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
消亡,勞兒的跳板
瑪格麗特·杜拉斯的最新小說《勞兒之劫》(Le Ravissement de Lol V. Stein) 可以用兩行字去概括,但這么做毫無意義。人們還可以說它是關(guān)于……或……的書?;蛟S我們也可以就這本書寫出一本小說。當然,這一切,如果我們愿意,就可以將其稱為概括。但我們光看標題就足夠了。此外它也足夠清晰,而且,它將整本書涵蓋在內(nèi),至少涵蓋了事情是怎樣發(fā)生的。它所講述的,是一場劫持(迷狂),僅此而已。
特里斯當·雷諾(Tristan Renaud,以下簡稱TR):“劫”這個詞具有雙重含義。其中包含欣喜或幸福的概念,也有失蹤的意思。應當把“劫”理解為這兩個意思嗎?
MD:是的。這本書應該叫做“劫持 ”。我想用“劫”這個詞來保留其雙重含義。勞兒·瓦·施泰因被劫持了(她為之迷狂)。
TR:舞會之夜?她在那時看到未婚夫麥克·理查遜(Michael Richardson)跟那個女人——安娜-瑪麗·斯特雷特(Anne-Marie Stretter),一起離開了?
MD:是的。她被劫走了,她為之迷狂。她還會繼續(xù)迷狂。
TR:她會結(jié)婚,十年之后重返故土。
MD:這缺席的十年也是她迷狂的一部分。她從一種希望人們喜歡她,希望成為人們喜歡的對象的情感狀態(tài)中徹底解脫了。她變成了現(xiàn)在這樣。她不喜歡自己。她的行為不是一種道德行為,而是一種生理行為。
TR:她的朋友塔佳娜(Tatiana)一直以為她瘋了。
MD:勞兒沒有瘋。她只是行為異常。我想從這個角度看,這可能是個進步。雅里 說過靈魂是一陣抽搐。勞兒只有在面對他人的時候才能看見。她只能通過他人來看。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能說她是真的瘋了。
TR:但對勞兒來說,看才是重要的。
MD:當然,我們可以說她是個通靈者。當她躺在塔佳娜和她情人賓館后面的空地上時,她并不想看到他們。她睡覺。她在他人的陰影里睡覺。她的幸福就在那里。這是一種思想狀態(tài)。她必須用盡一切手段使自己幸福。勞兒·瓦·施泰因的世界是一個合理的世界,它變得合理了。在《琴聲如訴》中,安娜的內(nèi)心騷動更為人所熟知。這是一種消亡,它結(jié)束了我們所處的某種狀態(tài)。于是,這種消亡成了勞兒的跳板。
TR:在我看來,《勞兒之劫》(以下有時簡稱《勞兒》)是一部到達極限的小說。這可能是個錯誤,但人們經(jīng)常這么說,應該承認在《琴聲如訴》之后,我就曾經(jīng)這么想過。
MD:在我的下一部小說中,勞兒還會出現(xiàn)。要知道,我非常希望她能夠代替我寫作。她并不是主角 。
我費了很大力氣去構(gòu)思《琴聲》。但《勞兒》很快就寫完了,是1963年6月到10月之間在特魯維爾寫的。我非常懷疑這本書的價值。在面對自己時,我處于一種懷疑狀態(tài)中。我是在這種情況下寫作的。我完全沒有注意技巧,我想我避免了一切技巧。我不想修改它。那是不可能的。它既是我最想寫的書,同時又是最難寫的。它里面有很多地名,也有同一系列其他書的影子。我怕人們拿《勞兒》與《琴聲》作太多對比。
TR:在我看來這很難。在一開始,可能會相近。但它們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方向。
MD:勞兒不是一個不幸的女人,恰恰相反。她……
TR:意醉神迷。
MD:您喜歡布魯克 的電影 嗎?
TR:不。
MD:我很喜歡。
TR:還有《不稀奇》(Sans merveille),這部電影是米特拉尼 根據(jù)您和熱拉爾·雅爾洛(Gérard Jarlot)所寫的劇本拍攝的。您覺得怎樣?
MD:我同樣很喜歡。米特拉尼承受了1964年的電視導演所能承受的最大風險。我們等待著評論界的迎頭痛擊。如果它被激怒,也是完全正常的。無法想象它竟然接受了這部作品,仿佛那是另外一場戲劇。我們本來是要失敗的。
TR:您還有其他電影計劃嗎?
MD:我們的出版商,格魯夫出版社,請五位歐洲作家,貝克特、尤內(nèi)斯庫、品特 、羅伯-格里耶和我每人寫一部電影劇本。五人中,我覺得,只有我和羅伯-格里耶寫過長劇本。
我們互相道別。圣日耳曼德普雷下了一場大暴雨。雨中,一輛出租車貼心地劫走了我,迷狂的我。
1964年4月30日,特里斯當·雷諾,
《法國文學》(Les Lettres fran?aise)
- Ravissement是個多義詞,有劫持的意思,也有迷狂的意思,中譯本王道乾譯成迷狂,王東亮一開始譯為劫持,后再版的時候改成了劫,用中文“劫”的多義(劫持、劫難)來對應法文的多義?!g注
- 現(xiàn)代出版檔案館在作者檔案中保存了一份手稿,它見證了她給這部小說取名的過程,書名先后分別是:《塞夫勒的高地》(Les Hauteurs de Sèvres)、《阿基坦王子》(Le Prince d'Aquitaine)、《得不到安慰的王子》(Le Prince inconsolé)、《塞夫勒·梅蘭蔻麗》(Sèvres Melancholie)、《伊利斯·賽拉納德》(Iris Serenade)……
- 阿爾弗雷德·雅里(Alfred Jarry,1873—1907),法國小說家、劇作家、記者,代表作品為《愚比王》?!g注
- 在《副領(lǐng)事》中,扮演女“主”角的是安娜-瑪麗·斯特雷特,而不是勞兒·瓦·施泰因,她只是失魂落魄地出現(xiàn)在那里而已。
- 布魯克(Peter Brook,1925— ),英國戲劇、電影導演,被譽為現(xiàn)代戲劇實驗之父、后現(xiàn)代主義戲劇導演的先驅(qū),代表作品為《馬哈/薩德》《摩訶婆羅達》《空的空間》?!g注
- 彼得·布魯克改編的電影(《琴聲如訴》)于1960年5月上映,由讓娜·莫羅(Jeanne Moreau)和讓-保羅·貝爾蒙多(Jean-Paul Belmondo)主演。
- 米特拉尼(Michel Mitrani,1930—1996),法國導演、編劇、演員,代表作品為《盧浮宮的拱頂狹廊》?!g注
- 品特(Harold Pinter,1930—2008),英國劇作家、導演,代表作品為《升降機》《歸于塵土》,2005年獲諾貝爾文學獎?!g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