朱老板的心立刻活轉,想到的第一件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鎮(zhèn)江,找舊居,摸清楚埋的黃金還在不在。

于是出現(xiàn)前面所提到的情景。私房收為公有,你不能買,也不能租,更不能跟政府說自己要去挖黃金。他在舊宅子轉的時候,其實也弄不清黃金埋在哪個方位。老太太留下的一句話,是個謎。也許在樹下?可那棵樹又不像參天大樹。1949年到1979年,什么樹不頂天立地?即便那樹下埋著黃金,他也不能拿了鍬去挖,里面住的是鎮(zhèn)江市民,他憑什么到人家院里挖地?朱老板也想過跟住在老宅子里的人商量,說服他們同意他挖,挖出來的黃金分給他們一點??赊D念想想,那是很愚蠢的念頭,人心怎么測?

萬一黃金埋在房子里頭就更麻煩。哪家人搬出來讓他進去挖?那么多房間,不能一間一間挖吧?所以朱太太經(jīng)常摔一句話說:真不曉得老太太怎么想?要么不說,要么說全,這不弄死人嗎?

忽然碰到我這個到美國打工讀書的,故城南京離鎮(zhèn)江不遠,一段日子看下來覺得我不那么貪心,就跟我說了這個心思:謝小姐,你啊能找個男的留學生,愿意跟我去鎮(zhèn)江?人要靠得住,跟我去把黃金挖出來!挖出來把他一半,你的這份我們兩邊出把你!你看呢?

我沒有答話。

朱老板想把飯店生意放一放,讓老婆和丈母娘頂著,自己回鎮(zhèn)江做長期打算,先租個地方住下來,慢慢爭取把整個舊居租下來,不是不能買嗎,租總可以吧。只要住進去,事情就好辦了,大門一關,隨便在里面怎么挖。

這個計劃他一個人不能完成??績蓚€兒子?他們自小長在美國,根本不了解中國,不會跟他去挖地道,聽了只是笑笑。但兩袖清風到美國留學的人不一樣,急需要錢,年輕,身體好,腦子靈光,重賞之下沒有勇夫勇婦?但朱老板沒有想過這里的風險。倒也不是一應的麻煩和困難,而是誰能確保那棟老宅子下面,一定埋著黃金?埋了多少?不多的話值得回去挖嗎?開個醬園店,就是有一千兩黃金,又怎么樣呢?多的話怎么裝在箱子里帶走?

這么一問朱老板,他也點頭,說也是,你有道理,但這個是我爸爸說把我聽的,應當沒的錯。

我問他為什么老太太不早點說,腦子清楚的時候說,不是就沒有麻煩了嗎。朱老板說:就是這話嘛!

我建議他去找當?shù)卣f明情況,開放了,也許能正大光明回去挖呢?朱老板哈哈大笑,說小姐啊你真天真,哪有人會挖了黃金出來就歸你啦?這種事情就是在臺灣,也是不能保證的呢。

我說:你不是說是你家的嗎,不是你家你怎么會知道那個舊宅子呢?不是有房契嗎?

朱老板說這是你的道理,到鎮(zhèn)江就不是這個道理了,要挖黃金只能偷偷挖,挖出來偷偷帶走??墒侵炖习逑氲倪€是掛一漏萬,沒有想到黃金挖出來,怎么帶出海關,十斤八斤也許行,還要藏好不被發(fā)現(xiàn)??墒鞘锇私锏狞S金值得千里迢迢從美國回去嗎?

能想到的挖黃金須知和困難,我一句句說出來,把朱老板的興頭給說掉了,問題實在很多,難度實在很高。沒有萬全之計。朱老板喟然長嘆。

打工的日子里,朱老板時不時提到埋在鎮(zhèn)江的黃金,口氣無限惋惜,也有怨懟,怪老祖宗不該把黃金埋在宅子家院里,一旦住人就進不去了。他自言自語說,金子要埋在院子的樹下面,不是省事多了嗎?午飯后的時間多是擇菜,為晚飯備料。我邊擇豆角邊說,埋在外面就更沒法挖了,里三層外三層站著人看你挖?真有黃金,挖出來能拿走嗎?黃金上又沒有刻著“朱”,就是刻著“朱”,鎮(zhèn)江姓朱的又不是你一家。朱老板恍惚地點頭:就是這話,就是這話。

那是一個苦悶的夏天,人生地不熟,完全忘記本來的自己是個什么自己。好在朱老板一家人對我不錯,沒事就說幾句埋在鎮(zhèn)江的黃金,這是一個夢想,也是一點樂趣。他無限的感嘆舒緩了我的惆悵。原本覺得朱老板自己開餐館,掙的錢一定不少,可再想想那也是他的辛苦錢,如果他掙的錢多得不得了,還會對埋在鎮(zhèn)江的黃金念念不忘嗎?

一天,朱老板五短手指拍在桌子上,決絕地說:算啦!謝小姐,這個事情,日后不提了,只當沒得這個黃金!老太太要不留一句話,還不是日子照過!你真找到了,要來分的人忽然就多了,怎么弄?

八年抗戰(zhàn)勝利,四年內戰(zhàn)結束。戰(zhàn)爭帶給老百姓的,都是動蕩。兩岸風雨無定。撤離大陸的上一代人不管有無在大陸留下財產,都難。朱家的這點黃金,難道不說明他家三代人都沒有定心過日子嗎?每個富裕的家庭,多半是第一代人的艱苦勞作加上縝密的心機和手段,還有時機時運,才得積蓄財富。他們積蓄財富,除了是人生抱負,也為后代,要是這些錢既沒有給到后代,也沒有用來回饋社會做善事好事,那真是白費。打仗是動蕩的,老百姓流離失所,生離死別,遠走他鄉(xiāng)不得再回故土,給幸存的人留下游絲一般纖細卻又牢不可破的念想。

后來我辭去“頂好”的工,四處打工掙錢掙學費,沒再見過朱老板。偶然在電視新聞上聽到“羊頭灣”三個字,就會想到他,想到埋在鎮(zhèn)江的黃金。

三十年來,中國的房地產業(yè)瘋了一樣發(fā)展,鎮(zhèn)江也大興土木,朱老板家在城中心的老宅子逃得過嗎?多半已蓋上了高級公寓或者商務大樓。在開發(fā)商平整土地的時候,有沒有發(fā)現(xiàn)地下有黃金?挖出來是上繳還是藏起來?也可能,黃金仍舊埋在鎮(zhèn)江某個角落的地下,歸于自然。

有一年回南京探親,隨家人去鎮(zhèn)江吃河鮮。又見焦山金山,長江萬里東流水。站在山上望遠,心情靜極而起蕩漾。

走在鎮(zhèn)江的街上,好像聞到香醋肴肉,刺激而誘人。我說:哪里去吃鎮(zhèn)江肴肉,蘸鎮(zhèn)江香醋?

姐說,你出國那么多年,普通話一點兒沒變啊。

忽就想起當年初見朱老板,他終生未改的鎮(zhèn)江口音。仿佛已經(jīng)十分遙遠,十分遙遠了。朱老板小時生活的鎮(zhèn)江,和我小時去玩的鎮(zhèn)江,是隔著歲月和現(xiàn)實的。但是那一刻全都匯集在我眼前,心中,腳下。

朱老板家的老宅子,不知在哪一帶,即便知道,也被新樓替代了,了無舊跡。誰還記得朱家宅子?知道那地底下曾埋著金子?

在行人如鯽的街上,我忽然站住,心中慌亂,思緒莫名襲來。好像腳下就是朱老板家埋的黃金。我知道他找不回來,第一次聽他說就知道找不回來。像很多人家的故居舊宅、字畫金石、珠寶翠鉆、日記舊信,找不回來。像光陰找不回來,枉死的人找不回來,破碎的家庭找不回來,毀了的信任找不回來。但所有這些失落在亂世中的珍愛,都在記憶中,天不可滅,地不可埋。

保姆(一)

曼哈頓公園大道赫赫有名,豪富云集,很多大牌公司也在那里。春天季節(jié),大道中央的稀有花草南北縱向,一路開往上城,情夢交織。向西走,直通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和中央公園,都是聞名的去處。

我剛到紐約一星期,就住進公園大道的高級公寓當保姆。

是在哥倫比亞大學附近一家職介所找到這份工作的。職介所是美國人開的,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極少有華人會到那里找工作。我不認識路,出了哥大校園走在百老匯大道上,兩邊張望不知何去,只能走進去碰運氣。剛到紐約我能干什么?除了保姆和保潔,一概都不會,白會說英語。履歷上所有在國內的專長等于零。職介所的人看到我很高興。一位可親的女人問我找工作嗎?我說:Yes。她遂問誰介紹你到我們這里來的。我答:I myself(我自己)。她就問我會做什么。我說:Babysitter(帶小孩)。

她問我想帶什么歲數(shù)的孩子,男孩還是女孩。我說五歲的孩子,男孩女孩都可以。問我為什么非要五歲。我兒子五歲,不能帶來紐約。

女人專注地看著我的眼睛,要我留下電話號碼,第二天回話。我家沒有電話,只能給公用電話號碼。說好第二天在那里等回音。

第二天約定時間,公用電話鈴聲響起來,在大街的車流聲中很弱小。職介所女人告訴我,有一個人找保姆,你的條件符合,他先要給你打個電話,問一些問題,“你不要離開,馬上他會打給你?!?/p>

到美國的第一個電話面試,就在法拉盛Ash Avenue(灰街)路邊的公用電話旁。準雇主的聲音雄渾有力。他問我是不是找保姆工,有沒有經(jīng)驗,自己有沒有孩子,能不能約個時間到家里面試?我立刻答應。我一分鐘也不能住在租房里了,地下室,四戶人家合用廚房廁所,下水管道堵塞,到處發(fā)霉,墻上蟑螂疾走。我要快點找個能入住的人家當保姆去。

出了地鐵口,走兩三個街口,八月的太陽在寶藍色天上,大道中央花壇的花如火如荼。突然不想去面試了。那么欺負人的大道?行人?高樓?鮮花?路上瘦削身材流利西服的男女?高傲自負的表情。我不想去了。但我不能空手而回,陪讀的重任是我自己要擔的,掙錢的責任也是不容推卸的。

一早我在鏡前梳了新發(fā)式,頭發(fā)一把抓在腦后,沒有劉海,素面一張,五官端正。從小到大,我不是那種形象,那是為當保姆重新設計的,我不能留著烏黑的長波浪當保姆。

Doorman(門房)問我找誰。然后撥了個電話,問清情況,帶我走向電梯,在門口手那么一請,然后按了樓層,說:電梯一停你就下。

電梯停了,我不知道該不該出去。電梯外一個類似玄關的廊,依墻一張長幾,擺著藍白兩色鮮花。玄關通往敞亮開闊的大客廳。在我的生活經(jīng)驗中,不僅乘坐電梯不多,電梯僅為一層樓開設更從未見過。一個高個子男人出現(xiàn)在玄關對面,請進,他說。

一層都是派吉爾先生的公寓,電梯專屬他家,在里面兩圈一走迷失方向。

坐在派吉爾家的小客廳中,忽然想到,正在摸著石頭過河的中國,日后一定會有很多這樣的公寓。

女主人到長島別墅度假去了,女兒也去了,男主人約見我,是要當面看看我夠格不夠格。我不知道什么樣的人在紐約超級豪華公寓當保姆算合規(guī)。我坐在沙發(fā)邊緣上,腰桿挺得筆筆直。嘴角一絲笑,抿著唇。派吉爾問三個問題:

一,你抽煙不抽煙?

“No.”

二,你喝酒不喝酒?

“No.”

三,你聽不聽搖滾音樂?

在這個問題面前我猶豫了一會兒,猜不透什么意思,保姆跟搖滾音樂之間什么關系。但我立刻說:“No!”

他笑了,說:Very Good(很好)!我不喜歡保姆在這里抽煙喝酒聽搖滾樂,但是你看,墻上的書架全是激光碟,無數(shù)古典音樂光碟,如果你來做事,都可以聽。那是一個頂天立地的書架,擺滿光碟。如果想聽最上面的碟子,要用梯子。

這三個問題屬于職業(yè)道德范疇。之后的問題屬于背景調查。他問我答。他問我家里干什么的。我說政府官員。他說,我對政府官員毫無興趣。我真想說,你他媽的有沒有興趣跟我什么關系。但我笑了一下,沒有作聲。他問,你到紐約多久了。我說七天。他驚訝地看看我,問:你的英語哪里學的?我笑得自豪了一些:在中國學的。他說:你從中國來?中國什么地方?我露齒笑了,說那你認為我是哪里來的?我從中國的南京來,你知道南京嗎?

他答非所問地說:我們是意大利移民,到美國一百多年了,來的時候赤手空拳,什么都沒有。我想,我也沒有求你給我什么,我干活掙錢。但是我沒有資格頂嘴,盡量優(yōu)雅地坐在沙發(fā)邊上,但是一條腿已經(jīng)架到另一條腿上了。我已經(jīng)做好了不做的準備,問那么多問題,又不是到FBI工作。我性格中的不羈開始抬頭。

可是他不問了,忽然禮貌地問:Can I ask how old you are(你多大歲數(shù))?

我想都沒有想:三十。

其實我不止三十了。

他說:對不起,你確定你三十?你看上去二十多一點兒,職業(yè)介紹所說你有一個五歲的兒子,對嗎?

我說,我三十,有個兒子,五歲,沒錯。

他說:那么我想看看你的護照,復印一下。

兩種心情同時沖擊我。一是明白他要我了。再就是想壞了,護照上的歲數(shù)我不止三十啊。

沒有退路。從包里拿出護照給他。他到不知哪里去復印,回來的時候絲毫疑問都沒有,還給我護照,十分和藹帥氣地看著我。在美國,一個女人把年齡說小幾歲,是完全正常甚至討喜的,只要你不是長得太不對頭。

最后還有兩個問題。一個是工資,很低。即便以當時的標準算也低,每個星期一百五十美元。我剛到紐約住在一間七平方米的地下室,緊隔壁住著打餐館和當保姆的臺灣人。那個保姆每星期八百美金呢。但是我接受了這個極低的報酬,談條件是需要自己有條件的。

然后他說,我太太要在電話中跟你說幾句話。太太的聲音磁性,充滿優(yōu)越感。她說非常高興,你愿意到我家來干活,我女兒叫愛麗絲,我跟你說話就是要聽聽你的英語,我不喜歡有口音的英語。

派吉爾帶我到頂層去看我住的地方。頂層是用人專層。我的房間推開,他說:舒,這里全是你的,進去看看。

鋪著有流蘇床罩的席夢思床,床頭柜上的臺燈秀麗典雅,紅絨地毯,小電視,洗臉池,窗前垂著紗簾,紗簾上繡白花。他說:你的浴室在對面那間房子里,看到?jīng)]有?那是你一個人用的。這里的一切都屬于你。

在身后帶上我的房門,我百感交集。我就要搬出灰街陰暗潮濕的地下室了,我就要住進富麗舒適的用人房了。我跟在派吉爾身后,高跟鞋敲擊著大理石地,鞋跟清脆的聲音在兩邊墻上來回彈跳。

我想起在中國當演員的日子。人生那樣虛幻不定。

五歲的愛麗絲真是個小天使,毛茸茸的細嫩皮膚,吹彈可破。我們似乎是一見鐘情的那種保姆和小主人的關系。我把簡單的行李拿進我房間,她牽著我的手跟我進去。整理好東西,我拿出兒子的照片貼在墻上。

她指著他問:Who is he(他是誰)?

我說是我兒子。她問他在哪里。我說在中國。她問中國在什么地方,我說中國在我們腳底下,穿過地球就到了。

我的回答愛麗絲不明白。但她問了一個利劍一樣的問題:為什么你在紐約,他在中國?我無法跟她說,如果帶他來,我就不能打工,不能掙錢,不能讀書。

女孩子手里拿著蘋果,問我:你想他嗎?

我在高背椅上坐下,輕聲對她說:Yes,我很想他,很想。

愛麗絲爬到我腿上,挪了幾下坐好,頭靠在我胸前,說:舒,你不要想他,你有我。

我的心一陣銳痛,我摟著愛麗絲,她溫暖的小身體散發(fā)著奶味,金色的頭發(fā)一絲一絲觸我的臉。我斜側著臉,好像抱著兒子一樣抱著她,眼淚掉下來。那時我還不知道,我流淚的日子剛剛開始,在很長時間中,我因為想念兒子而哭到腰斷。

給有錢人家當保姆是要有異常勇氣的。不眼紅人家有錢,服氣人家的派頭,走路跟在人家身后,懂得謙和自然,加班加點不要太計較加班費,特別是主人對你不滿意時說話提高聲音,你要不爭不辯,說:I am sorry。

女主人路易莎四十多歲,細瘦漂亮,每天化妝,講究裝束。她帶我出去過三次,一次到超市購物,買了滿滿一車食物,都是為女兒,不替我想便也罷了,連派吉爾先生吃什么她都不在考慮中。那時我常處在饑餓中,生菜,牛奶,面包,一點兒肉腸。那天她問我要買什么,我自覺地說買幾包方便面吧。結果他們發(fā)現(xiàn)我做的方便面很好吃,也跟我吃了一次,很快就吃完了。生菜和面包牛奶當飯吃我吃不下,這是后來我辭職的原因之一。

第二次去愛麗絲的私人幼兒園。那天去報到,要我也去。我不明白報到要我去干什么。后來知道,保姆也是可以炫耀的。那是一個很貴的幼兒園,路易莎說說出來每年的費用,你會昏過去。

一色金發(fā)白膚的小女孩,是個女孩幼兒園。路易莎受到極尊貴的禮遇,她們說著流利的英語,聲音近似耳語。一位幼師仔細看看我,問路易莎她是誰?路易莎說:她是我家保姆,照顧愛麗絲的。

我站在一旁沒有笑容。我不喜歡這樣被介紹。但是不這樣介紹我,還能怎么介紹我?我是保姆。身份的轉變和習慣的轉變,不要時間。我到紐約才十天。

路易莎是房地產經(jīng)紀商,買賣豪華公寓。人生是個不斷的流程。當我剛到紐約開始奮斗,很多人正要搬離紐約,到南方的邁阿密去度晚年了。第三次跟路易莎出去,到一所公寓頂層,panhouse。在曼哈頓擁有頂樓公寓,是極為富有的象征。闊大無比的公寓,外陽臺上種著樹。我不算沒有見過世面,但是走進那所公寓,我要竭力克制驚訝和震動。連路易莎說話都客氣得不得了,跟剛才在幼兒園判若兩人。走出來一個老婦人,雪白頭發(fā),花色綢衫,那種經(jīng)歷人間滄桑仍保有震懾力的容貌,尊嚴加美貌,終生美貌的女人,年齡與她無涉。

老婦人要搬去南方過晚年。路易莎好像是給她找到一個買主,她們就這個問題簡單說了幾分鐘,約一個時間見面看房子,就轉換了話題。老婦人讓我坐在她對面,一張圓形的沙發(fā)上,她握著的雙手擱在膝上,身體微微前傾,優(yōu)雅地看著我,問:這是你什么人,路易莎?路易莎說了同樣的話:她是愛麗絲的保姆。

老婦人張大淡棕色眼睛:你在哪里找到這樣的保姆?

我的心一暖。

路易莎說她是自己走職業(yè)介紹所的。她說到“她”,也就是我,語氣是低溫的。但是老婦人不一樣,她有錢,氣派,從容典雅,說話很溫暖。

她知道我剛到美國十天,在中國學的英語,她不信:你說你在中國學的英語?可是我從你的英語中聽到英國英語的口音,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我在歐洲住,常常去英國,熟悉那里的英語,你怎么會說英國英語?你去過倫敦嗎?我簡直不敢相信,你才來十天。

她從精致的水晶果盤中拿起幾塊巧克力遞給我,我很自然地伸手接了過來。老婦人對路易莎說:你真有運氣,找到這么好的girl(姑娘)。

也是專屬電梯。我們走到電梯門口告別,她們擁抱了一下,象征性地在彼此的面頰上貼了下,我站在后面,不知道該怎么跟這個年邁的貴婦說再見。她朝我走近一步,伸手在我臉上輕輕拍了一下:Good luck,Shu?。ㄗD愫眠\,舒。)

我低下頭,不想讓她們看見我?guī)缀醯魷I的眼睛。

如今來紐約已三十年,很多當年不甚明白的事情,現(xiàn)在清晰可見。我在那所極豪華公寓里,看到的不是豪華,是有錢人的品性,有錢人的教養(yǎng)。她對我說的話,讓我知道我在紐約,應當自信。

做了七天保姆,我辭職了。他們覺得我能干,就辭去了打掃衛(wèi)生的黑人,事情要我做。周末家里開派對,要我加班準備食物。銀餐具要我擦,吊燈的水晶球要一個一個拆下來清洗。但是不談加薪。我辭職他們一家三口都不高興。路易莎拿著計算機算,算給我七天的錢,精確到幾角幾分。我看也不看,放進口袋說:謝謝你。

派吉爾雖然是商人,情調十足,每天早上起來要彈鋼琴,二十分鐘后吃早飯。有時聽音樂,晚上夫妻倆去看歌劇,我留在客廳看家。我走的時候他送我到馬路上,說:你是一個非常稱職的工人,我們其實非常喜歡你。

愛麗絲不睬我了,我想抱抱她的。她坐在地板上玩玩具,讓了一下,避開我,說:You don't love me at all(你根本不愛我)。

我走出了公園大道,再也沒有回到那個地方當保姆,開始在底層找工作做事。多少歲月流逝,我卻不能忘記那七天的經(jīng)歷。

在我寫的第一篇留洋小說《陪讀太太》中,詳細寫過這段經(jīng)歷。其實他們對我,除了付錢不多,還蠻尊敬我的,是我自己不能適應初到美國的文化震撼,加上思念南京和留在南京的兒子,辭職了。

我沒有盡到責任,但我實在不是做保姆的料,做保姆也是需要資質的?,F(xiàn)在在曼哈頓做雙語保姆,尤其是英語加漢語,年薪大概可以達七八萬美金,甚至更多。

即便這樣,我還是不愿意當保姆,我愿意吃盡美國各種辛苦,嘗遍職場各種滋味,走進自己選擇的命運和前途。

保姆(二)

離開了公園大道的豪富人家,我失業(yè)了。失業(yè)就慌,每天都要錢用。在美國,沒有組織沒有單位沒有親戚,是個赤身裸體的嬰兒。

找工作從來不容易,我不甘心不是打餐館就是當保姆,人很容易陷進一種庸常的境地走不出來。但我在美國沒有能吃的資本,頂多英文還行,長得還不錯,三十多歲的好歲數(shù)?,F(xiàn)在回想,這三個條件實在太好了,有了這三個條件,什么地獄不敢闖?什么機遇碰不到?

后來我去了一個極小的職業(yè)介紹所找工。在黑人居多的哈萊姆區(qū),一棟散發(fā)著混濁氣味的大樓,介紹所只一間屋,老板單干,名叫Duren,中文讀起來同音于“丟人”?!皝G人”是猶太人,可是他怎么在天下聞名的黑人哈萊姆區(qū)開公司?說明他的上家和下家都不行,兩頭資源都有限。我去那里找工,是因為我本人本錢差。

那時我才明白,雖然公園大道的派吉爾夫妻付給我的工資太低,可是到底吃住都干凈,出入場所和所見人物,體面不說,還都特別有錢,有錢還不狂,對我這個保姆都說不完的“謝謝,謝謝”,興許做下去是能有機會遇到更好人家的。不過,那樣我可能就會一直在曼哈頓的豪富人家當保姆,也就不知四處奔波的辛苦艱難和此間的大機遇了。

“丟人”的地方我一個人不敢去,黑洞洞的,所以都要C陪著我。C先到美國,是個特別能當滾地龍的人,帶著我到“丟人”那里,我就不害怕了。十年之后,在這里碰到一個藝術家朋友,文質彬彬,才氣縱橫,件件衣服熨燙,一塵不染,儒雅至極一個人,但說起話來鋒利如刀,如刀卻又很溫柔,用詞出典往往上八百年至宋代況味,下到民國人教養(yǎng)在在可感,跟他說話要禁得起摔打,不然不要開口。他跟C見面就惺惺相惜,那次說到興處,朋友跟C說:怎么樣,你跟我,搞一個黑手黨?

雖然是開玩笑,但誰敢開這個玩笑?這個意向出奇制勝,文人中出來的從未有人敢于制定如此藍圖。所以后來,C和這個藝術家,在各自的江湖上斐然有為,便都毫不奇怪。

“丟人”給我介紹過幾個工作,都太遠太遠,出了紐約了。憑我一個要乘地鐵天天來回的人,是做不下來的。不過“丟人”不氣餒,不厭其煩一一給我看工作介紹,但每次看過,都要把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捻幾下,笑瞇瞇伸過頭頸跟我說:But,money,money.You have to pay me.Do you understand(不過嘛,錢,錢,你要付錢給我,明白嗎)?

職業(yè)介紹所收手續(xù)費這一套,今天的中國,已經(jīng)不新鮮了。不過當時我在美國,還非常陌生。手續(xù)費如何收,不一樣,有的雙向收,有的向找到工作的人收,有的向雇主收?!皝G人”的公司,向雇主拿傭金,所以我愿意找“丟人”。要我把頭一個月工資中的一半付給他,我不愿意。

不久,“丟人”給我找到一份工作,還是當保姆,帶一個小嬰兒,周薪兩百美元,主人家住曼哈頓下城的休斯頓街,地鐵可到,尤其從哥大所在的116街去那里很方便。拿了地址去面試時,“丟人”急切祝福我走運,同時又將右手前三個手指一捻,說:你要是拿到offer,給我電話,我好向你的雇主要錢。

我跟朱麗葉斜欠著坐在長沙發(fā)上,她臂彎里躺著一個雪白的奶瓶子女嬰兒,睡熟了,五官那樣精美,油畫上的天使一般。

朱麗葉的家,跟派吉爾家不可同日而語,她住在政府公寓大樓里,一室一廳,一浴一廚,小是小點,可有個讓人心曠神怡的落地窗,可以看到蜿蜒的哈德遜河。朱麗葉很會布置這個小家,非常清爽。在落地窗盡里頭一個小角落里,有一張理發(fā)店的椅子,旁邊有張立柜,放著美發(fā)工具。關于這個角落的功能,我什么都沒有問,她也沒有講。

朱麗葉像一個人。誰呢?法國著名影星朱麗葉·比諾什,在好萊塢大片《英倫情人》中扮演護士,她那張臉沒表情都萬種風情。擔保我到美國來的美國教授說,他只要看看比諾什的臉就滿足了,根本不在乎她怎么表演。朱麗葉單身,四十歲上下,上個月到南非去了一趟,領回這個小女孩,五個月大,愛她如命。貝貝抱在朱麗葉臂彎里,就像她生的,都那么漂亮。美是不同的,美也是相同的,一脈相承。我眼睛眨都不眨地欣賞她們。坐在這對母女面前,我產生一種自己是一部電影中的角色的幻覺。

后來朱麗葉跟我說她是演員時,我就沒有吃驚。不過她說,她掙錢不多,因為有戲演才有錢拿,沒有戲演就沒有錢拿。當時我對美國的演員生活一點兒不了解,怎么會像自負盈虧呢?我在中國當過演員,吃的是公家飯,特別是在軍隊當演員,旱澇保收的?,F(xiàn)在中國跟美國接軌了,我兒子長大后到北京去當演員,也是有上頓沒下頓的自負盈虧。

不過你放心,我每星期五下班回來,付工資給你,開支票,你做不做?朱麗葉雖然人很美,說起話來不很溫柔,臉部的線條太過剛硬,跟巨星凱瑟琳·赫本一樣。

談好了,第二天開始工作。

晚上接到朱麗葉電話,問我有沒有告訴“丟人”她雇了我。我說還沒有。她松了一口氣,用商量的口氣問我,假如“丟人”問我是不是在她這里找到了工作,能不能說沒有?我愣了一下,問她為什么。她說,這個職業(yè)介紹所抽的傭金很高,她要按照我兩周的薪水付給他傭金四百美元,太多了。這個要求讓我很為難。說到說謊,誰一次謊沒有說過呢?美國有“white lie”這個詞兒,叫白謊,白謊是不是可以解釋成“純潔的謊話”?但是剛到美國,這個白謊怎么說?我沒有經(jīng)驗,更沒有膽子。萬一“丟人”發(fā)現(xiàn)了,他告我,怎么辦?聽我猶豫不決,朱麗葉說,不要擔心,這件事我負責,你只要跟他說,沒有在我這里找到工作,就行了。我跟朱麗葉說:“丟人”是個熱心人,萬一知道我沒有找到工作,會堅持再幫我找的。朱麗葉笑起來了,說舒啊,你真是剛來美國,你怕什么?“丟人”又不知道你住在哪里,再說,你不要他找工作他能強迫你嗎?就這樣,幫我這個忙,我不想付傭金給他,誰知道你能給我做多久呢?

后來“丟人”興沖沖給我電話,我就跟他講這工作我沒有去做,工作時間太長?!皝G人”就說,那我再給你找工作,不做保姆了。我騙他說,我的朋友幫我在哥倫比亞大學找了個半工,謝謝你。他很遺憾地說,祝你好運。

當時的一些說法,后來一一變現(xiàn),非常奇異。比如,我后來給朱麗葉帶孩子只帶了一個月,就被她炒了魷魚,沒有做長。比如,日后我果然在哥倫比亞大學找到了工作。再比如,我每天到朱麗葉家打工的那班地鐵,八年后我也是天天乘,經(jīng)過休斯頓街到已經(jīng)灰飛煙滅的世貿大廈上班。

朱麗葉不久就辭退了我,原因讓我很久都無法理解——我對她女兒太關心,因為關心說錯一句話,讓她害怕。

不過開始一切都蠻好,蠻好的是朱麗葉,自然不是我,我是一個負責任的人,但我本質上不能勝任保姆,帶著南非嬰兒,雖然喜歡她,可是她睡覺了,我就無聊了焦慮了。朱麗葉不要我打掃衛(wèi)生,不許我進她的臥室,我偷偷推開門隔著門縫張望了幾眼,發(fā)現(xiàn)也沒有什么了不起,就是一個平常的臥室。那時我缺乏對“隱私”這個無上珍貴的概念的了解。朱麗葉不許我這樣,不許我那樣。特別是不許我接電話。她說外面進來的電話,你千萬不要接,千萬,記住。我接過一次,因為忘記了她的叮囑,誰能把那么多禁忌在那么短時間記住呢?

對方以為我就是朱麗葉,直接跟我說,我要跟你約一個時間,你什么時候有空。我說我不是朱麗葉,你等她回來給她電話好嗎?朱麗葉回到家知道了這件事,好一頓發(fā)脾氣,說跟你說不要接不要接,你還是接!你問她是誰了嗎?我不知道是誰我怎么回話?這些都是我的客戶,我平時有空在家給人做頭發(fā)!

那以后,我就再沒有接過電話。可是我自己要打電話出去。朱麗葉居有定所,但是做無?;睿乙膊恢浪f的演戲是怎么個演法。她會突然給我一個電話,說今晚要晚兩個小時回來,你要等到八點鐘才能離開。那兩個小時對我就是煉獄,那是十一月下旬感恩節(jié)季節(jié),天黑得很早,過了六點,我就會急得渾身火燒火燎。可是嬰兒抱在手里,哪怕朱麗葉半夜回來,我也是要等的。等,她又不讓我用電話通知家里,難道我沒有自己的家?手機離那個年頭還很遙遠。由于我表現(xiàn)出不高興,朱麗葉就說加班的時間付加班費。

演員是要減肥的,本來就瘦精精的朱麗葉還不吃什么東西,冰箱里只有半只感恩節(jié)吃剩下來的火雞,一顆壯碩的美國芹菜,我自己帶方便面煮來吃,一塊方便面支持十個小時以上,是有點艱苦的,但也不好跟朱麗葉說,因為我們在第一次面試時,雙方都沒有提到午飯?zhí)峁┎惶峁?。這樣,種種的不快便悄悄在我們之間淤積起來。甚至在她參加一個自殺的男演員的追思會回到家里后,我也不想聽她訴說她的悲痛,因為我很餓,急著回家。

不過朱麗葉那天的模樣我直到今天都記得,她是那么美麗,從雪中回到家里,風衣的帽子也沒有能夠擋住雪片濕濡她曲卷的栗色頭發(fā),她的眼影顯然是被打濕了,不知是雪片還是淚水打濕的,但沒有完全暈開,眼睛顯得更大更深,跟雪白皮膚對照著,無限悲哀,悲哀更美化了她。我只顧欣賞她的美而忘記說幾句該說的話。我不知道那個死去的演員跟她到底是什么關系,雖然她說那個男人,是一個同事。

終于,在照料嬰兒的一個問題上,我們發(fā)生了爭執(zhí)。嬰兒白天非要睡覺,晚上就不睡。嬰兒要睡覺,我怎么能不讓她睡?她才五個月,還不是她說了算。朱麗葉說我白天應當盡量不讓她睡,不然她晚上只好起來抱著嬰兒在房間走來走去,很疲倦。我跟她說,我也是有兒子的,小孩子生下來就各有各的性格,睡覺也是,小東西們還找不到人世的生物鐘,找不到自己的生物鐘,過一段時間會正常的吧。朱麗葉說,你兒子是你兒子,我說的是我女兒。

我聽了相當不開心。那樣說話,很不通人情。想著抓起電話撥過去,我只說了一句:Juliet(朱麗葉),白天你跟我說的話,我不太同意,貝貝雖然是你的女兒,但我?guī)彩俏业暮⒆印?/p>

沒有想到,第二天中午不到,門上的鎖“咔嗒”一響,朱麗葉提前回來了。她非常不安,看上去情緒激動,放下手上東西就對我說:你知道嗎,你昨天打給我的電話,讓我很不安,什么叫孩子也是你的?孩子是我的!我一個人的!Mine!

她激烈的態(tài)度嚇著我了。我不清楚為什么我那么一句話,會讓她那么激動。在中國,要是有人照顧你的小孩,跟你說我會把她當成自己的孩子來照顧,你是感激不盡的??墒侵禧惾~卻滿臉驚恐。我連忙跟她說,你可能誤會了,朱麗葉,我是好意。朱麗葉接過嬰兒緊緊抱在懷里,跟我說:對不起,舒,請你走吧,我把這三天的工資結給你,你走吧。

走得非常干脆,匆忙,不友好,我像一片軀殼一樣拿著自己的包,看了嬰兒一眼,看了朱麗葉一眼。嬰兒還不會看人,朱麗葉不看我,只說:You take care(你保重)。

糊里糊涂被炒了魷魚,我覺得朱麗葉瘋了。

后來在美國時間久了,我才明白我們之間是有誤會,文化差異形成的誤會。我們怎么能把人家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呢?她是雇主,我是雇員。假如我是捐錢給她撫養(yǎng)她的孩子,那么我才有資格說,我把你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希望幫你把她撫養(yǎng)成人。

朱麗葉當時一定認為總有一天,我會把她的寶寶偷走?

后來我再也不替人家?guī)Ш⒆印N也皇钱敱D返牧?。找保姆不要找我這樣的人。

餐館日月

餐館收工最晚,吃過夜飯洗好手,摘下圍裙走出去,滿天繁星。我跟幾個偷渡到美國的華男,在一家外送中餐館同吃同住同勞動。這是老板新開的飯店,小連鎖。老板是福州人,餐館叫“湖南飯店”。

老板勤華,第一家飯店在紐約外圍的紐瓦克。我到紐約的第一份工作就在那家餐館。不過要是仔細來說,之前還在一家哥大附近的堂吃中餐館試過工,做了大半天給炒掉了,因為不會做。一個客人要我拿duck source給他,我理解為鴨醬,字面上就是鴨醬啊。我就跟他說:我們沒有鴨醬。美國客人眉毛一挑說:我經(jīng)常來吃,每次都有duck source,今天沒有?經(jīng)理耳朵尖,不光聽見了,馬上端了一小碟橘色的醬放在他面前,哈著腰說對不起,她是新來的。然后瞪我一眼,不高興地說:你連duck source都不知道?甜酸醬!

中午坐在一圈打工的人中間吃飯,也不好意思搛菜,只聽老雇員之間歡歡喜喜說笑吃魚喝湯。下午經(jīng)理付給我十塊錢,說是車馬費,把我炒了。那次炒魷魚,我是哭了的,覺得自己是塊兒雞肋。

能在勤華的店里做下去,我很感謝他。餐館生意不錯,但算不得熱火,于是他決定到新澤西去開店,帶了我們幾個過去開辟新天地。我本來不想去,紐瓦克的店已經(jīng)離我家很遠了,周末要乘火車回去,現(xiàn)在要去新澤西,就更遠了。勤華希望我一定去,幾乎求我,說我英語好,他們不行的,只能喊個菜名,而新開一家飯店要應付很多政府部門的單位,詢問啊,檢查啊,保險啊,很頭疼,舒你一定要幫幫我。

大廚小江,二廚小鷗,我收銀兼接外賣,打雜的到時候忙不過來再找,老板也去,老板娘留在老店。后來打雜的也找了個福州老鄉(xiāng)。

小江和小鷗都是偷渡到的美國,打雜的也是,他們跟老板是老鄉(xiāng),一開始就投奔勤華一家到美國。勤華一家都開餐館,老頭兒是第一代,拼命多年拿到身份,然后一家都來到美國,都開餐館。開始都擠在紐瓦克,慢慢才分離出去。

大廚小江一到紐約就在勤華的餐館做事,他欠著蛇頭三萬美元偷渡費。小鷗差不多也是那個時候到的,也欠著蛇頭三萬美元。這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價碼,現(xiàn)在偷渡的收費,已經(jīng)七萬到八萬甚至十萬美元了,看你從哪條路走,要驚動多少帶路的人,這是一條龍服務。翻山越嶺,渡江過海,天上飛地下走,藏在船艙里,或者塞在貨車中,途中遇到風暴沉船,就死了。路上遇到盤查,司機會棄車而逃,人在車里出不來,憋死掉。就這樣的天災人禍,擋不住偷渡的人。

小江是先進入加拿大,后從那里翻越山嶺,在茂密林子里時走時躲,走走躲躲,千辛萬苦才到了紐約??扇粢〗牡艿鼙龋〗麄兂赃^的所有苦頭都還算運氣,畢竟有了個結果。小江的弟弟也是先去的加拿大,然后被塞進一輛卡車,跟貨物裝在一起,沿途經(jīng)過很多關卡,停下來被邊境警察檢查,擔驚受怕。裝在卡車里而最終沒有被發(fā)現(xiàn),可見人要縮多么小。到了美國投奔哥哥小江,也是一到就開始打工。小江在勤華的店,弟弟去了老頭兒的店。老頭兒對人比勤華還和氣。

不幸也在這里,在老頭兒的店里弟弟送了命。從活著來到紐約,到死著離開紐約,不過幾個月時間。連紐約什么樣子都一點兒還不知道。紐瓦克開外賣店,都怕黑人搶劫,收工以后,一樓都把卷起的鐵門放下來。打工的人睡在二樓,二樓窗戶外面裝鐵柵欄。老板一家另有房子住。一天夜里餐館失火,人被驚醒了卻出不去。小江弟弟被濃煙嗆死,還有一個從加拿大到紐約打暑期工的留學生,也在餐館死于非命,才二十歲。

小江的弟弟走了,欠蛇頭的錢仍舊要還,小江就得還雙份偷渡費。勤華家本來說好要賠償?shù)?,因為老頭兒是公民,開店也買了保險,可是小江弟弟沒有身份,剛剛偷渡過來,誰都不敢聲張,一聲張勤華爸爸的店就暴露了,小江也被暴露了,弄不好要被遣送出境。所以就沒有賠償了,主家也不提這事兒了。小江不甘心,說這筆錢勤華家肯定是要出的,私下也是要出的,哪怕少一點兒。他說勤華他爹希望他離開餐館,到別處找工。他偏不走,他就是要在這里做工,直到他們?yōu)樗艿艿乃蕾r出錢來。所以小江是一個禮拜工作七天,分秒必爭地掙錢還債。

我是拿了J2簽證到美國的,就是公費陪讀簽證。這種堂而皇之地進美國,讓小江和小鷗對我另眼相看,說我是亮人,他們是暗人??墒俏夜べY遠比他們低,因為我沒有經(jīng)驗。好在我英文好,能跟買中餐的美國人自如交談。所以勤華非要我去新澤西幫忙。于是跟幾個打工仔去了離紐約更遠的地方。一到那里,跟其他人不一樣,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站在廚房的后門,遙望公交車經(jīng)過的路線。老板說,那里有班車經(jīng)過,是開到紐約去的。我站了很久也沒有看到一輛車,不好意思了,開始收拾新店。小江他們對我很照顧,不光是照顧我不做重活,還照顧我時不時要站在后門看公路。他們就笑我,說你怎么那么想家。我何止想家,我想南京,想回國,想自由自在在新街口逛馬路。

生意慢慢做起來了,美國人特別喜歡吃外賣店的宮保雞丁、四川牛、芥蘭雞、春卷和鍋貼、酸辣湯和蛋花湯。照我們看,這些菜根本不代表中國最好吃的菜。酸辣湯和蛋花湯成本那么低,可是賣起來一大罐一大罐的。到了周末,店堂里站滿了白皮膚藍眼睛灰眼睛的美國人,緊盯著我們打的每一個包,很有意思,也有成就感。他們都是買一家子吃的晚飯,回到家里邊看電視邊吃中餐,用筷子,那就是周末的享受。食客還會因為誰誰誰插隊了起爭執(zhí),但是他們從不催促我們,這點非常叫人起敬。拎著包走的時候,他們不會忘記對我說一聲:謝謝!

一個周末就能賺回來很多錢。老板勤華每個周末都親臨餐館,站在最后面看著我們干活,有時接不上了,他會插一句嘴或者遞一個東西。我聽見他對小江說:舒能獨當一面了。

那時誰也沒有想到,不久我將辭職。

周末的夜晚最思鄉(xiāng)。當我們忙完星期五的活兒,也吃了自己的晚飯,鎖上門回到宿營地,夜已經(jīng)很深了。要說一下我們的晚飯。福州人的餐館,都有大廚給打工仔做飯,從不馬虎的。至少在我打工的時候規(guī)矩是那樣。所以都是小江給我們做飯。我在洗大飯桶和鋁湯鍋時,小江開始備料。他們都是福建人,口味基本一樣,而我是南京人,所以江大廚會問我想吃什么。我想吃的東西,老板都不愿意做的,成本高。小江往往讓老板不高興,抓幾個蝦放在魚圓湯里。福建的魚圓是有餡兒的,肉餡。他們吃魚圓,我吃蝦。累得不行的時候,我什么都吃不下,他們就會仔細問,總不會什么都不想吃吧。那種時候,我們都希望老板不到餐館去,我們能自由吃飯。

他們的吃相都好,讓我想起插隊時候,農民吃飯都比知青有樣子,他們都是不搶的,一筷子一筷子搛,低著頭慢慢吃,不看菜盤。特別是小江,大概因為是他做的,他覺得他是家長,理當吃得最省。

有幾個夜里,老板去賭城玩,不能開車載我們回宿營地,我們就只能走回去。路很長,夜又靜,兩旁都是豪宅,掩映在巨樹的濃葉后,夜更加黑了。我們幾個排成一行急急走,總是把我安排在中間。我們偶然說話,發(fā)出的聲音在靜夜里撞擊出響聲。左右張望,巨大的房子里總是只有幾盞燈亮著,幽幽的好像來自另一個世界。我們根本無法想象那燈光中的生活,我們完全是外人,可我從來沒有聽小江、小鷗他們說一句不服氣的話,我們都只看自己眼前那一點點小人生,眼觀鼻,鼻觀心,意在丹田。

所說的宿營地,其實是老板在那里新買的一棟房子,專為員工睡覺的地方,也是投資。第一個晚上去的時候,勤華跟我們一道去的,他開玩笑說,只有一間臥室,怎么睡呢?大家就起哄了,說怎么怎么。老板就說,他睡在中間,把我和男打工仔隔開。大家就說,你就是個好人?那時候,我們每一個人都很開心,并且產生了一點兒戰(zhàn)友的情誼,同甘共苦。

其實有三間房呢,中間還有客廳,客廳放一臺電視機,但是沒有安裝頻道,一開都是雪花閃,此外什么家具都沒有。我們回到那里,都不忙洗澡睡覺,都會在地板上坐坐,他們抽煙,我發(fā)呆。小江開玩笑問我,今天看到回紐約的大巴沒有?我連笑都懶得。浴室是只有一間,總是讓我先洗。我也不客氣,一客氣我就不想洗了。

他們笑話我想家,實際上他們做起來比我要結實得多。從那時開始,他們就用電話卡給家里打長途電話。公用電話邊四處沒有遮擋,一講就是很長的時間,特別是小江,他的妻子兒子都在福建鄉(xiāng)下。我覺得很奇怪,哪來那么多的錢打長途?

后來小江揭開了這個秘密。紐約的金融大公司,都跟電話公司簽約的,有優(yōu)惠。有些雇員進了公司都會發(fā)一張電話卡,屬你專用,那張卡上有長長的號碼,輸入這個號碼再輸入你要打的電話號碼,就能找到你的親人。小江他們是怎么得到電話卡號碼的呢?有內賊專偷公司內部的電話卡號碼和密碼,然后出售,單次出售十美元,還可以再賣給其他人。出錢拿到號碼的華人,會馬上致電親朋好友,把號碼告訴對方,于是好幾個人都能用了,但是要快,拿到當天就要用,不然會作廢。所以他們一接到電話,即使正在吃飯,也會迅速把飯吃完,披上衣服出去,餐館外面不遠就有公用電話,隔著玻璃窗能看到他們的煙頭上閃著微薄的紅光。

小江給過我一次號碼,說你趕緊出去打,今晚一定要用。拿到號碼我很激動,馬上把米飯咽下去,穿上衣服跑到外面。我想著那樣我就可以從容不迫地跟爸爸媽媽說說話了,兒子不放電話我也不會著急了??墒俏艺媸且稽c兒經(jīng)驗也沒有,怎么撥怎么撥不通,真不知他們怎么會一撥就通的。非常沮喪地回到店里,也很晚了,來不及讓他們出去幫我撥,那次的機會就失之交臂,很難過。

在新店期間,我終于忍不住想給家里打個電話,跟老板說行不行。老板說行是行的,但你要自己付錢,我說當然是我付錢。于是找了一個南京白天的時間,我開始撥號碼,而在我那里正好準備開始忙晚飯。我撥電話的時候,他們都看著我,小鷗問我,你不要事先約好家里人等嗎?我搖搖頭,說家里有電話。

接電話的是爸爸。聽到是我,他的本來已經(jīng)老蒼蒼的聲音突然都沙啞了。他問我在哪里,我說在工作,他問我什么工作,我說一家酒店,我管賬。爸爸問我吃苦不吃苦,我說爸爸我每個月有九百美元收入。爸爸對美元和人民幣兌換沒有概念,我就說給他聽,一美元等于十塊人民幣。爸爸又問我什么時候回家來。我沒有作聲。爸爸說:明年我就要八十歲了。我問他,爸爸你希望我回去給你祝壽嗎?爸爸說,看你了。

后來跟誰說了話,說了什么,我一點兒印象都沒有。只有爸爸這幾句話,多少年來一天沒有忘記。

老板看著我,點點手表,意思是要忙了,掛了吧。我掛上電話就失神了。小江走到我身邊輕輕說,舒你看上去難過啊,老板盯著你呢,我們要忙了,你能做嗎?我看看小江,他的眼睛里很多同情。我點點頭,開始整理外賣的飯盒塑料盒和紙袋,心里全想著爸爸說的,明年他就八十歲了。

因為這個電話,勤華對我不高興。我不明白他為什么不高興,電話賬單還沒有寄到,他就跟我說那個電話大概要付三十美元,而我說話才幾分鐘。

我辭職了。

老板感到很突然,新店剛剛火起來,他才說下個月要給我加薪,加到我告訴爸爸的九百美元,那之前我只拿七百。雖然我沒有告訴他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他大約也猜到了,就讓小江勸我。小江辜負了勤華的托付,他沒有勸我不要走,就說,我知道你很難過,不過到了美國都是難過的,你以后要是找不到事做,給我電話,我來跟老板講,或者也可以介紹你到別的餐館去做。

走的時候,我很難受,看到小江他們頭上戴著白紙糊的帽子,身上的圍裙上沾滿了菜汁和肉汁,他們站在門口跟我告別,臉上的微笑一言難盡。小鷗說,你走了,擇菜的時候沒有人唱歌給我們聽了。小江沒有說話,也許他想到了客死異鄉(xiāng)的弟弟?還有雙份的債務?

紐約的茫茫人海中,我們從此沒有碰到。每當想起他們,心都刺得痛,很痛。

杰克遜高地

木心先生曾經(jīng)是紐約皇后區(qū)杰克遜高地的居民。有過五年光陰,他在這里為一群中國藝術家講述世界文學史,陳丹青是聽課學生之一。木心逝世后,他用聽課筆記出版了《文學回憶錄》,在該書后記中,他留下了木心先生在杰克遜高地的完整地址和電話號碼。

我也曾經(jīng)是這里的居民,在我心中,現(xiàn)在的杰克遜高地,和過去全然不同了。

紐約分五個大區(qū),皇后區(qū)隔著東河,遙望曼哈頓,杰克遜高地就在皇后區(qū)的西北部位。這一區(qū)域建于上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是那個年代紐約中產階級仿效歐洲風格建造的高級公寓區(qū),類似今日中國的“小區(qū)”。據(jù)說,著名的查理·卓別林曾在這里住過五年,又據(jù)老紐約說,那個年代,曼哈頓不少老板把情人安頓在這里。七十年代后,白人居民逐漸減少,東歐、印度和南美的移民漸漸進入,八十年代后,選擇移居到這里的華人越來越多。九十年代,紐約市政府將杰克遜高地列為古董街區(qū),更換了路牌,并派增兩位跨馬巡弋的騎警。這一帶的樹木歷經(jīng)七八十年的歷史,春夏季節(jié),每條街布滿林蔭,伏在高樓窗口往下看,茂密的樹葉遮擋視線,多數(shù)公寓臨街的小花園種滿各種鮮花,教堂多,四面八方次第傳來早晚的鐘聲。

杰克遜高地的交通中樞,在羅斯福大道和74街交口,車水馬龍。貫穿曼哈頓和法拉盛的七號地鐵日夜隆隆駛過。在82街地鐵站下車,走下數(shù)米長的露天扶梯,是三十七大道,沿著82街一直走一直走,約二十分鐘左右,就到了二十五大道。

木心先生曾經(jīng)寄居的寓所,臨近二十五大道,他在這里住了將近六年。從來沒有人用中文描寫過杰克遜高地,直到木心寫了這首詩:

五月將盡

連日強光普照

一路一路樹蔭

呆滯到傍晚

紅胸鳥在電線上囀鳴

天色舒齊地暗下來

那是慢慢地,很慢

綠葉藂間的白屋

夕陽射亮玻璃

草坪濕透,還在灑

藍紫鳶尾花一味夢幻

都相約暗下,暗下

清晰?和藹?委婉

不知原諒什么

誠覺世事盡可原諒

詩中是杰克遜高地五月的傍晚,宜人無雨的五月天。初讀這首詩,小巧玲瓏,似可隱約聯(lián)想戀愛中漫步的心境。然而,奇峰突起,收尾兩句在柔和的暮色中,忽然道出詩人的內心——多么好的尾句!容易懂嗎?不。為種種事、種種理由而不肯原諒的人,不會懂這首詩。

在《文學回憶錄》的“后記”中,陳丹青引用了這首詩作為結尾,而這首詩的題目,木心先生就題為“杰克遜高地”。

1994年到1999年,我在杰克遜高地住了六年,也是這里的居民。讀到木心這首詩,我心中又驕傲、又親切。“誠覺世事盡可原諒”,就是他在杰克遜高地漫步時曾經(jīng)有過的心情。能夠想象,那天他心情好,正在走向某一位聽課生家中的客廳,攤開講義,講述他的文學記憶。那一路,他的感念與詩心,我們永遠不能得知:就在那個五月的傍晚,在我熟悉的街區(qū),這位老者在心里原諒了一切,而且為此寫成了優(yōu)美的詩。

不知道那天傍晚他走在杰克遜高地的哪條街?是去誰家講課?很久很久以后,某一所公寓前廳的墻上,會刻上這首詩,使之成為被保護的建筑?

我從未見過木心。

1989年木心開課時,我來到紐約才三年。1994年木心講完最后一課,我家搬到杰克遜高地——那年,我們搬離曼哈頓上西城的克萊蒙街,四處找房,最后選定杰克遜高地74街的一處公寓。1994年,在不遠處的三十五大道和82街口買了一套公寓,住到1999年。現(xiàn)在我才知道:從我公寓出門左拐,向北走,穿過北方大道,繼續(xù)走,就是木心先生的居所。

這個地點,與我的公寓只隔著十條街,步行十五分鐘。當我在《文學回憶錄》中看到這個地址,深感陰差陽錯——我與木心先生曾經(jīng)做了兩年近鄰,可是,我從未見到他,見到了,我也不認識他,不知道他。1996年,木心就從杰克遜高地搬走了,那年他六十九歲。

陳丹青說:“我們是杰克遜高地的居民,我們與木心曾在那一帶出沒?!边@句話,帶著歸宗的意味,好似我們都在水泊梁山?!俺鰶]”二字,精神抖擻,即刻再現(xiàn)了從前的生活。是的,細想起來,我怎能肯定從未在杰克遜高地路遇木心?也許我下火車時,他正踏上七號車站天橋?在露天的果蔬鋪子前,我們或許同時挑揀過番茄、蘋果、橘子?當北方大道的紅燈亮起來,也許我與先生并肩站街沿等待綠燈,我看到了他,他也看到了我——或許我們有過注目禮,點頭,甚至微笑?

這是我的想象。木心先生目光銳利,他從我等待的身姿、對他的笑意中,會想到日后我是他誠摯的讀者嗎?

我愿意這樣想,我愿意相信:他也那樣想。

《文學回憶錄》的所有聽課人,幾乎都離開了杰克遜高地,包括我。可是,杰克遜高地僅僅因為木心先生曾經(jīng)在那里住過,在那里講課,在那里寫成世界文學史講稿,成為迷人的地名,在2013這一年,越來越多生活在遙遠中國的讀者,知道紐約有一個地區(qū),名叫“杰克遜高地”,知道木心先生有一首詩,題為《杰克遜高地》,那穿越五年的文學長征,就在杰克遜高地!

陳丹青四十多萬字的聽課筆錄,當年也多半完成于杰克遜高地。木心逝世后的2012年春夏,他兩度回到紐約探親,他的母親仍然住在杰克遜高地。那一年,他經(jīng)歷了喪母之痛,可是仍然夜以繼日,錄入筆記。

由于《文學回憶錄》,木心生活過的杰克遜高地,成為讀者神往的高地;由于《文學回憶錄》,我所生活過的杰克遜高地,成為我記憶中的新大陸。

在木心先生的眾多讀者中,我稍有不同,因為,我是唯一一個仍舊生活在紐約,仍舊常常乘坐七號地鐵路過杰克遜高地的“前居民”。七號地鐵穿越皇后區(qū),整段高高的路軌都在露天運行。自從讀了《文學回憶錄》,每當?shù)罔F從東至西駛過杰克遜高地南側地界,特別是經(jīng)過82街和74街車站時,我總會朝北張望,越過鱗次櫛比的公寓樓頂,向著目力難以抵達的二十五大道望去,心里想著木心先生:這個歷盡滄桑的文學使徒,這個給我們留下金貴的禮物的詩人。每次從地鐵上遙望他曾所在的杰克遜高地,我會為那些曾經(jīng)親聆講課的學生、為遠在中國的陌生讀者,向杰克遜高地,默默致敬。

懷想木心,向木心致敬,是我心中的自覺與情感。在讀他的書的日子里,我從難過到平靜,從愉悅到開心,很多夜晚,我都會被他的只言片語照亮,這種神奇的讀書感受,從未有過。

我點擊網(wǎng)上的讀者跟帖,文字之好,表達之豐富,感情之真摯,聚集逾百萬字!在我所知道的閱讀記錄中,可能從未出現(xiàn)過。那么多讀者看了木心的書會哭,夜不能寐;會笑,難以抑制;也會沉默,久久不想說話。在我眾多不同職業(yè)、不同年齡的朋友中,他們從這本書中各自得到各自的所想:文字之美,表述的高超,做人的道理,為友的準繩,心情不好時,得到寬慰,回首不堪回首的往事,有了勇氣……這些你連想都想不到的反饋,都因為木心先生。

那些涉世不深的年輕讀者,他們的留言讓人見到希望。他們在這樣好的歲數(shù)上就能讀到木心的文字,何等有福!我和我輩的讀者朋友,當然也有福,只是來得太遲——當我還是初中生時,學校關門,書籍被焚。在最該讀書的年紀,失學了。父親焦慮萬分,在朝不保夕的年代,有一天傍晚,他要我戴上口罩和大圍巾,跟他出去。我們穿過小街小巷,避開眼目,來到一位老友家借書。老友驚恐地問,怎敢在這種時候出來找書:不想活了嗎?但他還是打開藏書的壁櫥。我至今記得父親蹲在地上埋頭找書的身影,書被塞進大旅行包,臨走,老友問他:你到底要干什么?父親看著我說:

“她正是讀書的年齡,再不讀,就來不及了!”

再不讀,就來不及了——這是一位智慧老人在我少年時代給我的新生活。四十多年后,我知道了木心。讀木心,要放下自己,不要詮釋,僅只領受、感受、享受,就能得到很多很多。要惜?!蝗痪蛠聿患傲耍?/p>

陳丹青得知父親帶我借書的往事,來信中也談到《文學回憶錄》,這樣說:“一個所謂小眾的木心,現(xiàn)在變了,還不是大眾的,但已然成為不可預估的什么,徐徐散發(fā)光芒:這是很長的劇情的開始,是可以讓你父親在沒頂之災前,冒死領著孩子去找書?!?/p>

1994年文學遠征結束的那年,離我們越來越遠了。文學課程的聽課者,早已風流云散。那張木心坐在誰家地板上談笑風生的黑白照片,是他留在杰克遜高地唯一的一張授課照——我見不到木心先生了,但我能夠經(jīng)常眺望曾經(jīng)庇護過這位老人,并孕育了《文學回憶錄》的杰克遜高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