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學賞析 江水淹沒不了的向往
由作者標注的寫作時間(1975年)我們可知,這是寫于特殊歷史時期(“文革”后期)的一首詩。那時作者是一個二十多歲的青年。從這首詩中,我們不難感受到作者內心的波瀾,而詩人內心的河水亦映出了那個時代的天空。
此詩寫的是“我”坐于江邊堤岸,望長江流水,江上飛鷗,思緒萬千,意有所托。而它所寄托的“意”是什么呢?詩人在詩里通過恰切的意象告訴我們了,主要是這樣兩點:一是希望,希望能夠像海鷗那樣自由飛翔;二是信念,堅信飛翔的“天空沒有圍墻”,因此也就沒有人能夠“把我年輕的思想阻擋”。
我們看出,這首詩的主題與《致李白》相類似,但二者的傾訴對象明顯不同,其傾訴方式亦有區(qū)別?!吨吕畎住愤x擇了與古人對話的方式,是一個很好的角度。而這首詩選擇與自然物象對話也比較恰當。登山觀海,是人開闊視野、愉悅心情、排遣郁悶的良好方式。詩人走向大江,坐在江邊堤岸上觀望著,“心事被浪花牽動”,思想隨海鷗飛翔。
這樣一首短詩,映出了時代的波光云影,也讓我們從中體察到人的向往與追求。同時,一個青年詩人的藝術感受力和表達力,也通過這首詩顯示出來了。一個有志青年,在生活中是不愿隨波逐流的;一個有個性有想法的青年詩人,在詩歌藝術上也是不愿隨波逐流的。不是說這首詩有多么了不起,但把它放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來看是非常寶貴的。此詩最寶貴的就在于言真情,不做作,一氣貫注,表達非常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