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莊子·秋水(節(jié)選)
[戰(zhàn)國]莊周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sì)渚(zhǔ)崖之間,不辨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p>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今爾出于崖涘,觀于大海,乃知爾丑,爾將可與語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shù)。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氣于陰陽,吾在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lěi)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nèi),不似稊(tí)米之在大倉乎?號物之數(shù)謂之萬,人處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馬體乎?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
【譯文】
秋天的洪水隨著季節(jié)漲起來了,千百條江河注入黃河,水流巨大,水邊、洲島難以分辨。于是河伯十分欣喜,以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這里了。順著流水往東走,到了渤海,朝東望去,看不到邊際。于是河伯不再欣喜若狂,抬頭看著海神嘆息道:“有句俗話說,‘聽到了許多道理,就以為沒有人比得上自己’,說的即是我呀。并且我曾經(jīng)聽到有人以孔子所知學(xué)問為少,以伯夷的義舉為輕,開始我還不相信,如今我看見您的大海難以窮盡,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來,那就可怕了。我會永遠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譏笑?!?/p>
海神說:“對井里的蛙,不可與它談?wù)撽P(guān)于海的事情,因為它的眼界受狹小居所的限制;對夏天生死的蟲子,不可與它談?wù)撽P(guān)于冰雪的事情,因為它的眼界受時令的制約;對見識淺陋的人,不可與他談?wù)摯蟮览?,因為他的眼界受所受教育的束縛。如今你從河岸走來,向大海觀看,才知道你的淺陋,這就可以與你談?wù)摯蟮览砹?。天下的水,沒有比海更寬廣的了,萬千江河歸入大海,不知什么時候停止,可它永不滿盈;排泄海水之處,不知什么時候停止,可它永不虛空;春天秋天它沒有變化,洪水大旱它感覺不到。這表明它的容量超過長江、黃河的容量,無法用數(shù)字來計量。但是我未曾借此自我夸耀,因為自以為列身于天地之間,從那里汲取陰陽之氣,我在天地之間,猶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上一樣。正是因為有自己所見甚少的想法,又哪里還敢自我夸耀呢!想象一下四海在天地間,不像小窟窿在巨大的湖沼嗎?想象一下中原在天下,不像小米粒在大倉里嗎?說到物的數(shù)量,常稱之為萬物,人僅居其中之一。人類遍布天下,谷物所生長的地方,車船所通達的地方都有人,每人僅居其中之一;人與萬物相比,不像毫毛的末梢在馬體上嗎?五帝禪讓天下,三王爭奪天下,仁人所擔憂的,以天下為己任的賢人所勞碌的,全不過如此而已!伯夷以辭讓君王之位博得名聲,孔子以談?wù)撎煜嘛@得淵博,他們這樣自我夸耀。不正像你剛才自我夸耀河水之多一樣嗎?”
【感悟】
空間的延伸是沒有窮盡的,時間的流逝亦永無止境,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見識與所長亦是受之于物的。
所以人們不能囿于自身有限的見識而沾沾自喜,應(yīng)該懂得自身的局限與不足,謙虛好學(xué),努力豐富生命的內(nèi)涵。
楚辭·漁父[戰(zhàn)國]屈原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yú)?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gǔ)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bū)其糟而歠(chuò)其釃(lí)?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mén)汶者乎?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yì)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p>
遂去,不復(fù)與言。
【譯文】
屈原被放逐后,在江水邊漫無目的地流浪,一邊走一邊吟詠,臉色黯淡無神,身體瘦弱,面色枯黃。漁父見了,問道:“您不是三閭大夫嗎?為什么淪落到這般地步?”
屈原答道:“這世上到處都很混濁,只有我還清白,所有人都醉了,只有我還清醒,所以我被流放了啊?!?/p>
漁父說:“真正賢明的圣人不會拘泥于一事一物,而能隨世情流轉(zhuǎn)相應(yīng)地改變。世上到處都很混濁,你何不攪渾泥水助長其波?所有人都醉了,你何不跟著吃點酒糟,喝點薄酒?為什么要思慮深切、舉止高雅,使得自己被放逐呢?”
屈原答道:“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人一定會彈去帽子上的浮塵,剛洗過澡的人一定會抖去衣服上的塵土。哪能讓自己的清白之身受到外界污濁之物的玷辱?我寧愿投身湘水,葬身于魚腹之內(nèi)。怎能讓潔凈光明的純白之質(zhì)蒙上世俗的塵埃呢?”
漁父微微一笑,劃動著船槳離去了,口中唱道:“滄浪的水清澈啊,可以洗我的帽纓;滄浪的水混濁啊,可以洗我的雙腳。”
漁父放舟遠去,不再與屈原說什么。
【感悟】
漁父作為隱世高人,通透人生,無拘無束,逍遙自在;屈原作為士大夫,心懷天下,立志濟世為民。二者的對立,是隱士與士大夫的對立,是個人與天下的對立,是江湖與廟堂的對立。
然而,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如何取舍,皆在個人的追求與信念。故屈原不強求漁父,漁父不輕視屈原。兩人的相遇,是靈魂的觸碰,是和而不同的對話與交流。悲士不遇賦[西漢]司馬遷悲夫!士生之不辰,愧顧影而獨存。恒克己而復(fù)禮,的志行之無聞。諒才韙(wěi)而世戾(lì),將逮死而長勤。雖有行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陳。何窮達之易惑,信美惡之難分。時悠悠而蕩蕩,將遂屈而不伸。
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私于私者,自相悲兮。天道微哉,吁嗟闊兮;人理顯然,相傾奪兮。好生惡死,才之鄙也;好貴夷賤,哲之亂也。炤(zhāo)炤洞達,胸中豁也;昏昏罔(wǎnɡ)覺,內(nèi)生毒也。
我之心矣,哲已能忖。我之言矣,哲已能選。沒世無聞,古人惟恥。朝聞夕死,孰云其否(pǐ)。逆順還周,乍沒乍起。理不可據(jù),智不可恃。無造福先,無觸禍始。委之自然,終歸一矣。
【譯文】
悲傷啊,士生不逢時,自愧只能與自己的影子相望,不受重用。經(jīng)常約束自己,希望一言一行都能合乎禮數(shù)規(guī)范,唯恐自己的志向和行為默默無聞。我相信自己才高,可是世道暴戾,恐怕終生勞頓而無所作為。雖有德行而不得顯揚名聲,徒有才氣而不得放手施展。為什么人在困窘和顯達之時容易迷茫,確實是因為高尚和丑惡難以區(qū)分。時光在不知不覺中流逝,我蒙受諸多委屈,抱負無法施展。
那些秉公處理公務(wù)的人,與我志同道合;那些以私心謀求私利的人,我認為他們可悲??蓢@天道幽深難知、曠遠難見啊!人間的道理明明白白,為什么掌權(quán)者還要互相傾軋呢?一個人貪生怕死,就會為有知識的人所不齒;而愛慕富貴,鄙夷貧賤,則會被有修養(yǎng)的人瞧不起。志士透徹地明白事理,并能通曉領(lǐng)悟;庸人昏聵迷亂而不覺醒,是因內(nèi)心受了毒害。
我的心意如何,哲人自能揣度。我言論中的是非,哲人自能判斷、選擇。終生默默無聞,古人以之為恥。如果早上懂得了道理,即便晚上就死去,誰人能說是不善呢!吉兇禍福的輪轉(zhuǎn),變化無定。對待當政者是不可能靠理智的。福未到之前不要去刻意追求,禍未到來之前也不要因處事不當而引發(fā)。要順其自然,與宇宙融為一體才好。
【感悟】
這篇抒寫內(nèi)心悲憤的漢賦,不隱晦,不迂曲,直抒胸臆,淋漓盡致。它給我們描述了一幅封建社會知識分子的悲慘命運圖:奸佞得勢,豪門當?shù)?,剛直者不寄于時,有志之士終將隱沒。
作者的悲憤之情,無羈宣泄,以至于成為一種對社會現(xiàn)狀的控訴和反抗;我們在這份猶如火山般爆發(fā)的憂憤中感受到的是作者的那份憂國憂民之情。誡子書[三國]諸葛亮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
【譯文】
品德高尚的人的品行,依靠內(nèi)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yǎng)身心,依靠節(jié)儉來培養(yǎng)品德;不追求名利,生活儉樸,才能顯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熱鬧,心境平和,才能實現(xiàn)遠大的目標。學(xué)習(xí)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干必須刻苦學(xué)習(xí),不努力學(xué)習(xí)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xué)習(xí)上有所收獲。過度享樂,懶惰散漫,就不能振奮精神,輕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著光陰流逝,意志隨著歲月消磨,最后自己就像枯枝敗葉一樣,無所作為,年老時只能守著自家的窮舍,悲傷嘆息,后悔也來不及了!
【感悟】
諸葛亮的《誡子書》是充滿智慧之言的家訓(xùn),也是修身立志的名篇。作者用短短八十六字,道出了學(xué)與靜、才與學(xué)、學(xué)與志等多種關(guān)系,并指出了成學(xué)成才的充要條件是:一要有志,二要淡泊寧靜。這就是“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的完整含義,也是諸葛亮的治學(xué)之道。與朱元思書[南朝梁]吳均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miǎo),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línɡ)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yuān)飛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譯文】
江上的風和煙霧都消散凈盡,天空和遠山呈現(xiàn)出一樣的顏色。我的船隨江流漂浮蕩漾,時而偏東時而偏西。從富陽到桐廬有一百里左右,沿途的奇山異水,獨一無二。
江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得千丈深的地方也能見到水底。游魚和細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無障礙。那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洶涌的波浪猛似奔騰的駿馬。
江兩岸的高山上,生長著郁郁蔥蔥的樹,透出一絲寒意。重重疊疊的山巒仗著各自的地勢爭相向高處、向遠處伸展,直指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沖擊著巖石,發(fā)出冷冷的清響;美麗的鳥兒相向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樹上的蟬不停地叫著,山中的猿猴也不停地啼著。那些極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那些忙于政務(wù)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也會流連忘返。樹枝縱橫交錯遮蔽了天空,即使白天也像黃昏那樣陰暗;枝條稀疏的地方,交相掩映,有時可以見到陽光。
【感悟】
文中透露出的作者的志向,不同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積極入世,也不同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消極遁世。它是一種對自然的向往,對自由的崇尚,對生命的高歌禮贊。它比“居廟堂之高”少了份嚴肅,多了份瀟灑;比“處江湖之遠”少了份悲觀,多了份爽朗。這種自在自得的常人心態(tài),也許才是生命的本真。
至小丘西小石潭記[唐]柳宗元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為坻(chí),為嶼(yǔ),為嵁(kān),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chì)然不動,俶(chù)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qiǎo)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譯文】
從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聽到水流聲,好像身上的佩玉相互碰撞發(fā)出的聲響,我高興極了??车怪褡?開辟一條小路,順勢往下看去,只見一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澈。潭以一塊完整的石頭為潭底,靠近岸邊的地方,潭底的巖石向上翻卷露出水面,成為小洲、小島和不平的巖石。四周綠樹翠藤互相掩映纏繞,搖曳連綴,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全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依附。陽光直照到潭底,石頭上映著魚兒的影子,魚兒呆呆地一動不動;忽然又向遠處游走,來往很快,好像和游人一同歡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小溪曲曲折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忽明忽暗,忽隱忽現(xiàn)。小溪岸的形狀像犬牙那樣交錯不齊,不知道溪水的源頭在哪里。
坐在小石潭上,四面竹木環(huán)抱,寂靜寥落,空無一人,不禁心神凄涼,悲戚憂傷。因為這里的環(huán)境太凄清,不可長久逗留,于是題字離去。
同游覽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跟著同去的,崔家兩個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感悟】
一切景語皆情語。悅耳的水聲、美麗的無名小潭、自在的魚兒,這些景物都讓作者“心樂之”,暫時忘記被貶的煩惱失意。然而這種快樂是暫時的,景物雖幽靜恬美,但“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讓作者不禁觸景生情,憂傷、凄涼的心境流露無遺。秋聲賦[北宋]歐陽修歐陽子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澎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其觸于物也,(cōng)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余謂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之?!蓖釉唬骸靶窃吗崳骱釉谔?,四無人聲,聲在樹間?!?/p>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聲也,胡為而來哉?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霏云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故其為聲也,凄凄切切,呼號憤發(fā)。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蘢而可悅;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時為陰;又兵象也,于使用金;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實,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夷,戮也,物過盛而當殺。
“嗟乎!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于中,必搖其精。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yī)然黑者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質(zhì),欲與草木而爭榮?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
童子莫對,垂頭而睡。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余之嘆息。
【譯文】
夜里我正在讀書,忽然聽到有聲音從西南方向傳來,大吃一驚,說道:“奇怪!”這聲音初聽淅淅瀝瀝,蕭蕭颯颯,忽然變得洶涌澎湃,像是夜間大海上波濤洶涌,風雨驟然而至。碰到物體發(fā)出鏗鏘之聲,好像金屬相擊。再仔細聽,又像奔赴戰(zhàn)場的軍隊正銜枚疾走,聽不到任何號令聲,只有人馬行進的聲音。于是我對童子說:“這是什么聲音?你出去看看?!蓖踊卮鹫f:“月色皎皎,星光燦爛,浩瀚銀河,高懸中天。四下里沒有人聲,那聲音是從樹林間傳來的?!?/p>
我恍然大悟,嘆道:“哎呀,可悲呀!原來這是秋天的風聲呀,真令人傷感,它怎么突然就來了呢?秋天總是這樣:色調(diào)凄凄慘淡,煙藹飄散,云氣收斂;形貌爽朗清新,天空高遠,日色清明;氣息清冷蕭瑟,大風凜冽,寒氣刺骨;意境冷落蒼涼,山川寂寥。所以秋天的聲音時而凄凄切切,時而呼嘯激昂。秋風未起時,綠草如毯,豐美繁茂,樹木蔥蘢青翠,令人心曠神怡。秋風一旦來臨,拂過草地,草就要變色,掠過森林,樹就要落葉。它用來摧敗花草凋零樹葉的,便是一種肅殺之氣的余烈。
“秋天是刑官行刑的季節(jié),它在時令上屬陰;秋天又象征著用兵征伐,它在五行中屬金。這就是常說的天地之義氣,它常常以肅殺為意志。自然對于萬物,是要它們在春天生長,在秋天結(jié)果,所以秋天在音樂的五聲中又屬商聲。商聲是主宰西方的聲音,夷則是七月的音律之名。商,傷的意思,萬物衰老了,就會悲傷。夷,殺戮的意思,萬物過了繁盛期,都會走向衰敗。
“嗚呼,草木是無情之物,尚有衰敗零落之時。人為動物,在萬物中又最有靈性。無窮無盡的憂愁煎熬他的心,無數(shù)瑣碎煩惱事勞累他的身,費心勞神,必然會損耗精力。更何況要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達不到的事情,憂慮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決的問題,自然會使他紅潤的臉色變得蒼老枯黃,烏黑光亮的頭發(fā)變得花白斑駁。人非金石,為什么卻要以非金石的肌體去和草木爭一時的榮盛呢?仔細考慮一下,究竟是誰給自己帶來了這么多磨難,何必去怨恨這秋聲呢?”
童子沒有應(yīng)答,低頭沉沉睡去,只聽得四壁蟲鳴唧唧,像在附和我的嘆息。
【感悟】
自古逢秋悲寂寥,悲秋是中國古典文學(xué)的永恒題材。作者一方面承襲了描寫秋天肅殺蕭條的傳統(tǒng),另一方面卻高屋建瓴,延伸出了“人事憂勞甚于秋之肅殺”這一主題。
感秋聲之悲凄,嘆人事之多艱。然而作者并未拘泥于“悲苦”的凄涼悲慘,而是引導(dǎo)人們從人事憂勞中超脫出來,練就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然自得心境。前赤壁賦[北宋]蘇軾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lí)婦。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shī)酒臨江,橫槊(shuò)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páo)樽以相屬,寄蜉蝣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想于悲風?!?/p>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p>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譯文】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蕩著小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徐吹來,水面沒有波瀾。我舉起酒杯勸客痛飲,吟誦著《詩經(jīng)·陳風·月出》的詩篇。一會兒,月亮從東山上升起,在斗宿和星宿之間徘徊。白茫茫的霧氣橫鎖江面,水光與天色連成一片。任憑葦葉似的小舟在茫茫的萬頃江面上漂來漂去。浩浩蕩蕩,像凌空駕風而行,不知道漂向何處;飄飄然如脫離人世而獨立,變成神仙,飛升仙境。
這時候,大家酒喝得盡興,高興極了。我敲擊著船舷唱起歌來:“桂樹做的棹啊,木蘭制的槳,擊破清澈透明的江水啊,讓船兒溯著浮動的波光逆流而上。我的情懷啊,恍惚渺茫,心上的人兒啊,仿佛在天的那一方?!笨腿酥杏袀€吹洞簫的,應(yīng)著歌聲的節(jié)拍伴奏起來,簫聲嗚咽,像哀怨,又像思慕,像哭泣,又像低訴。余音悠長婉轉(zhuǎn),像那似斷非斷的絲縷,簡直能使?jié)摬厣顪Y的蛟龍聞聲起舞,使獨居在孤舟上的寡婦悲苦哀泣。我聞聲凄然變色,不禁整理衣襟,端坐,問客人道:“為什么簫聲如此悲涼?”
客人答道:“‘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孟德的詩章嗎?這里西望是夏口,東望是武昌,山圍水繞,郁郁蔥蔥,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圍困的地方嗎?想當年曹孟德攻破荊州,打下江陵,順江東下,戰(zhàn)艦千里相接,旌旗遮蔽天空,他在船上灑酒祭江,橫握長矛賦詩,真是不可一世的英雄,可如今又在何方?何況你與我在江邊打魚砍柴,與魚蝦為伴,和麋鹿交友,駕一只樹葉似的小舟,舉著酒杯相互勸酒,寄托蜉蝣一樣短暫的生命于天地間,渺小得像汪洋大海中的一粒粟。哀嘆生命是如此短促,羨慕那長江不停地奔流。想要同仙人一起遨游,想要和明月一樣不朽。我知道這一切不可能輕易得到,只好在秋風中借簫聲寄愁?!?/p>
我說:“你也知道那流水和月亮的道理嗎?逝去的就像那流水,其實并不曾消失;時圓時缺的就像那明月,始終沒有減少和增長。要是從變動的一面看,天地間的事物片刻都不曾存留;要是從不變的一面看,那么萬物和我們永遠都存在,還羨慕什么呢!況且天地之間,萬物各有其主,如果不是屬我所有,即使一絲一毫也不應(yīng)去取。只有這江上的清風、山間的明月,耳朵聽到就成為悅耳的聲音,眼睛看到就成為悅目的顏色;獲取它們沒有人會阻止,用起來也永不枯竭。這才是自然界無窮無盡的寶藏,是你我可以共同享受的福分呀?!?/p>
客人高興地笑了,洗凈酒杯,重新痛飲。菜肴和果品全部吃光,酒杯和盤子?xùn)|歪西倒,一片狼藉。主與客相互靠著在船中呼呼大睡,不知不覺中,東方已露出了白色。
【感悟】
該文沿用賦體主客問答、抑客伸主的傳統(tǒng)格局,描寫了長江月夜的幽美景色,同時抒發(fā)了自己的人生志向。
作者蘇軾懷抱一腔經(jīng)世濟民的熱血,卻屢遭貶謫。面對失意,面對迫害,作者選擇了一種全新的人生態(tài)度來面對接踵而至的苦難,就是把儒家堅守的堅毅精神、老莊超然物外的自得心境和禪宗以平常心對待一切的觀念有機糅合起來。作者借此蔑視苦難,消解痛苦,讓心靈在逆境中依然充滿濃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生命活力。
項脊軒志[明]歸有光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墻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舊時欄楯(shǔn),亦遂增勝。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迨諸父異爨(cuàn),內(nèi)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于廳。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家有老嫗,嘗居于此。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bǐ)撫之甚厚。室西連于中閨,先妣嘗一至。嫗每謂予曰:“某所,而母立于茲?!眿炗衷唬骸叭赕⒃谖釕眩蛇啥?;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yīng)答?!闭Z未畢,余泣,嫗亦泣。
予自束發(fā)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余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持一象笏(hù)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zhí)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闭邦欉z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軒東故嘗為廚,人往,從軒前過。余扃牖(jiōng yǒu)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
項日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懷清臺。劉玄德與曹操爭天下,諸葛孔明起隴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區(qū)區(qū)處敗屋中,方揚眉瞬目,謂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謂與埳(kǎn)井之蛙何異?
余既為此《志》,后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xué)書。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
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后二年,余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fù)葺南閣子,其制稍異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譯文】
項脊軒,就是原來的南閣子。室內(nèi)面積僅一丈見方,可容一人居住。由于是一間有百年歷史的老房子,灰塵與泥土常從屋頂上漏下來,特別是下雨時,雨水直往下灌;每次移動書桌,看來看去沒有可安置的地方。又加上屋門朝北開,不能直接接受陽光照射,一過中午,太陽偏了,屋里就暗了下來。我稍微修補一下,使上面不再漏雨、落灰。室前新開四扇窗戶,院子四周砌上圍墻,用來擋住南邊射來的陽光,經(jīng)日光反照,屋子里才明亮起來。在庭前我又種上蘭花、桂樹、竹子等,往日的欄桿也增加了新的光彩。借來的圖書堆滿了書架,我在這里生活悠然自得,有時長嘯或吟唱,有時靜靜地獨自坐著,自然界的聲響都能清晰地聽到,庭前、階下異常寂靜,小鳥不時飛下來啄食,人走到它面前也不離開。每月農(nóng)歷十五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到半截墻上。月光下,庭中桂樹的影子交雜錯落,微風吹來,花影搖動,美麗可愛。可是我在這里居住,有許多值得高興的事情,也有很多悲傷的事情。
在這以前,院子南北相通,是一個整體。等到伯父叔父們分家以后,室內(nèi)外小門就多了,隔墻到處都是。東家的狗對著西家叫,客人得穿過鄰家廚房去吃飯,雞在廳堂內(nèi)棲宿。庭中開始用籬笆隔開,后來又用墻隔開,總共變動了兩次。家里有一個老婆婆,曾經(jīng)在這里居住過。這位老婆婆是侍候我已死去的祖母的仆人,在我家曾做過兩代人的乳母,母親在世時待她很好。軒的西邊和母親住的內(nèi)室相連,母親曾經(jīng)到軒中來。老婆婆時常對我說:“這地方,你母親曾經(jīng)站在這兒?!崩掀牌胚€說:“你姐姐小時候,我抱在懷中,她呱呱地哭著;你母親聽見了就用手指輕敲著房門,說:‘孩子冷嗎?想吃東西了嗎?’我在門外一一向你母親作答?!崩掀牌诺脑挍]有說完,我就哭了,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淚。
我從十五歲起,就在軒中讀書。一天,祖母來看我,她說:“我的孩子,好長時間沒看到你了。為什么整天默默地侍在這里,這不是太像個女孩子了嗎?”臨走時,她用手輕輕地掩上軒門,自言自語地說:“我家的人長期以來好讀書但沒有一個取得功名,恐怕可以等待這孩子取得成就吧!”不一會兒,祖母拿了一個像笏到軒里來,說:“這是我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間朝見皇帝用的,日后你應(yīng)該會用到它!”回憶舊日的這些事,好像昨天剛發(fā)生,真叫人忍不住大聲號哭??!
項脊軒的東邊曾經(jīng)是廚房,人們到廚房去,必須從軒前經(jīng)過。我關(guān)著窗子待在軒中,時間長了,就能根據(jù)外面人們走路的腳步聲辨別是誰。
項脊軒共遭過四次火災(zāi),竟然沒有焚毀,大概是有神靈保佑的緣故吧。
我說:“蜀國的寡婦清繼承并守住了丹砂礦,利潤天下第一。后來秦始皇為她建造了懷清臺。劉備與曹操爭奪天下,諸葛亮從隆中起家。當諸葛亮和清在角落里不被人知的時候,世人怎么能夠知道他倆?我住在項脊軒里甚是渺小,得意之時,以為會有神奇之事發(fā)生;知道這種情況的人認為我和淺井的青蛙有什么區(qū)別呢?
我完成上面這篇志后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來。她時常到軒中,問及一些往事,有時靠著桌子學(xué)寫字。妻子回娘家去省親,回來以后轉(zhuǎn)述她小妹的話:“聽說姐姐家里有閣子,那么什么叫閣子呢?”
又過了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項脊軒逐漸破敗,也不曾修理。此后又過了兩年,我臥病在床,閑極無聊之際,才派人再次修繕南閣子,形式和以前稍有不同。然而此后我長期羈留在外,不?;氐杰幹芯幼?。
庭前有一棵枇杷樹,是我妻子在去世的那一年親手種下的,如今高高地矗立著,枝葉繁盛,像一把撐開的巨傘。
【感悟】
“借一閣以記三代之遺跡”,睹物懷人,悼亡念存,作者選擇日常生活瑣碎之事娓娓道來,素樸淳厚,不事雕琢,卻情深意切。
文章以日常生活細節(jié)為依托,略施白描點染,看似隨意著墨,實則蘊含著對祖母、母親、妻子的深深懷念之情。恰是作者通過描寫日常生活瑣碎透露出的這份真摯自然,才讓我們有掩卷仍難以釋懷的感慨。
湖心亭看雪[明]張岱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是日,更定矣,余(ráo)一小船,擁毳(cuì)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hàng)碭(dàng),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譯文】
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大雪接連下了三天,湖上行人、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
這天凌晨,我劃著一葉扁舟,穿著毛皮衣服,帶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觀賞雪景。湖上冰花一片爛漫,天與云、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到了亭子上,看見有兩個人鋪著氈子相對而坐,一個童子正把爐里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在湖中怎有如此閑情雅致的人呢!”于是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痛飲了三大杯,然后和他們道別。詢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回來時下了船,船夫嘟噥道:“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您一樣癡的人呢!”
【感悟】
張岱曾有《自題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貴耶如夢。忠臣耶怕痛,鋤頭耶怕重,著書二十年耶而僅堪覆甕。之人耶有用沒用?”其中,覆甕比喻著作毫無價值,只可作蓋醬罐用。作者在自嘲中諷世罵時,顯示自己的卓然獨立。
作者獨往湖心亭看雪,沒想到亭中已有人先他而至,幸遇知己,唯有舉杯暢飲,然而酒盡的散,各復(fù)西東,分別之時才問及對方姓氏。原來朋友之間貴在志趣、心靈方面的相通,至于朋友的身份地位、官職爵位通通不在意。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延綿不絕的青青草,鋪展的是心中那份牽掛與思念。本篇所選的幾則短文敘說的都是再平常不過的生活片段,自然質(zhì)樸,不事雕琢,展示的是兄弟間的那份寬容,夫妻間的那種溫情,父母對兒女的囑托與牽掛,兒女對父母的感激與懷念……
這些散落在日常生活中的家?,嵤?,與我們的生活是如此貼近,一經(jīng)入文,便帶給我們許多感動,還有一種濃得化不開的溫情。風箏魯迅北京的冬季,地上還有積雪,灰黑色的禿樹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故鄉(xiāng)的風箏時節(jié),是春二月。倘聽到沙沙的風輪聲,仰頭便能看見一個淡墨色的蟹風箏或嫩藍色的蜈蚣風箏。還有寂寞的瓦片風箏,沒有風輪,又放得很低,伶仃地顯出憔悴可憐模樣。但此時地上的楊柳已經(jīng)發(fā)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們的天上的點綴相照應(yīng),打成一片春日的溫和。我現(xiàn)在在哪里呢?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而久經(jīng)訣別的故鄉(xiāng)的久經(jīng)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蕩漾了。
但我是向來不愛放風箏的,不但不愛,并且嫌惡它,因為我以為這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兒。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時大概十歲內(nèi)外罷,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歡風箏。自己買不起,我又不許放,他只得張著小嘴,呆看著空中出神,有時至于小半日。遠處的蟹風箏突然落下來了,他驚呼;兩個瓦片風箏的纏繞解開了,他高興地跳躍。他的這些,在我看來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見他了,但記得曾見他在后園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間堆積雜物的小屋去,推開門,果然就在塵封的什物堆中發(fā)現(xiàn)了他。他向著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驚惶地站了起來,失了色瑟縮著。大方凳旁靠著一個蝴蝶風箏的竹骨,還沒有糊上紙,凳上是一對做眼睛用的小風輪,正用紅紙條裝飾著,將要完工了。我在破獲秘密的滿足中,又很憤怒他的瞞了我的眼睛,這樣苦心孤詣地來偷做沒出息孩子的玩意。我即刻伸手折斷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論長幼,論力氣,他是都敵不過我的,我當然得到完全的勝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絕望地站在小屋里。后來他怎樣,我不知道,也沒有留心。
然而我的懲罰終于輪到了。在我們離別得很久之后,我已經(jīng)是中年,我不幸偶爾看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才知道游戲是兒童最正當?shù)男袨椋婢呤莾和奶焓?。于是二十年來毫不憶及的幼小時候?qū)τ诰竦呐皻⒌倪@一幕忽地在眼前展開,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時變了鉛塊,很重很重地墮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墮下去而至于斷絕,它只是很重很重地墜著,墮著。
我也知道補過的方法的:送他風箏,贊成他放,勸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們?nèi)轮苤?,笑著?!欢鋾r已經(jīng)和我一樣,早已有了胡子了。
我也知道還有一個補過的方法的:去討他的寬恕,等他說:“我可是毫不怪你呵。”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輕松了,這確是一個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們會面的時候,是臉上都已添刻了許多“生”的辛苦的條紋,而我的心很沉重。我們漸漸談起兒時的舊事來,我便敘述到這一節(jié),自說少年時代的糊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呵?!蔽蚁?,他要說了,我即刻便受了寬恕,我的心從此也寬松了罷。
“有過這樣的事嗎?”他驚異地笑著說,就像旁聽著別人的故事一樣。他什么也不記得了。
全然忘卻,毫不怨恨,又有什么寬恕之可言呢?無怨地恕,說謊罷了。
我還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著。
現(xiàn)在,故鄉(xiāng)的春天又在這異地的空中了,既給我久經(jīng)逝去的兒時的回憶,而一并也帶著無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罷。——但是,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氣和冷氣。
【感悟】
魯迅明白了游戲之于兒童的意義,幡然醒悟,敢于自省。雖然事隔久遠,他還是一心想要補過;然而小兄弟卻全然忘卻,致使他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作者的沉重,與其說來自弟弟對兄長的寬容、不計較,不如說來自弟弟對兒時被“虐殺”的健忘與毫不抗爭。心靈的灰燼傅雷聰:
親愛的孩子。
收到你9月22日晚發(fā)的第六封信很高興。我們并沒為你的前信感到什么煩惱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還對你預(yù)告,你這種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還是會有的。我是過來人,決不至于大驚小怪。你也不必為此擔心,更不必把煩惱硬壓在肚里不告訴我們。心中的苦悶不在家信中發(fā)泄,又到哪里去發(fā)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訴苦,向誰訴呢?我們不來安慰你,又該誰來安慰你呢?人一輩子都在高潮和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的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yǎng),方能廓然無累,真正地解脫。只要高潮不使你過分緊張,低潮不使你過分頹廢,就好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谷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我們只求心理相當平衡,不至于受傷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來的人。我預(yù)料國外這幾年,對你整個人也有了很大的幫助。你這次來信所說的痛苦,我都理會得;我很同情,我愿意盡量安慰你、鼓勵你??死苟浞虿皇墙?jīng)過多少回這種情形嗎?他不是一切藝術(shù)家的縮影與結(jié)晶嗎?慢慢地,你會養(yǎng)成另外一種心情對付過去的事:就是能夠想到而不再驚心動魄,能夠從客觀的立場分析前因后果,做將來的借鑒,以免重蹈覆轍。一個人唯有敢于正視現(xiàn)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去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憶侵蝕。我相信你會逐漸學(xué)會這一套,變得越來越堅強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過感情的ruin(創(chuàng)傷,覆滅),就是要你把這些事當做心靈的灰燼看,看的時候當然不免感觸萬端,但不要刻骨銘心地傷害自己,而要像對著古戰(zhàn)場一般的以憑吊的心懷。倘若你認為這些話是對的,對你有些啟發(fā)作用,那么將來在遇到因回憶而痛苦的時候(那一定免不了會再來的),拿出這封信來重讀幾遍。
說到音樂的內(nèi)容“非大家指導(dǎo)見不到高天厚地”的話,我也有另外的感觸,就是學(xué)生本人先要具備條件。心中沒有東西的人,再經(jīng)名師指點也是枉然的。
為了你,我前幾天已經(jīng)在《大英百科辭典》上找Krakow(克拉可夫)那一節(jié)看了一遍,知道那是七世紀就有的城市,從十世紀起,這個城市的歷史就很清楚了。城中有三十余所教堂。希望你買一些明信片,并成一包,當印刷品(不必航空)寄來,讓大家看看,喜歡一下。
父親 1954年10月2日
【感悟】
這是一代翻譯巨匠傅雷寫給兒子——著名鋼琴大師傅聰?shù)男拧8道着c傅聰父子倆都具有一種藝術(shù)家和知識分子的剛烈性格,永遠像一團燃燒著的烈火,而不是什么“心靈的灰燼”;永遠是沖鋒陷陣的戰(zhàn)士,而不是什么古戰(zhàn)場邊的憑吊者。
讀罷此文,除了感受到那份濃濃的父愛,我們更多的是曉得了面對困難和苦悶時的一種姿勢——保持心理平衡,客觀分析前因后果,用樂觀的心態(tài)、執(zhí)著的堅持去挑戰(zhàn)困難,贏得成功。
夢里花落知多少三毛那一年的冬天,我們正要從丹娜麗芙島搬家回到大加那利島自己的房子里去。
一年的工作已經(jīng)結(jié)束,美麗無比的人造海灘引進了澄藍平靜的海水。
荷西與我坐在完工的堤邊,看也看不厭地面對著那份成績欣賞,景觀工程帶給人的快樂是不同凡響的。
我們自黃昏一直在海邊坐到子夜,正是除夕,一朵朵怒放的煙火,在漆黑的天空里如夢如幻地亮滅在我們仰著的臉上。
濱海大道上擠滿著快樂的人群。鐘敲12響的時候,荷西將我抱在手臂里,說:“快許12個愿望,心里跟著鐘聲說?!蔽冶阍谛睦镏貜?fù)著12句同樣的話:“但愿人長久,但愿人長久,但愿人長久,但愿人長久……”送走了去年,新的一年來了。
荷西由堤防上先跳下了地,伸手接過跳落在他手臂中的我。
我們十指交纏,面對面地凝望了一會兒,在煙火起落的五色光影下,微笑著說:“新年快樂!”然后輕輕一吻。
我突然有些淚濕,賴在他的懷里不肯舉步。
新年總是使人惆悵,這一年又更是來得如真如幻。許了愿的下一句對夫妻來說并不太吉利,說完了才回過意來,竟是心慌。
“你許了什么愿。”我輕輕問他。
“不能說出來的,說了就不靈了。”
我勾住他的脖子不放手,荷西知我怕冷,將我卷進他的大夾克里去。我再看他,他的眸光炯炯如星,里面反映著我的臉。
“好啦!回去裝行李,明天清早回家去!”
他輕拍了一下我的背,我失聲喊起來:“但愿永遠這樣下去,不要有明天了!”
“當然要永遠下去,可是我們得先回家。來,不要這個樣子?!?/p>
一路上走回租來的公寓去,我們的手緊緊交握著,好像要將彼此的生命握進永恒。
而我的心,卻是悲傷的,在一個新年剛剛來臨的第一個時辰里,因為幸福滿溢,我怕得悲傷。
不肯在租來的地方多留一分一秒,收拾了零雜東西,塞滿了一車子。清晨6時的碼頭上,一輛小白車在等渡輪。
新年沒有旅行的人,可是我們急著要回到自己的房子里去。
關(guān)了一年的家,野草齊膝,灰塵滿室,對著那片荒涼,竟是焦急心痛,顧不得新年不新年,兩人馬上動手清掃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