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曹操祖上
中華民族有五千多年悠久的歷史和文化,我們都是炎黃子孫。黃帝妻子嫘祖生有兩個兒子,玄囂和昌意。玄囂的孫子帝嚳,他的后代堯,禪位于昌意兒子顓頊后代舜;舜又禪位于治水有功的同宗禹。大禹的兒子啟繼位后,建立了夏王朝,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chuàng)了中國幾千年世襲的先河。在大禹治水中,舜又將山東定陶曹國分封與治水有功的同宗陸終后代晏安,晏安改名曹安,就是歷史上古曹國的曹氏始祖。
帝嚳后代商湯,推翻了夏王朝的統(tǒng)治,建立了商朝。同為帝嚳的后代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又推翻了商朝建立了西周。周武王滅商后,為鞏固政權(quán),實行了分封制,大封功臣、宗室及先賢后代,共封七十一個諸侯國。周武王將曹國封給了六弟叔振鐸,原古曹國曹安的后代曹挾改封山東鄒縣,姓邾姓,國滅后有的改姓朱,有的復(fù)姓曹。
第一節(jié) 始祖曹叔振鐸(西周)
曹叔振鐸,姬姓,名叫振鐸,是周文王姬昌的兒子,周武王姬發(fā)的同母弟弟。曹叔振鐸的母親名叫太姒,姒姓,是夏朝君主夏禹后代有莘氏部落的女兒,周文王的正妻。太姒勤勞持家,恪守婦道,因此號稱文母。
曹叔振鐸的母親太姒與周文王生有十個兒子:長子伯邑考、次子周武王姬發(fā)、三子管叔鮮、四子周公旦、五子蔡叔度、六子曹叔振鐸、七子郕叔武、八子霍叔處、九子康叔封、十子冉季載。曹叔振鐸兄弟十人,自幼深受母親太姒的教誨,所以他們從小到大,就沒有做過違背常理、荒唐離譜的事情。
曹叔振鐸畫像(自《平陽曹氏宗譜》)
護兄商都
周文王死了以后,因曹叔挀鐸的長兄伯邑考早逝,曹叔振鐸的次兄周武王繼承王位。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借商朝的沒落,起兵攻打商朝,在牧野(今河南新鄉(xiāng)附近)之戰(zhàn)中擊敗商軍,商朝君主帝辛自焚而死,商朝滅亡。第二天,曹叔振鐸帶領(lǐng)保衛(wèi)周武王的衛(wèi)隊與周公旦、召公奭等護衛(wèi)周武王進入商都(先在商丘后遷安陽),在商都祭告天地。祭告天地之后,周武王登基稱王,建立了周朝政權(quán),歷史上稱為“西周”。
封地曹國
周武王建立周朝以后,大封功臣、宗室以及先賢的后代,將同母六弟曹叔振鐸封在曹邑,爵位是伯爵,并建立了曹國政權(quán),定都定陶(今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qū)馬集鎮(zhèn)費莊北),史名叫曹叔振鐸,或者叫曹振鐸。曹叔振鐸死后,他的兒子曹脾繼位,又叫曹太伯。曹叔振鐸的曹國,歷經(jīng)二十六代國君共556年,直至公元前487年宋國虜殺曹伯陽,曹國滅亡。曹叔振鐸的后代以國為姓,稱曹氏。
曹叔政績
曹叔振鐸在位期間,關(guān)心百姓生活,實行輕徭薄賦,并領(lǐng)導(dǎo)百姓疏水導(dǎo)流,墾荒種田,注重農(nóng)桑,提高生活質(zhì)量。曹叔振鐸教導(dǎo)民眾講禮義,行廉恥,廣泛施行周禮,使奢者儉素,劣者善良,俗尚淳樸,男耕女織,豐衣足食,安居樂業(yè)。后人稱贊“鐸教民有法,實開疆之圣也”。
曹叔振鐸逝世后,人們?yōu)榧o(jì)念他,在定陶仿山墓頂上修建了廟宇,祈禱保佑民間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國泰民安。
振鐸后裔
叔振鐸—太伯脾—仲君平—宮伯侯——良夫—窿—簡—進—劌—瑢——赤需—搏——骃—玭——岷—卹(1)—鵬—珩—晶—赪—醔(生二子,蕕(2)和薰);蕕秦時為沛邑令,因居沛,生沐;薰,生淵;沐,生參和軫;參(曹參),漢初一世祖;軫,字仲興。
西周故國曹叔振鐸紀(jì)念堂一角
山東省菏澤市今有仿山西周故國曹叔振鐸紀(jì)念堂、仿山古曹國墓群。墓群位于山東省定陶縣城北六公里處,是周朝諸侯國曹國國君墓葬群,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墓葬群安葬曹國自曹叔振鐸至曹伯陽二十六位國君。
國君世系如下:一世曹叔振鐸、二世曹太伯、三世曹仲君、四世曹宮伯、五世曹孝伯、六世曹夷伯、七世曹幽伯、八世曹戴伯、九世曹惠伯、十世曹廢伯、十一世曹繆公、十二世曹桓公、十三世曹莊公、十四世曹僖公、十五世曹昭公、十六世曹共公、十七世曹文公、十八世曹宣公、十九世曹成公、二十世曹武公、二十一世曹平公、二十二世曹悼公、二十三世曹聲公、二十四世曹隱公、二十五世曹靖公、二十六世曹伯陽。
(參考資料:《史記·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定陶縣志》《青陽墩頭曹氏宗譜》)
第二節(jié) 曹劌論戰(zhàn)(春秋)
曹劌畫像(自《平陽曹氏宗譜》)
曹劌,父曹進,在魯國做官。六世孫曹為曹成公使蔡,留居蔡。曹的六世孫就是孔子弟子曹卹。曹劌是曹叔振鐸第十世孫;曹操的第三十四世祖。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陽)起,中國歷史進入了諸侯兼并、大國爭霸的春秋時代。齊國和魯國都是西周初年分封的重要諸侯國,又互相毗鄰,難免發(fā)生矛盾和沖突。
公元前686年,齊國齊襄公被公孫無知暗殺。次年,公孫無知被齊國大夫雍廩殺死。齊襄公的后代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齊桓公),旋即分別從魯國和莒國出發(fā),回國爭奪王位。公子小白先行返回齊國即位,是為齊桓公,后來成為“春秋五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中的第一位霸主。魯國國君魯莊公見小白先登王位,大怒,派兵攻打齊國。干時一戰(zhàn),魯國戰(zhàn)敗。
周莊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年)初,齊國軍隊進攻魯國。魯人曹劌原一直隱居在秶甫山,見齊國要進攻魯國,由此主動提出為抵抗齊軍出謀劃策。曹劌出自王室,是曹國曹叔振鐸的第十世孫,由于曹國被魯國吞并而屬魯。
莊公問曹劌:“齊強魯弱,我們能打勝嗎?”曹劌反問:“國君你感到百姓會與你同心同德去戰(zhàn)斗嗎?”莊公說:“寡人雖盡責(zé)不夠,不過還是時時想到百姓。吃穿不敢獨享,常常分給身邊的大臣?!辈軇フf:“這很好,但只靠施這些小恩小惠,百姓還不會真心實意跟國君去作戰(zhàn)的?!鼻f公說:“祭神用的豬牛羊,玉器絲織品等,我從來不敢虛報夸大數(shù)目,一定對神說實話?!辈軇フf:“但是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靈的信任,神靈是不會保佑你的。”莊公又說:“寡人還能時刻想到百姓疾苦,凡重要訴訟案件,不因自己所愛而濫賞,不因自己所惡而加刑,一定按實情作出處理?!辈軇ジ吲d地說:“好!真能做到這樣,我們可以與齊國一戰(zhàn)?!?/p>
莊公又問:“我們用什么方法才能戰(zhàn)勝齊國呢?”曹劌說:“打仗要根據(jù)戰(zhàn)場的千變?nèi)f化隨機處置,決不能事先憑空決定采用什么固定的戰(zhàn)法。我愿意和你一同率軍前去作戰(zhàn),根據(jù)實際情況謀劃?!鼻f公認為曹劌講得有道理。
面對齊軍發(fā)起來勢洶涌的攻擊。魯莊公見齊軍出擊,就要擂鼓應(yīng)戰(zhàn)。曹劌勸阻說,齊兵勢銳,我軍出擊正合敵人心愿,勝利沒有把握,“宜靜以待”,不能出擊。莊公遂令軍隊固守陣地,只令弓弩手射擊,以穩(wěn)住陣勢。齊軍沒法與對手廝殺,又沖不進魯軍陣地,反而受到魯軍弓弩猛射而無法前進,只得向后撤退。經(jīng)過休整,齊軍鮑叔牙又下令展開了第二次攻擊。曹劌勸莊公仍然不要出擊,繼續(xù)固守陣地。齊軍攻勢雖猛,但仍攻不進陣內(nèi),士氣不免疲憊,再退回到原陣地。
齊軍兩次進攻,魯軍都沒有應(yīng)戰(zhàn),鮑叔牙和齊軍將領(lǐng)都認為魯軍怯戰(zhàn),決定再次發(fā)動進攻。于是齊軍發(fā)動了第三次進攻。曹劌看到這次來勢雖猛,但勢頭沒有上兩次大,認為出擊時間已到,立即向莊公提出反擊齊軍的建議。魯莊公親自擂鼓,發(fā)出反擊命令,齊軍敗退。隨即魯莊公發(fā)出追擊令,曹劌認為:齊是大國,兵強馬壯,是否真正敗退,一時難下斷定。如果是計謀設(shè)有埋伏,后果不堪設(shè)想,便勸止了魯莊公的追擊令。他登高瞭望,見齊軍旗鼓雜亂,又下車觀察到齊軍戰(zhàn)車的車轍十分混亂,判定這是真正潰敗,才向莊公提出大膽追擊的建議。莊公令下,魯軍猛打猛追,給齊軍以沉重打擊,俘獲大量甲兵和輜重,把齊軍趕出國境,并射殺了齊桓公兒子公子雍,一洗“干時之戰(zhàn)”的恥辱,提振了魯國的士氣。
戰(zhàn)后,魯莊公問曹劌戰(zhàn)役取勝的原因。曹劌回答說:“用兵打仗憑的是勇氣,第一次擊鼓沖鋒時,士氣是最旺盛的;第二次擊鼓沖鋒,士氣就減退了些;等到第三次擊鼓沖鋒,士氣便完全消失了。齊軍三鼓,士氣已盡,而相反我軍士氣卻十分旺盛,這時實施反擊,自然就能夠打敗齊軍?!辈軇ビ终f:“未立即發(fā)起追擊的原因主要是齊國實力強大,不可輕視之,要謹防其佯敗設(shè)伏。后來看到他們車轍紊亂,旌旗歪斜,這是沒有組織的敗退。在這種情況下,我才大膽地建議實施戰(zhàn)場追擊?!?/p>
當(dāng)代偉大的軍事家、戰(zhàn)略家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一文中,對齊魯長勺之戰(zhàn)的戰(zhàn)法給予很高的評價,他說:“戰(zhàn)爭中魯國采取了敵疲我打的方針,打敗了齊軍,是中國戰(zhàn)爭史中弱軍戰(zhàn)勝強軍的有名戰(zhàn)例。”《曹劌論戰(zhàn)》所敘述的原則和長勺戰(zhàn)例,成為中國后世“后發(fā)制人”防御戰(zhàn)略思想的寶貴借鑒。
長勺之戰(zhàn)是發(fā)生在中國春秋時代齊國和魯國之間的一場戰(zhàn)役。此次戰(zhàn)役是繼干時之戰(zhàn)后齊、魯另一次重要戰(zhàn)役。魯國在此次戰(zhàn)役取得勝利,間接促成數(shù)年后齊魯息兵言和。
(參考資料:《左傳·莊公十年》)
第三節(jié) 曹沫勇力事莊公(春秋)
曹沫譜系圖(此譜系珍藏于上海圖書館,見安徽《歙縣雄村曹氏宗譜》劉宋元嘉元年版譜。該史料的發(fā)現(xiàn)對于曹劌和曹沫是否同一個人之討論有所幫助)
曹沫,魯國人。其父曹公非,其祖父就是“三鼓”而擊敗齊國的曹劌。曹沫是曹氏始祖曹叔振鐸的第十二世孫;魏王曹操是曹沫的第三十二世孫。
曹沫是個膽大勇武之人,魯莊公喜歡他的勇猛,把他留在身邊并讓他做了魯國的將軍。齊國侵略魯國時,曹沫領(lǐng)兵迎敵,結(jié)果三戰(zhàn)三敗。當(dāng)時,齊國經(jīng)過管仲改革后國富兵強,所以魯莊公并沒有責(zé)備和處罰曹沫,而是繼續(xù)讓他當(dāng)魯國的將軍。魯莊公害怕齊國,就答應(yīng)了齊國的割地要求,將遂邑這塊地方割讓給齊國。在柯這個地方齊國和魯國簽訂了盟約。結(jié)盟當(dāng)天,在各國會盟的會上,曹沫沖到齊桓公面前,手持匕首脅迫齊桓公。齊桓公手下的人見曹沫劫持齊桓公,刀架在齊桓公脖子上,沒有人敢動手。齊桓公問曹沫:“你想干什么?”曹沫說:“齊國強魯國弱,你們侵犯魯國也太過分了。如今魯國的都城倒塌,就會壓到齊國的邊境了,大王你一定要把搶去的魯國土地歸還給魯國!”于是,齊桓公答應(yīng)全部歸還魯國被侵占的土地?;腹f完話,曹沫扔掉匕首,走下盟臺,朝北回到群臣的位置上,臉色不變,言辭從容如故。
桓公大怒,要背棄自己的誓約,管仲說:“(你)不能這樣,貪圖小利會使您在諸侯中失去信義,失去各國的幫助,不如給他?!?/p>
這樣,桓公就歸還了侵占的魯國領(lǐng)土,曹沫三次戰(zhàn)役所失去的土地,齊國全部都還給了魯國。
(參考資料:《史記刺客列傳·魯人曹沫》《歙縣雄村曹氏宗譜》)
第四節(jié) 孔子弟子上蔡侯曹卹(春秋)
曹卹畫像(自《平陽曹氏宗譜》)
曹卹,字子循,生于周敬王己亥(公元前501年),家居上蔡洙湖鎮(zhèn)(今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比孔子小五十歲。
《定陶譜》記載:十六世公子欣時,字子臧,祖父曹文公,父親曹宣公,兄弟曹成公;欣時的兒子公孫會,孫子曹卹,曾孫曹蔭、曹瑗。曹卹是曹叔振鐸第十八世孫。
曹卹的祖父欣時,字子臧,姬姓,春秋時期曹文公孫,曹宣公之子,著名節(jié)士,有讓國之賢。曹宣公死后,公子負芻殺太子自立,是為曹成公,各國諸侯和曹國人都認為新立的曹君不義,晉國抓住曹成公,想要讓周天子立子臧為君,子臧離開曹國,以成全曹君繼續(xù)在位。后世贊頌子臧讓國之舉,稱贊子臧為節(jié)士,常以“子臧之節(jié)”“子臧辭國”贊頌品德高尚的人。公子欣時死后,后人念之,以名為姓,是欣姓起源之一,公子欣時為欣姓始祖。
曹卹下分兩支:一支通參、充、憲;另一支分為四條線,下敘至六十世,再往下可能由各門、支自敘。其中從風(fēng)公到參公,為青陽墩頭的曹氏世系。
《青陽墩頭曹氏宗譜》記載:曹卹上六代祖上曹,字仲馬,魯國人,是曹成公派往蔡國的使臣,留居蔡國。父曹岷,祖父曹,子臨淄牧曹鵬,孫南陽令曹珩。曹卹在唐代追封為曹伯,宋代追封為上蔡侯,從祀孔子圣廟庭。
孔子周游列國時,在蔡國居住了三年,曾在上蔡縣華陂鎮(zhèn)的鴻隙湖畔、蔡河岸演禮弦歌。在上蔡孔子收得高徒六人,分別是漆雕開、漆雕從、漆雕憑、漆雕侈、曹卹、秦冉,故有“孔門七十二賢上蔡居六”之說。其中漆雕開、曹卹最受孔子賞識并受到歷代帝王的加封。
曹卹為人仁慈,尊貴富有,但卻不吝財,常施善舉,周濟百姓,深受百姓愛戴,史有“樂道明義”之說。
曹卹晚年厭倦官場生活,便辭官為民。他見洪河岸邊水草豐茂,百花斗艷,珍禽異獸出沒其間,遂定居于此,取名“曹寨”。所以,洙湖鎮(zhèn)周邊數(shù)萬曹姓人家均為曹卹后代。
上蔡縣洙湖鎮(zhèn)東南隅的曹寨村四圍無寨墻,只有依稀可見的壕溝環(huán)繞一周。全村近千戶人家中以曹姓居多,且按譜排輩,族規(guī)延續(xù)千年。該村后500米遠的洪河南岸有先賢曹卹墓,村中有曹氏祖祠“千澤堂”,周圍有曹橋、曹廷莊、鐵曹莊、曹樓、曹莊、曹王等20多個以曹姓冠名的村莊,曹氏居民有3萬余人,上蔡是全國曹姓村落最多的縣。每逢清明節(jié)和農(nóng)歷三月十一先賢曹卹誕辰日,上蔡曹氏宗族及平輿、汝南、西平等縣洪河流域的曹姓人家都會赴曹寨祭拜始祖曹卹,聚會“千澤堂”,尋根思本。
上蔡現(xiàn)還有漆雕開墓、曹卹墓、孔子曬書臺、蔡溝厄臺白果樹等與孔子有關(guān)的遺址。上蔡即周武王封弟叔度到蔡地,建立蔡國,后被楚國滅,現(xiàn)為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
(參考資料:《青陽墩頭曹氏宗譜》《濟寧州志·曹子世家》)
第五節(jié) 曹參助漢高祖奪天下(西漢)
曹參畫像(自《平陽曹氏宗譜》)
曹參,字敬伯,沛縣人,西漢開國功臣、名將,封平陽侯,是繼蕭何后的漢代第二位相國,有“蕭規(guī)曹隨”之稱。
曹參父親曹沐,生子曹參和曹軫,祖父曹蕕,秦時為沛邑令,因而居住在沛。子曹窋惠帝時為御史大夫、文帝時立為侯。孫曹奇,右參軍。子曹時娶平陽公主,曹參是曹叔振鐸的第二十八世孫,是孔子弟子曹卹的第八世孫,是曹操的第十六世祖。
旗開得勝
曹參與漢高祖劉邦、蕭何、樊噲都是沛縣人,他們的交情深厚。劉邦做沛公(實際職位是亭長,相當(dāng)現(xiàn)在的鄉(xiāng)長),開始起事時,曹參是獄掾,即縣里抓捕、管理犯人的官,跟隨劉邦,在建立漢朝的過程中,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
曹參率領(lǐng)軍隊進攻胡陵(今江蘇沛縣龍固鎮(zhèn)東北部)、方與,攻打秦朝郡監(jiān)的軍隊,大破敵兵。曹參向東又拿下薛縣(微山湖東岸),在薛縣外城的西面進擊泗水郡郡守的軍隊。然后又攻打并奪取胡陵。之后,曹參領(lǐng)兵進攻方與,又攻打豐邑(江蘇豐縣)。連獲勝績,沛公賜給曹參七大夫的職位。
曹參在碭縣東面進擊秦軍,奪取了碭縣、狐父和祁縣的善置驛。曹參又攻打下邑以西的地方,一直到虞縣(今商丘),進擊章邯的軍隊。攻打爰戚和亢父時,曹參最先登上城樓。曹參官職升為五大夫。
曹參向北救援東阿,進擊擅長騎兵戰(zhàn)術(shù)的章邯軍隊,攻陷陳縣,追擊到濮陽。攻打定陶,奪取臨濟。往南救援雍丘,進擊李由的軍隊,并打敗了他,殺掉李由,俘虜秦朝軍侯一人。這時,秦將章邯打敗項梁的軍隊,殺死了項梁,沛公與項羽率軍東歸。楚懷王任命沛公為碭郡(今商丘睢陽區(qū))長,統(tǒng)領(lǐng)碭郡的軍隊。沛公封曹參為執(zhí)帛,號稱建成君。后曹參升為爰戚縣(今山東嘉祥縣西南)縣令,隸屬碭郡。
從那以后,曹參跟隨沛公攻打東郡郡尉的軍隊,在成武(山東西南部)南面打敗了敵軍。在成陽南面進擊王離的軍隊,在扛里與其交鋒,把他打敗。又追擊敗逃的敵軍,向西到了開封,進擊并打敗趙賁的軍隊,把趙賁圍在開封城中。向西在曲遇進擊并勝秦朝將領(lǐng)楊熊的軍隊,俘虜了秦朝的司馬及御史各一人,曹參升為執(zhí)珪。
后跟隨沛公攻打陽武(鄭州中牟縣),拿下軒轅、緱氏,封鎖黃河渡口,回軍進擊趙賁的軍隊,在尸鄉(xiāng)的北面打敗了它。跟隨沛公向南攻打犨邑,在陽城外城以東與南陽郡郡守呂交戰(zhàn),攻破了呂軍隊的陣列。跟隨沛公向西攻打武關(guān)(今陜西商洛市)、峣關(guān)(今藍田縣南),奪取了這兩個關(guān)口。先在藍田的南面攻打秦朝的軍隊,又在夜間攻打藍田的北面,大敗秦軍,隨即到達咸陽(東臨西安,西接甘肅),滅秦朝。
楚漢之爭
項羽到了關(guān)中,封劉邦為漢王。漢王封曹參為建成侯。曹參跟隨漢王到了關(guān)中,升為將軍。又跟隨漢王回軍平定三秦,起初攻打下辯、故道、雍縣、縣。在好畤的南面打敗章平的軍隊,包圍好畤,奪取了壤鄉(xiāng)。在壤鄉(xiāng)東面和高櫟一帶又打敗了三秦的軍隊。之后,又包圍了章平,章平從好畤突圍逃跑。于是進擊趙賁和內(nèi)史保的軍隊,打敗了他們。向東奪取了咸陽,把咸陽改名叫新城。
曹參率兵守衛(wèi)景陵二十天,三秦派章平等人進攻曹參,曹參出兵迎擊,大敗敵軍。漢王把寧秦(華陰屬陜西渭南市)賜給曹參作食邑。曹參以將軍的身份領(lǐng)兵在廢丘包圍了章邯,以中尉的身份跟隨漢王出臨晉關(guān)。到了河內(nèi),拿下修武,從圍津渡過黃河,向東在定陶進擊龍且、項他的軍隊得勝。向東攻取碭縣、蕭縣(安徽北部)、彭城(徐州)。進擊項藉的軍隊,敵軍大敗逃跑。曹參以中尉的身份包圍并奪取了雍丘。
漢將王武在外黃反叛,程處在燕縣反叛,曹參率軍前往進擊,都打敗了他們。柱天侯在衍氏反叛,曹參又擊敗叛軍,奪回了衍氏。在昆陽攻打羽嬰,追擊到葉邑(縣)?;剀姽ゴ蛭鋸姡S即又打到滎陽。曹參從漢中做將軍、中尉,跟隨漢王掃蕩諸侯,到項羽戰(zhàn)敗,回到滎陽,前后總共兩年時間。
佐助韓信
漢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曹參代理左丞相,領(lǐng)兵進駐關(guān)中。過了一個多月,魏王豹反叛,曹參以代理左丞相的身份分別與韓信率軍向東,在東張攻打魏將軍孫遫的軍隊,大敗之。乘勢進攻安邑,捕獲魏將王襄。在曲陽(今河北保定市曲陽縣)進擊魏王,追到武垣(今河北滄州肅寧),活捉了魏王豹。奪取平陽,捕得魏王的母親、妻子、兒女,平定全部魏地,共得五十二座城邑。
劉邦把平陽賜給曹參作食邑。曹氏祠堂里有一對楹聯(lián):“平陽錦世澤,譙國振家聲?!边@上句“平陽錦世澤”的平陽就是指平陽侯曹參,為曹氏家族增添了光彩;下句講的是譙國曹操,使曹氏家族的聲譽更加響亮。
曹參后來又跟隨韓信在鄔縣(今山西省介休市)東面進擊趙國相國夏說的軍隊,大敗之,并斬殺了夏說。韓信與原常山王張耳率兵至井陘,攻打成安君陳馀,同時命令曹參把趙國的別將戚將軍圍困在鄔縣城中。戚將軍突圍逃跑,曹參追擊并斬殺了他。于是曹參率兵到敖倉漢王的營地。這時韓信已經(jīng)打垮了趙國,做了相國。
韓信向東攻打齊國,曹參以右丞相的身份隸屬韓信,擊潰了齊國歷下的軍隊,于是奪取了臨淄?;剀娖蕉笨?,攻打著縣、漯陰、平原、鬲縣、盧縣。不久跟隨韓信在上假密進擊龍且的軍隊,大敗敵軍,斬了龍且,俘虜了他的部將周蘭。平定了齊國,總共得到七十余縣。捕獲了原齊王田廣的丞相田光、代替丞相留守的許章和原齊國的膠東將軍田既。韓信做了齊王,領(lǐng)兵到了陳縣,與漢王會合,共同打敗了項羽,而曹參留下來平定齊國未降服的地方。
封侯平陽
項羽死,天下平定,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時,分封列侯的爵位。朝廷與諸侯剖符為憑,使被分封者的爵位世代相傳而不斷絕。把平陽的一萬零六百三十戶封給曹參為食邑,封號叫平陽侯,收回以前所封的食邑。平陽現(xiàn)址應(yīng)在山西臨汾。西漢時,平陽應(yīng)離武垣很近,平陽侯的封地應(yīng)該在河北滄州地區(qū)。
曹參戰(zhàn)功顯赫,總共打下兩個諸侯國,一百二十二個縣,俘獲諸侯王二人,諸侯國丞相三人,將軍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馬、軍侯、御史各一人。
曹參始為沛吏時,與蕭何相交甚厚。及起事后,曹參常領(lǐng)兵出征,而蕭何為丞相鎮(zhèn)守關(guān)中,兩人一為將,一為相,及分封時定功臣名次,劉邦將相始生嫌隙。即使如此,兩人仍相知甚深。
出任齊相
劉邦做了皇帝,韓信被調(diào)封為楚王,齊國劃為郡。曹參歸還了漢丞相印。不久高帝把長子劉肥封為齊王,因其年輕,故任命曹參為齊國相國佐助齊王劉肥。
曹參以齊國相國的身份領(lǐng)兵攻打陳豨的部將張春的軍隊,打敗了敵軍。黥布反叛,曹參以齊國相國的身份跟從齊悼惠王劉肥率領(lǐng)十二萬人馬,與高祖合攻黥布的軍隊,大敗敵軍。向南打到蘄縣,又回軍平定了竹邑、相縣、蕭縣、留縣。
孝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廢除了諸侯國設(shè)相國的法令,改命曹參為齊國丞相。曹參做齊國丞相時,齊國有七十座城邑。當(dāng)時天下剛剛平定,悼惠王年紀(jì)很輕,曹參把老年人、讀書人都召來,詢問安撫百姓的辦法。但齊國原有的那些讀書人數(shù)以百計,眾說紛紜,曹參不知如何決定。他聽說膠西有位蓋公,精研黃老學(xué)說,就派人帶著厚禮把他請來。
見到蓋公后,蓋公對曹參說,治理國家的辦法貴在清凈無為,讓百姓們自行安定。以此類推,把這方面的道理都講了。曹參于是讓出自己辦公的正廳,讓蓋公住在里面。此后,曹參治理國家的要領(lǐng)就是采取黃老的學(xué)說,所以,他當(dāng)齊國丞相九年,齊國安定,人們稱贊他是賢明的丞相。
繼任漢相
孝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到蕭何臨終前,蕭何向孝惠皇帝劉盈推薦的賢臣只有曹參。曹參聽到蕭何去世消息后,就告訴他的門客趕快整理行裝,說:“我將要入朝當(dāng)相國了。”過了不久,朝廷派來的人果然來召曹參。
曹參離開時囑咐后任齊國丞相說:“要把齊國的獄市作為某些人行為的寄托,要慎重對待這些行為,不要輕易干涉?!焙笕呜┫嗾f:“治理國家沒有比這個事更重要的嗎?”曹參說:“不是這樣。獄市這些行為,是善惡并容的,如果您嚴加干涉,壞人在哪里容身呢?我因此把這件事擺在前面?!?/p>
曹參入朝成為相國,一切皆遵蕭何之法而無所變更。并且從各郡和諸侯國中挑選一些質(zhì)樸而不善文辭的厚道人,并任命為丞相的屬官。對官吏中那些言語文字苛求細枝末節(jié),想一味追求聲譽的人,就斥退攆走他們。曹參見別人有細小的過失,總是寬宏不計,因此相府中平安無事。
曹參做漢朝相國,前后有三年時間。他過世以后,被謚為懿侯。曹參之子曹窋接替了他父親的侯位,曹參另一子曹崇為會稽太守,遂居上虞。
百姓們歌頌曹參的事跡說:“蕭何制定法令,明確劃一;曹參接替蕭何為相,遵守蕭何制定的法度而不改變。曹參施行他那清凈無為的做法,百姓因而安寧不亂?!?/p>
曹參在漢史上與蕭何齊名,“蕭規(guī)曹隨”遂成為歷史上的佳話。
蕭規(guī)曹隨
曹參的兒子曹窋為中大夫。漢惠帝埋怨曹相國不理政事,覺得相國看不起自己,于是對曹窋說:“你回家后,試著私下隨便問問你父親說,高帝剛剛永別了群臣,皇上又很年輕,您身為相國整天喝酒,遇事也不向皇上請示報告,根據(jù)什么考慮國家大事呢?但這些話不要說是我跟你說的?!?/p>
曹窋回家,閑暇時陪著父親,把惠帝的意思變成自己的話規(guī)勸曹參。
曹參聽了大怒,打了曹窋二百板子,說:“快點進宮侍奉皇上去,國家大事不是你應(yīng)該說的?!?/p>
到上朝的時候,惠帝責(zé)備曹參說:“為什么要懲治曹窋?上次是我讓他規(guī)勸您的?!?/p>
曹參脫帽謝罪說:“請陛下自己仔細考慮一下,在圣明英武上您和高帝誰強?”
惠帝說:“我怎么敢跟先帝相比呢!”
曹參說:“陛下看我和蕭何誰更賢能?”
惠帝說:“您好像不如蕭何?!?/p>
曹參說:“陛下說的這番話很對。高帝與蕭何平定了天下,法令已經(jīng)明確,如今陛下垂衣拱手,我等謹守各自的職責(zé),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隨意更改,不就行了嗎?”
惠帝說:“好。您休息休息吧!”
歷史功績
眾臣:“平陽侯曹參身被七十創(chuàng),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p>
百姓歌曰:“蕭何為法,講若畫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凈,民以寧一?!?/p>
司馬遷:“曹相國參攻城野戰(zhàn)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以與淮陰侯俱。及信已滅,而列侯成功,唯獨參擅其名。參為漢相國,清靜極言合道。然百姓離秦之酷后,參與休息無為,故天下俱稱其美矣?!?/p>
班固:“蕭何、曹參皆起秦刀筆吏,當(dāng)時錄錄未有奇節(jié)。漢興,依日月之末光,何以信謹守管籥,參與韓信俱征伐。天下既定,因民之疾秦法,順流與之更始,二人同心,遂安海內(nèi)?;搓帯Ⅶ舨嫉纫褱?,唯何、參擅功名,位冠群臣,聲施后世,為一代之宗臣,慶流苗裔,盛矣哉!”
曹操:“蕭何、曹參,縣吏也,韓信、陳平負污辱之名,有見笑之恥,卒能成就王業(yè),聲著千載。”
蕭何曹參遺址公園(蕭何曹參遺址公園在蕭何與曹參兩位漢丞相陵墓區(qū)的基礎(chǔ)上于2014年7月建成,位于陜西省咸陽市渭城區(qū)北杜鎮(zhèn)以東二公里的瓦劉村,是西咸新區(qū)空港新城第一個歷史文化保護項目,第一個生態(tài)園林項目)
曾國藩:“古人稱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立德最難,自周漢以后,罕見以德傳者。立功如蕭、曹、房、杜、郭、李、韓、岳,立言如馬、班、韓、歐、李、杜、蘇、黃,古今曾有幾人?”
唐朝建中三年(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并為他們設(shè)廟享奠,當(dāng)中就包括“漢相平陽侯曹參”。
宋代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按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shè)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曹參。
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思想家司馬遷在《史記》中為曹參撰寫了《曹相國世家》文。
(參考資料:《史記·曹相國世家》《平陽曹氏宗譜》)
第六節(jié) 漢武帝外甥曹襄 助衛(wèi)青平定匈奴(西漢)
曹襄畫像(自《蓉湖曹氏宗譜》曹廉福臨摹)
曹襄,西漢開國功臣、平陽懿侯曹參第五世孫。曾祖曹窋,高后時御史大夫,文帝立為侯,為侯二十九年,卒謚靜侯;祖父曹奇,初為右參軍,為侯七年,卒謚簡侯;父親曹時(曹壽、曹疇)平陽侯。母親是漢景帝與皇后王娡生的長女、漢武帝同母長姐——平陽公主(本封陽信公主,因嫁于開國功臣曹參曾孫平陽侯曹時,故稱平陽公主)。
曹時,生子二,曹襄和曹爽。曹時于漢武帝元光四年(公元前131年)病逝。為侯二十三年,謚號為夷侯。妻平陽公主后改嫁衛(wèi)青,死后與曹時同墓。
曹襄父薨后襲平陽侯位,娶漢武帝和皇后衛(wèi)子夫生的長女衛(wèi)長公主,二人生有一子曹宗。
公元前119年,曹襄為后將軍,跟隨衛(wèi)青(曹襄繼父)出戰(zhàn)匈奴,取得了“漠北之戰(zhàn)”的勝利,重塑了太祖曹參武將家族的風(fēng)采。
曹襄為侯十六年,逝于元鼎三年(公元前115年),謚號共侯。
曹襄弟曹爽,字仲達,公元前110年任大將軍,后學(xué)尚寧靜。先是敕葬太祖妣于譙東三十里,因奉祀居譙之螞蟻街(現(xiàn)安徽亳州),是平陽侯(國)分支“譙國郡曹氏”的一世祖。曹爽生子曹密,名師孟,任會稽太守,元帝時官至侍中。
歷史背景
秦漢時期,匈奴經(jīng)常侵擾中原,漢高祖劉邦雖有反擊,但未能震住匈奴,只好采取和親政策,出嫁公主,贈送絲綢、糧食等物品,與其約為兄弟,以緩襲擾,一直蒙受很大的恥辱。在軍事上,則主要采取消極防御的方針,盡量避免與匈奴進行決戰(zhàn)。然而“和親”政策并不能遏制匈奴的襲擾活動,漢朝的邊患依舊相當(dāng)嚴重。
但是在另一方面,“和親”政策也為漢王朝整頓內(nèi)政、恢復(fù)經(jīng)濟、發(fā)展生產(chǎn)、增強實力提供了必要條件。文景時期,推行“無為而治”的政策,使凋敝的社會經(jīng)濟較快得到恢復(fù),整個國家呈現(xiàn)出一片富庶豐足的景象。
另外,文景兩帝在位時,即已注意軍隊,尤其是騎兵的建設(shè),西漢的軍事力量也有所增強。
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漢武帝開始反擊匈奴之戰(zhàn),共歷時四十四年之久,其中漠南之戰(zhàn)、河西之戰(zhàn)和漠北之戰(zhàn)三次戰(zhàn)略反擊,解決了匈奴的南下騷擾問題。
曹襄后裔
曹襄是曹時的長子,襲平陽侯爵位。他的兒子曹宗,元鼎二年為第六代平陽侯,母親為漢武帝女兒衛(wèi)長公主。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巫蠱禍起,曹宗因為和宦官擅闖宮門而定罪,本來判的是死罪,曹宗用財贖罪但卻失去了侯的爵位,后判為完刑(古代一種較輕的刑罰。不殘傷其身體,只罰勞刑)為城旦(一種筑城四年的勞役,夜里筑長城,白天防敵寇(站崗))。
《漢書》記載:“曹宗入財贖此死罪被處以完刑,為城旦;曹宗母親衛(wèi)長公主從未陷入征和二年的巫蠱事件,朝、野史都未有腰斬記錄?!?/p>
漢宣帝元康四年(公元前61年),曹襄之孫即曹宗之子曹喜,以杜陵公乘(公乘是民爵中最高一級,身份是老百姓)的身份奉詔復(fù)家;
曹襄曾孫曹竟,居山陽(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一帶),新莽時隱居不仕。23年,為更始帝劉玄的丞相;
漢哀帝元壽二年(公元前1年),玄孫曹本始,以杜陵公士身份得到詔封,平陽曹氏復(fù)侯;
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年(26年),曹本始之子曹宏嗣侯位,舉兵佐光武帝定河北,故襲爵如故。
之后,其子曹曠嗣侯位。到班固著《漢書》時,已有八侯,曹曠仍襲平陽之爵。
在西漢所有的侯中,東漢光武帝劉秀只襲封了兩個:一個是平陽曹氏,另外一個是富平張氏(張安世家族)。而富平張氏因娶漢宣帝女敬武長公主,與平陽曹氏也有血緣聯(lián)系,同有衛(wèi)氏血脈。衛(wèi)長公主與曹襄的后嗣到東漢還享有侯位,可謂風(fēng)光的百年侯爵。
漢章帝建初二年(77年),曹參后裔曹湛為容城侯,直至265年曹魏滅亡。
(參考資料:《青陽墩頭曹氏宗譜》《西漢曹襄的父母是誰?曹襄是什么時候死的》
第七節(jié) 曹竟慧眼識英雄 劉秀揚帆建東漢(西漢)
西漢衰亡
公元前49年,漢元帝登基,但朝政日益衰敗。到了漢成帝(公元前33年登基)之時,成帝昏聵不堪,委政母族。社會矛盾空前激化,西漢外戚王氏的重要成員王莽,被視為能挽救危局的不二人選。公元8年12月1日,王莽代漢建新,建元“始建國”,西漢在歷經(jīng)214年的統(tǒng)治后終于滅亡。
新莽末年(23年),因王莽推行的改革盲目崇古,不切實際,史稱“王莽改制”,又觸動了上至豪強、下及平民的利益;加之水、旱等天災(zāi)不斷,終于,在新莽天鳳年間,爆發(fā)了綠林、赤眉大起義。
23年,西漢宗室劉玄被綠林軍的主要將領(lǐng)擁立為帝,建元“更始”,是為更始帝。同年,王莽發(fā)兵四十二萬撲向昆陽和宛城一線,力圖一舉撲滅新生的更始政權(quán)。結(jié)果,新朝號稱百萬大軍的主力,覆滅于昆陽城下,三輔震動,新莽政權(quán)土崩瓦解。更始元年(23年)九月,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死于混戰(zhàn)之中,終年六十八歲。新朝覆亡。
劉秀起兵
在王莽的新朝政權(quán)滅亡之際,身為一介布衣,但卻是漢室宗親的劉秀在家鄉(xiāng)(河南南陽)乘勢起兵(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在消滅王莽的昆陽之戰(zhàn)中立下大功,聲名遠揚,功高蓋主。
更始帝劉玄攻占長安、洛陽后,河北(黃河北岸)各州郡都持觀望態(tài)度,沒有歸附更始政權(quán);赤眉軍在山東發(fā)展迅速,聲勢日益壯大;還有“河北三王”、銅馬、尤來、隗囂、公孫述等等割據(jù)勢力。
大司徒劉賜對劉玄說:“劉秀是去河北招撫的最佳人選,并且河北一帶只能是劉秀去才合適。”但遭到以大司馬朱鮪為代表的綠林軍出身的將領(lǐng)的反對,理由是怕劉秀坐大。
曹竟助秀
大將軍馮異勸劉秀,一定要想辦法巴結(jié)左丞相曹竟,劉秀聽從了馮異的建議,“厚結(jié)納之”。馮異是曹竟兒子曹詡的故交,曹詡本又是尚書,熟人相托,曹詡認為這事也不難,便與之通融。
在一次上朝時,更始帝劉玄曰:“既然眾卿都認為朕應(yīng)該謀取河北,那么誰愿意為朕去辛苦這一趟呢?”群臣各有打算,誰都不吭聲。這時,劉秀表態(tài)愿意去河北。但朝廷兩派,一派支持,一派反對,劉玄也拿不定主意。此時,屬于中間派的曹竟在劉玄面前再次提出派劉秀去河北。曹竟是前漢官員,王莽篡位后就辭官回鄉(xiāng),以忠義聞名天下。劉玄拿下長安和洛陽后,就派人將其請入朝中,拜為左丞相。因此說話還是相當(dāng)有分量的。
退朝以后,劉秀拜謝曹竟。曹竟道:“武信侯(指劉秀)不必客氣,老宦也是在洛陽遷都之日,看了將軍的威嚴,深感自己在有生之年,還能看到我大漢官威,心中十分崇敬,因此也希望能助將軍出使河北,弘揚我大漢聲威?!?/p>
更始三年(25年),赤眉軍擁劉盆子為帝,九月攻占長安,更始帝劉玄外逃,朝廷文臣武將都降了,曹竟還拿著寶劍反擊,最后被赤眉軍殺害。
光武稱帝
更始元年十月(23年),劉秀治理河北,獲得了漁陽、上谷的支持。更始二年五月就滅掉了王郎,算是站住了腳跟。當(dāng)年秋天開始對銅馬用兵,花了一至二個月的時間,擊敗并收編了銅馬軍。
更始三年,劉秀與更始政權(quán)公開決裂,于河北鄗南(邢臺市)千秋亭登基稱帝,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國號,史稱“東漢”,年號建武。經(jīng)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劉秀先后平滅了關(guān)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jù)政權(quán),結(jié)束了自新莽末年以來長達近二十年的軍閥混戰(zhàn)與割據(jù)局面。
東漢光武帝劉秀在位三十三年:政治上改革中央官職,整治官場風(fēng)氣,精簡結(jié)構(gòu),優(yōu)待功臣;經(jīng)濟上解放生產(chǎn)力,休養(yǎng)生息,大力發(fā)展經(jīng)濟;文化上大興儒學(xué)、推崇氣節(jié),東漢也被后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fēng)化最美、儒學(xué)最盛的一朝(司馬光、梁啟超語)。
(參考資料:《青陽墩頭曹氏宗譜》《劉秀南陽郡起兵與左丞相“厚結(jié)納之” 新莽政權(quán)土崩瓦解》)
第八節(jié) 曹氏三代儒宗 制漢禮百五十(東漢)
曹曾畫像(自《歙縣雄村曹氏宗譜》)
曹曾,字伯山,后漢間居濟陰(今山東定陶),官至諫議大夫、尚書,是孔子弟子曹卹的第十六世孫,是漢初相國曹參的第八世孫。曹曾師從歐陽歙,積石為倉以藏書,世稱“曹氏書倉”。
曹曾父親曹政在陽朔(桂林)任職;叔父曹敞(曹政弟),字幼儒,居平陵,有氣節(jié),同郡名儒吳章為王莽所殺,章弟子皆匿姓名潛逃,唯有曹敞幫助收葬。
曹曾祖父曹密,會稽(今浙江紹興)太守,元帝時官至侍中;曾祖父曹爽,是漢武帝外甥曹襄(娶漢武帝之女,衛(wèi)長公主為妻)的兄弟,是曹氏遷入亳州螞蟻街的始祖。
高祖曹時(壽、疇),娶漢景帝長女平陽公主為妻,生子曹襄、次子曹爽。
曹曾,本名曹平,因敬仰孔丘弟子曾參品行,更名為曹曾。曹曾以孝稱,母渴,以手掘井,天地感動,水立涌。曹曾東漢初從歐陽歙學(xué)《尚書》,是歐陽氏一支的著名學(xué)者,有門徒三千人。對學(xué)徒中的貧者,皆提供飯食。
曹曾對上古以來的天下名書,文字有訛誤者,都予以勘正。家藏圖書甚富,多達萬余卷。
建武初年(25年左右),曹曾唯恐因戰(zhàn)亂而湮沒典籍,乃積石建倉,以儲藏書卷。家譜記載“積石為倉以藏書,號曹氏書倉”,可見曹曾對學(xué)習(xí)的重視,對學(xué)問的研究和對文獻收藏的遠見。
曹曾長子曹兗,任參軍;曹曾次子曹充,字子弘,治《慶氏禮》,建武中,從狩岱宗,定封禪禮,選受詔議,立七郊三雍大射養(yǎng)老禮儀,又著有《慶氏禮章句辨難》,建武末由博士官至侍中。曹曾孫子,曹充兒子曹褒,字叔通,始為圉令,以德化民,嘗曰:“夫絕人命者,天亦絕之。”以為格言。章帝時為博士,上疏定漢禮,拜侍中。和帝永元三年,即公元92年,始用曹褒新禮(包括:立容、行禮、迎賓、宴請)。
曹曾、曹充、曹褒被稱為:“父子孫三葉侍中?!辈苁虾笕藢⒉軈r、曹曾、曹充、曹褒尊稱:“曹氏四儒宗?!?/p>
曹褒生二子,曹汔和曹池。曹池任上虞令,遂居上虞,子盱,孫女曹娥。
曹汔生子二,曹田和曹述。曹述曾孫是《曹全碑》文中的名人曹全,世代服務(wù)中華西部戍邊。
曹田,字仲耕,為蘭臺令史(漢朝時,皇宮內(nèi)建有藏書的石室,作為中央檔案典籍庫,稱為蘭臺,由御史中丞管轄,置蘭臺令史,史官在此修史)復(fù)居譙,生長子曹潔(節(jié))、次子曹潈(宗)。
曹節(jié)生子四,四子季興就是曹操祖父曹騰;曹宗,漢靈帝時任御史大夫,生子曹易、曹不興;曹易,字龍興,魏五官中郎;曹不興以畫名冠絕一時。
曹褒從子曹壽,字世叔,娶同郡班彪女名昭,字惠班。曹壽,性嚴明,頗識兵勢,后封侯富顯。歷位太子左衛(wèi)率。卒,贈左散騎常侍、左衛(wèi)將軍,謚曰“壯”。
曹壽從子曹宗(即曹操曾祖父曹節(jié)的兄弟曹宗)。《后漢書·班梁列傳第三十七》(3)記載:元初六年(119年)三月,北匈奴率車師后(今新疆吐魯番西北故城)王軍殺漢車師后(高昌故城,西漢屯田所建)部司馬及敦煌長史索班等,并驅(qū)逐車師前王,控制北道,進逼鄯善(西漢時為狐胡國地,東漢時并入車師前國)。鄯善向敦煌太守曹宗求救。曹宗向朝廷請兵五千進擊北匈奴,復(fù)取西域。中國古代在西域三十六諸國中有車師前國、車師后國、車師尉都國和車師后城國同時并存的四國。同時《后漢書·班梁列傳第三十七》中亦記有:延光二年(123年),班超之子班勇任西域長史,四年,派遣假司馬(“司馬”為士兵的武官,假為副貳之官)曹俊前去救援車師后國。匈奴單于率軍后撤,曹俊追擊,并斬殺其貴人骨都侯。于是,呼衍王遷到枯梧河畔居住,車師此后不再有匈奴的足跡。
(參考資料:《后漢書》《青陽墩頭曹氏宗譜》《無錫蓉湖曹氏宗鐠》)
第九節(jié) 曹壽之妻班昭 古代四大才女之一(東漢)
班昭(約45—約117年),又名姬,字惠班,扶風(fēng)安陵(今陜西咸陽東北,漢武帝遷曹參后人守邊境地之一)人,東漢女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十四歲嫁同郡曹壽(世叔)為妻,后世亦稱“曹大家”,是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
班昭的父親班彪,字叔皮,史學(xué)家,作后傳數(shù)十篇,為班固修《漢書》奠定了基礎(chǔ);祖父班稚,漢哀帝時先西河屬國都尉,后任廣平太守;班昭長兄班固,是東漢著名的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前后歷時二十余年撰寫《漢書》,于建初中基本修成;班昭次兄班超,東漢時期著名軍事家、外交家。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時間里,平定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為西域回歸、促進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貢獻。官至西域都護,封定遠侯,世稱“班定遠”。永元十四年(102年),年邁抵達洛陽,被拜為射聲校尉。不久后便病逝,享年七十一歲。死后葬于洛陽邙山之上。班昭博學(xué)高才,其兄班固著《漢書》,未竟而卒,班眧奉旨入東觀藏書閣,續(xù)寫《漢書》。其后漢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宮,并讓皇后和貴人們視為老師,號“大家”。鄧太后臨朝后,曾參與政事。
班昭作品世存不多,其中《東征賦》《女誡》對后世有很大影響。
早年經(jīng)歷
班昭出身儒學(xué)世家,父親班彪是遠近聞名的學(xué)者,在父輩的影響熏陶下,班昭學(xué)問廣博,很有才干。十四歲時嫁給同郡人平陽侯曹參后裔曹世叔。曹世叔早年去世后,班昭守婦規(guī),舉止合乎禮儀,氣節(jié)品行非常好。
為兄請命
漢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平定西域的名將班超,久居偏遠的異地,年邁體弱,上書朝廷請求返鄉(xiāng)。班昭為實現(xiàn)次兄的愿望,上疏和帝:“班超剛出塞時,就立志捐軀為國,時逢陳睦被害,班超以一己之力,輾轉(zhuǎn)異域,幸虧有陛下的福德庇佑,得以全活,至今已有三十年了。當(dāng)初跟隨他一起出塞的人,都已作古。班超年滿七十,衰弱多病,即使想竭盡報國,已力不從心。如有突發(fā)事件,勢必損害國家累世的功業(yè)。我聽說古人十五從軍,六十還鄉(xiāng),中間還有休息不服役的時候。因此我冒死請求陛下讓班超歸國。班超在壯年時候竭盡忠孝于沙漠之中,衰老的時候則被遺棄而死于荒涼空曠的原野,這真夠悲傷可憐??!如果班超逝命喪異域,邊境有變,望班超一家能免于牽連之罪?!?/p>
奏章送上,和帝看后非常感動,就派遣戊己校尉任尚出任西域都護,接替班超,班超得以告老還鄉(xiāng)。
朝中大家
班昭的哥哥班固著寫《漢書》,“八表”和《天文志》沒有完成就去世了。漢和帝下詔班昭到東觀藏書閣繼續(xù)完成《漢書》的編寫。漢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宮,并讓皇后和貴人們拜班昭為老師,稱為“大家”。每逢各地貢獻珍貴稀奇物品,就叫班昭作賦贊揚。
鄧太后臨朝聽政后,特許班昭參與政事。班昭為政勤奮,鄧太后非常滿意,破格加封班昭之子曹成為關(guān)內(nèi)侯,官至齊國的國相。
《漢書》剛面世時,許多人讀不懂,同郡馬融便到藏書閣下,跟隨班昭學(xué)習(xí)《漢書》;后來皇帝又下詔書叫馬融的哥哥馬續(xù)接替班昭,完成《漢書》。
永初七年(113年)正月,班昭兒子曹成出任陳留郡長垣長(今河南長垣縣),班昭隨其兒子到長垣就職。
班昭到長垣以后,追憶先賢,觸景生情,仿班彪《北征賦》寫成《東征賦》。
班昭年過古稀而逝,享年七十多歲,鄧太后身穿素服表示哀悼,并派使者監(jiān)辦班昭的喪事。
續(xù)成《漢書》
班昭在完成漢書過程中的作用主要有三點:整理《漢書》、完成“八表”、傳播漢書。
漢和帝永元四年(92年),竇憲因擅權(quán)被殺,班固被牽連,死于獄中?!稘h書》未成,稿本散亂。班昭繼父兄遺志,在藏書閣經(jīng)年累月孜孜不倦地閱讀了大量史籍,整理、核校父兄遺留下來的散亂篇章,并在原稿基礎(chǔ)上補寫《異姓諸侯王表》《諸侯王表》《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等八表。除整理、續(xù)寫《漢書》外,班昭在傳播和普及《漢書》方面,也頗有貢獻,曾教授大儒馬融等誦讀《漢書》。
諫言太后
永初年間,太后的哥哥大將軍鄧騭以母喪為由上書朝廷,請求退職。太后不打算批準(zhǔn),征詢班昭。
班昭于是上疏說:“皇太后陛下美德盛行,秉承堯舜之政,廣開言路,兼聽狂夫、村民之見。臣下愚昧,得遇明主,敢不披肝瀝膽,以報皇恩。臣聽聞最高尚的品德莫過于謙讓,所以歷代盛贊,神靈賜福。先賢伯夷、叔齊互讓國君,天下佩服他們的高風(fēng)亮節(jié);太伯讓位給季歷,孔子稱為三讓。因此他們美德盛傳,揚名于世?!墩撜Z》說:‘能用禮讓治國,從政不上有什么可為難呢?’由此可見,推讓的美德,影響深遠。如今四位國舅堅守忠孝,主動辭官歸隱,如果以邊關(guān)未寧而拒絕,日后國舅或有微小過失,只怕謙讓之名不可復(fù)得,盡妾之愚見,妾自知言不足取,聊表蟲蟻之心,以報皇太后之恩?!?/p>
太后聽從了班昭的建議,同意鄧騭等人的請求,于是鄧騭等人得以辭官還鄉(xiāng)。
班昭墓(位于陜西省咸陽市興平市豐儀鎮(zhèn))
著書《女誡》
班昭晚年還鄉(xiāng),身患疾病,家中女子們又正當(dāng)出嫁的年齡,班昭擔(dān)心她們不懂婦女禮儀,令未來的夫家失面子,辱沒了宗族,于閑暇時作《女誡》七章,以做勉勵,書成后,對宮內(nèi)婦女的教育很有幫助。馬融讀后認為很好,讓自己妻子、女兒學(xué)習(xí)。班昭丈夫曹世叔之妹曹豐生,也有才華,對《女誡》不同意,寫書反駁,文辭也很優(yōu)美。
(參考資料:《無錫蓉湖曹氏宗譜》)
第十節(jié) 投江負父曹娥(東漢)
曹娥(130—143年),浙江上虞皂湖鄉(xiāng)曹家堡人。祖父曹池為上虞令(家遷居上虞)。父親曹盱是一個負責(zé)祭祀的巫祝,不但有邊打擊樂器邊唱歌的藝術(shù)才能,而且還能和著曲調(diào)在祭祀儀式上舞蹈使神高興,經(jīng)常自劃船到江中做一些唱歌迎神之事。
曹娥比曹全大二世,比曹操大三世,他們的祖上都是曹褒,遠祖可追溯到西周曹國第一代國君曹叔振鐸。
東漢漢安二年(143年)五月五日,曹娥的父親曹盱駕船在舜江中迎潮神伍君,不料江面突然起了風(fēng)浪,小船被一個大浪打翻沉入江中。噩耗傳到曹家,曹娥哭著奔到江邊,不停地尋找父親,可是連續(xù)三天下來也沒有找到。曹娥哭干了眼淚,每天日夜在岸邊苦苦尋找。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二十二日這一天十四歲的曹娥也投了江,五日后曹娥背著父親的尸體,一起浮出了江面。后人為紀(jì)念她,改舜江為曹娥江,在她投江的地方建起了“曹娥廟”。
據(jù)史料記載,歷代帝王對曹娥曾大加褒揚:東漢元嘉元年(151年),上虞縣令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旁,命弟子邯鄲淳作誄辭,刻石立碑,以彰孝烈。后蔡邕(官至左中郎將,女蔡文姬)訪之,值暮夜,手摸其文而讀,題八字于碑陰:“黃絹幼婦外孫齏臼”(為一謎面,謎底為絕妙好辭)。
宋元祐八年(1093年)宋哲宗敕建高大輝煌的曹娥正殿。
宋徽宗大觀四年(1110年)敕封靈孝夫人。政和五年加封昭順。淳祐六年加封純懿夫人,又敕封其父為和應(yīng)侯,其母為慶善夫人。
明順帝至元(后至元)五年,加封慧感夫人。
明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命官赴廟祭奠,誠意伯劉基親撰誄文。
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敕封福應(yīng)夫人。
清同治五年(1866年)加封靈感夫人,欽賜“福被曹江”匾額。
民國年間,國民黨多有軍政要員題贈楹聯(lián)匾額,其中蔣介石題匾“人倫之光”現(xiàn)懸廟宇正殿。
曹操曾經(jīng)途經(jīng)曹娥碑下,楊修隨行。石碑的背面題寫著“黃娟幼婦外孫齏臼”八個字。曹操問楊修說:“你知道這是什么意思嗎?”回答說:“知道?!辈懿僬f:“你先別說,等我想一想?!弊叱鋈锏剡h的時候,曹操才說:“我知道了?!泵顥钚迒为殞懗鏊赖摹钚迣懀骸包S絹,有色的絲織品,寫成字是絕;幼婦,少女的意思,寫成字是妙;外孫,是女兒的孩子,寫成字是好;齏臼,受辛之器,盛納五辛的器具。這說的是絕妙好辭的意思。”曹操也寫下了自己的想法,和楊修是一樣的,于是贊嘆道:“我的才能比不上你,走了三十里路才明白碑文的意思?!?/p>
現(xiàn)紹興市上虞區(qū)曹娥街道有孝女廟村,曹娥廟坐西朝東,背倚鳳凰山,面向曹娥江,占地6 000平方米,建筑面積達3 840平方米,主要建筑分布在三條軸線上。整體建筑規(guī)?;趾?、布局嚴謹,以雕刻、楹聯(lián)、壁畫、書法(古碑)“四絕”飲譽海內(nèi)外,被世人稱作“江南第一廟”。
(參考資料:《歙縣雄村宗譜》《三國志》)
第十一節(jié) 畫龍作雨曹不興(東漢)
曹不興,亦名弗興,與曹操的祖父曹騰同祖父曹田,字仲耕,為蘭臺令,家復(fù)居譙(即曹操老家亳州)。父親曹宗,漢靈帝時為御史大夫,與曹操曾祖父曹節(jié)是兄弟,曹不興比曹操大二世。
曹不興,三國時著名畫家,被稱為“佛畫之祖”,是有文獻記載最早一位傳奇畫家。孫吳吳興(今浙江湖州)人,生卒年不詳。
黃武年間(222—229年),曹不興享有很大的聲譽,與皇象的書法、嚴武的圍棋、菰城鄭嫗的算相、吳范的善候風(fēng)氣(天氣預(yù)測)、趙達的算術(shù)、宋壽的解夢和劉敦的天文,并稱為吳中“八絕”。
曹不興善畫龍、虎、馬及人物,有“落墨為蠅”“赤龍飛天”等傳奇故事。
落筆為蠅
傳說曹不興曾在為孫權(quán)畫屏風(fēng)時,畫到一籃楊梅。曹不興因為周圍觀看的人嘖嘖稱贊非常興奮,不小心誤落筆墨,于是他順手將墨點繪成一只蒼蠅。孫權(quán)來看畫好的屏風(fēng)時,以為真有一只蒼蠅飛到了畫上,便舉起手想要把蒼蠅轟走,可是沒有想到蒼蠅竟然是畫上去的。
赤龍飛天
曹不興的動物畫,栩栩如生。特別是他畫的龍,仿若騰云駕霧一般。
孫皓赤烏元年(238年)冬十日,孫權(quán)游青溪,看到一條赤龍由天而降,凌波而行。因此,他便讓曹不興把龍的形狀畫下來。曹不興畫得非常成功,于是得到了孫權(quán)的贊賞,并將畫珍藏于秘府。據(jù)說,宋文帝時,曾逢久旱,一連幾個月滴雨未下,田地干裂,莊稼焦枯。人們天天跪在地上,虔誠地向蒼天祈禱,也不管用。后來,不知誰的主意,取來曹不興畫的龍放在水旁。不一會兒,果然雷聲隆隆,大雨傾盆。雖然只是一個巧合,但卻說明了曹不興的龍形象生動,以至于人們信以為真。
南齊的畫家、理學(xué)家謝赫,有一次悄悄走進藏有曹不興畫的龍頭的密室中,看到曹不興畫的一只龍頭,栩栩如生,以為自己看到了一只真龍頭。謝赫嘆服不已,曰“觀其風(fēng)骨,名豈虛哉”,并在《品畫名錄》中,將曹列為第一品第二人,居顧愷之之上。
“佛畫之祖”
曹不興也是我國文獻記載中,時間最早、影響最大的佛像畫家。
佛教在東漢時傳入中國,但主要在中原地區(qū)。到三國時,佛教由僧人支謙和康僧會,先后傳入江南。相傳康僧會攜佛像遠游至吳,孫權(quán)為之建造“建初寺”,并令之設(shè)像行道。
曹不興看到西方佛像,便據(jù)以繪之,摹寫不已,學(xué)會畫佛像后或繪卷軸以供禮拜,所作大佛像有的高達五丈,氣魄恢宏,莊嚴妙相,仰之彌高,令人肅然。于是被譽為“佛畫之祖”,對佛教東進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由此,佛像便盛傳天下。
畫藝高超
曹不興最擅長的是人物畫。據(jù)《建康實錄》記載,他曾在五十尺的素絹上作畫,所畫人物的頭面、手足、肩背、前胸等皆不失尺度。
曹不興畫藝高超,具有超群的寫實能力,畫面生動欲活,他的繪畫樣式對后世影響很大,有不少弟子成為當(dāng)時及后世的著名畫家,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衛(wèi)協(xié)。后人們把衛(wèi)協(xié)與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合稱為“六朝四大家”。
總之,曹不興是將之前形制規(guī)范、筆法簡略、風(fēng)格雷同等問題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改造的畫家。他的筆法精細、高超,善于創(chuàng)造各種生動逼真的形象,這些造型樣式被當(dāng)作范本而長期廣泛流傳,影響了整個社會的審美風(fēng)氣。
在繪畫發(fā)展至“存形”階段時,他的狀物手法與細微的描繪,正適應(yīng)了人們對這一發(fā)展的要求。因而相對來說處于依附地位或裝飾地位的“古畫”,在他手上開始全面走向獨立發(fā)展。按歷史的記載來分析,曹不興并不是朝廷的御用匠人,而是一個在當(dāng)時的社會條件下相當(dāng)有名望、有影響的自由職業(yè)畫家。從中外藝術(shù)發(fā)展規(guī)律來看,這類較有主動權(quán)的職業(yè)畫家,往往是繪畫從“匠作”上升到更高文化層次的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人物。
據(jù)《貞觀公私畫史》記載,隋朝時宮內(nèi)還藏有曹不興畫的官本《龍頭樣》四卷、《青豀側(cè)坐赤龍盤龍圖》二卷、《南海監(jiān)牧進十種馬圖》一卷,《夷子蠻獸樣》中也有著錄,但均傳至唐佚。
宋代米芾《畫史》中稱,家藏曹不興《如意輪》一軸。《宣和畫譜》中僅錄《兵符圖》一件作品,而元人湯垕已將其疑為“唐末宋初人所為”。此圖傳至明代韓存良手中已破碎,其后無復(fù)再見曹氏作品著錄于畫史。
在這些畫史著作中轉(zhuǎn)引了一些他生活時代相近的短簡殘篇,其中較為值得注意的是關(guān)于他的繪畫活動與他的繪畫成就的記載。
(參考資料:《湖州市政府門戶網(wǎng)·曹不興》《中國書畫網(wǎng)·曹不興簡介》《藝風(fēng)·誤筆成蠅》《青陽墩頭曹氏宗譜》)
第十二節(jié) 曹全碑贊(東漢)
曹全,字景完,敦煌郡效谷縣人,舉孝廉任郎中,拜西域戍部司馬,是曹操高祖曹田(蘭臺令史)父親曹汔的兄弟,夏陽令、蜀郡西部都尉曹述的曾孫,祖父曹風(fēng),舉孝廉,任北地太守,父親曹琫。曹全比曹操大一世。
《曹全碑》全稱《漢郃陽令曹全碑》,又名《曹景完碑》,是東漢時期重要的碑刻,于中平二年(185年)十月立,現(xiàn)在西安碑林。此碑書法秀潤典麗,字形飄逸多變,是著名的漢隸之一。《曹全碑》是郃陽(今陜西省渭南合陽縣)縣令曹全的部屬及社會名流對曹全政績的真實記載,現(xiàn)曹全碑字帖已成為人們學(xué)習(xí)書法的樣本。
《曹全碑》大意
君諱曹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其先祖姓源自周王室后代子孫,周武王秉承天命伐除殷商,功勛福祿同享,封弟叔振鐸于曹國,后世子孫就以曹氏為姓。
秦漢之際,曹參輔佐王室(劉邦)。漢武帝(世宗)為守護國土邊境,將曹參的子孫遷徙于古雍州近郊,分別住在扶風(fēng)和安定、武都、隴西、敦煌等地。(曹氏)后裔分布各地,雄居一方。
其高祖名敏,舉孝廉,歷任武威長史、巴郡朐忍縣令和張掖居延都郡的都尉。
其曾祖名述。舉孝廉,任謁者、金城長史、夏陽縣令和蜀郡的西部都尉。
其祖父名鳳,曾舉孝廉,任張掖屬國都尉丞,又任右扶風(fēng)隃糜侯國之相。以及金城西部都尉和北地郡太守(有政績曾得天子獎勵)。
其父名琫,少年時即聞名州郡,可惜不幸早逝。所以其地位不能與其德行相符。
曹全兒童時期就好學(xué)習(xí),他能鑒別(非常難懂的)讖緯經(jīng)學(xué),無書不看,并能融會貫通。他孝敬長輩,供養(yǎng)叔祖母,又十分孝敬繼母,父母的心情他能體會,父母的遺志他能繼承。尊敬和禮儀都做得十分周全。所以鄉(xiāng)人有諺語說:“曹景完重親情,到了以此為樂的程度?!彼牡赖潞兔烂瑲v代相傳。到他從政以后,其清廉可比伯夷、叔齊,其耿直不讓史魚。他多次擔(dān)任一郡的重要職務(wù),如上計掾史(晉京獻計),又到?jīng)鲋荩沃沃?、別駕等職,所到之處,皆能綱紀(jì)鮮明、尊卑有序。至其擔(dān)任郡守等職,能彈劾枉法者,糾正邪惡事,能使貪暴者洗心革面,同僚們都佩服其德行,其聲威震懾四方。
東漢建寧二年(169年),他被舉薦為孝廉。授郎中、西域戍部司馬。當(dāng)時疏勒王和德,是弒父后才得到王位的。他不向中央進貢和述職,于是(曹全)興師問罪。他能像吳起那樣愛護士兵,酒食與他們共享。他在攻城和野戰(zhàn)之中,謀略如泉涌,威猛不輸甲兵,將疏勒王和德當(dāng)面活捉處死。當(dāng)他率軍旅凱旋還師時,諸國無不遣使送禮,數(shù)目達到二百多萬,他全登記賬冊并交公。
后自右扶風(fēng)遷為槐里縣縣令。時遇胞弟病故,辭官回家,又遇黨錮之變,就在家隱居了七年,至光和六年,又重被推舉為孝廉。七年三月,被任命為郎中、酒泉郡祿福縣縣長。
妖賊張角,在幽州(河北)冀州(河南)一帶起兵,兗、豫、荊、楊諸州同時響應(yīng)。而本縣農(nóng)民郭家等也起來造反,他們焚燒城中官署,萬民都受到騷擾,人人不得安寧。多郡同時告急,特急的情報頻頻傳來。那時圣主(皇上)征詢臣僚的意見,群僚說,問曹全吧!他于是被任命為郃陽縣令,(他一到任)就撲滅戰(zhàn)后的余火、清除殘余的亂者,以收斬草除根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