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初唐卷

滄海月明珠有淚:唐詩,我的浪漫情懷 作者:謝柏 著


疾風(fēng)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唐詩中的唐太宗

唐太宗:名李世民,唐高祖李淵第二子,是唐代的第二個皇帝。在隋末農(nóng)民起義中立下卓著功勛,為唐朝的建立作出過巨大貢獻(xiàn)。后經(jīng)玄武門之變登上帝位,廟號唐太宗。唐太宗在位期間勵精圖治,開創(chuàng)了著名的“貞觀盛世”,為唐朝在政治、經(jīng)濟(jì)、文化方面的全面繁榮奠定了基礎(chǔ)。在詩歌方面,唐太宗的作品主要繼承了六朝的風(fēng)格,是前代詩歌向初唐詩歌轉(zhuǎn)化階段的代表。

賦得殘菊

唐太宗

階蘭凝曙霜,岸菊照晨光。

露濃晞晚笑,風(fēng)勁淺殘香。

細(xì)葉雕輕翠,圓花飛碎黃。

還持今歲色,復(fù)結(jié)后年芳。

【注釋】

①曙:早晨。②晞:晾干。

公元618年,隋代門閥貴族李淵父子借助農(nóng)民起義的力量,滅亡了隋朝,重新統(tǒng)一了中國,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朝代——唐朝誕生了。唐帝國建都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疆域遼闊,南到越南南部和南海,北至貝加爾湖和葉尼塞湖上游,西北到里海,東北到日本海,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多個民族統(tǒng)一在唐王朝強(qiáng)大的政權(quán)之下。唐帝國政治、軍事的強(qiáng)大保證了經(jīng)濟(jì)、文化的空前繁榮。在此背景下,唐詩成為了中國文學(xué)史上最重要的瑰寶之一。

李淵建立了唐朝,成為唐朝的第一個皇帝,史稱唐高祖。九年后,他戰(zhàn)功赫赫的二兒子李世民發(fā)動了玄武門之變,殺死太子,奪得帝位,史稱唐太宗。唐太宗是歷史上著名的明君,為唐朝的強(qiáng)盛和中華民族的發(fā)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xiàn)。唐太宗本人具有很高的文化修養(yǎng),愛好音樂、書法,也喜歡創(chuàng)作詩歌。他手下的大臣也不乏作詩的能手,我們今天講初唐的詩歌,就從唐太宗講起。

令人驚奇的是,像唐太宗這樣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寫出來的詩居然婉約感傷,全無大丈夫之氣,比如上面這首《賦得殘菊》,不知道的人乍一看,誰會想到這是唐太宗的作品呢?唐太宗寫這樣的詩,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愛好,更是受到齊梁以來詩歌傳統(tǒng)審美觀念的影響。勇于開拓進(jìn)取的唐太宗,在詩歌上卻對傳統(tǒng)勢力妥協(xié)了。

唐太宗寫這種柔媚的詩,不要說我們今天的人看來奇怪,就連當(dāng)時的人也看不下去了,唐太宗有一個大臣叫魏徵,是出了名的敢于直諫的忠臣,唐太宗對魏徵也非常器重,有一次,魏徵給唐太宗進(jìn)諫說:

“陛下身為一國之君,統(tǒng)治這樣一個泱泱大國,應(yīng)該寫一些雄壯慷慨的詩鼓舞人心,或者寫一些端莊典雅的詩教化民眾,不要再寫這樣柔媚哀婉的詩了。一國之君寫出這樣的詩是不祥之兆啊,過去的陳后主、隋煬帝都是因為這樣的詩亡國的?!?/p>

以從諫如流著稱的唐太宗這次卻沒有采納魏徵的建議,他笑著對魏徵說:

“寫詩不過是抒發(fā)自己的性情,玩玩罷了,跟治理國家有什么關(guān)系呢?陳后主、隋煬帝亡了國,是他們自己沒治理好國家的緣故,不是詩的緣故?!?/p>

果然,唐太宗終于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詩不是亡國的原因,一個詩風(fēng)婉約的詩人也是能成為偉大的政治家的。

悼魏徵

唐太宗

勁條逢霜摧美質(zhì),

臺星失位夭良臣。

唯當(dāng)掩泣云臺上,

空對余形無復(fù)人。

【注釋】

①良臣:忠良的大臣,指魏徵。②云臺:指凌煙閣。

唐太宗李世民當(dāng)皇帝的時候,只有28歲。他害怕重蹈隋煬帝滅亡的覆轍,問身邊的大臣魏徵,怎樣才能當(dāng)一個英明的皇帝?魏徵回答說:“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碧铺谟X得這話很有道理,就鼓勵君臣直率地向他提意見。

大臣中,數(shù)魏徵的直諫最突出。他經(jīng)常在大臣面前指出唐太宗的過失,并且據(jù)理力爭,他先后上書建議二百多件事情,大都講得很有道理,為唐太宗時期的“貞觀之治”作出了不小貢獻(xiàn)。

不幸,貞觀十七年,魏徵因病去世。唐太宗非常傷心,他對侍臣說:“銅做的鏡子,可以讓人照著整理衣冠;用歷史做的鏡子,可以知道國家的興亡;以人為鏡子,可以認(rèn)識自己的正確和錯誤。如今魏徵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鏡子啊?!币惶?,唐太宗又登上繪有開國功臣畫像的凌煙閣,默默地望著魏徵的遺像,喃喃地吟詠出《悼魏徵》這首詩,表達(dá)對魏徵的懷念之情。

賜蕭瑀

唐太宗

疾風(fēng)知勁草,

板蕩識誠臣。

勇夫安識義,

智者必懷仁。

【注釋】

①蕭瑀:隋朝官員,后歸唐。

②疾風(fēng):猛烈的大風(fēng)。

③板蕩:指社會動蕩不安。

在唐高祖李淵建立唐朝的過程中,李世民能力最強(qiáng),作戰(zhàn)最勇敢,立下的功勞最大,在大臣和人民中間的威信也最高。但是,李世民是李淵的第二個兒子,按照封建的皇位繼承傳統(tǒng),李世民不能繼承皇位,而李世民的大哥李建成才是合法的繼承人。這樣,李淵當(dāng)上皇帝后,李建成被擁立為太子。李世民被封為秦王。

李建成雖然做了太子,卻仍然忌恨二弟李世民的才干,所以勾結(jié)三弟齊王李元吉,在李淵面前,極力誣陷秦王李世民,總希望置李世民于死地。

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淵終于聽信讒言,打算懲處秦王。這時,宰相蕭瑀出面,據(jù)理力勸,才使李淵打消了這個念頭。不久,秦王李世民發(fā)動了“玄武門之變”,帶領(lǐng)部下,殺了太子建成和齊王元吉。李淵獲悉后大驚失色。這時,又是蕭瑀主持正義,建議李淵把國事交給秦王,立秦王為太子。李淵采納了他的意見。兩個月后,唐高祖讓位給秦王,李世民即皇帝位,史稱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蕭瑀仍為宰相,但由于他性情剛直,與房玄齡、魏徵等大臣都合不來。三年后,唐太宗只得讓他改任太子太傅。然而,蕭瑀卻毫無怨言,他輔導(dǎo)太子十分盡職。五年后,太子學(xué)業(yè)大有長進(jìn)。于是,唐太宗召見蕭瑀,封他為“特進(jìn)”(一種榮譽(yù)官位),并親筆書寫了《賜蕭瑀》這首詩送給他。

秦王破陣樂

無名氏

受律辭元首,

相將討叛臣。

咸歌破陣樂,

共賞太平人。

【注釋】

①受律:接受任務(wù)或命令。

②咸歌:高唱凱歌。

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冬天,秦王李世民奉令討伐擁兵割據(jù)的劉武周。他率領(lǐng)軍隊,從龍門渡過黃河,在河?xùn)|諸州(今山西省境內(nèi)),與叛軍交鋒。經(jīng)過半年的艱苦奮戰(zhàn),終于大獲全勝。軍中一位文人為慶祝勝利,寫下了《秦王破陣樂》這首詩。大意是:

秦王帶領(lǐng)我們告辭了元首,一起去討伐叛變的賊臣。我們打破了敵陣,高唱勝利凱歌,共享天下太平。

接著,有人給這首詩譜了曲,在軍營中傳唱開來。

秦王李世民當(dāng)了皇帝后,又親自設(shè)計了一個《破陣樂舞》。由100多名樂工,披銀甲、執(zhí)劍戟,在舞臺上引吭高歌,縱橫劈刺,威武雄壯。后來,這首反映初唐生氣勃勃的《秦王破陣樂》很快傳到了日本、印度等國。直到今天,日本還保存著古代傳抄的《秦王破陣樂》的琵琶曲譜,但在我國卻已經(jīng)失傳了。

進(jìn)太宗詩

徐惠妃

來臨鏡臺,

妝罷暫徘徊。

千金始一笑,

一召能來?

【注釋】

①朝:清晨。②臨:靠近,坐在。③召:詔書。④詎:豈,怎么。

唐太宗時,有一戶姓徐的讀書人家有一個女兒,從小聰明伶俐,七歲就能作詩。后來這個女孩長到十四五歲的時候,出落得更加美麗動人,才華出眾。連唐太宗也聽說了她,于是把她召進(jìn)宮來,封為才人。很快又把她封為“惠妃”。唐太宗本人也非常愛好文藝,因為徐惠妃擅長作詩,所以非常喜歡她。徐惠妃知書達(dá)理,常常婉轉(zhuǎn)地對唐太宗提出規(guī)勸。

一天,唐太宗下詔,要徐惠妃馬上進(jìn)宮伴駕。誰知等了很久,還不見徐惠妃的影子,唐太宗龍顏大怒。這時,徐惠妃慢吞吞地走了進(jìn)來,沒有等皇上開口,就呈上了自己剛寫的一首小詩。唐太宗細(xì)讀徐惠妃的詩,原來她告訴皇上:自己一早就起來梳妝打扮,隨時準(zhǔn)備見陛下??墒谴虬绾昧酥?,卻又徘徊不前了。陛下,你可曾想過,千金才能買得美人的一笑,你怎能下一道詔書就讓人輕易到來呢?原來,當(dāng)時唐太宗初得天下,急需人才,正在頒旨招納各方賢士。徐惠妃借唐太宗召見自己一事,規(guī)勸唐太宗招納人才一定要心誠,不能光下一道詔書了事。唐太宗本來極為信任徐惠妃,見她詩中有話,想起眼下自己正在下詔招賢納士,可各種配套措施還沒有跟上,徐惠妃遲來正是在向自己進(jìn)諫呀!他不由轉(zhuǎn)怒為喜,與徐惠妃一起談?wù)撈鹫袛執(zhí)煜铝疾诺氖?。后來,唐太宗采取各種措施任用賢才,成了我國一代開明君主。

詠烏

李義府

日里飏朝采,

琴中伴夜啼。

上林如許樹,

不借一枝棲。

【注釋】

①烏:鳥名,烏鴉。②日里飏朝采:朝陽呈現(xiàn)耀眼的光彩。

③上林:苑名,為皇家苑圃。④棲:鳥類歇息。

李義府八歲的時候,被人評為神童推薦給唐太宗。唐太宗見他聰明伶俐,就把他留在宮中,讓他學(xué)習(xí)深造。

一天,唐太宗帶著李義府到上林苑去打獵。這里是皇家公園,林木遮天,百鳥群飛。不一會兒,李義府就拿著一只獵獲的烏鴉,氣喘吁吁地跑到唐太宗面前。唐太宗見了笑著說:“打一只鳥兒算什么,你還得以烏鴉為題寫一首詩呀!”

李義府一聽,望著手中正在掙扎的烏鴉,隨口吟出了上面的《詠烏》。意思是說,你就是神話里太陽中的三足鳥吧,早晨,你光芒四射,燒紅了半邊天空。夜里,你隨著琴聲啼叫。這上林苑中有許多高大的樹木,可就是不能借一根樹枝讓你停歇呀!

這首詩打動了唐太宗,他撫摸著李義府的頭說:“借,借,我還要借一棵大樹給它停歇哩!”說完,隨手將烏鴉放了。

千里送鵝毛

緬伯高

天鵝貢唐朝,山高路又遠(yuǎn)。

陜西境失寶,倒地哭號專。

上覆唐天子,請饒緬伯高。

禮輕情意重,千里送鵝毛。

唐代貞觀年間。

一次,回紇王派緬伯高到唐朝京城長安,給唐太宗進(jìn)貢一只稀有的大天鵝。時值盛夏,緬伯高怕把天鵝熱死,經(jīng)常在有水的地方停下來,給它洗澡降溫。

這天,緬伯高走到陜西境內(nèi)的一個小湖旁,他照例給天鵝洗澡。不料,他一松手,天鵝突然展翅飛走,只留下一片鵝毛。

緬伯高痛哭一場,只好硬著頭皮把這片鵝毛送進(jìn)長安,并附詩一首獻(xiàn)給唐太宗。

詩中寫道:我們把天鵝進(jìn)貢給唐朝,這一道山高路遠(yuǎn)。沒想到走到陜西境內(nèi),竟把這寶貝給丟了,急得我倒在地上大哭。只好上奏唐朝天子,求您饒了我緬伯高吧。我走了一千里,給您送來一片鵝毛,禮是輕了點,可這份情意重啊。

唐太宗見了鵝毛和詩,十分高興地說:“好一個禮輕情意重,千里送鵝毛?。 彼坏珱]有責(zé)備使者,反而重重地給予獎賞,把這片珍貴的鵝毛收藏起來。

唐太宗詩騙《蘭亭集序》

唐太宗喜歡王羲之的書法,下旨重金購買王羲之的書法真跡,結(jié)果得到了不少王羲之的墨寶,可是,傳說中最精彩的《蘭亭集序》卻沒有購得。

經(jīng)過多方打聽,唐太宗知道王羲之本人對《蘭亭集序》也極為珍視,將其作為傳家寶已傳到他的第七代孫僧人智永手里。智永圓寂后,把《蘭亭集序》交給了弟子辯才保存。

為了這件事,唐太宗三次把辯才召到長安,出重賞要他把《蘭亭集序》貢獻(xiàn)出來。辯才一直推說在戰(zhàn)亂中早已丟失了。唐太宗無奈,只好讓辯才回到他做住持的越州(今紹興)永欽寺。一天,永欽寺中來了位窮書生,他沿著廟里的長廊觀看壁畫。

辯才見這書生觀畫已到了入神的地步,便上前問道:“先生是哪里人?到此干什么?”

書生說:“我乃一介落魄書生,從長安帶了些蠶種來此地賣,順便到寺里來看看?!?/p>

辯才見這位書生雖衣衫破舊,但話語謙和,舉手投足均氣質(zhì)不凡,加上交談得十分投機(jī),就請他到禪房里入坐論道。兩人一起談?wù)撛娢臍v史,又一同下棋彈琴。辯才遇到知音,心里很高興,就留書生在寺院住下。

過了些時日,辯才自釀的酒開缸了,他請書生來品嘗。酒酣時,兩人高興,便分韻賦詩。辯才摸了一個“來”字韻,吟道:

初釀一缸開,新知萬里來。披云同落寂,步月共徘徊。夜久孤琴思,風(fēng)長旋雁哀。非君有秘術(shù),誰照不燃灰?

書生聽辯才把他自己比喻為疾風(fēng)中飛過的悲鳴的大雁,感到慰藉。他摸到一個“招”字韻,也吟詩道:

邂逅款良宵,殷勤荷勝招。彌天俄若舊,初地豈成遙。酒蟻傾還泛,心猿躁似調(diào)。誰憐失群雁,長苦業(yè)風(fēng)飄。

辯才聽到書生表明心跡,說兩人雖天各一方,但很快成了舊交老友。像酒中渣滓倒掉又從杯中浮起,他那不安定的心像是平靜下來了。他也是離群的孤雁,常常遭受著疾風(fēng)的吹打。

通過詠詩表心跡,兩人的心靈完全溝通了。辯才欣喜異常,相見恨晚。臨到分別時,辯才要書生以后經(jīng)常來。

從此,書生常到寺里來,同辯才飲酒作樂,談?wù)撛娢摹S幸淮?,談起了書法,書生說:“我學(xué)過二王的仙跡,隨身帶了幾幅他們的墨跡?!?/p>

辯才說:“快取出來,讓我欣賞一下。”

書生解囊,取出了幾幅二王的墨寶。

辯才仔細(xì)看過,說:“這雖是真墨跡,可不是他寫得最好的!”

書生說:“我知道《蘭亭集序》堪稱神品,但我今生怕是無緣得見了。”接著,他長吁短嘆。

辯才說:“我這里有《蘭亭集序》,可一飽眼福?!?/p>

書生笑了笑,說:“經(jīng)過這么多年的戰(zhàn)亂,《蘭亭集序》的真跡早已失落。你是在安慰我吧!即便有,也是贗品?!?/p>

“不。”辯才加重語氣說,“我?guī)煾改硕醯沼H后人,這傳家寶是他臨終時親手交給我的。明天,你沐浴焚香前來一觀?!?/p>

第二天,書生沐浴而來。辯才從一個密封的匣子內(nèi)取出了珍貴的《蘭亭集序》。

書生看了看,故意挑毛病說是假的,辯才為此還爭論了一番。他見說服不了書生,就讓書生把《蘭亭集序》和二王其他的墨跡仔細(xì)對照。

不久,辯才有事出門,書生一個人潛入他的書房中,把《蘭亭集序》拿走了。他到了越州衙門,立即把辯才召來說明此事,并從懷里掏出圣旨當(dāng)即開讀。

辯才聽后才知道,這個書生是御史蕭翼裝扮的,奉唐太宗的旨意來計取《蘭亭集序》。

辯才想到蕭翼表明心跡詠詩目的在于騙帖,追悔莫及,無奈圣上旨意無可違抗。

唐太宗得到了《蘭亭集序》,特別高興,重賞了蕭翼和辯才和尚。

花須連夜發(fā),莫待曉風(fēng)吹

唐詩中的武則天

武則天(公元624年—705年):名武曌,又稱武后,唐并州文水人,自幼多智謀,通文史。十四歲為太宗才人,后為高宗妃,永徽六年(655年)立為皇后。高宗死,先后為中宗、睿宗皇太后,垂簾聽政。天授元年(690年)稱帝,改唐為周,在位二十余年。在位期間重視發(fā)展生產(chǎn)、選拔人才、大興佛教,為唐代經(jīng)濟(jì)、文化發(fā)展作出了貢獻(xiàn)?!度莆摹反嫖木攀牌度圃姟反嬖娝氖?。

游上苑詩

武則天

明朝游上苑,

火急報春知。

花須連夜發(fā),

莫待曉風(fēng)吹。

【注釋】

①上苑:舊時皇帝的后花園。

武則天本來是唐太宗的才人,卻在唐太宗病重期間偷偷與當(dāng)時的太子李治相愛。唐太宗死后,李治即位,成為唐高宗,武則天又做了唐高宗的皇后。唐高宗為人懦弱無能,而武則天頗有才干,逐漸掌握了朝中大權(quán),她繼續(xù)推行唐太宗的政策,讓唐代社會有了進(jìn)一步的發(fā)展。唐高宗死后,武則天先是做太后,垂簾聽政,后來干脆廢掉兒子,自己做了皇帝。這時,她12

已經(jīng)六十多歲了。一方面,武則天是個堅強(qiáng)、有魄力的帝王,另一方面,這時的她也顯示出固執(zhí)、專橫的一面。

傳說,在一個冬天的晚上,武則天喝醉了酒,突然想看花。冬天的花園怎么會有花呢?于是,武則天不高興了,提筆寫下了上面的四句詩,大意是:明天早上我要到御花園來游玩,趕快把我的命令告訴春神,那些花今晚都要連夜為我開放,不許等到早晨的風(fēng)吹來。這首詩命令花在冬天開放,供自己觀賞。充滿了帝王的專橫之氣。寫完詩,武則天就回到了寢宮。

第二天,武則天來到御花園,果然看到一片百花盛開的景象,看來帝王的權(quán)威果然厲害,竟嚇得花朵們顧不得冬天的寒冷,競相開放了。武則天滿足地觀賞著花朵,突然,她發(fā)現(xiàn)有一種花沒有開,那就是牡丹。原來,牡丹是花中之王,生性高傲,怎么能隨便服從人間帝王的指令呢?

武則天看了大怒,吩咐把長安的一切牡丹都拔掉,把牡丹趕出長安,貶到洛陽。從此,長安就沒有牡丹了,而洛陽卻成為了著名的牡丹之都。

黃臺瓜辭

李賢

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尚自可,摘絕抱蔓歸。

【注釋】

①離離:很多。②?。荷佟"郾喊烟偾o連根拔起來。

唐高宗最初立李忠為太子,李忠的母親是后宮的一個普通妃子,無權(quán)無勢。所以,等到武則天生下長子李弘、做了皇后以后,便唆使唐高宗廢了李忠,另立李弘為太子。

李弘雖是武后親生的兒子,對武后卻并不言聽計從。狠心的武則天便用毒酒將他殺死了,接著又立她的二兒子李賢為太子。

李賢很有才干,經(jīng)常幫助父親處理政務(wù),深得唐高宗李治的喜愛,也得到了文武大臣們的愛戴。他學(xué)問淵博,曾注釋《后漢書》,被人們稱為章懷太子,聲望很高。武則天一心想獨攬大權(quán),又開始忌恨李賢了。

李賢看到自己的兄長李忠、李弘的下場,預(yù)感自己不會有好結(jié)果。于是,就寫了上面這首《黃臺瓜辭》。

在這首詩里,李賢把自己兄弟幾個比喻為黃臺瓜,摘了一個,可能會使別的瓜長得好些;再摘一個,瓜就稀少了;摘了三個,也還有別的瓜;要是把黃臺瓜全摘光,種瓜人最后只能獲得瓜秧子了。他想以這首詩來規(guī)勸母后,希望她能念骨肉之情,不要接二連三地迫害自己的兒子。

寫好后,李賢又給這首詩譜上曲子,讓樂工在宮中演唱,盼望母后聽到后能有所感悟。其實,靠這樣的詩歌是不可能打動武則天的心的。后來,武則天終于向李賢下了毒手。她先是令人揭露李賢隱私,然后趁機(jī)下詔,查抄東宮,廢李賢為庶人。四年后,她又派人到巴中逼李賢自殺。公元683年,唐高宗死后,武則天相繼立自己的第三子李哲和第四子李旦為皇帝。到公元690年,她終于改唐為周,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三陽宮侍宴應(yīng)制得幽字

宋之問

離宮秘苑勝瀛洲,別有仙人洞壑幽。

巖邊樹色含風(fēng)冷,石上泉聲帶雨秋。

鳥向歌筵來度曲,云依帳殿結(jié)為樓。

微臣昔忝方明御,今日還陪八駿游。

【注釋】

①離宮秘苑:皇城外的宮殿和花園。②帶:好似,仿佛。

③度曲:唱歌。④云依:彩云繚繞。

武則天是個文學(xué)愛好者,閑暇時經(jīng)常帶領(lǐng)群臣出宮游宴,飲酒賦詩。一天,秋高氣爽,武則天又把大家?guī)У铰尻桚堥T去游覽龍門石窟。武則天興致很高,休息時,她要大家即景賦詩一首,并說誰作得最好,就賞賜錦袍一件。隨行的官員紛紛構(gòu)思賦詩。不一會兒,左史東方虬先作好了,就興致勃勃地呈給武則天御覽。武則天看后覺得不錯,就讓內(nèi)侍取來一件錦袍,14

賞給東方虬。東方虬剛把錦袍披到身上,宋之問也把寫好的詩呈給了武則天。武則天看一句,贊一句,竟高聲朗讀起來。讀完后,她急忙對內(nèi)侍說:“快把那件錦袍拿回來!”內(nèi)侍慌忙從東方虬身上取下錦袍。武則天笑著對大家說:“考功員外郎宋之問的詩遠(yuǎn)遠(yuǎn)超過東方虬,作得最好,這錦袍改賜給他!”這就是流傳千古的“奪錦袍”典故。

宋之問很受武則天的賞識,這大概跟他的文學(xué)才華有很大關(guān)系。他還有一首《過函谷關(guān)》:

過函谷關(guān)

宋之問

二百四十載,海內(nèi)何紛紛。

六國兵同合,七雄勢未分。

從成拒秦帝,策決問蘇君。

雞鳴將狗盜,論德不論勛。

【注釋】

①紛紛:指戰(zhàn)火不斷。②同合:聯(lián)合對付秦國。

③拒:抵御。④蘇君:指蘇秦。⑤勛:功勞。

這首詩引用了史書上的典故,講的是孟嘗君的故事:

戰(zhàn)國時代,齊國的宰相孟嘗君田文非常賢明,門下養(yǎng)了具有各種本領(lǐng)和技能的門客三千人。

一年,秦國的昭襄王把孟嘗君請到秦國,想讓他為秦國出力。孟嘗君帶了一千多門客進(jìn)入秦都咸陽,還送給秦王一件白狐裘。這件皮衣十分珍貴,秦王在愛妃燕姬面前炫耀一番后,令人收藏起來。

后來,秦王不但沒有用孟嘗君,還聽信讒言把孟嘗君關(guān)了起來,準(zhǔn)備把他殺掉。孟嘗君的手下人知道后,有人扮成狗的模樣,到庫房偷得白狐裘,轉(zhuǎn)送給燕姬。她出面說服秦王,放了孟嘗君。孟嘗君逃出虎口,半夜跑到函谷關(guān)前。不料關(guān)門緊閉,須待天亮?xí)r才得出關(guān)。為防秦王反悔來追,孟嘗君的手下人又學(xué)雞叫,引得關(guān)上的雄雞齊鳴。守關(guān)人以為天要亮了,就開關(guān)將孟嘗君一行放走了。這就是孟嘗君借助門客中的雞鳴狗盜之徒的幫助,逃出秦國的故事。

送別詩

九歲女童

別路云初起,

離亭葉正飛。

吁嗟人異雁,

不得一行歸。

唐朝時,作詩的風(fēng)氣很盛,不光男人們作詩,就連當(dāng)時不能上學(xué)讀書的婦女,也會在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下學(xué)會作詩。武則天自己也是女人,也喜歡詩,所以她在掌權(quán)期間,也非常注重表彰有詩才的女子。

相傳,當(dāng)時宣化府附近有一對姐妹,姐姐十三歲,妹妹九歲。姐妹倆聰明過人,有機(jī)變之才,擅作詩聯(lián)對。消息傳到武后的耳朵里,她不相信這是真的,要當(dāng)面見識一下,便傳下圣旨,命宣化府尹火速把那姐妹倆送到京都。

金鑾殿上,小姐妹倆對武后提出的各種問題對答如流,武后十分驚奇,便出了一副對聯(lián)要她們對。聯(lián)云:

河里荷花,和尚掐去何人戴?

滿朝文武大臣聽了這新奇別致的對聯(lián),都搖頭吐舌,想到那聯(lián)中“河、荷、和、何”四個諧音字筑起了難以逾越的陡坡,都替那小姐妹擔(dān)心。沒想到那九歲的女孩斜瞟了一旁為武后彈琴的美女一眼,開口對道:

情凝琴弦,清音彈給青娥聽。

武后聽了,面露喜色。

兩旁文武大臣暗暗稱絕。

接著,武后又把臉轉(zhuǎn)向那個十三歲的女孩,和顏悅色地問:“朕還有副絕對,你能不能像你小妹那樣對出下聯(lián)呢?”

十三歲的女孩給武后施了一禮,說:“小女愿聽我皇玉音!”

武后笑了笑,吟出上聯(lián):

冰凍兵車兵砸冰,冰碎兵車動。

這聯(lián)中“冰、兵”相間,“凍、動”諧音,十二個字一氣呵成,珠聯(lián)璧合,天衣無縫,確又是一副“絕對”。兩旁大臣們都不禁為姐姐捏了一把汗,目光都集中到了那十三歲的女孩臉上。只見那女孩歪著頭,咬著中指,黑眼珠一轉(zhuǎn),朗朗地對道:

龍臥隆中龍未隆,隆學(xué)龍待時。

眾大臣聽了,齊聲夸贊:“諸葛武侯高臥隆中,以‘淡泊’自居,不想其中的隱情卻被眼前這個小女孩給一語道破了!”

武后也十分高興,傳旨擺酒設(shè)宴,款待這對小姐妹。席間,她拉著那個九歲女孩的手說:“朕愛你才思敏捷,又知禮節(jié),打算把你留在身邊,你愿意嗎?”

那九歲的女孩聽了,臉上露出悲傷的神色,低頭不語。

武后又說:“好,就這么定了!你即席創(chuàng)作一首離別詩,送給你姐姐吧!”

九歲的小女孩站起身來,離席吟出了上面的這首詩,詩的大意是:在告別的路上,白云剛剛被風(fēng)吹起。在分手的亭子旁,紛紛落葉正在飛舞??蓢@人還不如那遠(yuǎn)去的大雁啊,不能像它們那樣一起飛走。

她吟罷,眼淚奪眶而出。

滿朝文武大臣見狀,都放下手中的杯箸,嗟嘆起來。

武后見了,長長地嘆了一口氣,說:“同來同歸,二女之愿也!看來真是‘欲去不可留’??!”

小姐妹倆聽了,忙跪下乞請武后準(zhǔn)許她們同歸故鄉(xiāng),重返父母膝下。武后見狀,又感嘆一番,彎腰拉起兩個女孩,打發(fā)人把她們送回家中。

毀容詩

寶珠

昔游宮里燒蘭麝,

今入禪林燎面皮。

四序流行亦如此,

不知誰是個中移。

【注釋】

①蘭麝:香料。古代宮中經(jīng)常讓宮女焚燒香料來凈化空氣。

②四序:四季,比喻反復(fù)無常的人世。

在伺候武則天的眾多宮女中,有一位名叫寶珠的宮女特別出眾。武則天見她才貌雙全,有意將她嫁給皇太子做妃子。可是,武則天死后,武氏家族成為階下囚,寶珠的美夢也跟著成為泡影。她深深體會到人世的無常,決心出家當(dāng)尼姑。

但是,她的家人不僅不同意,而且強(qiáng)迫她與人結(jié)婚。

結(jié)婚后,寶珠仍念念不忘出家。夫家答應(yīng)她生下孩子后即可去當(dāng)尼姑。

寶珠勉強(qiáng)同意了。三年后她為夫家生了個兒子,她的夫家再也不能阻攔她出家了。

她踏上了修行的路程。

寶珠首先來到寶月庵,老尼姑見她貌若天仙,怕成為惹禍的根苗,決意不收她為徒。

接著,寶珠又來到普凈庵,老尼姑不但以同樣的理由回絕了她,而且說她的美貌會給佛祖帶來災(zāi)禍。

寶珠出家接二連三碰壁后,便用一塊燒紅的熱鐵灼燒自己的面孔。

普凈庵的老尼姑見她毀容立志修行,便收她為徒。

為了記述這次毀容,寶珠在一面小鏡的后面寫下了上面這首《毀容詩》。詩的大意是:過去我在宮里焚燒香料,想不到如今卻在佛門燒毀自己的面容。大概人間的事都是這么反復(fù)無常吧,卻不知這中間是誰在指使呢?

寶珠在即將圓寂時,又寫了如下的一首詩:

六十六年秋已久,漂然月色向人明。

莫言那里工夫事,耳熟松杉風(fēng)外聲!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唐詩中的王勃

王勃(公元649年—676年):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字子安,為學(xué)者王通之孫,王績侄孫。少年入仕,才高任性,因罪革職,南下省父時落海受驚而死。王勃為“初唐四杰”之首,他反對綺靡文風(fēng),提倡表現(xiàn)濃郁的感情與盛大的氣勢,為初唐詩歌風(fēng)格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貢獻(xiàn)。王勃有《王子安集》,作品以《滕王閣序》最為著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fēng)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注釋】

①少府:縣尉的通稱。之任:赴任。②城闕:指長安的城郭宮闕。

③三秦:指關(guān)中地區(qū)。④五津:岷江上的五大渡口。

⑤宦游:離鄉(xiāng)在外做官的人。

唐朝初年,有四位很有才華的詩人,他們是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被人們稱為“王楊盧駱”四杰。盧照鄰成名比王勃早,影響較大,但在四人中被排在第三位。處于“盧前王后”的楊炯有點不服氣。有一次,他對朋友說:“我對排在盧照鄰之前感到慚愧,但對排在王勃后面感到羞恥?!睍r隔不久,王勃不幸在探父途中溺水受驚而死,楊炯在收集整理王勃的全部詩文后,改變了自己的看法。他在為王勃文集寫的序中公開聲明,王勃的名字排在自己的前面是當(dāng)之無愧的,自己確實不如王勃。后來,人們就把“盧前王后”作為一個典故,用來指前后名次或指同為詩文之友。在這里,我們先講名列“四杰”之首的王勃的故事。

王勃出身于當(dāng)時顯赫的王氏家族,其叔祖父是著名的詩人、名士王績。王勃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七歲時就寫出《指瑕》,指出大學(xué)問家顏師古在注解《漢書》時的錯誤。他從小詩文就寫得很好,被譽(yù)為“神童”。十四歲時,王勃就中了進(jìn)士。到二十歲左右成人后,他開始做官,成了章懷太子李賢的幕僚。一次,在游戲中,王勃替李賢寫了《檄英王斗雞文》,唐高宗知道后很不高興,認(rèn)為王勃是在挑撥皇子們之間的關(guān)系,因而將他貶出了長安。

就在王勃即將離開長安城時,他的一位姓杜的朋友正好要到蜀州(今四川省崇慶縣)做縣尉(少府),王勃就在長安城頭為他送行。兩人站在城頭,遙望杜少府即將上任的地方,感慨萬端。眼前八百里秦川大地圍護(hù)著高高的城樓,透過迷蒙的風(fēng)煙,已經(jīng)無法看清岷江上的五個渡口。杜少府不由嘆了口氣說:“這一去,不知何時何日才能再見面啦!”王勃一聽,覺得情緒不對,趕忙說道:“不,只要四海之內(nèi)有著知心的朋友,遠(yuǎn)隔天涯海角也像親熱的近鄰呀!”這句話深深打動了杜少府的心,他連連點頭說:“是啊,是?。∥覀兌荚跒閳笮叶甲甙?!”王勃拉住杜少府的手,再三叮囑他要注意保重身體。正是在這樣的情景下,王勃吟誦出了上面這首千古名詩。

滕王閣

王勃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注釋】

①滕王閣:唐高祖李淵之二十二子滕王李元嬰所建,在今江西新建縣西章江門上。

②渚:水邊。③畫棟:飾有彩畫的棟梁。

④物換星移:事物隨日月更迭。⑤帝子:指滕王李元嬰。

滕王閣位于江西南昌的贛江邊上,早先是由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嬰修建的,后經(jīng)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閻伯嶼修繕,珠簾畫棟,牽云帶雨,顯得更加華麗壯觀。這一天,閻都督新修的滕王閣竣工,閻都督在滕王閣內(nèi)宴請?zhí)煜买}客,為滕王閣寫詩作序。

酒過三巡,閻都督說:“滕王閣乃滕王所建。故人已辭,樓閣空在,今盛世太平,愿借詩壇風(fēng)雅,為滕王閣增輝,望諸位不惜墨寶,留此存念?!?/p>

閻都督話一說完,他的女婿連忙站起來說:“晚輩不才,愿先獻(xiàn)丑?!闭f罷,將事先與閻都督議好的文章一揮而就。

眾人看罷,有趨炎附勢的人,拍手贊絕。

大家明白閻都督舉辦此次盛會名義上是結(jié)識天下才子,實際上是想把自己的女婿捧出來。自然誰也不好再接著寫了。

這時,席間有一位年輕人站起身來,環(huán)顧左右,對大家說:“承蒙各位前輩謙讓,晚生也來獻(xiàn)丑?!闭f罷走向案臺,略思片刻后,揮筆寫下一篇文辭華美的《滕王閣序》。

這個年輕人不是別人,就是名列“初唐四杰”之首的才子王勃。王勃因斗雞事件被唐高宗貶出長安后,無心做官,四處游蕩。那這次他怎么到滕王閣來了呢?原來,王勃的父親也因斗雞事件受到了牽連,被貶到交趾(今越南)做縣令,王勃本來是去探親的,也并不路過此地。傳說,正當(dāng)他坐著船沿江南行時,一天晚上,他夢見一個白胡子老頭跟他說:“閻都督在洪州重修了滕王閣,缺一篇序,你明天得去寫?!蓖醪獑枺骸斑@里離洪州那么遠(yuǎn),明天怎么到得了呢?”老頭說:“不要緊,我借你一陣風(fēng),把你一夜之間送到洪州。”王勃睜開眼睛,天亮了,四下一看,果然到了洪州滕王閣下。于是,他這次胸有成竹,寫出了不朽的名篇《滕王閣序》。

王勃的《滕王閣序》寫好了,大家看后拍手叫好。

閻都督在王勃寫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也連稱絕唱,感嘆地說:“有這兩句,他就可以不朽了?!?/p>

誰知,閻都督的女婿不服氣,拿過王勃寫的《滕王閣序》瀏覽一遍后說:“這篇序出自前人筆下,只不過王勃默寫一遍罷了。要是大家不信,我可以當(dāng)場背給大家聽?!庇谑?,他一字不漏地給背了出來。

這下子,整個滕王閣內(nèi)炸了鍋:有的人想,怎不見前人有這篇《滕王閣序》呢?有的人想,好個王勃,竟敢當(dāng)眾戲弄我輩?

只見王勃不慌不忙地來到閻都督的女婿跟前,正色地說:“看來先生有過目不忘之才,令王某佩服;不過,你說這篇序為前人所作,那么,請問出自何人筆下呢?后面還有什么內(nèi)容?”

這一番提問使都督女婿無言以對。

王勃再向大家說:“這篇序就是我當(dāng)場作的,不過未完,還有一首詩?!庇谑怯謱懙溃?/p>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口自流。

王勃將這個空了一個字的序文呈了上去就馬上走了。

在座的人看到這里,有人猜空字是“水”字,有人猜是“獨”字,閻都督都覺得不對,派人去追王勃,請他補(bǔ)上。

來人追到驛館,王勃的書童對來人說:“我家主人吩咐了,一字值千金,不能再隨便寫了?!?/p>

來人把話傳回去,閻都督說聲“人才難得”,包好千兩銀子,親自率領(lǐng)文人學(xué)士到驛館來見王勃。

王勃接過銀子,故作驚訝地問:“我不是把字都寫全了嗎?”

大家莫名其妙,都說:“那里是個空字呀!”

王勃說:“對呀!是空字,檻外長江空自流嘛!”

大家聽了都連聲稱贊:“絕妙!奇才!”

寫完《滕王閣序》,王勃繼續(xù)南行。不幸的是,在他到達(dá)南海,即將見到父親時,他坐的船突然遇到了海上的風(fēng)浪,船翻了,王勃掉進(jìn)了水里。雖然他被人救起,但卻受了驚嚇,不久就生病死了,年僅二十七歲。

傳說,王勃死后就被埋在附近的沙灘上。在墳?zāi)怪?,他的靈魂還在念念不忘地吟誦《滕王閣序》中的得意之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边@大概只是人民群眾對這位少年天才的一種思念罷了。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唐詩中的駱賓王

駱賓王(約638年—?):唐婺州義烏(今屬浙江)人。初為道王府屬吏,官武功、長安主簿,入為侍御史,后貶臨海丞。隨徐敬業(yè)在揚州反武則天,代作《討武曌檄》,一時傳誦。武則天見之,有“宰相安得失此人”之嘆。他兵敗后被殺,或云投江死,或云落發(fā)為僧。為“初唐四杰”之一,長于七言歌行,又善駢文,風(fēng)骨凝練。有《駱臨海集》。

詠鵝駱賓王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注釋】

①曲項:彎曲的脖頸。②向天歌:對著天空鳴叫。

③綠水:河水。④撥:分開。

駱賓王從小聰穎,七歲時就能寫詩作文。有一天,家中來了一位客人??腿艘婑樫e王家門前的池塘里有一群白鵝,有意想試試駱賓王的天賦,就指著鵝說:“你能以鵝為題,創(chuàng)作一首《詠鵝》詩嗎?”

駱賓王點點頭,跑到池塘邊。水面上悠游自在的白鵝,雪白的羽毛,長長的脖子,不時用紅紅的鵝掌撥動著清亮的水波。突然,一只白鵝伸長脖子,響亮地叫了一聲“哦——”,其他的鵝就都一齊對天鳴叫。

駱賓王看著此情此景,拾起腳邊的一根樹枝就在沙地上寫了起來:“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客人不禁拍手叫絕:“好一幅形象、生動的白鵝戲水圖呀!”從此,駱賓王“神童”的美名便家喻戶曉了。

于易水送人

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

壯士發(fā)沖冠。

昔時人已沒,

今日水猶寒

【注釋】

①易水:在今河北省易縣境內(nèi)。②燕丹:燕太子丹。

③猶寒:還是那樣寒冷,指荊軻那種不畏強(qiáng)暴的勇氣,千載猶存。

【簡析】

戰(zhàn)國末年,在易水之濱,曾經(jīng)發(fā)生了一起感天地、泣鬼神的悲壯事件。當(dāng)時,強(qiáng)秦即將吞并六國。弱小的燕國不愿坐以待斃,以燕太子丹為首的幾個人決定刺殺秦始皇而拯救自己行將滅亡的祖國。按照擬訂的計劃,由荊軻攜帶樊于期自愿割下的首級和地圖,向秦王獻(xiàn)禮,以騙取他的信任,然后趁機(jī)刺殺他。

臨行的那天,燕太子丹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由于這次行動極端危險,幾乎沒有生還的可能,所以,來人都是穿著素白的喪服。大家一邊喝著餞行酒,一邊想著沉重的心事。忽然,荊軻站起身高聲唱道:“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歌聲時而雄壯有力,使人個個怒發(fā)沖冠;時而悲愴哀沉,令聽者潸然淚下。歌聲一停,荊軻就拉著隨從跳上馬車飛馳而去。

荊軻的這次行動沒有成功,但易水之濱的這場壯舉卻為無數(shù)后人贊嘆不已。時隔近千年,駱賓王又在易水之濱給朋友送行。這時候,武則天獨攬大權(quán),打擊李氏皇族,扶植自己的武氏家族,任用親信,對官吏進(jìn)行嚴(yán)酷的統(tǒng)治,激起了廣大讀書人的不滿。以駱賓王為首的一群在政治上不得志的熱血青年,正在準(zhǔn)備發(fā)動一次反對武則天的起義。

撫今思昔,駱賓王心緒難平,乖舛的時運,不斷的打擊,使他空有沖天的豪氣,而無登云的階梯。他覺得,與荊軻相比,自己的遭遇太不如意,太令人激憤了!

此詩題為《送人》,但并沒有敘述離別的情景,實為抒懷詠志之作。

靈隱寺

宋之問

鷲嶺郁岧,龍宮鎖寂寥。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

捫蘿登塔遠(yuǎn),刳木取泉遙。

霜薄花更發(fā),冰輕葉未凋。

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

待入天臺路,看余度石橋。

武則天稱帝后,任用酷吏,殘暴好殺。大將徐敬業(yè)在揚州起兵反武,當(dāng)時號稱“文壇四杰”之一的駱賓王充當(dāng)幕僚,并起草了有名的《討武曌檄》。

武則天看了檄文,雖非常氣憤,但卻很佩服駱賓王的文才,感嘆道:“像這樣有才能的人沒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過錯啊!”

不久,徐敬業(yè)的軍隊被武則天擊敗了,徐敬業(yè)被部下殺死。駱賓王逃走了,一直下落不明。

后來,上面提到的寵臣宋之問得罪了武則天,被貶官到會稽,中途游覽靈隱寺時,見此地建筑宏偉,環(huán)境清幽,風(fēng)景秀麗,不禁詩興大發(fā),低聲吟道:

鷲嶺郁岧,龍宮鎖寂寥。

他出這兩句后,怎么也想不出下句了。

“施主,深夜不眠,看樣子心事重重,究竟為了什么?”一位老態(tài)龍鐘的和尚,近前親切地詢問道。

“正在冥思苦想接續(xù)不上的詩句?!彼沃畣柎鸬溃S后他把前兩句詩告訴了老和尚。

老和尚稍一沉思,道:“何不續(xù)下——‘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宋之問聽后,茅塞頓開,當(dāng)即拜謝道:“晚生拋磚引玉,老方丈的詩造詣?wù)嫔畎?!?/p>

“狗尾續(xù)貂而已?!崩虾蜕姓f完,蹣跚而去。

宋之問受到啟示,當(dāng)即吟成了《靈隱寺》這首五言詩。

第二天,宋之問又把這首《靈隱寺》讀了一遍,覺得老和尚吟的兩句實在精彩,給整首詩增添了亮色。他連連點頭稱贊:“此乃藏龍臥虎之地,這位老和尚竟是難得的詩家!”

宋之問要拜那位老和尚為師。當(dāng)他去尋找老和尚時,僧人告訴他老和尚已經(jīng)四海云游去了。

“他到底是什么人?”宋之問問。

僧人答:“就是寫出名詩《在獄詠蟬》的駱賓王?!?/p>

宋之問聽后,惋惜得連連搖頭。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唐詩中的陳子昂

陳子昂(公元661年—702年):唐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縣西北)人,字伯玉。少年使氣任俠,后發(fā)憤苦讀,中進(jìn)士。上《大周革命頌》,為武則天賞識,授麟臺正字,遷右拾遺,上書言事,不畏權(quán)貴。他曾反對襲擊蜀地西邊羌人,反映蜀民疾苦,后隨建安王武攸宜討契丹,后解職回鄉(xiāng),被誣下獄,憂憤而卒。在詩歌藝術(shù)上,陳子昂標(biāo)舉漢魏風(fēng)骨,反對齊梁以來綺麗文風(fēng),詩風(fēng)剛勁質(zhì)樸。

登幽州臺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

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注釋】

①幽州臺:即薊北樓。又稱薊丘、燕臺,故址在今北京市大興縣。

②悠悠:長遠(yuǎn)無盡之狀。③愴然:悲傷的樣子。

公元696年,東北的契丹族叛亂,連續(xù)攻陷冀州、幽州和營州。陳子昂作為同州刺史建安王武攸宜的參謀,隨軍北伐。

武攸宜不懂軍事,又不采納陳子昂的意見,連遭失敗。陳子昂憂心如焚。一天,他向武攸宜請求率一萬兵馬為前部,抗擊敵人。武攸宜不但不聽,還把他訓(xùn)斥了一頓。過了幾天,陳子昂又一次獻(xiàn)計阻擊敵人,武攸宜更是大發(fā)雷霆,把他從參謀降為軍曹,不讓他過問軍機(jī)大事。

陳子昂見自己空懷報國之心,卻無用武之地,滿腔憂憤,一籌莫展。這天,他來到幽州臺上,想起戰(zhàn)國時期燕昭王重用上將軍樂毅,在這里大破齊軍、洗雪國恥的故事,不由得感慨萬千,吟出了這一千古絕唱。

度荊門望楚

陳子昂

遙遙去巫峽,望望下章臺。

巴國山川盡,荊門煙霧開。

城分蒼野外,樹斷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誰知入楚來。

【注釋】

①荊門: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縣西北。

②章臺:章華臺,春秋時楚國所建。

③巴國:巴子國,周時諸侯國,此處指蜀地。

唐高宗開耀年間,陳子昂應(yīng)試未中,心情郁郁不樂。他自知初到長安,不為人知,是應(yīng)試未中的重要原因。

一天,他在街上看見有人在賣古琴,價格非常昂貴,圍觀的人很多,可就是沒有人知道這琴的妙處,更沒有人想出高價購買了。

陳子昂靈機(jī)一動,出了一千萬錢將古琴買了下來,并且宣布次日將在自己家中公開演奏。

第二天,人們?nèi)缙诙?。陳子昂大聲宣布道:“我是蜀人陳子昂,有詩文百篇,卻不為人知。這張古琴不過是供消遣的樂器,卻價值千萬,實在是太不公道了。”他越說越激憤,竟高高舉起古琴,當(dāng)場把它砸碎了。接著,陳子昂把自己的詩文,一一贈送給來人看,其中就有《度荊門望楚》一詩。

由于他的詩文確實寫得不錯,又加上來人的宣傳,一日之內(nèi),陳子昂的聲名就傳遍了長安城。后來,他在24歲那年考中了進(jìn)士。

燕昭王

陳子昂

南登碣石館,

遙望黃金臺。

丘陵盡喬木,

昭王安在哉?

霸圖悵已矣

驅(qū)馬復(fù)歸來。

【注釋】

①碣石館:燕昭王為鄒衍修建的公館。

②黃金臺:燕昭王為郭隗修建的高臺。

③霸圖:爭霸一方的雄圖大略。

燕昭王是戰(zhàn)國時期北方燕國的國君。即位時,國勢衰微,動亂不斷。燕昭王深知要治理好國家,最重要的是人才。

一天,燕昭王將自己的心思告訴給郭隗,郭隗毫不客氣地說:“你想招來賢者,應(yīng)該有實際行動,請從尊重我開始吧!我這樣的人尚且被你尊重,那些勝過我的就會紛紛前來了。”燕昭王覺得有道理,就尊郭隗為老師,為他修建了公館,還筑起了高臺,置千金其上,表示尊崇禮遇的誠意。

消息一傳開,鄒衍也從齊國來到了燕國。燕昭王以盛大的禮儀歡迎他的到來,并修建了碣石館讓他居住。由于燕昭王誠心求賢,不久,又招來了樂毅等賢豪之士,從此,燕國迅速強(qiáng)盛起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