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這茫茫沙海前

風(fēng)荷憶旅 作者:沈裕慎


在這茫茫沙海前

黃河九曲八折,自西向東來到寧夏的沙坡頭,轉(zhuǎn)了一個大彎,又一路向南,奔騰而去。從這個拐彎處的岸邊,登上沙土高坡,就是浩瀚的騰格里沙漠。對這沙河相依的曠世奇觀,讓我驚嘆,讓我跪服。塞外風(fēng)情,浸染我的心境。

沙坡頭,地處寧夏、內(nèi)蒙古、甘肅三省區(qū)交界的寧夏中衛(wèi)市城西16公里處,是黃河第一入川口,也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jīng)地。這里南靠層巒疊嶂、巍峨雄奇的祁連山余脈香山,北連沙峰林立、綿延千里的騰格里大沙漠,中間被奔騰而下、一瀉千里的黃河橫穿而過。在沙與河之間,有一片郁郁蔥蔥、滴翠流紅的古樸園林——童家園林。沙坡頭旅游區(qū)就是以黃河兩岸的山水田園以及北部騰格里沙漠為核心。沙與河這對本不相融的矛盾體,在沙坡頭卻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巧妙地撮合在一起,沙堤高聳,河水奔流,相得益彰,和諧共處,現(xiàn)已是世界壟斷性的旅游資源,被譽為“中國十大最好玩的地方”之一。

我從銀川到中衛(wèi),不過三個多小時。沙坡頭就在中衛(wèi)西南的鳴沙山上,景區(qū)分南區(qū)北區(qū),南區(qū)可在黃河上乘著羊皮筏子去漂流,北區(qū)則可騎著駱駝或坐著“沖浪車”去沙漠。我選擇了沙漠,雖然從課本中、電視里、畫冊上,多少有些概念的認知,而真正的大漠,幾乎沒有任何直觀感受。我知道沙漠荒涼的美景,現(xiàn)在身臨其境,不得不承認它名副其實。

大家腳上換上色彩不同的防沙鞋套,等著五六只一組牽連著的駱駝馱著我們,走向沙漠深處。這些被稱為“沙漠之舟”的駱駝,已經(jīng)被馴養(yǎng)得十分溫順,隨著主人的口令,它一下子傾地而倒,又一下子拔地而起,一驚一乍中,我開始在一望無垠的沙漠里踏沙。

坐在顛簸不停地雙峰駝背上,聽著叮當作響的駝鈴聲,感受著沙漠涼風(fēng)的侵襲,是多么愜意呵!身前身后,無論是月牙形的沙坡,還是綿綿的沙地,黃色的細沙在駱駝腳步下喃喃地輕語,風(fēng)吹來也不濺起一粒黃沙。就這樣,不到二十來分鐘,我們被送到了一個空曠的場地,這將是我們“沙漠沖浪”的下一站。

茫茫沙漠,除了黃沙,還是黃沙,不摻一點兒假。那細如粉末的黃沙,在陽光照耀之下,燦爛出光閃閃的魚鱗紋。一種顏色看久了,眼睛累得慌;光閃閃的看久了,眼睛刺得生疼。焦渴已久,我舍不得讓目光離開黃沙,但眼睛是不聽使喚的,累了、疼了,只得換個角度。于是,我把目光投向了天空。沒想到,孤煙遠去,煙塵卻時飄時散,讓我心中早已搭建起來的那首不必引述的詩,翻騰著久違的詩境。那詩境,在我看來,是壯美的,是孤寂的,也是剛毅的,是豪邁的。那么,透過詩境呢?透過詩境,在我看來,則是兩種文化在大漠的沖突,是兩種文化在大漠的融合,更透射出保衛(wèi)華夏疆域的使命!

到沙漠去,其實是那種專用的越野車帶著我們?nèi)フ鞣角?,越過一個又一個高低不同、陡峭不勻的沙山。司機不時問我們中間有沒有心臟不好的人,看來一定很驚險很刺激吧!“沖浪車”開了,向著沙坡前進,車速一會快一會慢,像是吊我們胃口似的。當飛速而馳的車子沖上沙坡頂,又像自由落體那般下墜,既驚險,又平穩(wěn),樂得車內(nèi)的人,情不自禁地尖叫起來,以發(fā)泄刺激誘發(fā)的快樂情趣。當車停下來,我站在高高的沙丘之巔,往北望,望不斷沙丘連綿起伏,與藍天連接在一起,沙坡間或點綴著一株或幾株黃綠色的“駱駝刺”;朝南望去,長長山脈下,河流在綠洲中,緩緩流淌,顯現(xiàn)一片人間天堂景象。當落日西臨黃河源頭,當沙漠中升起一縷極稀罕的炊煙,蒼涼的景象油然而生。

沙坡頭的山頂上,立有唐代大詩人王維的雕像。詩人面朝前方,遠望沙海,手握詩卷,藍天下顯得很有氣派。因為他寫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名句。為什么孤煙會直?你坐在家里,是想象不出來的,只有到了大漠,只有在那種萬籟俱寂的環(huán)境中,只有點燃起駝糞,那種煙,才會裊裊直上。駝糞嘛,隨處可見,那些牧民們自然用它生火做飯了。

下沙坡頭,不再騎駱駝,不過可以乘坐車,也可以滑沙,導(dǎo)游說?;常粋€陌生的詞,一個新鮮的詞,刺激著我去嘗試。文友還介紹說,天氣晴朗的時候,氣溫很高,人從沙坡向下滑,沙坡內(nèi)便發(fā)出“嗡嗡”的轟鳴聲,悠揚洪亮,猶如金鐘長鳴,曾獲“沙坡鳴鐘”之譽,是中國四大響沙之一。

這是一道十分平整寬闊的沙面,斜坡,百多米長,七八道滑槽,比鄰而居,從上而下延伸至地面,滑沙的人,絡(luò)繹不絕。我不知如何滑沙,站在后面看人家動作?;娜俗粔K寬一尺、長二尺許的滑板,滑板兩旁各有一根鐵桿扶手,作調(diào)節(jié)和剎車之用。

看別人一個個滑下去,自己坐上去,還是有點忐忑,怕身體傾側(cè),甚至擔(dān)心半途翻跟頭。我在滑板上坐穩(wěn),兩手撐在板壁上,雙腳蹬住前沿,身體微向前傾,下滑時自然流暢,如從天降。隨著慣性加大,速度不斷加快,頓覺兩耳生風(fēng),轉(zhuǎn)眼間就沖到了山坡下。下滑時,果真隱約聽到座下發(fā)出的“嗡嗡”轟鳴聲?!鞍倜咨称孪魅缌?,磧下鳴鐘世傳奇,游人俯滑相嬉戲,婆娑舞姿弄清漪。”這首詩道出了沙坡頭滑沙的妙趣。

這時,沙漠上下起了雨,它不同于江南煙花四月那霏霏不絕的黃梅雨,朝夕不斷,夕月綿延,也不同于那滔天的暴雨,滂沱地撲來,強勁的閃電,彈動屋瓦的驚悸,仿佛欲掀起屋頂。沙漠里的雨,總是來無影去無蹤,突然間就風(fēng)云乍變,一瞬間,又藍天白云,我只有細細體會空氣中變化的溫度,才能感覺到它曾經(jīng)的存在。沙漠里的雨是珍貴的,因為往往很多時候它還沒有落到地面上,就已經(jīng)被那酷熱的高溫所蒸發(fā)。一場沙漠里的雨何時來臨,可能會決定許多生命的生與死。沙漠中的雨也是慈愛的,正是有沙漠之雨的存在,沙漠里才會有一方綠洲,才能有蔥郁的樹,濃厚的香,甘甜的水,洗去跋涉者的疲勞,為饑渴的路人奉獻水和食物,為遠行的旅行者提供休息的港灣。

荒涼的沙漠,卻因為沙漠里的雨,變得有些生機了。在干燥的沙子底下,只要再挖得深一點,就能夠發(fā)現(xiàn)潮濕的沙子。雨使沙漠變得潮濕,在它干枯的內(nèi)心里注入了生命的源泉。而這些沙子中的水分,足以滋養(yǎng)茁壯植物。雖然開不出嬌嫩的玫瑰、水靈的荷花,但是這里會生長出挺拔的仙人掌。我面對廣袤的沙漠,看到沙中那微弱的綠色時,一種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命的敬重,油然而生。

在這茫茫沙海的壯景前,我被深深的震撼。腳下連綿起伏、一望無際的赭黃沙丘,猶如大海洶涌的波濤,波瀾壯闊地向著遙遠地平線一瀉千里。置身這天高地遠、一覽無余的境地,我的心胸仿佛隨著視野一下子都豁然開朗?!按竽聼熤?,長河落日圓”的壯麗,“平沙茫茫黃入天”、“風(fēng)頭如刀面如割”的蒼涼,“心隨長風(fēng)去,吹散萬里云”的悵然,凡俗的一切喜怒郁積都應(yīng)也都已忘卻,心胸被滌蕩得空明而坦敞。

茫茫大漠,無邊無際,除了幾珠干癟的野草茍延殘喘著,偶爾一只被烈日烤焦的甲殼蟲發(fā)出金屬藍光,別無他物。但沙漠并不單調(diào),大風(fēng)吹得云飛跑,太陽似蒙太奇一樣移動,行云流水地撫過起伏的沙丘,這邊才暗下去,那邊又金燦燦地亮起來,筆觸像一點點暈染的水墨,色調(diào)如凝重醇厚的油畫。這里的天黑得晚,晚上8點多,太陽才戀戀不舍地往沙里墜,血紅的夕陽透過云層射出一道道金光,將天分成兩半,一半暗藍,一半橙紅,沙丘像層層疊疊的山巒,圓滾滾的火盤,正沿著黃河的走向,緩緩地向中華大地堅定地前行……

當落日在西邊的沙漠上很低的時候,我仍舊騎著駱駝歸來,一路上聽著駝鈴富有節(jié)奏的響聲,沉默不語。風(fēng)在不停地吹,但聽不到風(fēng)聲,看不到揚起的細沙。沙漠此刻異常的寂靜,當斜陽把冷冷的夕光,投在我身上時,低處沙坡上,井然有序地出現(xiàn)了我們騎著駱駝剪紙般的疏疏的投影。此時,我不由得感受到了大漠的孤獨冷清,聯(lián)想古時長長的商人駝隊,走在這荒無人煙的大沙漠上,是何等的凄涼!

這大半天的,倘若說踏沙悠閑松散,帶著幾許詩意,那么滑沙就有驚無險,夾了幾分快意。上車時,掏出口袋中的手機,屏幕上蒙上了細沙一層,這兒的沙比沙湖邊的沙細小多了,它是無孔不入,此時嘴里嚼拌一下,便覺沙沙地在響。看過這兒的沙漠,我才真正體驗到了什么是沙漠了。

而今,黃河一路凱歌,在綿延橫亙的華夏大地上接受著我們的崇拜。是黃河的滋潤,養(yǎng)育了黃河岸邊沙坡頭人的智慧和聰穎,他們僅僅是億萬中華兒女的縮影,他們用最淳樸的生活方式,向我們傳承著古老的文明。

佇立黃河北岸,在沙坡頭,直起來的不僅是那一面沙坡,還有我們的胳臂和腰身,而頭頂上那一輪圓圓的太陽正沿著黃河的走向,緩緩地走向中華大地并堅定地前行。

人生其實就像一場旅行,旅行就是體味不同的人生。對每個人來說,生命就是一場盛大的旅行,而日子就是路途中你經(jīng)過的每一站風(fēng)景,或美麗,或溫暖,或憂愁,或喜悅。當然,我不過是一個過客,和千千萬萬喜歡沙坡頭的朋友一樣,偶爾駐足了一下,然后慢慢回憶和品味。在我看來,旅行的意義就是體驗不同的地理和文化,體驗別樣的生存方式,感受別樣的人生所構(gòu)建的多姿多彩的世界。

回銀川的路上,那孤煙、落日、長河,那大漠、青山、綠洲,那朝陽、晚霞、星空,那沙棘、紅柳、芨芨草,還有那羊皮筏子、沙漠舟,哪個都讓我感慨萬分,思緒難以平靜;哪個都讓我神醉情馳,想矜持也矜持不起來。

歸來后有人問我:“你不久前剛登敦煌鳴沙山,現(xiàn)又去攀沙坡頭,兩者相比,感覺如何?”我回答說:“不下高低,各具特色,各有千秋!鳴沙山、沙坡頭,都是集天地之秀,納百川之靈,都是華夏大地的一朵美麗的奇葩,都是那么讓人眷戀,令人向往……”

(2013年5月2日于風(fēng)荷苑)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