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的擴展
秦穆公死后,父傳子把君位傳給康公,這時到了公元前620年。以后的秦君,雖然都做了一些事情,但國力逐漸走下坡路,沒有多少出彩的地方,下面只好開一篇流水賬了事。
原先秦國與晉國土地相連,一直算是友好鄰居,但這時慢慢地反目成仇。康公記住好心護送晉公子雍反而被襲的仇恨,一上臺便領(lǐng)兵伐晉,一役便占領(lǐng)了武城(今華縣東)。兩年后,晉靈公也領(lǐng)兵報復,伐秦奪回了少梁。再過兩年,秦軍再次伐晉,在河曲(今風陵渡)大獲全勝,占領(lǐng)了羈馬(今山西永濟南),可是晉國三軍六卿全來頑強反攻,秦國只好撤軍。
不過康公實際上是個詩人,并非好戰(zhàn)分子,他年輕時護送舅舅晉文公重耳歸晉時,寫了《渭陽》一詩,載入《詩經(jīng)·秦風》,成為后人的典故——
我送舅氏,曰至渭陽。何以贈之?路車乘黃。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贈之?瓊瑰玉佩。
直譯成今天的白話文 ——
我送舅舅,來到了渭水北方。拿什么贈送?大車前頭寶馬黃。
我送舅舅,思緒使我悠悠然。拿什么贈送?珍美玉佩響叮當。
公元前609年秦康公去世,兒子共公接班。3年后,為了懲罰晉國入侵盟國崇,共公派兵包圍了晉國的焦(今河南陜縣),但晉成公及時派兵救援,共公并沒有占得什么便宜。共公死于公元前605年,由兒子桓公繼位。
公元前594年,桓公出兵伐晉,冤冤相報,兩軍在晉地輔氏(今陜西大荔)惡戰(zhàn)。晉國主將魏顆的父親原先有個愛妾,在他父親死時本應殉葬,可是魏顆卻讓這個年輕庶母嫁了人,沒有從死。這次他在戰(zhàn)場上與秦將杜回交手時,突然跑來一個老人用草繩纏繞秦將的馬腳,杜回在戰(zhàn)車上站立不穩(wěn),摔倒在地,當場被俘,魏顆大獲全勝。后來魏顆調(diào)查這個老人的來歷,原來是他父親愛妾的爸爸,為了報答免除殉葬的恩情,所以到戰(zhàn)場上拼命,這就是成語“結(jié)草銜環(huán)”的來歷。此時五霸之一的楚莊王召集諸侯會盟,號召大家休戰(zhàn),桓公沒有得到什么好處,只好收手。公元前581年晉厲公與秦桓公夾河會盟,約定彼此重新和好,大家和平共處,不要再動干戈,但桓公歸國后馬上違背盟約,與翟族合謀進攻晉國。晉厲公非常惱怒,派遣大夫魏相赴秦送上“絕交書”,率領(lǐng)齊、魯、宋、衛(wèi)、鄭、曹、邾、滕聯(lián)軍討伐秦國,秦軍大敗而逃,諸侯聯(lián)軍追擊到?jīng)荜枺椭沽瞬?,宣告勝利。公元?77年灰溜溜的桓公去世,傳位給兒子景公。
秦晉世代結(jié)仇,不斷互相攻擊,不再溝通婚姻紐帶。公元前562年,景公把女兒嫁到楚國,與楚共王聯(lián)合,一同出兵攻打晉國,那時晉國正鬧饑荒,在櫟地(今山西永濟西南)慘敗。3年后晉悼公決心報仇,派荀偃率領(lǐng)魯、齊、衛(wèi)、鄭、曹、莒、邾、滕、薛、杞、郳諸侯聯(lián)軍攻打秦國。因秦人在河水上游放置毒藥,聯(lián)軍到達涇河后,死傷慘重,荀偃只好填平水井,拆毀爐灶,帶領(lǐng)聯(lián)軍在棫林(今陜西華縣東)撤軍。晉悼公死后,晉平公與秦景公開始和談。公元前538年,楚靈王作為盟主,在申地召會諸侯約定休戰(zhàn),景公這才不再動刀動槍。次年景公死,兒子哀公繼位。
公元前505年,吳王闔閭與伍子胥攻陷楚國郢都,楚昭王出逃,國內(nèi)成為“無政府”狀態(tài)。大夫申包胥跑到秦國求救,秦哀公不愿惹事,沒有理他。申包胥就蹲在秦廷外不吃不喝,日夜痛哭,一直哭了七天七夜。哀公感動地說:“楚雖無道,但有這樣的臣子,怎能讓楚國在中原消失?”于是發(fā)兵500乘救楚,一舉打敗了吳軍,吳王闔閭收兵回國,楚政權(quán)重新建立,哀公終于做成了這件善事。公元前501年哀公死,傳位給其孫惠公。公元前492年惠公死,傳位給其子悼公。公元前477年悼公死,傳位給其子厲共公。
在厲共公時代,古蜀國與秦國有了來往,公元前475年,蜀人前來朝貢。公元前467年,厲共公沿著黃河修筑防御壕溝,發(fā)兵兩萬征伐西戎大荔,占據(jù)了戎人王城,后來又在頻陽(今耀州區(qū)與蒲城之間)設(shè)縣。這時晉國被韓、趙、魏三家貴族瓜分,成為韓、趙、魏三國,于是歷史上的春秋時代轉(zhuǎn)入了戰(zhàn)國時代。公元前444年,厲共公征伐西戎義渠。次年厲共公死,兒子躁公繼位。
躁公時期的秦國,國力大減,蜀王開明二世號稱盧帝,領(lǐng)兵越過秦嶺侵伐秦國,占領(lǐng)了南鄭,幾乎抵達雍邑。公元前430年,西戎義渠又向秦國發(fā)起大規(guī)模反攻,一直攻到渭水蒿域。公元前429年躁公死,傳位給其弟懷公,公元前425年發(fā)生政變,庶長晁聯(lián)合其他貴族逼懷公自殺,由其孫靈公繼位。
靈公一輩子熱衷于祭神,在雍邑附近修建吳陽上畤,祭祀黃帝;又修建下畤,祭祀炎帝。歷史學界認為這件事是個重要信號,表明秦國正式承認了中原神祇的地位,接受了華夏文化。靈公還再次沿黃河深挖堤岸,修筑防御城墻,還建造籍姑城(今韓城北)作為抵御魏國的堡壘。公元前415年靈公死,由其叔簡公繼位。
簡公一輩子辦過幾件大事。公元前409年,他命令官吏們帶劍防身,這是秦國革新禮制的一大措施。次年,魏軍伐秦,盡占河西之地,秦人退守洛水(今陜西境內(nèi))。為加強防御,簡公組織軍民在東境修筑長城,成為戰(zhàn)國時期最早的長城建設(shè),這一段長城南起今華陰東南小張村附近,向東北越過渭河,沿洛河右岸北經(jīng)大荔、蒲城,止于白水縣黃龍山南麓。公元前400年簡公死,傳位給兒子惠公。
公元前387年,惠公奪回了蜀人占領(lǐng)的南鄭。當年惠公死,兩歲的幼子出公繼位,由其母主持朝政,造成了政治上的混亂。公元前384年,庶長覺得避居河西魏地的靈公之子獻公適合擔任君主,便把出公和他的母親殺了,迎接獻公歸國繼位。
連續(xù)不斷走下坡路的秦國,直到獻公登臺才停止了下滑,逐漸有了起色。
當時三晉之一的魏文侯重用李悝、吳起等人,推行中央集權(quán)制,以法治國,使魏國成為中原的超級強國。秦國的困頓低落與魏國的蓬勃發(fā)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極大地刺激了曾經(jīng)在魏國流亡的獻公,因此他上臺以后,便著手在秦國進行一系列改革。他首先廢止人殉制度,不再用活人殉葬;接著吸引周邊部族到秦國種地、放牧,與本國人一視同仁,使人力資源顯著增加,荒田同時也得到了墾殖。公元前379年,獻公又把蒲、藍田、善、明氏等邊境地域改建成縣,派官吏直接管理,然后“初行為市”“初租禾”,開始對工商業(yè)作規(guī)范管理,抽取營業(yè)稅;按地主和自耕農(nóng)的實際占有面積,征收農(nóng)作物實物稅,這些措施給國庫帶來了大量的收入。在戶籍管理上,將五戶人家編為一“伍”,農(nóng)忙時互助,農(nóng)閑時練兵,如果有人犯法,則實行連坐。
獻公埋頭改革多年,勵精圖治,不再參與其他諸侯之間的爭斗,使秦國的國力逐漸增強。
公元前366年,獻公見韓魏兩國威脅到天子周顯王,便以此為借口,起兵勤王,在洛陽打敗了韓魏兩軍,得到周顯王的贊賞。兩年后,獻公令秦軍攻魏,一直打過黃河,深入魏境到了石門(今山西運城西南),奪回了秦國故土河西之地,周顯王祝賀這一勝利,賜予獻公與穆公一樣的“伯”號(霸主)。再過兩年,秦軍在少梁(今陜西韓城西南)大敗魏軍,攻占龐城(今陜西韓城東南),還俘虜了魏相公叔痤。因為早年獻公在魏國流亡時,公叔痤待他不薄,獻公懷念舊情,將公叔痤盛情款待一番,送回魏國,讓他仍然擔任魏相。
打了一場翻身仗的獻公,公元前362年去世,兒子孝公繼位。于是秦國歷史上嶄新的一頁,就慢慢翻開了。
- 今人的語譯是——我送舅舅歸國去,轉(zhuǎn)眼來到渭之陽。有何禮物贈與他?一輛大車四馬黃。我送舅舅歸國去,思緒悠悠想娘親。用何禮物贈與他?寶石玉佩表我心。